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本文以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正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找出这张图中的植物细胞吗?它们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的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提高实践能力。
4.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实践操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细胞模型制作,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一、案例背景及分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植物的生长与繁殖”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植物繁殖的途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1)案例背景在讲解植物生长过程中,教师引入了“豆芽生长实验”作为课堂实践环节。
学生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案例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每天的长度变化。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发现豆芽在初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豆芽在初期生长较快?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为这与豆芽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的过程有关。
二、课堂讨论与思考(1)讨论环节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展开讨论。
有的学生认为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有的学生认为水分和养分也是影响因素。
(2)思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学生通过分析豆芽实验,得出结论:增加光照强度、保证水分和养分供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三、案例总结与反思(1)总结环节本节课通过豆芽生长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2)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环节可以改进?如何提高实验效果?学生认为,在实验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同时,增加实验时长,让学生持续观察豆芽的生长变化,有助于提高实验效果。
四、教学策略与应用(1)教学策略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应用在讲解植物繁殖时,教师可以引入“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案例,让学生了解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掌握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1. 引言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和思考不同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角度对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
2. 教师角度2.1 目标明确性一个成功的生物教学案例需要设置明确的目标,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2 教材内容解读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解读相关内容,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并将其有效传递给学生。
2.3 师资能力提升为了应对多样化的案例情境,在辅助材料、实验设计、互动讨论等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3. 学生角度3.1 学习动机激发教学案例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探索。
3.2 知识整合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散落在不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并将其运用到具体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3 科学思维与方法培养通过案例启发,让学生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选择与设计4.1 真实性与生活化选择真实且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进行教学是有效的。
通过对环境、健康、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案例分析,将抽象概念与现实联系起来。
4.2 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3 社会意义与价值观引导案例的选择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引导,通过提供相关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自主判断能力。
5. 教学过程与评价5.1 启发式教学策略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丰富课堂氛围。
5.2 反思式课堂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思与迁移,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为背景,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文章主要包括案例介绍、问题分析、策略探讨和总结反思四个部分。
案例介绍本案例选取了一节初中生物课,课题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在课堂上,教师希望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问题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关键知识点。
2.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
策略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强化导入环节: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物学情境,如校园内的植物区,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鼓励他们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提问: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结反思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本案例中的生物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更加深入,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
然而,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内容为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本文以初中化学示范课《分子的性质》为例,结合教学实际,制定一份课程设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初中生物课堂反思与改进(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反思与改进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问题与不足1.课堂教学过于依赖教材和讲授,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不高。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3.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4.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改进措施1.激活学生参与度: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探究活动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思考机会。
2.联系实际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举例说明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周围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3.多元化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探究活动、多媒体展示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科技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4.培养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例如,在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等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5.完善评价机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6.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提高,让他们具备最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初中生物课堂反思与改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反思与改进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反思与改进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感自己在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学生互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我对近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课堂组织方面1.反思:在课堂组织方面,我曾一度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氛围较为严肃,学生参与度不高。
2.改进:今后,我将尝试采用更多样的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三、教学方法方面1.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
2.改进:我将调整教学策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验操作、探究活动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学生互动方面1.反思:在学生互动方面,我往往过于关注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学困生的需求,导致班级整体成绩两极分化。
2.改进: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辅导计划,促进班级整体进步。
五、课堂评价方面1.反思:在课堂评价上,我过于依赖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表现,导致部分学生投机取巧,不求甚解。
2.改进:我将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反思、积极改进,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生物圈》是初中生物课程中关于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结构;–理解生物圈的功能及其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学会使用图表和模型来展示生物圈的信息。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解析与评价(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解析与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解析与评价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每一个生物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案例以人教版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一章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与评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实例分析: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为例,阐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实践探究:开展户外实地考察,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照片,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实例分析:讲解我国珍稀动植物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实践探究:组织学生户外实地考察,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探究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以及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反思与优化1.教学方法:在实例分析环节,增加互动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生物教学的案例研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的案例研究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的案例研究在教育领域,生物学科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具有理论性,更具有实践性。
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地进行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是每位生物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教学案例概述本次案例研究以某初中学校八年级的一个生物课堂为对象,课程内容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生物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这一章节中,教师通过引入学生们常见的植物实例,如小麦、玉米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该案例中,教师运用了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引入有趣的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种子结构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让学生观察其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该案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讲解(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讲解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讲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生物案例,对初中生物案例分析的技巧进行讲解。
案例介绍案例:小明家的菜园子里种了很多蔬菜,其中有番茄、黄瓜和豆角。
最近,小明发现菜园子里的蔬菜都长势良好,但是豆角却出现了黄化的现象,小明很困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豆角的黄化。
案例分析1. 观察现象首先,我们需要观察豆角黄化的现象,了解其特征。
黄化是指植物的叶片或茎变黄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植物缺乏某种养分或受到某种病害导致的。
2. 分析可能的原因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可能导致豆角黄化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缺乏养分:植物需要多种养分才能正常生长,如果缺乏某种养分,就会导致植物生长异常。
•病害:植物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这些病害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环境因素:植物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如果环境不适宜,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3.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导致豆角黄化的原因,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
例如,我们可以对豆角进行施肥实验,观察施肥后豆角的生长情况;我们还可以对豆角进行病害防治实验,观察防治后豆角的生长情况。
4.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导致豆角黄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例如,如果实验结果显示缺乏养分是导致豆角黄化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通过施肥来补充豆角所需的养分;如果实验结果显示病害是导致豆角黄化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防治病害。
案例分析的技巧在分析生物案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现象:要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了解其特征,以便确定可能的原因。
2.分析可能的原因:要结合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分析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异常的原因,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3.设计实验: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验证可能的原因。
初中生物教学的启发式提问(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的启发式提问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的启发式提问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启发式提问。
1. 启发式提问的定义与作用启发式提问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
启发式提问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4.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启发式提问的设计原则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启发式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问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2.层次性: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3.启发性: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4.动态性: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动态的师生互动;5.评价性:问题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3. 启发式提问的实践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不同的启发式提问方法,如:1.悬念式提问: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递进式提问: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形成知识体系;3.讨论式提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实践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启发式提问的注意事项在运用启发式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予肯定和鼓励;2.引导而非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而非直接给出答案;3.适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4.创设情境: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启发式提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下面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进行反思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安排随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办法: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目标进行反复强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中,我过于依赖讲解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解决办法: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生物学科内容相对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解决办法:在教学中注重生物学科的实际应用,引入有趣的案例和实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观察实物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评价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进行评价,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解决办法:在评价方式上创新,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观察记录等。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五、课堂管理不到位在教学中,我对课堂管理不够重视,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导致课堂秩序松散,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办法:加强课堂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制定明确的纪律要求,并对学生的纪律行为进行及时的批评和表扬,让学生懂得自律,并且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个别学生关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关注学生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关注不足。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近年来,初中生物教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由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某初中物理老师兼任生物课程的教学,他将生物课程视为自己的弱项,仅仅将其当做一个填鸭式的教学过程。
他通常只是简单地讲解教材内容,鼓励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
课堂上没有实验和实践的环节,学生缺乏对生物科学的实际操作和观察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参与度的低下。
问题分析:首先,这位老师缺乏对生物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科研究的更新。
他没有能力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无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没有运用适当的教育技术和工具,如实验、模型、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再次,缺乏实践和观察的机会。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质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和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现象和科学原理。
然而,这位老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实验和实践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解决方案: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学科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和学习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
只有掌握了深入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和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运用多媒体、实验、模型等教育工具,结合实际案例和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再次,要加强实践和观察环节。
课堂上应该增加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科普展览、生态考察等,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生物科学的奇妙和实际应用。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3篇)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____字)引言:近年来,初中生物教学发展迅速,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也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反思和案例分析,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我个人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案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个案例:一位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植物的生殖过程,其中涉及到了授粉、受精和种子形成等重要概念。
然而,学生在听完课后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表现出对植物生殖过程的理解困难。
通过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我发现以下问题和不足之处:(1)教学内容设计不够清晰:在课堂上,我虽然介绍了授粉、受精和种子形成等概念,但没有明确地区分它们的关系和顺序。
这导致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混淆不清。
(2)示范实验不够充分:尽管我在课堂上准备了一个实验,用来展示植物的授粉过程,但由于时间原因,我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次示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亲自操作和观察。
(3)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示范两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合作学习的形式。
这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2. 反思与问题解决在反思这一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我应该更加清晰地划分授粉、受精和种子形成等概念,并且明确它们的关系和顺序。
可以通过制作概念图、示范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2)示范实验方面,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操作和观察。
可以设置小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从而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同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
(3)教学方法方面,我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加互动和合作学习的形式。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案例解析与讨论(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案例解析与讨论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案例解析与讨论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
作为特级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本质,通过案例解析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初中生物课堂案例解析与讨论为主题,分享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二、案例介绍本案例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与社会》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三、案例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其实施。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新课导入: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3)案例分析: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为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并分享讨论成果;(5)总结提升:对本案进行分析总结,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讨论与反思在案例解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在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案例分析及反思摘要:本文通过《血液循环》的第一课时“血管”新授教学过程,探讨了运用教育机智,使“山穷水尽”化为“柳暗花明”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育机智;案例描述;课后反思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75-1一、《血液循环》案例描述1.推理性情景问题引入新课。
“某个密闭的房间,有一人死在床上,除了床上其他地方无血迹,颈项处有个很深的伤口,你们判断他是自杀还是他杀?”学生“小侦探家们”猜测辩论,就连极个别心不在焉的学生也被问题吸引了。
教师暂未明确答案,让学生带着疑惑、好奇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通过情景中的血流情况,向学生暗示解决这个问题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学生多样的解释给课堂学习留下悬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习内容也进一步明确起来,这时教师说出学习内容是顺水推舟的事。
引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丰富的知识经验形成的教育机智创设情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活动:学生读P46图,思考:①人体血管分为哪几种?②三种血管的管壁的厚度有什么特点?教师依次指导:①动脉。
教师引导提问“动脉中血流方向是怎样的?从哪儿到哪儿?”学生从课本中很快找到答案,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按压颈动脉,教师提示“像什么跳?”稍稍用力后,“感觉怎样,是否觉得一股一股向外流?”学生很是兴奋,积极尝试,感知动脉的跳动,想像着心脏收缩提供的快速血流,遭遇动脉血管肌肉弹性回缩形成的搏动这一瞬间过程。
②静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静脉中血流方向和心脏的关系。
小体验:学生掐住上臂中部静脉,下垂手臂,使手臂的静脉凸显出来,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从血流方向考虑,回答“静脉的血液回流心脏的途径被切断,所以静脉凸显出来。
”回答得十分准确。
教师进一步追问“逐渐凸显又是为什么呢?”教师用缓慢温和的声音强调“逐渐”两字,学生很快从课本的阅读及动脉血流速度快的暗示下,得出静脉血流速度较慢的结论。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为例,通过分析实际教学中的案例,探讨教学方法、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一: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在讲解“种子萌发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实验:将小麦种子分为A、B两组,A组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环境中,B组放在相同环境中但缺少氧气。
结果表明,A组种子正常萌发,而B组种子未能萌发。
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二:观察植物细胞在讲解“植物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等结构。
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比不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策略讨论1.讨论一:情境创设与启发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讨论二:分组合作与讨论式教学分组合作和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讨论三:实践操作与探究式教学实践操作和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引言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行为,旨在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一个初中生物教学案例为例,展开____字的反思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案例描述该案例发生在某市初中生物教师李老师所教授的七年级生物课堂上。
该节课主要讲解了“细胞”这一知识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课堂上,李老师采用了讲授结合实验的方式,先通过PPT展示细胞结构图,并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形态与功能,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显微镜下观察草叶中的细胞,最后再进行小结和巩固。
问题分析在这节课中,李老师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第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李老师在课堂中注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但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却忽视了其他重要的细胞现象,比如细胞的分裂过程等。
这使得学生对细胞的整体认识不够全面。
第二,教学方式单一。
李老师在讲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时候主要采用了讲解和展示的方式,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虽然在实验环节中使用了显微镜观察草叶中的细胞,但是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比较低。
缺乏互动和讨论的环节,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第三,教学语言表达不够简明扼要。
李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啰嗦,对于一些细节问题重复讲解过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同时,语言表达中过于强调记忆性的知识点,缺乏启发性问题的提问和学生思考的空间。
反思和改进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李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细胞这一知识点,可以从细胞的结构、功能、分裂过程等多个维度进行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细胞的内涵,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其次,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除了讲解和展示外,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在学生中引发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案例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一、案例分析的定义和作用1.1 定义案例分析是一种基于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通过提供具体的、真实的生物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学习生物知识的目的。
1.2 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通常涉及到实际的生物现象或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分析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实际的生物现象或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二、案例分析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生物现象或问题作为案例,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
2.2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案例分析的前提。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2.3 教学过程(1)介绍案例:教师向学生介绍案例的背景、情境和相关生物知识。
(2)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3)解决方案的提出和验证: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验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4)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的教学实践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实践。
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许锁链(昆明市第十二中学生物教研组2013年7月)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本文通过的对初中生物课堂真实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总结了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优化课堂提问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优化提问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窗口,最能促使教学从传统的结论式教学向现代探究式教学转变的一种教学艺术。
然而,现实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状况却并不乐观,学生不愿答,不敢答,甚至不会答,或是答而不全,答而不准,尤在初中生物课堂更甚(洪松舟等,2008)。
鉴于此,结合笔者对自己课堂教学提问的反思和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再联系自己对听课案例的分析,本人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析。
1、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笔者在两所学校10个初中班级中随机选择班级听了16堂生物课,搜集了近二十个课堂案例,并在自己任教班级随时观察课堂提问时学生的具体表现,经过整理观察记录及认真分析,发现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可以分成以下四种情况:1.1 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在初等讲台或是在上公开课及复习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学生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或是支吾以对。
这会让教师因担心课堂气氛不活跃或教学进度完不成而惊惶失措或自问自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问题表述不准,学生不理解提问的意思;或者完全不知道答案导致无法回答;还有就是在复习课中对综合性水平的提问,学生知道大概意思,有模糊的想法,却没有明确的思路而不知该从何说起,但这种情况一般在课堂上往往占少数。
案例观察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师:进入初中以后,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了吗?生:愕然。
师: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
学生:叽叽喳喳讨论后,教师点起一位男生:“我好像长高了”师:对。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初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初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
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就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无法直观地、不分后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回去来说。
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很难使学生跟著教学所呈现出的目标回去自学,在练、小结中检验三维目标与否合格,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辨认出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显著。
初中生在自学方面存有以下几方面的的自学特点:(1)自学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强,而自学依赖性弱,尤其就是七年级学生整体表现更显著;(2)思维特点上起至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下降抽象思维快速发展(3)自学上难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了解感兴趣,对严格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倦。
因此,存有一部分学生看见水解的许多大目标后,难产生视觉烦躁,有时还可以深感厌倦,就已经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较弱的情况下,换言之一下练的效果可以怎样,合格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真的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以使用这几个环节,即为“引趣——尝试——意见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就是自学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性欲,并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开心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自学的须要。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模拟实验或是设计直观的学生实验,讲诉生动的生物学史,列出学生生活中常用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引起他们表述生物现象、积极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许锁链(昆明市第十二中学生物教研组 2013年7月)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本文通过的对初中生物课堂真实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总结了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优化课堂提问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优化提问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窗口,最能促使教学从传统的结论式教学向现代探究式教学转变的一种教学艺术。
然而,现实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状况却并不乐观,学生不愿答,不敢答,甚至不会答,或是答而不全,答而不准,尤在初中生物课堂更甚(洪松舟等,2008)。
鉴于此,结合笔者对自己课堂教学提问的反思和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再联系自己对听课案例的分析,本人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析。
1、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笔者在两所学校10个初中班级中随机选择班级听了16堂生物课,搜集了近二十个课堂案例,并在自己任教班级随时观察课堂提问时学生的具体表现,经过整理观察记录及认真分析,发现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可以分成以下四种情况:1.1 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在初等讲台或是在上公开课及复习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学生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或是支吾以对。
这会让教师因担心课堂气氛不活跃或教学进度完不成而惊惶失措或自问自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问题表述不准,学生不理解提问的意思;或者完全不知道答案导致无法回答;还有就是在复习课中对综合性水平的提问,学生知道大概意思,有模糊的想法,却没有明确的思路而不知该从何说起,但这种情况一般在课堂上往往占少数。
案例观察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师:进入初中以后,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了吗?生:愕然。
师: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
学生:叽叽喳喳讨论后,教师点起一位男生:“我好像长高了”师:对。
可是,这个是你最显著的变化吗?生:愕然。
师:想想幼儿园时我们能明显的看出男孩和女孩吗?现在能不能仅从外表就很清楚男生和女生呢?生:.....[案例分析] 教师的提问没有针对性,问题和问题之间的组合及递进无明显的逻辑性。
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问时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避免提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
1.2 学生不会回答学生在回答课堂提问时答非所问或者理解错误导致其回答完全错误,课堂中这种情况很少。
出现的原因是:问题为识记水平,学生因为记忆错误而导致回答错误;学生没有过好审题关,不能筛选出有效信息导致答而不准;教师的问题过难,提前对未开讲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超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抑或导致学生思维断层。
案例观察2:植物的蒸腾作用师:小麦生长后期(抽穗和灌浆期)其光和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是什么?生:水分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发育师:错!(当头一棒!)生:……(顿时鸦雀无声)呀……(茫然!)师:……思考错在哪里?生:(所有学生)苦思冥想……(有的学生)轻声讨论……师:植物一生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那个方面?生:植物一生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师:抽穗和灌浆期的小麦只是植物一生中的一个阶段,那它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什么呢?生:蒸腾作用[案例分析]学生误答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受到外来“迷惑条件”的干扰,另一方面又没有挖掘出教师课堂提问中的“隐藏条件”导致其审题不清。
“抽穗和灌浆期小麦的光和作用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为迷惑条件,隐藏条件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休眠阶段除外),吸收的水分有95~99%用于蒸腾作用,也就是说抽穗和灌浆期小麦的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注意仔细分析题意,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这是学生准确回答课堂提问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1.3 学生不愿回答这种情况多见于教师在选择回答问题对象时,出现了偏差:如只提问好学生,或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让学生难堪;也或是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用语不当,学生部愿回答。
案例观察3:植物的结构层次师:上节课我们学了植物的结构层次,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那些?生:(齐声)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师:植物的器官有那些呢?生:(齐声)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师:好,下面我出一道非常简单的题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我们平日里吃的花生米在结构层次上属于什么,请举手回答?生:绝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没有举手师:(环视班级一周)这个问题我专找一个这节课还没举手的学生来回答(没有举手的学生渐渐的低下头不敢面对老师的眼神)×××,你来回答。
生(没举手):……[案例分析]教师提问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用语不准确,“非常简单”的题学生回答正确是理所应当;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学优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相反的情况说“非常难”的问题也不好,“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学优生回答后,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二在选择回答问题对象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对学生进行惩罚性提问,让学生难堪。
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班级里,学生的基础和智力层次是参差不齐的。
教师师提问不能搞一刀切,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并寻找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抛头露面”的机会,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1.4 学生答而不全通常出现在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学生往往不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而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另外,有些问题涉及的方面太多,学生往往只考虑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而答不全,或因思考的局限产生定势等原因导致其答而不全,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
案例观察4:植物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谁能说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功能呢?生:呼吸作用通过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光合作用能够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师:那有氧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吗?生:对啊!师:清晨人们锻炼身体时,总是习惯到树林中去,认为那里是天然氧吧,空气清新,对身体非常有益,这种做法是否准确呢?生:当然对了,树林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树林里空气新鲜,很适合早上锻炼。
师:这种做法是错的,树木虽然能制造氧气,但必须以光照为前提条件。
在黑暗中,植物就不能制造氧气,相反,根据呼吸作用的知识,在夜晚,树木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小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变得稀薄,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那锻炼最好的场所是在哪呢?生:旷野,那里没有太多的植物,这样经历一晚上后二氧化碳不会过高。
[案例分析]学生误答的原因为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如果直截了当地提问相关理论的话,学生多半能够回答准确,但是如果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问的话,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同样不能准确回答问题。
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到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一旦联系上实际问题,学生常常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不与理论联系导致其答而不准。
2、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优化2.1.提问注重针对性和难度性初中生物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这种针对性不仅是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区别地有计划地提问。
而且还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马丹,2013)。
因此,教师在提问之前应该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选择提问的方向和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
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学优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
也可从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赵伟,2011)。
另外,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而生物知识中又有很多专业术语是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理解的,提问的针对性还要求老师对提问语言进行有效把握。
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的课堂提问使用较为简洁自然、容易理解的语言,并适当地将一些难度较高或不太常见的专业术语,转化成能被初中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词语,使他们能够顺利作答。
2.2.提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时代热点问题,关注社会、关注生命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吴正香,2009)。
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进行提问。
联系社会中出现的“毒奶粉”、“毒胶囊”,询问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过程;联系人们的养生文化和减肥时尚,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人不吃脂肪也会变胖?有人说减肥的秘诀是少吃多运动,你认为呢?从而可以让学生学点“有用的生物”可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2.3.提问注重叫答技巧叫答是初中生物课堂经常使用的提问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举手回答,这一过程使得课堂进度能够有效完成(张高明,2012)。
在叫答过程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
同时,提出问题叫学生同答时,教师要考虑提问的等候时间。
一般来说应根据具体问题的类型、学生的实际水准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确定具体的等待时问。
对于事实性的认知问题(主要是考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或学优生答题,等待2秒左右为宜;而对于综合性问题和实际操作等问题或学困生答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钱国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