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部编版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7.2静电现象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二、静电现象一、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能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学习重难点:1、摩擦方式起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实验器材: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纸屑小片,验电器。
二、预习任务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种,一种是跟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一种是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和带正电荷的构成的.通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5.两个完全相同的极轻小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是()A.带电小球向不带电小球靠近B.不带电小球向带电小球靠近C.两小球互相靠近D.两小球互相排斥三、新课学习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的粒子呢?还可不可以再分?1.分子是由构成的。
分类: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呢?活动:(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小纸屑。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纸屑。
会发现什么?2.摩擦起电现象: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生活中的现象:睡前脱毛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头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车后,下车时,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7.2 静电现象学点1 摩擦起电实验1: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起。
实验2:将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水流,塑料梳子吸引细水流。
实验3: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中梳几下后靠近通草球,通草球向梳子靠近。
分析与论证:经摩擦后的物体具有共同的特征,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问题1: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很小的物体,如纸屑、头发、灰尘、通草球、细水流等。
问题2:只有两种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才会带电。
摩擦起电在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学点2 两种电荷实验:(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如图7-2-1 甲所示,观察到两玻璃棒相互排斥。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乙所示,观察到两橡胶棒相互排斥。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丙所示,观察到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
图7-2-1分析与论证:两根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的,同样,两根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也带同种电荷。
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
也就是说,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要么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称为正电荷)相同,要么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称为负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
问题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只有两种情况: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问题2:带两种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带正电荷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带负电荷的物体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但前者是电荷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后者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
问题3:验电器不仅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带电,还可以粗略地判定物体带电量的多少(验电器两金属箔片张开角度大,物体带电量就多),但是不能用来判断所带电荷的种类。
问题4:除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外,还可以使物体接触带电(用带电体去接触不带电的物体)或感应带电(让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
2020苏科版八下物理7.2《静电现象》导学案
2020苏科版八下物理7.2《静电现象》导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以静电现象为主题的科学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静电现象,从而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静电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难点:静电的产生原理和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验电器、丝绸和毛皮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和一把梳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静电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3. 观察和讨论:让孩子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分组讨论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4. 讲解和解答:我向孩子们解释静电的产生原理和作用机制,解答他们的疑问。
5.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纸和梳子产生静电,并观察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难点:静电的产生原理和作用机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静电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细致。
但在讲解静电的产生原理和作用机制时,部分孩子还是有些困惑。
在课后,我计划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静电现象。
同时,我也计划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查阅资料了解静电的应用,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了静电现象,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静电现象-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 静电现象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主要涉及静电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静电的产生:通过接触和分离两种不同的材料,产生静电。
2. 静电的显现:静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静电荷在绝缘体上的分布。
3.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静电的利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静电的防止如接地、使用抗静电材料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静电的产生和显现。
2. 掌握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的产生和显现,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2. 教学重点:静电的产生和显现,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和毛皮、气球、塑料尺、验电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塑料尺摩擦起电,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静电的产生和显现,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静电实验,如丝绸和毛皮摩擦起电,验电器检验电荷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静电现象。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止方法,分享彼此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的产生:接触和分离两种不同的材料。
2. 静电的显现: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绝缘体上的电荷分布。
3. 静电的利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4. 静电的防止:接地、使用抗静电材料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静电的产生和显现。
2. 举例说明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静电的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静电的产生和显现,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了解静电的实际应用价值。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二、静电现象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二、静电现象学案一、教学内容:1. 静电的产生: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解释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导致电子转移产生静电。
2. 静电现象:分析静电感应、静电吸附、静电荷的守恒等现象,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3. 静电场:简要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场强度、电势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静电场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理解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是导致静电产生的根本原因。
2. 通过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静电场的概念,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场的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的引入。
2. 教学重点:静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和毛皮、玻璃棒和橡胶棒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椅子和皮肤接触产生的静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静电的产生原理,摩擦起电的实质,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3. 实例分析:分析静电现象,如静电感应、静电吸附等,让学生了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4.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5. 静电场概念引入:简要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如电场强度、电势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静电现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的产生原理2.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和危害3.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七、作业设计:1. 解释为什么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2. 举例说明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2静电现象》学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2静电现象》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应用,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静电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应用;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静电实验;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静电现象的奥秘;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应用;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机制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如验电器、电荷发生器等);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静电现象的实例,如塑料棒吸引纸屑、毛皮摩擦气球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讲解静电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对静电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实验: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如验电器、电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的使用,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静电现象的产生机制,如电子的转移、电荷的相互作用等,提高他们的思考力。
5.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巩固他们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静电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应用;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机制和实验操作技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进行静电现象的探究活动,如自制验电器、观察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化学、生物学等,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静电现象的产生机制和实验操作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关注了这两个方面的细节,并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导学案苏科版
§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明白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熟悉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3、明白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能利用原子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说明。
【课前活动】一、分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__ 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___;分子处在永不断息的中;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3、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能够再分?4、分子是由组成的。
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如。
五、原子还能够再分么?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讨最先是从开始的。
【课堂学习】一、摩擦起电活动:用自带的塑料纸摩擦塑料尺,或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去吸引碎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自主学习P28: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 ____________二、两种电荷试探: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活动:a、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彼此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b、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彼此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c、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猜想:对摩擦起电的电荷种类有什么观点?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大量实验说明:不同材料的物体彼此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_____和_______同种电荷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三、原子组成初步及静电现象说明试探:通过摩擦起电,你对原子结构有什么观点?原子是不可分的么?自主学习P30,完成以下题目:1、发觉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它的发觉揭露了,原子是由和组成的。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2静电现象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2 静电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静电的产生: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条件,解释不同物质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导致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静电。
2. 静电现象的观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塑料吸尘器、橡胶手套等,观察和理解静电现象。
3.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介绍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以及如何防止静电带来的不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条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2. 能用所学知识解释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的观察。
2.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条件,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塑料吸尘器、橡胶手套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塑料吸尘器吸附灰尘,引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a. 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解释不同物质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导致在摩擦过程中产生静电。
b. 讲解静电现象的观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认识静电现象。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静电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知识应用:讲解静电的利用和防止,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以及如何防止静电带来的不便。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摩擦起电的原理:不同物质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静电现象的观察:塑料吸尘器、橡胶手套等静电的利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静电的防止:接地、使用抗静电产品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条件。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3. 解释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静电现象 精品导学案 苏科版
7.2静电现象导学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做初步的解释。
【自主学习】活动1:摩擦起电1、摩擦过的物体能,就说物体带了,或说带了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这种现象叫做现象。
3、带电的物体也叫做,带电体有的性质.活动2: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合作探究】验电器1、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
2、验电器的原理:。
3、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
【精讲点拔】自然界的静电现象1、脱毛衣2、闪电3、静电复印4、静电植绒静电现象在生活中有不少应用,也会产生。
1、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2、印刷厂里,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3、在制药厂,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不达标4、电视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5、混纺衣服上的静电会使衣物吸引灰尘而不易拍掉6、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自主练习】有A、B、C三个塑料小球,任意两球靠近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7.2静电现象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静电现象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静电现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静电实验。
3. 能够分析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教学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静电现象的实例,如塑料棒吸引纸片、头发吸引铁屑等,引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如摩擦、湿度、材料等。
3. 实验操作: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实验仪器。
b.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c.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4. 结果展示与分析:a. 每组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
5.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静电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静电现象的专题研究,如静电的应用、静电的防止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多媒体展示静电现象的实例,通过生动的图像和现象,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静电现象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情景导入:
物质的微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不断的研究探索这些微小粒子,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下面我们根据原子的结构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2:、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正电荷
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
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称为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探究出的现象
研究发现:(1)用毛皮(丝绸)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吸引
结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的利与弊
利
(1)静电除尘能有效的收集空气中的粒径在十微米以下的尘埃;
(2)静电复印是利用静电使带电墨粉(或墨滴)按照元件的蚊子或图形粘附在纸上
(3)静电涂漆和傅粉是将涂料带电喷出,使它们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射到工作件上
(4)静电纺纱和植绒是利用静电力操纵带电的纤维实现的
弊
静电危害起因于静电电压和静电火花放电。前者使电器的集成电路击穿,后者是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期货或爆炸
环节一:“学”——自主学习
提纲或点评预习
1. .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_________,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 _____建立了原子结构的______模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又是由_______组成的,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都证实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_________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2静电现象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2静电现象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2节静电现象。
本节课主要围绕静电现象的产生、静电现象的观察和静电现象的应用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 静电的产生: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解释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导致电子转移产生静电。
2. 静电现象的观察:通过实验观察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探讨静电荷的性质。
3. 静电现象的应用:介绍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知道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3. 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起电的原理,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难点:静电现象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观察和利用静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丝绸和毛皮、气球、纸屑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塑料椅子和皮肤接触时产生的静电,引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探讨静电荷的性质。
4. 应用:介绍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让学生了解静电的实际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摩擦起电的原理: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导致电子转移产生静电。
2. 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静电荷的性质。
3. 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摩擦起电的原理,并用实例说明。
2. 解释为什么不同物质之间会产生静电。
3.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探讨其原理。
4. 介绍一种静电现象的应用,解释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静电现象,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静电现象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7.2 静电现象》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 静电现象》导学案苏科版7、2 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是可以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3、通过找寻阅读相关的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课前预习】1、复习物体是有什么组成的,什么样的微粒叫分子,分子的大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2、那么分子是不是可分的呢?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有什么事实能证实你的观点呢?【活动过程】活动一: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分子由构成,分子可分为分子和分子。
2、活动二:摩擦起电1、用自带塑料尺摩擦头发,去吸引碎纸屑,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2、观察实验: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会相互,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会相互,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相互。
3、,通过上述现象,你觉得带电体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科学家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究规定:为正电荷,为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
活动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课堂反馈】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A、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产生了等量的质子和中子D、摩擦产生了电子2、下列说法正确是()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确信,原子是可分的B、分子是由原子和电子组成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通常情况下,原子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数是不相等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有静电而吸附灰尘4、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5、两个悬挂的通草球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两球可能均不带电D、可能一球带电, 另一球不带电6、硬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橡胶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B、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预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3.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二、导学流程活动一:探究微观世界,分子能否再分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活动二:请思考:(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活动三:用塑料笔杆或塑料尺与头发或衣服摩擦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上述现象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现象:上述摩擦后的物体都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种物体叫做带电体.结论:用摩擦的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方式叫做摩擦起电.活动四:知道了摩擦过的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概括:自然界仅存在两种电荷.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电荷.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电荷.用“—”表示.电荷间有相互作用:作用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五: 探究摩擦起电的原因① 19世纪,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发现了比小得多的带______电的电子.②原子是由带______电的_________和带______电的______________组成的.③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静电现象导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1)
7.2 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⑵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⑶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⑷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解释2、过程与方法:⑴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⑵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⑵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导学过程】【活动7.4】摩擦起电将手边的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多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摩擦后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______”,或者说带了“______”。
摩擦起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7.5】两种电荷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并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并用实验证明了电子的普遍存在,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_______和带_______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所带的_______与电子所带的_______在数量上_______,_______相互抵消,所以原子呈_______,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7.2 静电现象》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 静电现象》学案(新版)苏科版7、2静电现象动手试一试:① 如图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试着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时,在黑暗的环境中你观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③用塑料尺在头发上不断摩擦,然后将塑料尺靠近小纸屑,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引导探究】活动1:摩擦起电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活动2: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有机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
3、将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有机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
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中存在_____种电荷:_________和_________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 ,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验电器:(1)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解答吗】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若甲与乙相互排斥,乙与丙相吸,且乙带负电,则甲带_______,丙带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预习探学
1.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用身边的物品,设计能证明“摩擦起电”的实验。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一)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1.活动7.4 摩擦起电
(1)学生活动:用塑料直尺快速摩擦头发几下后,靠近纸屑,看到了什么现象?
(2)老师演示: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或者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总结: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活动7.5 两种电荷
(1)猜一猜:通过摩擦使物体所带的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
(2)做一做:
①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③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看到什么现象?
(3)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可知: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
质是(相同/不同)的。
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吸引)。
③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一类是,一
类是。
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议一议:你还能说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或静电应用吗?
(三)生活物理社会
读一读:阅读课本P29“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中国古代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谈一谈:你对“云雨至则雷电击”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总结提学
1.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类,一种是与被丝绸摩擦过的
所带电荷相同,称为电荷;一种是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电荷。
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3. 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剧烈的现象,生活中由于摩擦起电产生的放电现象也十分常
见,请举例。
4. 静电在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
静电也会产生危害,如:
等。
5. 实验室里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它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6. 相互排斥_______(一定/不一定)是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_______(一定/不一定)是带异种电荷.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课后作业
班级姓名
一、必做题:
1.两个悬挂的通草球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两球可能均不带电 D.可能一球带电,另一球不带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关于这个轻质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带负电 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下列现象中,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 B.电工用的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C.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4.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5.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6.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7.甲、乙、丙三个小球,任意两个相互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带电情况可能是()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带负电B.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丙带正D.甲带负电,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8. 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
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
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9.将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会不带电的头发。
10.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将该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塑
料小球时,小球将会被.
11.如图所示的仪器叫.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
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12. 甲、乙、丙三个通草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已知甲球带正电,
则乙球带电,丙球带负电或。
13.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这是现象.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缘故.
14.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
互.
15.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造成火灾隐患。
16.里经常使用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静电除尘的原理是。
二、选做题:
1. 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
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蜜蜂带负电 B.蜜蜂带正电 C.空气不带电 D.空气带负电
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时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吸入,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
教师评价批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