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启正的“浦东逻辑”到重庆黄奇帆的渝富模式
黄奇帆在重庆大学:讲五个重庆故事论创新
黄奇帆在重庆大学:讲五个重庆故事论创新各位嘉宾,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改革国际研讨会,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根据会议主题,我将讲述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创新的五个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启发一些思考,看到重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轨迹。
内陆创新发展加工贸易第一个故事是,近20多年来,我们改变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规模进出口的发展模式,创新和发展了内陆地区的大规模加工贸易。
中国从80年代末,在沿海地区搞的加工贸易,最初是大进大出的“三来一补”,以后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
到去年底,中国的加工贸易占全部进出口45%左右,也就是说,我们4万亿美元进出口当中,有1.8万亿美元是加工贸易形成的产值。
沿海的加工贸易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它的产业链很短。
比如一台电脑,如果产值是500美元的话,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一般占整个电脑产值的50%,就是250美元;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从全世界运到中国沿海,又从中国沿海把整机销售到世界,整个的物流运输、仓储、销售环节占100美元;然后品牌商的研发以及售后的服务,一般占75美元,所以500美元中最后在中国沿海的加工贸易沿海加工贸易的一个特点是,总装配成本仅为75美元,约占附加值的15%。
第二个,由于它两头在外,原材料、零部件在外,在沿海加工,加工完了销售在外,所以它大进大出的物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一般只能在沿海,所以过去20几年,中国所有加工贸易几乎99%在沿海,内陆几乎是零,原因就是这个,物流成本以及物流的时间,就使得加工贸易放在内陆不合算,无法进行。
沿海加工贸易发展20几年来,由于中国沿海劳动力成本,各种要素结构发生变化,所以最近几年,不少加工贸易订单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是沿海方便大进大出的地区。
如何保持和克服现有的经济缺陷?重庆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改变沿海加工贸易两个薄弱环节的两条途径。
首先,延伸产业链,留下重庆加工贸易的大部分“微笑曲线”。
黄奇帆自陈重庆土地储备制度推出缘由
黄奇帆自陈重庆土地储备制度推出缘由重庆土地收入:如何从2亿到980亿程维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日披露,该市在2002年推出政府主导的土地储备制度时,曾因“断了一些人的财路”而导致当地地产商对他“恨之入骨”。
不过他自称对此反应“很高兴”。
政府要用地曾要找开发商买黄奇帆15日在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会”上称,未来该市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储备土地的开发模式。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重庆的土地储备、整治工作开始得比较早,早在1992年就在国土局下设立了土地整治处,但当时机构规模很小;2000年成立了市级土地储备中心,不过受各方面因素限制,该储备中心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2002年8月,时任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签发《重庆市国有土地储备整治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当年10月起施行。
《办法》的实质性内容是将该市此前的土地一级市场(此处特指土地征用、整治至可以直接使用的“熟地”出让阶段)的经营权限,全部收缴至当地国资系统下的几家市级土地储备机构。
事实上,这些储备机构均系该市政府旗下的国有全资公司。
此举的核心在于,原有的土地一级市场巨额增值收益不再被房产商占有,而是进入代表公共利益的国资系统。
不过,当时推进出台该政策、时任副市长的黄奇帆却遭到当地一些房产商的记恨。
黄奇帆15日首次对外界披露了当时重庆推行此政策的一些背后缘由。
他说:“2002年以前,重庆市政府手中的储备土地几乎归零,政府要用地,要跟开发商去买地。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发商拥有土地动辄几千亩,在渝北、江北和城乡接合部,土地十几万、二十万一亩,全(卖)出去了。
”“那时候,政府要造一个位于金紫山的住宅区,要造一幢公安局的楼,要造人大、政协的办公楼(记者注:这几个用地项目均在渝北区),土地都是我当时到重庆后,从开发商手里一块一块买回来的,”黄奇帆说,“所以我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搞(土地)储备,储备必须在政府手里。
香港特区政府、新加坡政府都如此,管得很好嘛。
从“浦东逻辑”到“重庆模式”
与 此 同 时 ,重 庆 的 “ 唱红 打 黑 ”和 “ 下访 ”活 大
动 ,重塑 了党 的群众基 础 。 “ 小平 说 内 陆要 再 造 几 个 香港 ,我 认 为 重 邓 庆有 能力成 为有 国际影 响力 的城市 。 ”崔 之元 说 。
对 此 ,黄 奇 帆 表 示 , 未 来 重 庆 将 坚 持 按 照
特 ; 千】载 ; l 口
任
锐
杨
冰
“ 庆 对 我 有 很 特 殊 的吸 引力 ,就 像 当 年 浦 重
东一 样 ,也 是 中 国 改革 发 展 最 快 的 城 市 。 这 个 中
而是 站在 地球 仪 旁 边 考虑 浦 东 发展 的。 ”赵启 正 一
句话 ,引起 了全 场观 众 的掌声 。 浦 东 开发 比深 圳 晚 了 l 0年 ,浦 东 未 来 是什 么
“1 3 4总 体部 署 ” 的 目标 .建 设 成 为长 江 上 游地 区
经 济 中心 和 西 部 的增 长极 ,西 部 的金融 中 心 ,统
筹 城 乡的直 辖市 。
世 界上 需要 更多 的 “ 灯 ” 明
就 是 解 决 问题 的一 种 方 法 。与 上 海相 比 ,六 七 年 前 ,重 庆 的 困难 在 于 5个 边 界 条 件有 问题 。首 先 是 企 业 负 债 率 高 ,投 资 少 ;其 次是 企 业 税 费 负 担 高 ;第 三 ,工 业 开 发 区基 础 投 资环 境 跟 不 上 ;第 赵 启 正 回忆 ,当年 自己到 伦 敦 .受 到英 国众
一
家外 资银 行 ,随之 建起 了第 一 个保税 区和第 一家
外 资 商 店 。 “ 融 先行 、贸 易兴 市 、基 础铺 路 ” 金 , 以及率 先 以土地 出让 滚动 开发 ,都是创 新之举 。
黄奇帆详解重庆稳增长
黄奇帆详解重庆稳增长:“这件事算是做对了”2015-05-29 16:5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祖芙分享摘要:黄奇帆详细解读了“重庆为何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保持GDP增速名列全国前茅”,以及“重庆下一步将如何带动内陆扩大开放”。
5月29日上午,紧接第十八届“渝洽会”开幕式之后,在主题为“互联互通,全球合作”的论坛上,重庆市长黄奇帆以“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国内各个省区市互联互通”为题,以“回顾过去十八年”开始,作了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黄奇帆详细解读了“重庆为何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保持GDP增速名列全国前茅”,以及“重庆下一步将如何带动内陆扩大开放”。
以下为,本报第一时间独家整理摘录的黄奇帆演讲要点(后附演讲全文):金融机构不良率维持低位全国各种商业银行90万亿贷款形成的利润,去年是1.6万亿,重庆的银行贷款量是全国的1/47,但重庆全部银行的利润是全国利润的20几分之一,这个意思就是,重庆的商业银行贷款利润率高于全国近一倍,原因是不良率特别低。
重庆的银行4月底不良率是0.5%,全国2%,重庆的不良率是全国不良率的1/4,已经连续4-5年不良率全国最低之一。
企业利润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线整个重庆GDP当中的企业利润,包括外资企业、中资企业、民营国有企业、第三产业企业、工业企业,各种企业的总利润在GDP里边有3000多亿,大体上占20%几,全国的GDP当中各类企业的总利润不到20%。
讲这段话的意思,如果企业利润较高,说明这个地方有好的投资环境,更多的企业会到重庆来投资。
“千做万做赔本生意不做”,企业万商云集的地方,一定是市场比较好,利润比较高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讲重庆效益好是一个基本面的趋势。
50%外商投资在工业上最近四年,外资每年到重庆投资到位的数字都超过100亿美元,每年引进外资的数我们处在全国第八、第九位。
去年一年,外资在重庆投资的资金50%投资在工业上,也有25%投资在房地产上,剩下20%几在服务业、金融业,投资结构比较好。
黄奇帆详解《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
黄奇帆详解《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世界级难题,由重庆率先解题。
在7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上,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以及“十二条”重点举措,进行全面系统的回答,一条清晰而实在的“促进共富的重庆路径”展现在世人面前。
会上,市长黄奇帆就这条路径上的关键节点作了说明,详细解读了促进共富内在的经济逻辑关系和具体的操作路径。
切分“蛋糕”——我们在做大“蛋糕”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蛋糕”始终切分得不够好,贫富差距已逼近社会容忍红线。
我们若能系统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一个“重庆案例” 黄奇帆说,市委决定将缩小三个差距作为本次全委会主题,主要基于四点战略性考虑:一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在做大“蛋糕”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蛋糕”始终切分得不够好,贫富差距已逼近社会容忍红线。
我们若能系统解决这个问题,走好民生导向发展路子,就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一个“重庆案例”。
二是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题中之义。
重庆发展已呈现出“加快”、“率先”之势,照此态势,如期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已无多大悬念,难度最大的在城乡统筹和全面小康。
三个差距问题得到解决,才意味着我们全面完成了“314”总体部署。
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重庆投资率已高达80%,寄望长久性地“高投资、高增长”并不现实。
必须通过缩小三个差距,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大幅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增长向内需拉动特别是消费拉动转型。
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这些年,我们全面建设“五个重庆”,务实推进“民生十条”,解决了老百姓关切的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由衷拥护。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社会建设欠账还很多,居民收入差距还很大。
凤凰卫视专访黄奇帆
一、2010年凤凰卫视专访材料1、建公租房不是摆噱头2011年7月5日重庆日报编者按重庆市计划在三年内建设3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此举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上月底,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首席主播吴小莉带领《问答神州》栏目组来到重庆,专访了市长黄奇帆,该节目于日前播出,本报今日刊登访谈内容,以飨读者。
吴小莉(以下称主持人):曾经有境外媒体评论说,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本杂志的话,那么这本杂志的封面会是北京,封底是上海,而重庆将是代表着未来发展的下期预告。
2010年6月13日,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了7个部门共同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一时之间,起源于重庆的“公租房模式”再次引来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它是“看上去很美”的“形象工程”?还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杀手锏”?或是“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成真?它为什么会诞生在被外界称为是中国目前发展最快的成长之城:重庆?又将如何引领中国住房分配体制的变革?不久之前,带着这些提问,我来到山城采访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主持人:非常高兴有机会到这里见到市长,而且市长第一站带我们看的地方也很有特色,是最近重庆在大力推广的公租房。
画外音黄奇帆当天带我们参观的这片楼盘,是重庆第一个动工的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总建筑面积为100多万平方米,未来能够容纳 1.89万户入住,而每套房子的租金价格将控制在市场租金的60%以内。
黄奇帆:这是31平方米小户型,适合一个刚就业大学生。
主持人:现在预计租金会是多少钱?黄奇帆:我自己认为一个月300块。
这个是我们设计的比较大的户型80平方米,适合三口之家租下来,这是会客室,后边还有几个房间。
还是比较方便的。
主持人:现在看起来是全装修。
黄奇帆:对,简装修,一般来说进来摆上家具就可以用,不用再搞装修。
画外音黄奇帆说,目前重庆已经有6个公租房项目全面开工,其中1.1万套将在年底初步建成,首批公租房还将采用电视公开摇号的方式来抽取入住的资格。
重组改变世界 Word 文档
黄奇帆,用重组改造世界的践行者重庆经济的超常规发展,重组是关键词。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市长黄奇帆以这样一个观点总结重庆发展路径。
近日,《中国证券报》刊登走访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长篇通讯,详细阐释资本市场重组理论的重庆实践,全面展现重庆经济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场面。
重组是资本市场的永恒主题。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20年发展史上,上市公司重组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20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多达近千起,可以说,每一年、每一个省区市,都有重组在酝酿、启动、推进。
20年风云变幻,20年大浪淘沙。
成功的重组固然不胜枚举,不成功的重组也让人应接不暇。
审视和考量我国资本市场的重组问题,有一个人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引发人们的思考———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重庆,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令人惊叹的成功重组;无论是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还是将垃圾公司点石成金,他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和策略;无论是在重组理论还是在重组实践上,他都以富有创新精神而著称,在为我们提供无数鲜活的成功重组案例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一以贯之并日趋成熟、日臻完善的重组理论。
他认为,‚世界是可以重组的。
‛这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哲学观,也是一种方法论。
他就是重庆市长黄奇帆。
大处着眼重庆模式蜚声中外黄奇帆对重组的认识源自资本市场,但他对重组的深刻理解和娴熟运用远远超出了资本市场的范畴。
他从资本市场重组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创造性地总结出了‚重庆方法论———改革和创新的五大路径‛,对重庆10年来奇迹般的经济腾飞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不论是在8年的副市长任上,还是在今年年初正式当选重庆市市长之后,黄奇帆始终把重组作为他开展金融、国资、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的主要抓手,直接推动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两翼齐飞。
初到重庆,黄奇帆面对的是直辖不久、工业经济十分落后的局面。
同样是直辖市,2002年上海的工业投资是1300亿元,重庆的工业投资却只有区区160亿元。
经过6年的奋起直追,到2009年重庆的工业投资已达1600亿元,2010年的工业投资计划是2000亿元,目前已基本实现。
城投公司转型方案及建议
城投公司转型方案及建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城投公司在各地相继成立。
据全国城投公司协作联络会的统计,目前大中城市具备一定规模的城投公司已经近百家。
一、各地城投公司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从各地城投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经营模式看,城投公司本质上是政府出资、赋权经营,具有政府信用,体现政府意志,是政府信用与市场原理特别是与资本市场原理有机结合的产物。
作为特殊的经济实体和企业法人,它既是政府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营运主体,依法享有出资人权利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又是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主体。
它受政府委托,既要承担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营运、管理等任务;又要通过资产重组,盘活城建存量资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实践表明,城投公司作为城建资金运筹和城建资产运营中心,在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缺乏健全的造血机制,部分城投公司融资功能日渐低迷,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甚至濒临破产。
具体分析,存在如下问题:1.可持续的融资能力缺乏。
各地城投公司在发展初期都凭借各地政府的强大信誉、良好的资金运营机制以及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获得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资金。
然而,毕竟城投公司涉及的绝大多数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项目,项目资金的收益有限,加之国家近年来对固定资产投资采取较为严厉的管理政策,使得城投公司的后续资金逐渐减少。
此外,目前绝大多数城投公司的融资来源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阻碍城投公司继续融资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债务规模普遍偏大,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风险逐渐累积。
各地城投公司资金来源中最多的便是政策性银行大额贷款协议。
目前,此类贷款已经成为各地城投最大的负债形式,债务风险逐渐累积。
此外,类似负债项目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不能够成为合法的债务人,若靠一个或多个代理人公司来举债,地方政府还不能以财政收入为支持来提供担保。
重庆渝富:改革没有教科书
总第226期 2016/06/18030COVER STORY2016/06/18 总第226期031COVER STORY试点改组建设股权类资本运营公司,目标就是加快形成“有投资不控股、有股权不并表、有资产不负债”的资本运营模式年满12周岁,重庆渝富集团欲再度蜕变。
4月5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到渝富集团调研,强调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建设加快转型发展。
据渝富集团官网消息,这是黄奇帆第七次前往渝富集团调研。
媒体表示,黄奇帆此前6次调研渝富集团后,该集团都出现了重大战略调整和变化。
在此次调研中,黄奇帆的要求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渝富集团要按照中央要求和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实施自我重组,开展股权类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转型为“有资产不负债,有投资不控股、有股权不并表”的资本运营公司,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功能放大。
股权类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成为了重庆渝富的未来定位。
从中亦可看出,重庆市试点思路是,将国有资本的投资与运营职能分别授予不同的企业承担。
通过前十年的运作,渝富集团作为重庆市国有资产重组和经营平台早已声名远播,素有“重庆淡马锡”、“重庆汇金”之重庆渝富:改革没有教科书032COVER STORY誉,是外界观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资国企改革的一扇窗口,世界银行也评价渝富实践“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样板”。
现在,它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
探索资本运营定位事实上,尽管中央已下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2号文)及《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63号文)等配套文件,但各地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概念尚未完全清晰,定义亦不一致,试点亦有差异。
“两类公司是新生事物,此前国内的实践不多,也无成熟运行模式可以借鉴,因此落地存在一定难度,各地尚处探索阶段。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罗新宇表示。
渝富对此亦自有理解。
“按照中央顶层设计精神,本轮国企改革涉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部分的改革,重点内容就是以‘管资本’为主建立和完善两个体制。
促进共富的重庆路径——黄奇帆详解《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
动转 型 。 四是促 进社 会 和 谐 稳 定 的 迫
一
多年来 . 我们 的城 镇登记失业 率
般在 4 %一5 %。《 定》提 出新增 决 30万个 就业 岗位 。这 意 味着 到 2 l 3 05
8
决策导刊
21 8 01
.
缩小三个差距 促进共同 富裕 蜀 豳
De ii n ma ig c s0 — kn
形 成 贫 富 差 距 , 只 是 工 资 性 收 入 的 不 差 距 ,更 多 体 现 为 财 产 性 收 入 的 差 距 。 比 如 , 业 者 所 聚 集 的 财 富 往 往 创 是 中低 收 入 者 的 数 倍 。只 有 大 兴 全 民 创业之 风 , 以创 业 带 就 业 、 创 富 , 促 才 能 使 更 多 群 众 拥 有 财 产 和 财 产 性 收
增 速 。 是 设 法 让 农 民增 收 步 伐 更 快 而
一
些 。必须深 化农村产 权制 度改 革 。
民新 村 建 设 , 利 于 集 约 节 约 利 用 农 有 村 建 设 用 地 ,有 利 于 提 升 农 房 品 质 。 要 充 分 利 用 “ 票 ” 哺 机 制 , 理 布 地 反 合
金补 助 、 额税 收返还 、 资担 保 、 等 融 规
费 减 免 等 扶 持 政 策 , 强 全 流 程 的创 加 业 服 务 ,力 争 每 年 新 增 3万 个 。对 个 体 工 商 户 , 键 是 降 低 准 入 门槛 。要 关
进 一 步 简 化 审 批 , 范 发 展 背 街 小 巷 规 的 摊 区 , 造 一 批 创 业 街 , 荣 夜 市 打 繁 经 济 农 民 财 产 性 收 入 — — 缩 小 城 乡 差 距 。 是 人 为 拉 低 城 镇 居 民收 入 的 不
黄奇帆的市长逻辑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6·2·
4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HAI
而很多与黄奇帆有过接触的 经济学家,也常被他的经济学识 所折服,认为他是中国为数不多 的懂经济、重研究的学者型市长 之一。
据这位工作人员 介绍,除了看书、纸 质资料外,黄奇帆还 很喜欢通过手机微信学习,“他 有一个朋友圈,发一些信息、资 料给他,他一有空就会拿出手机 看,车上、会议间隙甚至是上厕 所。”
黄奇帆是学化工的,到重庆 后为了发展“笔电产业”,开始 大量学习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知 识。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 无论是调研与专家交流,还是招 商与外商谈判,他都表现得非常 专业,对技术的熟悉程度,丝毫 不亚于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黄奇帆懂经济,不仅知晓理 论,更善于将理论转化为执行 力。前述工作人员说,他最让人 惊叹的地方,就是对知识的吸纳 和消化能力。
经济学家科斯曾发明过一个 科斯定理,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 经济学奖。这个理论认为,凡是 政府管理的、有总量管制的公共
资源,都可以进行市场化交易, 而市场化的交易一定会使政府的 管理能够实现更好的资源优化配 置,产生更好的效果。
笃 行 ·领导艺术·
GANBUWENZHAI
提到黄奇帆,几乎所有的受 访者给出的第一评价都是“懂经 济”。无论是早年在上海操盘本 地股重组,创造性地推出“净 壳”概念,还是后来 在重庆布局“笔电产 业”、开通“渝新欧 国际铁路”,无不显 示出他对金融、产经 理论的熟悉。
“学者是终生 的”
采访中,很多熟 悉黄奇帆的人都表 示,他的学习能力超 强。一位接近他的工 作人员告诉记者,如 今已63岁的黄奇帆, 仍坚持学习,“他那 种对新知识、新技术 的渴求,我们很多年 轻人都赶不上”。
“金融市长”黄奇帆
“金融市长”黄奇帆智谷趋势2015-08-04 10:06 7月31日,题为《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的文章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
黄奇帆说的金融本质三句话是: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
实际上,黄奇帆的这三句话是在今年2月11日的重庆市金融工作会上说的。
5个月前的语录,为何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转载?原因很简单,素有“金融市长”、“学者市长”之称的黄奇帆,在当下股市持续震荡的当口,有关股市的观点契合广大股民的关切。
重庆“CEO”和重庆GDP31个省区市已经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GDP。
重庆以11%的GDP增速领跑,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一,不仅远高于7%的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自己10%的预定目标。
2005年,重庆的GDP增速还排在全国的第22名。
2006年,排名前提了3位,排在第19名。
可从2007年开始直到今年上半年,重庆的GDP增速排名,再未出过前五名。
2010年黄奇帆正式担任重庆市市长以来,重庆拿了三个第二名(2010年至2012年)、1个第四名(2013年),2个第一名(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
分析人士认为,重庆经济高速发展,与黄奇帆个人也有关系,黄奇帆“开创了重庆模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也曾经说过,上海给重庆的一大贡献是送来了一个资本市长黄奇帆。
今年是黄奇帆来到重庆的第14个年头。
2001年他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调任重庆市副市长,上任伊始就组建重庆的国资经营平台,盘活重庆的存量资产。
5年前出任重庆市长之后,开始筹划外汇结算离岸中心。
这期间,还有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及重整、成立上市公司重组领导小组和上市公司重组办等一系列组合拳。
今年以来,黄奇帆密集会见了华硕集团全球总裁、加拿大加中贸易理事会总裁、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英国怡和集团主席等各类商业精英。
“网红”市长黄奇帆
“网红”市长黄奇帆作者:郭芳夏一仁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05期在中国股市动荡的2015年,黄奇帆的名字爆红于社交媒体的民间舆论场。
这大概因为他所主政的重庆市,在全国经济普遍放缓的大局势下,经济增长依然高歌猛进。
据重庆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十二五”末,重庆市的GDP已经达到1.57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12.8%。
作为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被认为是省级行政首长中最精通经济的管理者之一。
以至于,在中国股市动荡的2015年,黄奇帆被股民们寄予了厚望,每隔一段时间,便有黄奇帆即将赴北京任职的各种小道消息流传于社交媒体。
消息的源头无法考证,但在民间的舆论里,黄奇帆俨然成为了“网红”,并获得了几乎一面倒的好评。
“管理经济的能手”主政重庆之前,黄奇帆在上海涉足宏观经济管理20多年,曾是当年参与浦东开发的主要人物之一。
2001年赴任重庆之后,黄奇帆历任重庆市副市长、市长,在他任职长达14年时间里,他参与和见证了重庆从一个远离海岸的山城变成了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他本人在经济管理上的知识和才华也得以充分发挥。
早于2012年9月,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撰文称赞黄奇帆管理重庆经济的表现:“三年前你敢打赌这个到处皆山、雾多盛产美人、离海岸遥远、曾经是恐龙喜欢聚居的重庆,会把电子工业搞起来吗?三年前黄奇帆打这个赌,今天重庆的电子产品,以件数算,占地球的五分之一。
市长说再过两年按件数产量会达地球的三分之一。
”现在来看,黄奇帆当初所预期的重庆电子梦,如今已实现了。
重庆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张五常曾评价黄奇帆说:这个人思想细致紧密,组织力强,对数据的掌握有系统。
黄奇帆的经济发展策略跟他认识的一些其他地区干部的构思相近,但胜出的地方有三点:其一,构思比较有系统和清晰;其二,他做出来的有大气;其三,最重要的是遇到难题能想出解决的妙方。
“他确实是管理经济的能手,拥有微妙、高超的经济管理技巧。
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践能力,兼而有之,相当厉害。
黄奇帆 重庆模式 100428
黄奇帆:按照重庆模式西部可以打败长三角2010 – 4 – 21 新华网“最关键的是,重庆现在做的事对全国都是有推广意义的。
如果重庆仅仅把过去在沿海地区做了十年二十年的模式搬过来在重庆实施,那就毫无重大意义而言。
但如果我们结合重庆的实际,做对全国有现实推广意义的大事,而这种事又是沿海地区过去二十年没有干过的,对今后二十年的中国有意义的,那就是改革开放中的新的大事。
我们不是在抄沿海(地区),我们现在做的,正是沿海(地区)从未做过的事。
”黄奇帆直视着《经济参考报》记者,不急不缓地说。
这件事不仅仅是改变了内陆,甚至改变了世界30年的加工贸易模式我去年2月9号去台湾拜访郭台铭。
我进他的会议室不到三分钟,一个开场白就把他给挑起来了,我告诉他今天不是向他招商,而是给他一单生意。
招商不是一个地方政府求着企业的行为,而是一个互惠的概念。
惠普效应的结果就是,一个惠普加三个世界级的台湾电脑加工厂商在这里,形成了4000万台加工的一个生产线。
《经济参考报》:我国加工贸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两头在外”,重庆的加工贸易模式似乎有所不同。
黄奇帆:这就是我们做的一个转变发展模式的事情。
沿海城市30年的改革开放中的一个重大事项就是加工贸易,从8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长期沿用原料和销售在国外,加工在国内这一类两头在外的项目。
一直到新世纪这20年间,“两头在外”的模式为沿海地区创造了差不多1.5亿个就业岗位。
加工贸易带来的账单是1.2万亿美元,08年全国的进出口量是2.4万亿美元,加工贸易占了50%。
我国加工贸易的99%或者说全部都在沿海地区,07年的时候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开始发生了。
因为油、电、煤运成本提高了,土地成本提高,大家也在说内陆要西部开发,所以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应该转移到内陆。
但实际上细细想一下,如果一直沿用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模式,零部件从全世界或者东南亚运到沿重庆、武汉,无疑要加上1000多公里、2000多公里的水路、公路、铁路和航运航空运输的距离。
黄奇帆解密重庆土地储备制:10年卖地4000亿
黄奇帆解密重庆土地储备制:10年卖地4000亿黄奇帆解密重庆土地储备制:10年卖地4000亿嘉陵江与长江穿城而过~浪潮奔涌。
纵横的道路上车水马龙~起伏的山岩上高楼林立~无处不彰显着这个中国内陆最大城市经济疾行的雄心。
从16年前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的发展从未像现在这般异军突起~仿佛一夜之间~这座山城有了大都会的气派。
城市剧变的背后~无疑是重庆官方真金白银的投入。
“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10年投入了6000亿。
”3月5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外高调宣称~这样的巨额投入没有为当地政府带来债务危机~“我的奥妙就是土地储备。
”重庆市2002年开始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当时储备了40多万亩地。
黄奇帆称~十年用了20万亩~每亩赚200万~这就4000亿~扣掉征地本身的成本~有两三千亿的额外收入~就抵销了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部分开支。
“现在重庆还有大量的土地储备~我们的财政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所以我们在西部十二省区是最轻松的。
”黄奇帆说。
“重庆土地储备制度的一些经验和操作细节~以前没有进行披露~现在也没什么保密了。
”在黄奇帆看来~土地储备是有技巧的~不同城市的操作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城市发展饱和了~土地储备就没有意义,如果在边远的农村没有发展空间的地方去储备土地也没有意义。
“断了很多人的财路”中国土地储备最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沪杭地区。
2001年5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对该制度给予首肯~全国大部分城市开始模仿和推行。
重庆的土地储备制度始于2002年。
当年8月22日~重庆市政府通过了《重庆市国有土地储备整治管理办法》~拉开了当地土地储备的序幕~时任副市长黄奇帆是此项政策的主要推动者。
此前的2001年10月~黄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职务上调任重庆。
当时~直辖已4年的重庆~其主城区面积仅200平方公里~城市扩张欲望强烈~基础设施建设刚开始起步。
但土地瓶颈问题横亘眼前。
黄奇帆的方法论
黄奇帆的方法论作者:尚海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08年第08期“基于重庆市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经验,我总结出改革和创新的5种方法论。
”在2008年S 月10日的一次学术演讲中,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陈述了这些管理智慧,“实际工作中的改革创新,一般都可归结到这5种。
至于具体适用哪一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举措”。
方法论一:改变体制和机制“有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体制、机制上。
在原有的体制、机制条件下,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解决矛盾和问题。
这时,我们就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来改革和创新。
体制、机制理顺了,这些矛盾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黄奇帆举例道,比如,上世纪90年代至2002年以前,政府财力薄弱,引进投资者建路桥,由投资者设卡收费。
由于收费站点太多,每辆车每年的路桥费要1万元以上,增加了市民用车成本。
黄奇帆说:“路桥收费问题本质上是投融资体制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改革城市路桥建设投融资体制入手,确立政府公共财政的投资主体地位。
”按照这个思路,由市政府的建设性投资集团出资70多亿元(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把主城的7桥1隧13条路全部从投资商手中回购,并取消收费站点,车辆通行实施缴纳2000元过桥年费。
从2002到2007年,重庆主城区新的路桥建设,共投资200多亿元,全部是由政府出资。
依靠制度创新,重庆解决了城市路桥建设投融资体制问题。
居民交通成本明显下降,城市空间大幅拓展。
方法论二:调整政策和管理“有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不在体制、机制上,而在政策和管理方法上,那么就要通过调整政策和管理方法来解决。
”黄奇帆道出了第二种办法。
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的同时,重庆用“三个不”措施构筑防火墙:财政决不为投资集团作担保;投资集团之间不能相互担保;各投资集团的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
另外,建立“三大平衡”防范经营风险:第一,净资产与负债的平衡。
各大投资集团要把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维持在1:1左右,即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甚至更低。
重庆的八大国投模式
记者未能看出,重庆的八大国投模式和我以前发的赵启正“浦东逻辑”是精神一致的。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财政投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动案例:靠公有资产的市场运作来建设重庆 -----崔之元注裂变:重庆八大国投公司的“杠杆法”和“防火墙”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0-25吴红缨姚伟重庆报道这是一座气象万千的城市:高山仰止,长河奔流,城市就在山水之间,层层叠叠。
数年前,日本建筑设计大师黑川纪章站在朝天门广场上感慨,这是一座上帝钟爱的城市。
这座城市的变化,集中在短短数年之内。
其速度之快,仿佛是一夜之间,推窗瞭望的人,忽然发现这座城市已经俨然具有了大都会的气派:纵横的道路上车水马龙,起伏的山岩上高楼林立。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我们知道裂变背后必然有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答案也一定多姿多彩。
我们关心的是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在这裂变过程中到底是如何运作?这是一场关于方法论的探询;我们还好奇,为何发生在山城的秘笈不能被复制?我们还深知,在上述答案的追寻中,我们的忧虑是,这是一个在经济上升通道中,借势顺势完成的图景。
我们继续好奇,在全球萧条经济有卷土重来的微妙格局下,土地和股权的杠杆效果是否会沿着相反的方向急速运动。
如是,重庆的方法论有应付之道吗?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做法。
10月刚过,重庆市宣布,未来5年重庆将斥700亿至800亿巨资改造交通,以实现“畅通城市”的目标。
领衔受命的,是重庆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以下称城投)。
城投是重庆八大投资集团之一。
在六年前,800亿的投资相当于四倍八大投资集团的总资产。
如今仅一个城投即可领命短时间内如此巨大数额的投资计划,这需要一个解释。
相比1998年的扩张性财政,政府通过启动公共投资刺激经济,有一个更为微观的观察:政府之手已经可以娴熟地借道旗下国投公司运作。
股权、土地增值,正是这些国投公司运作的两大平台和杠杆。
一个悖论是:在经济进入萧条地风险通道时,凯恩斯主义被证明有效。
八大投真相之二
重庆“八大投”真相之二——为探寻借鉴意义而还原“八大投”综合网络上不同角度公开重庆“八大投”运作的介绍,试图将其轮廓还原。
所谓“八大投”,其实至少有九个,分别是渝富、地产、城投、高投(后为交旅)、高发司、开投、建投(实为能投)、水务、水投。
渝富是金控公司,地产是纯地产运营商,城投是城建公司,高发司与高投分别是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建设与运营商,开投是城市公交运营商,建投是能源运营商,水投与水务集团分别是水利与供排水运营商。
由于笔者所研究的素材源于网络,缺乏实际考察,有些领会难免妄自臆测,疏漏不少。
但可以肯定的是,重庆每一个政府性投融资平台(以下简称“府投平台”)都离不开黄奇帆这个灵魂人物,都少不了黄奇帆这个神奇推手。
一、渝富——地方金控样本金控,即金融控制股份公司的简称。
以控制其他公司的股份作为主要业务。
根据控股关系形成一种母子公司关系。
母公司除控股子公司外,本身还有特定业务的控股公司为事业型控股公司。
本身没有特定业务,专门以控股子公司为公司业务的控股公司称作纯粹型控股公司。
重庆渝富与广安爱众集团均为事业型控股公司。
渝富,全称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2004年成立,注册资本金10亿元,归口国资委管理。
是重庆市的地方金控集团,负责处臵不良资产、金融控股、土地储备、参股国企;在“九大投”中,渝富作为金融类的投资集团而别于另外八大建设类投资集团(渝富对国企的运作着实高明)。
渝富运作模式主要有3个。
分别是不良资产处臵、资本运作与储备地产,他在这三个模式中娴熟地变着脸。
他发动大量现金资本直接进行投资已成为常态,在不良资产面前,它以资产管理公司身份出现;对金融资本领域大举进入,又现回金控面目。
坐拥大量土地储备,则近似一家地产集团;“善变”的渝富,忠实地充当着“重庆市国资委的一个工具”。
如其他府投平台一样,充当着重庆市委市政府,或者说是操盘手黄奇帆的工具。
(一)处臵不良资产渝富最初的运作带有“空手套白狼”的色彩。
重庆国资发展模式调查
的市场竞争力。
从重庆的实践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发挥好这两方面的作用,国有经济在这个城市、这个区域的作用将会是非常重要的。
对在改善投资环境和在竞争性领域这两个方向上发挥作用的国有企业,从体制和发展目标的角度看是不太一样的。
对于改善投资环境这个方向上的企业,它的目标是地方发展环境的优化。
对于国资监管部门来说,要解决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解决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及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为地方政府对地方投资环境改善的需求是无限的,投多少钱进去都不为过。
以修地铁而言,修15公里可以,修200公里更好。
但做这个事情的是企业,企业化经营比政府行政机构花钱肯定效率更高,但是资金有限,不能点石成金,需要持续的发展,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控制好投资限度。
第二,要解决对这类企业的考核、监管和激励约束、制度建设问题。
这类企业不是竞争性企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政府定价,对它考核利润没有意义,考核它的利润实际等于考核政府。
但这类企业是国有经济里面必然会存在的非常特殊的企业,且在城市国资层面最多,对这样的企业需要解决的是社会监管问题。
因为这类企业所处的地位往往是垄断性的,存在独占资源的问题。
由于是企业,就会有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有时候这种动机可能会使企业利用垄断身份去做一些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
所有发达国家对这些企业都有一套完整的社会监管的办法:第一,管成本,成本必须透明;第二,管价格,价格很自然是政府控制的;第三,管分配,包括收入分配、利润分配、资源配置;第四,管服务标准。
对于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其发展目标应该是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实际上就是国资委持股价值的最大化。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吸引中央企业去投资,那么如何判断某一个企业是交出去好还是自己做好,实际的一个标准就是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
就是如果这个企业在自己手上可以做得很好,则完全没有必要交出去;但如果这个企业做不太好,做起来感觉很吃力,企业竞争力总是无法提升,这时候出手就要快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3月5日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访全国人大代表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本报记者潘红敏 2006年03月17日 15:49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如果成功,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可能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样板。
重庆国资委下属的渝富公司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支持下,以人民币22亿元的折扣价格购得了667家当地企业欠中国工商银行的107亿元的债务。
如果该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成功地对这些企业实施运行和财务方面的重组以及所有制转型,那么‘渝富模式'可能为中国东北很多破产国有企业的重组、关闭和转型提供借鉴。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关于中国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报告——新一期的《中国经济季报》。
在谈到中国经济政策时,报告列举了2005年以来的主要政策发展的三个方面,重庆市政府成立并成功运作渝富公司作为国企改革的平台是其中之一,报告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报记者在“两会”期间,对“渝富模式”的主要创造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十五”期间,重庆国资保值增值方面成就非凡,国企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西部乃至全国范围,都是令人瞩目的。
黄奇帆:“十五”期间,重庆国企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
五个主要指标显著改善。
国有资产总量翻了一番多。
2000年是1500多亿元,2005年是3686亿元;净资产翻了一番多。
2005年底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净资产902.5亿元,2000年时是410亿元。
资产负债率方面,40家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71.8%,比2000年时的85.2%下降了13.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明显提高,2005年达到38亿元;国资布局更加合理。
改革是沿三条主线进行的。
一是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调整。
二是帮助企业核销债务、剥离社会负担,减轻和解决包袱。
三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这其中渝富公司可以说是重庆市国资委的预备队、别动队、突击队。
当然这是从渝富公司的功能定位来概括的。
简单地讲,渝富公司的功能可用三句话概括:一是企业不良债务处置功能;二是企业资金周转和托底功能;三是企业发展投资和资产重组的杠杆作用。
卸“包袱”:处置不良资产记者:企业不良债务的处置功能,好像是渝富公司成立的初衷,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也被誉为“重庆模式”,尤其是对不良资产打包处置,是其成名之作。
黄奇帆:直辖以来,重庆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但是,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时期,国家批准债转股和债务剥离的320亿元不良资产尚未有效处置;还有1999年前的一大笔历史不良资产,因额度限制没有纳入资产公司处置而滞留在四大国有银行,其中仅在工商行就有157亿元的不良资产,涉及企业1160户。
面对债务“死结”,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法律诉讼解决问题,但打官司时间漫长,即使打赢了官司,债权变现至少需要三四年。
此外,打官司成本相当高,银行要清理上百亿元债权,诉讼费至少上亿元,资金清收率也很低,一般仅为3%-5%。
与其这样,不如由重庆市政府出一笔钱一次性买下这些债务,按照债务总额的20%-30%一次性把一笔钱给商业银行,然后重庆市政府再来处理这些“债务包”。
2003年,重庆市政府主动与工商银行商谈,用缩水打折的方式回购股权和债务,处置工商银行157亿元的不良资产。
这既符合国家对国企的优惠政策,也能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共赢的事双方一拍即合。
2003年12月25日,重庆市国资委就与工商银行重庆分行签署了《整体打包处置工商银行重庆分行不良贷款债权意向书》,协议中所涉及的不良资产是157亿元,重庆国资委是以43亿元的价格打包买下。
但是重庆市政府作为一级政府机构,不便于进行相关操作,因此设立渝富公司,将其作为当地政府及国资委的债务化解平台。
2004年组建时有10亿元资本金,到去年底有47亿元资本金,61亿元债务,108亿总资产。
2004年渝富公司与工商银行签订协议,采取打包打折的方式,把这157亿元不良贷款买过来。
渝富得到这157亿元债权后,渝富公司再向这些企业要回20多亿元的本金,加上10%的利息,总共30亿元。
市属各工商产业集团都跟渝富公司达成了协议。
有现金的用现金还债,也有的企业用地还债。
到2005年底,基本完成157亿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其中市级债权完成处置95%,区县(自治县、市)债权处置完成83%。
从这里可以看出,渝富公司充当了国有工商企业重要的债务周转和不良资产打包打折的工作平台。
如果没有渝富公司这个平台,工商银行在1000多个企业的157亿元债权根本无法推动,银行不良债务居高不下,企业融资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这些债务处理后,重庆机电控股、化工、轻纺三大国有集团负债率分别下降了30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企业发展良好。
同时重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由2000年的36%左右下降到8%左右,成为全国金融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解“死结”:周转与托底记者:一些企业在搬迁、破产等过程中,需要首先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但企业不破产、不搬迁又无钱安置职工,形成一个死结,就像鸡和蛋谁先谁后似的。
渝富把这个结解开了。
这也是渝富的第二个功能即企业资金周转和托底功能。
黄奇帆:在环保企业、退二进三企业搬迁和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过程中,渝富公司以土地作抵押,提供给企业搬迁资金或者破产周转金和托底资金,帮助企业建设新厂,安置职工,等到环保搬迁、退二进三企业搬迁以后,或者破产关闭企业法院宣判以后,渝富公司再到土地交易市场公开拍卖抵押土地,收回垫付资金。
比如,2004年重庆市政府确定了29家环保企业必须在2007年底前搬出主城区。
企业搬迁,首先面临职工安置和建设资金问题。
职工未安置,企业就不能关闭拍卖,而老企业不关闭拍卖,就没有资金安置职工,当然更没有资金建设新厂。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结,导致企业搬迁困难。
市政府依托渝富公司,采取以地换资金,以时间换效益的办法,帮助企业搬迁。
由渝富公司先筹措一笔钱,按当前市场价格收购搬迁企业的现用土地,并先行支付土地出让金。
企业利用这笔钱,安置职工,建设新厂。
一两年后,企业完成异地新建、转产后,渝富公司再招标拍卖老企业的占用地,收回先前支付的资金。
由于建设用地逐年升值,渝富公司偿还贷款后还略有微利,目前已完成19户企业搬迁,今年底完成4户,2007年完成余下的6户企业搬迁。
去年渝富公司就拿出50多亿元,帮助特钢破产、天原化工厂搬迁、其他六七个企业环保搬迁等等的周转。
杠杆:助推企业发展记者:杠杆是渝富公司的又一个功能。
如果说,处置不良资产是对企业减负,提供周转金是托底,那杠杆作用应该是更多地用在发展企业上吧?黄奇帆:渝富公司的利润,上缴财政返还后,专门用于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用于向工商企业注资或推动资产重组,在实现企业资产重组中有不可或缺的杠杆作用。
因此也可以说,渝富公司是重庆国有工商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投资公司,目前主要是参与各种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
在重钢股权回购、重庆实业股权回购、ST东源重组、重庆市商业银行的重组、西南证券的重组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对工行20亿元债转股形成的占重钢70%的股权进行回购,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国有资本的控股权。
以渝富公司参与重庆市商业银行战略重组为例。
重组前商业银行净资产只有2亿多元,有100亿的贷款,没有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2004年重庆对商业银行实施增资扩股,银行资本金由2.7亿元扩大至16亿元,2005年进一步扩大到20亿元。
在此基础上,由渝富公司用现金收购了商业银行33亿元不良贷款中的24亿元(9亿元可以清收),使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以下,成为信用良好银行。
渝富公司收购商业银行的24亿元缺口从两方面处置:一是明年上半年,渝富公司、商业银行股东共同缩水5亿元股本,向战略投资者溢价转让,大致能冲销掉12亿元;二是另外的12亿元,由政府帮助消化。
一方面政府划2000亩地给渝富公司,一亩地赚30万,2000亩就是6亿元;二是把商业银行6年的地方税返回给渝富公司。
商业银行的税收地方部分大致是每年一亿元,6年差不多6亿元。
这样就把12亿元补了。
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规模进入了全国商业银行前20位。
融资方式创新记者:财政不出一分钱,渝富公司作为一家没有任何积累的新公司,如何能拿出二三十亿元现金去回购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当时渝富公司的融资方式也是一种创新?黄奇帆:简单地讲就是“搭桥贷款”。
去年4月,渝富正式向开发银行申请贷款,开发银行用1个多月时间对“打包”资产进行了全面评审,很快就批复下来。
6月29日,开行向渝富提供了第一笔贷款5亿元,7月1日又贷款十几亿元,提供了共计21.7亿元的贷款。
渝富在两个月内就把当年全部贷款拿到了手上。
开行贷款后就派人到渝富做财务顾问,参与制定处置不良国有资产的方案。
这是国内金融界第一次为处置不良国有资产提供贷款,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金融工具。
在国外,这种贷款被称作“搭桥贷款”,开发银行则是以“组合贷款”名义批准的。
以往开行贷款往往针对具体的大中型项目,此次则开辟了一种支持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新方式,给其他地方的国企债务重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搭桥贷款”这种新的金融工具,化作了周转资金,给渝富这个资产魔方提供了运转变化的动力。
现在,渝富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贷款申报及信用审查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推广的范例。
市场原则运作记者:您曾给渝富公司制订了一个运作原则:“财政不补贴,政府不干预,国企要满意,渝富有盈利”。
渝富作为市场主体,自行融资回购债权,自行处置不良资产。
黄奇帆:这是渝富公司的工作原则。
第一,坚持市场化原则。
渝富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和责任主体,市政府明确提出“政府不补贴,财政不补贴,企业要满意,渝富有赢利”的工作原则。
渝富公司以市场化原则和方法,直接融资、收购债权和处置债务。
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金融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市场化规范操作。
第二,坚持专业化原则,银行金融机构几百亿元的不良资产,涉及几千个小企业。
若这几千个企业分别与银行谈判,那将是一项非常浩大、艰巨、复杂的工作!况且,信息严重不对称,专业人员又缺乏,导致时间长、谈判成本高。
由渝富全部回购债权后,再分别与企业处置债务,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回购处置成本。
第三,坚持自主融资原则。
这是坚持市场化处置原则和方法的根本体现。
为了减少银行的压力,确保融资到位,国资委牵头,渝富公司设计了低成本的信托产品融资方式和国家银行贷款两种融资方式。
在信托产品批准困难的情况下,渝富公司迅速落实了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成为开发银行进行“开发性融资不良债权收购”在全国的首次试点。
第四,坚持严格审慎的原则。
在国务院批准重庆整体处置不良贷款的方案后,在购买债权前,在工商银行的支持下,国资委组织渝富公司对不良债权企业认真进行了审查,保证了债权质量。
“渝富模式”需要有一位精通金融更具有超凡胆略的“操盘手”本报记者吴红缨姚伟重庆报道 2008-10-25 3:06:27 渝富已经成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