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词鉴赏精选版

合集下载

文学_小学生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鉴赏

文学_小学生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鉴赏

小学生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鉴赏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鉴赏(一)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

“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鉴赏(二)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小升初诗文鉴赏

小升初诗文鉴赏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小鹿----金波花的影,叶的影,给你披一件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和无边的森林融合在一起。

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

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古诗词赏析》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掌握古诗词的赏析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的范文供参考。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情感和品味。

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以供大家参考: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明月的美景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们对追求进步和自我超越的渴望。

诗人用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勉励人们不断上升、不断追求进步,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是北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和香气,表达了梅花在严寒的冬季里能够坚持开放的精神和品质。

诗人通过一朵梅花的形象,寓意着对坚守信念和追求美好的赞美。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写的,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和植物的生命力,表达了事物不断生长、发展和更替的永恒法则。

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启示人们要学会顺应变化,抓住机遇,迎接生活的挑战。

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我们能够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领略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小升初语文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

小升初语文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

小升初语文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小升初古诗释义及赏析

小升初古诗释义及赏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及注释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精编小升初语文各册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

精编小升初语文各册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

小升初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解析汇编(1—6年级)【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疑:好像⑶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⑴春晓:春天的早晨。

⑵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⑴村居:住在农村。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醉:迷醉,陶醉。

⑷散学:放学。

⑸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2023年文学_学生小升初必背古诗词鉴赏

2023年文学_学生小升初必背古诗词鉴赏

2023年学生小升初必背古诗词鉴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一)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

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

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

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

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

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

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

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120首注解及赏析(最新版)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120首注解及赏析(最新版)

小升初必背古诗120首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小升初冲刺:古诗赏析(1)

小升初冲刺:古诗赏析(1)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①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 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 + ②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 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 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 ③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 (二)、别董大 唐 高适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1、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洗 练的语言和苍劲的形象取胜,思想感情深 沉雄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 岑”。 + 2、“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反问句式亲 切直率地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热情赞美、 深切的劝慰。
+ +
1、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字词积累 + 敕勒(chìlè) 穹庐(qióng) 见牛羊(xiàn) + 天似(sì ) 笼盖(lǒng) +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 民族,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活动 在今甘肃、内蒙一带。川,平川,平原。 + 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 向。 + 穹庐: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在称蒙古包。穹, 隆起的样子。 + 苍苍:深青色。 + 茫茫:辽阔,深远。 + 见:通“现”,显现,出现。
+ 2、“万条垂下绿因是:它们的 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柳条也是绿色的;它 们的形状相似——细长。 + 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通过赞 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 4、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 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 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 示例:春风不说话,只用那轻柔的手,弹拔掉 月光上挂着的冰凌;春雨不说话,只用那温柔的手, 洗去阳光披裹着的积雪;春光不说话,只用那灵巧 的手,牵来一道彩虹,绿了草,红了花……啊,着春 风,这春雨,这春光,令人永远地陶醉。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附答案解析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附答案解析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1.(2023•西乡塘区)同学们在筹备“中华文化阅读角”中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古诗两首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①任:任凭。

②尔:你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指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树:这里指梅花。

(1)对比两首诗的内容,照样子填写表格。

古诗描写的事物生存的环境特点《竹石》竹子《墨梅》坚贞自守(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竹石》题于郑燮自己的《竹石图》上,王冕的《墨梅》是题在他所创作的《墨梅图》上。

B.这两首咏物诗前两句写品格,后两句写特点。

C.郑燮的《竹石》中,“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3)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特点,表面看是咏物,实际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称为。

《竹石》表达了诗人。

而《墨梅》则表达了诗人。

(4)你想把哪一首诗的后两句诗送给哪位革命前辈?请简单写出理由:2.(2023•拱墅区)穿越到古代,去感受一下牧童生活吧。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诗句中表示数字的字词,其作用是什么?选择一项?A.“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B.“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C.“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D.“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理解不确切的是哪一项?A.对自然生活的向往B.对乡野牧童的同情C.对乡村景色的赞美D.想远离喧嚣,回归安宁(3)“弄”是“玩耍,把玩”的意思,你认为诗句中的“弄”妙在哪里?3.(2023•增城区)古诗鉴赏。

小升初古诗词赏析

小升初古诗词赏析

小升初古诗词赏析小升初古诗词赏析送元二①使②安西③唐·王维【译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①元二:诗人的一个朋友。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时在酉域设置有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④渭城:古地名,在今陕西成阳东北,渭水北岸,唐代人由京城去西域多在此送别。

⑤浥:湿润。

⑥客舍:旅店。

这里指设宴送别的地方。

⑦君:你,指元二。

⑨更尽:再饮完。

⑨阳关:汉朝时边关名,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旧址在甘肃敦煌西南。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好天气。

渭城的早晨,飘过一阵春雨,此对,空气特别清新,路上的浮尘都打湿了,正是出门的好天气;旅舍旁边高大的柳树青绿可爱,柔细的柳枝随风飘拂,像是为远行的客人送行。

第一句中的“渭城”,秦代叫咸阳城,汉武帝时才改称此名。

第二句中的“柳”,当时就有种植。

古人送别有折杨柳话别的习惯,表示挽留加惜别的意思。

诗里写柳即喻此意,情和景交融,与主题扣得十分紧密。

诗的后两句写作者殷勤地再三敬酒,表述惜别之情。

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深厚的友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和前路珍重的'祝愿都在这一杯浓酒里了。

这一层里,是一个送别场面,作者略去其他,突出人物的动作语言。

此时,行装上车,驿马待行。

作者与友人驻足执杯,面色凝重,忍住一别天涯的分离感,只是敬酒再三。

“西出阳关无故人”,言简而情深,惜别之情尽在其中。

第三句直接表述以酒告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结尾一句更是直抒胸臆,说出送行者与被送者的共同心声,话语感人肺腑,惜别之情达到极点。

全诗格调清朗,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感情真挚,深切动人,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又因其末句反复叠唱,音节舒展,风韵超凡,脍炙人口,故成为送别时传唱的名作。

以上就是由语文网为您提供的小升初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小升初古诗赏析

小升初古诗赏析

小升初古诗赏析在小升初的学习阶段,古诗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赏析古诗,孩子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让我们先来谈谈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诗人看到床前的月光,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月,不禁低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短短二十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游子在深夜里的思乡之情。

对于小升初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这首诗可以从诗人的所见所感入手。

比如,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熟悉的月光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诗人那种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再来看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里,王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人闲桂花落”,描绘出了在安静的环境中,桂花悄然飘落的情景。

“夜静春山空”,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春山的空旷。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出来惊动了鸟儿,它们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

孩子们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这样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山谷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

还有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叫声。

想起昨夜的风雨声,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孩子们可以通过想象春天早晨的景象,来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关注。

王昌龄的《出塞》也是一首经典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互文的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悠久和边关的沧桑。

“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达了对戍边战士的深切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希望有英勇的将领来保卫边疆,使国家安宁的愿望。

对于这首诗,孩子们可以了解一下古代的边塞战争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小升初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20首

小升初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20首

⼩升初语⽂必背古诗词赏析20⾸ ⼩升初的语⽂学习当中,诗歌鉴赏是很重要的⼀部分,虽然是理解题,但是同样需要⼤量的练习提⾼学⽣的语感。

⼩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家。

1.长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光辉。

常恐秋节⾄,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长得旺盛时颜⾊。

2.晞(xī):晒⼲。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

7.华:同“花”。

8.⽼⼤:年⽼。

9.徒:徒然。

【今译】 河⽔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有所作为,待到年纪⽼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种体裁。

它常采⽤赋、⽐、兴、互⽂、反复歌咏的修饰⼿法及铺陈、对⽐、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长歌⾏》便代表了这种特⾊。

《长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中的第⼀⾸。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诗含蕴细腻,余意⽆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燃⾖萁,⾖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这⾸诗的⽐喻⼗分贴切,浅显⽣动。

虽然诗歌本⾝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盾倒是⼗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好诗。

3.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西省北部)⼀带。

2.阴⼭:在今内蒙古⾃治区北部。

3.穹庐:⽤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

【简析】 这是⼀⾸敕勒⼈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完整版)小升初——古诗鉴赏

(完整版)小升初——古诗鉴赏

第一讲古诗鉴赏一、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中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怀。

七、阅读技巧1、判断诗的类型(边塞诗、写景诗、咏物诗等)。

2、从意象入手去分析情感。

3、从景物描写入手分析情感。

八、思维训练(一)房兵曹胡马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房兵曹:人名。

兵曹,职位名。

②批:削。

③无空阔:能越过空阔之地。

④骁腾:骁勇飞腾。

1、翻译下列句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金络脑:属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2023文学_学生小升初常考古诗词鉴赏

2023文学_学生小升初常考古诗词鉴赏

2023学生小升初常考古诗词鉴赏小升初常考古诗词鉴赏(一)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小升初常考古诗词鉴赏(二)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

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的《古诗词赏析》。

一、《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历史的壮丽与风云。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事物的长时间观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心境的向往和追求。

三、《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愁和对生活的反思。

四、《静夜思》——李白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五、《春晓》——孟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生机,表达了对生命之美的赞颂。

六、《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通过对夜晚江枫和渔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人生的思考。

七、《登山》——黄登福阳关万里道,黄河九曲人扁舟。

山势如刀削,河流似细线。

上山不觉道途险,下山愁又乌云怅。

此时非淡漠,万象有得明。

通过登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八、《汉江临泯》——林则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猿鸟隐荒壑,豺狼窥墟址。

鳌头仰湍津,龙吟如裂石。

江界岸迢遥,出没多人稀。

谷口鸿雁止,断崖日影移。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江山的磅礴与风采。

以上是《古诗词赏析》的内容,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考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文表达能力。

小升初古诗鉴赏甄选

小升初古诗鉴赏甄选

小升初古诗鉴赏.(优选)古诗鉴赏技巧与答题模式汇总把握四个重点:表现手法古诗词赏析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一、诗歌的分类:以故事的题材分类为例,介绍各自的特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其他诗人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佳作。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比如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2)享受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厌弃官场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就表达了“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

☆把握“景”与“情”的关系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从分析景与情入手,弄清作者从哪些角度(形、色、声等)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以及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从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从描写景物的角度看,关注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明、暗的变化,关注其绘形、绘声、绘色的方法,关注有没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技巧。

②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看,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古诗词鉴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意对即可)四、想象描述类[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五、表达技巧类[题目形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诗歌鉴赏练习】又呈吴郎(唐)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

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

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园四周插上篱笆。

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戎马”的意思是(2分)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6分)3、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和“字”分别指,(4分)2、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1)描写洞庭湖壮阔水势的名句:(2)表达诗人报国无门苦闷之情的诗句:3、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歌内容的一项是()(2分)A.“日夜浮”三字,写的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B.“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现诗人当时孤单贫苦、潦倒无助的生活境遇。

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反映在“凭轩”与“今上”、“昔”与“关山北”上。

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放言五首(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辨.材须待.七年期辨:待:2、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1)点明此诗是赠送好友的诗句:(2)借用历史典故以说明辨真伪之难,同时也揭示唯有时间可以证明的诗句:3、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歌内容的一项是()(2分)A.用“试玉”、“辨材”来比喻,意在形象说明识别真伪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一道理。

B.“不用钻龟与祝蓍”这句话旨在强调诗人提出的“方法”是非常完美的。

C.这首说理诗主要借助历史事件来说明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道理。

D.诗人在说理的同时,也巧妙地总结自己和好友倍诬害的情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长精神”的意思是。

(2分)2、文章内容理解(6分)(1)思念故人、抒发感叹和惆怅之情的诗句:(2)表达对友人感激之情的诗句:(3)你如何理解颈联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 首联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积愤之情。

B. 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 颈联借景表达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D. 尾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与友人白居易共勉。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万籁”的意思是(2分)2、文章内容理解(6分)(1)描写破山寺后禅院清幽环境的诗句:(2)表现诗人寻求与自然交融的心境的诗句:(3)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是否矛盾,为什么?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起首两句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B.“山光”两句通过对景物的动静、情态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的作用。

C.诗中的钟磬之音,不止是“晨钟暮鼓”,而被赋予了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

D.最后两句诗写出了佛门圣地与世隔绝,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残”的意思:(2分)2、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1)表示相思、离别之痛苦的诗句:(2) 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的诗句:(3)表达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的诗句: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百花残”既写出了暮春百花凋谢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陷于相思而颓靡的感情。

B.诗人巧妙地运用“丝”与“思”的谐音,抒发了自己对于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