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机器人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概述、机器人发展历程、机器人的应用、机器人编程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机器人的认识还较为有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主动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基本概念的掌握。
2.机器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了解。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机器人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看法。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机器人编程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机器人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或平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机器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
接着讲解机器人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机器人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看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有关机器人方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编写机器人程序。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机器人行走原理”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团队协作: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机器人行走的编程与调试任务。
2.教学难点
(1)传感器避障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需要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避障场景中,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要求。
(2)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学生需要掌握编程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编程语句的含义,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机器人行走的控制中。这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例选自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单元。本节课的主题是“机器人行走”,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了解和掌握简单机器人的行走原理及其编程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学习使用传感器进行避障,以及利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行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再次,我也需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方式。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听不懂我的讲解而感到困惑和挫败。为了提高我的沟通效果,我计划在课堂上使用更多的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图表和动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同时,我也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他们的参与。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0《扫地机器人》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0《扫地机器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扫地机器人》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马达等,并学会如何使用扫地机器人进行清洁工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常见问题解决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学会扫地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
3.能够解决扫地机器人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扫地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任务驱动法,通过提问和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同时,利用实物演示和分组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扫地机器人设备,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准备相关资料,如操作手册、常见问题解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机器人吗?它们是什么类型的机器人?接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扫地机器人。
2.呈现(10分钟)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讲解扫地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启动、停止、清洁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扫地机器人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拓展(5分钟)讨论扫地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扫地机器人,提高清洁效果。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扫地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家庭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扫地机器人进行家庭清洁,并记录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教材“机器人”单元中的第1课,从结构上承领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教学内容,从内容安排上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实体机器人,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保持在虚拟编程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上。
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机器人的历史、来源、分类和发展4个方向,并借助实物、图片等素材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2)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
(3)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
(2)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4. 行为与创新考虑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现代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性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难点:机器人的一般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实体机器人。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授课环节中,渗透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依托于此种形式,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过于重视结果,部分完成任务较快的学生就去替别人完成任务,使得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自主完成练习。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预设不够。
经过与教研员的讨论,可以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如给这样的组在评价软件中扣除一定的分数或加分减半,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依赖其他人。
第2课机器人传动【教材分析】传动是机器人运动的方式,机器人是依靠齿轮进行传动的。
教材在该部分的内容中,第一次涉及机械结构的问题,教师应在实例中让学生体验到传动的概念,建立有关的知识背景。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第一课后,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对机器人的概念,在传动的讲解中,注重不同类型的传动的区别,帮助学生在实例中区分不同传动的优势和应用场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平台》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平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平台》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编程控制等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复杂编程语言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掌握机器人编程控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机器人编程控制方法。
2.难点:机器人编程控制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实际操作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器人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准备一定数量的机器人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2.软件准备:安装必要的编程软件和辅助教学工具。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视频、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机器人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为学生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编程控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机器人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内容。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机器人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电视、电影等媒体中的形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展他们对机器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难点: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机器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一些关于机器人技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一些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机械手》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机械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机械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重点掌握机器人的机械手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机器人技术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但机器人技术相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其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掌握机器人的机械手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2.机器人编程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器人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器人实物和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器人编程和操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相关教学软件和设备,如机器人编程软件、电脑等。
3.准备问题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了解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讲解机器人机械手的部分,包括其结构、工作原理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家庭服务、探险救援等。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教学软件或设备,进行机器人编程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编程方法,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亲身体验机器人操作,加深对机器人机械手工作原理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机器人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第10课 扫地机器人(教案)
主要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新课标体现说明及设计意图(一)回顾旧知,提出问题各位项目经理们,又到了我们项目研发的时间了。
通过大家的开发与研究,我们已经模拟出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部分功能,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一下,智能扫地机器人具有哪些“智慧”功能呢?自动避障、自主抬升、自动充电、模拟垃圾。
在第一课时,我们借助scratch中的运动模块,让机器人开始清扫工作,通过侦测模块让机器人判断是否碰到墙壁、沙发。
同学们想起来了吗,单元项目该进展到哪里了呢?自动充电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就是——自动充电。
板书:模拟智能扫地机器人——自动充电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快速回顾项目整体安排与目前进展,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践探究,揭秘耗电任务一:揭秘自然耗电看来各位项目经理们对本次的项目目标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是在做充电之前,我们得先搞明白耗电。
请同学们思考,扫地机器人在开始清扫前,有没有电量呢?电量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消耗的呢?当电量少于多少,机器人就该去充电呢?请大家尝试用一段话去描述,可以参照老师给的文字,组织一下语言,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你的设计真棒!让我们把文字转化为更直观的流程图吧,请大家按照自己的设计,填写任务一中的流程图,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把脚本设计一起填了。
借助流程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培养计算思维与信息艺术,降低后续程语言转化难度。
我看这位同学速度最快,我们请他来分享一下流程图的内容。
流程图梳理(板书)在流程图中有一个词非常关键,我们通过描述它的数值来了解机器人的能量,它是?你是否在scratch里看到了表示电量的代码?那我们该怎么表示电量呢?大家可以动手在程序里探究寻找。
请学生分享新建变量的方法,并总结两条控件的区别及用法。
(初始化)(表示耗电过程)接下来请同学们为流程图匹配到合适的代码。
●程序搭建借助学习单一任务一板块,再次梳理熟路,并尝试动手搭建代码。
●基本功能成果展示(耗电)任务二:完善自动充电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会模拟自动耗电的过程了,那么反过来,充电的过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开始充电每充电____秒,电量增加_____;如果电量达到________,那么_______.。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平台》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平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平台》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机器人基础知识、机器人编程和机器人操作。
本章内容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同时,学生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在编程方面可能存在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基础知识,掌握机器人编程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基础知识,机器人编程方法。
2.难点:机器人编程技巧,创新实践。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编程原理。
4.循序渐进法: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人编程技巧。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准备机器人设备和相关配件。
2.软件准备:安装机器人编程软件。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案例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机器人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机器人编程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机器人编程的魅力,引发学生思考。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编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编程成果,教师点评,总结编程技巧。
5.拓展(10分钟)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讨机器人编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认识开源机器人》教案
认识开源机器人【教材分析】本课是开源机器人模块的第1课,既是开源机器人的起始课,又是机器人模块的进阶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开源机器人的概念,掌握开源机器人的工作方式,能够使用xDing编写简单程序,并下载至机器人运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机器人有自己的认知,教师备课时应认识到这一点。
教师可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机器人例子,既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连接,又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机器人的本质特点。
最好能有实物“开源机器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开源机器人有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环节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建议通过“看→拆→想→装”等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了解开源机器人的一般结构,同时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给出注意事项,养成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
在学生初步了解硬件结构后,着重介绍部分常用传感器,并请学生想一想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通过与机器人软件的链接,实际搭建某一功能的小程序,让学生体验开源机器人运行的完整流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能够初步了解开源机器人的概念,了解开源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及工作方式,能够使用xDing编写简单程序,并下载至机器人运行。
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编写程序,完成简单任务。
面对开放性任务,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并且乐于动手,具有积极探求的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使用xDing编写简单程序,并下载至机器人运行。
难点:开源机器人的工作方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极域网络教室、教学课件、OSTD开源机器人。
【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机器人吗?生回答,描述脑海中的机器人的模样。
师:其实,除了大家说的这些具有“人形”模样的机器人外,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为我们服务的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摘草莓机器人、机械手等都是机器人。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版新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版新版认识机器人■教材分析继图形界面的Scratch程序设计的学习之后,五年级全册教材又安排了两个模块的程序设计类的学习内容。
如果说Logo部分,还是限于虚拟的海龟画图,那么机器人就是程序设计与实体相结合的具体运用了。
本节课是机器人模块的第一课时,通过认识机器人、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分类等几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本节课是一节重要的单元起始课。
■学情分析对于机器人,六年级学生并不陌生。
他们从电影、电视的动画片中,从课外读物中,对机器人已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通过前面自主先学习惯的培养,学生可以较熟练地运用“自主先学点点卡”进行课前或课上的自学,能熟练地画思维导图,可以上网搜索相关学习资料,并制作相关演示文稿,利用我校的QQ群平台进行网络互动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阅读课本、上网搜索机器人相关资料、QQ交流等渠道,了解机器人相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联系生活,了解使用机器人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总结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在点点卡上,下课后交给组长,另外预习《机器人传动》,完成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完成机器人知识的建构,布置预习作业。
小学信息技术(苏) 《 机器人》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初识机器人
机器人的发展
机器人分类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机器人的很多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凝聚了很多高科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去深入研究。请同学们为机器人做一份知识普及的小报吧!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变形金刚》片段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
年级
6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苏教机器人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机器人教育的核心基础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以物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形式加以利用。教学应以教师引导为主,使学生拥有更多探索空间。机器人教育是以机器人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设计、制作和评价,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其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的积极探索提供多维空间。教学过程应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进行发现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现成的知识,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独立探究情境的设计者。
实物机器人现实感知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机器人图片和注解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机器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机器人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如何组织和开展好课堂教学,1.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2.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机器人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课程本身的难度大、灵活性高,教师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把复杂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把理论指导变成程序设计,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实践展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和大量的实践尝试。3.培养团体精神,注重小组合作。在机器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编程能力等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兼顾程度好的学生能更深入地开展学习,又要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般可以通过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建相对固定的学习团体来开展学习和研究。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机器人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动画片或科幻电影中的形象,对机器人的真实面貌和实际应用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识别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2.难点: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直观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视频素材、机器人模型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工业生产、家庭服务、太空探索等。
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通过PPT和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及其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机器人领域,进行调查和研究,总结其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4.巩固(10分钟)各组汇报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 机器人传动教案含反思
第2课机器人传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皮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2)了解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3)掌握机器人的主要部件。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传动及其发展方向。
(2)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2)鼓励学生从新事务中体验乐趣,为今后的学习激发兴趣。
(3)尝试接触实物,并能够感受其中的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辨别皮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传动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启发式、问答法、任务驱动法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图片、课件、教师讲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分类,同学们还记得有哪些吗?生:答,工业机器人,民用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机器人的传动【设计意图】:(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分类,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板书课题)二、确定主题师:在学习机器人的传动,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①什么是“传动”?传动有哪些种类??②机器人是如何来传动的?③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运用到了传动?④你的生活中,看到过机器人传动吗?请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图片进行讨论)。
通过播放ppt,图片举例说明并展示,让学生掌握物体是怎么利用传动系统传递动力的方式。
三、小组讨论教材中提供了很多传动的内容,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个机器人,你认为它的传动类型是哪些呢?师:齿轮传动,同学们都很聪明。
四、展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周围事物,把讨论引向深入。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苏科版小学六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第4课 机器人行走
第4课机器人行走【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具体实践操作阶段的实验课。
本节课主要安排的是机器人行走的程序编写和运行,具体包括前进、转弯、后退、停止等运动。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器人是可以用程序来控制的,体现在学生机器人的智能性,区别于一般的电子玩具。
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机器人具体活动的操作,通过设置“直流控件”的不同参数,理解机器人行走的过程。
【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尝试用程序控制学生机器人进行较为复杂的运动,因此,本课是后面章节学习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生机器人中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能够掌握机器人前进、后退、停止的程序。
(3)能够下载程序,并运行机器人。
2. 过程与方法掌握机器人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调试程序的一般步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团队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4. 行为与创新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在合作中发现机器人的奥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机器人行走的程序。
难点:“延时”控件与直流电机的配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主题活动。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主题活动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这是两节以实践实验为主的教学常规课,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加学生的自主时间,尽可能少地对全体学生机的控制。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展示同学们能够理解的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展示了两个具体的要求来介绍实验内容,让学生得到平台使用的感性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连续的两个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任务,顺利引出若干小任务,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经过学生示范,自己尝试,把碰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然后就每一个问题展开小组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合理。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扫地机器人》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同时配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扫地机器人的过程。
这一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的操作。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他们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扫地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
2.学会操作扫地机器人,并能进行简单的清洁工作。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
2.扫地机器人的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扫地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
2.示范法:教师演示扫地机器人的操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操作扫地机器人。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扫地机器人设备。
2.操作说明书。
3.安全指导。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扫地机器人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简要介绍扫地机器人的外观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扫地机器人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外观。
同时,教师通过操作说明书,向学生介绍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人操作一台扫地机器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扫地机器人的操作方法,其他学生观看并学习。
然后,教师布置一道实践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扫地机器人的问题,如:扫地机器人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何改进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 苏科版新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认识机器人苏科版新版认识机器人课程背景小学生,尚未接触过Scratch等相关软件,但有一定的抽象思维。
对马达(电机)及小车运动的玩具有一定了解,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器人构造,明白编程控制机器人的原理。
2.了解mblock软件,学会拖拽代码块搭建程序的积木式编程方式。
3.学会使用mblock控制mbot机器人电机转动,使其完成基本动作。
4.养成事后整理材料的良好习惯,并感受编程乐趣,体验编程快乐,激发编程欲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机器人的构造,掌握软件对机器人的控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认识机器人,感受机器人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拖拽代码块搭建程序的编程方式;学会使用mblock控制mbot机器人电机。
难点:模块的正确使用及小车的连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mBot机器人,有些同学就问了一个小车形状的机器人它会做什么呢?其实它的功能可强大了,下面请看(播放视频)2、师小结:通过这个简短的视频我们知道它不仅可以避开障碍物,还可以沿着我们指定的路线行走,总之没有它做不到的,只有我们想不到的二、新授(一)认识小车部件1、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车的构造,看看小车由哪些元件组成的,开始!2、停,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下面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小车同桌之间互相指着说一说各部件的名称(二)尝试运行小车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机器人会干嘛,师演示三个模式,说明下要求及注意事项2、请同学们玩一玩3、自动避障和巡线程序是事先编号的程序放入机器人小车里的,我们同学们也能自己动手设计程序让自己的小车执行我们的命令,但它需要一个软件的支持,这个软件的名字叫MakeBlock,它的图标是一支可爱的熊猫。
(三)认识mblock软件1、请同学们在桌面上找到并打开它2、师介绍软件,“机器人模块”并搭建3、同学们“试一试”4、师: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机器人教学目的: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
(播放《终结者》片断):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板书课题)二、确定主题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⑤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三、小组讨论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教师参与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
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
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其实,“机器人”就在我们生活中。
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20年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机器人组成教学目的: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
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
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感受机器人的工作特点。
7.尝试将机器人的各组件与实物对应起来。
<8.观察机器人实物,体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2.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导入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学生发言)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新授一:播放相应的图片%师:打开一幅机器人的“解剖图”。
(学生观察)师:机器人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或与旁边同学小声讨论的方式,并参考教材中的内容来学习。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学教材中内容,并研究)生:回答机器人的组成。
师:归纳并总结,给机器人的组成确定概念,并鼓励学生朗读巩固。
—三、巩固一:画线图师:(播放机器人的结构图。
)谁能为它们连连线(学生练习)(注意:不能看书,凭印象作为判断标准)师: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看你的连线对不对。
"师:同学们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四、新授二:认识部件师:机器人的内部有很多的部件,它们像我们人的器官一样,共同组合起来,完成很多种复杂的动作。
(教师打开一个机器人,请学生观察内部的组成,并范例演示) .(学生观看老师的讲解)提醒:注意分组的结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五、巩固二:加深理解师:尝试着来给机器人的“器官”命名,看看它的“学名”和你起的“小名”有哪些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学生观看学习后讨论)!师:打开书本,看看你还希望知道哪些有趣的部件,在机器人的身体上找找它们。
六、总结与回顾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的组合,机器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在复杂的器官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些部件了,当我们了解到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机器人做朋友了,欢迎大家继续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机器人传动教学目的:1.了解学生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
}2.了解学生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3.掌握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
4.初步理解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5.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
2.难点: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的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与引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同学们来回顾一下吧。
(简单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师:这些是机器人身上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共同配合,组成了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才能动起来。
除了以上的部件器官以外,机器人到底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大家来猜一猜。
@(学生讨论:机器人运动的原理)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机器人的内部世界,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板书课题)二、新授一: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师: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关于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有以下意见:~(板书意见)方向一:电池提供动力。
方向二:计算机程序控制。
方向三:芯片控制。
(讨论:这三个主要方向里面,谁更加贴近机器人工作的原理呢)》途径一:到教材中找寻答案。
途径二:到课件中找寻答案。
(老师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到底机器人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展示一次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工作原理)三、新授二:机器人的构造特点¥师:刚刚我们看见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这些原理是需要一定的特殊构造来配合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来“解剖”机器人,看看它是怎么样来完成这些工作的。
(教师打开实物机器人,讲解内部的结构)(学生尝试观察,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实践、触摸等体验)注意:本内容教学时,要进行分组,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接触机会。
四、总结与回顾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构造,这些就是机器人的一部分秘密,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让我们的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机器人平台教学目的:1.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2.初步了解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3.理解软件的概念。
¥4.能够运行“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5.帮助学生建立软件与机器人之间的知识链接。
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解“编程”的意义。
8.尝试运行、设置编程软件。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2.难点: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与导入(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了四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机器人的知识啊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感受吗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
师: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有的同学曾经提出,机器人的工作不但依赖传感器,也要依赖于计算机的编程,这样机器人才能“健康”地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机器人编程。
(板书课题)二、了解“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师:机器人的运动,不是在机器人本身所制定完成的,它必须要有强大的“后援团”,这个就是“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打开相应的图片,介绍几种机器人平台)生:了解新界面。
师:“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和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哪些软件有相似的地方呢(1)FrontPage中网页的编写。
:(2)Word中的流程图。
师: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1)界面类似。
(2)流程图的方式相似。
师: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阅读课本,寻找答案)(教师最后引导总结,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词)三、运行编程软件(第二课时)师:实战开始了,我们要为学生机器人编程了,首先得让它知道我们的意图,请观察以下得流程:(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并总结)%(1)打开软件教师介绍主要的界面。
(2)新建程序和原有软件类似之处。
(3)设置系统-讲解传感器和串口的设置方法。
(4)加载图形控件讲解图形控件的概念。
(5)设置属性以“计算”控件为例。
@(6)修改程序移动、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7)编译程序先保存程序,再编译程序。
(8)下载程序[将机器人主板的接口与计算机接口相连,下载程序,注意“写入成功”的字样。
四、尝试并交流教师参与注意事项:(1)讲解要详细,速度可调整,可以就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
(2)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课的频率,保证教学效果。
有条件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过程中去。
;五、总结师:今天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一个程序的编写过程。
部分同学还进行了展示。
我们还对这些展示的作品进行了交流。
大家有什么收获生:讨论学习心得。
师:在烟波浩淼的信息技术中,机器人的编程是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常常接触到它。
它是非常可贵的技术,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身边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从今天起,让我们好好学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不断充实我们的生活!机器人行走:教学目的:1.认识和了解机器人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学会编写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弯的程序。
3.学会编译、下载程序。
4.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编写机器人行走程序。
`5.让学生学会观察、交流体会。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7.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8.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程序。
;2.难点:机器人左右转弯,将程序写入机器人。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机器要,但是如何使它进行行走呢—二、教学新课1、机器要的前进。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2)师讲解:a.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