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域中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视域中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推进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工业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经济型、交叉学科性、综述性理论研究,以及对工业旅游区域战略、行业企业开发实践的经验研究为主。从全域旅游视角来探讨工业旅游发展的创新路径,既是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标签:全域旅游;工业旅游;发展路径
随着近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也紧锣密鼓地推进,其中“全域旅游”是最重要的改革理念,而工业旅游则是备受关注的旅游业态及旅游产品。“全域旅游”具有全要素聚集、全时空覆盖、全产业融合等特征,在此理念下,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城市设施以及工业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然而,由于发展历史短、认知程度不够、开发利用不足等原因,工业旅游的发展一直滞后于其他旅游业态,成为全域旅游发展中不能忽视的短板。
一、全域旅游视角下工业旅游研究综述
工业旅游迄今有70余年的发展历程,它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兴盛不衰。学界对工业旅游的关注,最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作为一种旅游经济形态的理论探讨,二是基于一种旅游产品的实践开发研究。
(一)理论性研究以产业经济视角为主,兼涉交叉学科研究及综述研究
这主要是学界基于经济发展理论,对工业旅游的基本理论、要素特征、发展历程、发展模式、经济社会效应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也包括工业旅游与文化、历史、环境等的交叉学科研究以及综述性理论研究。
1.产业经济型理论研究。旅游业是一个经济产业,几乎参与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工业遗产、建筑设备、厂区环境、研发和生产过程、工人生活、工业产品,以及企业发展历史、发展成就、企业管理方式和经验、企业文化等工业资源作为吸引物的工业旅游,因为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此类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及观点有:德国学者BECHER&BERND认为,在工业长期衰退、逆工业化过程中,工业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补充(《Aufbruch zurmodernenind us triear chitektur und technik》,1977);学者姚宏结合我国实际,较早地提出了工业旅游的概念及特征,并尝试性地提出我国发展工业旅游的前景和模式(《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1999);英国学者John Swarbrooke认为在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工业要素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2001);杨振则以我国345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状况(《我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
特征及组织优化》,2009);梁坤等学者结合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探讨了工业与现代旅游业在市场、资源、技术、产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及当代工业旅游不断延伸的内涵和外延(《产业融合视角下现代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2015);学者涂文慧等则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相关理论,提出工业、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结合路径(《工业旅游城市发展探究》,2016)。
2.交叉学科性理论研究。工业旅游的发展具有依附性、知识教育性、体验性等多重特征,因此从人文历史、法律、环境、产业融合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有较多成果。学者刘会远就德国工业遗产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提升工业旅游文化内涵的建议(《浅析德国工业旅游的人文内涵》,2008);任宣羽等对工业旅游的特点及国内发展现状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且认为工业旅游最大的效益是社会效益(《工业旅游效益研究》,2008);顾跃峰结合旅游法的出台,探讨了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工业旅游的相关建议(《背景下的工业旅游示范点转型升级研究》,2014);另外,结合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城市发展等理论,分析工业旅游发展路径的研究也颇多,如邱瑛《辽宁工业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2014)、杨建娣《区域经济视域下柳州工业旅游文化发展研究》(2014)、赵鸽《工业、旅游业与城镇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2014)、樊信友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工业旅游发展研究》(2015)、张亚倩《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江苏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研究》(2016)等等。
3.综述性理论研究。随着工业旅游实践的日新月异发展,学界对其关注度也持久不衰,各类研究文章频现。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公开发表在各类学术型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文章平均每年都有500篇以上。因此,相应地学界关于工业旅游发展的综述性理论研究也非常多,涌现了一批代表性的学者和作品。較早的有李蕾蕾与德国教授DietrichSoyez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工业旅游发展的差异,以及西方经验对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2003);李同升等学者则介绍和概括了国外(主要是英、法、德等国)工业旅游发展实践及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国外工业旅游及其研究进展》,2006);李晓(2011)、刘源(2015)等一批学者对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实践发展、经验模式、研究进展等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总结性分析。王明友和李淼焱教授合著的《中国工业旅游研究》一书,则标志着中国关于工业旅游的研究,正在从“零打碎敲”阶段进入系统研究阶段(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但随着工业旅游开发实践的发展及各类新理论的不断应用,工业旅游的相关理论性探讨仍然在持续增加。
(二)实践性研究以总结性和探索性为主要特征
自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透明工厂”行动以来,工业旅游的实践迅速在世界各地、各行业推广开来,与之相关研究也同步跟进,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很强现实价值的研究成果。此类研究主流还是各类学者,但旅游主管部门及从业人员也积极参与其中,各厂矿企业人员的力量也不容小觑。他们的研究类别主要包括四大类别。1.区域性工业旅游开发研究。此类研究亦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区域性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这是此类研究的主流,国内大部分的省、市均有此类相关的研究,而一般都是以战略研究为主。较早的有同济大学风景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