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医学思路和方法作业

合集下载

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不断取得成就,中医药科研同时取得了一定成果,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但是中医药在实现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科研思路以及方法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以及方法。

关键词: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科研设计科研思路与方法在科研设计占有重要作用,而科研设计是科学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

同时科研的发展还需要各个学科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的帮助。

本文主要对于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以及方法进行了阐述。

1 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性、科学性创新能够使科学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创新就是对于自然或者理论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的结论进行再次论证。

科研的科学性主要包括:内容科学性和表达科学性。

内容科学性是科研内容真实、先进可行;而表达科学性是论点要正确科学,论据要真实充分,严谨周密。

对于不同的研究人员创新性和科研型要去不同,对于中医药科研人员有下面几点要求:①要推动科学的创新,处理好创新以及继承之间的关系;②中医药的科研人员,在进行创新时候要注重临床实际,在临床实践中去捕捉新的灵感,发现规律,创立出科学性的创新学说;③提出的科学性的创新要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中医药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临床疗效,同时也是科研的目的,只有创新具有相应的临床疗效,才能够继续进行相关研究;④在进行研究时候需要将传统的研究方法同现代研究方法有效的结合,作为中医药研究不仅需要继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合理的运用现代的技术。

2 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选题正确中医药科研的中心就是选题。

科研是否可以立项、是否可以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选题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满足中医药发展的要求,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是否具有可行性。

选题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①需求性原则:选择的题目的出发点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定要面向临床、生产和现代化,同时还要满足"统筹全局,重点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讲义)天津中医药大学:徐宗佩博士,博导、教授、研究员1目录第一篇概论 (7)一、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几个转变 (7)二、科学研究 (7)三、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7)四、医学科学研究 (7)1.特点: (7)2.类型 (8)3.要求 (14)五、中医科研的特点 (14)六、中医科研的注意事项 (14)第二篇医学研究层次的基本方法 (15)一、观察法 (15)1.科学观察的任务 (15)2.科学观察的研究方法 (15)3.直接观察常常是科学发现的源泉 (15)二、实验法 (15)1.比较实验 (16)2.预初实验 (16)3.断决实验 (16)4.正式实验 (16)5.模型实验: (16)第三篇医学科学研究选题的种类 (17)一、调查研究性质 (17)二、实验观察性质 (17)三、实验研究性质 (17)四、资料分析性质 (17)五、经验体会性质 (17)第四篇选题 (18)一.选题的产生与来源 (18)1.来自自身实践的课题 (18)2.来自他人实践的课题 (18)3.来自客观要求的课题 (18)4.来自协作要求的课题 (18)5.来自上级指定的课题 (18)6.来自公开招标的课题 (18)二.选题的途径 (19)三.选题的方法 (19)1.假说形成法 (19)2.移植法 (19)3.旧题发挥法 (19)四.初选、筛选 (19)1.指导思想 (19)2.方法适当 (19)五.定题 (19)六.选题的注意事项 (20)2七.研究题目的表述 (20)第五篇中医科研的假说 (21)一.假说的定义 (21)二.假说的性质 (21)三.假说的作用 (21)四.假说的形成 (21)1.孕育阶段 (21)2.形成阶段 (22)五.假说的检验 (22)六、假说的类型 (22)七、中医学中的假说 (23)八、确定假说的注意事项 (23)第六篇医学文献的检索 (24)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24)二、医学文献的特点 (24)三、医学文献基本情况 (24)1.级别 (24)2.类型 (24)四、医学文献检索 (25)1.检索工具 (25)2.检索方法 (25)3.检索步骤 (25)4.检索途径 (25)五、计算机检索 (26)六、中医文献检索 (26)第七篇中医文献综述的撰写 (27)一、概论 (27)二、目的和意义 (27)三、特点 (27)四、内容分类 (27)五、结构 (27)1.题目 (27)2.作者 (27)3.内容提要,关键词 (28)4.前言: (28)5.正文 (28)6.总结 (28)7.参考文献 (28)六、写作步骤 (28)1.确定题目 (28)2.搜集文献—检索 (28)3.阅读文献 (28)4.制定、修改提纲 (28)5.再次查阅文献 (28)6.正式写作 (28)7.修改---反复修改 (28)七、注意事项 (28)3第八篇科研设计 (29)一、概论 (29)第九篇常用实验设计方法 (38)一、配对设计 (38)1.自身对照设计 (38)2.异体配对对照 (38)二、交叉(配对)设计 (38)三、完全随机设计 (38)四、随机区组设计 (38)五、拉丁方设计 (38)六、正交设计 (39)七、析因设计 (40)八、序贯设计 (40)第十篇几种常见场合的科研设计 (41)一、调查研究 (41)(一)调查研究使用范围 (41)(二)要求 (41)(三)设计要点 (41)二、病因学研究 (41)1、几个基本概念 (41)2、病因学研究方法 (42)三、诊断试验 (46)金标准: (46)研究目的: (46)研究方法: (46)界值确定: (46)结果分析: (47)四、临床研究 (49)(一)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因学研究 (49)(二)前瞻性病因学研究 (49)(三)临床评价研究 (50)五、动物实验 (51)(一)实验动物 (51)(二)对照全面 (51)(三)指标丰富 (51)(四)实验结果的解释留有余地 (51)第十一篇中医科研发展思路 (54)一、总体思路: (54)(一)中医科学研究要满足中医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

医学检验科科研具体思路

医学检验科科研具体思路

医学检验科科研具体思路1.引言1.1 概述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探讨医学检验科在科研方面的具体思路。

医学检验科作为临床实验室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防控制的重要任务。

科研在医学检验科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提升医学检验科的技术水平和促进临床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医学检验科的科研思路,对于推动医学检验科的发展和提高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将对医学检验科的概述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医学检验科的定义和作用,以便读者对该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医学检验科主要负责实验室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体液、组织和细胞等样本的检测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医学检验科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解释医学检验科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医学检验科也在快速发展。

现代的医学检验技术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化、血液学和免疫学等,而是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之而来的挑战也包括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提高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要探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医学检验科科研的具体思路,包括科研的重要性、思路的建立、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对医学检验科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对医学检验科科研思路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以促进医学检验科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深入挖掘医学检验科的科研潜力,为临床医学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简要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思路和内容框架。

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1. 哎呀,医学科研思路就像在黑暗中找那一丝光亮!比如说研究癌症治疗,不就像是在和这个大恶魔战斗嘛,得找到最有效的武器才行啊!那怎么找呢?得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呀。

2. 你想想,医学科研方法不就是打开健康大门的钥匙嘛!就像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不就是在为患者寻找那把能开锁的钥匙嘛!
3. 医学科研思路有时候就像走迷宫,得不断探索!比如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不就是在那复杂的迷宫里找出口嘛,可不能瞎转悠呀!
4. 哇塞,医学科研方法好比是建造大楼的蓝图呀!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不就像在绘制一张让心脏健康的宏伟蓝图嘛!
5. 医学科研思路就如同航海中的指南针!想想研究传染病的防控,不就是靠着这个指南针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正确方向嘛!
6. 嘿,医学科研方法简直就是医生的秘密武器!比如为了攻克艾滋病,那秘密武器可得好好使呀!
7. 医学科研思路是照亮未知的火炬呀!研究精神疾病的时候,不就像举着火炬在黑暗中前行嘛,要勇敢呀!
8. 哎呀呀,医学科研方法不就是那神奇的魔法棒嘛!研究药物研发,不就是挥动魔法棒创造奇迹嘛!
9. 医学科研思路有时像爬山,一步一步向上爬!像研究罕见病,不就是在艰难地攀登那座高峰嘛,可不能半途而废呀!
10. 医学科研方法就像挖掘宝藏的工具呀!研究基因治疗,不就是在挖掘那能带来健康的宝藏嘛!
我的观点结论: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是非常重要且充满挑战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迷宫中寻找出路一样,虽然艰难但意义重大!。

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动物实验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

动物实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具备研究学位或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发现试验药物的临床、药理和/或其他药效学方面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或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创造性思维定义:有创见的思维。

特点:求异性、灵活性、飞跃性、整体性、新颖性。

特征:求实性、批判性、连贯性、灵活性、跨越性、综合性。

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整体论方法、模型论方法、信息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问题探索法、多学科交叉法、数学方法。

系统思维定义: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

特点:目的性、层次性、相关性、整体性、对环境的适应性。

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最优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随机原则的实施•随机化是从总体中选取样本或将样本分成若干组的一种科学方法。

•具体地说,随机化就是要确保总体中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进入样本,样本中任何一个个体也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任何一个组中去。

•在随机化过程中,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随机的作用就是尽可能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随机的方法有很多种,即抽签法、查“随机数字表”、查“随机排列表”及用“计算机产生伪随机数”实现随机化等。

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自然现象及规律所作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

特征:科学性,推测性,可验证性,动态性试验效应试验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反应和结果,它通过效应指标来体现。

直觉思维定义: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意义:直接把握客观事物、现象本质与要害。

直觉与灵感的关系特点:自发性与跳跃性、启发性、模糊性。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中医科研是推动中医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医科研思路1. 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医科研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传统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相结合,探究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

例如,在针灸治疗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反应、测量生物电流等方式验证经络理论;在药物治疗方面,则可以通过现代药理学手段对草药进行分析和筛选。

2.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中医科研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例如,在临床试验方面,可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试验、双盲试验等方式进行验证;在基础研究方面,则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生化学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探究。

3. 重视实践经验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中医科研过程中,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临床实践,可以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完善治疗方案,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4. 借鉴外部经验中医学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与现代医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在中医科研过程中,需要借鉴外部经验。

例如,在针灸治疗方面,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针灸技术;在药物治疗方面,则可以借鉴欧美等国家的药物筛选技术。

二、中医科研方法1. 临床试验法临床试验法是评价中医药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试验、双盲试验等方式进行验证。

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及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经典文献研究法经典文献研究法是中医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传统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针灸治疗方面,可以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文献的分析,探讨经络理论和针刺技术的应用。

3. 基础实验法基础实验法是中医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草药、针灸等进行分子生物学、生化学等方面的分析和验证。

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

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
研究者应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涉及人的生物医学 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识别可能存在的法规 遵循问题。
应对策略
研究者应建立完善的法规遵循体系,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操作规程, 加强研究团队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研究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03
案例分析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法规遵循问题的具体表现
注意事项
研究者应确保提交的材料真实、完整、准确,遵守伦理审 查委员会的规定和要求,尊重审查结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申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材料不齐全、方案不合理、 知情同意书不规范等,研究者应积极与委员会沟通并寻求 解决方案。
法规遵循问题识别与应对策略
01 02
法规遵循问题识别
02 临床科研选题与设计
选题来源与策略
临床问题转化
从日常临床实践中发掘研究问 题,关注疾病诊断、治疗、预
后等方面的难点和热点。
文献回顾与挖掘
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方 法,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发现 研究空白和争议点。
跨学科合作
与其他学科领域专家合作,共 同挖掘交叉学科的研究问题。
基金指南与政策导向
医学影像资料
收集医学影像资料,如X光、CT、MRI等, 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
数据整理、筛选与质量控制
数据清洗
数据转换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 误或不完整的数据。
将数据转换成适合分析的格式,如将文本 数据转换为数值数据。
数据筛选
质量控制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分析需求,筛选出符 合条件的数据。
遵循学术规范
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时,要注明出处,避免 抄袭和剽窃行为。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一、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科研是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医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中医科研的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医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中医科研思路中医科研思路是指在进行中医科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对中医科研的方向、内容和方法起到指导作用。

2.1 继承与创新中医科研应既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精髓,又注重创新。

继承是基础,创新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

科研人员应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挖掘中医的潜力。

2.2 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研人员在进行中医科研时,应摒弃片面和孤立的观点,注重整体性的研究,从整体上把握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2.3 临床实践中医科研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观察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体验,深入研究中医的机理和方法,并进行科学验证。

2.4 多学科交叉中医科研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例如,中医药与生物医学、药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为中医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中医科研方法中医科研方法是指在进行中医科研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它是中医科研思路的具体体现。

3.1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中医科研的基础工作,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依据。

3.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中医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验研究可以采用动物实验、细胞实验、药物试验等方法,获取科学的实验数据。

3.3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中医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临床实践中的病例和治疗效果,总结经验,验证中医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临床观察可以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等方法,获取临床实践的数据。

医学研究思路与科研设计方法

医学研究思路与科研设计方法

医学研究思路与科研设计方法
一、研究课题确定
要开展科学医学研究,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研究课题。

要确定合理
的研究课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包括:问题定位、可行性评估、动机确定、科学性评估等。

1、问题定位
研究课题的问题定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针对的是要确定研究的
范围、方向和问题的类型,在此步骤中,要想清楚问题的内容,比如目标、舞台、人群、工具、技术等,要仔细分析已有研究结论,查看这个问题是
否有未解决的现象或者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便明确研究的方向。

2、可行性评估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要进行可行性评估,即要评估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把握研究可行性,判断本次研究是否可行,它的可行性是否准确,是否研
究可能出现偏差和延迟的现象,是否可以节省时间、金钱和精力,是否可
以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是可行性评估。

3、动机确定
确定研究课题的动机是研究者要进行研究的动机,即是为什么要着手
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者要努力找出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的价值,在动机
确定时,要确定研究的意义、目标以及背景,认真评估研究的价值,以判
断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行性。

4、科学性评估。

医学科研思路和实验设计

医学科研思路和实验设计

有效率=50%
有效率=60%
关联x2和优势x2
实验设计
2.单纯平行对照
分组对照设计
最常用、最简单的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开始,同步结束。
阴性对照组 B 阳性对照组 C 实验组 (1) D 实验组 (3) E 实验组(10) F
│——∣→│ │——∣→│ │——∣→│ │——∣→│ │——∣→│
(对比组)
缺血再 灌注损伤
灌注治疗
心脑缺血 损伤研究
缺血预 适应保护
药物预适应
缺血后 适应保护
抗缺血研究
舒张血管 抗血栓形成,溶栓 血液流变 抗动脉硬化 减少耗氧 耐缺氧(代谢↓) 抑制调亡 介入和手术
2、通过偶然机遇、意外发现,对传统观点提出疑 问,进行反向思维,进而开创出新的研究领域。
血管内皮完整
血管内皮损伤
分组对照设计
交叉对照设计适合于动物或病人状态稳定,刺激或药物 作用后可恢复到原来状态,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二期高血 压病人对降压药的作用。在进行临床相对生物度测定时,通 常采用这种交叉配对设计。
1) 一次交叉(AOB,BOA):交叉配对设计
A:对照组 ∣ 清洗期
B:对照组 ∣
B:实验组 ∣(7 t1/2) A:实验组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对照组 A ─→∣ ───→ ∣ ─→ ∣
实验组 B ─→∣ ───→ ∣ ─→ ∣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对照组 A 实验组 B 对照组 A 实验组 B 对照组 A 实验组 B
不可将多批数据综合一并处理, 而应求出批间变异进行析因处理: 析因t检验;方差分析
实验设计
5. 平行分层对照(均衡随机)
量效关系的 显著性检验(tr)

科研思路和方法作业

科研思路和方法作业

科研思路和方法作业(一)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内容课题以VZV免疫逃避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感染病毒细胞免疫识别的MHCⅠ/Ⅱ类基因抑制为切入点,围绕IFN-γ和参与免疫逃避的的两条主要途径,有目的地观察IFN-γ和相关基因CⅡTa、Stat1α、Jak1、Jak2、MHCⅠ、MHCⅡ的表达量、分布及变化规律,进一步检测C ⅡTamRNA、MHCⅠmRNA 、MHCⅡ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说明调节VZV病毒感染的免疫逃避机制是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减轻疼痛和后遗症的关键。

且明确针刺与放血作用机制的差异所在。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研究内容:(1)皮损组织病理学观察。

(2)镜检: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白细胞、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3)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

(4)免疫组化法ABC染色法检测:皮损组织IFN-γ、CⅡTa、Stat1α、Jak1、Jak2、MHC Ⅰ、MHCⅡ、蛋白的表达及分布规律。

(5)western blot检测:皮损组织IFN-γ、CⅡTa、Stat1α、Jak1、Jak2、MHCⅠ、MHCⅡ蛋白量的表达。

(6)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CⅡTamRNA、MHCⅠmRNA 、MHCⅡmRNA。

2.研究目标:2.2.1旨在明确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减轻疼痛和后遗神经痛,与调节MHCⅠ/Ⅱ类相关基因、蛋白的分布及表达关系,为针灸治疗免疫逃避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2.2通过比较针灸与传统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差异,为解决带状疱疹病毒耐药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2.3旨在明确针刺与放血在治疗疱疹作用机制中的差异。

3.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针刺放血对MHCⅠ/Ⅱ类相关基因、蛋白的调节与其有效干预VZV病毒免疫逃避机制的关系。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1.借鉴传统研究方法:中医药科研可以借鉴西医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如临床试验、实验研究、药物筛选等。

传统的中医药研究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包括经典文献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等。

2.探究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中医药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探究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中药的药效以及其对特定疾病的作用机制。

3.研究临床应用:中医药科研也需要关注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效果。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对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临床试验,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4.药物研发:中医药科研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发和研制新的中药。

可以通过药物筛选、提取纯化、药效评估等方法,推动中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对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纯化,研发新的药物或药物组合。

5.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中医药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化的领域,因此中医药科研者需要进行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阅读最新文献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研究进展和方法。

6.多学科合作:中医药研究涉及广泛的领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可以与药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进行中医药研究。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研究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总之,中医药科研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包括传统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筛选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跨学科的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医学科研思路和方法

医学科研思路和方法

医学科研思路和方法
一、卫生学科研思路
1.从制定科学的研究目标出发:卫生学研究的目标是了解一个社会的
卫生状况,掌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分析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
素对卫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性建议。

2.科学选择研究对象:针对实际社会卫生环境,充分考虑社会文化、
经济、现代科技等多种因素,科学选择研究对象,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准确定义研究提问:根据卫生学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提问,准确定
义研究答案。

4.科学选择研究方法:根据卫生学研究提出的提问,选择合适的研究
方法,不同的研究领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有效的研究结果。

5.科学评价研究结果:仔细分析研究结果,细致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以及深入探究结果的内涵,有效评价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卫生学科研方法
1.文献研究:根据全面分析收集的文献,分析当前关于研究课题的国
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学术知识,为后续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2.案例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具体的卫生活动,并将调查结果进
行深入分析,以定量化的数据为基础。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一、思路:1.遵守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科研应始终坚持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并注重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2.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中医药科研应借鉴和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比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生物活性分子筛选等技术和理论,以提高中医药科研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3.立足实践:中医药科研要注重与临床实践结合,通过系统观察和病例分析等方式,收集大量的实际医疗数据,并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

4.探索中西医融合:中医药科研要密切结合中西医融合的需求,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中西医一体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方法:1.文献研究:对相关中医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整理、研究和归纳,如经典著作、古籍文献等,以了解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2.临床观察:通过系统观察和整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病例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取有效信息,发现疾病的规律和中医治疗的特点。

3.实验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对中药材及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和鉴定,并探索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4.临床试验: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等临床研究,评估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5.经验总结:通过对中医药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临床经验,并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验证和论证。

6.形成规范和指南:根据科研成果,制订中医药的研究、实验和临床操作规范,提高中医药科研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总之,中医药科研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优秀传统和理论,同时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将中医药研究从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化。

这样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
病例对照研究 非随机
回顾性
同期或历史 较易
++
叙述性研究 无
回顾性

+
就论证强度而
19
h
四、实验性研究
• 科研设计的三部曲
专业设统计计学设技计术路线
三要素: 对象(subject) 因素(treatment) 效应(effect)
四原则: 对照(control) 随机(random) 均衡(balance) 重复(replication)
➢比较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接种/未接种乙肝 血源疫苗的情况下,一岁、二岁时的乙肝表 面抗原感染率的差别。
– 提出问题——选题。
开封市中医院
h
10
一、医学科研概述
• (2)分析研究意义及相关背景
–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 目前的研究现状是什么样子? – 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一)医学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基础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
开发性研究
提出新理论、 新方法。 以实验动物为 研究对象。
开封市中医院
形成新治法。 以病人为研究 对象。
h
开发成新药、 新器械、新设 备。
8
一、医学科研概述
开封市中医院
• (二)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1、选题与立题
2、制定方案
6、成果专利申请
3、收集整理数据
• 3、资料收集整理
– 力求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信息。
➢客观指标、主观指标。
– 一切非研究因素均应有效控制。
➢条件不变、环境不变、方法不变、人员统一培训
– 认真、实事求是的记录和保存原始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MHCⅠ/Ⅱ类相关因子探讨针灸对带状疱疹的免疫逃避作用学号:12007076 姓名:李建伟专业:中医外科学(一)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内容课题以VZV免疫逃避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感染病毒细胞免疫识别的MHCⅠ/Ⅱ类基因抑制为切入点,围绕IFN-γ和参与免疫逃避的的两条主要途径,有目的地观察IFN-γ和相关基因CⅡTa、Stat1α、Jak1、Jak2、MHCⅠ、MHCⅡ的表达量、分布及变化规律,进一步检测CⅡTamRNA、MHCⅠmRNA 、MHCⅡ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说明调节VZV病毒感染的免疫逃避机制是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减轻疼痛和后遗症的关键。

且明确针刺与放血作用机制的差异所在。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研究内容:(1)皮损组织病理学观察。

(2)镜检: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白细胞、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3)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

(4)免疫组化法ABC染色法检测:皮损组织IFN-γ、CⅡTa、Stat1α、Jak1、Jak2、MHCⅠ、MHCⅡ、蛋白的表达及分布规律。

(5)western blot检测:皮损组织IFN-γ、CⅡTa、Stat1α、Jak1、Jak2、MHC Ⅰ、MHCⅡ蛋白量的表达。

(6)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CⅡTamRNA、MHCⅠmRNA 、MHCⅡmRNA。

2.研究目标:2.2.1旨在明确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减轻疼痛和后遗神经痛,与调节MHCⅠ/Ⅱ类相关基因、蛋白的分布及表达关系,为针灸治疗免疫逃避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2.2通过比较针灸与传统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差异,为解决带状疱疹病毒耐药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2.3旨在明确针刺与放血在治疗疱疹作用机制中的差异。

3.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针刺放血对MHCⅠ/Ⅱ类相关基因、蛋白的调节与其有效干预VZV病毒免疫逃避机制的关系。

(二)拟采用的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拟采用的方案实验环境:实验室相对封闭,自然采光,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控制在60%左右。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22~24g,笼养,自由饮食,由上海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全价动物颗粒饲料。

1.1分组及造模:第一次实验采用大鼠192只,按照体重分层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在造模完成后开始治疗,连续7天,隔日(第1、3、5、7天)处死一批,动态观察针刺放血对大鼠VZV病毒初感染的影响;第二次实验在造模后30天开始治疗,观察针刺放血对大鼠VZV病毒潜伏、复发的影响,其他处理同上,第7天处死取材观察;造模:腹腔注射VZV8805株系病毒,按照100TCID50/0.1ml病毒量接种细胞,感染后48小时,模型即成。

模型组:造模方法同上,每天陪同正常组、针刺组、放血组、针刺放血组固定,连续7天。

药物组:造模方法同上。

左侧腹腔注射ACV0.1g/kg/d,连续三天,每天陪同正常组、针刺组、放血组、针刺放血组固定,连续7天。

针刺组:造模方法同上。

按照造模时间的先后顺序,在造模完成后,开始针刺,进针0.2~0.3mm,平补平泻,留针10min,每日1次,连续7天。

放血组:造模方法同上。

按照造模时间的先后顺序,使用皮肤针沿皮损和脊神经叩刺,连续7天。

针刺加放血组:方法同针刺组和放血组,治疗连续7天。

正常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

每天陪同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固定,连续7天。

1.2 取材方法:造模结束后,在模型组40只中随机处死8只,取材检测VZV对对小鼠相关指标的影响。

针刺组、放血组、针刺加放血组、药物组、正常组在治疗后的第1、3、5、7天随机处死8只小鼠取材。

取材放入-80o C低温冰箱保存、备检。

1.3穴位选取:固定小鼠方法:根据小鼠的形体,在木板上钉上四个适当距离的铁钉,将夹子套在铁钉上,用夹子夹住小鼠的四肢以做固定。

小鼠穴位定位参考《实验针灸学》,模拟小鼠的定位方法:“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膈俞”在第七胸椎下两旁肋间,左右侧各一穴;“合谷”在在手背,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曲池”在在肘横纹外侧端,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委中”在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尺泽”在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1.4.1皮肤组织病理切片1.4.2镜检: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分类计数各组小鼠每天定时,专人割尾静脉采血10μl,加入0.38ml的白细胞稀释液中,摇匀,静置3分钟,光镜查外周血有核细胞、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分类计数;1.4.3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

①制备样品:处死动物,离心,收集细胞悬液,滴加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用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并进行分选。

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将分选细胞清洗、离心(1500RPM,10min),清洗两次,弃上清;加入PI荧光标记抗体;用流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

③分析方法:测出的数据经PHOENIX公司分析软件Multicycle处理,得出细胞各周期的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相对含量和百分数,并绘出DNA分布的直方图。

1.4.4免疫组化法ABC染色法检测:皮损组织IFN-γ、CⅡTa、Stat1α、Jak1、Jak2、MHCⅠ、MHCⅡ、蛋白的表达及分布规律。

①制备样品:处死动物,取股骨骨髓,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

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方法:鼠抗人IFN-γ单克隆抗体(DO-27)(武汉博士德(NeoMarker 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浓度1:50);鼠抗人cyclinD1单克隆抗体(DCS/6)福州迈新公司,浓度1:100);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ⅡTa 、Jak1、Jak2、MHCⅠ、MHCⅡ(晶美公司);S-P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中山公司)。

ABC法:用0.1 mol/L PBST洗,切片与0.1mol/L PBST(含0.5%H2O2)作用30 min,用0.1mol/L PBST 洗,10 min×3次,与一抗4℃温育,用0.1 mol/L PBST洗,10 min×3次,与二抗(1:1000稀释)室温作用2 h,用0.1 mol/L PBST洗,10 min×3次,与ABC(1:2000稀释)室温作用1 h.用0.1mol/L PBST洗,10 min×3次.在DAB溶液中反应,用0.05 mol/L Tris-HCl缓冲液终止反应,用包被有明胶的玻片固定、水洗,用系列浓度乙醇(70%1次,80%1次,90%2次,95%2次,100%3次,每次5 min)脱水,二甲苯中透明,封边。

③分析方法:IFN-γ、CⅡTa、Stat1α、Jak1、Jak2、MHCⅠ、MHCⅡ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为棕黄色细颗粒状,染色结果按阳性细胞百分比及染色强度综合记分作半定量分析。

1.4.5 western blot检测:皮损组织IFN-γ、CⅡTa、Stat1α、Jak1、Jak2、MHC Ⅰ、MHCⅡ蛋白量的表达。

①制备样品:取样品1×106~1×107细胞,PBS清洗,去PBS加0.1~1ml 总蛋白抽提试剂抽提总蛋白;使用KCTMBCA蛋白质定量试剂盒,测定样品浓度。

②方法:变性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膜,30mA恒流,4°C转移,过夜;膜在5%BSA溶液中室温孵育1小时,加入一级抗体室温孵育1.5小时;加入HRP标记的二级抗体,室温孵育1小时;化学发光法检测,X胶片曝光显影。

③分析方法:扫描图片,用ImageJ分析软件将图片上每个特异条带灰度值数字化;将目的蛋白灰度值除以内参GAPDF的灰度值,校正误差,所得结果代表某样品的目的蛋白相对含量。

1.4.6 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CⅡTamRNA、MHCⅠmRNA 、MHCⅡmRNA。

①提取总RNA:取标本,用试剂(GIB-CO公司,美国)提取总RNA,溶于无RNA酶的灭菌超纯水中,用紫外分光分度计测定总RNA的浓度和纯度,同时琼脂糖电泳观察其完整性。

将RNA稀释成1mg/L,-80°C保存。

② MHCⅠ、MHCⅡ和β-actin引物序列CⅡTa: 5′-ACTCGATATCATTCCGGCAGACCTGAAGCAT-3′5′-GCTCACTGCC-CCAGCCCAATA-3′MHCⅠ: 5’- TGTCCCGGCCCGGCCTCGGG-3’5’-TCTCAGCAGGGTAGAAGCTA- 3’MHCⅡ: 5’-ACCAACGGGACGAGCGCAT-3’5’-CAAGCCGCCGCAGGGAGGTG-3’β-actin: 5’- AACGGCTCCGGCATGTGCAA - 3’5’-CTTCTGACCCATGCCCACCA-3’PCR反应体系30μl,转录产物3μl,2U Taq DNA聚合酶,10mmol/L 4×dNTP 2μlPOLβ和β-actin引物。

反应条件:94°C预变性;94°C 50s,55°C 55s,72°C 60s,72°C 10min共30个循环。

③分析方法:产物经SYNGENE凝胶成像系统分析,以目的基因和β-actin 积分灰度值的比值,作为目的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研究路线3.可行性分析:1、本人针灸专业硕士、中医外科皮肤病方向在读博士,多学科背景保证实验研究按计划进展并不断推向深入。

2、前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文献回顾性研究显示出针刺放血可改善VZV感染机体免疫功能;3、研究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有成熟的理论指导,所选指标针对性强,研究方案可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成熟;4、实验室的软件、硬件设备完全具备科研条件。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条件先进,课题所需仪器设备均已具有,所需试剂、抗体均可购买。

5、课题组成员层次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首次开展针灸对VZV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揭示针灸改善调节VZV感染机体免疫功能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也为针灸治疗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2、通过研究针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调节机制,促进临床药物、针刺放血等多种疗法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更具实际意义。

3、首次探讨针刺与放血疗法在改善VZV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中的差异,为两种疗法治疗不同病理的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