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心理治疗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癔症、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癔症、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306339376baf1ffc4fadfb.png)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神经症患者的护理[目的要求]了解疑病症、神经衰弱和人格解体神经症的临床特点。
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熟悉癔症、焦虑症、恐怖症和强迫症的临床特点。
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掌握神经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重点授课[内容要点]第一节癔症(Hysteria)癔症的临床表现甚为复杂、多样,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性障碍,所谓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前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
起病时精神因素比较明显,尽管患者否认,但在旁人看来,疾病的发作常常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发泄被压抑的情绪、争取别人的同情,或获得别人的支持与补偿。
典型的分离性障碍有如下几种:①癔症性朦胧状态,主要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
患者的精神活动。
常局限于与发病有关的不愉快体验,对外界其他事物不予理睬或反应迟钝。
其言语、表情、动作多反映精神创伤的内容。
此种状态常突然发生,历时几十分钟即可自行恢复。
清醒后对发作时的经历多不能完全回忆。
②情感爆发,意识障碍较轻,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
表现为哭啼、叫喊、在地上滚或言行有尽情发泄内心愤怒委屈的特点。
有人围观时发作尤为剧烈,常可历时数10分钟,清醒后可部分遗忘发作经历。
③癔症性假性痴呆,患者在精神创伤后突然出现类似严重智力障碍,对极其简单的问题甚至自身的状态都不能正确回答,或给予近似的问答,给人以呆滞的印象,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脑器质性的病变。
如成年患者突然表现为幼儿一般,言语幼稚、表情天真,或说2+2=3,牛有5条腿等。
④癔症性木僵,在精神创伤之后突然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某一固定的姿势,或仰卧或端坐。
没有言语和随意动作。
对一般的声光刺激、甚至疼痛刺激没有反应。
此时全身肌张力可稍紧张,呼之不应,但并未人睡,更未昏迷,拨开上眼睑,可见其眼球作躲避运动。
一般数10分钟可自行缓解。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fcec6854767f5acfa0c7cd10.png)
5.承认期 理性情绪疗法、行为塑造法、暴露疗法
6.适应期 支持性心理康复、理性情绪疗法
第八章 神经系统患者的心理康复
案例链接
• 患者许某,男,25岁,车祸致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6月。发病后双下肢自脐以下感觉减退,运动减退, 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一直很消沉,认为自己再也站不起来,这一辈子完了,抑郁、烦躁、忧伤、哭泣、
眠、疲劳、乏力,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头晕、头痛等)。
• • 诊断:脑卒中后抑郁症。 治疗:给予西肽普兰、针灸抗抑郁治疗,因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给予认知治疗,同时 指导其家属帮助稳定情绪积极配合。
第八章 神经系统患者的心理康复
三、丘脑损伤后精神、情绪障碍
(一) 心理特征
(二) 心理康复
第八章 神经系统患者的心理康复
二、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认知功能损害
精神异常
情绪障碍
第八章 神经系统患者的心理康复
三、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认知治疗 3.行为治疗 4.社会支持 5.适应疾病
第八章 神经系统患者的心理康复
学习小结
• 神经系统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除了神经功能 的损害,患者常伴有身体残障和言语障碍,康复周期长,恢复缓慢,伴
绝望、砸东西、与照料他的父亲吵架,整日躺在床上不愿进行康复训练,拒绝进食,不理医护人员。
• • 门诊检查:胸椎MRI: T10椎体骨折。 查体发现:T10以下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肛门反射存在。神志清楚、抑郁面容、神情淡漠、言语少, 音量低。心理行为:抑郁、烦躁、忧伤、哭泣、绝望、冲动。生理方面:兴趣降低,拒绝康复治疗,不
三、丘脑损伤后精神、情绪障碍
第八章 神经系统患者的心理康复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八)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八)](https://img.taocdn.com/s3/m/206bf61f650e52ea55189829.png)
• •
• 二、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 罗杰斯和其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认为, 有必要将自我与自我概念区别开来。 • 自我(self)用通俗的方式讲,就是一个人真实的 自我;自我概念(self-concept)则是一个人对他自 己的知觉和认识。 • 自我概念并不总是与一个人自己的体验或机体 的真实的自我相同的。理想的实现倾向即自我实 现,就是指自我与自我概念完全一致的那种情况 了。不过,在自我和自我概念一致的情况下,自 我概念又可能向着实现机体的自我更深层需要的 目标而努力了。
•
•
• • • •
⑴ 人性论
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 “实现倾向”。 ②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个 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 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 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 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 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是回避的态度。 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有机体的评价 标准是 自我实现倾向。凡是符合于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喜欢所 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倾向不一致 的经验,就被个体所 回避和拒绝。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不是固定的、不 可改变的,他随个体当时的需要状态而不同。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把个 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的协调配合,使人不断 迈向自我实现。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可 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 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 3.对人的其他看法
罗杰斯认为 • 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这 些特性与生俱来,而某些“恶”的特性则是由于 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 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 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 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 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608e624028915f804dc2ff.png)
护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psychology 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心理学:研究机体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内容:(1)心理过程:a.认知过程 b.情绪和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2)人格: a.意识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4.护理心理学的任务:(1)探索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并用于临床实践(2)研究患者心理特征影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机制(3)探索护患关系及其改善(4)探索优秀护理人才的心理特点,探索培养途径nursing care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促进患者健康或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的活动。
第二章基础理论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1)自我实现论(2)顶峰体验罗杰斯人有实现的趋向,人性基本可以信赖2.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巴普洛夫及其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和操作条件反射班杜拉及其社会认识论,自我效能理论3.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需要模仿的行为规范是基础(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要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被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
4.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要点:(1)知觉疾病易感性:是个体对危险行为会危害自己的健康或疾病可能性的敏感程度(2)知觉疾病威胁:是个体对危险行为后果和疾病危险性的预期(3)知觉健康行为益处:是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能带来好处的预期(4)知觉行动阻碍:是对采取行动所付出代价和遇到的困难预期(5)行动线索:实现行为改变的策略(6)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者采纳建议,实施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的可能性高。
心理治疗学重点
![心理治疗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39ea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e.png)
第八章咨询中的情感评估与处理西尔万.汤姆金斯是第一位研究情感的富有理念的思想家,他认为驱使我们的是情感,许多后弗洛伊德治疗师和学者们同意这一观点。
最近几十年来,大多数治疗时都很清楚,在尽力理解人类个体的过程中,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那人最深层次的渴望和与之有关的焦虑一一通过评估某人的情感世界,而非打探此人在幼年的哪个阶段生物本能受到了挫折或得到了过分满足,他们可以对此人有更多了解。
每个人的情感唤醒类型都是特异性的,因此了解情感与特定事件之间的联系是理解某人性格的关键。
(汤姆金斯擅长盲法预测某人的政见。
通过观看录像,观察人们脸上的负性情感是痛苦、厌恶、愤怒还是蔑视,他可以说出此人是自由党还是保守党。
而且他通常是对的。
)肯伯格提出(1997),治疗师理解患者有三种途径:(1)言语交流(2)肢体语言(3)情感传递,这种传递大部分通过面部表情和音调来完成。
为了理解某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他的防御机制,还需要了解那些被防御机制压抑的情感以及那些自身具有防御功能的情感。
没有什么预先设置好的访谈问题一定可以引出来访者的情感类型,但评估情感并不难。
通常,我们品主观去评估情感:假设情绪是有感染性的,那么,观察我们自己设身处地理解对方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就不难洞察对方的情感活动了。
移情'反移情中的情感对治疗师来说,关注情感根本不需要刻意选择。
精神分析特征性的反移情能使治疗师很难回避的情感变得清晰。
因为患者能使我们的诊室充斥他们的情绪氛围:他们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使我们受挫、使我们泄气、激怒着我们、困扰着我们、愉悦着我们、使我们高兴、使我们诧异。
患者使他们的治疗师陷入冲突,与他们自己一直经历的冲突极为相似。
并且他们冷眼旁观,看治疗师能否以身作则找到解决的方法。
例:小孩子在学会讲话之前就能与他们的看护者进行极为可靠、有效的非言语情感交流。
成年人在交流时,也会应用儿时的能力去表达情感。
他用言语表达痛苦情感的能力越差,非言语交流能力就越强。
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6e3e3ab90d6c85ec3ac68e.png)
改善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
3.严密观察病人躯体和精神症状:要重 视病人的精神症状,但也不能忽略躯 体症状。 4.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了解用药的 原因,注意配伍禁忌。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精神病病人病情复发最常见的原因 之一是未坚持服药。拒绝用药分主动 与被动二种。因此,护士要以和缓的 方式,帮助病人认识到接受治疗的必 要性,以平静、沉着的方式对待病人, 除给药时间外,增加与病人的接触时 间,对过度用药的病人给予用药限制。
第四节 其他治疗与护理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一)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
• 1:药物作用:能缓解精神运动性兴奋、有效的控制精神病性
(分裂症状) 。 • 也称神经阻滞剂 或强镇静药
:2:常用药物:
(1)传统抗精神病药 有氯丙嗪、甲硫达嗪、奋乃静、三氟拉嗪、 氟奋乃静、泰尔登、氟哌啶醇、氯氮平、舒必利等。该类药物用 药剂量大,副作用较大,但价格较低廉。 (2)非传统抗精神病药 有利培酮(维思通)、奥氮平、喹硫平等。 此类药物价格昂贵、治疗剂量小、副作用小、疗效好。
• 8.其它: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少见,药物 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0.1%~ 0.7%,以氯氮平所致的比率为高,属变 态免疫反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 后多数良好,严重者而又处理不当者可 能造成死亡。
常用抗精神障碍的药物 抗精神病药 抗躁狂药 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2)神经系统症状:以锥体外系症状为突 出。短期服药即可出现急性肌张力不全、 静坐不能和类巴金森综合征;长期服药 可致迟发性运动障碍。 ①急性肌张力不全:多见于青少年,特别 是带有氟基的抗精神病药尤易引起,多 在服药数日内发生,表现为眼、面、口、 颈、躯干肌的局部性肌痉挛所致的怪异 表现,常见的有动眼危象、颈面征等。 肌注氢溴酸东莨菪碱0.3~0.5mg后,症 状可迅速缓解。
医学心理学试题
![医学心理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aac8c8da38376baf1faecb.png)
第一章绪论1.新医学模式是A.行为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社会-心理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E.以上都不是第二章个体心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过程内容()A.感觉B.气质C.知觉D.记忆E.想象2.下列哪一项是人格心理特征()A.能力B.需要C.动机D.想象E.思维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知觉B.思维C.感觉D.想象E.感受性4.盲人可以利用触觉阅读盲文,这是感觉的()A.联想B.适应C.对比D.后象E.补偿5.错觉是指()A.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B.神经症病人的知觉C.幻觉D.人的一种心理缺陷E.一种病态知觉6.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征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E.以上都不是7.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重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表象B.回忆C.重现D.想象E.再现8.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现象是()A.空想B.理想C.幻想D.梦想E.灵感9.有人想修炼成仙的想象是A.幻想B.空想C.理想D.梦想E.灵感10.判断情绪性质最简便的方法是()A.自我报告B.测量生理指标C.分析人格特征D.观察外显行为E.向同事亲友了解11.以下哪一情绪有益于健康()A.愤怒B.恐惧C.悔恨D.喜悦兴奋E.以上都不是12.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成就感E.责任感13.七情致病以下哪一项是错的()A.怒伤肝B.喜伤心C.忧悲伤神D.恐伤肾E.思伤脾14.人在悲伤是,生理上出现()A.泪腺分泌增加,消化系统活动受抑制B.心跳加快,面色变红C.消化腺分泌加强,消化活动增强D.呼吸加快,血压升高E.血液循环加速,皮肤潮红出汗15.()是意志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A.克服困难B.自觉确定目的C.A和B D.不随意动作E.B 和D 1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E.以上都不是17.人格也称()A.性格B.个性C.能力D.气质E.风度18.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需要B.思维C.感觉D.性格E.气质19.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E.以上都不是20.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心理倾向E.人格心理特征21.容易使个体产生挫折体验的因素是()A.心理调整能力强B.个体容忍性强C.抱负水平高D.良好的认知水平E.其他因素第三章心理卫生1.个体的心理健康主要从以下哪一项表现出来()A.人与人的交往B.智力水平较高C.优秀的思维能力D.情绪的活跃开朗E.坚强的意志品质2.儿童会将哭闹行为作为达到要求的手段,此时我们应该()A.满足其需要B.不理睬他C.耐心教育D.转移其注意力E.严加禁止3.青少年时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对待这个时期的儿童家长应()A.事事过问,样样安排B.在尊重他的选择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教育C.放手,让其自行决定D.严加管教,以防意外E.以上都不是4.从心理卫生角度看,老年人以下哪一条是不适宜的()A.适度运动B.豁达开朗C.生活规律D.积极交往E.尽量多休息5.心理健康者情绪不应具有哪个特点()A.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B.适度地情绪发泄C.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D.情绪变化迅速E.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第四章心理应激1.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最直接的因素是()A.生理刺激B.心理刺激C.社会文化刺激D.心理疾病E.个体对各种刺激的认识2.“SRRS”量表中提出,一年内LCU累计超过300表示()A.预示来年平安B.预示来年患病概率为20% C.预示来年患病概率为50% D.预示来年患病概率为70% E.预示来年患病概率为80%3.配偶死亡在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量表中LCU为()A.100 B.73 C.65 D.45 E.394.应激的情绪反应不包括()B.兴奋B.恐惧C.愤怒D.抑郁E.焦虑5.“掩耳摇铃”“眼不见为净”的心理表现是()A.压抑作用B.否定作用C.反向作用D.退行作用E.幻想作用6.张海迪身残志坚,没有沉湎于自己的不幸,而是奋力拼搏,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这种心理现象是()A.潜抑作用B.升华作用C.幽默作用D.合理化作用E.反向作用7.某学生对一次考试失败引起的精神痛苦进行调整,称其为()A.情绪关注应对B.问题关注应对C.过程应对D.特质应对E.以上都不是8.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A.认知改变B.个性改变C.情绪反应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E.以上都不是9.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A.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B.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C.下丘脑-神经垂体轴D.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E.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10.心理防御机制来自以下理论()A.行为学习理论B.心理应激理论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E.精神分析理论11.有些人在遭到挫折后蒙头大睡,装病不起,像小孩一样,成人的这种表现称为()B.攻击B.退缩C.退行D.固执E.否认12.压抑、易激怒、好高骛远是()病人的人格特征A.高血压B.心脏病C.溃疡病D.支气管哮喘E.癌症13.以下哪一组个性特征易得溃疡病()A.好竞争、易激动、敌意B.易冲动、求全责备、刻板C.过分依赖、幼稚、敏感而懦弱D.内向、压抑、被动依赖、竞争性强E.被动依赖、缺乏自信、优柔寡断14.心身疾病的治疗应注意突出()A.对症下药B.心身同治C.纠正错误认知D.树立患者治疗信心E.以上都不是第五章心理变态1.人格障碍不应称为()A.变态人格B.病态人格C.超常人格D.精神人格E.异常人格2.人格障碍的首要原因是()A.遗传因素B.儿童被抛弃和忽视C.病理生理因素D.不合理教养E.伙伴的影响3.神经症共同特征为()B.起病多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B.病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C.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精神疲劳、烦躁等D.病程大多迁延E.以上均是2.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有()A.衰弱症状易疲劳B.情感的控制力降低C.兴奋症状易回忆联想D.入睡障碍E.以上均是3.患者常感到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和恐惧,惶惶不安,忧心忡忡,但具体说不出怕什么或究竟会发生什么不幸,这是哪种神经症所具有的核心症状()A.焦虑症B.恐怖症C.癔症D强迫症E.神经衰弱第六章心理评估1.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创造能力B.记忆能力C.观察能力D.想象力E.注意力2.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E.智力中等的人占少数3.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A.110 B.120 C.130 D.140 E.1501.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几个分测验()A.10个B.11个C.12个D.13个E.14个2.EPQ的四个量表分是()A.E、M、P、L B.E、N、Q、L C.E、N、P、FD.E、N、P、L E.E、N、P、K3.对EPQ不正确的描述是()A.实施简便B.运用广泛C.反映信息相对较少D.人格维度概念清楚E.对人格描述十分详细4.以下是SCL-90部分症状维度,但其中一项不包括在症状维度之内()A.躯体化B.强迫观念和行为C.失眠D.精神质E.抑郁第七章心理咨询1.专题心理咨询一般较适用于()A.外地要求咨询者B.需要个人保密的咨询者C.公众关心的一些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D.急性情绪现象E.女性咨询者2.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人们的()A.神经症B.心身疾病C.精神病性障碍D.心理困惑和不适E.疼痛3.心理咨询的对象是()A.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B.心身很健康的人C.有幻觉的人D.勉强求助的人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4.心理咨询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咨询者的技能B.咨询室的条件C.来访者的职业D.咨询者的年龄和性别E.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15.相对而言,团体咨询不具有()的特点A.咨询面广B.咨询成本低C.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D.保密性好E.对具有相似问题的来访者同时进行咨询16.心理咨询初期阶段收集信息的核心内容是()A.来访者的基本情况B.来访者的家庭背景C.来访者的学校或工作背景D.来访者的社区背景E.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第八章心理治疗1.心理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A.针对性地解决问题B.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C.严格的保密措施D.综合性的手段E.灵活地变更治疗程序2.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是()A.探索问题、心理测验、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B.建立关系、分析认识、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C.建立关系、探索问题、心理测验、治疗行动和疗效评价D.探索问题、分析认识、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E.建立关系、分析认识、心理测验、治疗行动和结束巩固3.精神分析疗法中,要求病人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的做法称为()A.发泄B.了解潜意识C.自由联想D.解释E.移情4.精神分析疗法中,病人将仇恨、愤怒、敌视等指向医生,这是()A.发泄B.自由联想C.正移情D.负移情E.精神病态5.精神分析治疗的病人出现联想困难、突然停止话题或反复陈述或要求终止治疗,表明病人处于()A.抗拒B.负移情C.正移情D.发泄E.压抑4.与中国的认知领悟疗法相关的内容是()A.理论来自认知心理学B.病因是幼年性心理的症结C.采用厌恶疗法D.采用自由联想的方法治疗E.中国学者钟友彬提出5.首次就将恐高症患者带到15层的楼顶,属于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A.系统脱敏疗法B.厌恶疗法C.满罐疗法D.放松疗法E.认知疗法6.在吮指癖小儿的手指上涂抹苦味剂属于()A.厌恶疗法B.满罐疗法C.系统脱敏疗法D.暗示疗法E.认知疗法9.下列心理治疗不属于行为治疗的是()A.系统脱敏疗法B.暗示疗法C.满罐疗法D.标记奖励疗法E.厌恶疗法10.认知治疗重视的是()A.个体适应不良的行为B.个体潜意识的冲突C.个体意识的冲突D.个体对现实事件的评价E.个体童年的创伤经历11.催眠治疗不适宜应用于()A.焦虑症B.心身疾病C.危机干预D.性功能障碍E.恐怖症第九章病人心理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包括()A.焦虑和恐惧感B.害怕疼痛C.担心手术发生意外D.怕致残E.以上都是2.对手术后病人,医生无需()A.及时告知手术成功B.缓解其疼痛C.介绍手术过程D.帮助他们克服忧郁反应E.鼓励并协助其早期活动3.冠心病患者身上备有“救心丹”药有特别安全感,这属于()A.药物名称的心理影响B.药物作用对心理影响C.药物的心理效应D.用药方法对心理影响E.药物的剂型对心理影响4.康复器具使用不当影响康复心理属于()影响A.社会因素B.医源因素C.情绪D.人格E.认知答案第一章1.D第二章1-5 B A C E A 6-10 D A C B D 11-15 E B C A C 16-21 A B A D E C第三章1-5 A C B E D第四章1-5 E D A A B 6-10 B A C D E 11-14 C A D B第五章1-5 C B E E A第六章1-7 A B C B D E C第七章1-6 C D A E D E第八章1-5 B D C D A 6-11 E C A B D C第九章1-4 E C A B。
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80f8272f60ddccda38a0d3.png)
4.加强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 加强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 加强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 (1)饮食护理注意观察病人进食情况,特别是兴 )饮食护理注意观察病人进食情况, 奋或抑郁病人,应督促进食,保证营养摄入。 奋或抑郁病人,应督促进食,保证营养摄入。 (2)吞咽困难时氯丙嗪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多 )吞咽困难时氯丙嗪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发生在老年病人及伴有脑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发生在老年病人及伴有脑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3)作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头发、面部、手 )作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头发、面部、 脚清洁,对于卧床病人应勤换内衣,床铺平整, 脚清洁,对于卧床病人应勤换内衣,床铺平整, 定时更换体位,协助病人料理好个人生活。 定时更换体位,协助病人料理好个人生活。 (4)注意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有无不睡、早醒 )注意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有无不睡、 嗜睡,防止病人蒙头睡觉, 、嗜睡,防止病人蒙头睡觉,做好病人的心理护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理。
(2)椎体外系副作用:最为常见 )椎体外系副作用: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表现为痉挛性斜颈、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表现为痉挛性斜颈、
角弓反张、动眼危象、躯干或肢体的扭动性运动等。 角弓反张、动眼危象、躯干或肢体的扭动性运动等。
类帕金森综合征:最常见,在治疗的4—6周出现, 类帕金森综合征:最常见,在治疗的 周出现, 周出现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四)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 1.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各种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癫痫, 各种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癫痫,酒精戒断症状 手术前给药或短暂麻醉,有松弛肌肉的作用。 ,手术前给药或短暂麻醉,有松弛肌肉的作用。 2.不良反应及处理: 不良反应及处理: 不良反应及处理 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 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过 度镇静、智力活动受影响。 度镇静、智力活动受影响。若与酒精和其他物质 混用可引起死亡,但不常见。 混用可引起死亡,但不常见。 苯二氮卓类长期应用会产生躯体依赖, 苯二氮卓类长期应用会产生躯体依赖,突然中断 药物可引起戒断症状,宜逐步缓慢停药。 药物可引起戒断症状,宜逐步缓慢停药。
心理治疗-第八章 催眠治疗(实验部分)
![心理治疗-第八章 催眠治疗(实验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b6ca824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0.png)
狮子的故事
• 这个引导性的故事是二十年前在伦敦BBC电台少儿频道播放的,由 一位阿富汗的女老师给孩子们讲了这个童话。那时候人们认为,这 样的故事只适合少年儿童,然而几天后,这个故事在BBC员工中引 起了强烈反响
• 这个狮子的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头狮子,他住在森林里。这是他 的森林,即使有时候事实并非如此。这片林子中常年不断的刮着大 风,但是狮子知道自己有力量,知道自己很强大,所以它可以安然 住在林子里。 由于森林中总是刮风,树叶会一年四季的沙沙作响。 狮子有时候能听到这些树叶的声音,有时候却听不见,因为叶子一 直那么沙沙的响着。这片森林中有一洼池塘,狮子住在这里就是为 了这个池塘,里面的水又清澈又新鲜,特别好喝。可是这片森林很 黑,加上一年四季的大风,池塘总是起着波浪,从来没有一丝光线 被池塘反射出来。
狮子可以闻到远处有水的味道。新鲜的水在不远的地方。他向着那个水源 奔去,那是一片无风的湛蓝的小湖,光亮如镜。向着那里跑。当狮子把头 伸向水面想要喝水时……最后他站了起来,决定赶走另外那头狮子。他非常 生气心里的愤怒越来越强烈,好像要爆发出来。他冲过去,张开大口,拼 命的咆哮嘶吼。可是另外那头狮子也和他一样,张开大嘴,冲着他大声吼 叫。狮子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万分无助。使他更无助的是,当他第四次伸 向水面时,他看到一只非常恐慌的狮子看着他。这时他已经没有兴趣再跑 回去了,只想在那儿趴着,在暗处趴着。
例如:
• 一、眼皮被无形的粘胶粘在一起…… • 二、眼皮粘的越来越紧 • 三、你的眼皮完全粘在了一起 • 我要请你试试看,看你能不能睁开眼睛,但是你会发现睁不开,
无论如何用力都睁不开,来,请试一次看看,一样睁不开,最 后再试一试,一样睁不开。 • 很好,停止尝试,做个深呼吸,让眼睛享受闭起来的放松舒服 的感觉。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2a50d11f78a6529647d537d.png)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 20 世纪5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 技术。其理论基础是认知学派的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 认知活动决定人的情绪、动机和行为。心理障碍是由于 个体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思维方式和错误信念、 思想造成的。
第八章 心理治疗 ● 第五节 认知疗法
ABCDE模式 A(activating):诱发性事件 B(belief system):相应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 看法、解释和评价 C(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D(disputing):辩论过程 E(effect):结局
第八章 心理治疗 ● 第二节 经典精神分析疗法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BT)是一种以行为主义 心理学有关的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为基础,主要通过对 个体进行训练,达到矫正适应性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方理论和技术。
第八章 心理治疗 ● 第三节 行为治疗
渐进性放松训练
做放松训练时应注意肌肉由紧 张到放松,要保持适当的节奏,与 呼吸相协调。每一组肌肉的练习之 间应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每次练习 应从头至尾完整地完成。刚开始练 习的时候可能并不容易使肌肉达到 深度放松,需要持之以恒,才会见 到成效。一般可以每天练习1~2次, 每次大约20~30分。
第八章 心理治疗 ● 第五节 认知疗法
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识别认知错误 真实性检验 监察焦虑水平 去注意
第八章 心理治疗 ● 第五节 认知疗法
一、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是借助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体内某 些生理活动信息,通过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人们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 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心理治疗课件3第八章催眠治疗
![(心理治疗课件3第八章催眠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4d54a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2.png)
(心理治疗课件3第八章催眠治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心理治疗学》教材第八章“催眠治疗”的内容。
具体包括:催眠治疗的基本原理、催眠状态的特点与分类、催眠治疗的技术与步骤、催眠治疗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催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2. 让学生掌握催眠治疗的技术与步骤,并能运用到实际案例中。
3. 培养学生对催眠治疗的正确认识,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催眠治疗的基本原理、技术与步骤。
难点:催眠状态的特点与分类,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催眠治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催眠治疗的作用。
2. 理论讲解:a. 催眠治疗的基本原理b. 催眠状态的特点与分类c. 催眠治疗的技术与步骤3. 例题讲解: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催眠治疗的具体操作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案例设计催眠治疗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催眠治疗基本原理2. 催眠状态特点与分类3. 催眠治疗技术与步骤4. 实际案例应用七、作业设计案例描述:患者,男,30岁,因工作压力大,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寻求催眠治疗。
2. 答案:a. 催眠治疗原理:通过改变患者的意识状态,使其进入一种放松、专注的状态,从而减轻焦虑和失眠症状。
b. 催眠状态:选用中度催眠状态。
c. 催眠治疗步骤:1) 建立信任关系,进行放松训练。
2) 引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
3) 给予积极暗示,调整患者心态。
4) 结束催眠,引导患者回归现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催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实际案例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了解催眠治疗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催眠状态的特点与分类2. 催眠治疗的技术与步骤3. 实际案例中的应用4. 作业设计一、催眠状态的特点与分类催眠状态是指个体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引导和暗示,进入一种意识改变的状态。
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抑郁,和抑郁共处
![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抑郁,和抑郁共处](https://img.taocdn.com/s3/m/3b55743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f.png)
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抑郁,和抑郁共处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高中生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抑郁情绪,认识抑郁症,学会与抑郁情绪共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课程应运而生。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了解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基本概念。
1.2.2 帮助学生认识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2.3 培养学生学会与抑郁情绪共处,提高心理素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第二章: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基本概念2.1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定义2.1.1 抑郁情绪: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悲伤、沮丧、无助等。
2.1.2 抑郁症: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持续的抑郁情绪、兴趣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等。
2.2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与联系2.2.1 区别:抑郁情绪是正常的情绪体验,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2.2.2 联系:长期的抑郁情绪可能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2.3 抑郁症的分类及症状2.3.1 轻度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抑郁情绪、兴趣减退等。
2.3.2 中度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抑郁情绪、生活受到影响等。
2.3.3 重度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抑郁情绪、自残、自杀等。
第三章: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表现3.1 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3.1.1 生物因素:如大脑神经递质失衡、遗传等。
3.1.2 心理因素:如个性特点、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3.1.3 社会因素:如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3.2 抑郁情绪的表现3.2.1 情绪方面:持续的悲伤、沮丧、无助等。
3.2.2 行为方面:生活懒散、不愿与人交流、自闭等。
3.2.3 认知方面:对未来失去信心、自我评价过低等。
第四章:与抑郁情绪共处的方法4.1 认识抑郁情绪的重要性4.1.1 抑郁情绪是正常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咨询心理学第8章--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
![咨询心理学第8章--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921fd6bd64783e08122b2a.png)
第八章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会谈是心理咨询(门诊咨询和现场咨询)的主要形式。
会谈的咨询和治疗的基形式和手段。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者一般都很重视会谈技术,认为它是一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对于咨询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会谈概述一、什么是会谈从外行人的角度看,会谈似乎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会谈不就是谈话吗?谈话的能力谁没有?其实,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
咨询会谈是一种特殊的会谈,它必须能够有效地促成来访者的良性改变。
因此,咨询和治疗者应该是懂得会谈的道理,会娴熟运用会谈技巧的专家。
有位美国记者开玩笑地说,心理医生为什么仅靠微笑、点头就能挣大钱,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微笑、点头!这话虽有点刻薄和言过其实,倒也有几分道理。
1、含义:会谈是指两个人或多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在彼此之间进行的一种以对话为主的交流。
咨询性会谈是指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进行的会谈。
2、意义:在心理治疗工作中,人们很重视会谈技术。
有人说高超的会谈技术是与生俱来的,也有人说是后天习得的;有人说这是一种艺术,也有人说这是一门科学。
无论怎样说,会谈都是包含有许多知识、技巧的一门学问,值得专业工作者去学习和钻研。
每个人都有过会谈的经历,但心理咨询中的会谈,亦即咨询性会谈要比日常生活中的会谈复杂得多。
因为咨询者的会谈对象(来访者)有着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咨询者必须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通过与来访者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互动,去发现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背后的根源,并最终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环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二、咨询性会谈的特点(1)会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咨询目标。
(2)共情、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真诚、具体化、即时化和对峙等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亦即咨询特质)都是通过会谈发挥作用的。
(3)咨询者在会谈中起主导作用。
(4)会谈的技术既体现出咨询者个人的风格,也与咨询者所依据的咨询理论有关。
三、咨询性会谈的主要类型根据会谈的目的和功能,可以将会谈划分为诊断(或评估)型会谈和解决问题型会谈1.诊断(或评估)型会谈它通常在会谈的初期进行,一般占用一次会谈即可,有时咨询者需要更多时间来了解来访者。
钟氏领悟疗法
![钟氏领悟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7a4486680203d8ce2f24a8.png)
第三节 治疗过程与策略
一、治疗过程 1、治疗要点:
不勉强回忆童年时期的经历;
既不采用自由联想,也不对病人的梦加以过
多解析; 既不利用移情与反移情进行工作,也不采用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固结之说。
第三节 治疗过程与策略
一、治疗过程 2、初访的内容如下
直接会谈,每次会谈60-90分钟,可有家人陪伴,
第八章 认知领悟疗法
第一节
概述
又被称为钟氏认知领悟疗法,是由中国精 神病学家、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在20世 纪80年代创立的,在心理分析疗法的基础 上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 设计、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被 认为是心理分析疗法的发展。 以1988年发表的《中国心理分析:认知领 悟心理疗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 治疗过程与策略
二、治疗的策略
解释和分析是让患者领悟,而领悟与否不在于这
种解释与分析的客观真实性,而在于患者的“信 以为真”,因此解释与分析的重点就在于让如何 让患者相信并接受;
在分析解释过程中,应该尽量用符合患者文化与
知识背景,多用常识、常理来说明问题,做到深 入浅出、举一反三。
第四节 适应症及其病理心理
性变态
(露阴癖、恋物癖、 挨擦癖、窥淫癖)
神经症
(强迫症、人物恐怖症、焦虑症)
心身疾病 情感性精神障碍
一、性变态
幼年时期参加过与同龄异性伙伴的性游戏 ,并有过快感经验; 经历虽被遗忘,但并未消失,进入无意识 领域; 成年后在激发因素作用下,可能不自觉地 用幼年期的性取乐方式,来解除成年人由 于心理困难而引起的苦闷,或满足成年人 受到挫折的性欲; 演变成性变态。
第八章精神分析疗法(1)
![第八章精神分析疗法(1)](https://img.taocdn.com/s3/m/796e3213a32d7375a4178070.png)
2019/2/1
9
人格结构说
适应作用
道德原则
超我
自
现实原则
意识层
我
稽查作用 前意识
动力作用
潜意识
本 我
(一切行为动力的来源)
快乐原则
2019/2/1
10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 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 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 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 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按社会道德准则 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 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 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要反映客观现实,分析 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 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 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2019/2/1 13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 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的痛苦 体验。 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 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 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 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 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 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 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2019/2/1
17
口欲期得到满足儿童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形成 信任别人、自信而不依赖别人,易与人相处的性 格。相反口欲期母子关系不健全,则易形成口唇 依赖型性格。表现为过度的依赖性,不现实而富 于幻想,容易嫉妒别人,在行为上喜欢做各种和 嘴有关的动作,如吸吮拇指、咬指甲、贪食、吸 烟、嚼口香糖、多嘴多舌等。 负性俄狄浦斯情结(儿童对同性父母产生恋 爱并嫉恨异性父母)长大以后可能成为同性恋。
《心理咨询与治疗(修订版)》江光荣著.读书笔记.
![《心理咨询与治疗(修订版)》江光荣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fcf6f23cfc789eb172dc8dc.png)
读书笔记---《心理咨询与治疗(修订版)》江光荣著曾银川整理/psych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现代社会生活与心理咨询1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历史1第三节咨询与治疗概述2第四节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道德准则 3 第二章咨询要素分析4第一节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 4第二节咨询和治疗的主要变项 4第三章咨询目标5第一节健全人格与咨询目标 5第二节确定什么样的咨询目标7第三节怎样确定咨询目标8第四节价值问题8第四章会谈及会谈技巧9第一节会谈的一般问题9第二节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10第三节倾听与询问的技巧11第四节影响性技巧12第五章咨访关系与咨询特质13第一节咨访关系概述13第二节共感14第三节其它咨询特质14第四节几个问题的讨论16第六章一般咨询过程16第一节对咨询过程的认识16第二节咨询的基本阶段16第三节几个技术性问题18第七章变态行为19第一节变态行为概述19第二节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19第三节神经症21第四节人格和性心理障碍23第八章心理分析疗法24第一节概观24第二节基本理论24第三节心理分析的治疗26第四节心理分析疗法评价27第九章行为疗法27第一节概观27第二节基本理论28第三节行为治疗过程29第四节治疗技术29第五节行为治疗评价30第十章以人为中心疗法30第一节概观30第二节基本理论30第三节治疗过程和策略31第四节以人为中心疗法评价32第十一章理性—情绪疗法32第一节概观32第二节基本理论32第三节治疗过程和策略34第四节理性—情绪疗法评论34第十二章其它疗法34第一节现实疗法—美国格拉塞34第二节折衷的咨询和治疗35第三节森田疗法35第四节钟氏领悟疗法36第十三章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中国化36第一节文化差异与中国化的必要性36第二节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国化的任务和途径36第三节有关的中国化探索37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社会生活与心理咨询一、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特点二、适应和发展----现代人面临的挑战一)适应和发展的含义1、适应,通常是指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顺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心理治疗[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的作用、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学会正确运用心理治疗来解决医患关系。
[教学要求]:1、掌握心理治疗的原则、分类。
2、熟悉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3、熟悉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4、了解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以医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前提,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一生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或手段,改善、矫正或消除病人的不正确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异常行为和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一种疗法。
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一、心理治疗的原则1、和谐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计划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6、灵活性原则7、中立性原则二、心理治疗的分类(一)依据学派的理论不同,心理治疗可分为1、建立在心理动力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2、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3、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二)根据是否使用语言,心理治疗可分为1、言语治疗或言语心理治疗2、非言语心理治疗(三)根据治疗对象的多少,心理治疗可分为1、个别心理治疗2、集体心理治疗(四)根据病人意识觉醒程度,心理治疗可分为1、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2、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3、催眠治疗三、心理治疗的对象(一)躯体疾病病人1、急性病病人2、慢性病病人(二)心身疾病病人(三)精神病病人(四)各类行为问题(五)社会适应不良四、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一)问题探索阶段1、问题行为的表现2、问题行为的病因3、问题行为的相关因素(二)分析认识阶段1、测量和记录2、功能分析(三)治疗行动阶段1、选择治疗方法2、指导和实施治疗(四)疗效评价阶段(五)结束巩固阶段第二节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一、心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psychoanalysis),也成为精神分析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是弗洛伊德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所创立的。
(一)经典心理分析法1、经典心理分析发的技术(1)自由联想(2)梦的分析(3)移情(4)解释2、心理分析的治疗过程(二)认知领悟心理疗法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是一类主要根据学习理论原理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治疗一词提出和使用于20世纪50年代。
(一)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沃尔(j.Wolpe)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或消除神经症性反应的治疗方法。
它的治疗步骤如下:1、使病人学会放松2、建立焦虑反应等级表3、重新学习(二)满灌疗法满灌疗法(flooding therapy)与系统脱敏疗法相反,采用对病人来说能引起最强烈焦虑反映的刺激“冲击“病人,从而克服对某些情境的焦虑反应。
(三)厌恶疗法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就是把不适应的行为与不愉快的刺激或不愉快的后果之间形成联系。
次疗法通常采用三种方式:1、点击厌恶法2、药物厌恶法3、想象厌恶法(四)标记奖励疗法标记奖励疗法(token economy)是正强化技术的一种形式,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被奖励强化的行为应先出现,而且奖励强化要及时、一致;(2)“标记“换取东西要公平、方便;(3)选择奖励强化的行为比较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化;(4)所关注的行为对病人目前及以后的生活有影响;(5)有效地评估和反馈程序,及时发现并纠正所出现的问题。
三、松弛疗法松弛疗法(relaxation therapy)是指通过一定形式的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特别是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根据放松方法的不同,可以讲松弛疗法分为对照法、直接法和传统法。
四、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是在放松疗法的基础上,借助电子仪器将体内不易体验到的活动信息进行监视,并及时将测得的信息转变成易于理解的信号。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反馈主要有三大类:1、肌电反馈。
2、自主神经反馈。
3、皮层反馈。
五、认知疗法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是指通过改变认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认识观念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一)非理性观念可归纳为三个主要特征1、要求绝对性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论(二)认知疗法的治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六、询者中心疗法询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罗杰斯依据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
此治疗的方法步骤如下:1、病人的求助是治疗的重要前提2、向病人说明治疗情况3、鼓励病人情感的自由表达4、对接受真是自我的体验5、对自己进步的体验6、治疗结束七、暗示和催眠疗法(一)暗示疗法暗示疗法(suggestion therapy)是指医生通过对病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来消除或减轻症状的一种方法。
基本过程1、进行暗示性测试的方法2、选择暗示治疗方法(二)催眠疗法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使心理活动达到某种境界,呈现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即催眠状态,进而治疗疾病的方法。
1、治疗前的准备2、常用的催眠方法3、催眠程度的判别4、催眠治疗的方式和适应证八、森田疗法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是日本森田正马根据他对神经症的研究,于20世纪2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九、支持疗法如果治疗者提供的支持过程心理治疗主要内容,这种疗法叫做支持疗法(supportive psychotherapy)或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治疗应遵循下列原则:1、有针对的支持。
2、认知调整。
3善用各种“资源”。
4排除生活时间。
5提高应对能力。
第八章小测试一、选择题1、()是取得心理治疗效果的保证,但它来源于正确的分析和诊断。
A.和谐性B.计划性C.针对性D.综合性2、建立在心理动力学基础上的心理疗法不包括()。
A.经典心理分析疗法 B.替代性学习疗法C.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D.简易精神疗法3、根据(),心理治疗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两类。
A.学派的理论不同B.是否使用语言C.治疗对象的多少 D.病人意识觉醒程度4、心理行为治疗的第二阶段是()。
A.分析认识阶段 B.治疗行动阶段C.问题探索阶段D.结束评价阶段5、操作条件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巴甫洛夫B.班都拉和沃尔特斯C.梅琴鲍姆D.桑代克和斯金纳6、根据放松方法的不同,可将松弛疗法分为三大类,其中的( )是由德国生理学家奥格特于1980年提出的。
A.对照法B.直接法C.静默法D.超觉静坐法7、认知疗法是20世纪()年代以来在美国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
A.30年代B.40年代C.50年代D.60年代8、()是认知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A.心理阶段B.在教育阶段 c.修通阶段 D.领悟阶段9、关于非理性观念的特征,一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求绝对性B.过分概括化C.要求相对性D.糟糕至极论10、目前用于临床的生物反馈的类型主要有()①肌电反馈②自主神经反馈③皮层反馈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答案:1、C,2、B,3、C,4、A,5、D,6、B,7、D,8、C,9、C,10、C二、填空题1、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的一个重要条件。
2、根据是否使用语言,心理治疗可分为()、()两类。
3、问题探索阶段可涉及生物、( )、()等各方面的多种因素。
4、厌恶疗法常采用三种方式:①( )②( )③( )。
5、认知治疗认为,认的认知过程决定人的( )和()。
6、生物反馈疗法是在放松疗法的基础上,借助()将体内不易体验到的生理活动信息进行监视,病及时将测得的信息转变成易于理解的信号,显示给病人。
答案:1、心理治疗,2、言语心理治疗、非言语心理治疗,3、心理、社会,4、点击厌恶法、药物厌恶法、想象厌恶法,5、情绪、行为,6、电子仪器三、判断题1、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是根据病人意识的觉醒程度来分的。
()2、急性病病人的特点是起病较急,且一般病情较轻。
()3、精心病病人是心理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应用较早,但不太广泛的领域。
()4、探索心理行为问题的成因及其相关因素是心理治疗的开始阶段。
()5、松弛疗法没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
()6、暗示的治疗作用在于对被试个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变化,二不产性胜利变化。
()7、最早施用催眠术作为治疗方法的是奥地利的麦斯麦。
()答案:1、×,2、×,3、×,4、√,5、×,6、×,7、√四、名词解释1、行为疗法: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是一类主要根据学习理论原理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
2、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指通过改变认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认识观念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五、简答题1、简述奖励治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答: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被奖励强化的行为应先出现,而且奖励强化要及时、一致;(2)“标记“换取东西要公平、方便;(3)选择奖励强化的行为比较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化;(4)所关注的行为对病人目前及以后的生活有影响;(5)有效地评估和反馈程序,及时发现并纠正所出现的问题。
2、简述厌恶疗法通常采用的三种方式?答:①点击厌恶法②药物厌恶法③想象厌恶法3、心理治疗的原则有哪些?答:①和谐性原则②针对性原则③计划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⑤保密性原则⑥灵活性原则⑦中立性原则1 )玉苏甫。
斯买提学号:2010086301015252)伊斯马伊力。
伊卜拉伊木学号:2010086301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