新闻评论课后习题答案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圣才出品】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1.选择和确定新闻评论论题的根据是什么?答:新闻评论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是选择当前具有迫切意义、有着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的新闻宣传部署的问题。
要体现此要求,关键在于必须明确选题的根据。
其根据包括三方面:(1)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2)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重要的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针对性、新闻性和时代感。
2.新闻评论立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新闻评论的立论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针对性针对性,是指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增强立论的针对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②针砭时弊,对症下药;③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进行立论;④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进行说理引导;⑤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2)新颖性立论具有新颖性,读后能给人们以新的养料、新的收获和思想启迪,而这也正是为文的难点所在。
使立论新颖引人的方法,具体如下:①论题新颖,且有独到见解。
新的论题是指评论提出的论题能触及新的矛盾,或能提出新的主张、见解。
②与错谬或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③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由头,特指能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
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评论写作的角度就是着眼点,即针对性。
适当地变换立论的角度,善于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也会给人新鲜的感觉,使论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步步展开。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之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
2、新闻评论的特点1、强烈的新闻性。
和其他新闻体裁一样,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的内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
ef 7{ D P2、鲜明的政治性。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也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新闻宣传总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
我们的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它的评论是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主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y6(+ I #P3、广泛的群众性。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新闻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不仅内容要符合群众的要求,而且论述方式也要考虑读者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还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的写作。
这样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内容上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新闻评论的功能1、引导。
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
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给群众以知所趋避的教益。
[全]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1公正评论答:公正评论是指人们有权对那些为公众所关注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根据自己的信念、学识等进行不含恶意的评论和批评。
公正评论的实质是要把评论侵权与评论不当甚至错误区别开来,法律只解决言论违法侵权问题,而不过问观点的是非、感情的好恶等问题。
公正评论既是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侵权理论的一大支柱。
在国际诽谤法中,通常是以“公正评论抗辩”来解决评论中的侵权问题(新闻媒介对于诽谤指控的抗辩理由还包括“真实”和“特许权”),公正评论免责是不争的原则。
公众评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评论的事项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②所发表的意见有可靠的事实来源;③立场公正;④没有恶意。
2前瞻性答:前瞻性是新闻评论的特点之一,它是指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新闻评论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3新闻评论[中国地大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1年研;江西师大2009年研]答:新闻评论是指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报刊上为区别于其他文字体裁,一般都采用正楷字体,清晰、醒目。
一些特别重要的社论、编辑部文章以及特约评论员文章,有时还用大一号的正楷字或宋体字,多数评论都放在版面的显著地位,并围框,以示庄重。
二、简答题1新闻评论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各个特征的内在联系如何?[山西大学2019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新闻评论的特点。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2)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3)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表达作者针对新闻事实(或者涉及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
(2)就表达的内容而言,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当限于记者看到、听到的东西;新闻评论的内容,则不限于作者看到、听到的东西。
(3)就主观性而言,新闻报道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探寻事实和选择材料的过程之中;而新闻评论则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主观认识。
(4)就语言层面而言,“我认为”、“由此看来”是典型的评论语言,表达的是一个推论性的思维过程,不应当出现在报道中。
(5)就作品的内部关系而言,新闻报道的写作着眼于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或者某一个局部、侧面;评论的写作,着眼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围绕着这个任务建立结构。
二、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传播的内容看,是观点传播。
新闻评论主要传播的是意见性信息,而不是事实性信息。
(2)从传播的节奏看,是新闻性议程。
(3)从传播的渠道和对象看,是大众传播。
(4)从主体的角度看,评论中的观点,其主体只有一个,就是评论的作者。
在评论中,可能会引述其他人的观点。
这是作为反驳的对象或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而出现的。
(5)从对象的角度看,新闻评论的观点,总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实(也可能是具有一定新闻性的他人的观点)。
06年04月新闻评论含答案
A.由此及彼,面面俱到 B.写成社论的缩写形式
C.长话短说,评在实处 D.就事论事,点到即止
13.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这三种按语形式的显著区别在于( B )
C.文艺性 D.战斗性
2.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 B )
A.立论 B.选题
C.论述 D.论证
7.评论中形象化的语言,主要来自( C )
A.文艺作品 B.方言土语
C.生活 D.经典著作
8.邹韬奋认为,在我们的“新闻记者”这个名词前面,应当加上一个词,即( A )
(2)对评介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和开掘。
(3)正确掌握褒贬的指导思想和辨证关系。
四、论述题(14分)
29.试论说理论述中“严肃和生动结合”的原则与要求。
答:(1)严肃论题和生动表述相结合。
(2)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
(3)抽象论述与生动形象文字相结合。
要求:(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31.分析论坛评论《一天背后的八年》的写作特点。(字数:800字左右)(20分)
一天背后的八年
刘仰东
6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中国抗战赢得胜利的日子。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全中国用“今夜无人入睡”来形容,并不为过。60年后,84岁的史超老人(时任抗大教员)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时说:“陕北满山遍野生长着白桦树,‘八一五’之夜整个陕北成了桦树火把的海洋。”60年前,袁鹰在速写《从黑夜到天明》中,这样描述上海霞飞路的 “八一五”之夜:“俄罗斯人,犹太人,中国人,全成堆地推到马路上来了,年青的年老的男女握着手,拥抱着……光耀的电炬照着一群群欢喜的疯狂的人们,每个吃食店、酒吧间、咖啡馆都挤满了人。”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说理论述的原则与艺术)【圣才出品】
第五章说理论述的原则与艺术1.为什么在说理时要力求虚与实的统一?答: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写评论,要和当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虚实并举,善于务虚。
之所以要在评论写作说理中做到虚与实的统一,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从本质上讲,虚与实统一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政治与业务的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方面。
①离开了抽象的方面,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泥坑;②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腾云驾雾、高深莫测。
唯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见虚见实,虚实相融,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会产生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2.在新闻评论中怎样使严肃与生动统一起来?答: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说性文体,属于相对严肃的报章文体。
作为严肃的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以至提不起读者的兴味。
因此,在说理时要讲究生动形象。
做到严肃与生动统一的方式;(1)善于由事入理,使之事理相融以新闻性强的实体(评价值较高的新鲜事实、典型论据)作为依托、由头、论据、铺垫对比物,并在揭示事物的实际矛盾中提出和分析问题,符合读者的认识和思维规律,有助于引人入胜。
(2)平易近人、情理并茂平易近人、设身处地、言行一致,才能写出真切朴实、生动感人之作。
评论要写得平易近人、生动感人,要靠作者的艰辛劳动和真知灼见,要求作者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虚心地深入实践,向实践学习。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相结合严肃的评论文体写得生动的办法之一,是将抽象和具体、逻辑性和形象性相结合,这是增强新闻评论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一条带有规律性的重要经验。
3.简述据事议理的方式方法。
答:据事议理,即摆事实讲道理,这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说理方法。
事实是说理的依托、由头或论据,议理则是由事实的现象、感觉到本质,理性地开掘、分析、推理、引申和发挥。
新闻评论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的,具有一定思想倾向的言论的总称,它是新闻实践中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恶重大事件或重要事实以及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论,说理的一种新闻体裁.2、论点: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3、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4、论据:所谓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论据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论点是从哪里来的,或是怎样被证明的。
5、选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讨论的对象与范围。
6、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论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现象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定评论的主要思想,它是评论的灵魂。
二、填空:1、新闻评论的特性:信息的全面性、评论的逻辑性、客观的辩证性、丰富的人文性2、新闻评论的选题类型:事件性、非事件性、周期性3、立意的要求:立意务必正确、立意力求全面、立意追求深刻4、论据的要求:1}真实2}准确3}充分4}典型5、在新闻评论的事件中选择事实要做到什么:选择真实的事实、选择新鲜的事实、选择的典型的事实三、单选:四、简答:1、新闻评论按内容性质主要分为哪些类型?答:1)立论性新闻评论:主要运用正面论述方式方法,倡导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及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新事物、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风尚的一种最重要的新闻评论。
2)驳论性新闻评论:以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和错误思想观念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抨击等为基础论述手段以帮助广大群众划清是非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倾向的能力帷幕的的新闻评论。
3)阐述性新闻评论:一种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取向和论述范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的扩展性评论。
4)解释性新闻评论:以新事物、新问题为论述对象,以客观的分析、解释、说明为主要论说手段,以帮助人们解惑,正确认识和对待有关事物为目标的一种新闻评论.5)提示性新闻评论:着眼于提出问题、点明问题的实质和意义,指明其可能发展趋向,借以提醒人们注意并引起重视,考虑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的一种评论类型。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编者按语)【圣才出品】
第十章编者按语1.什么是编者按语?它有哪些功能?答:(1)编者按语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编者按语是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而发的评论形式,是编者为受众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新闻和理解新闻而写的短小评论,也是编者借助于新闻或文稿传达自己的态度、意图和观点的发言方式。
(2)编者按语的功能①提示说明对于无法在报道中加以说明和解释的材料或情况,按语可起到除“导读(视、听)”之外的解释与说明的作用。
②评价表态对于一些需调动舆论的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现象或做法,编者按语可通过直截了当的褒贬评价,起到明辨是非、扶正祛邪的作用。
③提醒建议对于尚未造成影响、尚未产生后果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对尚未引起注意、尚未形成风气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可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配合报道予以提醒建议,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
④强调补充对于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可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加以突出强调,以引起受众的重视;还可运用编者按语补充报道思想,将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帮助受众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新闻、认识事物。
2.编者按语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答:根据编者按语在与新闻报道配合过程中的编排位置,形成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三种形式又各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1)文前按语也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是新闻传播媒介特别是报刊的编者常用的按语形式。
它的编排位置显要,通常冠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较为严肃庄重。
文前按语有两个主要特点: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新闻材料,只需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不拟标题,只需在文前附上“编者按”三字即可。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通常置于文章的字里行间,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材料、内容,或诠释补正,或评点批注,便于读者领会文意,帮助读者加深认识,还可代表编者修正失误、提出希望等。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
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
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需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他们的切身经验相联系,这样写出的评论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真正通俗的语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读者也喜闻乐见。
二、形象生动、爱憎分明在新闻评论抽象道理的论述中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可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1.巧喻善比巧喻善比可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的思想。
通过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2.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给所要论述的事物画像,这种形象描绘的过程,包含对事物的态度和分析。
3.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新闻评论在借用形象作比喻或直接描绘某种形象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感情色彩,要使形象能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新闻评论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读者,还要在感情上打动读者。
既服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新闻评论中的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评论作者对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并自然地表现在评论的论述中。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马少华著的《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的学习辅导书。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新闻评论考研(博)真题,这些学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博)参考教材。
所选考研(博)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解析课后习题,补充典型题。
本书参考大量新闻评论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2)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3)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表达作者针对新闻事实(或者涉及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社论、评论员文章)【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论、评论员文章1.什么是社论,为什么说社论是新闻媒介的旗帜?答:(1)社论的定义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都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党报的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2)之所以说社论是新闻媒介的旗帜,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权威性:①在评论的各种题材样式中,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同级党委,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权威性。
社论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实际,阐明政策,引导舆论,指导实践。
②社论的内容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纪念,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
③社论发表的位置也最为显著和重要,而且党的领导干部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的社论,逐步形成了党报重视社论的优良传统,大大增强了我国党的报刊社论的威望和权威性。
2.社论、评论员文章有哪几种类型?答: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1)阐述型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权威性社论。
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党委和政府新近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阐述型社论常常采用专题论述的方式,根据需要还可采用宏观式、系列式和补正式等多种方式。
(2)启迪型启迪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的任务重在针对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法发言,从理论和实践上帮助读者提高认识,增强觉悟,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新闻述评)【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新闻述评1.新闻述评有哪些特点?答:述评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
它叙事说理,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探讨。
它作为一种独具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述评以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
述评的评,就是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以阐明。
述和评有机结合,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容易被人们所理解。
述评的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
许多述评采取夹叙夹议的论述方法,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可以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从述评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
也可以说,述是评服务的,述是评的依据,评是述的归宿。
这也是述评作为新闻评论体裁的内在根据。
述评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它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对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这也正是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
2.怎样才能写好述评?答:要写好述评,必须遵从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①选择充分的、典型的事实,给论述提供必要的基础。
事实要充分,是指要有足以说明问题的事实,并不是事实越多越好。
过多的不必要的事实,反而会淹没了述评提出的问题和它阐述的观点;事实要典型,是要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
②述评所评述的内容要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
《新闻评论》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
《新闻评论》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邓拓对于社论的分类中不包括以下的()A.政策解释型B.实际问题型C.一般宣传型D.重要思想型正确答案:D2.选择评论议题主要源于()A.撰稿人的衡量B.议题本身重要性C.读者需求期望D.传媒工作经验正确答案:C3.新闻评论写作在()的阶段可能产生多个角度,在下一个阶段将确定其中一个角度。
A.立论B.立题C.立意D.立据正确答案:C4.新闻评论在确定评论的角度和意向的阶段是在完成()的工作A.立意B.选题C.立论D.立据正确答案:C5.新闻标题要想出新意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要找好()的角度。
A.选题B.立意C.立论D.论证正确答案:C6.新闻评论的语言要求()A.文学化B.理论化C.大众化D.生活化正确答案:C7.党报社论是代表()的立场和意见A.撰稿者8.评论部C.编辑部D.党委正确答案:D8.新闻评论者的个人意见要转化为公众意见主要依靠()实现这一过程。
A.论点B.论据C.论题D.论证正确答案:B9.文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
A.刘勰B.曹丕C.孟子D.韩愈正确答案:B10.先假定对方论点正确,然后依着这一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明显不合理结论,从而否定对方论点的论证方法是()A.归谬法B.假设法C.推定法D.证伪法正确答案:A11.早期中国民营报纸社论是采取()负责制A.主笔B.评论部C.总编辑D.作者正确答案:A12.类比论证的前提是论证对象和类比事物之间的()A.名似B.形似C.质似D.神似正确答案:B13.列举论证实际是通过列举例子从而通过()达到论证的H的OA.演绎法B.对比法C.类比法D.归纳法正确答案:D14.通过对同一事件的回顾来展示观点的论证方式是()A.横向类比论证B.纵向类比论证C.横向对比论证D.纵向对比论证正确答案:D15.以下不能作为新闻评论论据来源的是()A.评论者亲身经历B.历史典故C.民间故事D.媒体观点正确答案:D16.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文体上属于()。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与功能。
答:新闻评论的绝大多数体裁都有标题。
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标题在拟题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就评论标题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而言,不同媒介、不同体裁的评论标题却基本相同。
(1)评论标题的特点与新闻报道的标题相比,评论标题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虽然二者的标题都是文章(或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但由于新闻报道以客观地记录事实为主,而新闻评论以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议论为主,因而二者在标题的内容、形式、结构及写作(或制作)的基本要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例如:《人民日报》曾在1990年7月13日刊登一则消息,报道了在评优活动盛行的情况下,哈尔滨市独出心裁,由该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消费者协会和《新晚报》联合发起组织由消费者投票评选最差商品、最差企业和最差商店的活动,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和社会关注。
该消息的标题是:哪样商品最差?最差工厂、商店是谁?(引题)哈尔滨消费者投票评差(主题)这则标题的主题概括了新闻事实的发生地点和主要内容,引题补充介绍了“投票评差”的对象和范围,看过标题,读者即使无暇阅读报道正文,也能对新闻事实有基本的了解。
而与这一消息同时刊登的一篇短评,标题只有四个字:击一猛掌。
由此可以得出,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存在着以下四点区别:①标题的任务不同由于新闻与评论这两大类体裁肩负的任务不同。
其标题承担的任务也有所不同:a.新闻标题以具体的新闻事实为根据,目的在于提示新闻中最主要和最值得注意的事实;b.评论标题以标明论题范围和传达作者的态度、见解为目的,即使以评论中由头或论据的主要事实为内容做题,也是为引发议论服务。
②拟题的手法不同a.新闻标题往往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方式,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叙述之中,即使对新闻事实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旨在帮助受众理解新闻;b.在评论标题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意向往往直接表现出来,除叙述、描写等手法外,还经常采用提问、感叹、反诘、商榷等方式做题,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1.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报刊评论的历史贡献和特色。
答:(1)马克思、恩格斯报刊评论的历史贡献和特色①马克思、恩格斯报刊评论的历史贡献马克思的政论从1842年《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他们自己创办和主编的报刊上撰写政论,而且还给许多进步报刊撰写政论。
1848年6月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发表大量的新闻、述评、社论等各种体裁的文章。
《新莱茵报》停刊后,革命民主主义报刊全被禁止,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美国的进步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和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新奥得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从1851年至1862年,他们给《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了五百多篇文章,利用一切阵地影响社会舆论,支持和鼓舞各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②马克思、恩格斯报刊评论的特色a.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论有力地抨击德国的反动封建势力,及时地回答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许多迫切的问题,从政治上揭露反动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势力,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对它们进行斗争。
b.马克思和恩格斯时刻关心和注视着世界各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在许多政论中,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驳斥殖民主义辩护者的谬论。
(2)列宁报刊评论的历史贡献和特色①列宁报刊评论的历史贡献列宁通过办《火星报》来建党,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曾创办和编辑过党中央的许多机关报。
在1900年12月出版的《火星报》创刊号上,列宁亲自写社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
在政论《对华战争》中,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的性质,特别是俄国沙皇政府的反动政策,进行深刻的分析。
1917年3月至11月,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二百多篇简短政论,在组织和领导“十月革命”的斗争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领导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斗争,并且就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为报刊撰写政论。
②列宁报刊评论的特色a.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斗争中,写过许多短小精悍的政论,有短评、按语,也有杂文和书评。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15章)【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杂文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什么是杂文1.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1)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2)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3)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
2.鲁迅的杂文鲁迅的杂文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对敌斗争的内容较多,这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隐晦曲折较多,这因为在黑暗势力统治下,没有言论自由。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1.敏锐地反映现实斗争杂文作为一种政论,要紧密联系实际,对现实斗争及时做出反应。
(1)“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2)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3)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锋利隽永的文风杂文的内容应当接触面广,丰富多彩,而它的风格一般都具有尖锐泼辣、生动隽永的特色。
(1)“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2)“砭锢弊常取类型”,是人们通常指的形象化说理。
(3)内容与技巧并进。
锋利、切实、隽永的文风,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
要注意内容的充实,言之有物才能写好杂文。
3.简洁多样的形式杂文的表现形式应当多样化,杂感、日记、书信、断想、随笔等都可采用,这样才能称得上“杂”。
(1)简洁而有骨力;(2)画眼睛,抓要害;(3)可省的处所决不硬添。
三、杂文的写作笔法(1)选材要严,开掘要深;(2)突出重点,具体分析;(3)形象说理,善取类型;(4)主题严肃,论述风趣。
13.2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杂文是文艺性政论?答: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政论的性质,是介于文学与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兼有二者的特点,融文艺性与政论性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政论。
(1)杂文是文学体裁之一,是散文的一种。
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战斗的文体。
杂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2)革命作家的广泛运用,提升了杂文的战斗力和政治性。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电视新闻评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电视新闻评论1.与报刊、广播评论相比,电视评论有哪些特点和独特的形式?答:(1)电视评论的特点①视听结合的评论在电视评论中,画面与屏幕文字直接诉诸于受众的视觉器官,音响和解说、论述性语言诉诸于听众的听觉器官,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多通道,使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电视评论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所没有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视与听的有机结合和双线互补,可以消除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进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评论的内容,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②形象化的政论与报刊、广播评论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电视评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化的政论”。
它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情感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2)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①谈话体评论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
电视谈话是由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
电视谈话体评论主要有三种形式:访谈式,座谈式和论坛式。
②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是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中,并直接以个人的身份、用谈话的方式发表意见和见解的评论形式,融叙事性和哲理性、个性化和人格化于一体。
③电视述评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
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它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
2.联系实际阐述电视评论中各种构成要素的种类和所发挥的作用。
答:电视评论是多种传播符号综合运用的评论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如标题、字幕),图像符号(如画面、图片、资料、图表)和语言符号(如解说词、论述语言、同期声、音乐、背景音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第二章新闻评论中的观点1.以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分析对象,区分并说明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观点;在观点中,哪些内容是论点,并详细说明论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这是从要素辨识的基础出发,进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一个基础练习。
应从最简单的做起,循序渐进,先把事实与观点分开,然后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寻找关系。
文章的论点,就在于观点之间关系的确定。
这个练习做好了,就会对一篇评论的内在结构了解于胸,也就比一般的阅读更有助于实际的写作能力。
2.为什么说“‘判断’这个认识活动中是明显包含着‘对象’的,而新闻评论则是‘对象性’突出的议论文本”?请通过与一篇其他文体的文章的比较验证一下这个说法。
参考答案:判断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对象的判断,没有不包含对象的判断。
新闻评论针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新闻事实在新闻评论中作为认识对象的作用比在其他文体中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人们阅读新闻评论的基本动机就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
我们可以拿一篇新闻评论与一篇杂文或是散文进行比较。
(思考题3、4略)5.分析下面这篇短评分别做了几个层次的事实判断:英法协商英法协商一案,可谓近年来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也。
盖英法两国积年以来,互相猜忌,各不相能,今忽有此举,而英人又复欢迎之,以为外交上之一成功,此何故耶?及探此事之起因,实为中国南部划定利益界限起见。
呜呼!彼欧人以各相猜忌之国,有事则合而谋我。
由此以观,吾恐今日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殆无一而非为中国也。
(《东方杂志》1904年第四期“时评”栏目)参考答案:可以看出这样几层判断:(1)对“英法协商”作为“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的判断,因为后面的一句话是对这个判断的论证。
(2)对“英法协商”具体原因的判断。
(3)扩大范围做出的对“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与中国关系的判断。
6. 以欧阳修《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想一想: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对李世民“纵囚”这一事件的判断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或标准又是什么?参考答案:之所以《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它所议论的司法与道德问题与今天新闻评论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接近;二是因为对李世民“纵囚”行为,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观点纷呈,这也是当代新闻评论的常态;三是因为古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不如现代新闻评论那样明白确定、讲求效率,因此,在复杂的论证中辨识其论点就有一定难度。
分析这篇文章,回答上述问题,要把它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价值体系的背景之中来思考,找出人们和作者做出判断的前提。
7. 以“正确性”来要求论点和以“争议性”要求论点,这两种对论点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反映了对于新闻评论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要求论点具有“正确性”,强调的是评论者与媒体面对受众的传播责任,这一点可以联系我国党报体系长期以来引导舆论、教育人民的传播宗旨来理解。
但实际上,一篇新闻评论论点的正确性,在写作中是不能根本解决和确认的,它应该在不同观点的交流、论争中,特别是在实践的验证中才能够逐渐实现。
而强调“争议性”,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篇新闻评论在多元化、多种观点并存的社会中的交流价值。
第三章新闻评论中的事实1.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事实材料中,“由头”与论据这两种内容在性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放在篇首引发议论的“由头”,是否可以作为作者的论据?与论据一样,“由头”本身一般具有无争议性,不需要作者在文中做出判断,从这一点上来看,它是可以作为论据的。
但在实际的评论写作中,“由头”往往仅仅起到一个引起话题的作用,作者离开了这个起点就不再回来了。
他更多地要依靠其他的事实材料来进行论证。
(思考题2略)3. 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论据和作为新闻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参考答案:二者的区别在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4. 社会作者在新闻评论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实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评论编辑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失实的风险?参考答案:新闻评论一般不承担传播事实性信息的责任,特别是单独的社会作者的新闻评论,其作品中事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伦理性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媒体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实成本。
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体证明这些事实材料的真实性,编辑也可以通过常识、逻辑与相关公共信息来怀疑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
如果仍然难以确认,就要考虑这个材料在评论中是否必要,也可以隐去一些可能侵权的事实要素,比如当事人姓名,但如果文中常见不确指的“某某”,也会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
第四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思考题1略)2.你怎么看待下面这一场论辩的证明力,这样的论证,是否适用于现代新闻评论?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中心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参考答案:论辩双方都把论证建立在比喻上,以“水性”来说明人性,并且各自任意选择了有利于自己论点的解释,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其实不可能由这种方法得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水与人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性状。
这是古人典型的用比喻代替论证的方法,不适于现代新闻评论。
3. 下面的论证,分别采用了哪种逻辑方法?蒋介石说:“要知道政府今天在这军事、政治、经济无论那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过共产党几倍乃至几十倍。
”哎呀呀,这么大的力量怎么会不叫人们吓得要死呢?姑且把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力量放在一边不去说它们,单就“军事力量”一方面来说,人民解放军现在有三百多万人,“超过”这个数目一倍就是六百多万人,十倍就是三千多万人,“几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作二十倍吧,就有六千多万人,无怪乎蒋总统要说“有决胜的把握”了。
(毛泽东《评战犯求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参考答案:第一段运用的是归谬法。
第二段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4.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使用的是比喻还是类比推理?参考答案:比喻。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思考题1略)2.简单的结构对于新闻评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复杂的结构?参考答案:简单的结构易于理解。
当事物的关系和认识的层次相对复杂时,不免出现复杂的结构。
3.如果说,新闻评论论点的前置类似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是追求传播效率的表现形式的话,那么,如何看待那些把论点放在靠近结尾处的评论呢?参考答案:这一般是作者在论点的表达效率与实际的说服效果之间权衡的结果。
作者考虑到有一些论点很难一开始就为读者接受,更愿意采用逐层分析推理,最终“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的方法。
但这样的论证方式也有风险:要看读者在没有看到论点之前,是否愿意一直读完全文。
4.递进结构,是不是一种容易令读者“迷失”的结构?怎样才能避免读者在这种结构中“迷失”?参考答案:递进结构与并列结构相比,的确是比较复杂一些,因为不同的段落所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思维。
所谓“迷失”就是读者跟不上、看不清作者的论述线索。
如何帮助和引导读者顺利地从前一个层面的思维进入后一个层面的思维,是作者应该着重处理的:首先应当明确地表达前一个思维阶段产生的结论,并且使读者把它接受为后一个推理过程的前提。
这里就需要一些明确的表达方式,比如“既然……那么……”。
汉语中还有其他的相关语词,要留意观察和尝试使用。
5.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参考答案:从开头来说,如果叙事的内容较长,节奏就会较缓;如果开头叙事简练,或者把论点一下子在开头推出,节奏就会紧张起来。
从总体上说,叙事与议论最好在读者的阅读进程中相互搭配,形成“缓急相间”的节奏。
另外,利用递进结构产生连续推论,与单纯的并列结构相较,会使全篇的节奏更为紧张一些。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选题(思考题1略)2.考虑到新闻媒体激烈竞争而造成的对评论选题的时效性压力,一些需要长时间思考的非事件性选题是否会最终消失?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参考答案:是存在这种可能。
但认识这个问题,应该从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及媒体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