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近年中考真题《鱼我所欲也》13套
近年中考真题《鱼我所欲也》13套附答案第1套:2023威海阅读下列语段,完成8~12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
②造次:急促、仓猝。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10.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练习题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
11.(3 分)(可是有的人)见了高位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2.(8 分) (1)(每空 2 分,共 4 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概括合理均可) (2)(每空 1 分,共 2 分)舍生取义(保持本心) 见利忘义(丧失本心) (3)(每题 1 分,共 2 分) (1)忠君爱国(或:宁死不屈;富贵不能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献身) (2)舍己为人(或:见义勇为;为了人民利益不顾自已安危)(言之有理均可)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 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 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 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灾难(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5)贤者能勿丧耳丧:丢失(6)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2.第一段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这个论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屋舍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故患有所不避也/且人患志之不立C.非独患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舍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5.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B ) ( D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6.根据文段内容填空.(1)选段中,作者将生比作鱼,将__义__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舍生取义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测试卷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及答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气势充沛,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宜诵宜背宜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测试卷,欢迎阅读参考。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热门5篇)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热门5篇)1.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第1篇【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通意义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3分)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3分)答案: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
(2分) 24.A(3分)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2分)[来源:](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九下)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②?“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值:恰逢。
②止:停留。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货恶其弃于地也B. 所恶有甚于死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 败义以求生齐师败绩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刀劈狼首17. 下列对【甲】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 “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1.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 [释](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 [释](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 [释]同 [释](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 [释]2.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2)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2)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3)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4. 填空题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3)贤者能勿丧.耳 丧: (4)蹴.尔而与之 蹴: (5)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5. 单选题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 .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 .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 .“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 简答题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 简答题作者在文中批判和嘲讽了哪类人?赞扬了哪类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人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与答案(45题)
【原文展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三层: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第二层:“生亦我所欲一一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用生与死进行对比论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指出人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
)第三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通过什么比喻来说明人之本性?A. 鱼B. 熊掌C. 仁义D. 礼乐2.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之士,是因为:A. 社会环境的影响B. 教育的作用C. 人性本善D. 天命所归二、填空题3. “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_________者也。
”(答案:熊掌,生,熊掌)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句话说明了:(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论述“舍生而取义”的?四、论述题6. 请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熊掌2. 答案:C. 人性本善二、填空题3. 答案:熊掌,生,熊掌4. 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答案:孟子通过比喻说明,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人们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的价值高于鱼。
同样,生命和正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会选择正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孟子“舍生而取义”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题6. 答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人的本性。
孟子通过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可能会丧失这种本性。
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恢复和保持人的本性,以达到仁义的境界。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练习题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要内容和孟子的哲学思想。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鱼我所欲也”是该文的开篇之句。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孟子对于仁义与利欲之间关系的论述,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解释“鱼我所欲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
在孟子的文章中,这句话用来引出他对仁义与利欲之间关系的讨论,鱼在这里象征着人们追求的利益,而孟子通过这句话引申出对仁义的重视。
习题二:孟子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述仁义与利欲的关系的?答案:孟子在文章中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式,阐述了仁义与利欲的关系。
他认为,仁义是人的根本,而利欲是外在的诱惑。
孟子强调,即使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也不应该放弃仁义去追求利欲。
习题三:孟子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比喻或类比来说明他的观点?答案:孟子在文章中使用了多个比喻和类比,例如,他将仁义比作鱼,将利欲比作熊掌,说明即使在面临生死的抉择时,人们也应该选择仁义而非利欲。
他还用“舍生取义”来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弃仁义。
习题四: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答案:“舍生取义”是指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守正义和道德。
这是孟子对仁义的一种极致表达,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超越了生命的价值。
习题五:根据孟子的观点,为什么人们应该追求仁义而不是利欲?答案:孟子认为,仁义是人的内在品质,是道德的体现,而利欲则是外在的诱惑,容易导致人们迷失自我。
追求仁义可以使人的内心充实和平静,而追求利欲往往伴随着贪婪和不安。
因此,孟子鼓励人们追求仁义,以实现内心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习题六:孟子的这篇文章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答案:孟子的这篇文章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精神文化的追求,陷入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
孟子的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重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这样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2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原文的表达效果。
23.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
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答案】21.做,干通“避”,躲避22.原文作者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辞严、理直气壮,强调了主人公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的品质。
23.示例:舍生取义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时代背景的不同,“舍生”更多的是说我们面对人生抉择时,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取义”也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
只有让舍生取义的精神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为:做,干;(2)句意为: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鱼我所欲也》阅读原文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一)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
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 的句子
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 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 解? 答: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 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 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10、《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为宫室之美而 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 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4、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1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 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6、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 失道义。 17、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2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 21 世纪中学生,你怎样 理解这个“义”字?
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益的事等 24、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 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25、根据文中内容请用“义”与“利”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义:义信人生最重要, 利:利益辈辈永相争。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一.课文
说明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议论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 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 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 “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二.问题讨论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 指什么?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 句的意图是什么?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 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 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 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 轻孰重的关系。 【典型例题】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 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答: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8、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19、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20、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21、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2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答: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