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整理)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

名词解释1. genome 基因组p235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2. ribozyme 核酶p266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
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
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
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
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
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
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

第二章1、免疫(immunity ):是指集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借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保护机制。
第三章2、淋巴细胞再循环(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淋巴细胞归巢( lymphocyte homing ):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徙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第四章4、抗原( antigen, Ag ) :是指所有能启动、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即是指能被T、B 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 ( TCR 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物质 (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 ,并能与效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5、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被T、B 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 TCR 或BCR )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6、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 :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7、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又称为免疫原(immunogen) ,是通常所说的抗原。
8、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又称为半抗原(hapten) 。
9、抗原表位( epitope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基。
是抗原与TCR 、BCR 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10、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表位。
11、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12、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种类较多,多为蛋白质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必需要Th 细胞的参与。
医学免疫学 名解+答案

免疫名解1.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出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2.抗原:泛指能够被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使上述免疫细胞活化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狭义抗原通常指能够与T、B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3.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
4.抗原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婚相互作用的高度专一性。
5.超抗原:是一类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刺激多克隆T细胞活化,使之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大分子蛋白物质。
6.丝裂原:指能够非特异刺激多克隆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又称有丝分裂原。
7.佐剂: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8.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诱导B细胞活化,使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介导产生免疫效应的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是B细胞初次DNA重排基础上,即形成功能性V-D-J 基因片段后,重链恒定区基因片段发生重排的过程。
10.多克隆抗体: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克隆抗体。
抗原性物质通常具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可刺激体内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B细胞活化产生多种针对相应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
上述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清中,称为多克隆抗体。
11.单克隆抗体:指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
12.补体系统: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蛋白质,包括三十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13.细胞因子:多种组织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免疫学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来侵袭的免疫系统,又称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特异性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即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即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执行应答的功能抗原抗原(Antigen):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特异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被抗体或TCR特异识别和结合的特性。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
半抗原(Hapten):能够被TCR或BCR(或抗体分子)识别,但不能独立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称半抗原。
佐剂(Adju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糖蛋白,是体液免疫的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补体补体: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血清糖蛋白,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名解大题整理

2.innate immuntity固有免疫9. 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11AD(抗原决定基)or epitope抗原表位111111111111半抗原110. Antigen抗原1外源性抗原116.内源性抗原2.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白细胞分化抗原1thymus dependent antigen胸腺依赖性抗原CDR互补决定区idiotype独特型1111Opsonization调理作用1111111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素作用)11 1111 1 1.Monoclonal antibody(McAb)单克隆抗体111ELISA11111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1111111111111PRR模式识别受体1 11Pcab 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1111112.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人的MHC11Polymorphism of MHC5.Immunological tolerance免疫耐受1111Central tolerance中央耐受3. Cluster of differention分化群(CD)1116. Ig affinity maturation1Isotype switch同性转换3. actication incuced cell death, 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114.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膜攻击分子16.Complement补体11Chemokine趋化因子8.cytokine, CK细胞因子1111112. adhesion molecule( AM)粘附分子111IgSF抗体超家族10.Antigen presentation抗原呈递115. 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抗原提呈细胞1111.Positive selection 阳性选择9.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再循环3抗体类别转换4. Arthus反应5. 免疫标记技术7.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迟发型超敏反应13.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116.ITAM免疫受体络氨酸激活模式问答题(每题10分)differences of epitopes recognized by T cell and B cell4.抗体亲和力成熟1. Please draw a picture about the structure of IgG with indicating the parts that form IgG and simply describ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ntibodies (8 marks).11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1.describe the function of antibody.(10分)11抗体的结构和分区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Please simply describe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ntibodies.111111以IgG为例,简述Ig的基本结构及各结构域的功能(5分)1 简述MHC2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及生物学作用3.MHC的遗传学特点3.简述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与组织分布。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_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BCR:指B细胞抗原受体,是B细胞表面能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与Igα、Igβ分子结合成BCR复合体,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
3.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作出正常的免疫应答。
4.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s),又称中枢淋巴器官或一级/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s),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在鸟类还包括腔上囊(法氏囊)。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半抗原(hapten):即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7.表位(epitope):是与TCR / 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8淋巴细胞再循环概念: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学意义: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
淋巴组织可不断的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利于细胞识别、捕获抗原,传递免疫信息,从而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免疫效应。
9.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
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mIg)。
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11,免疫器官: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整理)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原:能特异性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的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是一类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才能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
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是一类不需要T细胞辅助即可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而且产生的抗原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
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它是与TCR/BCR及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丝裂原:与淋巴细胞相应受体结合,激活多克隆静止淋巴细胞,促进其增殖的物质。
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B细胞表位:为构象决定簇或顺序决定簇,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可直接与BCR结合,无须加工变性,无需与MHC-Ⅱ类分子结合T细胞表位:为顺序决定簇,需经APC加工处理,并与其MHC-Ⅱ类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 细胞识别。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大全

目录第一部分免疫学及免疫反应类型 (1)第二部分免疫器官/组织和细胞 (1)第三部分细胞因子及免疫相关分子 (5)第四部分免疫治疗 (10)第五部分免疫相关疾病 (11)第六部分免疫相关技术 (12)第一部分免疫学及免疫反应类型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免疫学的基本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
3,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4,免疫调节:是指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部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通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最合适反应的复杂生理过程。
5,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异己成分或者变异的自体成分做出的防御反应。
6,固有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7,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血清中、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
PRR的主要生物学功能:调理作用;活化补体;吞噬作用;启动细胞活化和炎性信号转导;诱导凋亡等等。
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8,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特定分子,可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
9,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特异性排除病原体,并且具有记忆性。
10,交叉反应: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第二部分免疫器官/组织和细胞1,免疫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的器官。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汇总

免疫(Immunity): 是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
其核心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异己)”、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免疫学的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反应: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免疫调理:凡是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就叫免疫调理。
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异物性;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
免疫耐受: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antibody, Ab)活性或在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一类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分泌型),也可存在于B细胞膜上(膜型)。
(AID)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应答并非必然引起自身免疫病,仅当自身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以致破坏自身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导致自身免疫病。
(IDD)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gcy disease,):是由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免疫学名词解释(超重点)

免疫学名词解释1、人痘接种:人为地选择毒性小的天花病毒在人体内造成一次轻型天花感染,从而获得免疫力。
贡献:死亡率降为2-3%缺陷:有一定危险——接种后轻则留下大块疤痕,重则会导致死亡,有的还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
2、减毒活疫苗:3、侧链学说:细胞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侧链”,每一类型的侧链适合于一种抗原;受到特定抗原的刺激后,相应类型的侧链便大量增殖,并由细胞上脱落到体液内,成为对抗原特异的体液免疫物质。
5、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对自身组织、细胞或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状态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引起的自身组织的损伤和临床症状6、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1)机体内存在有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在其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和免疫球蛋白(Ig)结构的多样性,是免疫系统具有自身-非己分辨能力的分子基础。
(2)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最后成为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
(3)胚胎时期免疫细胞与自身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排除或出于抑制状态,因之成为失去对“自己”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态,此种被排除或受抑制的细胞系称为禁忌细胞系。
(4)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7、自身:胚胎时期已经接触过的抗原异己:胚胎时期没有接触过的抗原8、免疫(Immune):是指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借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9、免疫网络学说:(1)抗原刺激发生之前,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的免疫稳定状态;(2)抗原进入机体后,打破了这种平衡,产生特异性抗体分子;(3)当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将引起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4)抑制增殖的克隆,防止其无休止的增殖,藉以维持免疫应答的稳定平衡。
10、独特型网络:抗原进入体内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此抗体(Ab1) 可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即抗抗体, Ab2), 抑制抗体(Ab1)的产生。
医学免疫学名解

1.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 细胞的协助,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
2.Tl-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 细胞的协助,而且产生的抗体上要是l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度记忆。
3.超抗原(superantigen.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微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王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4.半抗原(hapten):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效应,而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5.抗体(Antibody):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ADCCA ntiboiy -dependant cal-nsiiatedcyoioviaty:即抗体依我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e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7.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它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具有调节适应性和固有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的功能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
8.千扰素(interferon,IFN):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9.肿角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分为TNF-a和TNF-β两类。
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病质素;后者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
TNF的王要作用包括:①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③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④致热作用;⑤引发恶病质。
10.蔡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11.人奏白细胞抗原(HLA):由于人卖王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在白细胞表面被发现,故称其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 :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 :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 no 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 ,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和排除外来病原体,同时也对自身组织具有一定的容忍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通过研究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方向进行介绍。
一、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细胞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免疫学则是研究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的结构、特性和功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发育、分化、识别机制、信号转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二、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研究方法1.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通过分离和培养免疫细胞,研究其表型、功能及相互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密度梯度离心、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培养技术。
2. 免疫分子的鉴定与表征:通过免疫学技术,如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对免疫分子进行鉴定和表征,揭示其结构和功能。
3.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包括DNA克隆、基因敲除、基因表达调控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三、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应用方向1. 免疫治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
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或使用重组免疫分子,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研究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有助于了解微生物感染的发病机制和免疫防御机制,为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3. 免疫诊断: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如ELISA、流式细胞术等。
通过检测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表型和功能,可以辅助诊断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
四、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Antibody,Ab):将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活性的球蛋白。
抗体是Ig,而Ig并非都是抗体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HVR):可变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
CDR(互补决定区):Ig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aa,富有弹性,可自由折叠。
意义:能使V区与不同距离的抗原结合补体结合位点易于暴露,IgM和IgE无铰链区。
J链(Joining Chain):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Ig单体作用。
SIgA:二聚体 IgM:五聚体分泌片SP(Secretory Piece):是S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作用:具抵抗外分比液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SIgA的作用。
Ig 多样性:自然界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多种不同的特异性抗体。
同一种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相同、类型不同的抗体同种型(Isotype):存在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具种属特异性,为种属型标志,存在IgC区。
同种异型(Allotype):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因而可在同种异体间诱导免疫反应。
为个体型标志,存在IgC区、V区。
独特型(Idiotype,Id):同一个体不同抗体形成细胞所产生的Ig分子的V 区的抗原性不同(CDR 序列)。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combinatorial diversity):众多的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众多的V、D、J基因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就存在多种组合。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junctional diversity): 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反应(innate immune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反应(adaptive immune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是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有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组织等。
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即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后一种性能称为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即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T细胞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一般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又称线性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
又称构象决定簇(有三维结构)。
免疫佐剂(adjuvant):某些物质若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某些微量的抗原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
常见于某些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HIV)(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 ~ 1/5,且不受MHC 限制,故称为超抗原。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
该抗原由T 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是一类不需要Th细胞辅助即可诱导抗体产生的抗原。
该抗原由B 细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B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B 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异种抗原(xenogenicantigen):即来自不同物种之间的抗原性物质。
该抗原在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
同种异体抗原(allogenicantigen):即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物质,如血型物质等,可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诱导免疫应答。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该抗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及诊断有关。
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课件上: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的糖蛋白)。
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 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 和CH1 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Fc(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 的CH2 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
抗体(Antibody,Ab):将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活性的球蛋白两者关系:抗体是Ig,而Ig并非都是抗体可变区(V 区):在Ig 多肽链氨基端(N 端),L 链1/2 与H 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HVR):可变区V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
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region(互补决定区):Ig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铰链区(hinge region):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aa,富有弹性,可自由折叠。
意义:能使V区与不同距离的抗原结合补体结合位点易于暴露,有利于Ab与Ag及补体的结合,IgM 和IgE无铰链区。
J链(Joining Chain):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Ig单体作用。
SIgA:二聚体 IgM:五聚体分泌片SP(Secretory Piece):是S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的一种多肽。
作用:抵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SIgA,帮助IgA穿越黏膜。
Ig 多样性:自然界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多种不同的特异性抗体。
同一种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相同、类型不同的抗体Ig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Ig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和不同的总和。
同种型(Isotype):存在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具种属特异性,为种属型标志,由C区决定。
同种异型(Allotype):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因而可在同种异体间诱导免疫反应。
为个体型标志,由γ链、α链、ε链、κ链C区决定。
独特型(Idiotype,Id):同一个体不同抗体形成细胞所产生的Ig分子的V区的抗原性不同(CDR序列),(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由超变区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构型决定。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combinatorial diversity):众多的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众多的V、D、J基因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就存在多种组合。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junctional diversity):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多样性。
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somatic hypermutation):成熟的B细胞重排的V区基因,往往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点突变,突变的频率非常高(每次细胞分裂,大约每1000个bp中就有一对发生突变,而其他体细胞的突变频率为10-10bp)。
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活化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混合物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的抗体。
特点:纯度高,特异性强。
基因工程抗体(gentic engineeringantibody)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大,产生的新型抗体。
(由于可用人体的aa序列代替某些鼠源性抗体的aa序列,保留其结合抗原的特异部位,再经修饰而成。
故又称:人源化抗体。
且:可从最小抗原结合位点(高变区)Fv片段到F(ab)’片段,甚至整个Ig分子,因而免疫原性大大地减少。
)改型抗体(reshapedantibody):为进一步减少嵌合抗体的鼠源性成分,减弱人抗鼠抗体的产生,可进一步改造嵌合抗体中的鼠源性V区结构。
现在已建立CDR移植技术,即将鼠单抗V区中CDR序列取代人源抗体相应C DR序列,重构成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特异性,又保持人抗体亲和力的CDR移植抗体,也称改型抗体或人源化抗体。
人-鼠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鼠VH基因 + 人CH基因)+(鼠VL 基因 +人CL基因)→嵌合抗体。
此类抗体保留了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亲和力、又显著减少其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完整抗体中情种链的V区是鼠源的,C区是人源的-近2/3是人源),但在临床上应用时发现:嵌合抗体会诱发强烈的抗可变区抗体。
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 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 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