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迁移
学习迁移的分类
学习迁移的分类。
答案:一、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划分:顺向迁移、逆向迁移1、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前对后的影响就可称为顺向迁移。
2、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后对前的影响体现的就是逆向迁移。
二、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划分:正迁移、负迁移1、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
题干体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都属于正迁移。
2、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阻碍的影响。
与正迁移相反,只要呈现消极阻碍作用,即可作答负迁移。
三、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不同划分:水平迁移、垂直迁移1、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没有上下位之分,也就是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垂直迁移(纵向迁移):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较高层次的经验,或者也可理解为先学习小的概念再学习大的概念,四、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划分:一般迁移、特殊迁移1、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2、具体迁移(特殊迁移):指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
五、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划分: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1、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事物中。
2、顺应性迁移: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原有认知经验能适应外界的变化。
3、重组性迁移: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学习迁移概述
( 三
学习的定势可以帮助
)
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学
和技能积极迁移。但是,
习 的
学习的定势有时候也会妨
定
碍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根
是指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经验迁
是指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经验迁
据
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比较相近的
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
迁
情境中。
的其他情境中。
移
的
范
围
分
三、学习迁移在小学生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学习迁移可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 改造和建构,使其得以概括化和系统化,使 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为充实和完善。
) 根
者两种学习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作用,迁移效果
据
或迁移量为零。
迁
如果两种学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或者学生没有
移 的
意识到两种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表现为零迁移。
性
质
分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
1.顺向迁移
二 )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影响的迁移。
根
据
迁 移
2.逆向迁移
的 方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影响的迁移,它可以使原有的经验、知识结构
容易。
四、影响小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
二
)
2.原有认知结构和概括化水平
原 有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必须依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
认
并理解新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的问题。
知
如果小学生具备较强的总结和归纳能力,以及融会贯通和举
结 构
一反三的能力,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学习迁移。反之,他们缺
教育心理学第5章学习迁移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1、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包含有迁移; 2、所谓先前的学习不是一组S-R联结,而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知识体系; 3、先前学习对新学习影响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与清晰性)来实现的。
原来的知识经验1 原来的知识经验2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经验3
原来的知识经验4
…..
六、产生式迁移理论(J.R.Anderson) ❖ 用来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
间产生式(production)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 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 动作技能的内化表征形式,是一系列IF/THEN的规则。 ❖ 安德森和辛格利的文本编辑实验研究
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续)
“面积计算原理:面积=底×高 面积可加性”
4、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加涅)
▪ 侧向迁移(水平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 不需要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
❖ 奥弗林:概括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关系理论
❖ 代表人物 ▪ 苛勒(Kohler)
❖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自 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人迁移的是顿悟, 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 认为领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迁移的根本条件。 ❖ 关系理论可看作是对概括理论的一种补充。
学习迁移
人的心理由诸如意志、记忆、推理等官能 构成,这些官能经过训练即得以发展。 某些学科具有训练某一和某些官能的价值. 数学训练推理,几何学训练逻辑推理,语言训
练记忆力。
教学的目标: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
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越多。
对教育的启示: 不必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学习具体的内容是 会忘却的,重要的是形式的训练。
共同要素说: 迁移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着相同的成分, 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 特殊的训练迁移的是特殊经验的事实、 技能、方法乃至态度。 但不能提高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注 意力。
意义:
改变只注重形式训练,开始注重应用学科
。内容安排尽量与将来的情境相结合。
3、概括说
水下击靶实验:
甲组事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则不学。
特殊性迁移:某一领域的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 直接、特殊的适应性。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一般性迁移:迁移产生的原因不那么直观明了 ,有时发生在两个看起来不十分相同的学习 内容。原理、原则、态度、方法、策略的迁 移。
二、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一个儿童经常学背古诗,他的记忆会 不会变好,而促进其它方面的学习?
最初:射击置于水下30厘米
成绩无差异。
后来:射击置于水下10厘米
甲组速度和准确度显著优于乙组。
最初没差异:
说明运用原理之前,常需要获得一些有关实际 情况方面的知识。 后来的差异: 说明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背景上,理解了实际情
况之后,就能利用概括化了的经验去迅速解
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意义:
学习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 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 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学习的迁移》课件
关系转换说
总结词
强调认知结构的改变
总结词
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详细描述
关系转换说认为,学习迁移的发生是因为认知结构的改变 ,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重新组织知识结构,可以更 好地实现学习迁移。
详细描述
关系转换说认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学习迁移的 重要因素,只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实 现学习迁移。
03
学习的迁移的影响因素
学习材料的特性
要点一
学习材料的抽象性
学习材料的抽象性越高,学习者越容易进行迁移。例如, 学习数学公式时,理解其抽象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有助 于在其他情境中迁移应用。
要点二
学习材料的组织结构
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迁移 的可能性。例如,在阅读文章时,有逻辑地组织观点和论 据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学习的迁移》ppt课件
• 引言 • 学习的迁移理论 • 学习的迁移的影响因素 • 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 学习的迁移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 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影响。
学习迁移的原理:认 知结构、同化顺应、 平衡化。
学习迁移的分类:正 迁移和负迁移。
学习的迁移定义
形式训练说
总结词
强调学习方法的掌握
详细描述
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迁移的关键在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和迁移能力。
形式训练说
总结词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详细描述
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 能更好地实现学习迁移。
教学实践中学习迁移(3篇)
第1篇一、引言学习迁移,即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将已学知识、技能、策略和方法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能力。
学习迁移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1.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积极影响,即一种学习促进了另一种学习。
如学习英语词汇后,有助于学习法语词汇。
2.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消极影响,即一种学习干扰了另一种学习。
如学习汉语拼音时,对英语音标的学习产生干扰。
3. 零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没有影响,即两种学习之间没有相互联系。
三、教学实践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1.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购物、旅游、工程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
2. 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要注意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学作品。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如:(1)预习策略: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复习策略: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3)总结策略: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提问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迁移-PPT课件
其迁移的效能,学习与教学才能省时省力。否则 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怎样才能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呢?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其标 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 1、结构化 • 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 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 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只有结构化的教材, 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重构教材结构,进而构建 合理的心理结构。
7
二、共同要素说
• (一)代表人物: 桑代克、吴伟士 • (二) 主要观点: •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
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 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 • “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 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8
三、经验类化理论
• (一)代表人物: 贾德 • (二)主要观点 •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
上产生的,即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认知结构是迁移的中介变量。 认知结构是通过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
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
13
•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 ①可利用性: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
供利用 • ②可辨别性:学习任务与原有观念的可以辨别的
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
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学习的迁移: 解析知识与技能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与拓展概述学习的迁移是指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环境或不同领域的能力。
它反映了学习的实际应用和迁移能力的情况。
学习的迁移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人们灵活运用所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理解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在教育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它涉及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概念的迁移、思维策略的迁移等方面。
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将学习成果从一个情境或领域转移到另一个情境或领域的能力,可以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任务上,或是将已学的方法用于解决新的问题。
学习的迁移除了需要将已学的知识转移到新的情境中之外,还需要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的融合。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问题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学习的迁移能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适用于不同情境的解决方法。
学习的迁移如何发生学习的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几个关键因素得以实现。
前提条件:学习的迁移需要基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只有真正掌握了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新的情境中更好地应用和迁移。
共通性:在不同领域中,有些知识和技能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将这些共同点抽象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将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例如,掌握了数学中的抽象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物理、化学等其他科学领域的问题。
启发性学习:通过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发现,可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启发性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通过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迁移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和反思:学习的迁移需要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实践,并通过反思来巩固和深化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发现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则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深入理解知识和技能,为再次迁移做好准备。
《学习迁移》课件
相同要素说
总结词
强调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似性
详细描述
相同要素说认为,学习迁移的发生是因为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相似性,相似的学习 内容更容易产生迁移。
概括说
总结词
强调对学习内容的概括和归纳
详细描述
概括说认为,学习迁移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概括和归纳,可以更好 地实现学习迁移。
THANKS
感谢观看
跨文化学习迁移的挑战与机遇
语言障碍
01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可能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需要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取适当的翻译和解释措施。
文化差异
0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可能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需要尊重和适应不同文化。
全球化机遇
03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化学习迁移的机会越来越多,有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 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 习迁移的效果。
在线学习与学习迁移
在线学习平台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 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迁 移的发展。
虚拟现实与学习迁移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总结词
强调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详细描述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学生的认知 结构可以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03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性
目标任务与先前学习任务的相 似性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
相似性越高,学习者越容易将 先前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 新情境中,实现学习迁移。
第三章 学习迁移及其运用
二、影响迁移的基本条件
1、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
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是迁移现象发生的 必要的客观条件。 两项学习,如果刺激相似,反应也相同或 相似,则容易产生正迁移;如果刺激相同或 相似,而反应不同或相反,则容易产生负迁 移。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概括是迁移的核心,掌握普遍性的原理、 原则,提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有利于学 习的迁移。
定势:亦称心向,指个体以特殊方式进行反应的心 理准备状态、倾向或趋势。其表现形式有思维定 势、学习定势、功能固着。 学习的定势 :泛指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学习或作业的 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 学习的定势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效应(解决一类 问题或学习一类课题时的一般方法的改进),和准 备动作预热效应(从事某种活动的暂时准备状态) 两方面。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看作是心理训练过程。各种 官能的幼芽在个人生下来时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学习就是要把这些原始的、未成熟的官能发展成能 力或能量。它还认为某些学科对于训练某些官能可 能有特殊的价值。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 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对形式训练说作有力批判,使其 丧失支配地位的首先是詹姆斯( W.James), 继之是 桑代克。
第三章 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的迁移及其分类 1、定义: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
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 而》
2、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 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 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 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简答题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学习的迁移则是学习成果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和转化的过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习的迁移及其重要性,并通过解释几个相关的名词,来进一步理解迁移的概念。
一、学习的迁移及其重要性学习的迁移指的是将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或者概念从一个学习情境迁移到另一个学习情境或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学习迁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习的迁移可以帮助个体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之产生真正的效果。
其次,学习的迁移还有助于个体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促进自身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升。
最后,学习的迁移能够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个体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二、相关名词解释1. 迁移效应迁移效应是指学习成果在不同学习情境中的转移和应用,其中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情况。
正迁移指的是学习成果在新情境中得到有效应用和转化,反映出学习的可迁移性和实用性;而负迁移则指的是学习成果在新情境中受到干扰或者发生错误的转化,表现出学习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因此,提高正迁移效应、减少负迁移效应是学习者在实践中的重要任务。
2. 近迁移和远迁移近迁移指的是学习成果在相似的学习情境中的应用和转化。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可以更容易地将已有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相似的情境中,因为新旧情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而远迁移则指的是学习成果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的应用和转化。
与近迁移相比,远迁移通常更具挑战性,需要学习者能够发现并应用知识、技能的共性和普适性,以解决新的问题和挑战。
3. 低依赖迁移和高依赖迁移低依赖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应用和转化学习成果时,对于学习情境的依赖程度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能够将知识和技能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
而高依赖迁移则指的是学习者在应用和转化学习成果时,对于学习情境有较高的依赖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特定的环境和背景知识,才能有效地应用和转化学习成果。
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四)同化性迁移、顺向迁移与重组 性迁移
v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 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 一类事物中去
v 顺应性迁移指将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 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 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 认识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v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 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 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v 以安德森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 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v 以加特纳,吉克等人为代表,认为前后两种 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 特征是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而表面的特征 则无关紧要。
v 第二种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的相互作 用对迁移的影响。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一个典型例证
二、促进迁移的学
v (一)精选教材 v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v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v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三、迁移的作用
v 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 直接的促进作用。
v 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 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 键环节。
v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 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v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v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v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
v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v (一)相似性 v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
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 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二)原有认知结构
v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 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迁移
3
学习迁移的理论
学习迁移的理论
1. 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通过对某些基本心理官能进行训练而获得的。这种理论认为,心理官能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这些官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他学习能力。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形式训练说对于某些学习任务并没有很好的解释效果
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以更容易地促进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相反,如果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模糊、零散,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能会干扰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3. 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
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如果学习者对某种学习任务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动机,并且积极的态度对待这种任务,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正迁移效果。相反,如果学习者对某种学习任务缺乏兴趣或持有消极态度,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负迁移效果
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4.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难度的逐步提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难度和要求,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迁移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和评估等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后再学小数的加法,因为小数加法需要重新学习计数单位、进位规则等新知识,与整数加法的概括水平不同,所以学习效果较差
第十一章 学习的迁移
• 二、迁移的种类 • (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分正迁移与负迁移。
•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学习好平面几何有助于学好立体几何。一
种学习另对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叫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的认为 lg(a+b)=lga+lgb
• 结果:长方形面积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 形判断成绩没有提高。
• 三、概括说 • 贾德(C.H.Judd)认为,在先期学习A获得的东西,之所
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
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两 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 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这两种活动中概括出 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称为“概括 说”或“类化说” (generalization theory) 。
• 纵向迁移(vertical transfer )是指已掌握的概念和原理 运用到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去。例如,学生利 用已经掌握长方形和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规则推导出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有关梯形面积计算问题。
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
1 S ah 2
S ab
1 S (a b) h 2
高通路迁移
(high-road transfer)
定义
高度联系过的技能自动迁 有意识地运用抽象知识到新的 移 情境
关键事件
充分练习;练习或学习情 精心思考可以普遍应用的抽象 境的变化;过度学习,技 原理、主要观点和步骤 能达到自动化
例子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迁移
一、形式训练说
1、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2、主要观点: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通过某种科目或题材对 组成心的各种官能进行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而 自动实现的,从而转移到其它学习上去。 因此,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 能的能量作为教学的重点。 该学说认为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 训练心理官能。
2、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后来的学习对 先前学习的影响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1、迁移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2、迁移有助于知识、经验的概括化和系统 化 3、迁移有助于能力的形成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二、共同要素说 三、概括原理说 四、关系转换说 五、认知结构说 六、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二)根据迁移的水平——加涅 1、横向迁移:先行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属于同 一水平的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续学习发生的迁移。 2、纵向迁移:先行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续学习 发生的迁移。 纵向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 自上而下的迁移:演绎式学习 自下而上的迁移:归纳式学习
(三)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
1、倡导者:认知论心理学家贾德 2、主要观点: (1)“水下击靶”实验 (2)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是 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 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 共同原理。
四、关系转换说
1、倡导者:格式塔心理学家 2、主要观点: 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学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了两个学习经 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迁移的前提条件是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存在 某种相似的关系; 迁移的关键和根本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 境的共同关系的顿悟。
第六章 学习的迁移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第一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2.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3.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4.逆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5.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分由下至上和由上至下两种)。
6.水平迁移: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学习迁移的简单测量:四、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1.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其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2.共同要素论: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要素,学习迁移的产生与共同要素关系密切,且大致成比例。
(桑代克)。
3.概括化理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则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贾德)。
4.关系理论:认为顿悟情景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一般训练的根本东西。
(苛勒)。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即概括水平和分析能力);六、学习迁移的促进: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课外练习结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防止功能固着现象,指导使用比较方法等);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如要有良好的心态,克服定势思维)。
第二节学习的保持和遗忘学习从侧面看分为:学习(即识记)、保持和再现(即回忆和再认)三个阶段。
一、传统的遗忘和保持理论:(一)遗忘的主要规律:1.遗忘和保持曲线:德国,艾宾浩斯,用无意义材料进行保持进程的研究表明,保持率最初急剧下降但渐趋稳定。
学习的迁移
第三节 学习迁移理论的进展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人物
▪ 奥苏贝尔
1、观点
▪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 即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在顺向迁移中,迁移 是通过认知结构这一中介变量起作用的,认知结构是 通过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 任务的知识体系。
观点
▪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等, 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 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 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 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难, 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
2、迁移的种类 陈——陈;陈——程;程——陈;程——程
3、教学含义 ▪ 教材选编,要考虑循序渐进(先后有重叠) ▪ 教学注重概念和原理的教学 ▪ 先前的学习必须有充分的练习,才易于迁移
三、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人物 ▪ 加泰勒
1、观点 ▪ 学习者自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重要因素 ▪ 经过策略的有效性自我评价训练的儿童能长期运用
▪ 结论: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作 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特殊 情境中去。
四、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
1、人物 ▪ 柯勒
实验
2、观点
▪ 同意迁移主要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进行概括而引起的,并进 一步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括,学习 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境中的关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 应关系的学习情境中去,产生学习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迁移的种类有哪些?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
例如,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
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能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干扰作用。
这些都是学习迁移现象。
1.从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则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等。
2.从迁移的方向来分,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
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会产生影响等。
3.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来分,不同范围的迁移,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如学生学习中获得的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各种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中。
4.根据迁移的层次,把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也叫做水平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如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等。
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例如,小学生学习掌握了水果这一上位概念,要学习芒果这一下位概念,如果告诉学生芒果是一种水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
这种迁移就是纵向迁移。
5.根据迁移的程度不同来分,可以分为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
如果个体所学习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境中的任务操作,则属于自迁移。
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比较相近的情境中。
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时,即产生了远迁移。
二、简述形式训练说关于学习迁移的基本观点。
形式训练理论这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使心的各种官能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心智”是由诸如推理力、记忆力、判断力、意志力和注意力此类的官能构成的,通过某些特定学科的学习,可以训练或增强这些官能。
据认为,数学有利于训练推理能力、几何学有助于训练逻辑思维、拉丁语和希腊语对训练记忆力大有好处。
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传递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如果学生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得到发展,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去吸收。
所以,掌握知识是次要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官能的材料。
形式训练说的倡导者之一洛克就说过:“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
……所以,学习数学有无限的用处。
”形式训练理论作为一种学习迁移的学说,源渊于古希腊罗马,形成于17世纪,盛兴于18、19世纪,但在20世纪初以后,不断遭到来自心理学实验结果的驳斥。
其中,对形式训练说的致命打击,来自桑代克的两项实验:1924年,桑代克对8 500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智商分数之间的迁移问题作了深入调查。
三年之后,他又对另外5 000名学生重复进行这一实验。
桑代克设想:如果某些学科在“发展心智”方面比其他学科更有效的话,那么这一事实必然会反映在智力测验上。
然而实验表明,学习传统学科(如拉丁语、几何学、英语和历史等)的学生,并没有比那些原来智商相同、选修实用学科(如算术、簿记和家政等)的学生在理智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
因而,期待通过某些学科来使心智得到更大促进的希望破灭了,形式训练说随之被相同要素理论所取代。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一个学科的直接效用并不重要,心理官能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即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
该学说还认为,学习要收到最大的迁移效果,就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早期的以及近现代的心理实验研究都对这一学说提出了挑战。
三、简述共同要素说关于学习迁移的基本观点。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心理学家开始借助实验来检验形式说的迁移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在1890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研究学习迁移问题。
继詹姆士之后,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桑代克在1901年所做的“形状知觉”实验是共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
桑代克认为,学习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共同要素的一些领域,同时,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对形式训练说影响下的只重形式训练而忽视实际生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避免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具有重要意义。
但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只能机械解释具体的特殊迁移,难以揭示复杂的学习迁移的实质。
四、概括化理论关于学习迁移的基本观点。
贾德以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后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
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
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理解概括的越好,在新情境中的学习迁移越好。
贾德的概括化理论突破了桑代克相同要素的局限,第一个将相同要素的范围上升到更抽象的原理原则,同时把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共同原理原则的概括作为迁移的基本条件,从而扩大了迁移研究的范围,促进了学习迁移研究的发展。
这一理论对教学实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
对教学而言,重要的是在要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
五、简述关系转换说关于学习迁移的基本观点。
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观点。
他们主张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学生“顿悟”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
也就是说,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苛勒(K.Kholer)所做的“小鸡觅食”的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关系转换说认为对关系的顿悟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关键,认为学习的主体越能认清、了解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则越容易产生迁移,迁移的作用也越普遍。
小鸡觅食;苛勒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如果小鸡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即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实验表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而幼儿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始终对黑色纸的刺激作出反应.六、简述奥斯古德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
奥斯古德在总结了大量迁移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迁移的三维模型,又称“迁移的逆向曲面”,以表明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
奥斯古德提出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系统地考察了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和反应的相似性两个维度的组合与迁移效应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用三维曲面图描述出来。
由于他的实验数据来自机械的对偶学习,其理论对于了解机械的联想学习的实质是有益的,但不能说明高级学习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七、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把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他们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
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负迁移则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错误地用于新事例。
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关键因素。
认知结构变量的可利用性是指学习新知识时,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