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同步高考模拟训练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辛亥革命

1.(2020·厦门期末)据下图,从1900年新政启动,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 )

清末十年民变次数统计

A.废科举导致矛盾激化B.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强

C.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D.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

答案:B。材料“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说明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流动,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为社会转型期,故选B项。

2.(2020·贵州省适应性考试)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小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 )

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B.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

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答案:D。由材料“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避免了战火相争,彰显政治智慧,故选D项。

3.即使袁世凯对“国会”“宪法”“选举”等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反感,他如果想“转正”当正式大总统,也必须利用国会完成一定的法律程序。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的观念影响深远

B.《临时约法》阻止了袁世凯的独裁

C.国会的立法作用不可替代

D.近代中国的民主之路艰难曲折

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想“转正”当正式大总统, “必须利用国会完成一定的法律程序”,这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A项正确;《临时约法》并未达到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目的,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不是中国的民主之路的曲折, 故D项错误。

4.(2019河北唐山摸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 )

A.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

B.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C.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答案 B 由材料“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可知对总统权力的限制,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故B项正确。

5.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

A.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答案:A由材料“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反对内阁制,“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赞同内阁制,结合所学可知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故A项正确;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对内阁制态度的转变,而非立法机制,故D

项错误。

6.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时代,但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孙中山之所以如此告诫,反映了他( )

A.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惋惜

B.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

C.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

答案:D从题干中“告诫同盟会会员”“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以太平天国为例,告诫同盟会会员不要让辛亥革命重蹈覆辙,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在革命派妥协之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成果,中国的民主之路前途未测,这表现出他对于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故A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中所反映的主要是他对于同盟会会员的告诫和对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没有体现他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他对于民主革命思想进行反思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7.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的册封令上写道:“光复华夏,肇始武昌,……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以昭勋烈。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结果,黎元洪坚辞不受,并请辞一切官职,愿回原籍休养。黎元洪此举的主要原因是( )

A.忌惮袁世凯阴险狡诈多变

B.不敢独居武昌首义之功

C.深知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

D.担心约法不具法律效力

答案:C袁世凯称帝后,册封黎元洪,黎元洪坚辞不受,主要原因是黎元洪反对复辟帝制,认识到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约法》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错误。

8.据统计,武昌起义后半年内,全国报纸陡增至500多种,总销量达4 200万份。报刊可以自由鼓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各种学说,可自由发表政见,批判时局,包括发表反袁言论,无所避讳。材料说明当时社会( )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热情高涨

C.纸质传媒影响巨大

D.社会主义广泛传播

答案:B材料反映了各种学说自由发表自由讨论,并非共和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武昌起义后各种学说自由传播,可自由发表政见,批判时局,说明当时社会普遍关注政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报刊可自由发展言论,未体现报刊对社会的影响,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2019河南安阳一模)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反映出( )

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

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

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

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

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并非单纯指新兴团体的增多,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到1913年底”可知,此时辛亥革命结束不久,它推动了民主进程,各种新兴团体的兴起是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干描述的是新兴团体的不断增多,并未描述政党与中国政治走向的关系,故D项错误。

10.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英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从所学知识以及题干材料来看,当时孙中山只是在思考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并不能说明孙中山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故A项说法错误。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故B、D两项均错误;孙中山的意思是希望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即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选C项。

11.右图为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影

出现图中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目标

B.在政治上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

C.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D.革命不彻底,没有推翻君主制度

答案:B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党政的序幕,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背离、权力划分混乱等,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临时约法的缺陷及其失败,充分昭示了中国从传统专制国家向近代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摘自张辉《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缺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围绕“宪政的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