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酸碱电离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乙醇、苯、丙酮等)和气相中进行的某些反应却不能做出解
释,例如,酸碱电离理论不能解释HCl和NH3在苯溶液或气相 中反应生成NH4Cl而表现出来酸碱反应性质。
酸碱质子理论的产生克服了酸碱电离理论的局限性,使
酸碱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Ka
K
HAc
[A ][H3O
HA
]
简化为
K
a
[A ][H ]
HA
(4-1)
同理某共轭碱A— 在水溶液中发生的解离反应为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A— + H2O
HA + OH—
则该碱的解离常数为
K
b
K
A-
[HA][OH ] [A ]
(4-2)
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是表示弱酸(或弱碱)解离
HCl+ H2O HCl
H3O+ + ClH+ + Cl-

c(H+)= c(HCl)
又如
NaOH
Na+ + OH-
OH- + H+ H2O

c(OH-)= c(NaOH)
(2)弱酸、弱碱溶液 弱酸(或弱碱)一经溶入水中,
随即发生质子传递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共轭碱(或共轭酸),
且两者存在动态平衡关系。在一定温度下,有一确定
又称为质子酸。
()
2.H2PO4-的共扼碱是H3PO4。
()
3.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实质就是两个共扼酸碱对
之间的质子传递。
()
4.已知HClO和 HF的解离常数分别为2.8×10-8,6.6×10-4。
因此,可以断定HF溶液的酸性比HClO强。
()
答:1.√;2.×;3.√;4.×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因此,中和反应、酸碱解离及盐的水解反应等均属于酸 碱反应。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HAc + OH―
HAc + H2O H2O + NH3 NH4+ + H2O H2O + Ac-
H2O + Ac- (中和反应) H3O+ + Ac- (酸碱解离) NH4+ + OH― H3O+ + NH3 (盐的水解) HAc + OH―
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θ w
)。
即:
K
θ w
=[H
][OH
]
25℃时,水的离子积为1.0×10―14。
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中,也适用于酸碱溶液中。
即无论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中,都同时存在H+ 和 OH―,
只是两者的浓度不同,常温下都有K
θ w
=1.0×10―14这一关系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答:
物质 共轭酸 共轭碱
HAc
— Ac-
HS-
H2S S2-
S2- HS-

CO32- HCO3-

HCO3-
H2CO3 CO32-
HPO42- H2PO4-
H2PO4- H3PO4 PO43- HPO42-
3.酸碱反应
如前所述共轭酸碱对的质子传递反应,称为酸碱半反应。 酸碱半反应不能独立进行。即当一种酸给出质子时,必定有 一种碱接受质子,酸碱反应实质就是两个共扼酸碱对之间的 质子传递。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的平衡常数存在,称为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分别用
K
θ a

K
或用
b
K(θ 弱酸)、K(θ 弱碱)表示。
例如,某一元弱酸HA在水溶液中发生的解离反应为
简化为
HA + H2O HA
H3O+ + A— H+ + A—
则该酸的解离常数为
酸 质子 + 碱 HCl H+ + ClHClO H+ + ClOH2CO3 H+ + HCO3-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H2S
H+ + HS-
H3PO4 H+ + H2PO4-
NH4+ H+ + NH3
H3O+ H+ + H2O
这种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化的酸和碱(HA和A—)
存在。
5.1.3 弱酸、弱碱解离常数和解离度
1.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强酸、强碱溶液 强酸(或强碱)在水溶液中能完
全解离而给出或接受质子,不存在解离平衡。因此,其H+
(或OH―)的浓度应按其完全解离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或简写为
(OH-)的化合物称为碱,如NaOH、Ba(OH)2、Al(OH)3等。酸
碱反应的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H2O的反应。即
H+ + OH-
H2O
酸碱电离理论局限性:将碱限制为氢氧化物,不能直接
解释NH3、Na2CO3、NaH2PO4等水溶液的酸碱性问题;将酸、 碱及酸碱反应限制在水溶剂系统中,对在非水溶剂(如液氨、
H2O + H2O H3O+ + OH― 这种发生在水溶剂分子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称为水的
质子自递反应(或水的自偶反应)。
习惯上,常将水合氢离子 H3O+简写为H+,而将水的解 离反应简写为
H2O
H+ + OH―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知识窗 在一定温度下,纯水中 H+ 和OH―相对浓度的乘积是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与其浓度无关。由于温度对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影响
较小,因此在常温下,通常忽略温度的影响。
2.共轭酸碱对的解离常数关系
根据同时平衡原则,得出共轭酸碱对的解离常数之间具有
如下定量关系:
K
a
K
b
K
θ w
(4-3)
可见,酸的解离常数越大,其共轭碱的解离常数越小,即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NH4+等。 凡能接受质子( H+ )的物质都是碱,或称为质子碱。例如,
OH- 、NH3、HS- 、H2PO4-、等。
2.酸碱关系
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称分子型酸碱)和离子(称离子 型酸碱)。当某种酸HA给出质子后,余下部分A-自然对质子 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即质子酸HA给出质子生成碱A ;反之, 碱A-接受质子后又生成酸HA。例如
酸碱反应总是由较强(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较大)的酸 碱相互作用,向生成较弱(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较小)的酸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碱方向进行,参加反应的酸碱越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H2O既可以作为酸给出质子,生成共轭碱OH―,又可以 作为碱而接受质子,生成共轭酸H3O+,即H2O也是两性物质。 因此,水的解离反应也可以表示为酸碱反应形式。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反之,酸的解离常数越小,酸越弱,
则其共轭碱的解离常数越大,共轭碱越强。
3.弱酸、弱碱的解离度
解离度是弱酸(或弱碱)在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时,已
解离的弱酸(或弱碱)的浓度与弱酸(或弱碱)的初始浓度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之比的百分数。
c解离
程度的特征常数。
K
(θ 或
a
K
)越大,对应的弱酸(或弱碱)
b
的解离程度越大。对相同类型的弱酸(或弱碱),可用
K
θ a
(或
K
b
)的大小,直接比较其相对强弱。例如,25℃时
K( HClO)=2.8×10-8
K (HF)=6.6×10-4
说明HClO是比HF更弱的一元酸。
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4.1.1 酸碱电离理论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在电离学说的基础上提
出了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定义: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氢离子( H+ )的化合物称为酸,如HCl 、HNO3 、HCN、
H3PO4等;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5.1.2 酸碱质子理论
1.酸碱的定义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台德和英国化学家劳瑞分别独 立提出酸碱质子理论,因此该理论又称为布朗斯台德-劳瑞酸 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 H+ )的物质都是酸, 又称为质子酸。例如,HCl、HAc、H2CO3、H2S、H3PO4、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表4-1
25℃时,不同浓度HAc溶液的解离度
c(HAc)/(mol·L)
0.2
0.1
0.01
0.005
0.001
α/%Baidu Nhomakorabea
0.934
1.33
4.19
5.85
12.4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4.1 酸碱理论
第4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 H+ )的物质都是酸,
称为共轭酸碱对,即HA是A-的共轭酸,A-是HA的共轭碱。
某些物质,如 HS-、HCO3-、HPO42-等,在一定条件下能 给出质子表现为酸,而在另一条件下又能接受质子表现为碱
的物质,因此称其为两性物质。
指出下列各物质的对应得共扼酸碱对 HAc(醋酸)、 HS-、S2-、CO32-、HCO3-、HPO42-、H2PO4-。
c初始
(4-4)
解离度可定量衡量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在相同条件
下,解离度大的弱酸(或弱碱)较强,解离度小的弱酸(或弱
碱)较弱。
弱酸、弱碱的解离度不仅与物质的本性有关(表4-1), 还受温度、浓度的影响,在使用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度时,
必须指明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但温度对解离度的影响比较小,
通常若不注明温度,均视为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