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都具有闲适、恬淡、宁静的风格,都是以禅入诗。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比较偏重于对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则偏重于对主观抒情。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相同;不同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大唐盛世的文化氛围富有浪漫气质。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大唐盛世时期是开明开放的,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时代,人们释放激情,追求生命的质量,热爱生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兼容并包。诗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山川给予他们作诗的灵感,大自然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此时的王维与孟浩然又恰恰都是吮吸盛唐山水养分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都有遨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襄阳境内本就多名山胜水,孟浩然又是襄州襄阳人氏,并隐居于此。孟浩然在四十岁时仍未中进士,怀着满腔的失意与落寞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之久。期间游历了几江东、江浙、湘桂、巴蜀等地。把愁怀之情寄托于游山玩水之上。而王维的三水之路不曾停止,先后在终南、辋川隐居过,而且由于受到仕途的影响,不得不在两京之间来回,趁此机会又先后游历了中原、汉水一带。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
王维孟浩然的诗讲求山与水的结合,因而其山水诗堪称诗与画相结合的典范。王维常以画家的思想和眼光观察大自然,又用画家的笔法把大自然描绘得很形象,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对于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善于运用运用一些技巧,如:色彩的生成、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变化等,而且对于事物敷彩着色很是到位。以此来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尤其是诗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唤起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他们二人的诗比较善于写形,在写形的同时注重写意,形意结合,传达出诗的意韵来。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日落昏暗,湖江愈显其白,潮来铺天,天地仿佛弥漫着潮水的苍青,日暮时江天空茫在色彩的相衬相生中展示的活灵活现。“泉声咽
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日光本是暖色,寒冷的感官在松林的清冷碧翠体现出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更加表现出诗人情思的画家情结,写烟云写光影,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且,诗句清新脱俗,诗人极高的遣词造句能力一览无余。王维的诗注重人的直观印象,通过敷彩着色光影变化唤等技巧将诗的画面感带给人们,让人们在优美的图画里去体味诗的无线意境。王维既能写诗又能作画,这是他能够在诗中融入画的美感,让诗充满着“画意”。如《汉江监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诗是王维诗画交融的代表之作。诗的第一句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像。将汉江作为画幅的背景。江上泛舟,极目四望,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江波浩渺。诗人融浩浩江流于画边,绘漠漠平野于纸端,整个画面得到了充分的渲染。“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想留身于山间,力求一醉,这充分的体现了诗人对襄阳美好风光的热爱之情。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夹杂着这些爱、这些眷恋,积极乐观的情绪跃然纸上。不自觉的我们会发现,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面呈现在了面前。在画面的整体布局上,疏密相间,远近相映。在写作上又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时时刻刻给人与美的享受。
孟浩然诗中对于景物的刻画栩栩如生。他和陶渊明一样,寄情田园,热于农桑。所以他的山水诗中有更帖近自己生活的真实情景,并且他善于发掘自然之美的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诗中还多次出现“余”、“我”等字样。如“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秋登万山寺寄张五》)从远处看去,天边的树像荠菜,一层朦胧的月色将江畔白色沙洲笼罩,一个淡远清幽的境界油然而生。该诗句使切实的画面感升上心头,氤氲的诗情,流动着某种意趣,浮现在人的脑海里的是清幽静谧的江边景色。孟浩然的诗不仅在感悟自然、领悟自然,而且让读者尽情徜徉在诗的意境里,融情于自然,无比惬意,无比闲适。又如他的《早寒江上有怀》、《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让人感觉到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空灵时又蕴藉深微,“一味妙悟而已”(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苏轼说:“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1]是颇为中肯的。再比如《早发鱼浦潭》:“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这首的写作时在舟行途中。孟浩然在欣赏途中美景的同时,抒
发乐观的情怀,诗境与心境也透露着高远、恬淡。舟行早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气象”,再到“晴景豁”,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我们仿佛置身其中,由静而动,由朦胧到开阔。映入眼帘的是晨曦中鱼浦潭的美景。王维、孟浩然能够自觉地将诗与画的技法结合起来,把诗法和画法熔为一炉,这也是王、孟对山水诗的一个发展。
(二)王维、孟浩然的诗都具有恬淡、闲适,宁静的风格
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是何等的无拘无束;他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是何等的幽静清晰;他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是何等的清静淡泊。诗境的空明,让人的心境无时不刻感受到一片宁静,一切的思虑和情绪的波动终被净化。著名学者陆侃如、冯阮君先生在《中国诗史》中有话云:“我们谈到王维的诗,读到这几句‘寂寥天地著,心与广川闲。’(《登河北城楼》),‘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清溪》)‘诗人最爱用静字,唯其他能静,故他能领略到自然之美。”[2] 孟浩然的诗也具有恬淡、闲适、宁静的风格,但其恬淡、闲适、宁静的风格又是表象化的。因为他和王维的归隐不同。王维是把仕途看透了之后才归隐的,而孟浩然前期是以退为进的隐,后期是无法走上仕途之路而无奈的归隐。所以他在精神上并未走出仕途无门给他带来的痛苦,壮志未酬依然是他心中的痛,他只是在借助隐居生活来冲淡这种痛。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中,而是将他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3]不过孟浩然也不是真正的隐者,所以,他体现在诗中的恬淡、闲适、宁静中免不了有这个痛苦的流露。如《宿庐江寄广陵旧游》:“山名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士,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西海头。”淡淡的哀愁从自然的语调中透露出来。诗人的寄情山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失意者无奈中寻求的一种解脱,因此我们读他的山水诗,处处感到“我”的存在,显示出主观人格在欣赏自然,突出了鲜明的主体感受,如他的《扬子津望江口》:“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诗人静静地站在江边向远处眺望,北固山、京口、夷山、海滨、扬子津等一一映入眼帘。江风是那么的强劲,浪花是那么的猛烈,一股凄凉的悲秋之情隐隐呈现,不由的发出了“愁杀渡头人”的无限感叹。但这种隐隐的痛不影响他恬淡、闲适、宁静的风格。再如《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了恬淡、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