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 名词解释
全球变化名词解释
全球变化是指地球上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了自然环境、气候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对全球变化的多角度全面解释:
1. 自然环境变化,全球变化包括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
如地质构造变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这些变化会对地
球的地貌、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产生影响。
2. 气候系统变化,全球变化还包括了气候系统的变化,如气候
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变化是由大气、海洋、陆地和冰雪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会对生态系统、农业、水资
源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3. 生态系统变化,全球变化还涉及生态系统的变化,包括了物
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等。
这些变化是由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会对生态平衡、食物链和
生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
4. 社会经济变化,全球变化还涉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如人
口增长、城市化、经济发展等。
这些变化会对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公平、贫富差
距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带来挑战。
综上所述,全球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了自然环境、
气候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变化。
它对地球和人
类社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来
应对和适应这些变化。
地球环境全球变化
内容: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 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减少及其维护; • 生物多样性的编目与监测。
5.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
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对下列两个方面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重 点研究:
• 首先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同时又是我国急需解决的区域 性生存环境问题;
• 其次是全球变化对我国的气候、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科学家近一二十年在古季风环境变化、大气温室气体 排放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 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历史、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 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策研究等许多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成 就都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贡献 。
2.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
IGBP主要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于系统及其与物 理气候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科学 目标是:了解和阐述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的关键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了解和阐述支持生 命的独特环境;了解和阐述出现在地球系统中受人 类活动影响的重大全球变化。特别是那些时间尺度 为几十年至几百年,对生物团影响最大,对人类活 动最为敏感,具有可预测性的重大全球变化问题。
指在过去某一时期形成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各种自然体。 它们记录了当时的环境状况,如古沙丘、黄土与古土壤、冰 芯、树木年轮等。
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信息源与可提取信息
信息源
赋存圈层
主要类型
物理
可提取信息
化学
生物
人类文化
岩石圈:
沉积物与 地貌形态
湖泊沉积
纹 层 、 韵 律 层 、 粒 同 位 素 、 常 量 和 微 孢粉、大化石、昆虫、 文化层
人工地貌
冰芯
冰雪累积量、尘埃 同位素、化学元素、有机气体、有机物、孢
全球变化
第一章1.名词解释:①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显著变化的时期,高纬度地区冰盖扩张,向中低纬度推进、高山地区的山岳冰川向低地伸展,引起海平面降低,气候和土壤生物带向赤道方向迁移。
②间冰期:是指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冰川退缩,海平面回升中,气候生物带向两极方向迁移。
③冰阶:是指间冰期的寒冷阶段。
④间冰阶:是指冰期中的相对温暖阶段。
冰阶和间冰阶是叠在冰期和间冰期中次一级气候活动。
⑤小冰期:1500~1900A.D,全世界出现了持续大约350年的寒冷气候,当时旱涝灾害频繁,高山地区冰川推进。
⑥全球变化: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⑦时间尺度:指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所持续的时间长度,通常用10n次方(10~10的9次方)年来表示。
⑧空间尺度:指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发生的空间规模,按空间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向地尺度、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
2.简述地球系统的组成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和生命支持系统,它的空间范围从地表向上和向下一直延伸到任何形式的生命自然存在的地方。
地圈是各种地球物理状态的整体综合,包括岩石圈、表土层、水圈以及大气圈。
3.简述冰期、间冰期时期的环境状况。
答:在各个大陆以夏季降水为主的地区,冰期时气候寒冷干燥,植被湿化,某些内陆干旱地区沙漠扩张,黄土堆积,湖面收缩下降。
在以冬季降水为主的内陆干旱地区气候则寒冷湿润,湖面上升扩张。
间冰期时以夏季降水为主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湖面扩大,生物繁荣,内陆干旱地区流沙固定,黄土地表会有土壤发育。
以冬季降水为主的内陆干旱区的气候温暖干燥,湖面收缩或干涸,沙漠扩张。
4.简述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及其联系。
答:空间尺度按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局地尺度、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等。
发生在各地球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的各种能量和物质输送过程跨越了很宽的时间尺度而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并在其丢表层系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1.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重大啊!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不了解那里的天气、地形变化,你能玩得尽兴吗?全球变化研究就是在为我们绘制一幅地球的“全景图”,让我们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比如气候变暖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不是超级重要吗?2. 你想想看,要是我们不研究全球变化,那岂不是像闭着眼睛走路一样?比如海平面上升,如果我们不提前研究,怎么知道哪些城市会被淹没,又怎么去保护它们呢?全球变化研究就是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能看清前方的路啊!3. 全球变化研究真的太有必要了!这就像医生给病人做全面检查一样,能及时发现问题。
我们通过研究全球变化,能知道地球“生病”的症状和原因,然后想办法去“治疗”它呀!像森林减少、物种灭绝这些问题,不研究怎么解决呢?4. 哎呀,全球变化研究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就好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重要。
没有对全球变化的深入了解,我们怎么应对各种灾害和挑战呢?比如极端天气,不研究怎么能更好地预防呢?5.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简直超乎想象!这就如同一场比赛,我们要知道规则和对手的情况才能取胜。
研究全球变化就是在了解地球这个“赛场”的变化,像资源短缺这样的情况,不研究怎么去应对竞争呢?6. 全球变化研究太关键了啊!你说要是你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是不是会很不方便?同理,不研究全球变化,我们怎么知道未来地球会变成什么样,怎么去保护我们的家园呢?7. 全球变化研究可不是小事一桩!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地球的大门。
比如冰川融化的速度,不研究怎么知道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呢?这意义可太大了!8. 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你想想,如果没有这项研究,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
像环境污染的问题,不通过研究怎么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呢?9. 全球变化研究真的非常非常重要!这好比航海时的指南针,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如果不研究全球变化,我们怎么知道该往哪里走,怎么应对各种变化带来的挑战呢?10.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那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就像战士上战场前要了解敌情一样。
应对全球变化的策略
应对全球变化的策略
1.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变化问题。
与其他国家分享最佳实践和技术,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措施。
2.减少碳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碳排放。
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实施碳税和排放限制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
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保护森林、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4.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人们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包括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和步行,减少使用塑料和一次性制品,推广绿色消费。
5.提高应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强适应能力,减少全球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投资于气候智慧基础设施、提高食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来提高适应能力。
6.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全球变化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及时掌握全球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全球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变化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后果。
首先,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分布和多样性方面。
气候变化引发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导致了植被生长季节的延长和雨季的变化。
这对于物种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些温度适应性强的物种可能会适应新的环境,但其他物种可能会受到威胁。
例如,北极地区的冰雪融化加剧了北极熊、海豹和企鹅等极地动物的生存困境。
此外,全球变化也会引起陆地物种和海洋物种的迁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
其次,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方面。
生态过程包括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资源分配方式,进而影响了生态过程。
例如,气候变暖和干旱导致植物蒸腾增加,土壤水分被耗尽,影响了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全球变化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和文化价值,如食物供应、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全球变化对这些生态服务的供给和质量产生了影响。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剧,威胁到饮用水资源的供应,而林木疫病的传播也会影响到木材和纸浆等行业。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不仅局限在生物层面,还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地球系统产生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沿海生态系统和岛屿国家造成了巨大威胁。
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的污染,破坏了土壤的养分循环和水体的质量,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全球变化还会引发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如气候变暖导致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全球变化名词解释
全球变化名词解释
全球变化是指地球上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自然因素或两者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等。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降水模式改变等。
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主要原因是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岸线后退、海洋侵蚀、洪水等问题。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指物种数量和种类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垦、污染等。
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的用途发生变化,如农业、城市化、工业化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等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指水资源供需失衡,导致水资源的紧缺和浪费。
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如过度开采、污染等。
全球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其影响。
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14007课程名称:全球变化英文名称:Global Change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总学时:64讲课学时: 50 讨论:14学分数: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执笔人:陈永金审核人:张金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全球变化是目前全人类对地球知识关注的焦点,它是一种新的地球观,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该课程阐述了地表自然环境在历经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受到的人类活动深刻影响。
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的自然演化过程、全球环境的控制因子(太阳辐射、大气、海洋、冰川等)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反馈机制、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相处等重大科学问题。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全球尺度上的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问题的实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帮助学生从时间维认识地理环境的过程、区域特征的形成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地理科学是时空耦合的综合科学的观念。
增强学生关注地球、关注环境和从整个地球系统认识环境变化的意识。
讲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行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作业、报告等将知识技能转化成自身素质。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第一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一、本章重点:地球系统的构成全球变化研究内容二、本章难点:三、教学要求:掌握地球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理解全球变化的内涵以及全球变化研究内容,了解全球变化主要时空特征。
全球变化
课程主要内容地球系统、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过程和驱动力、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全球变化与生物反应、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陆地植被的遥感分析、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绪论全球变化的概念、生态学的概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变化”是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特别是人类生存环境)变化,涉及到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从狭义上来讲, 全球变化主要是指大气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
具体表征是大气臭氧层的损耗、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等主要问题“全球变化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
其目标是描述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对未来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测和评估能力。
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
选择地球圈层中范围广泛、难度高的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和各地点的联动,统一测试技术和精度要求。
它的贡献是不仅初步解决了一些多年探索未果的科学问题,而且创造了全世界科学家共同进行深入科学研究的新起点。
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计划生物多样性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生态学”(oikologie)一词是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字oikos(房屋、住所)和logs(研究) 构成,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
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
如今,由于生态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生了多个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如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全球变化》PPT课件
80年代,随着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关系认 识的深化,随着几百年来最热天气的出现, 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
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上,通过并开放 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精选PPT
13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焦点问题
CO2的源汇之争 “京都议定书”(1992,2008-2012,
精选PPT
10
二氧化碳
➢ 工业革命前280mL.L-1 ➢ 目前355mL.L-1 ➢ 年均增长率0.5%,在大气中的寿
命是100年, ➢ 土壤大气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计。 ➢ 碳汇、碳源的探讨
精选PPT
11
(一)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变暖
精选PPT
12
全球变暖
70年代,科学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 境问题提了出来。
端最低气温变化不稳定性增加,寒
冷灾害加重。
当年降水量与平均降 水量的差值。
距平数
Cr
平均数
*100 %
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精选PPT
21
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危害
(3)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 如果到2030年中国温度增暖0.5到 4.2度,将使我国农业减产5%到 10% ;
➢ 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风 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 强度可能会增加,由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 后果也会加剧。如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 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 荒漠化或沙漠化的趋势。
精选PPT
18
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危害
(1)海平面上升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2001)
设在华盛顿的地球政策
研究所15日说,由于温室效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1. 背景介绍2. 目标和目的二、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2. 教学方法3. 教材和参考资料三、核心内容1. 全球变化的定义与范围1.1 全球气候变化1.2 全球生态系统变化1.3 全球经济与社会变化2. 全球变化的原因与机制2.1 自然因素对全球变化的影响2.2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3. 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影响评估3.1 全球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2 全球变化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3.3 全球变化的影响评估方法4. 全球变化的应对与适应4.1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4.2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4.3 个体行为与责任四、教学活动与评估1. 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2. 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3.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4. 平时作业与课堂测验5. 课程论文与报告6. 期末考试与综合评估五、参考教材1. IPCC报告(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2. 《全球变化科学导论》(作者:Peter C. Doherty)3.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刘大伟)六、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2. 助教与辅导员七、课程支持与资源1. 网上学习平台2. 图书馆与电子资源3. 科研机构与实验设施八、课程评价与调整1. 学生评价与反馈2. 教学团队总结与反思3. 课程改进与更新九、总结与展望1. 课程成果与经验总结2. 全球变化研究的未来挑战以上是《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变化的定义、原因、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全球变化的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并具备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实地考察、独立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为满足教学需要,课程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和支持。
最终评估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课程的持续改进和更新是为了适应全球变化领域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学生、教师的评价来推动课程的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全球变化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积极思考和行动,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全球变化复习资料第⼀章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指由⾃然和认为因素引起的、影响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的变化,所谓地球系统,由位于地球表⾯的⼤⽓、陆地、海洋等⼦系统徐成,发⽣在它们之间的各种相互作⽤。
相互影响的物理、化学、⽣物与⼈类过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因⽽为地球上的⽣命提供了条件。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1)全球变化研究是⼈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其所取得的科学认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背景和依据,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可持续性是⼈类适应全球变化的准则,⼈类对环境的适应必须符合可持续性。
(2)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基础,并且全球研究表现出强烈的学科交叉的特点,构成了新的学科⽣长点,对所有的传统地理科学学科都是机遇,也是挑战。
全球变化的兴起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改变⼈类的观念、促进应⽤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例如对资源的有限性的认识,必将促进⼈类⽣产和⼩费观念的变⾰,促进资源、环境、灾害等有关的应⽤基础学科的发展。
三、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1)以地球系统为基础将地球作为⼀个整体⽽不是孤⽴地研究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即从全球尺度进⾏研究。
(2)已发⽣在各种事件尺度上的动态变化为核⼼从100-109的时间尺度均可辨认出地球系统的变化,可以利⽤五个不同的时段来定义:①⼏百万年到⼏⼗亿年:地球结构的演变、⽣命的演化、与此有关的现代⼤⽓化学成分的演变均是由⼏百万年或⼏⼗亿年的尺度决定的。
②⼏千到⼏⼗万年(轨道及亚轨道周期尺度):⼿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化所驱动的全球⽓候的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以及与此有关的⼤⽓成分、⼟壤发育、⽣物种类区域分布的响应变化。
③⼏⼗到⼏百年(年代与世纪尺度):这⼀尺度的中⼼课题是物理⽓候系统及其对⽣命有机体以及⽣物化学循环、⼤⽓化学成分变化、地表⼲燥度、海洋⽣物系统的变化,均是此时间尺度上的重要问题。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全球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球气候、水文系统、生物圈等环境的改变。
它是人类个体、社会、国家、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全球变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应该提出对策以应对全球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全球变化的影响1. 气候系统变化:全球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例如暴雨、干旱、飓风、洪水等。
2. 水文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和渔业资源的流失。
3. 生物圈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灭绝增多,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
4. 经济影响:全球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等事件会直接影响农业和渔业等行业,增加成本和风险。
而产业体系的变化和环境优化要求也将增加企业的成本。
二、有关全球变化的策略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重点措施,可通过调整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能源结构等方式实现。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湿地及森林等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3. 促进能源绿色化: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广能源节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4. 改善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地下水、水源和水文系统,保证水利用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5. 建立全球合作机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协定等国际合作机制,使全球合作更有效。
三、结论全球变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所采取的措施也应该十分有针对性。
在应对全球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全民共同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化的概念
全球变化的概念
稿子一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全球变化”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词儿。
其实啊,全球变化就是说咱们这个大大的地球,从好多方面都在发生着改变。
比如说气候吧,以前四季分明,现在有的地方冬天不冷夏天巨热,这就是变化。
还有环境呢,森林越来越少,沙漠越来越多,好多可爱的动物都没了家。
河流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澈,空气也没以前那么新鲜,这都是全球变化带来的呀。
经济方面也有变化哟!以前咱们都是小范围的买卖,现在全球贸易,一个地方的经济波动可能会影响到世界好多角落。
科技的发展也是全球变化的一部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像手机能视频通话,网上能买各种东西,现在都成了平常事儿。
社会方面也在变呢,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都和以前大不一样啦。
稿子二
哈喽呀!今天咱们来唠唠全球变化。
你想想,以前出门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
现在呢,飞机、高铁到处跑,电话、视频随时聊,这就是全球变化的一个小表现。
全球变化可不只是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儿。
环境的变化可大了去了,冰川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一些小岛说不定哪天就被淹了。
还有资源的问题,石油、煤炭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咱们得赶紧想办法找新的能源替代。
全球的人口也在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粮食、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文化也在相互融合,咱们能轻松吃到外国的美食,了解到外国的风俗,这多有意思。
但是全球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疾病传播得更快了,国际竞争也更激烈了。
不过别怕,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互相帮助,说不定能让全球变化变成一件超级棒的好事儿呢!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全球变化很神奇又很重要?。
全球变化与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全球变化与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全球变化是指地球各个领域(大气、水文、生态和冰雪)中的各种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变化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人为因素就是人类的活动,例如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
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多个领域。
它的目标是通过研究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阐述全球变化与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一、全球变化的研究方法1. 模拟实验法模拟实验法是全球变化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对大气、水和生态环境的模拟,来研究全球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将二氧化碳加入大气环境,以模拟全球变暖对气候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可以模拟冰川融化、陆地沙漠化和食物链变化等。
2. 观测实验法观测实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准确观测来发现并了解全球变化的影响。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卫星、雷达和气象站等设备,观测到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变化,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来研究全球变化趋势。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分析当地的气象站数据来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的温度、降雨量和氧化物浓度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变化模式。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海洋生态系统、气象灾害和健康等方面。
目前,环境科学家们通过模拟实验法和观测实验法研究全球变暖的趋势,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他们还通过统计分析法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并提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案。
2. 能源消耗能源是影响全球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环境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各种替代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
这些新型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科学背景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科学背景
全球变化是指全球气候、海洋、陆地等环境要素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改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始显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地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愈发严重。
其次,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环境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种植、养殖、城市化等活动导致生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进而影响全球的生态平衡。
此外,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也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
卫星遥感技术、地球观测网络等技术手段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
同时,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变化问题不再是单一国家所能解决的,需要全球协同应对。
最后,全球变化研究还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
全球变化问题对全球经济、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全球变化研究出现的科学背景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人类活动、科技进步、全球化进程以及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也为我们应对全球变化问题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思路和方法。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
全球变化知识点总结全球变化是指地球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涵盖地球的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圈等各个方面,与冰川的扩张和退缩、气候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紧密相关。
全球变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推动了全球变化的进程。
认识全球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全球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全球变化的类型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类工业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会影响降水分布、风向等气象要素,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海平面上升随着气候变暖,极地冰雪融化迅速,导致海洋水位上升。
海平面的上升威胁着近海地区和一些小岛国的生存空间,也会对全球的海岸线和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变化的又一个主要方面。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生物的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影响生态平衡,加剧气候变化,也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重大的影响。
4.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利用变化。
林地和湿地的破坏、农田的扩张等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剧变,对地球系统的平衡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5. 水资源利用和变化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然而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过度消耗导致了水资源的紧张和污染。
这将严重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6. 气候极端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包括暴雨、干旱、飓风、洪水等。
这些气候极端事件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全球变化的原因1. 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全球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人类的工业和城市化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引起了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2. 能源消耗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应用地层剖面分析建立多处气候与海平面较详细的波动曲线;
• 综合研究了大暖期气候特征与波动,建成了10 级的分辨率以至250 年内季降水记录;
• 推算了近百年比较正确的海平面上升值;
• 推算了至2050 年长江三角洲不同地区的海面上升量及其对海岸侵 蚀、湿地淹没、海堤建筑、洼地排水和盐水入侵影响评估; • 初步估计了西北、华北到2030 年的升温值和降水增加趋势及其对 各种水资源的影响;
(2)主要特点
1)针对我国生存环境重大迫切需要,瞄准国全球变化科学前 沿,结合地域特点,选择典型区域,开展综合研究
• 青藏高原环境演变,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
• 长江三角洲低层大气物理化学与生态相互作用
• 北京大气、水、土区域环境污染机理和控制
2)在我国及周边地区,开展大规模科学试验,并与国际计划相结合, 成功实施了一批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性科学计划 • 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的试验研究(中日合作) • 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属国际大洋钻探计划) • 中国季风区古环境演变(属国际南极-赤道-北极剖面计划) 3)紧密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渤海和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解 决我国近海生物资源持续利用中的关键问题,为21 世纪的中国 食物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 西北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直接为我 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
• 海洋生物多样性
四、“七五”以来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
1、“七五”期间(1986-1990年)全球变化研究 (1)概况 • 以中国科学院全球变化预研究和我国第一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大项目为代表
• 为我国全球变化研究奠定良好开端
(2)主要研究项目和成果 1)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初步研究 • 通过搜集、整理和比较分析文献中气候史料,发展了一套数学方法, 辨认出若干次气候突变; • 应用冰岩芯资料建立了分辨率达到百年的一万年气候波动曲线;
• 根据我国沙漠、湖泊、植被等历史资料,以及古海洋等古季风气候记录, 明确了第四纪东亚气候的变迁历史;
• 建立了最近250 万年、13 万年和2万年黄土高原乃至中国中东部气候 变迁序列,初步建立近13万年东亚季风演变及有关环境过程的
6)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研究
• 在若尔盖盆地成功地钻取了120.4 m 的连续湖泊沉积岩芯,
3、“九五”期间我国全球变化研究 (1)概况 1)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安排了 12项有关全球变化的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全球变化列为“九五”优先资 助领域,加大了资助力度,5 年中资助重大项目10 项,重点项 目48 项,面上项目170 项; 3)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4)这3个部门“九五”期间对全球变化总投入达6亿元,是前10 年的4倍以上。
•
•
平流层过程及其在气候中的作用(SPARC);
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CLIVAR)。
2、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1)目标: • 认识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 描 述和了解支持生命的独特环境; • 描述和理解发生在该系统中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它们的 影响方式;
(2)核心研究计划
全球变化
一、起源和发展
1、20世纪70年代初人类学家首先使用“全球变化” • 描述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愈来愈不稳定 • 表达国家安全和生活质量逐渐降低等特定含义
2、自然科学家在80年代借用并拓展了“全球变化”这一概
念,用来指全球环境的变化 3、到世纪之交,全球变化已形成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领域,称 之为“地球系统科学”或“全球变化科学”
•
地表遥感信息传输及其日地系统能量传输过程等
3)中国科学院关于全球变化研究“八五”重大项目 • 灾害性气象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 南极生物资源环境系统与全球变化,海气相互作用等 4)其他部委如气象局、海洋局、原地矿部、林业部、农业部和环保局等 也开展了全球变化相关研究 5)连同“七五”项目,10 年内,中国全球变化研究已实施约350项,投入 约1. 3 亿元。
• 1993年7月,被IGBP作为首批选定的中纬度4个样带之一该样带的提 出对于加深生态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理解以及不同时空尺度模型的耦 合与参数转换起到了推动作用 3)研究季风区多种尺度气候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 揭示了季风区是全球变化速率最大的地区, 强烈的气候变化是作用于 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力; • 提出了季风驱动的生态系统的新概念; • 该首创性的科学思想和相关项目建议被IGBP认可,并被列为东亚地区 全球变化研究的第一优选领域。
• 阐明中国主要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系列科学问题,
实现学术理论的重大创新,提高我国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 领域中学术地位(总体目标)
2)我国长江黄河两流域旱涝规律成因与预测研究
• 从近500 年、近100 年和近40 年长江黄河两流域旱涝变 化分析了两流域旱涝发生的10 年以上时间尺度、年际和
季节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和规律;
• 揭示了长江黄河两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的原因; • 利用多种预报方法连续对1988至1992年我国夏季汛期旱 涝分布作了季度与超季度预报; • 特别是较成功地预报1991年夏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特
4)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加强 •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研究、我国生存 气候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和气候变化对策 与环境管理研究等项目; • 需要气候学家和生态学家乃至经济学家的合作才能得以完 成。 5)注重地球的整体行为, 将地球系统的各圈层联系起来,开展 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 “九五”期间执行的西太平洋暖池动力过程与海气相互 作用研究项目就是以往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的深入;
•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与深海记录主要是从深海 沉积中揭示地球圈层间相互作用的事实。
4、“十五”期间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1)总经费:3500万元(不包括匹配经费) 2)研究目标: • 瞄准国际碳循环与碳收支的热点科学问题,紧跟国际前沿, 实现重点突破和知识创新(长远目标) • ①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中科院)
大洪涝,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实验研究 • 以水分和热量交换为中心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 • 被列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为国际上第一个在干旱地区进 行的大型陆面过程实验研究计划;
• 研究近地面层湍流通量和边界层结构、辐射收支和辐射物
理特征、地面蒸发和水分收支、边界层数值模拟等方面;
三、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计划
1、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1)目标: • 深化对气候、气候变迁及气候变化机制的认识; • 探索气候的可预报性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核心研究计划
• 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
• 世界大洋环流试验(WOCE); • 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GEWEX);
(2)主要成果 • 1)加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 • 建立了我国自行设计的气候系统动力模式(包含大气、大 洋和陆面过程相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 • 开展了气候动力学基础理论和诊断分析,为模式发展和数
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开展了大规模气候模拟和气候预测试验,揭示了全球和东 亚若干重大气候异常类型的形成和演变机理;
二、全球变化和全球变化研究
1、全球变化的定义
• 指可能改变地球支撑生命能力的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
陆地生产力变化、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变化、大气化学变化 以及生态系统变化等
2、全球变化研究
• 指通过研究、监测、评价、预测和信息管理等行为,描述
和理解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相互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
程;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变化和受到人类行为影响的系统 以及环境及其变化的特点等的活动。
• 人类健康与全球环境变化。
4、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1)目标: • 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组成、功能、持续与保护等基 础性研究;
• 增进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核心研究计划 •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丧失;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 土壤和沉积物的生物多样性;
建立了青藏高原第一个达到82.6万年的连续的气候与环境 变化序列;
• 在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成功地钻取了308m和90m的冰芯,
建立了近2000年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气候与环境变化序列发 现了8次暖期和7次冷期及其时序和幅度; • 认为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升温早于和大于我国东部,降水 与 温度变化呈正相关
冰芯是全球变化研究重要手段: • 与历史记录、树木年轮、湖泊沉积、珊瑚沉积、黄土、 深海岩芯、孢粉、 古土壤和沉积岩等可提取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介质相比,冰芯以其保真性好 (低温环境)、分辨率高(可达到年)、记录序列长(可达几十万年)和信 息量大; • 所有在大气中循环的物质都会随大气环流而抵达冰川上空,并沉降在冰雪表 面,最终形成冰芯记录。冰芯分析每一个参数都至少载有一个地球系统变化 过程的信息;冰芯是全球变化研究重要手段 • 冰芯中氢、氧同位素比率是度量气温高低的指标; • 净积累速率是降水量大小的指标; • 冰芯气泡中的气体成分和含量可揭示大气成分演化历史 • 冰芯中微粒含量和各种化学物质成分的分析结果,可以提供不同的时期大气 气溶胶、沙漠演化、植被演替、生物活动、大气环流强度、火山活动等信息; • 宇宙成因的同位素可以提供宇宙射线强度变化、太阳活动和地磁场强度变化 的证据; • 冰芯也记录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影响和各种信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 盖盆地
4)中国地区大气臭氧柱总量及对流层臭氧总量研究 •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揭示了1979年以来中国地区大气臭氧 柱总量以及 对流层臭氧总量变化特征和规律; • 发现了青藏高原夏季上空存在着大气臭氧低值中心; • 为研究全球大气臭氧损耗提供了又一新事实 5)黄土与古季风研究 • 揭示了黄土高原中的黄土实际是冬季风带来的粉尘沉积物,古土壤则 是夏季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