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欣赏

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欣赏

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欣赏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

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还要早。

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

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

家具发展规律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

传统建筑的精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赋予它生命的。

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民们的智慧。

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到明代达到高峰。

海外性坚质细的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不断进入中国。

使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复杂而巧妙的榫卯结构按照他们的意图制造出来。

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子。

全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

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

硬质材料对榫卯要求特别高,这是硬质材料本身的特点所致,它不像其他软木那样有耐受性。

硬质木材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硬”字,大凡硬木都坚而脆,无伸缩性。

榫卯必须做得松紧得宜、科学合理,如果榫大眼小,装榫时用力过大则易开裂,榫小眼大则易脱落。

而软木榫眼,一般榫大眼小,用力装榫,打入眼中,眼不裂而榫则压缩变小不会损坏。

标准要求是:硬木榫用锤子轻轻敲打可以装入眼中,即不裂开,也不脱落。

明式家具制造工艺技术之精湛,结构之合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其在基本沿用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梁柱式结构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侧腿、撑子、攒边、镶板、替木牙子以及各种榫卯的连接,使家具达到所需要的力学强度的同时,又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我国明式家具的整体构架基本沿用了中国古建筑的“梁柱式”木构架结构,具有“侧脚”和“收分”的造型特征,这种造型特征使得明式家具自身在不同的侧面都可形成“四杆件”的刚性框架。

在这种框架的基础上再施以横枨、牙条、券口、角牙、罗锅枨、卡子花、矮老等构件及榫卯结构,从而巧妙地分散了来自外部荷载所产生的作用力。

京作家具制作标准

京作家具制作标准

京作家具制作标准京作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京作家具是皇室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象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升,京作家具在当代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京作家具的制作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其质量和价值。

下面将介绍京作家具的制作标准。

一、原材料选用京作家具制作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材和鉴定。

木料是京作家具的主要原材料,必须选择质地坚硬、纹理清晰、色泽均匀的上乘木材,如红木、紫檀、黄花梨等。

此外,还要选择优质的金属配件和装饰材料,保证家具的牢固和美观。

二、设计规范京作家具的设计必须遵循传统工艺和审美标准,不可随意改变。

家具的结构、比例、线条等都应该符合古典美学的要求,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具的特色和风格。

三、制作工艺京作家具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流程,包括开料、干燥、修边、雕刻、涂色、打磨等。

每道工艺都必须精益求精,不能有半点马虎。

雕刻是京作家具的一大特色,必须经过熟练的师傅精心雕琢,才能展现出家具的艺术价值。

四、颜色搭配京作家具的颜色搭配也非常讲究,要根据家具的用途和风格选择合适的颜色。

一般来说,明清家具偏向于朴素典雅的色调,而民国家具则更注重奢华和浓艳的颜色。

五、做工细节京作家具的做工细节决定了家具的品质和档次。

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如接缝是否平整、雕纹是否清晰、装饰是否得当等。

只有做到做细致,才能保证家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总之,京作家具的制作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工匠们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心尽力,精益求精。

只有做好了每一个细节,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京作家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和喜爱京作家具,让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结构。

也可以说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连接的榫卯结构。

抱肩榫是结构复杂的榫卯结构,因为要解决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

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这是与桌面相连的。

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

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矛条背面的槽口套挂。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凭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这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

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为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

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

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枨:霸王枨是用于方桌、方凳的一种榫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横枨加固腿足的榫卯结构。

在制作桌子时,为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条横枨即可。

但有时要制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条横枨碍事,但又要兼顾桌子牢固,于是就可采用“霸王枨”。

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

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

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

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夹头榫:是制作案类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

腿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

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及牙头之上。

此种结构,是利用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传递四条腿足上来。

插肩榫:是制作案类家具的榫卯结构。

腿足顶端有半头直榫,与案面大边上的卯眼连接;腿足上端的前脸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与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装配时,牙条与腿足之间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齐的表面;当面板承重时,牙板也受到压力,但可将压力通过腿足上斜肩传给四条腿足。

榫卯

榫卯

中国传统家具有别于西方家具的最大特点之一,
就是采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个部件紧密组合连接在一起,成为结实牢固的一个整体,不用钉子,不用胶水,不用连接件,但其精巧的结构却能经受岁月的考验
记得CCTV2一个古典家具的比赛中,一个简单的丁字榫结,两根纤细的垂直木头下面却可以承受1200kg
之重
对榫卯结构的精巧,对能工巧匠的技艺,对祖先的“家具力学”,我们只有叹为观止!
允典,作为一个致力于古典家具文化领域十七年的专业企业,
也一直怀着敬仰之心,坚持中国古典家具的核心----榫卯结构,
无论在“允典”红木家具产品中,还是在“新视悟2010”硬实木家具中,榫卯结构都是被我们贯穿始终的,当然榫卯结构的家具相比起板式家具而言,其生产效率、管理成本等都劣势明显,
但其工艺价值、人工价值的凝结为每件产品的保值、增值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允典,通过十七年的发展,让古典家具实现了产业化标准化,
这也为榫卯结构在允典的传承、发扬、创新变成了可能。

当我们的销售人员在和客户交流每一件家具制作的艰辛的时候,
当客户仔细观赏着我们家具的每一个细节的时候,
我想我们或许又为古典家居文化的传播做了点什么……
粽角榫
燕尾榫
锲钉榫
锲钉榫。

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制作原材料--干燥--下料--雕刻--组装成品--刮磨--打磨--上底漆--打磨--喷面漆--上蜡,交付使用古典家具要求形、色、意、质、贵五个基本点。

形就不多说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格。

色是很关键的部分,古代劳动人民认为朴素的颜色是吉祥的象征,而士族阶级喜欢使用多色调的搭配,最早的时期我还没看到什么关于家具的资料,只是参考到从宋代开始人们比较讲究家具的本色位。

由于紫檀木到明代已经变的十分稀有,普通木材制造的家具本色已经难以维持较高水准,明中后期就广泛使用彩漆做涂料了。

这和我们现在的家具上色多少有点像。

意一般是必须突出家和、吉祥、如意、长寿、多福、添子、财富、官运等意境。

不同的时代古人喜欢根据拥有的财富和地位把家具形态表现出不同的意。

拿乾隆年间的家具来说,人们比较喜欢将宝石、竹丝镶嵌,拼出图案作为表面装饰,上到官家下到百姓。

质就是指质量,古代人也讲究选材的上乘,即使是普通老百姓家也希望家具能使用上好的材料,梨木,枣木,紫檀木,红木都是百姓所津津乐道的。

古人讲究材料的质量更甚于现代人,因为大多数家具在加工过程中都要选择雕刻。

其中清代家具又以广东、福建地区的雕刻为上乘,这些地方的家具工艺又对材质的要求极为苛刻。

贵,表面我们就将它理解为好的寓意。

家具代表富贵和财富早在先秦时期就非常盛行了,但是中国人是讲究风水的民族,我对风水没什么研究,这里也只能点到为止了,有兴趣你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关于家居风水的书。

以上是涉及到制作工艺和材料运用,在加工的流程上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去买书参考,毕竟这是门大的学问,各地的风俗和工艺都不同,很难笼统的说清楚,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1、水彩画《中国竹家具店》·清清代竹制家具的生产极为普遍,并已作为出口商品远销海外,对当时的欧洲家具有一定影响。

这是19世纪前期英国人所绘中国竹制家具店的写生水彩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主要产品形制和制作工艺。

2、明刻本插图中的竹制家具·明明清竹制家具不被人们所注意,迄今未有专门著述介绍。

其原因主要是制家具质脆易蛀,怕潮湿易开裂,难以长期保存。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刻本《玉簪记》中的插图,可见竹制家具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

3、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各部位名称圆床榻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京城匠师称之为“罗汉床”,其名源于园林中的“罗汉栏板”,石桥上常见这种结构,栏板相接中间不设望柱。

罗汉床的品种变化较多,一般多集中在围子上,常见的有三屏、五屏或七屏式。

4、带门围子架子床各部位名称带柱有床顶的床统称架子床,可分为“四柱床”,“六柱床”;宛如一间小屋的叫“技步床”。

其它变体形式较多,如月洞门罩架子床等。

5、一腿三牙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各部位名称圆方桌在传世家具中最为多见,有大中小之别,俗称“八仙”、“六仙”和“四仙”。

这种“一腿三牙罗锅枨”式方桌,是明代家具中最为标准的一种方桌形式,因每一条腿与三块牙子相交,下又有罗锅枨而得名。

6、夹头榫画各部位名称画案的尺寸要大于半桌,与长条桌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面较宽。

画梁与书案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设抽屉而后者有抽屉。

这种夹头榫画案是明式家具中画案类的典型造型。

7、圈椅各部位名称圈椅是由清代北京工匠叫起来的,明时称“圆椅”。

它的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柔和美观。

并且在坐靠时不仅肘部得以倚搁,掖下也得到支承,非常舒服。

8、三足圆香几各部位名称香几因承托香炉之功能而得名,其中圆形多于方形。

香几一般都居中摆放,应各个面都宜观赏,所以其腿足处理一般多弯曲夸张,姿态变化较为丰富。

9、灯挂椅各部位名称这种面略窄而高靠背的椅子有专称“灯挂椅”。

明清之际,椅类家具大约分成四类,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

传统工艺制作工艺详解

传统工艺制作工艺详解

传统工艺制作工艺详解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家具具有极高艺术性、观赏性,唯有纯实木、纯手工雕刻而成的家具方能凸显出工艺家具独特的韵味和非凡的价值。

精湛的纯手工制作赋予了家具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下面给大家介绍4种最经典家具工艺一、拼花由于16-17世纪西方皇室贵族追求奢华享乐、社会名流热衷攀比排场,为室内装饰艺术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时,装饰艺术已经不仅仅意味着“艺术”,更意味着一种“生活”。

为了赢得上流社会的青睐和订单,艺术家穷其所能、工匠穷极工巧,涌现出“布尔艺”、“拼花贴木皮”、“马丹漆”、“贴金箔”、“铜浮雕饰板”、“象牙镶嵌”、“中国和漆面贴皮”等等大量新工艺,将家具这一原本仅与生活有关的器物,演绎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在这一系列的工艺之中,“拼花镶嵌”是其中应用最广泛、流传时间最久的一种重要工艺。

一种以不同色彩和树种的木皮拼接、在木质上呈现或具体或抽象的图案、极具装饰感的拼花地板成为木地板市场的主流,依靠变幻多彩的花色、精雕细琢的工艺、个性时尚的设计,悄悄地改变着地板曾经给人留下的呆板、冷漠的印象,在流行T台上,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尽情绽放——拼花地板。

拼花门也叫平板门,夹板门,拼画门。

拼花门的工艺是表面拼花(画)过环保植物油漆,因而可以发挥用户的艺术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美房间门。

石材拼花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于地面、墙面、台面等装饰,以其石材的天然美(颜色、纹理,材质)加上人们的艺术构想“拼”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目前市面上很流行的石材马赛克也是拼花的一种。

利用碎料,先制成一定规格的小块,如长方形木条、菱形木块、三角、圆等,充分干燥,刨平,然后拼按,用水泥酪素胶或皮胶等进行胶合,最后刨光涂漆。

利用小块木料拼合,可组成各种几何纹样,折成各种桌面、椅座、靠板、坐框等,可方可圆,既节约用材,又经济美观。

工匠们先用铅笔勾勒出家具表面的纹样,然后分出一个个单独的密闭形状,做成纸样,如贝壳花样、棕榈叶、木神以及小孩的头部花纹等。

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

传统家具榫卯工艺结构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将不够宽的薄板加 宽时,就用到了 “龙凤榫加穿带”。 将薄板的一段刨出 断面为半个银锭形 的长榫,再将其相 邻的薄板开出下大 上小的槽口,用推 插的方法将两板拼 合,可不使其从横 的方向拉开。拼合 粘牢之后,在其上 开一个上小下大的 槽口(带口),里 面穿嵌的是一个一 面是梯形长榫的木 条(穿带),穿带 的梯形长榫一面稍 宽一面稍窄,为了 使其穿紧,长榫都 是从宽的一边推向 窄的一边。穿带两 边出头,留做榫子
夹头榫:这类榫 卯结构在案形家 具中最常见,家 具的腿足上端开 口,嵌夹牙条与 牙头,顶端出榫, 与桌案案面的卯 眼结合,结构稳 固,桌案和腿足 角度不易变动, 又可将桌面重量 分担到腿足上来。
夹头榫结构图
插肩榫:也是 案类家具常用 的一种榫卯结 构,虽然外观 与夹头榫不同, 但其结构却与 夹头榫相似。 插肩榫与夹头 榫不同之处是 插肩榫腿足的 上端外侧被削 出斜肩,牙条 与腿足相交处 剔出槽口。
攒边打槽装板
楔钉榫
基本做法:两片 榫头交搭,同时 榫头上的小舌入 槽,使其不能上 下移动。然后在 搭口中部剔凿方 孔,将一枚断面 为方形,一边稍 粗,一边稍细的 楔钉插贯穿过去, 使其也不能左右 移动即可。
抱肩榫是有束腰 家具的腿足与束 腰、牙条相结合 时使用的榫卯。 具体做法:以 有束腰的方桌为 例,腿足在束腰 的部位以下,切 出45度斜肩,并 凿三角形榫眼, 以便与牙条的45 度斜肩及三角形 的榫舌拍合。斜 肩上还留做上小 下大、断面为半 个银锭形的“挂 销”,与开在牙 条背面的槽口挂 套
榫卯结构图与实物图对比
谢谢欣赏
北京工商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产品设计09 胡雅
榫卯结构VS铁钉 尽显三大优势

关于红木古典家具之生产制作工艺流程详解!

关于红木古典家具之生产制作工艺流程详解!

关于红木古典家具之生产制作工艺流程详解!总有人问我,你是做家具的啊?实木家具?我一般都会回答,对,红木家具。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木家具也属于实木家具的一种,但我坚持,红木家具是独立于实木家具外的另一种家具系列。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所用材料的特殊和名贵,更是因为它那套榫卯、曲线、雕刻等独特的家具制作工艺流程。

木业刀锯联盟1.关于红木家具!1德国学者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了加工红木家具的三条基本法则:没有绝对需要时,不使用木销钉;可免之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

这三条法则,注定了红木家具终将有别于其他的实木类家具。

自古以来,红木家具都是以手工制作为主,制作工序非常繁琐,制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讲究,需要的周期比较长。

每一件家具从原木到成品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按照工艺流程将它们分为:原木锯板、板材干燥、设计工序、木工工序、雕刻工序、组装工序、打磨工序和上蜡工序。

每一个工序里又包含了几个小的制作工艺。

这些制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红木家具的价值,其地位可见一斑。

木业刀锯联盟2.工序一:原木锯板!2要做一件红木家具,最基础的就是原材料的购置。

挑选一根木头,看的也是眼光和运气,尤其是小叶紫檀,俗话说“十檀九空”,一根空心的紫檀木,可利用率是很低的,当然这是题外话。

原木买回来后,要先进行切割锯板,大多的红木家具厂都会选择送到专业的锯板厂进行加工,按照需要的料单开出相应规格的板材。

专业的开料师会在综合考虑原木的弯曲情况、心材的完整性、木材的纹理走向以及缺陷的基础上,根据给出的料单,沿横切方向对原木进行厚度划分,长短搭配、综合利用,避免造成木材的浪费和材质搭配不当。

木工师傅开料木业刀锯联盟3.工序二:板材干燥!3将原木破成板材后,并不能直接用于制作家具,还有一个板材干燥的问题。

由于红木家具的各个零部件都由实木制成,木料的水份含量直接关系到家具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进而影响家具的品质。

因此,木材的干燥尤为重要,如果干燥不当,在以后的零部件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并因此影响成品的质量,甚至在销售和使用中,也会因为木材干缩湿胀的特性,使家具的某些部位产生各种撑裂或变形。

「一物一品·第十九期」红木家具-龙凤榫篇

「一物一品·第十九期」红木家具-龙凤榫篇

「⼀物⼀品·第⼗九期」红⽊家具-龙凤榫篇⼀、龙凤榫⼯艺中国古典红⽊家具桌或台的⾯板需增宽时常⽤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接起来,这时,龙风榫拼接加穿带就是最常⽤、最有效的办法,使得性坚质细的硬⽊在⼯艺⼤师们的⼿上制成复杂⽽巧妙的榫卯,从⽽造就了硬⽊家具的⼯艺特⾊。

两块相拼接的平板,板边分别起榫⾆和通背的按合构造,⼀般叫“龙凤榫”。

⼆、龙凤榫作⽤将不够宽的薄板加宽时,就⽤到了“龙凤榫”。

将薄板的⼀段刨出断⾯为半个银锭形的长榫,再将其相邻的薄板开出下⼤上⼩的槽⼝,⽤推插的⽅法将两板拼合,可不使其从横的⽅向拉开。

拼合粘牢之后,在其上开⼀个上⼩下⼤的槽⼝(带⼝),⾥⾯穿嵌的是⼀个⼀⾯是梯形长榫的⽊条(穿带),穿带的梯形长榫⼀⾯稍宽⼀⾯稍窄,为了使其穿紧,长榫都是从宽的⼀边推向窄的⼀边。

穿带两边出头,留做榫⼦。

龙凤榫加穿带,⼀般⽤于案⾯芯板、柜门、床⾯、板⼦头部等需要拼接或加固的部位。

龙凤榫拼接需要胶粘接,⽽穿带不能⽤胶,因为穿带还起到滑动导向的作⽤。

龙凤榫⽤途⼴泛、造型⼯整、拼缝严密、牢固结实,确保板⾯不波动、不变形,进⽽满⾜家具⼯艺中⾯⾯对接和平⾯稳固的需求。

这种榫卯结构衍⽣的变种⾮常多,⽤途较为⼴泛,但其完美的功能不是衍⽣变种结构所能代替的。

三、⽼挝⼤红酸枝檀雕沙发鉴赏⽼挝红酸枝学名为紫榆藤,《红⽊国标》定为红酸枝,是属黄檀属红酸枝⽊类,主要产于⽼挝,数百年⽅可成材使⽤。

①⽓味:红酸枝开锯时,⽊材散发⼀种⾟⾹,闻之有酸⾟味。

①⽓味:红酸枝开锯时,⽊材散发⼀种⾟⾹,闻之有酸⾟味。

②颜⾊:⼀般为⾚红⾊或深红⾊,在空⽓中氧化可呈暗红⾊。

③⽊质:坚⽽重,结构细腻、油质重,可沉于⽔。

④纹理:⽊纹质朴美观,优雅清新,有深褐⾊或⿊⾊直丝状条纹。

⽬前最具升值潜⼒的当属⽼挝红酸枝。

红⽊品种能进⼊收藏级别的,从明清以来,最有价值的当属海南黄花梨、⼩叶紫檀、⽼挝红酸枝。

红酸枝,从清代开始就是宫廷家具⽤料。

明智御品这套檀雕沙发采⽤了彭⽛⿎腿带托泥制式,椅⾝带有托⾸,每⼀把椅⼦看上去都透着与宝座相当的恢弘⼤⽓,背后雕饰中⼤写的拐⼦纹和细致的云纹相互映衬,有着不折不扣的中正庸和之感。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附图)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附图)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

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圈口穿销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半榫破头楔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

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

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挤楔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

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

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

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走马销“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

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

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穿销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栽销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

如在桌面心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等等。

半粘牙板用钉常见有清初精美的吴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

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三两枚钉来固定。

历经数百年后仍完好如初。

古代实木家具工艺流程

古代实木家具工艺流程

流程四:开料、开榫凿眼
开料,根据木工图纸把木材 加工成不同形状的部件,要求与 图纸完全一致,包括尺寸、曲线 弧度等。
开榫、凿眼,开榫要求榫头 饱满,榫眼儿要周正,榫肩严谨, 保证后面家具组装时方正,不皮 楞,不窜角。
流程五:初步组装
初步组装,也叫认榫。检查 开好的榫头、榫眼是否严密,各 部件是否能够达到木工图纸的设 计要求。另外,选料的纹理、花 纹、颜色是否协调一致。
流程六:装饰图案、 纹饰雕刻
雕刻首先是打坯。根据样稿 雕刻出雏形,要求要有层次感和 立体感,掏、凹、拐、抹,要掌 握纹理,尊重木性,打坯细腻; 然后是上细活,由手艺高超的雕 刻技师在打坯的基础上,根据对
流程七:刮磨、打磨
雕刻行当有句俗语,叫做 “三分雕,七分磨”,足见打磨 的重要性。打磨要求整个雕刻面 清洁光滑,无嘟噜,无欠茬,无 毛刺儿,尤其是光身(白茬儿) 家具,对打磨的要求更高。传统 打磨使用锉草打磨家具。锉草又 叫节节草、木贼、擦桌草,该草 有干有节,面糙涩,制木骨者用 之,磋搓则光净,犹云木之贼, 故名。现代都是用砂纸和机械打 磨,由粗到细进行反复多次打磨, 功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古典家具的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家具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匠师勤劳 智慧的结晶和聪明才智的体现,继承和 发展传统家具制作工艺是整个古典家具 制作行业的责任,也是古典家具制作的 必须,因为到位的工艺才能制作出到位 的家具。
流程一:家具款式、 装饰图案、纹饰设计
首先要根据客户的需要,进 行款式的设计和装饰图案、纹饰 的画样工作。木工图纸要求精确、 详细,比例协调,图案、纹饰画 稿要求形神兼备、生动活泼,人 物栩栩如生,曲线流畅,纹饰寓 意吉祥,内涵丰富。
谢谢观看
流程二:开料烘干

传统家具的镶嵌工艺

传统家具的镶嵌工艺

传统家具的镶嵌工艺家具镶嵌工艺是指将各种质地的材料镶嵌在家具上,组成各种图案的工艺。

家具镶嵌工艺起源较早,在唐代时技术已经成形,宋代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镶嵌图案所用材料多以螺钿、金银、瓷、大理石为主,制成的物件有屏风、桌椅、筐匣等。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镶嵌工艺。

嵌珐琅珐琅始自元代,又名景泰蓝,曾一度失传,明景泰年间又重新兴起。

珐琅由铜板制成器形,表面粘焊用铜丝或银丝掐成的各式花纹,再将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矿物质的珐琅彩料涂在器物的丝纹里,然后以高温烧制而成。

根据制作方法大致可分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等。

当今市场上珐琅嵌器皿与同时代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相比,价格较低,相对来说升值潜力更大。

百宝嵌所谓百宝嵌,就是在同一件器物上有选择性地镶嵌多种经过加工的珍贵材料,从而达到突出构图主题和强化装饰效果的目的。

百宝嵌工艺品以百宝嵌工艺技法精制而成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以所用材料名贵、制作精细费工、成品华丽精美而享誉盛名。

百宝嵌工艺出现于明代,它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用百宝嵌成的图案花纹会随着照射光线角度的变化,发出各种各样的光彩,主要出现在中国古典家具以及工艺美术品上。

进入清代以后,百宝嵌发展成为家具制作的重要镶嵌技术之一。

通常百宝嵌工艺多用在漆器上,硬木家具上也有不少,但是在珍贵的黄花梨家具上进行镶嵌,还不是很多。

由于材料的名贵,所以黄花梨百宝嵌家具就更显得珍稀和贵重。

清乾隆年间,百宝嵌工艺十分繁盛。

扬州、广州和北京“造办处”是当时百宝嵌工艺品的制作中心,先后涌现出王国琛、卢映之、卢葵生等百宝嵌大家,制作出百宝嵌花果紫檀盒、百宝嵌花卉漆挂屏等众多精品。

百宝嵌工艺水平高超,工匠可以此技法装饰屏风、桌、椅、书架、笔筒、茶具、砚匣、书箱等。

尤其明清时期,百宝嵌技法应用于漆器和木器上,制成室内家具和摆设,备受皇宫贵族和达官贵人喜爱。

螺钿螺钿又被称为“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

古代明式家具经典榫卯结构原理图(33种)

古代明式家具经典榫卯结构原理图(33种)

古代明式家具三十三种榫卯结构图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因为成本压缩后所获得的利益更为诱人。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宣传应传承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此次我们希望通过这套33种榫卯模型,能使大家(尤其是红木从业者)拾起已被遗忘的灵魂,一起感受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家具文化,与我们共同弘扬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

以下列33种榫卯结构实物实拍动态图展示(涵盖了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1.楔钉榫2.挖烟袋锅榫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4.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5.扇形插肩榫7.双榫粽角榫9.高束腰抱肩榫10.挂肩四面平榫11.圆柱丁字结合榫12.圆方结合裹腿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14.圆香几攒边打槽15.攒边打槽装板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17.抄手榫18.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20.三根直材交叉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22.插肩榫变形23.平板明榫角结合24.柜子底枨25.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26.厚板闷榫角结合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28.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29.直材交叉结合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31..弧形面直材角结合32.走马销33.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传递红木文化,分享红木知识。

古典家具榫卯构造之八十一法

古典家具榫卯构造之八十一法

古典家具榫卯构造之八十一法古典家具榫卯构造之八十一法一、基础介绍古典家具榫卯构造是中国传统家具制作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也是古代家具制作中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

它以榫和卯的相互咬合为基本原理,通过精密的加工和拼接,使家具结构更加稳固、坚固。

榫卯结构因其优良的特性,成为了古典家具制作中的一大招牌。

二、榫卯的分类根据榫卯的形状和功能,榫卯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方榫方卯:这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榫卯结构,榫和卯都呈方形,可以用于连接家具的框架或者抽屉的组装。

2. 圆榫圆卯:榫和卯都呈圆形的结构,在特定的工艺中,比如雕花和镂空等方面应用更为广泛。

3. 斜榫斜卯:榫和卯的角度不同,可以用于连接斜面或者倾斜的家具部件。

4. 十字榫十字卯:榫和卯呈十字形状,可以用于连接较大的家具部件,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桥榫桥卯:榫和卯相互嵌套,这种结构可以用于连接搁板或者横梁部分。

三、榫卯的制作工艺榫卯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下料、加工、组装等过程。

以下是榫卯制作的一般流程:1. 选材:选择高质量、适合的木材作为原料,确保榫卯的强度和稳定性。

2. 设计:根据家具的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榫卯结构,确定每个榫卯的形状和大小。

3. 下料:根据设计要求,将木材切割成适合制作榫卯的板材,注意保持木材的平整和尺寸精确。

4. 加工:使用木工工具,将板材进行榫卯的加工,包括榫口的开凿、卯口的加工等。

5. 组装:将加工好的榫卯部件进行组装,通过榫和卯的精确咬合,拼接出稳固的家具结构。

四、榫卯结构的特点榫卯结构在古典家具制作中有着独特的优点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榫卯结构通过精确的加工和咬合,使家具的承重部位更加稳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

2. 稳定性:榫卯结构使家具的各个部件相互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不易松动或变形,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3. 美观性:榫卯结构可以隐藏连接件,使家具表面光滑整洁,呈现出古典家具独特的美感和品质。

中国古典家具的工艺特征

中国古典家具的工艺特征

中国古典家具的工艺特征
中国古典家具在工艺上有以下特征:
1. 传统手工制作:中国古典家具的制作大多采用传统手工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一步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手工操作。

这种传统手工工艺保证了家具的质量和精细度。

2. 纯手工雕刻:中国古典家具的雕花图案都是采用纯手工雕刻而成,没有使用机器设备。

师傅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风格来雕刻不同的图案,这样每一件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

3. 选材考究:中国古典家具的选材非常考究,一般会使用传统的名贵木材,如紫檀、酸枝、黄花梨等。

这些木材都具有优美的纹理和色泽,经过精心处理后,可以制成精美的古典家具。

4. 榫卯结构: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非常牢固,可以使家具更加稳定。

这种结构也便于拆装和修补,方便了家具的维护。

5. 简约内敛的造型:中国古典家具的造型一般都比较简约内敛,强调的是自然的美感和质朴的气质。

这种风格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也更加适合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

家具榫卯结构讲解与审美

家具榫卯结构讲解与审美

中国家具之榫卯结构讲解三碰肩,又名棕角榫,其做法通常是将要支撑的立柱顶端处开长短两个榫头,三碰肩,又名棕角榫,其做法通常是将要支撑的立柱顶端处开长短两个榫头,两侧为榫肩,两侧为榫肩,两侧为榫肩,靠里靠里面为直角平肩,在需要支撑的面板上开出相应的卯眼,靠外面的卯眼上面挖出一块和梯形格角一样的缺口,两根木枨榫对卯眼一扣即可连接。

在这样连接后,家具结构的两个看面上各有一个肩,而腿足或立柱部位留有一个肩,三个肩碰在一起故叫三碰肩。

凡是有盖或有底的家具部位都可使用这种结构连接。

三碰肩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做法,它的榫头在中间,两边均有榫肩,可以辅助榫头承受部分压力不易扭动,加强了竖材的支撑能力,使得家具坚固耐用,同时也打破了结构处横竖线条平直过于呆板的气氛,锦上添花地烘托出家具流畅的线条美。

但在制作时必须要注意,长短榫头的大小长短一定要与卯眼部分的大小深浅吻合,绝不能任意为之,长短一定要与卯眼部分的大小深浅吻合,绝不能任意为之,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便横竖即便横竖两材连接上了家具也不牢固。

还有的厂家图省事,本来三碰肩应为长短两个榫头,他们却简化成一个榫头,这无疑也会让家具的牢固度受影响。

图一:大柜的三碰肩结构图二:长短榫细部图图三:卯眼细部图图四:带卯眼的柜帽图五:三碰肩组装示意图图六:长短榫插入面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之美目前国内欣赏古典家具的价值标准,基本还停留在对黄花梨和紫檀等硬木材料花纹的审美趋向、造型的比例协调和表面漆面的风化和包浆上,大抵不超过以上三种。

这些只是停留在对家具表面的视觉来评判的价值标准,而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哲学思想、军事理论、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多视角地分析和研究。

虽然古人在《营造法式》 《鲁班经》 《长物志》中有描写木做工艺的论述,但是局限于“材美工巧”上。

榫卯结构并没有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在家具中加以记载。

欣赏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家具除“材美工巧”之真正组成家具灵魂的是榫卯结构。

10种家具传世工艺,堪称经典!

10种家具传世工艺,堪称经典!

10种家具传世工艺,堪称经典!中国古典家具以明清家具为代表,它们集传统文化与技艺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家居文化的独有气质。

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中国古典家具工艺里,除榫卯、雕花等等我们熟知的制作工艺,还有十种传世装饰的工艺,更是极致精美!1螺钿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是一种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螺鈿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至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同时又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

▲明黑漆撒螺钿珐琅面龙戏珠纹圆凳高1025px,面径1062.5px清宫旧藏凳面圆形,中央嵌圆形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纹面心,凳面侧沿下起阳线,有束腰,束腰上分5段嵌装绦环板,各段中间开委角长方形透光,束腰下有托腮,壸门式牙子,鼓腿膨牙,足端削成内翻卷云足,下踩托泥。

此圆凳通体髹黑漆地,在漆地上密施研磨极细的螺钿砂粒,使整个圆凳视之流光溢彩,此种做法称“撒螺钿”。

2百宝嵌百宝嵌,又称“周制”,工艺出现于明代,进入清代以后,百宝嵌发展成为家具制作的重要镶嵌技术之一。

通常百宝嵌工艺多用在漆器上,硬木家具上也有不少,当然,也会有个别土豪把百宝嵌用在昂贵的黄花梨家具上,那就更是价值连城了。

百宝嵌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

它采用珍珠宝石及其他各种名贵材料来对器物进行镶嵌,百宝嵌的图案花纹会随着照射光线角度的变化,发出各种各样的光彩,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一绝。

明末清初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竖柜高272.5厘米,长187.5厘米,宽72.5厘米此柜以杂木为骨架,黄花梨三面包镶。

柜为四面平式,分上下两层,由上层顶柜及下层的立柜组成。

柜的正面上下各装四门,门上设有黄铜面叶及合页,两门中间为立栓,可以随时拆卸。

谈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形制文化

谈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形制文化

谈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形制文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形制文化,从设计、制作、结构、形制和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红木古典家具形制文化的研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形制文化设计;制作工艺引言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作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需要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形制文化。

通过深入探索红木古典家具的设计、制作、结构、形制和材质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形制文化(一)设计理念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源于古代哲学家们的智慧,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该理念体现在家具设计中,主要是追求家具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具之间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

设计师们在创作红木家具时,不仅要关注家具本身的美学价值,还需要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在设计过程中,红木家具设计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体工程学。

意味着在设计家具形态、尺寸和功能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活习惯、身体结构和生理需求。

设计师通过对家具线条、弧度、高度等方面的精确把握,使红木家具不仅具有优美的外观,还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舒适的体验。

红木家具的设计还要注重家居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设计师会充分考虑家具与室内装饰、色彩、光线等因素的搭配,确保红木家具能够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红木家具的材质、工艺和造型等元素,均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丰富空间层次感的同时,也能够强化环境中的文化氛围[1]。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凸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具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秉持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协调的原则,使红木家具既美观又舒适。

基于该类设计理念,不仅赋予红木家具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现代家居环境中,红木家具依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成为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代表作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老家具的修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从进厂到完成修
复,需要很多道工序和严格的质量检验。

为了保存其古旧的
神韵,大多需要以精湛的传统手工艺为主要修复手段。

而为
了达到修复的效果常借鉴现代化的木材加工工艺。

根据明清
古典家具特性,可以采取老家具保旧、留皮、翻新三种修复方式,古典家具修复质量的监控贯穿于修复作业的整个过程。

老家具保旧
老家具保旧是指木工修理后,透白花的部位刮磨,其他旧漆面和装饰不做处理,必须保证古旧的特征。

1、老家具选择:观察家具的霉烂程度,确定其能够保留家具风貌后
再进
行修理。

2、打开: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家具的结构,在不同部件上标好序号
以方便后来安装,按照与原家具组装时相反的顺序把家具拆开。

保持家具的完整性并尽量避免破坏漆膜和形成新的损伤,尽量避免动用刨刀。

部分古旧民间家具制作时采用的结构和手法特殊,俗称“绝户活”,导致拆装不可逆,此时尽量不要进行拆卸,而保持原状。

3、清洗:
除去浮尘和积土可用大功率吹风机吹,不能使用湿布擦,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湿布擦拭会造成无法预料的伤害。

有时部件上还会有水泥浆、沥青、化学油漆等现代垃圾之类的黏着物,对此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清除,应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细的刀刮和打磨。

在决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后,使用水洗,边冲洗边用特制的刷子刷,积垢深厚的,可以加一点食用碱调制的碱水。

榫卯等处的胶、泥等污迹需要热水浸泡才能清洗干净。

洗过的古旧家具需阴干一周以上,否则遇水膨胀后,拆开后的榫头就难以复原。

然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虫子与虫卵。

4、去漆(保旧工件除外)一般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

去漆时不能破坏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类家具腿部常见的“一炷香”线脚,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线脚改制别样,否则就成为永久损坏,再怎么修也回不过神来。

5、配料和木工整修:
看清家具本身的木质及损坏程度及部位,实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质,同色,同纹的老木料搭配,且要选择相对色浅的材料。

即使情况特殊也要尽量使用木材纹理相近,颜色稍浅的材料代替。

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还有对称的另外一半
在,就必须按照原样复制。

如果同时缺失,则需要根据整件家具的形态风格,进行搭配和补充。

比如圈椅背板上常用的挂牙是最不易保存下来的部分,其长度方向就是其纹理纵向延伸的
方向,而在其宽度方向上,由于纵向木质纤维之间的结合力
弱,而挂牙一般又很薄,通常不会超过五六毫米厚,很容易因纤维分离而断裂,只能选用同样材质的老材进行粘贴。

胶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纹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显的粘合缝隙,如不行则需要从新制作。

最难修复的是雕刻的部位,图案缺失后,需用同样的风格修补,而每个时期,每个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尽相同,即使使用同样的材质,明眼人也能看出破
绽,何况大多雕刻部位的损伤是由于部件过于纤细,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后,只能保留这种残缺美。

比如个仕女,缺只蝙蝠什么的,得以同样的风格修补好。

6、拼板:拼板时拼板面和侧面要成九十度角,胶合拼接要经过压
力和一定温度处理。

一般采用卡子固定4—8 小时,卸出,停放24 —48 小时,拼合后的整板要求无缝,平直,外表无胶印,无开裂现象。

7、试装:将各部位修整后的零件进行初装。

为避免家具添新料,
可根据侧板和门子的大小进行缩框。

要求:保持原来外观各部件及框架结构严紧、合理。

8、组装:
按家具原结构进行合理组装,榫卯结构严紧,边框平直,无胶印,表面光滑,四脚操平。

9、配铜活:有些箱柜的铜活坏了,也得按原来的式样做一个,如吊牌、面叶、活页、套脚、包角、牛鼻环子等都是中国传统家具不可忽
视的饰件。

从制作工艺上分镂空、錾花、打毛、做旧等,连点点斑斑的绿锈也做得出,很有沧桑感。

老家具翻新
1、打开:观察结构,小心拆开,尽量保持整件家具的完整性。


先需要仔细观察家具的结构,在不同部件上标好序号以方便后来安装,按照与原家具组装时相反的顺序把家具拆开。

保持家具的完整性并尽量避免破坏漆膜和形成新的损伤,尽量避免动用刨刀。

部分古旧民间家具制作时采用的结构和手法特殊,俗称“绝户活”,导致拆装不可逆,此时尽量不要进行拆卸,而保持原状。

2、清洗:除去浮尘和积土可用大功率吹风机吹,不能使用湿布擦,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湿布擦拭会造成无法预料的伤害。

有时部件上还会有水泥浆、沥青、化学油漆等现代垃圾之类的黏着物,对此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清除,应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细的刀刮和打磨。

在决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后,使用水洗,边冲洗边用特制的刷子刷,积垢深厚的,可以加一点食用碱调制的碱水。

榫卯等处的胶、泥等污迹需要热水浸泡才能清洗干净。

洗过的古旧家具需阴干一周以上,否则遇水膨胀后,拆开后的榫头就难以复原。

然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虫子与虫卵。

3、去漆(保旧工件除外)一般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

去漆时不能破坏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类家具腿部常见的“一炷香”线脚,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线脚改制别样,否则就成为永久损坏,再怎么修也回不
过神来。

4、选料:
看清家具本身的木质及损坏程度及部位,实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质,同色,同纹的老木料搭配,且要选择相对色浅的材料。

即使情况特殊也要尽量使用木材纹理相近,颜色稍浅的材料代替。

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还有对称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须按照原样复制。

如果同时缺失,则需要根据整件家具的形态风格,进行搭配和补充。

比如圈椅背板上
常用的挂牙是最不易保存下来的部分,其长度方向就是其纹理纵向延伸的方向,而在其宽度方向上,由于纵向木质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弱,而挂牙一般又很薄,通常不会超过五六毫米厚,很容易因纤维分离而断裂,只能选用同样材质的老材进行粘贴。

胶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纹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显的粘合缝隙,如不行则需要从新制作。

最难修复的是雕刻的部位,图案缺失后,需用同样的风格修补,而每个时期,每个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尽相同,即使使用同样的材质,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绽,何况大多雕刻部位的损伤是由于部件过于纤细,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后,只能保留这种残
5、配料:
根据加工要求和每件家具各部位的承受力,进行配料,要求无裂、无疤节、无腐烂。

6、打磨:
家具漆面可直接用角磨机打磨,厚的桐油漆面需用喷灯
烤化漆面后进行打磨;薄漆处可直接转入刮磨车间,用刮刀
进行处理,打磨的要求是各部件打白到位,不留死角,不留表漆,油污,深浅一致。

自然的木质肌理和纹路,是最耐看的朴素美。

打磨去除木材表面的毛刺,就是为了表现自然的“包浆”效果。

包浆是指,优质木材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形成的一层温润如玉的亮
光,越用越亮,这种岁月的痕迹,就称为包浆。

按收藏界的修复原则应该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包浆
并尽快形成新的包浆效果,所以最好在家具表面烫蜡,比如柏木和榉木,经过打磨后烫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包浆”,光洁度并不比硬木家具差。

传统打磨用的是挫草,也就是节节草,学名叫做木则草,我国东北很多地方都有出产。

用这种草泡水之后,可慢慢地磨出木头的光彩来。

现代一般使用钢丝棉、高号数细砂纸(800 号以上)、各种动物毛发(动物棕毛越硬越好)由粗到细多次打磨,之后再打蜡擦油,一般使用蜂蜡,越原始的蜡效果越好。

7、拼板:完整可用的板,用钢刷清板边,上胶后,拼接。

弯板要进行调直:在弯料的四面刷水,用微火烘烤凸起的一面,待烤透后,将凹面向下,放在调直架中,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木棍向下顶,一段时间后,即直(勿把木料烤焦,勿用力太猛,把木料折断)。

拼接后的板要求用卡子固定加压,常温需保持4—8 小时。

8、试装:试装同保旧家具的试装要求。

9、组装:组装要求用特殊胶粉,按原结构组装,榫卯结构严紧,框类的对角线对称。

整件家具无粉胶,四脚操平。

10、做漆面或髹饰
做漆面并不是简单地刷漆,而是尽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大多数清水木色的古旧民间家具擦蜡即可。

这是古旧民间家具修复工艺中的独特之处。

也有需要从新罩漆的,一般情况下,头道漆后,要再上四到五道面漆,上两次色,揩漆和复漆一共需要八至十道,木质好的上面漆和复漆的道数可适当减少。

漆膜同样需要打磨,效果最好的是使用人的头发反复摩擦。

漆面打磨的总体要求是不留死角、不留油污、色泽均匀一致。

不可避免地要上漆,也是有限地进行,比如描金柜的花饰磨淡了,漆皮起壳了,有些顾客要求维持原状,有些顾客会要求补一下,那些小面积地修补,不会走失原韵,是可以的。

有些老家具还是用披麻带灰工艺做漆面的,如今这种工艺很少有人会做,就得请高手来复原,如果用化学漆一刷,一脸贼光,这件老家具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11、配铜活:
有些箱柜的铜活坏了,也得按原来的式样做一个,如吊牌、面叶、活页、套脚、包角、牛鼻环子等都是中国传统家具不可忽视的饰件。

从制作工艺上分镂空、錾花、打毛、做旧等,连点点斑斑的绿锈也做得出,很有沧桑感。

老家具留皮
留皮即是旧家具脱漆后保留花皮做简单处理,保留老家具的色调和木质效果,留皮壳经过油漆后,仍属古典家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