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都具有闲适、恬淡、宁静的风格,都是以禅入诗。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比较偏重于对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则偏重于对主观抒情。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相同;不同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大唐盛世的文化氛围富有浪漫气质。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大唐盛世时期是开明开放的,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时代,人们释放激情,追求生命的质量,热爱生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兼容并包。诗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山川给予他们作诗的灵感,大自然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此时的王维与孟浩然又恰恰都是吮吸盛唐山水养分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都有遨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襄阳境内本就多名山胜水,孟浩然又是襄州襄阳人氏,并隐居于此。孟浩然在四十岁时仍未中进士,怀着满腔的失意与落寞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之久。期间游历了几江东、江浙、湘桂、巴蜀等地。把愁怀之情寄托于游山玩水之上。而王维的三水之路不曾停止,先后在终南、辋川隐居过,而且由于受到仕途的影响,不得不在两京之间来回,趁此机会又先后游历了中原、汉水一带。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

王维孟浩然的诗讲求山与水的结合,因而其山水诗堪称诗与画相结合的典范。王维常以画家的思想和眼光观察大自然,又用画家的笔法把大自然描绘得很形象,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对于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善于运用运用一些技巧,如:色彩的生成、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变化等,而且对于事物敷彩着色很是到位。以此来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尤其是诗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唤起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他们二人的诗比较善于写形,在写形的同时注重写意,形意结合,传达出诗的意韵来。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日落昏暗,湖江愈显其白,潮来铺天,天地仿佛弥漫着潮水的苍青,日暮时江天空茫在色彩的相衬相生中展示的活灵活现。“泉声咽

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日光本是暖色,寒冷的感官在松林的清冷碧翠体现出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更加表现出诗人情思的画家情结,写烟云写光影,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且,诗句清新脱俗,诗人极高的遣词造句能力一览无余。王维的诗注重人的直观印象,通过敷彩着色光影变化唤等技巧将诗的画面感带给人们,让人们在优美的图画里去体味诗的无线意境。王维既能写诗又能作画,这是他能够在诗中融入画的美感,让诗充满着“画意”。如《汉江监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诗是王维诗画交融的代表之作。诗的第一句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像。将汉江作为画幅的背景。江上泛舟,极目四望,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江波浩渺。诗人融浩浩江流于画边,绘漠漠平野于纸端,整个画面得到了充分的渲染。“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想留身于山间,力求一醉,这充分的体现了诗人对襄阳美好风光的热爱之情。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夹杂着这些爱、这些眷恋,积极乐观的情绪跃然纸上。不自觉的我们会发现,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面呈现在了面前。在画面的整体布局上,疏密相间,远近相映。在写作上又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时时刻刻给人与美的享受。

孟浩然诗中对于景物的刻画栩栩如生。他和陶渊明一样,寄情田园,热于农桑。所以他的山水诗中有更帖近自己生活的真实情景,并且他善于发掘自然之美的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诗中还多次出现“余”、“我”等字样。如“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秋登万山寺寄张五》)从远处看去,天边的树像荠菜,一层朦胧的月色将江畔白色沙洲笼罩,一个淡远清幽的境界油然而生。该诗句使切实的画面感升上心头,氤氲的诗情,流动着某种意趣,浮现在人的脑海里的是清幽静谧的江边景色。孟浩然的诗不仅在感悟自然、领悟自然,而且让读者尽情徜徉在诗的意境里,融情于自然,无比惬意,无比闲适。又如他的《早寒江上有怀》、《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让人感觉到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空灵时又蕴藉深微,“一味妙悟而已”(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苏轼说:“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1]是颇为中肯的。再比如《早发鱼浦潭》:“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这首的写作时在舟行途中。孟浩然在欣赏途中美景的同时,抒

发乐观的情怀,诗境与心境也透露着高远、恬淡。舟行早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气象”,再到“晴景豁”,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我们仿佛置身其中,由静而动,由朦胧到开阔。映入眼帘的是晨曦中鱼浦潭的美景。王维、孟浩然能够自觉地将诗与画的技法结合起来,把诗法和画法熔为一炉,这也是王、孟对山水诗的一个发展。

(二)王维、孟浩然的诗都具有恬淡、闲适,宁静的风格

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是何等的无拘无束;他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是何等的幽静清晰;他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是何等的清静淡泊。诗境的空明,让人的心境无时不刻感受到一片宁静,一切的思虑和情绪的波动终被净化。著名学者陆侃如、冯阮君先生在《中国诗史》中有话云:“我们谈到王维的诗,读到这几句‘寂寥天地著,心与广川闲。’(《登河北城楼》),‘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清溪》)‘诗人最爱用静字,唯其他能静,故他能领略到自然之美。”[2] 孟浩然的诗也具有恬淡、闲适、宁静的风格,但其恬淡、闲适、宁静的风格又是表象化的。因为他和王维的归隐不同。王维是把仕途看透了之后才归隐的,而孟浩然前期是以退为进的隐,后期是无法走上仕途之路而无奈的归隐。所以他在精神上并未走出仕途无门给他带来的痛苦,壮志未酬依然是他心中的痛,他只是在借助隐居生活来冲淡这种痛。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中,而是将他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3]不过孟浩然也不是真正的隐者,所以,他体现在诗中的恬淡、闲适、宁静中免不了有这个痛苦的流露。如《宿庐江寄广陵旧游》:“山名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士,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西海头。”淡淡的哀愁从自然的语调中透露出来。诗人的寄情山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失意者无奈中寻求的一种解脱,因此我们读他的山水诗,处处感到“我”的存在,显示出主观人格在欣赏自然,突出了鲜明的主体感受,如他的《扬子津望江口》:“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诗人静静地站在江边向远处眺望,北固山、京口、夷山、海滨、扬子津等一一映入眼帘。江风是那么的强劲,浪花是那么的猛烈,一股凄凉的悲秋之情隐隐呈现,不由的发出了“愁杀渡头人”的无限感叹。但这种隐隐的痛不影响他恬淡、闲适、宁静的风格。再如《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了恬淡、闲适

的田园美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现出来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的乐趣。诗人所描绘的农村景象,没有奇异山水,没有独特花草,有的只是一片静谧、平淡的田园,一群自然闲适的农家朋友。以清淡的笔触,清新自然的描写了被绿树掩映、被青山环抱着的村庄,构造出了衣服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画,恬淡亲切却又不会枯燥。又如他的《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用春生来渲染无边的春色,创造了恬淡闲适的意境,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清新淡雅,韵味无穷。

(三)王维、孟浩然都是以禅入诗

佛教在唐代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统治者大多重视佛教,社会上崇佛的社会风气比较比较盛行。这种社会风气逐渐的也反映到了文学创作当中。王维、孟浩然就是其中典型代表。王维母亲敬佛的行为对王维影响深远,后来王维也一生好佛;因其仕途受挫、壮志难酬,这就将他内心的那么呢清静闲适的感情给激发出来了,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爱佛习佛的心境由此产生。王维的诗画饱含着自己的思想、学识和修养,诗画就是他真我的直白写照。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王维的这种信仰必然促使他远离尘嚣烦扰的世俗社会,去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幽静生活,在纯朴甜美宁静幽然的山水田园佳境里享受佛门弟子的清平生活,正因为如此,当对生命有了透彻体悟的王维一旦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就不自觉的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而这要在他的诗里体现,就是以禅入诗,希望创造出出神入化的意境,不仅要求心灵的体验,而且要求实证性。即不期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自然真朴的美学意境。所以后人对王维冠以“诗佛”的称号。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禅的引入使艺术别开生面,充满禅意的作品。比如王维、苏轼的诗,比较其他大诗人的作品来,更充满机巧和智慧之美。”[4]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寂静的山坞,四处悄然无声,辛夷花欣然开放,自然洒脱,在花开花谢的轮回里,传递着生命的景象,在这空灵的景象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的艺术构思无不体现着空寂佛理对他的影响。“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在一片静寂中倾听天籁,动中有静,喧闹中蕴含着宁静,体现着心境的空灵、闲适。诗人恬静淡漠的心境被恰当的表达出来。王维之笃于佛,染于禅,在对山水清晖的映衬下,清幽空寂的禅趣悠然显现。

孟浩然也好佛禅,从他的文章中能够看出,他与神僧往来很是密切,经常住宿在禅寺内,与禅师们讨论禅理。这在他的诗作题目中可以看到,如《题终南翠微寺空山人房》、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游明禅师西山兰若》、《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登龙兴阁》、《等总持寺浮图》等,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孟浩然是深受佛禅熏陶的。但他的好佛禅是要从禅道中忘掉自己的仕途不得志的痛苦,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并不能不像王维那样,从禅中真正的超脱出来。如他的《求登万山寺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登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在北山隐居,心灵的寂静之处,油然起诗性,眼中所见之景都好似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览物到境界则动情,美好的画面被写入诗中。语言虽显平淡,结构虽显简单,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在平淡之处有饱含深意,朴实无华的言语中透漏出搞过的品格。是的,也只有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万物在诗人的眼中才会宁静、朴实,我即是物,物即是我,达到人、物合一的境界。只有化自我为无物才能放下那些功名利禄,发下那些世事喧嚣。同样是在参禅,孟浩然的参禅意境毕竟没有王维的深刻,所以孟浩然的3诗中会禅味略淡。但是,不可否认,读他们二人的诗,皆能体会到一种空灵之感,让人忘却世事,寄情山水。

二、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之处

(一)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

孟浩然,襄州襄阳人氏,四十岁前在家读书习文,开元十六年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于公元十七年还家。次年又离乡赴洛阳,后从洛阳出发,循汴水、邗沟、江南河南下,经润州(今镇江西南一带)、太湖到达杭州,再由杭州到越中,沿途写了不少诗篇。他曾经到钱塘江观过潮水,在天台山登高望远,在富春江泛过舟。而后又从剡溪顺流到达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游过若耶溪、镜湖、云门寺等大大小小的名胜古迹。从吴越返乡后,又游过三峡。除了以上主要游历外,有学者考证认为,开元十六年以前,孟浩然还去过杨州,湘桂,游过洞庭湖,到过豫章、赣州、石城,并一度滞留洛阳。

孟浩然虽曾在京洛滞留,但吟咏山水的诗篇很少。他本人生活在荆楚,外出漫游以吴越为主,其余游踪则均在大江两岸。因此,他的诗歌内容,除大部分是描写家乡山水外,其余则是写他生活和游历的地区风闻。前者如《过故人庄》、《采樵作》、《登鹿门山怀古》、《北涧泛舟》等,后者如《宿桐庐江寄托广陵旧游》、《夜渡湘水》、《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彭蠡湖中望庐山》、《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王维自父辈开始迁居到蒲(今山西永济县),十八岁以前曾经洛阳东北一带隐居。开元九年,王维中进士及第。官拜大乐丞,后因伶人内狮子的事情受到牵连,大约于开元十三年遭到贬谪,前往济州担任司仓参军。在济州呆了三年光景,他于开元十六年暮秋回到京城。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前往河西节度史崔希逸募中劳军,一度在军中担任判官。开元二十六年,王维再次回到了长安。从开元初到天宝三、四年间,王维先在终南山隐居,后来又购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一度过着吏隐生活。

王维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方度过,如济州、淇上、嵩山、凉州、京洛、终南、辋川等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虽曾因知南选到过襄阳,但可以考定的是,王维作于南方的山水诗仅有三、四首,如《汉江临泛》、《晓行巴峡》,其余涉及南方山水的诗篇,都是送行之作,瞎想之作,如《送魏郡李太守赴任》《送梓州李使郡》《达邢桂州》等。王维的田园诗基本上都作于北方,主要展现的是北方山川郊邑的自然美。如《渭川田家》、《宿郑州》、《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春中田园作》、《淇上即事田》、《田家》、《新晴野望》、《积雨辋川庄作》等。

(二)王维的诗着重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着重主观抒情。

王维的所作的诗,大部分反映的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写诗的同时,喜欢融情于景,把自己也写入到诗画中。王维的诗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并且很容易把人带入那种客观景物之中,给人一种景和人融为一体的印象。在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喜欢渲染、烘托景物的同时给予景物生动形象的刻画。既照顾了整体,又不失局部,给人以层次分明之感。在他笔下有“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的终南山;有”春来偏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桃花源。

孟浩然则不是,孟的山水诗,善于描绘那些耳闻目见的自然景物,而且他所采用的叙述防方法是从头到尾的。不浮夸,贴近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都蕴含着自己的主观色彩。当然,孟浩然也曾写过波澜壮阔的山水诗,如《浔阳泛舟至明海作》等等都描绘了雄浑大气的景物。又如《洞庭湖》所表现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一首以我观物的典型诗篇。诗的前四句是描写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后四句是诗人的无限遐想。他的诗往往都是比较主观的,我的意识始终存在,像“岁月青松老,风霜若竹余”(《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类似的句子他很是喜欢。再如他的《与颜钱唐登樟亭望潮作》,这首诗虽然句句写潮,但是又处处能看出观潮者的自我情愫,有听见潮水时

的惊喜之情,又见潮水时急切的心情,有等待潮水时的暇逸之情,也有对潮水的激赏之情。再比如他的《早发渔浦潭》,即景生情,情融于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结语

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清新脱俗,他们二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王维的诗简洁洗练,清新明丽,精警自然;孟浩然的诗看是似即兴而发,信手拈来,但是却韵致深厚,妙趣无穷。二人的诗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弥久不散,深入人心,名章迥句,播在人口,对后代诗人的影响重要而深刻。

王维歌咏自然之诗,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风。既承晋宋之陶谢诗,复开盛唐田园山水诗之途径,独得神韵之佳趣,融释道之理于其中。而王维的田园诗,源于陶渊明,山水诗源于谢灵运。吸收先贤的长处为己所用,极尽继承变化。王维与孟浩然皆善于写歌咏自然之诗,世人视为王维诗派,以王维为代表之自然诗派,其风格恬静淡雅,后世诗家,莫不奉之为圭臬。

参考文献

[1] [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406.

[2] 陆侃如,冯阮君.中国诗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452.

[3]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选刊之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45.

[4] 李泽厚.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69.

[5] [后晋]刘昫.旧唐书?孟浩然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2:504.

[6] [宋]苏轼.苏轼文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6:85.

[7][宋]陈师道.后山诗注:及其它一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5:98.

[8]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9]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10]黄伯荣,廖旭东. 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Comparison between Wang Wei and Meng Haoran’s Poem

of Scenery and Surroundings

Abstract: Wang Wei and Meng Haoran were famous Scenery and Surroundings poets of Glorious age of Tang dynasty. There were many identities and drrerence bitween their poems of Scenery and Surroundings. The poems were the combination of poetic and picture. The poems embodied leisuer and comfortable, quiet and indifferent. The poems all embodied Zen spirit. Their poems of Scenery and Surroundings also showed mu ch difference. Meng Haoran’s poems mainly described the scenery and rurality of the South. Wang Wei’s poems mainly described the scenery and rurality of the North. Wang Wei’s poems were mainly objective. Meng Haoran’s poems were mainly subjective.

Key words:Wang Wei; Meng Haoran;pomems ofscerenery and surrounding; identities; difference

王维与孟浩然的故事

王维与孟浩然的故事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被称为“布衣诗人”。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心作诗,当他40 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尚书右丞的高官,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这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据说,王维听到这话后,并不替孟浩然辩解,更谈不上替孟引见了。在床底下躲着的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如果王维在这个时候利用机会替他的朋友吹嘘一下,孟浩然平步青云的可能性相当大,然而王维却不肯为,于是,孟浩然自知找错了人,自己与仕途无缘了。孟浩然在长安住了一阵,发觉仕途无望,加上自己的倔强个性不愿再屈身求人,于是毅然返回襄阳去了。临走之时,他给王维留了一首诗,诗中写 道: 寂寂竟何时,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此诗的口气,对王维有极明显的谴责,“当路谁相假”是说王维不肯引荐,“知音世所稀”自然说得更明白了。可见王维抑制孟浩然,给孟造成的伤害之深。

送别诗

1.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年代:【隋】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2.送别 作者:【王维】年代:【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年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年代:【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6.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年代:【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暮春送别 作者:【韩琮】年代:【唐】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8. 赋得早燕送别

作者:【李益】年代:【唐】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9.送别 作者:【李百药】年代:【唐】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10.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作者:【王勃】年代:【唐】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1.送别 作者:【骆宾王】年代:【唐】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12.金陵歌,送别范宣 作者:【李白】年代:【唐】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13.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年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孟浩然对比

王孟优劣之历代观点综述 摘要:历代王维、孟浩然二人一直并称,因为二人私交甚笃,且二人在山水田园诗上风格相近。但二人在创作、思想、才华以及诗风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历代对王孟优劣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王孟优劣之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王孟优劣 一、王孟的山水田园诗 盛唐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取得高度成就的作家,主要是孟浩然和王维两位大家。王孟并称已久,不仅因为二人私交甚笃,还有此二人留有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传世。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王维歌咏自然之诗,“既承晋宋之陶谢诗,复开唐田园山水诗之途径,独得神韵之佳趣,融释道之理于其中,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风。”1王维是唐代诗坛的重镇,盛唐“三鼎足”之一,又是诗、画、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大师。王维的田园诗主要风格就是“冲淡”,所谓冲淡,就是冲和、淡泊。杨延芝释之为:“冲而弥和,淡而弥旨”(《诗品浅解》)杨振纲则曰:“冲,和也;淡,淡宕也。”(《诗品解》)有很多作品体现王维这一风格,例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这些诗不仅出现了闲、静、寂、无、空等冲淡的字眼,而且出现了冲淡的意境。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 然而,诗人难道真能百分之百地达到忘我、无我的境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诗人所希冀的只是忘掉官场的挫折、命运的坎坷、人世的烦恼,也就是将人生道路上所遭到的险恶风云忘得一干二净。此外,王维的冲淡并非幻灭、死寂,而是富有生机的,他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力转化为凝固的生命力的结果,活跃的生命力呈现出流动状态,凝固的生命力则呈现出静谧的状态。例如在《辛夷坞》里,尽管涧户寂无人,但由芙蓉花发红萼、且开落,就给寂寞的山涧增添了生气。 1《唐诗论考》柳晟俊著;中国文学出版社;第49页

王维孟浩然之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之比较 作者:指导老师: 摘要: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人物,他们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并称于世。他们都以山水田园风物为主要创作对象,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二者的个性差异,仍然显示出较多的不同。就思想来说,王维虽表面上亦官亦隐,但实质上“身心相离”。实现了由儒到佛的根本性转变,而孟浩然却始终生活在儒和道的矛盾中。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就艺术表现看,王、孟诗都表现出画的效果,但王诗是山水画、,而孟诗是风景画、风俗画。就创作技巧看,王诗常用纯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而孟诗却不仅善用动词,而且多用连词和助词。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王、孟诗歌的“异同”。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思想;意境;艺术表现;创作技巧;比较 目录:一、思想方面 二、意境方面 三、表现手法 四、创作技巧 序言: 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利用诗歌这个文学形式,前者抒写了大量田园生活情趣,后者歌咏大量的山水风光。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思想的活跃,许多学子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山胜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兴盛起来,或抒发壮志豪情,或表达隐逸趣尚,这样,一个新的诗派——山水田园诗

派便逐渐形成了。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两位并称的杰出代表。王、孟并称首先是因为他们交情笃厚,志趣契合。其次是政治思想一致,他们都曾是张九龄开明政治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并先后受到张九龄的引荐。然而,王孟并称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成就。虽然王维早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歌,但王维主要还是以描写自然景物著称于世,而孟浩然则是地地道道的山水田园诗人。在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他们都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赢得了世人的赞誉。然而,“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为了使我们对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相似的表层上,而能够潜入反映个性特点的深层中,“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本文即试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一、思想方面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的主导。文学作品的特点之所以呈现出形态各异,主要就是作者思想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分析王、孟诗歌的异同还是应该首先从他们的思想入手。 我们对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分析应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居辋川别业前,属于王维早期的山水田园作品。就王维整体创作来看,这一时期其作品主流是奇劲雄浑的边塞诗,充满着昂扬奋发的情调。他所要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维二十一岁时所作《燕支行》一诗中充满着追求边功的慷慨豪情,描绘出壮伟激烈的战争场景。这显然是其内在襟怀意气的迸发。又如《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一

孟浩然与陶渊明比较

陶渊明和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名的田园诗人。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尽管都有写田园农家的成分,但他们所表达的田园情结尽不相同。由于社会背境、人生际遇和性格修养的原因,在这个方面上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特点上,都有相同之处,但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现以与田园情怀相关的异同在陶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和王诗《渭川田家》中作一分析。两首诗的不同点 1.思想内容上的不同: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战乱不断,政治上门阀制度森严,显赫的祖业轮到他时,家境已衰落。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辞官归隐后,返回田园躬耕。《归园田居》(其一)描写了恬美幽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归园后恬淡的愉悦心情和对污浊官场的憎恶。全诗共二十句,前八句叙写了自己性格志向及误入尘网,最后远离官场,返回田园;接下来的八句,都是描写宁静的田园风光及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最后四句,写的是清静的生活乐趣和返朴自然的心情。诗人以简约的二十句诗,就描绘出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无不表达出诗人归隐后喜悦之情。王维活动在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繁荣的盛唐时期,过着一种亦仕亦隐的生活。《渭川田家》描写的是山村景色和农家生活。这首诗写的是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写出恬静自然的田家晚归的情境。读毕《渭》,全诗的重心自然而然就落在一个“归”字。在诗人笔下,夕阳西下、牛羊归来、老人候人、牧童归来、麦田鸡鸣等这些农家平常随处可见的景色,显得诗情画意盎然,简直就是妙笔生花,别具一番牧歌情调。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与诗人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之下,农夫显得更加安然、更加自由,故闲逸之情溢于诗中。诗中前大半部分都是写那么多“归”,实际写的就是人人有得归,反衬出诗人自己无随归;人人归得亲切、安然,反衬出诗人自己归隐得太迟以及自己官场上的孤单苦闷。诗的最后一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即点出全诗的灵魂所在。由此可以得出,时代境遇和人生经历的不同造就了陶王两位诗人分别在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 2.归隐方式的不同,情感亦就不同。陶渊明挂冠归隐,往往无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是穷隐,得与乡民同生活共劳作,其诗出于直接体验,生活与诗,诗与生活,无不给人一种纯朴而水乳交融的亲切感。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仅透露出一点点信息,其组诗接下来的就能深透出这方面的体验。王维把当官的俸禄作为隐士生活的经济支柱,是富隐,在乡间别墅诗酒书画,闲情逸致,故其山水诗精致闲雅,疏淡亲禅,而田园诗则分明是一种局外的、旁观的、缺少陶诗那种亲切感的闲适清淡。《渭》的“即此”一句,就显现出这一点。王维以下千余年,山水田园诗车载斗量,如摩诘者大可指数,而如渊明者则无一人,究其原因,与士大夫或者说读书人鄙视劳作,远离实践有很大的关系,亦是两人写田园山水诗情怀不同的因素之一。3.艺术特点上的不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诗风因其创新和发展,明显又别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1).景与人的关系。《归园田居》只描写景物而没有涉及到人物,从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到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诗中虽没有人物的痕迹,但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渭川田家》则是两者兼而有之,从夕阳、牛羊、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摘要:孟浩然、王维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在当时诗坛享有盛誉,影响很大。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但也有所不同,孟诗不但具有清新宁静的自然美,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超尘绝俗的意境,常含佛理;孟诗有有我之境,而王诗则有无我之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不同 王维、孟浩然都是陶渊明、谢灵运的后继者,在诗歌创作领域都具有领袖的地位。两位诗人情趣相投,在思想、风格上都是以“高人”、“隐士”著称,都擅长五言诗。 一、生活经历、性格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求取功名的欲望,热切地盼望出仕,以施展他的抱负。《二十五史.旧唐书》用四十一个字概括了孟浩然的一生,“隐鹿门,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 不第,还襄樊。张九龄镇荆州,属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率”① 一心求取功名的孟浩然在他的 求仕道路上却屡遭挫折,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次次的失败不免产生怀才不遇的怨恨:“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满怀用仕之心,却求仕无望,更好做激愤之言,牢骚之语。《临汉隐居诗话》记载:“孟浩然入翰苑访王维,适明皇驾至,浩然仓皇伏匿,维不敢隐奏知,明皇曰:‘吾闻此人久已,召使进所业,’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 ‘吾未曾弃卿,卿自不求仕,何诬之朕也!’因命放归襄阳。”② 一语触犯了龙颜,从此也断送了自 己念念不忘的求仕之路。无奈之下,辗转返乡,由此写下了很多田园诗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可见在字里行间染上了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也暗藏了他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尤其是在《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简单的生活经历、平凡、单纯的性格,缺少城府的语言断送了孟浩然的求仕之路。但是,这种单纯对于山水诗却是一件幸事。单纯的心灵最易贴近自然,与山水融合无间;以单纯的心灵关照山水,其山水诗自然呈现单纯明镜的意境。“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看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作》)

浅析孟浩然的友道

浅析孟浩然的友道 导语: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势必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求仕并非他交友的主要意图,他一生对朋友的感情至真至纯,是一个对朋友有着真性情的人。 在孟浩然不甚得意的一生中,虽未进入官场,不曾有一番政治作为,但却与不少官场上的人往来,有的甚至是“忘年之交”。孟浩然的一生,除了求仕、漫游的那几年不长的外出时间外,基本处于隐居状态,这也是有学者认为隐逸思想对孟浩然影响很大的原因之一。但生活中,他却是“往来无白丁”,不仅“谈笑有鸿儒”,而且还有上人、道士、禅师、隐士、逸人之类有着高雅情趣而又远离俗世之人,隐而不尽隐。与一些经历坎坷甚至命途多舛、宦海沉浮的文人相比,孟浩然一生的经历相对要简单,但这并未影响他生命的厚度。这也得益于所交往的这些朋友。据笔者统计,孟浩然所结交的有官职的友人约六十人,其中有曾贵为宰相的张说、张九龄,有一生亦官亦隐的王维,有王昌龄、独孤册、卢象、张子容等一些官职不显要的友人。孟浩然固然结交了这许多官场上的朋友,也不能否认这不是他求仕时曾寻求的一种途径,但仅仅把这视为他交友的目的而忽略了他真性情中的另一面,那就把人物片面化、简单化了。如此,孟浩然也不过是一个热衷于追求食禄的大俗人,李白也不会发出如此追慕之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1]2。在他的心目中孟浩然也不再是“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李白素有“浪漫主义诗人”之称,给予孟浩然如此高的称赞,融入如此浓郁的感情,这不是一个醉心功名,与人交往时不忘带上功利的孟浩然可以激发的,甚至连结交都未必可能,何况还是“忘年之交”。科举不第,求仕无望,伤心离京,诗人胸中虽有千般沟壑,但面对送别的王维,割舍不下的依然是那份深情厚谊,“寂寂竟何代?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留别王维》)①。古人很重离别,离别唯恐是诀别,多少话儿涌上心头,只怕从此“知音世所稀”。人生贵得一知己,后会未必有期,其间流露的感情可谓真挚深沉。面对友人失意离去,王维也不无伤感,但还是尽可能地宽慰他,希望他“醉歌田舍酒,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摘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为“王孟”。王、孟二人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在学习借鉴中熔铸创新,把山水和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地融合起来,创造出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语言精炼优美、风格和情调丰富多彩的诗歌。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气质性格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不同的。对二者的探讨,对于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盛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顶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反映在诗歌上,更是诗人辈出、百花争艳,有的高深古朴,有的雄浑飘逸,有的凄婉悲壮。体裁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具特色。而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王维与孟浩然则代表了这个时期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的山水诗,可以上溯到先秦的《诗经》和《楚辞》。如果说孟浩然是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和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交融的艺术理想。他们把山水和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格调和情调丰富多彩的诗歌,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一、不同意境的山水田园诗 (一)孟浩然:单纯明净、冲和闲逸 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的笔墨,随意点染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单纯明净、浑然一体的意境。如《万山潭作》,此诗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冲和闲淡、闲适安逸、潇洒从容的意境。(二)王维:含蓄空灵、富有禅趣 被人称为“诗佛”的王维,偏向于清、幽、空、寂的审美趣味,他的诗歌常常使用宁静、枯寂的物象,以及由淡泊之情和枯寂之景结合而成的一种空寂的诗歌意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禅趣”。如《终南别业》,全诗抒写自己恬然自得的乐趣,不有意去寻找山水美景的刺激,一切全凭自己的兴之所至,自自然然,在专注于云起的一瞬间感到万物已成一体,这种宗教体验,便是诗人诗中所表现的“禅趣”,《渔阳诗话》也称他“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二、不同语言的山水田园诗 (一)孟浩然:平淡朴素、多用“兴寄” 孟浩然的诗平淡朴素、不饰铅华,沈德潜说他:“语淡而味终不薄”。如《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绘画出青山绿水中淳真朴素的田园生活场景,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重“兴寄”是孟浩然诗的普遍特点。“兴寄”即比兴寄托,是中国诗歌的古老传统。如《早寒江上有怀》在“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景色描写中,寄托着仕途五路的失意之感。葛晓音说:“孟浩然在近体诗中的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区别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区别 盛唐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全面发展的一个时期,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对外交流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局面,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在这一时期,诗歌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且天赋极高的诗人。诗歌体裁丰富多样,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山水田园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盛唐山水田园诗是六朝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既注重对山水形象作精工的描绘,也注重陶渊明那样通过山水田园表现主体的品格与精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次发展。而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则是被后人称之为“王孟”的王维与孟浩然则代表了这个时期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是他们诗风都较为清淡,描写祖国的大好山川、农家生活的部分较多,且语言朴素,不求辞藻华丽。那么,二者的山水田园诗到底有何区别,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二者的区别。 一、题材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顷大力写山水田园诗的一位诗人。由于他禀性孤高狷洁,虽有蛮强的抱负,但他不愿折腰曲从。当他求仕无门,科举落地后就放弃从官而走向山水。故他的诗比较单纯,有对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对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对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从此可以看出他的诗取材范围非常广泛。 而反观王维的是,虽然没有孟浩然对生活的反映有限,但是却比王维的诗略胜一筹。王诗的题材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王维则是昌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代表了中国山水诗的最高水平。就其艺术创作性而言,远远超越了前人,并对后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语言 孟浩然诗的语言特点是平淡朴素,平实。例如他的《过故人庄》:“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通过最平淡的语言描写出了田家耕种生活的景象,但这些平淡的语言中又蕴藏了真实的情感,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底。 王维诗的语言特点是讲求画意、绝冠五言。由于王维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在他的诗中常常把属于绘画的表现手法融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为读者创造出生动逼真的画面,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象,例如《终南山》。 三、写作手法 王维与孟浩然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共同特点是都用种叙述的笔调来写诗,很少穷形极相的描写,这是构成他们“清淡诗风的重要因索。两人相比较,王维的诗描写性要强些,更注重把写诗与作画联系起来,在构成诗的画面的时候,注意诗的景物、人物、事物的关系,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世称“王孟”。 王维 是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 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 王昌龄 是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夫子”。李白 是诗仙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杜甫 是诗圣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贾岛 是诗奴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李贺 是诗鬼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白居易 是诗魔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1]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 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 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逐步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 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 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所以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 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 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 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 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 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 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 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 这个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 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实行的。李白心里 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 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 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 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 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个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所以一提到黄鹤楼,

【课外阅读】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2)

【课外阅读】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然后从艺术特点看: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是自如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诗是从高远处入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所描述的境界是宏阔,气势是壮大。《春晓》的笔调似有惜春之情,却无迹可寻,语言自然纯净内秀。《宿建德江》所写的是客愁,其语句平淡,诗味却很醇厚。 其次从诗风格看: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词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中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最后从诗的内容看:王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比孟诗略胜一筹。就山水诗而言,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处处可见受绘画影响的痕迹,这些在孟诗中都很难找到;就田园诗而言,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王诗中的景色是一幅幅静美的田园画,孟诗则如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王诗"物我一体",是"无我之境",孟诗往往有诗人活动的影子,是"有我之境",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二人各有成就,不宜轩轾。"如果说孟浩然是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与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都具有闲适、恬淡、宁静的风格,都是以禅入诗。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比较偏重于对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则偏重于对主观抒情。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相同;不同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大唐盛世的文化氛围富有浪漫气质。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大唐盛世时期是开明开放的,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时代,人们释放激情,追求生命的质量,热爱生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兼容并包。诗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山川给予他们作诗的灵感,大自然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此时的王维与孟浩然又恰恰都是吮吸盛唐山水养分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都有遨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襄阳境内本就多名山胜水,孟浩然又是襄州襄阳人氏,并隐居于此。孟浩然在四十岁时仍未中进士,怀着满腔的失意与落寞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之久。期间游历了几江东、江浙、湘桂、巴蜀等地。把愁怀之情寄托于游山玩水之上。而王维的三水之路不曾停止,先后在终南、辋川隐居过,而且由于受到仕途的影响,不得不在两京之间来回,趁此机会又先后游历了中原、汉水一带。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 王维孟浩然的诗讲求山与水的结合,因而其山水诗堪称诗与画相结合的典范。王维常以画家的思想和眼光观察大自然,又用画家的笔法把大自然描绘得很形象,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对于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善于运用运用一些技巧,如:色彩的生成、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变化等,而且对于事物敷彩着色很是到位。以此来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尤其是诗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唤起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他们二人的诗比较善于写形,在写形的同时注重写意,形意结合,传达出诗的意韵来。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日落昏暗,湖江愈显其白,潮来铺天,天地仿佛弥漫着潮水的苍青,日暮时江天空茫在色彩的相衬相生中展示的活灵活现。“泉声咽

山水田园诗

古诗词鉴赏之—— 一、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介绍: 1.概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 ....、歌咏 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为题材的诗歌。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主题(情感): (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2) 钟情山水,归隐田园,抒发闲适情调; (3)厌弃官场黑暗(对现实不满),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3.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白描:用简洁的语言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二、代表诗人、代表作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从而抒发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享受和田园生活的喜爱。“尾句”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诗人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zhì)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山水田园诗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①。 注释:①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 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绘出一幅春末夏初的乡村景象 图,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 情,“怅然”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 所写。通过对清淡古朴山村风光的描写和农家自然亲切的 生活情趣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结尾两 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纯 朴自然,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 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唐】储光羲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gāo)腴(yú)。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tián)渔。 山泽时晦(huì)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huò),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wù)然倾一壶。 本诗开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中 间六句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写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得,最后 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 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写出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 和恬淡的心态,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俗物的厌恶与傲视。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陆鸿渐①,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 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 为“茶圣”、“茶神”。 这首诗前四句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四句写不遇的 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 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 行踪的叙述,都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 士的襟怀和风度。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 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这首诗 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前两句一动一静, 一正一反。静的是景,是诗人“独怜”的;动的是鸟鸣, 用动来衬静,反映了诗人好静。后两句也是一动一静,一 正一反,前句写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是动;后两句 写郊野渡口无人,是静。诗人通过春潮、雨、野渡、横 舟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作者自 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从王维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从王维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摘要: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关键字:魏晋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淡泊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都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大体分为四类:怀古诗歌、抒情诗歌、边塞诗歌、山水诗歌。山水诗歌以反映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流行于盛唐时期,以该诗派的代表人物命名则称为王孟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这一诗派的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形态。 一、山水田园诗的起源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总之,山水宦游已成为此时期的一种风气,一种时尚。这一风气在文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 二、从王维看山水田园

王维与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王维与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导读:本文王维与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与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西藏山南贡嘎县中学单增卓玛 【摘要】山水田园诗是诗人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它源于东晋谢灵运和晋代诗人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虽然,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静闹异同 山水田园诗其诗境隽永,风格恬淡,语言清丽,常常表达诗人对宁静平和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他们的诗歌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题材体裁、意境风格方面看上去大体相同,都具有清淡、闲适的风格,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 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辞藻的华美,尽量保持景物的纯净,力求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自己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读他的诗,总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感觉。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

近人。”王维因为向佛的原因,他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也透露出深刻的禅意,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的自然的浓厚兴趣。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之乐趣,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 王维喜欢用“静”字,但他的“静”并不是一片寂静,而是以动衬静。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前面提到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用了山中晚归的洗衣女的声音衬托山中的宁静。此外,《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都是刻意塑造静美的景物形象,出色地表现了大自然普遍存在的难以言状的静美境界,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动态景物来对比和映衬静态景物,在动态中写静态,又在静态中表现动态,达到静美的目的。孟浩然则喜欢用“清”,孟浩然对于“清”的情韵风度的追求,实乃其主体精神和清高性格的必然所致,也是其人生际遇的暗示。这种以“清”由于失意的惆怅、哀怨的情绪的介入,使其诗显得情韵寒淡。如“坐听闲猿鸣,弦清尘外心。而孟浩然诗歌也有时有“静”,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孟诗只是静其表,其诗歌内涵是热闹的。比如写田家生活的《过故人庄》,简朴可爱,生动热闹,表达出诗人欢快的心情。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 中唐时期的诗人,并称为“王孟韦柳”。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王维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