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3课 羚羊木雕(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3课 羚羊木雕(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第2课时)一、课前自主学习:1.分角色读课文。

2.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活动指导:小组每个成员朗读,互评,;推荐一名最好的朗读;朗读好的小组加1分。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等级:二、课中互动学习(一)学习活动1: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1.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a.妈妈是一个的人。

b.爸爸是一个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的人。

d.奶奶是一个的人。

e.万芳是一个的人。

f.“我”是一个的人。

任务2.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惊讶→→→。

(二)学习活动2:研读课文,品析语言。

任务1.再读对话,揣摩神态动作描写,试就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第一组:刻画妈妈的。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去掉加点词“突然”,可以吗?)(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第二组:写“我”的。

(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加点词有什么作用?)(3)“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活动指导:1.朗读,品味。

点拨,小组学生交流。

3.组推荐一名学生回答。

成绩优秀的组加2分。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等级:三、总结本节课收获四、课后小组督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羚羊木雕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识记、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体会插叙手法运用的作用。

3、学习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体会亲情,珍视友情,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

【内容链接】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

一面是少年世界里,少年朋友的交往,充满友情,珍惜友情。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子女,但并不尊重子女的友谊,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

“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

,如何看待亲情与友情,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教材中的“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突,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第一课时课堂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体会插叙手法运用的作用。

【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羚羊()怦怦()()逮()树杈()抹()嘿嘿()()伤疤()兜()藏刀()脸颊()攥()寒颤()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寒颤:自作主张:形影不离:3、表情朗读全文,感知思想内容。

一、自主学习:1. 文章围绕羚羊木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 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先试模拟不同角色朗读。

(旁白、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合作探究】文章写了哪四件事?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①事情发展先后顺序:()——()——()——()②作者安排的顺序:()——()——()——()由此可知,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常用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等)作用是。

【知识拓展】在这场家庭矛盾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我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故事中来,进行一场以“羚羊木雕是否应该要回来”为主题的辩论赛吧!辩论的规则、方法:将学生分为两大阵营,一方代表父母,主要观点为“应该要回羚羊木雕”,一方代表“我”,主要观点为“不应该要回羚羊木雕”。

人教版七年级上《羚羊木雕》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羚羊木雕》精品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方案学法点津《羚羊木雕》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

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将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感情,尊重他们纯真的友谊。

课文的情节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故事的发生是妈妈查问木雕,其后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高潮和结局是“我”违心地取回木雕,好友体谅“我”给了“我友谊的温暖”。

阅读课文关键在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体会课文寓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立意深刻。

小说的主题一方面是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文中还插入一大段有关万芳“仗义”的事,都是揭示了小说主题的另一面——为赞扬孩子间的友谊服务。

加强诵读,学习课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细腻、真切,能准确地展示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更能有效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整篇文章将家长的价值观与孩子的价值观对照着写,发人深思地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

鉴赏品析句子赏析: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写出妈妈的惊慌,“我”受到的惊吓。

2.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3.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怕回家挨说”,也可见父母平日为人。

4.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

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把羚羊递到她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七年级语文教案)羚羊木雕的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羚羊木雕的导学案

羚羊木雕的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目标呈现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2.运用文中的语句,多角度、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

3. 体会文中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珍视这种友情。

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理解亲情,正确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整体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要点,体会人物各自的特点,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

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一、预习热身
1.资料整合:
作者信息
2.查阅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抹眼泪( ) 攥( ) 犄角( ) 怦怦( ) 树杈( )
脸颊( ) 逮捕( ) 逮着玩( ) 不禁( ) 撒谎( ) 3.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

读课文,完成下表。

内容时间事情叙述顺序线索
1 开头今天发现羚羊不在倒叙以羚羊木雕的所属变化关系为线索今天
2 上星期
3 昨天
4 今天要回羚羊顺叙
结尾今天小结反问句
4.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
情节:妈妈追查、逼迫→爸爸→插叙回忆→我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n。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理清文章线索、结构,了解插叙手法的运用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
2、文中属于插叙段落的是第 段到段,依据是

插叙的内容是:① ;
②。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
__________羚羊木雕→__________羚羊木雕→__________羚羊木雕→____ _____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课题
羚羊木雕
班级
审核人
课题学
习目标
1、知识: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能默写及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能力:(1)理清文章线索、结构,了解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品味文中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感情;
3、情感:懂得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并学会恰当地表达友情。
记住记叙文六要素,知道什么是插叙,并记住其作用
查阅资料,将要点归纳在预习本上,对子间相互纠正、补充
5分钟
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议论、 抒情和说明为辅,以写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六要素:
第二
学段
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感知课文
对生字词能准确释义,注音
在课文中勾画;
查阅工具,对子间督促识记
学法概述
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识记;
分角色朗读课文,对子间讨论,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本文内容;
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友情的认识,说说自己对父母的做法和“我”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学段
学习内容
达成目标
建议使用的
学习方法
学习
时间
巩固练习

《羚羊木雕》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难点】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自主预习案】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并且把“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的词语抄写一遍;2、速读课文,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填空:“我”把__ 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__ ,__ 发觉了,逼“我”去,“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__ 把__ 还“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我”__ (感情)。

3、资料助读----了解“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用一种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状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送木雕。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贵的。

)4.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__ 三个要素;其中___ 又包含_ 和___ 。

本文以____ 为线索贯穿全文。

5.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5):第二部分(16---23):第三部分(24---25):第四部分(26---38):【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白郁金香是一朵代表友谊的花。

友谊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由友谊引发的故事---《羚羊木雕》二、自主探究。

释疑解惑(一)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3《羚羊木雕》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阅读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与评价体会人物性格及情感。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沟的方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讨论并体会人物性格及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预习课文,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能读、能写、能运用,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教师:1、对学生作好分角色朗读指导:2、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1课时)一、检查预习1、默写生字词2、文学常识(作者姓名、年代、代表作品)二、引入新课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么,一件来自遥远的非洲,由精致的黑木雕刻而成的羚羊木雕又会掀起怎样的狂风巨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看个究竟吧!三、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师:请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四、说读感知师:通过上一节预习,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羚羊木雕?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2、展示预习成果五、再读课文,深入探讨1、分角色朗读表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自学指导:角色有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叙述者。

师:通过同学们所展示的预习情况,我知道这个家是因为“我”把一只名贵的木雕送给了朋友,而产生了矛盾,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欣赏一段根据《羚羊木雕》改编的家庭情景剧,同时请在座的各位同学作为我们的评委,之后为我们的演员们进行点评。

(1)展示提升(上台演读)要求朗读者:①把握好人物的神态语气及对此事的态度。

②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要求其他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准备对朗读做评价.师:感谢我们小演员的精彩表演,现在组内交流,说说他们谁表演的最出色,并说理由。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宁远中学何风玉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常用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作者的情感观和作品的价值观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

①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查字词典。

解决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

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文章讲述了的故事。

”的句式说话。

3、深入情节,总理思路。

①学生逐段速读,编写文段序号并标出文中回忆开始和结束的句子。

②提问:回忆部分从叙述方式的角度看属哪种顺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全文按情节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四、说读一些对话1、提问:小说人物鲜明生动,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寻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2、提问: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的人”的句式说话。

五、品读一批词句1、提问: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用圈点标示,找一找,联系语境说一说。

用“表现了。

”的句式说话。

怦怦:紧紧:静静:偷偷:嘿嘿:慢慢:呆呆:2、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探究”第三题(题目见教科书66面)。

六、探读一组问题1、展示问题,学生默读。

问:①、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不也算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好办法吗?为什么“我”却不愿意呢?问②:文章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应该怪谁?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问③: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处理的?问④:你想对文中的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呢?2、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 3《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倒叙、顺序、插叙等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2、品读文中对人物语言及“我”在去万芳家路上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3、思考文中的矛盾冲突:如何处理类似事件,避免矛盾冲突,如何对待友谊。

学习过程:一、交流感知:1、作者简介:作者,1945年生于北京,物理学专业出身的儿童科幻作品作者?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

2、字词注音:抹.泪()攥.紧()怦怦..()允.许()脸颊.()羚.羊()犄.角()撒.谎()衣兜.()()寒战.逮.着玩()逮.捕()3、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了的是什么事,并按照“查真相”——“表原因”——“要木雕”的顺序把全文分三层。

二、研读共品:1、本文的写作顺序:,这样安排的好处:2、在对待“要回木雕”事件中,文章如何对母女、父亲描写的?找出相应的语句,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下。

(要求:1)进入演员角色;2)语气符合角色性格;3)语调要有强弱变化;4)辅以表情或动作)1)“我”:2)妈妈:3)爸爸:小结:人物语言与心理描写的要求:1)2)3)4)3、“我”要木雕时心情怎样?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月光出来了,冷冷的”,冷的仅是月光吗?4、结尾“这全能怪我吗?”意味深长,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类似不愉快事情的发生呢?五、总结提高:作业:1)抄“交流感知”2,准备默写;2)修订本页导学案,预习下一页;3)本课学诊。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诗句、名言2.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3.通过小品表演,多角度思考课文内容4.通过辩证,学会重友谊、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习重点学会重友谊、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习难点多角度思考课文导学过程主体活动主导活动一、各小组上黑板展示预习的生字词(2分钟);二、请7位同学用小品的形式表演(8分钟);三、1.2组展示、概括故事情节(5分钟),其他同学补充;四、2.3组展示:女儿既然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猜妥当(5分钟)?一、教师以“代沟”一词引入(1分钟);二、教师点评;三、教师引导点评;四、教师引导点评。

主体活动主导活动五、5.6组展示: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发生?(5分钟)其他同学补充、质疑?六、各小组展开辩论,主题:父母对与错(10分钟);七、各小组朗诵与“友谊”有关的诗句或名言(5分钟);八、学生谈学习收获(2分钟)。

五、教师提示、指导;六、教师引导学生把辩论的结果引入要重“友谊”(1分钟);七、教师点评;八、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预习目标妈妈的神态:紧紧盯着语气:十分严厉咄咄逼人坚定孩子的神态:低着头语气: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成功经验:结构安排覆盖了教学内容,过程设计很有新意,学生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不足之处:字词教学应加强,讨论时应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

改进措施:要在导学过程中提升应变能力,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23、散步预习目标:1.合作完成生字词。

2.选择复述故事或表演。

3.思考:①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②散步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③一家人为什么散步?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④“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⑤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⑥联系实际谈本文对本文的理解。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3 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3 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3 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特征。

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沟通。

学习重点难点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教学设计采用讨论以及辩论的方法来拓展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及羚羊木雕介绍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

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睛》、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成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2、正音正字抹()犄()角攥()逮()怦怦()树杈()寒颤()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用图示来解析本文的主要情节)2、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可自由谈,各种观点均可)3、分角色朗读课文,A、朗读要求:① 清楚、流畅的朗读②注意停顿恰当、速度适合③ 不破读,不加字、不漏字④落落大方,语气、语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B、分清角色故事的叙述者妈妈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C、朗读完,请学生起来谈一谈文中各个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特征分析)“我”:万芳:妈妈:爸爸;奶奶:合作探究(进行讨论)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2、作者的感情倾向怎样的,你的看法怎样?3、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课文小结本文讲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羚羊木雕》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羚羊木雕》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羚羊木雕》学案1 (新版)新人教

学习目标:
1、积累“抨怦、攥、树杈”等词语。

2、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

3、学会正确的理性的处理好家庭、亲情及友情的关系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体会文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和子女观,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复习】第1课的字词
【备习】1、简单了解“羚羊木雕”
2、通读课文,查字典,在笔记本上积累不认识的生字、生词以及重点语段。

3、掌握小说文体知识
4、速读课文,文章围绕羚羊木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研习】5、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6、再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和小说的文体知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羚羊木雕》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羚羊木雕》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羚羊木雕》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①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体会课本剧、辩论这些学习形式的优点。

③体会运用插叙手法的好处。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从中得到人生启示。

使用说明认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作业,准备教师检查。

通过小组帮扶完成合作探究部分,标好疑点、难点。

准备展示、讨论。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探究提升→课堂小结→反馈练习一.自学环节:1.生字注音。

木雕.()犄.角()怦怦..()逮.着玩()树杈.()脸颊.()藏.刀()攥.着()2.线索知识:在文章中,能把文章的材料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人事物等叫文章的线索。

常见的记叙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

如《背影》。

②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等。

③以物体为线索。

如《枣核》。

④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春》等。

线索可以使文章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请问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二.合作环节(一)想一想: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理解课文层次。

高潮————木雕————结局————伤心难过————(二)演一演:课本剧表演角色准备:我----成成,妈妈,爸爸,万芳,万芳妈妈剧种:三幕剧第一幕:赠送木雕第二幕:查问木雕第三幕:索要木雕(三)辩一辩:本题由一个组担任正方(或反方),其他同学担任另一方,各自拿出理由支撑自己观点。

辩题:友情一定要通过礼物来表达吗?爸爸妈妈的做法一定不对吗?观点:理由:(四)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羚羊木雕”的事情吗?如果有请你讲述出来。

并请你谈谈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出现。

三、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学及合作环节成果。

四、提升拓展:1.景物描写:文中倒数第三段,写月光有何作用?2.仿写画线的句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

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友谊的名言。

(至少两句)。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多角度、创造性地探究文本的主旨。

②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③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圈点批注的方法。

②学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浓浓亲情,珍惜真诚无私的友情。

懂得尊重他人,能坦诚与父母沟通。

导学重点: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导学难点:辨明是非,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既敬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友谊?进而向我们提出:金钱与友谊哪个更重要?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反悔”。

本文曾刊登在1984年第16期《东方少年》上。

2.作者简介:张之路,1945年,张之路出生在北京,著名作家。

他的创作主要是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

他的作品大多数被拍成电影、电视,受广大读者的喜欢,风靡全国,如《霹雳贝贝》、《魔表》、《非法智慧》等。

他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全国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3.记叙顺序顺叙:记叙文的顺序之一。

就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这种顺叙,便于读者迅速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插叙:记叙文的顺序之一。

插叙是指在“顺序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相关的内容。

运用插叙的方法时,要注意与”顺叙“的衔接,插入的内容,也不宜太多,只能是片段,不能喧宾夺主。

倒叙:记叙文的顺序之一。

就是把后面发生的事,提前到前面叙述,然后再回到顺叙发生在前面的事。

提前叙述的,一般是结局或事件最精彩的片段。

恰当地运用倒叙手法,能刹那间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也能使文章的结构曲折多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说”的形式:语言描写,常常要交代说话人的“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羚羊木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细读课文,了解描写、插叙等写作知识。

4、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学会生活。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从整体上感悟课文。

2、揣摩体会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

二、预习内容
(一)认知前提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二)新知认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抹.泪()攥.着()逮.着玩()寒颤.()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知识。

本文作者是,1945年生于北京。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

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空箱子>>、<<铃羊木雕>>等。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词注音。

怦.怦()树.杈()犄.角()脸颊.()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①月亮出来了,________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我________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③妈妈的目光________地盯着我。

④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

A.冷冷轻轻紧紧静静 B.凉凉轻轻紧紧慢慢
C.白白缓缓冷冷悄悄 D.白白轻轻紧紧缓缓
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A.写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表现了少年朋友珍惜友情的心灵世界。

C.写“我”送羚羊木雕后,被迫反悔,表现了父母虽爱儿女,但不了解少年心理,重财轻义的狭隘思想。

D.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及被迫反悔的经过,赞美少年朋友忠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之间的友谊。

【预习质疑】
【课中实施】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默读质疑: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出记号,然后提出疑难问题。

二、合作研讨:以小组为单位,质疑问难。

三、问题研究——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a.妈妈是一个的人。

b.爸爸是一个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的人。

d.奶奶是一个的人。

e.万芳是一个的人。

f.“我”是一个的人。

拓展迁移
读<<羚羊木雕>>,我最喜欢的一处是,因为。

(友情点拨:可从人物描写、用词、环境描写、修辞等方面入手赏析)
系统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
【限时作业】(10分)
一、完成下面配伍题。

①他静静地点燃了一支烟,慢慢对我说:……( ) ②屋子里静极了。

( )
③妈妈坚定地说。

( ) ④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 )
A.写出了“我”与爸爸和妈妈僵持的家中情景。

B. 表现妈妈的固执、生硬。

C.表现爸爸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

D.写出了我极为难受的心情。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羚羊木雕》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情节紧凑。

()
三、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却把它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四、写出两句有关友情的名言或诗句。

【收获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