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层.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4
+ -+
(3)、吸附双电层
由于离子特性吸附形成的双电层称为吸附双电层(非库仑 作用力引起的吸附),这是一种非静电作用力产生的非静电吸 附,称为特性吸附,也称为接触吸附。
吸附双电层形成的原因是: 电极与溶液接触时,由于特性吸附,溶液中的离子会在电
极表面形成分布于溶液一侧的荷电层,这一荷电层会吸引溶液 内的反号离子形成吸附双电层。
由于电子在二相中逸出功不同,电子密度不同,
即电子在二相的电化学位不等,就会发生电子在二相中
转移,达到平衡时,在界面两侧形成的二个符号相反的
剩余电荷层,称金属/金属界面的离子双电层。M1/M2这
种双电层引起的电位称为金属的接触电位。
11
总之,离子双电层是在相互接触的二相界面 由于有电荷转移在两侧形成电荷符号相反,数量 相等的两个剩余电荷层。产生的原因是粒子在二 相中的电化学位不等。
因此在界面性质的研究中,理想极化电极作研究电极, 等效电路图为电容,理想非极化电极作参比电极,等效电路 图为微分电容Cd与反应电阻Rr的并联电路。
理想极化电极
理想非极化电极
29
三、电毛细管曲线法
(一)、描述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主要参数
1、界面张力γ
界面张力也称比表面自由能。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界面面积上过剩的吉布斯自由 能称为比表面自由能。 焦耳/m2=牛顿/m。
6
2、双电层种类及形成的原因
双电层的形成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在外电场作用下形 成,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可分为以下三种:
(1)离子双电层 带电粒子在二相中的电化学位不等,在界面两侧发
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电荷符号相反,数量相等的二个电 荷层,这种双电位层就是离子双电位层。
由于电荷在二相中转移形成的数量相等、符号相 反的二个剩余电荷层称为离子双电层。
(1)、在界面参加电化学反应
如电解过程中,要使电解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就 要从外电源不断输入电荷,才能维持一定的稳定的反应 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外电源保证电解过程有稳定的电 流。这一电流叫法拉第电流。
外电源输入的电荷参加了电化学反应,这时电极体 系的等效电路为反应电阻与双电层电容并联。
Cd
Rr
22
(2)、不参加电化学反应,只用于改变界面结构 建立双电层。
13
偶极双电层形成的原因:
A、由于在电极表面定向排列的偶极子本身电荷的两 个分离端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形成的双电层。
-+ -+
B、当偶极子在表面定向排列时,由于偶极子的诱导作 用,使金属表面的原子发生极化,产生作用于界面两侧的 荷电层,也叫偶极双电层。
-+ -+ -+ -+
C、由于电极表面有剩余电荷,也会使溶液中的分 子或原子发生极化,而在电极表面构成偶极双电层
23
2、 理想极化电极的概念
刚才分析了外电流流向电极/溶液界面的电荷可 能参加电化学反应也可能仅仅用来改变双电层结构。 不参加电化学反应。
例如纯Hg放在Kcl溶液中,由于Hg的电位很正 为+0.1v,说明Hg不易被氧化,而K+电位又很负-1.6v, 很难被还原,因而在Hg的表面不能自发形成离子双 电层。
这类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
25
理想极化电极定义:
外电源输入的电量全部用来改变电极/溶液界面结
构而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
显然,为了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就应该选择 界面上不发生电化学反应,全部的电量用来改变界面 结构和电位的理想极化电极,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将 电极极化到不同电势,又便于定量地计算建立一定的 界面结构所需要的电量。
定义:外电源输入的电量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而电位不 发生改变的电极称为理想的非极化电极。
28
参比电极就是典型的理想非极化电极,当然这种电极也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满足理想非极化电极的条件,即电流 不能过大,电流过大外电源输入的电荷不能被电化学反应即 时消耗掉,电极就会发生极化,引起电极电位的变化,所以 参比电极不能通过大的电流。
第四章 双电层
本章属于界面电化学的内容,主要介绍: 1、电极/溶液界面区电化学性质; 2、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的形成; 3、研究双电层性质、结构的实验方法 :
电毛细管曲线,微分电容曲线; 4、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结构模型; 5、电极表面吸附对双电位层结构的影响等;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1
一、wk.baidu.com述
这种影响称为“电场因素”。
界面电场产生的原因是:电极/溶液界面存在双电 层,一层电荷在电极上,一层电荷在溶液中,这两层电荷 之间的电位差如果为0.1-1 V,就能引起很大的电场强度, 因为双电层之间的距离只有10-8m,界面产生的电位梯度 107-108 V/m,在电极表面能产生如此大的电场,对电荷传 递产生非常大的加速度。
27
Kcl电极体系就是常用的理想极化电极。
3、 理想的非极化电极
与上面理想极化电极相反,外电源输入的电量全 部用于电化学反应,而且反应速度很快,溶液中离子扩 散足以补偿消耗掉的离子,这时电极电位基本上维持在 某一离子的氧化还原电位上,外电源输入的电量,用于 维持一定的反应速度,这种电极称为理想的非极化电极。
当电极与溶液接触时,在两相界面上就会出现 一个性质与电极和溶液都不相同的三维空间,通 常把这个三维空间称为界面区。
电化学反应都是发生在界面区,因而界面性质 将直接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度。电极/溶液界面 对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界 电场因素和化学因素。
2
1、界面区存在界面电场,对电极反应速度有影响。
19
无论是自发形成的双电层还是强制形成的双电层, 在性质上都一样,没有差别。但形成的原因不同。
双电层
离子双电层 自发形成双电层: 偶极双电层
吸附双电层 强制形成双电层: 离子双电层
在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与结构时,常常遇到两 种电极,就是理想的极化电极与理想非极化电极 。
20
(二)、理想极化电极与理想非极化电极
5
二、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
双电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在电子导体 与离子导体、离子导体与离子导体,电子导体与电子导 体,甚至在绝缘体与导体之间也存在双电层。人体的动脉 血管与血液之间都存在双电层。
(一)、双电层的种类及形成的原因 1、什么是双电层
当电极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带电粒子在两相中电化 学位不相等,就会发生荷电粒子在两相中的转移,或偶极 子在电极表面定向排列,或电极表面有吸附,都会在电极/ 溶液界面形成的电荷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层,就是双电层。
4
电极表面是电极反应的催化剂,所以电极反应称为异相催 化反应。如在同一电位下,用同一种溶液,在Pt表面析氢反应 2H++2e→H2 速度比Hg表面要大107倍,溶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 或络合物的存在也会改变双电层结构,从而改变电极反应速度。
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结构,对于深入了解电极过程 动力学行为有重要意义。所以研究双电层,始终是电化学专家们 关注的问题。
以上三种双电层是指电极表面自发形成的双电层, 形成速度非常快,一般在百万分之一秒就可以完成 (10-6s),在外电场作用下也能强制形成双电层。
18
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的双电层(也属于离子双电层)
在外电场作用下,使金属表面带上电荷,这时电极表 面的剩余电荷又会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在界面上排列, 从而形成双电层,这与电容器充电相似。
3
强大的电场可以使电子跃过界面,有些反应在一般 条件下无法进行,而在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确可以发 生,特别是电极电位可以人为地连续加以改变,因而
可以通过控制电极电位来改变反应速度。
2、电解液性质、电极材料及电极表面状态对电极反应 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化学因素”
这些化学因素影响了界面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影 响了反应速度。
这时外电源输入的电荷只能在电极上累积,使电极 上有剩余电荷,这些剩余电荷又会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 子,排列在电极/溶液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没有电化 学反应发生。
这时为了形成一定的界面结构,只需要一定的有限 电量,只会在外电路引起瞬间电流,这种瞬间电流叫充 电电流。这时的电极体系等效为一个电容器。
Cd
界面张力也可定义为:作用于界面单位长度使表面 收缩的力。所以界面张力也可称为表面张力。电极/溶液 界面张力不仅与界面区物质组成有关,还与电极电位有 关。
30
2、双电层微分电容
双电层可看成一个电容元件,因为对理想极化电极来说在 电极/溶液界面区的剩余电荷可以任意改变,因而电位差也可 以任意改变,所以双电层相当于一个能储存电荷的系统,具有 电容特性。
26
注意:
绝对的理想极化电极是没有的,只能在一定电位范围 内可以找到基本上符合理想极化条件的电极体系.
Hg—Kcl电极体系,Hg要发生氧化: 2Hg-2e= Hg22+
电极电位必须大于0.1V,才能发生阳极氧化形成Hg22+, 而K+要还原,电位必须比-1.6V更负:
2K++2e→2K(Hg) 因此在-1.6-0.1v电位范围内没有电化学反应发生,这 时电极才具有理想极化电极条件。 在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结构时应选择在较宽电 位范围内没有明显电化学反应的电极为研究电极,如Hg—
双电层微分电容与一般的平板电容器不同,双电层电容 不是恒定的,与电极电位有关,电容是电位的函数,用导数 的形式来表示界面的电容称为微分电容
d Cd d
其中σ是表面电荷密度,表面面积电荷,表面剩余电荷。
31
除界面张力、微分电容外还有离子的表面剩余 量,表面电荷密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都与电极电位有关,因此研究这些界面 性质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就是研究双电层结构与性质 的重要手段。
−+ −+ −+
ZnSO4
8
如把Cu放在Cu2+溶液中,同样由于
M Cu
S Cu2
M
S
Cu2++2e→Cu,当反应达到平衡 时
Cu
Cu2
形成稳定的离子双电层。
++++
Cu
−−−−
CuSO4
这二种情况下形成的都是电极/溶液界面的离子双 电层,是二类不同导体之间的离子双电层。
9
B、溶液/溶液界面的离子双电层
有些情况下,金属与溶液接触时,并不能自发形成双电 层,必须由外电源给电极输送电荷,使电极表面有剩余电 荷,而剩余电荷又会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在界面形成双 电层。此外,外电源输入的电荷还可能用于电化学反应。
因此外电路输送到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电荷会有两种不 同的作用。
21
1、外电源输入到电极/溶液界面的电荷的作用
15
三种双电层示意图:
16
金属与溶液界面电位差就是以上三种双电层形成的, 即
M S 离 偶 吸
严格说来只有离子双电层是产生相间电位的主要原因, 而后两种双电层只出现在某一相的表面,只能引起某一 相的表面电势。
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及表面吸附是产生表面电位的原 因。
17
实际上吸附双电层、偶极双电层是产生零电荷电位 的主要原因。因此,偶极双电层与吸附双电层对双电 层结构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 +− +− +−
二种溶液相接触时,由于溶液的组成不同,或浓度不同, 即电化学位不等,在两溶液界面二侧会形成二个符号相反的 剩余电荷层,称为溶液与溶液界面的离子双电层,S1 / S2这 种双电层引起的电位称液体接界电位,也称扩散电位。
10
C、金属/金属界面离子双电层(图C)
+− +− +− +−
以下三种情况都可以形成离子双电层: 7
A、电极/溶液界面离子双电层
如把Zn放在含Zn2+的溶液中,因为
M Zn
S ,所 Zn2
以Zn发生溶解Zn-2e→Zn2+,把电子留在电极表面,随着
反应的进行,
M Zn
下降,
S Zn2
增加,
Zn
反应达到平衡, M
S
Zn
Zn2
形成稳定的离子双电层。
24
若将Hg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外电源向Hg输 送电子,K+很难得到这些电子被还原。这些过剩的 电子就停留在Hg的表面,使Hg表面带负电荷,这层 负电荷又吸引溶液内的正离子( K+),形成汞表面 带负电、溶液层带正电荷的离子双电层。
由于Hg、K+的电化学 稳定性,在一定电位 范围内可以借助于外 电源任意改变双电层 的带电状况,而不致 引起任何电化学反应。
12
(2)、偶极双电层
偶极子在界面上定向排列或界面上原子或分子的极化 形成的双电层称为偶极双电层。
金属相内部的原子或分子与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受到的 作用力不同,虽然电极表面没有剩余电荷,但自由金属表 面偶极子的定向排列总是存在的,形成偶极双电层。如水 分子除可以与溶液中正负离子形成水化离子外,水还会与 电极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在电极表面定向排列。
+ -+
(3)、吸附双电层
由于离子特性吸附形成的双电层称为吸附双电层(非库仑 作用力引起的吸附),这是一种非静电作用力产生的非静电吸 附,称为特性吸附,也称为接触吸附。
吸附双电层形成的原因是: 电极与溶液接触时,由于特性吸附,溶液中的离子会在电
极表面形成分布于溶液一侧的荷电层,这一荷电层会吸引溶液 内的反号离子形成吸附双电层。
由于电子在二相中逸出功不同,电子密度不同,
即电子在二相的电化学位不等,就会发生电子在二相中
转移,达到平衡时,在界面两侧形成的二个符号相反的
剩余电荷层,称金属/金属界面的离子双电层。M1/M2这
种双电层引起的电位称为金属的接触电位。
11
总之,离子双电层是在相互接触的二相界面 由于有电荷转移在两侧形成电荷符号相反,数量 相等的两个剩余电荷层。产生的原因是粒子在二 相中的电化学位不等。
因此在界面性质的研究中,理想极化电极作研究电极, 等效电路图为电容,理想非极化电极作参比电极,等效电路 图为微分电容Cd与反应电阻Rr的并联电路。
理想极化电极
理想非极化电极
29
三、电毛细管曲线法
(一)、描述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主要参数
1、界面张力γ
界面张力也称比表面自由能。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界面面积上过剩的吉布斯自由 能称为比表面自由能。 焦耳/m2=牛顿/m。
6
2、双电层种类及形成的原因
双电层的形成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在外电场作用下形 成,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可分为以下三种:
(1)离子双电层 带电粒子在二相中的电化学位不等,在界面两侧发
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电荷符号相反,数量相等的二个电 荷层,这种双电位层就是离子双电位层。
由于电荷在二相中转移形成的数量相等、符号相 反的二个剩余电荷层称为离子双电层。
(1)、在界面参加电化学反应
如电解过程中,要使电解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就 要从外电源不断输入电荷,才能维持一定的稳定的反应 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外电源保证电解过程有稳定的电 流。这一电流叫法拉第电流。
外电源输入的电荷参加了电化学反应,这时电极体 系的等效电路为反应电阻与双电层电容并联。
Cd
Rr
22
(2)、不参加电化学反应,只用于改变界面结构 建立双电层。
13
偶极双电层形成的原因:
A、由于在电极表面定向排列的偶极子本身电荷的两 个分离端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形成的双电层。
-+ -+
B、当偶极子在表面定向排列时,由于偶极子的诱导作 用,使金属表面的原子发生极化,产生作用于界面两侧的 荷电层,也叫偶极双电层。
-+ -+ -+ -+
C、由于电极表面有剩余电荷,也会使溶液中的分 子或原子发生极化,而在电极表面构成偶极双电层
23
2、 理想极化电极的概念
刚才分析了外电流流向电极/溶液界面的电荷可 能参加电化学反应也可能仅仅用来改变双电层结构。 不参加电化学反应。
例如纯Hg放在Kcl溶液中,由于Hg的电位很正 为+0.1v,说明Hg不易被氧化,而K+电位又很负-1.6v, 很难被还原,因而在Hg的表面不能自发形成离子双 电层。
这类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
25
理想极化电极定义:
外电源输入的电量全部用来改变电极/溶液界面结
构而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
显然,为了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就应该选择 界面上不发生电化学反应,全部的电量用来改变界面 结构和电位的理想极化电极,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将 电极极化到不同电势,又便于定量地计算建立一定的 界面结构所需要的电量。
定义:外电源输入的电量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而电位不 发生改变的电极称为理想的非极化电极。
28
参比电极就是典型的理想非极化电极,当然这种电极也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满足理想非极化电极的条件,即电流 不能过大,电流过大外电源输入的电荷不能被电化学反应即 时消耗掉,电极就会发生极化,引起电极电位的变化,所以 参比电极不能通过大的电流。
第四章 双电层
本章属于界面电化学的内容,主要介绍: 1、电极/溶液界面区电化学性质; 2、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的形成; 3、研究双电层性质、结构的实验方法 :
电毛细管曲线,微分电容曲线; 4、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结构模型; 5、电极表面吸附对双电位层结构的影响等;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1
一、wk.baidu.com述
这种影响称为“电场因素”。
界面电场产生的原因是:电极/溶液界面存在双电 层,一层电荷在电极上,一层电荷在溶液中,这两层电荷 之间的电位差如果为0.1-1 V,就能引起很大的电场强度, 因为双电层之间的距离只有10-8m,界面产生的电位梯度 107-108 V/m,在电极表面能产生如此大的电场,对电荷传 递产生非常大的加速度。
27
Kcl电极体系就是常用的理想极化电极。
3、 理想的非极化电极
与上面理想极化电极相反,外电源输入的电量全 部用于电化学反应,而且反应速度很快,溶液中离子扩 散足以补偿消耗掉的离子,这时电极电位基本上维持在 某一离子的氧化还原电位上,外电源输入的电量,用于 维持一定的反应速度,这种电极称为理想的非极化电极。
当电极与溶液接触时,在两相界面上就会出现 一个性质与电极和溶液都不相同的三维空间,通 常把这个三维空间称为界面区。
电化学反应都是发生在界面区,因而界面性质 将直接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度。电极/溶液界面 对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界 电场因素和化学因素。
2
1、界面区存在界面电场,对电极反应速度有影响。
19
无论是自发形成的双电层还是强制形成的双电层, 在性质上都一样,没有差别。但形成的原因不同。
双电层
离子双电层 自发形成双电层: 偶极双电层
吸附双电层 强制形成双电层: 离子双电层
在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与结构时,常常遇到两 种电极,就是理想的极化电极与理想非极化电极 。
20
(二)、理想极化电极与理想非极化电极
5
二、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
双电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在电子导体 与离子导体、离子导体与离子导体,电子导体与电子导 体,甚至在绝缘体与导体之间也存在双电层。人体的动脉 血管与血液之间都存在双电层。
(一)、双电层的种类及形成的原因 1、什么是双电层
当电极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带电粒子在两相中电化 学位不相等,就会发生荷电粒子在两相中的转移,或偶极 子在电极表面定向排列,或电极表面有吸附,都会在电极/ 溶液界面形成的电荷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层,就是双电层。
4
电极表面是电极反应的催化剂,所以电极反应称为异相催 化反应。如在同一电位下,用同一种溶液,在Pt表面析氢反应 2H++2e→H2 速度比Hg表面要大107倍,溶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 或络合物的存在也会改变双电层结构,从而改变电极反应速度。
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结构,对于深入了解电极过程 动力学行为有重要意义。所以研究双电层,始终是电化学专家们 关注的问题。
以上三种双电层是指电极表面自发形成的双电层, 形成速度非常快,一般在百万分之一秒就可以完成 (10-6s),在外电场作用下也能强制形成双电层。
18
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的双电层(也属于离子双电层)
在外电场作用下,使金属表面带上电荷,这时电极表 面的剩余电荷又会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在界面上排列, 从而形成双电层,这与电容器充电相似。
3
强大的电场可以使电子跃过界面,有些反应在一般 条件下无法进行,而在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确可以发 生,特别是电极电位可以人为地连续加以改变,因而
可以通过控制电极电位来改变反应速度。
2、电解液性质、电极材料及电极表面状态对电极反应 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化学因素”
这些化学因素影响了界面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影 响了反应速度。
这时外电源输入的电荷只能在电极上累积,使电极 上有剩余电荷,这些剩余电荷又会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 子,排列在电极/溶液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没有电化 学反应发生。
这时为了形成一定的界面结构,只需要一定的有限 电量,只会在外电路引起瞬间电流,这种瞬间电流叫充 电电流。这时的电极体系等效为一个电容器。
Cd
界面张力也可定义为:作用于界面单位长度使表面 收缩的力。所以界面张力也可称为表面张力。电极/溶液 界面张力不仅与界面区物质组成有关,还与电极电位有 关。
30
2、双电层微分电容
双电层可看成一个电容元件,因为对理想极化电极来说在 电极/溶液界面区的剩余电荷可以任意改变,因而电位差也可 以任意改变,所以双电层相当于一个能储存电荷的系统,具有 电容特性。
26
注意:
绝对的理想极化电极是没有的,只能在一定电位范围 内可以找到基本上符合理想极化条件的电极体系.
Hg—Kcl电极体系,Hg要发生氧化: 2Hg-2e= Hg22+
电极电位必须大于0.1V,才能发生阳极氧化形成Hg22+, 而K+要还原,电位必须比-1.6V更负:
2K++2e→2K(Hg) 因此在-1.6-0.1v电位范围内没有电化学反应发生,这 时电极才具有理想极化电极条件。 在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结构时应选择在较宽电 位范围内没有明显电化学反应的电极为研究电极,如Hg—
双电层微分电容与一般的平板电容器不同,双电层电容 不是恒定的,与电极电位有关,电容是电位的函数,用导数 的形式来表示界面的电容称为微分电容
d Cd d
其中σ是表面电荷密度,表面面积电荷,表面剩余电荷。
31
除界面张力、微分电容外还有离子的表面剩余 量,表面电荷密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都与电极电位有关,因此研究这些界面 性质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就是研究双电层结构与性质 的重要手段。
−+ −+ −+
ZnSO4
8
如把Cu放在Cu2+溶液中,同样由于
M Cu
S Cu2
M
S
Cu2++2e→Cu,当反应达到平衡 时
Cu
Cu2
形成稳定的离子双电层。
++++
Cu
−−−−
CuSO4
这二种情况下形成的都是电极/溶液界面的离子双 电层,是二类不同导体之间的离子双电层。
9
B、溶液/溶液界面的离子双电层
有些情况下,金属与溶液接触时,并不能自发形成双电 层,必须由外电源给电极输送电荷,使电极表面有剩余电 荷,而剩余电荷又会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在界面形成双 电层。此外,外电源输入的电荷还可能用于电化学反应。
因此外电路输送到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电荷会有两种不 同的作用。
21
1、外电源输入到电极/溶液界面的电荷的作用
15
三种双电层示意图:
16
金属与溶液界面电位差就是以上三种双电层形成的, 即
M S 离 偶 吸
严格说来只有离子双电层是产生相间电位的主要原因, 而后两种双电层只出现在某一相的表面,只能引起某一 相的表面电势。
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及表面吸附是产生表面电位的原 因。
17
实际上吸附双电层、偶极双电层是产生零电荷电位 的主要原因。因此,偶极双电层与吸附双电层对双电 层结构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 +− +− +−
二种溶液相接触时,由于溶液的组成不同,或浓度不同, 即电化学位不等,在两溶液界面二侧会形成二个符号相反的 剩余电荷层,称为溶液与溶液界面的离子双电层,S1 / S2这 种双电层引起的电位称液体接界电位,也称扩散电位。
10
C、金属/金属界面离子双电层(图C)
+− +− +− +−
以下三种情况都可以形成离子双电层: 7
A、电极/溶液界面离子双电层
如把Zn放在含Zn2+的溶液中,因为
M Zn
S ,所 Zn2
以Zn发生溶解Zn-2e→Zn2+,把电子留在电极表面,随着
反应的进行,
M Zn
下降,
S Zn2
增加,
Zn
反应达到平衡, M
S
Zn
Zn2
形成稳定的离子双电层。
24
若将Hg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外电源向Hg输 送电子,K+很难得到这些电子被还原。这些过剩的 电子就停留在Hg的表面,使Hg表面带负电荷,这层 负电荷又吸引溶液内的正离子( K+),形成汞表面 带负电、溶液层带正电荷的离子双电层。
由于Hg、K+的电化学 稳定性,在一定电位 范围内可以借助于外 电源任意改变双电层 的带电状况,而不致 引起任何电化学反应。
12
(2)、偶极双电层
偶极子在界面上定向排列或界面上原子或分子的极化 形成的双电层称为偶极双电层。
金属相内部的原子或分子与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受到的 作用力不同,虽然电极表面没有剩余电荷,但自由金属表 面偶极子的定向排列总是存在的,形成偶极双电层。如水 分子除可以与溶液中正负离子形成水化离子外,水还会与 电极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在电极表面定向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