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种经方治疗寒饮伏肺证
肺寒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1)常用方剂:温肺散寒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化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加减法:咳嗽剧烈者,加白前、百部;痰多者,加半夏、茯苓;胸闷者,加枳壳、桔梗;气短者,加人参、黄芪。
2. 针灸治疗(1)主穴:肺俞、风门、膻中、太渊。
(2)配穴:咳嗽剧烈者,加鱼际;痰多者,加丰隆;胸闷者,加内关;气短者,加足三里。
操作:每次选用3-5个穴位,采用针刺或艾灸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二、西医治疗1. 抗感染治疗针对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可选用以下药物:(1)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等。
(2)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2. 止咳化痰治疗(1)止咳药物:如复方甘草片、止咳糖浆等。
(2)化痰药物:如氨溴索、氨茶碱等。
三、日常调理1. 饮食调养(1)饮食宜温热,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
2. 休息与锻炼(1)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
3. 预防感冒(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
(2)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保暖。
四、康复治疗1. 拔罐疗法(1)部位:肺俞、风门、膻中、太渊。
(2)方法:选用大号玻璃罐,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罐内,迅速倒扣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
2. 药浴疗法(1)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等。
(2)方法:将药物煎煮成药液,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全身浸泡30分钟。
通过以上治疗和调理,肺寒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然而,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体会
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体会
肺胀是指肺部出现积水或凝血而引起的肺功能障碍。
其症状主要为咳嗽、胸闷、呼吸急促、气促等。
肺胀的病因很多,其中外寒内饮是常见的一种病因。
外寒内饮型肺胀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最常用的中药方剂是小青龙汤和补中益气汤。
小青龙汤是由张仲景所传的一剂清热解毒方,其药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散寒除湿。
适用于外寒内热引起的病证,如感冒、咳嗽等。
如果在肺胀治疗中应用小青龙汤,则可清除肺部内的寒湿之气,缓解肺部症状,促进肺部的正常气血运行。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补益气血的方剂,由扁鹊所传。
此方剂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营卫的功效。
适用于气虚血弱、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症。
如果在肺胀治疗中应用补中益气汤,则可增加气血的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将小青龙汤和补中益气汤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相互补充,协同作用的效果。
具体用法是先服用小青龙汤,使肺部内的寒湿之气得以清除,然后再服用补中益气汤,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还可以在该药方中适当加减其他中药,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总之,小青龙汤和补中益气汤是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的常用中药方剂。
两者在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且互补互通。
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同时,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还应遵守医生的嘱托,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以助于病情的康复。
得了肺寒应该怎么治疗,中药具体吃什么
得了肺寒应该怎么治疗,中药具体吃什么寒型(冷哮)寒痰留伏,肺失宣肃所致.主症: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疼,鼻痒,时流清涕,咳嗽气急;继则胸膈满闷,喘促加剧,喉中哮鸣有声,咳吐稀痰,不得平卧, 俯伏方舒,面色苍白或青灰,背冷,舌质淡,苔白滑,脉象浮紧.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麻黄5 桂枝5 细辛3 (宣肺平喘)苏子9 杏仁9(去皮尖) 紫菀9(止咳降逆)半夏9 (化痰)甘草3(和中)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温服.痰多稀薄色白者,加干姜3;咳喘有汗者,加五味子;喉间痰如水鸡声加射干5.寒水射肺:真武汤去白芍,加干姜五味子细辛肺脾两虚:禀赋不足,脾弱无以养肺.主症:面色光白,恶风自汗,咳嗽气短,痰涎清稀,食少,便溏,浮肿,易感外邪,引发哮喘,舌质淡,苔白,边有齿痕,脉象濡弱. 治法:养肺固卫,健脾运中处方: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党参9 白术9 (健脾养肺)防风9 (固表止汗)半夏9 陈皮9 (化湿祛痰)杏仁百部(治咳平喘)桂枝6 白芍(调和营卫)神曲9 谷芽12(和胃肠)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温服.浮肿加茯苓皮15 ;便溏加建莲肉9.肺肾俱亏:哮喘久发,肺病穷必及肾主症:头晕耳鸣,形寒气怯,咳嗽痰多,动则喘息,腰酸膝软,舌质淡,苔薄,脉象沉细.治法:益气敛肺,补肾摄纳处方:金匮肾气丸加减白术9 淮山9 香扁豆9 (健脾益气)杏仁9 五味子5 胡桃肉9(敛肺平喘)附子9 肉桂5 补骨脂9(温肾摄纳)山萸肉9 杞子9 熟地9 (养阴滋填)水煎,分上下午温服.气逆加旋复花9(包煎)海浮石15;体虚气怯,喘咳不已,另用生晒参蛤蚧(去头足及鳞)等分,研成粉末,一日二次,每次3克,温开水送下.根据病情,参考选用。
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体会
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体会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是中医药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的常用处方。
这两种方剂在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调理体内的气血,促进病情的康复。
下面将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对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在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外寒内饮型肺胀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外寒内饮型肺胀是指受外感寒邪和内饮病邪的影响,使体内阳气郁滞,气机不畅,形成肺腑郁闭,气机不畅的病证。
其病因主要为外感风寒,内因素之一可能是湿邪,另外寒邪内侵消耗机体阳气,肺失温热,则无力卫外,病邪反控。
由于外感寒邪,外肺受邪,经络通畅受阻,肺气凝滞不畅,湿邪外凝不散,从而导致气机郁滞,经络失调,气血流注受阻,形成痰饮郁闭的病变。
临床上表现为患者的咳喘症状较重,痰饮郁闭主要集中在肺脏,气机不畅,伴有喘息咳嗽,并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经典方剂,由黄芩、桂枝、干姜、人参、石膏、大枣、甘草组成,主治伤寒后证。
小青龙汤具有辛温解表,温中燥湿的功效,对于体内的外寒内饮型肺胀有着很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中,小青龙汤能够温中散寒,调畅气机,祛除痰饮,舒筋活血,解决痰饮郁闭引发的症状。
在实际应用中,临床中常见的病人症状是咳嗽咯痰,面色萎黄,身感寒冷,脉弦数。
这些病人主要有肺脏肺络郁闭,气机郁滞阻塞等病机。
此时应用小青龙汤治疗,能够温中散寒,祛痰通肺,调畅气机,消除痰饮,并通经络,舒筋活血,起到温中祛寒,祛痰通窍,舒筋活血,消除痰饮,调畅气机的作用。
实际临床应用中,小青龙汤对于外寒内饮型肺胀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
通过温中祛寒,调畅气机,消除痰饮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补中益气汤常见的临床病人表现为咳喘,胸闷,气短,面白(苍白),脉沉迟。
这些病人主要有气机郁滞、痰饮外凝、气阳不振等病机。
此时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能够温中益气,祛痰通窍,舒筋活血,调畅气机,并改善气血循环,恢复正常的气血循环,促进病变的康复。
中医经方治愈肺实证的医案
中医经方治愈肺实证的医案
中医经方在治愈肺实证方面有许多医案,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案例:
1. 医案一,患者男性,年龄40岁,主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
中医诊断为肺实证。
经过辨证论治,医生使用了桔梗、川贝、百部、杏仁等中药进行治疗。
患者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胸闷气短症状明显改善。
2. 医案二,患者女性,年龄55岁,主诉咳嗽、咳痰、胸痛。
中医诊断为肺实证。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了麻杏石甘汤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减轻,胸痛症状消失。
3. 医案三,患者男性,年龄60岁,主诉咳嗽、咳痰、气促。
中医诊断为肺实证。
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了麻黄汤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减轻,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4. 医案四,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诉咳嗽、咳痰、胸闷气
短。
中医诊断为肺实证。
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了清肺化痰、祛痰止咳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减轻,胸闷气短症状明显改善。
这些医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医经方在治愈肺实证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会综合运用中药方剂,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同时,中医还注重调节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医生进行判断和调整。
肺部寒凝伏饮兼肾阳虚如何根据中医进行治疗
肺部寒凝伏饮兼肾阳虚如何根据中医进行治疗在中医理论中,肺部寒凝伏饮兼肾阳虚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症。
当人体受到外寒侵袭,或者自身阳气不足,就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那么,中医是如何对此进行治疗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肺部寒凝伏饮的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痰液清稀量多,常常感觉胸部憋闷,呼吸不畅。
在寒冷的天气或者受到冷风刺激时,症状往往会加重。
同时,肾阳虚的症状也不可忽视,比如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夜尿频繁等。
对于这种病症,中医的治疗原则通常是温肺化饮、温补肾阳。
中医认为,“寒者热之”,所以要用温热的药物来驱散寒邪。
在中药方剂的运用上,小青龙汤常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
其中麻黄、桂枝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驱散体表的寒邪;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帮助消除肺部的寒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半夏燥湿化痰。
整个方剂温肺散寒、化饮平喘的效果显著。
除了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也是常用的方剂。
它由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组成,具有温肺化饮的作用,对于寒饮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在温补肾阳方面,金匮肾气丸是经典之方。
它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组成。
其中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地黄、山药、山茱萸滋补肾阴,泽泻、茯苓、牡丹皮利水渗湿、泄热。
通过阴阳双补,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
除了方剂,中医还会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肺部寒凝伏饮,可以选择肺俞、风门、膻中、中府等穴位,通过针刺和艾灸,以温通经络、散寒化饮。
对于肾阳虚,可以针刺肾俞、命门、关元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能更好地温补肾阳,增强肾脏的功能。
在饮食调理方面,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西瓜、苦瓜等。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等,以助于温阳散寒。
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和寒冷的天气里,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寒。
在生活起居上,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寒体方常用经方7个,辨证加减正确使用!
寒体方常用经方7个,辨证加减正确使用!
1当归四逆汤(整体羸瘦—大枣、甘草;局部冷痛----桂枝、细辛;)(抓细辛证)
2葛根汤(葛根背+自下利+无里热)(抓麻黄证+葛根证)
3理中汤(小肠温度低、吸收机能低下)(抓干姜证)
4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抓麻黄证+附子证+细辛证)
5麻黄汤((脉微细、但欲寐)(抓附子证+干姜证)
7吴茱萸汤(消化道寒饮,消化道大量水样分泌物)(抓吴茱萸证。消化道寒饮)
【祛寒的经方】
【祛寒的经方】四逆汤祛肾寒;附子理中汤祛脾之寒;小青龙汤祛肺寒;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祛肝脏之寒;桂枝干姜汤,白通汤,祛心肾之寒。
这些寒气被热化,变成什么呢,水,好像冰化为水一样。
如何去水,刚开始用十枣汤,这个药比较狠,叫做决堤行水,还有温柔一点的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青龙汤都是温阳化水配合,一边温阳,一边行水,一般都是后期要做的事情。
寒气一方面化成水,一方面夺路而逃,逃跑的路线是从内到外,从肾到脾到肺到胃再到最外太阳:逃到脾用附子理中丸;逃到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逃到阳明胃用葛根汤;逃到太阳,用麻黄汤,桂枝汤。
越往外,身体的感觉越明显,也最难受,这个是身体自然的机理。
但是吃药的时间反而成反比,去肾寒至少3个月,脾也要1个月,后面就快了,太阳只要几副药就够了。
好了,寒气去了,水也化干净了,身体就会有变化了,你会发现,牙龈重新长出来了,口不红了,舌体灵活了,耳朵灵敏了,眼睛亮了,头发黑了,手有力气了,耐力加强了,声音洪亮了,喜欢唱歌了,能喝酒了,不晕车了,获得了速度、力量和耐力。
身体机能全面提升。
寒在厥阴:上热下寒,精气血虚,恶梦连连,治也缓之,去寒补血,乌梅丸,当归四逆所属,治后寒退至太少二阴。
寒在少阴:睡眠质量不好,想睡睡不着,起来仍疲惫,元气外散,阴盛格阳,外强中干,治凭脉象,四逆汤,白通汤,回阳饮。
治后寒退太阴。
寒在太阴:运化不力,肥胖,腹泻(因为阳明大肠有寒气,而阳明太阴相表里,葛根汤所主),咳吐清痰(手太阴肺有寒,小青龙汤之所主),太阴统用附子理中,兼少阳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水邪湿邪,上面用苓桂术甘汤,下面用真武汤(少阴太阴合症),可见太阴症变化多端,土火,土水,土金,土木合症随意治之。
治后,寒邪基本从少阳阳明撤退。
寒在少阳:初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降少阳火兼治太阴,纯热象不多,治后寒出阳明太阳。
寒在阳明:阳明多气多血,寒邪在此化为热邪,但是阳明太阴表里,通常不会太热,多是寒热交替,表现为大便前硬后软,严重的经年腹泻,葛根汤之所主,几付就可,实在爽,阳明太阳合病,多肌肉酸痛,高热,葛根麻黄汤主之,一副就行,阳明寒不容易退,因为阳明为土,土不容易变迁,阳明寒退至太阳关口。
肺部寒凝伏饮如何根据中医进行治疗
肺部寒凝伏饮如何根据中医进行治疗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肺部寒凝伏饮这事儿,看看中医到底是咋给它“治服”的。
我先给您讲讲我之前遇到的一个事儿。
有个大爷,一到冬天就咳个不停,喘气都费劲。
他来找我,那满脸的愁容哟,真是让人心疼。
我仔细一问,他这情况已经好几年了,夏天还好点,一入秋,那简直是遭罪。
中医看待肺部寒凝伏饮,那可有一番讲究。
首先得搞清楚这“寒凝伏饮”是咋来的。
就好比一个房子,冬天的时候窗户没关好,冷风呼呼地往里灌,时间长了,屋里能不冷嘛。
咱们的肺也是这个道理,如果长期受到寒气的侵袭,或者本身阳气不足,寒气就容易留在肺里,再加上一些痰湿,就形成了寒凝伏饮。
那中医治疗呢,就像是给这个“房子”重新装修、升温。
第一步,要把寒气往外赶。
这就少不了一些温热的中药,像麻黄、桂枝,它们就像是勇敢的战士,能把寒气打得落花流水。
不过用的时候可得注意剂量,多了少了都不行。
第二步,得把痰湿化掉。
这时候就得请茯苓、泽泻这些“清洁工”上场了,它们能把肺里的痰湿清理得干干净净。
第三步,还得给肺补补阳气。
就像给房子安个暖气,让它一直暖和着。
这就得用到干姜、附子这些“暖宝宝”,让肺的阳气充足起来,不再惧怕寒气的入侵。
在治疗的过程中,饮食也特别重要。
我跟那位大爷说,您可别贪凉,像那些冰西瓜、冰饮料,能不碰就不碰。
多吃点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汤、生姜红糖水。
大爷一开始还不太当回事,后来咳得实在受不了,乖乖听话了。
还有啊,生活习惯也得改改。
别大冬天的早早起来去晨练,这时候寒气重,容易让寒气钻空子。
晚上也别熬夜,得让身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阳气。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大爷的情况慢慢好转了。
再见到他的时候,那脸上终于有笑容了,还一个劲儿地感谢我。
总之,中医治疗肺部寒凝伏饮,得从多个方面入手,药物、饮食、生活习惯都得注意。
只要咱们坚持调理,这肺部寒凝伏饮也不是啥大难题!。
附子温肾健脾化饮汤治疗寒饮伏肺咳喘96例
2 治 疗方 法
[ 中图分 类 号 ] 2 674 [ 献标识码 ] R 7 .6 文 B [ 文章编 号 ]04— 8 4 2 1 )5— 0 0 10 2 1 (00 0 38— 2
20 20 年 间 , 02~ 08 我们 用驻 景 明 目片 治疗玻 璃体 浑浊
8 O例取得 满意疗 效 , 现报 道如 下 。
治 疗寒 饮伏 肺 咳喘 9 6例
杨 从 刚
( 四川省 盐边县渔门中心卫生院中医 , 科 四川 盐边 67 rl 凹) [ 中图分 类号 ] 2 6 1 [ 献标 识码 ] R 5 .2 文 B [ 文章编 号 ] 0 4— 8 4 2 1 ) 5— 0 0 10 2 1 ( 0 0 0 3 8— 1
6 讨 论
.
附 子 温 肾 健 脾 化 饮 汤
肾阳虚致 脾 阳虚 , 虚不能 运化 水 湿 , 湿生痰 , 脾 聚 上渍 于肺 , 为寒 饮伏肺 。附子 温 肾健脾 化饮 汤 方 中用 熟 附片 成 温 肾助 阳散寒 , 苍术 、 茯苓 、 脾燥 湿 , 枝 、 甘草 温通胸 健 桂 炙 中阳气 , 干姜 、 细辛 、 半夏 、 北 法 胆南 星 、 白芥 子 、 苏子 , 温肺 利湿化 饮 。诸 药合 用 , 奏温 肾助 阳 、 湿健 脾 、 共 燥 温肺 化饮 之效 , 能取得 满意疗 效 。 故
3 疗效 标准
治愈 : 消失 , 复 发 。显 效 : 状 消 失 , 寒 偶 有 症状 无 症 受 复发 。有效 : 症状减 轻 。无 效 : 无 明显变 化 。 症状
4 治疗 结果
参 照 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 《 中医病证 诊断 标准 》 。治 愈 : 症 状消失 , 璃 体 中 混浊 物 完 全 吸收 。有 效 : 状 明显 减 玻 症
《伤寒论》《金匾要略》肺病证治诠释
《伤寒论》《金匾要略》肺病证治诠释《伤寒论》《金匾要略》肺病证治诠释发表于国医论坛1991年第4期作者:天津中医学院朱广仁天津市王顶堤医院王效菊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感内伤皆易致病,故而《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颇不乏肺脏疾病证治的论述。
但有关此方面的专文尚属少见,笔者不揣谫陋,试将其约为七法予以阐述。
一、宜肺法即宣通肺气之法,为肺气失宣所设。
肺主宣发和肃降,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无宣则气、津无以外达、升发。
若外邪袭之,可致肺气失宣、水液代谢无权,当施宣肺达邪治法。
然因邪之性质有异,宣肺之法又分为三:(一)宣肺散寒发表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束表所致的肺失宣达证。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仲景宗《内经》“因其轻而扬之”,立辛温发表宣肺散寒法,创制麻黄汤方。
方中以麻、桂相合,宣肺散寒、发表达邢,杏仁利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服法:“不须啜粥”,以取微似汗”。
《素问·咳论》日“皮毛者,肺之合”,即通过微汗微启毛腠,达宣肺之旨。
若令汗“如水流漓”,必致肺气大泄,则失“宣”义。
后世疗风寒束肺喘咳诸方,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华盖散(《济生方》)等皆察于斯。
(二)宣泄肺热法:本法适用于邪热壅肺(多由表邪失治或误治,邪热传肺),肺气失宣证。
《伤寒论》第63、163二条日:“发汗后或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征之临床,尚可有咳逆胸满,烦渴痰黄,或发热,苔薄黄或兼白,脉浮滑而数等证侯。
麻杏甘石汤中,以麻黄伍大剂生石膏为主药,二者相约相须,变辛温为辛凉之剂,使发汗力甚微而功专宣泻肺热。
本方被后世视为宣泄肺热之祖方,并推广运用到温病和杂病的肺热喘咳证中。
如五虎汤(《医宗金鉴》方)、麻黄引气汤(《证治准绳》方)等均取义于本法。
按原书中麻黄(剂量为四两)仅为石膏(八两)的1/2。
如是,则不能有效监制麻黄温散发汗之力,故欠允当,临证中,殆以1/3~1/4之比例为宜。
温肺化痰的古方
温肺化痰的古方有苓甘五味姜辛汤和连花清咳组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由茯苓、甘草、细辛、干姜和五味子组成。
这个方子被收录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用药主要是健脾化湿、温肺化饮。
其中,茯苓可以健脾,甘草可以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同时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防止伤害身体的正气。
细辛这味药可以入肺经,温肺化饮,对于已经储存在肺里的痰饮,可以起到辛温发散的作用,消除痰饮。
干姜这味药,可以通阳散寒,补足身上的阳气,把我们身上的寒气散出去,这样寒气也不会阻碍脏腑的生理功能。
最后就是五味子这味药,可以敛肺止咳,肺里有痰,身体又阳虚有寒,所以我们一受凉,就容易剧烈的咳嗽,有的人咳的时间久了,一咳就喘,甚至出现了漏尿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收敛肺气,止咳平喘了。
连花清咳组方依据“宣肺泄热,化痰止咳”治法,融汇古方化裁而成。
以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清金化痰汤合清半夏、前胡清泄肺热,化痰止咳。
山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透热达表。
大黄通腑泄肺。
组方顺应肺的生理特性,以宣肺祛邪为主,清泄肺热、化痰止咳。
邪去痰消后咳嗽、咳痰症状自然消除。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医生获取更专业的诊疗建议。
中医经方治愈肺实证的医案
中医经方治愈肺实证的医案
1. 方剂治疗,《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很多治疗肺实证的方剂。
例如,治疗肺实证的经典方剂有桔梗汤、麻杏石甘汤等。
桔梗汤以
桔梗、甘草、生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作用;
麻杏石甘汤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药物组成,能够宣肺解表、清热化痰,对于肺实证有良好的疗效。
2.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也是治疗肺实证的常用方法。
例如,针
刺肺经上的穴位,如太渊、云门、天府等,可以疏通肺经气机,促
进肺气的运行,达到宣肺化痰的效果。
3. 中药煎剂治疗,除了方剂外,单味中药或中药组合也可以用
于治疗肺实证。
例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宣肺
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肺实证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4.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因此在治疗肺实证
时也可以通过食疗来辅助治疗。
例如,食用梨、百合、蜂蜜等具有
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食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医经方在治疗肺实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无论是方剂治疗、针灸疗法、中药煎剂治疗还是食疗调理,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治疗肺实证,改善患者的症状。
然而,对于具体的病情,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温利逐饮汤治留饮伏饮证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温利逐饮汤治留饮伏饮证
李杏荣,主治医师(湖南省衡南县车江区医院邮编421131)
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机体某一部位,留而不去,去而不尽之留饮、伏饮证。
川椒目10克,桂枝5克,太子参15克,茯苓15克,全瓜蒌30克,桑白皮12克,葶苈子10克,白蒺藜10克,猪苓15克,泽泻10克,车前子(布包)12克,枳壳10克,甘草3克,生姜5片,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凡属邪实正虚之饮证,笔者经多年临床验证,若以本方加减,5~10剂可愈。
留饮、伏饮出自《金匮》痰饮证中。
它是根据饮病的新久浅深而定,与肺脾肾密切相关,系水饮停聚为患。
其基本病因为阳气不化,其基本病变性质为阳衰阴盛,本虚标实。
《金匮》云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遵循上述原则,在临床中注重调节机体机能和祛除饮邪两个方面,以自拟“温利逐饮汤”为基础,进行辨证施治。
方中川椒目、桂枝温肾通阳利水;太子参、茯苓、大枣补气健脾,渗湿培土;全瓜蒌、桑白皮、葶苈子、白蒺藜清上焦之火,宣降肺气使水道通调,而水饮之邪有下出之机;猪苓、泽泻、车前子合用能增强利水之功;生姜、枳壳温中理气;甘草补脾,通行十二经,可升可降,调和诸药制其偏颇。
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消补兼施,治标顾本,切中病机,故效果确切。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
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肺部虚寒证的中医调理方法是什么
肺部虚寒证的中医调理方法是什么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肺部虚寒证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当肺部受到虚寒的侵袭,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咳嗽、气短、畏寒、易感冒等。
那么,对于肺部虚寒证,中医都有哪些调理方法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肺部虚寒证产生的原因。
这可能与先天体质较弱、后天调养不当、久病损伤肺气等因素有关。
比如,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或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都可能导致肺气受损,阳气不足,从而出现虚寒之象。
在中医调理肺部虚寒证时,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经典的方剂有小青龙汤,它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作用,对于肺部虚寒所致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还有苓甘五味姜辛汤,能温肺化饮、止咳平喘,适用于寒饮咳嗽之证。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的食疗方法在调理肺部虚寒证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肺散寒、补益肺气作用的食物。
例如,羊肉是一种温性的食物,具有温中暖肾、益气补虚的功效。
可以用羊肉炖汤,加入适量的生姜、当归等,既能温肺散寒,又能补充营养。
核桃也是不错的选择,它有温肺定喘、补肾健脑的作用。
可以直接食用核桃,或者将核桃与红枣、糯米一起煮粥食用。
另外,生姜是一味常见的食材,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
平时可以喝一些生姜红糖水,有助于驱散肺部的寒气。
艾灸也是中医调理肺部虚寒证的有效手段。
通过艾灸肺俞、风门、大椎等穴位,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补益肺气的作用。
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一般每个穴位艾灸 15 20 分钟,每周进行 2 3 次。
推拿按摩对于肺部虚寒证的调理也有帮助。
可以按摩膻中穴,它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膻中穴,每次 5 10 分钟,每天 1 2 次。
还可以按摩肺经上的穴位,如太渊穴、尺泽穴等,以疏通经络,调理肺气。
运动锻炼对于改善肺部虚寒证也非常重要。
细辛与19首经方(3)——治疗寒饮证之寒饮阻肺的8首方剂介绍
细辛与19首经方(3)——治疗寒饮证之寒饮阻肺的8首方剂介绍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寒饮(1)寒饮证:临床多见咳嗽,怔忡,饮食减少,两腿畏寒,甚则卧床不起,(2)寒饮阻肺: 寒饮阻肺证概念:寒邪与痰饮结合,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古称“支饮.1.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见今日头条——中医十大名方之小青龙汤与现代疾病的治疗)。
2.小青龙加石膏:(饮郁化热)组成服法:麻黄9克、芍药9克、桂枝6克、细辛3克、甘草6克、干姜3克、五味子3克、半夏9克、石膏9克。
上九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服。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治肺胀,心下有水气,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3.厚朴麻黄汤方(理气降逆)组成服法:厚朴5两,麻黄4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2两,细辛2两,小麦1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煎取7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功能主治:咳而脉浮者。
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
4.射干麻黄汤(咳痰痰盛、喉中有水鸡声)组成服法:射干9克,麻黄12克,生姜12克,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克,五味子3克,大枣7枚,半夏9克。
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饮止咳。
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5.苓甘五味姜辛汤(表寒较轻的痰饮咳喘)组成服法:茯苓12克、甘草6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
上药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能主治:温肺化饮。
治咳逆。
寒饮内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沉迟。
6.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表寒较轻的痰饮咳喘兼有呕吐)组成服法:茯苓4两,甘草2两,细辛2两,干姜2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之喘证浅识
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之喘证浅识
苗良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卷),期】2008(22)6
【摘要】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
西医主要见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心源性哮喘、肺部感染、肺气肿等,当这些疾病出现以寒饮伏肺之喘证的临床表现时,均可以小青龙汤加减用之。
小青龙汤中以麻黄、桂枝除外寒宣肺气,干姜、细辛温化痰饮,方中其余药物能降气化痰、收敛肺气,取得满意效果。
【总页数】1页(P24-24)
【关键词】喘症;寒饮伏肺;经验
【作者】苗良
【作者单位】开原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2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疗效观察 [J], 刘悦;卢阳佳;旷伟川;陆彦青;杨海涛;黄凡
2.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6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肖钦;温奕超
3.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心得 [J], 张友堂;李云飞
4.温肺通痹颗粒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寒饮伏肺,肺络痹阻患者36例 [J], 仕丽;王檀;
胡少丹;袁成波
5.小青龙汤联合常规治疗对外寒内饮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 张美萃;杜世拔;范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方精选代表方,学习者必备!1,肺寒证代...
经方精选代表方,学习者必备!1,肺寒证代... 经方精选代表方,学习者必备!
1,肺寒证代表方是小青龙汤
2,肺热证代表方是泽漆汤
3,肺气阴两虚证代表方是麦门冬汤
4,脾胃气郁证代表方是橘枳姜汤
5,脾胃虚寒证代表方是理中丸
6,脾胃寒热夹杂证代表方是半夏泻心汤
7,脾胃气血两虚证代表方是黄芪建中汤
8,肝瘀血证代表方是大黄蛰虫丸
9,肝湿热证代表方是茵陈蒿汤
10,肝热生风证代表方是风引汤
11,肝胆郁热气虚证代表方是小柴胡汤
12,肾虚不固证代表方是天雄散
13,肾阴虚水气证代表方是猪苓汤
14,肾阴阳俱虚证代表方是肾气丸
15,心气郁证代表方是枳实薤白桂枝汤
16,心阳虚证代表方是桂枝甘草汤
17,心阴阳俱虚证代表方是炙甘草汤
18,心肝阴血虚证代表方是酸枣仁汤
19,心肾阳虚证代表方是茯苓四逆汤
20,心脾风痰证代表方是侯氏黑散
21,瘀热证代表方是桃核承气汤
22,寒瘀证代表方是温经汤
23,阳虚出血证代表方是黄土汤
24,血虚出血证代表方是胶艾汤
25,风寒湿痹证代表方是乌头汤
26,阳虚郁热痹证代表方是桂枝芍药知母汤
27,气血两虚夹湿证代表方是当归芍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