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民俗文化风情
我的家乡揭阳
03
工业方面,揭阳市有着广泛的制造业发展,特别是纺 织、服装、鞋业等行业
04
旅游业也是揭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揭阳市拥有众多 的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第4章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1
揭阳市是潮汕文化的中 心之一,这里传承着悠 久的汕头、潮州文化
2
潮汕文化以其独特的音 乐、戏曲、饮食等吸引
了世界的目光
3
揭阳市每年都会举办各 种潮汕文化活动,吸引 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
者
第5章
著名景点
著名景点
1
拔山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这里有壮丽的山势和广袤的原始森林,是一个天然
的避暑胜地
2 熏陶山风景区:位于揭阳市普宁市,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是一个徒步和观光的好去 处
3 佛冈山:位于揭阳市普宁市,这里有古建筑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和文化胜地
第6章
美食
美食
揭阳市的美食以潮汕菜为主, 潮汕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
作工艺而闻名
揭阳市的美食文化独特,包 括潮汕牛肉、 潮汕鱼丸、
潮汕烧腊等等
来到揭阳市,一定要品尝当 地的美食,绝对让您流连忘
返
14
第7章
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
揭阳市保留了许多传统 的民俗活动,每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 举行各种文化节庆,例 如潮汕牛肉节、揭阳水
美丽城市的魅力
-
第2章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揭阳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域,四季温暖湿润,
气候宜人
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适 宜种植水果和蔬菜
境内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吸引了
很多游客前来观光
潮汕地区市级非遗
潮汕地区市级非遗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是一个以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座城市为核心的地区。
这里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本文将介绍潮汕地区市级非遗的特点和保护情况。
一、潮汕地区市级非遗的特点潮汕地区市级非遗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表演、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多个门类。
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潮汕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1. 传统技艺潮汕地区的传统技艺十分独特,融合了汉族、客家族和闽南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
例如,潮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富有激情和戏剧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
潮汕木雕、陶瓷、刺绣等工艺品也是潮汕地区独特的传统技艺,代表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民间表演潮汕地区的民间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以潮州大戏和潮剧最为知名。
潮州大戏是潮州地区独特的地方戏曲,以其细腻的表演和悲壮的音乐而闻名。
潮州大戏常常以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歌唱、舞蹈和表演,展示出潮汕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3. 传统音乐和舞蹈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多以潮剧和潮州大戏为基础,有着独特的音调和节奏。
潮汕舞蹈以其华丽的服饰和舞姿优美而闻名,常常在庆典和节日活动中表演。
二、潮汕地区市级非遗的保护情况为了保护和传承潮汕地区的非遗文化,相关部门和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
1. 制定专门政策潮汕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包括资金扶持、重点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建立非遗传承基地潮汕地区建立了一批非遗传承基地,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培养传人提供场所和资源支持。
这些基地在传授传统技艺、举办展览和演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加强宣传和教育潮汕地区加大了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组织举办各类展览、演出和比赛,提高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
同时,在学校中加入相关的非遗传统教育内容,使年轻一代更加深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揭阳民俗文化风情
揭阳揭东民俗风情文化的调研报告【摘要】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一.先从揭阳揭东所处的位置和历史简单了解。
揭阳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揭阳母亲河榕江是广东粤东地区第二大河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揭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诸史记载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
秦始皇平越后,于33年(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析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
以后几经复废,至宋绍兴10年(1140年),又设立揭阳县。
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福建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一带,明代揭阳属潮州府。
清代揭阳属惠潮嘉道潮州府。
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揭阳撤县建市(地级)。
现辖榕城区、揭东区、惠来县、揭西县、(代管)普宁市。
二.调查过程:从13年7月16号开始到7月25为止,有准备的实地考察走访并记录的地方有5个。
由于个人能力、调查工作量有难度以及时间的因素等多种因素,最终调查结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但在活动计划时已经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没达到既定目标,但调查的数量在客观上还是能够反映实际问题的,因为民俗文化这类东西在当地的每个人身上都潜移默化了多年,只要有提个开头就能听到前辈们的对该民俗的回忆了。
广东揭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
广东揭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一、潮剧潮剧是揭阳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揭阳人民的精神食粮。
潮剧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丰富的戏剧内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潮剧的传承自古以来就是揭阳人民的责任和使命。
揭阳的潮剧表演团体数量众多,剧种丰富多样,演员众多。
潮剧团体在潭江、揭阳、普宁等地经常举办各种潮剧演出活动,使潮剧保持着较高的活力和传承。
此外,揭阳的一些潮剧团体还积极探索潮剧的创新发展之路,通过潮剧改编、新戏创作等形式,使潮剧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使更多的人能够喜爱和关注潮剧,让潮剧传承至今。
二、客家文化揭阳是客家民系聚居地,客家文化作为揭阳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揭阳人民的重视和传承。
客家文化包括了客家方言、客家饮食、客家建筑、客家乡土戏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揭阳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揭阳,有许多客家村落,这些村落保存着大量的客家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揭阳政府在文化保护和振兴方面加大了力度,通过对客家村落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使这些村落得以保存并向外界展示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揭阳的一些学校、社区也积极开展了客家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客家文化,让客家文化得以传承至今。
三、建筑艺术揭阳的建筑艺术也是揭阳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如揭阳古城墙、榕江古村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融合了潮汕和客家两大文化的特点,展现了揭阳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
在保护和传承方面,揭阳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行动,通过对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使这些古建筑能够保存下来并得以继续展示揭阳的传统建筑艺术。
此外,揭阳的一些文化机构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揭阳的传统建筑艺术,传承至今。
四、民间艺术揭阳的民间艺术也是揭阳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潮州木偶戏、海螺花鼓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是揭阳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揭阳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传承方面,揭阳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了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对民间艺术团体的资金支持、演出活动等形式,使这些民间艺术得以传承至今。
广东揭西的风土人情作文
广东揭西的风土人情作文【篇一】我的老家位于揭阳市揭西县。
每到春节,我老家就会有拜祖、舞狮、游神的习俗,而我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游神。
我们老家会在正月十三这天游神。
传说这天正是我们村里供奉的“三山国王”诞辰。
据说这三山国王就是揭西县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
因此我们以游神的方法来表示对神的敬畏,所以这一天全村的人都会参与到游神的活动中来。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村里看游神。
我们到村里的神庙前时,已是人山人海。
神庙前锣鼓喧天,其中一条青龙飞舞着,龙头从鞭炮烟中露出来,如腾云驾雾。
前面有一人拿着龙珠,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指挥着这条青龙上下左右舞动着。
舞龙的人训练有素,把龙舞得活灵活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旁边有敲锣打鼓的人,即使舞龙的人没有跟上节奏,听到鼓声,也会找到节奏感。
舞完龙之后,游神就快开始了。
在神来之前,参加游神的人都会到神的面前跪拜,然后选出几名力气较大的青年来抬神,小孩子们则负责提灯笼、拿牌了、举锦旗……大家排成一条长长的游神队伍。
随着三声礼炮响起,游神开始了!只见四个青年抬出“三山国王”,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人,还有护送神的队伍。
这时,我看到神像各个都有所不同:一尊满脸通红、一尊全是白脸、另一尊黑白相间。
神每到之处,人们都会上前摸一摸,传说摸过后能保佑一家平平安安、五谷丰登。
游神还在继续着,神来到哪里,哪里就热闹非凡。
我没有跟随游神队伍,只听着锣鼓声渐渐远去。
这让我大开眼界,农村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
这就是我老家——揭阳的春节习俗,这个习俗为春节增添了几分喜庆和热闹。
【篇二】我家乡在揭阳市的揭西县的钱江,离汕头也挺近的,说潮汕话。
这是个小农村,有不少民风民俗。
也有不少特有的食物。
如,冬天村民腌芥菜入瓮,叫“咸菜”;还有腌晒萝干,叫“菜脯”;热水泡乌橄榄和盐入瓮,叫“浸乌榄”。
还有用甘草做的,甜的,很好吃,我经常偷吃,但是很开胃,害得我肚子疼。
这些是传统的家常便菜,潮区人叫“杂咸”。
揭阳结婚风俗流程
揭阳结婚风俗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揭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结婚风俗流程也是具有独特特色的。
揭阳风俗习惯
xx喜趣民俗(1)晒新娘过去,在曲溪镇圩埔村正月十七、十八日,乡里举行游神赛会,晚上在村里的大灰埕上演潮剧。
就在戏台的前方,约定俗成地站着一排村里今年结婚的新娘。
她们大都由婆婆领着,大概从晚上七时半出来,一直站到晚上十点多。
新娘们静静地站着,任凭人们看、评、品。
大家看看谁家新娘漂亮、评评谁家新娘贤惠、品品谁家新娘高雅。
新娘们一起出来晒一晒,这是那些还没结婚的小伙子最留恋、最起哄的场合。
这样,那边的戏台上锣鼓喧天,这边小伙子的起哄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整个村子真是热闹非凡,真是较为喜趣的民俗。
后来,不知何因这个民俗取消了。
(2)贴对联贴对联,是我国一项重要民俗,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少不了的事,一般是在大门上贴一副对联。
但在揭东县地都镇乌美、枫美村一带,人们的贴对联的习俗有些与众不同。
他们一般在结婚、生男孩这些喜事的时候,都习惯买一副对联贴在家族祠堂的大门上。
特别是在春节,自家大门贴对联是不用说的,人们还要在每个窗户贴对联(大多只贴横批);更重要的是要买一副对联贴在家族祠堂的大门上。
这样,祠堂的门面就有许多副对联,这样红彤彤的一大片,自是喜气盈门了。
有喜事就到祠堂贴对联,有一种向族人报喜、展喜的心理;又有向祖先报喜的意愿,因为祠堂大多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这种方式,在现实和心理上都皆大欢喜,是较为独特有趣的民俗。
5.xx篾织篾织,是揭阳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
起源于20世纪初,兴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揭阳民间艺人将“薄苦竹”抽成柔如丝,薄如纸的小篾条,然后以灵巧之手织成各种工艺品,如花篮、竹扇、箩筐等各种造型独特的工艺品,再在上面织上人物、花卉、书法、图案等,可谓巧夺天工。
20世纪初,揭阳月城松山一位叫林仲仁的艺人,首创篾织工艺。
林自幼聪颖过人,诗词书法有很深的造诣。
在此基础上,又潜心钻研篾织工艺,他所织的人物故事,形象逼真,楷书篆字,端庄秀丽。
1936年,林仲仁创作的一幅作品为一大学生带往南京参加比赛,获第二名。
揭西有哪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揭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是揭西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的重要旅游资源。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揭西有哪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吧!一、龙舟节龙舟节是揭西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揭西各个乡镇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赏。
比赛中,龙舟手们身着彩衣、手持龙舟桨,沿着河道飞速划行,场面十分壮观。
还有各种传统的民俗表演、美食展销等活动,让人们在欣赏龙舟比赛的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花灯节花灯节是揭西另一个备受瞩目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揭西各个乡镇都会张灯结彩,举办各种花灯展览、游园会等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揭西县城的花灯展览。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别致的花灯,如龙凤灯、花鼓灯、彩球灯等,还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感受到浓郁的年味。
三、木偶戏木偶戏是揭西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揭西,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都会有木偶戏表演。
木偶戏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们手持木偶,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木偶戏还融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民俗婚礼民俗婚礼是揭西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
在揭西,民俗婚礼有着严格的仪式和流程,如迎亲、过门、拜堂、敬茶等。
还有各种传统的婚俗习惯,如新娘要穿着红色的嫁衣、新郎要挑战门槛等。
在民俗婚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也能更好地了解到揭西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揭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揭西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的重要旅游资源。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揭西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也为揭西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揭西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
揭阳民俗风情
第一章揭阳民俗风情揭阳市通行潮汕方言(潮州话)和客家话。
潮汕方言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带,客家话主要分布于山区。
邑民多聚族而居。
元代以前,山区民宅多为石土结构,平原民宅多为草木结构,格局一般为3-6间并排单向式。
揭阳人热情好客。
潮俗,客人到家时一般以工夫茶接待,新客还要以甜蛋甜丸汤相待;客俗则以擂茶待客。
一、语言揭阳市通行潮汕方言(潮州话)和客家话。
潮汕方言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带,客家话主要分布于山区。
揭阳通行的潮汕方言全市各地读音大致相同,但在音韵和用词习惯等方面有一些差别。
潮汕方言是现存最古老的汉语方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大方言区中属闽南方言区的一个支系,与福建的厦门、漳州话同属一支。
潮汕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特点,保留了入声韵。
与普通话比较,潮汕方言有如下特点:声调共分八声(部分地方七声);有文白异读;两字连读时,前字多变调;保存了大量古汉语语词等。
揭阳流行的客家话,属客家方言的次方言,有客家方言的一般特征,在语音和词汇上与客家方言代表--梅县方言有区别,俗称“半山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交流的日益增多,普通话在揭阳得到了积极推广和普遍使用。
二、居住邑民多聚族而居。
元代以前,山区民宅多为石土结构,平原民宅多为草木结构,格局一般为3-6间并排单向式。
明清时期,民宅多建为贝灰三合土结构,格局一般为二房抱厅上下对合式或5~7间两排对向和单排方围式。
大户人家多建成“下山虎”、“三壁连”、“四点金”、“五间过”、“四马拖车”,还有“百鸟朝凰”等,保留了明代京都皇宫、王府建筑式样,故有“京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之说。
民国时期,开始出现2~3层钢筋月泥西式楼房。
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民宅趋向多层化、套房化;农村民宅也呈现了多样化、现代化趋势。
三、饮食揭阳市境内潮、客俗饮食习惯略有不同,山区、平原口味也稍有异。
但大体上以大米为主食,番薯、麦、面、瓜、豆为副。
菜肴的烹调方法则多种多样,自成一格。
揭阳特色文化论(四)
揭阳特色文化论(四)人文揭阳揭阳特色文化论(四)文/彭妙艳四、打造揭阳特色文化揭阳文化不像“潮汕文化”,已被凝固在历史的板块上。
揭阳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风格亮丽,而且充满活力,是城市竞争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
“揭阳文化”的产生,当然与揭阳政区的存在一脉相承。
田野考古发现,榕江流域有着大量的“先秦”文化遗存。
那些新石器晚期、青铜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至今已有五六千、三四千年的历史,而至今三四千年时段的青铜文化时期的文物,集中而且高端,这在整个粤东是绝无仅有的。
它反映出这样一个历史存在:距今三千多年的远古时期,揭阳是一个越人方国(或者就称揭阳国)的中心。
这个方国的器具形态,以考古学所称的浮滨文化为主要特征。
秦朝末期,平定岭南,建设郡县,揭阳作为南海郡一县,很可能就是以揭阳国之名为名。
揭阳作为粤东、闽南最早的行政区域名称和政治、文化中心,拥有一个2200余年的行政和文化“域名”,这个悠久的“域名”也就是一种文化资源。
因为赖它可以见证历史的久远、积淀的深厚。
尽管揭阳作为一个行政区划曾在东晋到北宋这段时间有过中断,但是,后揭阳县的重建使揭阳传统文明得到延续,只不过进程中出现过节奏的强弱紧缓之分罢了。
粤东历史上最早见载史册的名人,都为揭阳所产。
汉武帝时率属归汉的史定、汉建安时拒作吴官的吴碭,南朝时助建齐国的区金,唐初平定潮寇,开建漳州的陈元光,无一不是揭阳人。
这些历史名人的忠诚、奉献的品格和精神,也为揭阳特色文化即揭阳精神的奠定铺下了厚实的基础。
揭阳是粤东文化发韧之区。
汉代吴碭,是粤东第一名以孝廉功名入仕的人物,陈元光的三山神庙(即今三山国王神庙)题壁,是粤东现存最早的诗歌。
《玉塔洪氏族谱》所载元末明初由莆田入揭阳的白塔洪氏族人搬演故事以娱人娱神成风,以及洪氏曾经流徙经过之处渔湖出土的《蔡伯喈》剧本,也证明了揭阳还是潮剧的发祥地。
北门关帝庙木雕工夫茶具的出现远远早于工夫茶文献的出现,反映了由福建传入的工夫茶道,在粤东的传播路径,可能是由揭阳而后传于各县。
民风民俗揭阳迎老爷作文
民风民俗揭阳迎老爷作文
“迎老爷”是潮汕地区的民俗祭祀文化活动。
潮汕人很喜欢拜神明,而神明的另一个尊称叫“老爷”,在潮汕,每个乡镇都可以看到神庙,这些神庙供奉“老爷”,每逢一个特殊的节日,乡里人总会进庙去拜神,为感谢“老爷”的保佑,每年一个特别的日子以不同的形式请“老爷”出庙,在街道游行。
人们在那天早早的在街道等候,烧香迎接“老爷”的到来,“迎老爷”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并且年复一年的传承着。
节日到来的那天,家家户户从清晨就要开始忙起来,准备祭神的东西,要买各种水果、蔬菜、酒等。
人们都欢天喜地的,这是对神的尊重,也是对内心精神的一种慰籍。
神前中间会摆一只全猪,也是供给神灵吃的祭品。
在神前两边,摆有一些大香,还有许多鸡鸭。
在迎老爷这件事上,潮汕人一点都不含糊。
迎老爷是潮汕人的精神寄托,它支持着潮汕人,这是一种情缘,这个节日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让它永垂不朽。
迎老爷也使潮汕的各色文化得以传承,迎老爷中蕴含的古典乐曲,英歌舞,对联等通过迎老爷代代相传。
这就是潮汕古老的乡俗——迎老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潮汕的传统文化会更多人了解。
我们也会继续“迎老爷”坚持我们的信仰!。
揭阳民间故事
揭阳民间故事揭阳,一个位于广东省东部的城市,是一个充满着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古老的智慧,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走进揭阳,去探寻这些传承千年的民间故事。
故事一,揭阳的鳄鱼神。
相传在揭阳的一条小溪中,生活着一条巨大的鳄鱼,它身长数丈,据说是一位神灵的化身。
这条鳄鱼神并不伤害人类,反而常常帮助附近的村民,保护他们免受灾害和恶势力的侵害。
村民们为了感谢鳄鱼神的保佑,便在小溪边修建了一座神庙,供奉着这位神灵。
从此以后,村民们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鳄鱼神的保佑和庇佑。
故事二,揭阳的海妖传说。
在揭阳的海边,有一个叫做“海妖”的传说。
据说,海妖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女子,她常常出现在海浪之中,引诱着渔民们。
有人说,她会在夜晚的海面上跳起美妙的舞蹈,仿佛是在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和神秘。
然而,也有人说,海妖是一个邪恶的存在,她会诱使渔民们走向深海,最终让他们失踪。
无论真假,这个传说都成为了揭阳海边的一大风景,吸引着许多人前来探寻海妖的踪迹。
故事三,揭阳的神笔马良。
相传在揭阳的一个小山村里,曾经住着一位名叫马良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技艺高超,尤其擅长用一支神笔书写。
据说,他的神笔可以写出神奇的文字,能够治愈疾病、消灾解难。
有一次,山村里的一位村民得了重病,经过马良挥毫泼墨,不久便康复了。
这件事情传开后,马良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有疾病的人都前来求医。
虽然后来马良离世,但他的神笔却成为了一件传家宝,流传至今。
揭阳的民间故事,宛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们不仅记录了揭阳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也传承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故事或许并非全部属实,但它们却是揭阳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是这片土地上人们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让我们珍视这些传承千年的民间故事,让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
广东揭阳的春节风俗
广东揭阳的春节风俗广东揭阳的春节风俗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
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
广东揭阳的春节风俗,我们来看看。
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用“红团印”一打印、衬“奎叶”(学名“蓑荷”),仙游民间便俗定正月初五日,吴宅人吴廷珠(兴化府监军)在抗倭中战死,乡里人为纪念他,定正月初五为悼为日,所以吴宅人有正月初五不“做大岁”的风俗。
莆仙地区正月初四和初五日“做大岁”的风俗一直沿袭迄今,时间拖得太长。
于是,不能太大或太小!N,家庭主妇要巧为分工,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号“传座酒”。
这原是长安旧俗,莆俗改称“春酒”,举火燃烧,各户进行接神祀,待柴火烧透,众用长钳争夹未烬之柴速返家中,倒是不忘苦日子的朴素民风。
做“红团”时。
同是莆田市的仙游县岁时风俗,螃蟹要10脚全。
过年时,叠红橘果如塔状,加入适量的开水和“食物红”一起揉匀成粉红色的团皮,搓成圆长条,再以手摘成等量的一块块的团皮块。
“红团”的馅大都是甜的,也有咸的。
直至戚继光兵到,沿有“为菩萨乞草”的习俗:由儿童捧神像,作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
春节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各家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寿”,捞起沥干,用手工舂成米的粉末(俗叫“米祭”),一筛再筛,莆田民间约定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也是发善心积德的日子。
凡种种原因向神许愿的金钱、食品。
辞岁“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所谓“迎年”,是上年年底有“送年”之例的回应。
初四日,在继续“迎年”中。
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
逢小月叫“廿九暝”,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做年糕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
莆仙过年还准备其他年货,如做豆腐,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喜”等字样,四周还刻有花鸟图案,连结“番薯起”是以“番薯”为主料,先把鲜“番薯”削皮、洗净,长辈要给儿童分压岁钱,一般通宵不睡。
揭阳民间风俗
揭阳民间风俗春节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
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了。
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故此,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一、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捡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小“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厂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的叙述就更加详细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
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
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
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广东揭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
广东揭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广东省揭阳市地处粤东腹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民俗等多个领域。
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揭阳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揭阳市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将就揭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其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一、音乐传统揭阳市的音乐传统源远流长,包括潮州音乐、客家音乐、汉乐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潮州音乐最为著名,其代表性曲艺形式有潮剧、潮州音乐等,这些都是揭阳市的宝贵文化遗产。
近年来,揭阳市政府高度重视潮州音乐的传承和弘扬工作,通过举办音乐节、音乐比赛等活动,积极推动潮州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舞蹈传统揭阳市的舞蹈传统也十分丰富多彩,包括传统民间舞蹈、广场舞、舞蹈剧等多种形式。
其中,传统民间舞蹈如狮舞、龙舞等是揭阳市民喜爱的舞蹈形式,这些舞蹈融入了揭阳市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民间传统,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为了传承和弘扬揭阳市的舞蹈传统,市政府加大了对民间舞蹈团体的扶持力度,举办舞蹈比赛、演出等活动,使得揭阳市的舞蹈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戏剧传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揭阳市的戏剧传统也相当厚重。
这里盛行的有粤剧、潮剧、客家戏等多种传统戏剧形式,这些戏剧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近年来,揭阳市政府加大了对戏剧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多次举办戏剧演出、比赛等活动,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戏剧表演,使得揭阳市的戏剧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文学传统揭阳市的文学传统源远流长,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其中,以潮州文化最为著名,其代表性作品有《儒林外史》、《鸿渐》等,这些作品不仅对揭阳市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整个粤东地区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传承和弘扬揭阳市的文学传统,市政府积极推动文学作品的出版和宣传工作,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使得揭阳市的文学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揭阳特色景区及民俗风情介绍
黄岐山在榕城东北八里,以山土色黄,故名。黄岐山成东西走向,绵亘十余里,主峰
高近 300 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
产。此处山上林
木葱茏,磴径盘曲,风
景秀丽,有明代
的古塔和月容墓, 半
山亭、侣云庵竺
冈 岩 、卧 云 洞 。还 有 宋
代文彩卓著的
学者陈希亻及读书处
等古迹,以及历
代名人游客留下的石
刻墨迹。登上黄
岐 山 ,俯 瞰 榕 江 ,如 彩
练萦绕,远眺村
落 ,尽 收 眼 底 。看 红 日
西 沉 、百 鸟 归 巢 ,
牛 羊 下 山 ;听 牧 笛 横 吹 ,
山僧木鱼,萦绕
丛 林 。黄 岐 夕 翠 美 ,游
人意忘返。故前
人 有《 岐 岭 钟 声 》诗 云 :
“寺隐深林锁暮烟,寒钟初动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谱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
建于1958年,在榕城西南,傍依榕江南河,园内西湖岸柳垂荫,碧波荡漾。湖中 有两层湖心亭,九曲桥由亭向左右伸展,如龙卧波,桥下游艇穿梭,锦鳞来去,令人 神 怡 。依 栏 远 眺 ,一 湖 景 致 尽 收 眼 底 。桥 头 的 “双 象 戏 水 ”大 型 雕 塑 ,高 6 .6 米 ,大 象 长鼻高扬, 仰天喷水,小象则天真嬉戏,依偎在旁。园中并有少年宫、游泳池、儿 童乐园等,并辟有百花圃,群卉的可以号称“小庐山”!其实她比庐山还美,因 为只有 2 平方公里的牯岭镇上历史遗迹很多,但是庐山瀑布不在牯岭,而在远处的五老峰和
广东揭阳家乡城市文化介绍宣传PPT内容型模板景点美食特色文化ppt
揭阳楼,是揭阳市的象征,于2010年12月6日建成并 举行庆典。揭阳楼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东入口,邻 榕江,取法汉代形式,高达38米,有望成为具有历 史象征意义的城市地标;加上被确定作为新市规划 和历史文化展示功能用途,它的建成,将激励揭阳 六百万英雄儿女,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更加辉
煌的未来。PS:图片来源于PS:图片来源于第四部分
特色文化
方
言
揭阳市境内潮、客居民祖先来自中原汉族。因先后不同时间迁至潮汕,迁徙路线又不相同,受到各自所经地方土语的影响, 形成潮汕方言和客家方言两种不同的语言。潮汕话和客家话均是古代中原汉语与当地越族土语互相渗透形成的方言。 潮汕方言,又称潮州话、潮汕话、潮语,俗称“福佬话”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大方言区中属闽南方言区闽南语系的一个支 系,是闽南话的一个支系。与福建的厦门、漳州话、泉州话同属一支 ,主要分布在揭阳平原地带和半山区。 客家方言,属客家方言的次方言 ,是揭阳市第二方言,主要分布在揭阳市西部、北部(揭西县山区10多个乡镇)和梅州市接 壤处,普宁、惠来、揭东等地的半山区农村,约占全市总人口14.4%。潮汕地区的客家人,多为明代从梅州梅县、兴宁等地 迁至揭阳潮汕地区,后经过几百年的生活交往、生产交流、婚姻嫁娶,语言不断互相渗透、转化,部分说客家话的村落语言 产生变化,有点潮语化,形成略异于梅州话的半山客话。
揭阳楼
第三部分
美食介绍是久负盛 名,这种豆干主要呈方块,有黄、白之分,黄 皮的豆干最为常见,炸好的豆干能闻到淡淡的 豆香味,外皮酥脆,内里白嫩,有着“外金内银” 的称号,吃着又软又脆,特别是搭配上当地的 最具地方特色,发端于明代中晚期。重在品味鉴赏,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 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选茶,潮人最喜乌龙茶等。选水,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炭火,潮人最喜用“绞只条”炭,此炭无烟,具有炭香气味,以此炭烧水,火势均匀。茶具则有茶壶、 茶杯、茶锅、茶洗、茶碟等12件。 泡茶之前,选用开水把茶壶、茶杯烫过,称为“热罐、热杯”,装茶叶时,讲究小粒在底部,大粒在 顶部。还有“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 教授在《饮茶纵横谈》一书中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潮汕工夫茶。”
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
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相关推荐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潮汕,海外和旧时称潮州,是一个以潮汕方言为母语的汉族民系,是中国岭南沿海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本地人之一,潮汕民系是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之一。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花园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广东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汉族传统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
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仪式细节“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年满15岁的孩子要举行“出花园”仪式。
因各地习俗不同,比如,有些地区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要用12种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淋浴等等,所以现以揭阳市区为例,浅谈一些“出花园”礼节。
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
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
当然,现今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
六年级下册语文揭阳的风俗5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揭阳的风俗500字
《揭阳的风俗》
揭阳的风俗那可真是别具一格,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每一笔都透着浓浓的地方特色。
我记得有一次去揭阳参加朋友家的“出花园”仪式。
那场面,热闹得像一锅煮沸的开水。
一大早,朋友就被家里人精心打扮起来,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传统服饰,红通通的,看着特别喜庆。
他家的院子里摆了满满当当的供品,有各种水果、糕点,还有一只杀好洗净的大公鸡,那公鸡的鸡冠红得像火一样。
大人们在一旁忙着准备各种仪式要用的东西,嘴里还念念有词,我也听不懂在说啥,但感觉特别神秘。
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周围跑来跑去,好奇地看着这一切。
一会儿摸摸那些漂亮的供品,一会儿又凑到大人跟前,想听听他们在嘀咕啥。
到了仪式的关键环节,朋友要跨过一个火盆。
只见他表情严肃,小心翼翼地抬起脚,跨过那燃烧着的火盆。
周围的人都在欢呼叫好,我也跟着大声喊起来。
之后,他还要吃一种用特殊草药煮的鸡蛋,那鸡蛋的味道有点怪,可朋友却吃得特别香,我想这大概就是风俗的魅力吧。
在这个仪式里,我能感受到揭阳人对孩子成长的重视和祝福,
希望孩子能像跨过火盆一样,顺利地走向成年,摆脱稚气。
揭阳的风俗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个独特的仪式和活动,把家族的情感、对生活的祈愿都传承下来,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的文化之中,也让像我这样的外来者大开眼界,领略到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阳民俗文化风情【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中华大地万里河山,一方水土养一方儿女,不同的地域之间有不同的文化色彩,不同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孕育着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揭阳这座“水上莲花”之城孕育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
【关键词】揭阳;民俗风情;广场文化;节庆一、揭阳简要历史与地理位置介绍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根据文献的记载,宋初景德间海阳知县钱冶的《和金城山诗》“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
”在群山的环抱之中,孕育着一座充满灵气的揭阳城。
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
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
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揭阳县隶属义安郡。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升立潮州,揭阳县隶属潮州府。
粤东之称为潮州,至此在史料中被流传。
历史滚滚,揭阳县虽几经复废,但揭阳县所辖地区始终隶属潮州府。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
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
素称“鱼米之乡”。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
二、淳朴的风俗民情(一)节庆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
一早,潮邑人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
拜年时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都以双数为吉利,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
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
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字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
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2、人胜节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
(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女娲氏开天辟地,正月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
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又称“七样羹”。
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
因为萝卜取“清白”;韭菜俗称久菜,与春菜一样取“长年回春”;葱取“聪明”;芹菜取勤劳;大蒜、厚合取“诸事合算”),可得财运亨通。
3、出花园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
类似现代的“成人节”。
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
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果等。
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
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一般于凌晨四五点左右拜祭)。
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咬鸡头”是出花园时在餐桌上必须的仪式,喻示着自己已成人。
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人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
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
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
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
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
5、冬节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
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
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
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
(二)工夫茶艺潮汕工夫茶体现“和、爱、精、洁、思”的特性,而揭阳的茶艺重在烹茶,有严格功夫程序,称为8步法:纳茶、候汤、冲泡、刮沫、淋罐、烫杯、洗杯、筛点,即首先是泥炉起火,砂铫淘水,煽炉洁器,开水热罐;接着是倾茶素纸,分别粗细,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其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然后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烧盅(盅即茶杯的俗称)热罐”后再洒茶。
洒茶时有二句口诀,叫“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品茶时,乘热端起,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
饮完之后,再闻闻杯底,领略其余香,品评其气味。
(三)赛龙舟揭阳赛龙舟活动,历史悠久。
揭阳素称水乡,溪涧交错环绕,榕江南北二河、练江、龙江水深流长,河面宽阔,波平浪静,是划龙舟的好地方。
赛龙舟活动,历代不衰。
揭阳龙舟在潮汕各市县中,最长最大:舟长32米、宽1.5米,共设桨25对,舵一支。
揭阳龙舟,造型美、气魄大,龙颈修长,龙首高昂,威武俊秀。
从建造到龙舟下水、上水和参加竞赛,都要举行各种仪式,庄重考究,旧时有“龙船锣鼓戏”之俗语,意为赛龙舟、营(游)锣鼓、做大戏。
每年端午节前,龙舟落水时要举行仪式,称“试桨”。
清末曾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时,曾发起主持、邀请潮阳、普宁、揭阳等地龙舟队在榕江南河进行比赛,结果,揭阳棉树红色舟夺魁,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
(四)潮剧潮剧,是潮汕地方剧种,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间,揭阳潮剧已有本地特有剧目《荔镜记》、《苏六娘》等。
潮剧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潮人聚居地区。
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
乐调分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线,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等;乐器有唢呐、笛、二弦、胡弦、扬琴等,锣鼓有大锣、小锣、苏锣等。
角色早期生、旦、丑、外、贴、末、净等七角,至当代发展为十种丑、七种旦、五种生、三种净,其中以丑、旦表演最有特色。
(五)婚嫁揭阳旧时婚俗,要经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有些地方有女儿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后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遗之女,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后发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
“提油舅”即女儿出嫁当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礼品同往男家,称之“提油舅”。
“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种仪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戏剧中宾相一样的老妇女,唱四句“祝颂语”来主持,四句有约定俗成的,亦有现场自编的,大都押韵,诙谐。
揭邑另有一俗,为其他地区少见,即将要结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丧(一般指长辈),则必在百日内成婚,否则要三年后方可行嫁娶之礼。
(六)纸影戏铁枝木偶又称纸影戏,俗称皮猴戏,传入粤东距今已有七百左右年历史,纸影戏是潮汕地区戏剧艺术的奇葩。
晚清以前,纸影戏以影现,叫竹窗纸影,是用皮革或纸板平面雕刻成各种人物形状,透过灯光在棚窗纸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
至清未,改影现为形现,将原皮革或纸版平面雕形改为木偶立体造型,木偶背部和两手各穿一根铁线,以供操纵表演。
纸影改为木偶,但潮人习惯仍称为纸影戏。
纸影戏也属地方剧种,皆为潮音班,有正音戏、潮音戏。
纸影戏表演时,台内仅有五、七个人,包揽了生、旦、净、丑各行角色的表演唱和鼓乐,故潮俗有“手打鼓、脚打锣、口唱歌、头壳撞深波”之谣谚。
(七)广场文化1、摆猪羊习俗摆猪羊是揭东县新亨镇硕联村村民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十七敬奉财神赵公明和关公的一项民俗活动,由硕联村属下十个自然村(俗称十社)轮流主办,每个自然村十年轮到一次摆猪羊活动。
村民通过每年摆猪羊一系列民俗活动,庆祝过去一年生活富足安康,同时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吉祥好运、生活美满。
硕联村摆猪羊习俗起源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每年的主办社在前一年就开始筹备,自养大猪肥羊,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宰杀大公猪大公羊,然后将其摆在“卉”字型木架上,猪口、羊口塞上桔子,猪身、羊身贴着“吉”字或双喜字样,寓意吉祥好运。
全村近千头猪羊摆在一起密密麻麻,场面十分壮观。
活动过程中还举办舞狮、标旗锣鼓队、潮剧演出、赛花灯等文艺活动。
2、英歌舞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
相传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
舞蹈队分前棚后棚,前棚一般由36个人组成,大型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一步一呼,队列变化或“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四虎并驱”,或“二龙相斗”,翻腾穿插18套式。
后棚人数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过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配合前棚演出。
揭阳英歌舞已有300多年历史,流行于普宁、揭东等地,以普宁的英歌舞最为闻名,被誉为“英歌舞之乡”。
3、游神赛会揭阳地区游神,以游城隍神和关帝神最为隆重。
旧俗均在每年正月间,时城中绅士和各馆头先择定吉日游神。
游神方式多种多样,大型的配有高灯彩旗、花灯、扮景、醒狮队、大朋标、大锣鼓、笛套音乐、英歌舞等。
乡间游神,各村时间不同,方式大同小异。
游神时,必伴演大戏,称为“神戏”,据说专为神演出,故戏台均搭在神庙正面。
旧俗赛会多在每年九月进行,但也有于本村社庆日进行的。
赛会时,各村供奉村信仰之神,备齐“三牲”、“五牲”及用食品精制成的各种艺术品,如用糯米粉制成各种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摆列于神座前,既是拜神,又是比赛看谁手艺高。
4、烧龙揭阳烧龙,始于明代磐溪都之古乔,即今磐东之乔西,乔东,乔南。
现已沿革为揭阳最隆重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
按其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起,开始游龙迎春,至初十晚烧龙。
彩龙身上装满烟火,由一群青壮男子托举,点火烧龙时,伴随锣鼓声,爆竹声,彩龙腾跃飞舞,口吐火球,身喷烟火,五彩夺目,极为壮观。
另外,烧龙时天气尚寒,而舞龙者仅身着短裤,身涂植物油(火星掉在身上易滑落),烟火映照之下,全身红光发亮,成烧龙时又一奇景。
相传烧龙活动是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行彩桥行彩桥是揭阳民间一种祈福民俗,历史悠久,流行于今揭阳市区和揭东县一带。
活动时间一般均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六日之间。
在十一日之前是筹备阶段,好各处桥梁由附近群众用榕叶、彩带、彩灯装扮。
十一日称为“行头桥”,十五日正日称为“行二桥”,场面比行头桥较为隆重,十六日称为“行尾桥”,是这个系列活动中的最高潮。
旧俗称:凡参加行彩桥的人,都暗祈神赐福,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行侨肚,明年娶雅亩”等。
6、观花灯观花灯是揭阳民间一种游艺风俗,时间一般都在每年元宵节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