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永远的校长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_校长演讲稿_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是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精选)
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精选)第一篇: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精选)历史人物评价——蔡元培蔡元培先生,1868出生于浙江绍兴,字鹤卿,別号孑民,是中国现代教育家,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他更被誉为“中国现代大学之父”。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
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为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
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他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是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是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
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这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
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蔡元培(1866年 - 1940年),为中国现代教育界的泰斗,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弘扬科学精神,提倡民主教育,倡导教育革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蔡元培是一位具有革命情怀和爱国情怀的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
他的一生亦如他的名字一样,承载着对国家和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蔡元培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富裕的家庭,他自幼饱读诗书,受到良好的教育。
青年时期,他前往美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的熏陶。
他深受启发,对西方科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中国教育的落后和软弱。
这段留学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观念和人生道路。
回国后,蔡元培历任北洋大学校长、国立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国立南开大学校长等职,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改革。
他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教育理念,主张学校应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公民,建立起中国现代教育的新体系。
他还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提倡学生自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蔡元培一生追求卓越,他在教育领域中的贡献被誉为“大教育家”,被誉为"维新派之先驱"、"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蔡元培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人。
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支持改革开放,倡导进步思想,主张科学法治和民主政治,反对专制统治和腐败现象,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奋斗终身。
1917年,蔡元培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激励大家,“为救国救民,当从心住手,鼓吹教育,使人民精神自由自强。
”在当时的政治动荡时期,蔡元培勇敢地承担了起重要的责任,他以智慧和胆识带领国家走向新的未来。
蔡元培心系救国救民,他不仅倡导民主教育,也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
蔡元培生平
走进名家——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生平经历少年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十八年赴殿试,获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早期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
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
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
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
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初年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
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
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民国四大校长
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张伯苓目录引言有容乃大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一、翰林留学生1二、20世纪中国教育革命第一人3(一)蔡元培接掌北大4(二)兼容并包,惟学是求7(三)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与教育独立18 三、蔡元培的人格魅力25附录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30 主要参考资料32美在平衡郭秉文与东南大学33一、文理兼通的教育学博士33二、持平办学止于至善35(一)东南大学的创立35(二)三育并举、四个平衡38(三)民主与效率兼顾47三、东大风貌51附录郭秉文:略论四个平衡的办学方针55 主要参考资料56“通”重于“专”梅贻琦与清华大学58一、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58二、奠定清华校格的教育思想家62(一)梅贻琦出掌清华62(二)办学思想65(三)治校风范72三、永远的校长75附录梅贻琦:大学一解79主要参考资料87求是精神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一、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二、“求是”的治校方略92(一)“一切以真理为依归”的办学理念93(二)德育与智育并重,以质量为教育生命100(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111三、浙江大学的辉煌116附录竺可桢教育名言选120主要参考资料124文理相通唐文治与交通大学126一、国学大师、工科先驱、教育名家126二、“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130(一)推崇“实学”和“实业”132(二)以德立校、以德树人142(三)以文养德、文理相通149三、交通大学的辉煌153附录唐文治: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训辞156主要参考资料158尽十二分力萨本栋与厦门大学160一、物理学家、电饥工程学家出身的教育家160二、做足“南方之强”163(一)尽“十二分力”建设厦门大学165(二)加强基础、强调质量172(三)从严治校的高明管理者180三、“最艰苦的条件”和“最辉煌的历史”184附录萨本栋:献给厦门大学毕业同学会187主要参考资料189五个结合马君武与广西大学190一、集革命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马君武191二、“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193(一)欧洲办学理念的旗手194(二)以实用教育为方针,促进广西建设之发展200(三)言教身教并行,既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关心学生的学习209三、一代宗师,教泽在人210主要参考资料211学术之生命与精神熊庆来与云南大学213一、“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和卓越的教育家213二、“把云大办成小清华”216(一)“现代善名的大学,都不外在此三方面,有很大的努力”217(二)实施“通才”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培育良好的学风,提高学生素质228(三)坚持大学独立。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1. 引言1.1 蔡元培的生平简介蔡元培(1868年- 1940年),字季敬,号诱华,江苏省启东县人。
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祖籍浙江绍兴。
自小耳聪目明,聪颖过人。
幼年时跟随诗人黄遵宪学习书法和著作,继学习经史百家。
1896年在上海创办私塾学东书院,后升格为东吴大学,1991年更名为南洋公学,1921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8年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
1928年担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次年北平大学更名国立北京大学,继任第一任校长。
1931年创办中国自然科学地图,致力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
蔡元培非常强调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
他的办学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2. 正文2.1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强调以德育为先。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能成就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他提倡教育要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蔡元培倡导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蔡元培提倡注重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制定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德育为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个性发展。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对当今教育事业仍具有启示意义。
2.2 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非常突出,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完美版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 孑民,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 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教 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 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 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 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 的策源地。
然而蔡元培却也因此而开罪了政府,当时就 有人说要烧北大的房子,杀北大学生,有的 则要“以三百万金收买凶手刺杀蔡元培”。 蔡先生只好选取择了辞职,一纸启事写道: “我倦矣!……我欲小休矣。”经过《北京 大学日刊》发出后,北京各中等专科以上的 校长全部向政府提出辞呈,与蔡先生同进退。 辜鸿铭则在挽蔡会议上说:“校长是我们学 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这成为二 十世纪中国人文历史上最值得回味的一幕。
(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 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 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鲜不为流俗所染。
针对性-----切中时弊
从这篇演讲辞可见怎样的蔡元培先生?
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革除时弊的改革精神 平易近人的朴实作风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 正大学。他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延请陈
成语 • 问心无愧 • 束之高阁 • 责无旁贷 • 以诚相待 • 刮目相看
孜孜以求 以身作则 无动于衷 开诚布公 终南捷径
在蔡元培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 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 己的感想。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殷切期望 语重心长
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 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大师蔡元培人物简介
蔡元培人物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浙江绍兴山阴县人。
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前清举人,1892年为翰林,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
1904年组织光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提出修改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李大钊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实行教授治校。
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倡导抗日。
1932年与宋庆龄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组织爱国民主抗日运动。
抗战爆发后,主张对日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上海沦陷后,移居香港。
1940年3月5日病逝。
一百多年来,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地换了不少人。
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还是蔡元培校长。
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堪称风采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
一、改造北京大学1917年1月,在黎元洪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的敦请和孙中山的劝促下,出身翰林的前清举人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
当时,许多学生继承着清末老爷式的作风,只想混个毕业资格,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少数肯读书的,也多抱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读书当做求取功名利禄的捷径,对学术研究并无兴趣。
至于教员,不学无术、混饭度日的大有人在。
这就是他就任之前北大的校风。
蔡元培到校后,第一次发表演说,即指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
”为贯彻这一方针,他提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提倡民主精神,推广近代科学文明,广泛调整科系及课程设置,扩充文、理科各系,随后又沟通文理,合为一科,设置研究所,改年级制为学分制。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事蔡元培(1865年 - 1940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蔡元培的故事。
蔡元培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对蔡元培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经担任过清华学堂校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蔡元培在教育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教育不在书本,不在教室,也不在教师,而在于学生自身”。
他主张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提倡灌输式教育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他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改革,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蔡元培在教育领域做出了许多创新和改革尝试。
他提倡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还倡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倡“德育兼修”的教育理念,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他还主张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提倡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许多成就和荣誉。
他创办了许多知名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他还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不仅在教育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参与了中国的社会活动和政治事业。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积极倡导民主、科学和思想解放的精神。
他一直在为中国的社会改革和民族振兴而努力,为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蔡元培的一生是充满了奋斗和追求的一生。
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民族复兴奋斗着,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的一生都是光辉的,是振奋人心的,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阅读答案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阅读答案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徐百柯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觉醒年代蔡元培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蔡元培,字元培,号东坡,江苏省硖石人。
1876年生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进入清朝晚期,震撼人心的觉醒年代。
蔡元培早年随父亲蔡世清游学日本,后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后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在京师大学中讲授比较文学和心理学。
1928年被聘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后改组为中国独立内阁大学,1937年辞职,保留名誉校长职务。
1949年后离开大陆,定居台北,1954年4月28日去世。
蔡元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推动和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美国和欧洲的留学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西方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薄弱之处。
他主张借鉴西方教育的经验和成就,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并提出了“教育革命”的口号。
他创建了以民主、科学、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由探索,培养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蔡元培是一位爱国者,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充满担当和责任感。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民主运动和革命斗争,坚决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打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腐朽体制的束缚,孜孜不倦努力奋斗。
他曾经出任过国民政府委员、大元帅府参军、参政会议员、国民党中央执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后来就职北平政治协商会副会长等要职。
他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才华,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代表之一。
蔡元培是一位人格崇高的领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
他为人谦虚谨慎,礼貌和有礼,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尊重和爱戴。
他对待学生态度严谨,但又充满慈爱和慷慨,视学生如亲子,把教育视为人生之幸事和神圣使命,对学生言传身教,示以榜样,以爱抚教育人,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与人为善、善待学生,推崇“礼仪教育”和“仁爱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以礼自律”的教育理念,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爱为本”、“知行合一”、“倡导勇于泻汲,并肯大度包涵”的人格尺第二篇示例:蔡元培,字汝镛,号尔谷,江苏省常州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读《先生》有感
读《先生》有感读《先生》有感读《先生》有感1蔡元培,北大永远的校长,将北大由原来的官二代升官发财之地变成了中国现在文化的起源地,从中走出了罗家伦,蒋梦麟这样的校长,也成为我国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当时的北大是各种文化的交流地,每种思想都可以在其中进行讨论。
还有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和陶行知,按照现在的标准看他们都是名校的海归,更不用说当时的情况了,他们走入基层,探讨平民教育的可能性,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的路线。
能称之为先生的,都是一些有梦想,有激情的人,当这些人面对中国残破的现状,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救中国,他们没有革命,没有变法,他们求的就是将更多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人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国家,让这些人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他们提供了条件。
我认为先生,要有责任感,要知识,有激情,还要有梦想,剩下不怕苦不怕累,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国家,奉献了一生。
读《先生》有感2可是在朱奎爷爷笔下的这只猪——约克先生,它就是一只不平凡的猪,它打了几个喷嚏,朋友们说它感冒了,为了吃到朋友们口中所谓的“好吃的”,它就装病,结果真的吃到了,没想到那是苦苦的药。
为了当爸爸,它偷偷地把小咯咯哒的鸡蛋放到自己的身下,没想到却压坏了鸡蛋。
为了减肥,它只吃大米变成了瘦肉型的猪,得了奖牌。
为了朋友它下过水井里,为了保护麻雀喳喳,它努力学飞,与老鹰搏斗……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约克先生为了朋友可以付出一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但学到了许多的成语,还学习到了约克先生帮助他人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约克先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习他人的优点,做一个可爱的、善良的、大智若愚的人,不要向小索普太太和小索普先生那样自私自利。
读《先生》有感3虽然看起来胡适先生有点夸大其词,引人发笑,但却发人省醒。
的确在工作中,我们周围就存在着很多"差不多先生",甚至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个"差不多先生",我们也经常把"差不多"这句话挂在嘴边。
蔡元培离开与重返北大
蔡元培的离开与重返北大蔡元培作为北大历史上最受尊重的校长,曾经也有过不辞而别离开北大的经历,今天我们就要为大家重现那段历史。
第一幕人物:蔡元培,蔡元培夫人背景:(1919年5月7日上午)在5月4日被捕的32名学生,因各方出面保释,全部释放。
这时,教育界成为攻击主要对象。
在各种压力下,5月9日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不辞而别,离京出走。
蔡元培夫人:老爷,报纸,今天新出的报纸。
蔡元培:(读报)大总统严禁学生干政并将被捕学生送交法庭令……什么?前几天不是说前几天不是说好了不追究学生的责任了吗?政府怎么这么快就变卦了?蔡元培夫人:老爷,这法令具体是什么内容呀?蔡元培:政府重新调查前几天学生的集会。
蔡元培夫人:什么?政府怎么……蔡元培:哎,真的没有想到……蔡元培夫人:老爷你要想想办法。
蔡元培:办法自然有。
政府的意思很明白,出现5月4号一幕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人太软弱,第二是林长民等捣乱,第三是北大挑头,这是在赶我走,如果我不走,他们必将抓学生,让我陷于心痛之地。
政府就是政府呀。
蔡元培夫人:老爷,你要走?你不能走呀,你走了北大要怎么办?你是一校之长,你走了整个学校群龙无首,会出乱子的。
蔡元培:可是我不走学生就得遭殃。
蔡元培夫人:老爷,会有办法的,要不你找学生的其他教员商量商量看看是否有别的办法,难道一定要老爷离开政府才会放过北大学生吗?蔡元培:好了。
你先去吧,我自有分寸。
5月9日,蔡元培只留下一张字条,不辞而别。
第二幕人物:马寅初,李大钊,傅增湘背景:李大钊不辞而别,教师们派代表找政府部门,要求政府挽留蔡元培李大钊:付先生,您做教育总长这些年,对校长是很了解的,校长为了北大做出了很多事情,政府怎么能给校长施压让他离开呀!马寅初:是呀总长先生,校长这么多年倾心整个大学的建设,为了北大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北大就是校长的家,而校长就是我们虽有北大人的支柱,他离开北大就会散的,就会倒塌的。
傅增湘:二位不要激动,蔡先生对我如何,对北大如何,对教育如何我是清楚的,只是政府对前几日的学生活动很是反感,没办法迫不得已才给蔡先生施压,我深知蔡先生的处境,可是我也很为难呀。
月亮先生读后感(多篇)
月亮先生读后感(多篇)第1篇:读后感先生读后感---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先生读后感第一篇:《先生》读后感《先生》《先生》编写组编著中信出版社《先生》读后感我想,若将当年的学术高度与现在相比,自然是现今的学术水平更进一步,然而,先生们的成就并不局限于学术,而是真真正正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保留下了中国学术的魂魄。
近代中国,无论军政经工,无一不是落后列强数十年,然而,学术上,我们仍有这样一群人一力承担。
如果说,三十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国民的努力成果,那么,这份力的源头,则有赖于先生们百年前的不懈努力。
试问,学界泰斗就可称先生乎?仁人志士可称先生乎?显然不行。
书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
教育,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
”没错,教育是国之命脉,正如蔡元培以兼容并包的思想担任北大校长,引领了大学术时代的来临。
面对衰微的中国,先生们都没有失望,他们知道希望在哪里——希望就在下一代身上。
蔡元培所说:“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时至今日仍然掷地有声。
先生们的愿望已然实现,不可否认,先生们当年的余力仍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然影响了中国的百年走向。
反观当下,有数据显示,国家公费留学生学成归来的不足三分之一,这真是无比讽刺。
想来先生们的遗泽已经耗尽,这也不正是“教育衰”的体现吗?社会上无比浮躁的心态和学术氛围,先生已经遗留在了历史尘埃中,当代也再难寻觅先生踪迹,没有了先生的引领,我们的“国之命脉”是否已经偏离了先生们当年所预想的轨迹,已经无人知晓。
百年看先生,徒见其背影;国家要进步,先生多多益善。
那么当代为何难再出先生?其一,是平台。
没错,若是将当时的学术水准与当今相比,当年自然是远远落后,当今学术成就上能够与当年先生比肩的人,也不是凤毛麟角。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词语注音
数(shù)载(zǎi ) 干( gān )禄( lù )
沦丧( lúnsàng )
訾( zǐ )(lì )詈
相(xiāng )(xù)勖 敷衍( fū yǎn )
切磋(qiē cuō)
正轨( guǐ ) 商榷(què)
砥( dǐ )(lì)砺
鲜( xiǎn)为人知
提携( xié) 肄(yì)业 孜孜( zīzī )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 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 添购书籍)。
实提出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 信息)
针对性-----切中时弊
并提出怎样具体的解决方案?
这些建议中,最触动你心灵的 是哪一点?画出来,说说你的 感受。
谈谈这篇演讲词的具体特点
(语言、情感、针对性、思路等)。
文章特点
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 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 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劣根性 ,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然而要打破这些习 惯,止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那时候因《新青年》上文学革命的鼓吹,而我们认 识留美的胡适之君,他回国后,即请到北大任教授 。胡君真是“旧学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个 人,所以一方面与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马 幼渔,刘半农诸君以新方法整理国故,一方面整理 英文系;因胡君之介绍而请到的好教员,颇不少。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 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 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 自由选择的余地。最明白的,是胡适之君与钱玄同 君等绝对的提倡白话文学,而刘申叔、黄季刚诸君 仍极端维护文言的文学;那时候就让他们并存。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蔡元培有什么故事
蔡元培有什么故事蔡元培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第一人,在他的领导下,昔日散发着官僚腐败气息的北京大学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他一生都在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为打造一个纯净、民主的中国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蔡元培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蔡元培的故事清朝晚期出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的蔡元培从小发奋读书,十七岁就考取了秀才,后又陆续考入了清朝的更高学位直到翰林。
三十岁辞去朝廷任职开始转向教育行业,担任绍兴学院院长。
33岁创立了中国的教育会,并且还组建了爱国女学堂,开创中国女性学堂的先例。
此时民主改革势在必行,许多民主人士都投身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权的革命浪潮中,35岁的蔡元培和其他民主人士组织成立了光复会同盟会等。
蔡元培事迹中最突出的就是他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国。
蔡元培37岁的时候开始出国留学深造,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
42岁回国后担任政府教育部长,管理教育事业。
但是当时的时局动荡,袁世凯专权,蔡元培再次选择店铺深造,去了法国德国,46岁回国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
此时他得到了法国美国大学授予他的荣誉学位。
之后在国民党政府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被选为监察委员,但是蔡元培辞去了职位专心发展教育事业。
1928年五十多岁的蔡元培担在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担任多个职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蔡元培从北平移至上海同其他国民党人士积极组建抗日保国组织,为国共合作抗日而努力。
抗日战争国内局势恶化,蔡元培带着妻儿迁往香港,并在香港定居,1940年在香港生病去世。
蔡元培在北大的故事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绝对少不了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功劳。
在蔡元培接手之前,北大的整体氛围相当混乱。
北大是在光绪皇帝时期建立,目的是培养新时期的人才。
但是慈禧的一番搅和,京师大学堂也就沦为培养官僚的机构。
最开始的京师大学堂,整个学校里都弥漫着一股严重的封建气息。
最搞笑的是老师上课称呼学生为老爷。
虽然民国时期风俗改进不少,但是校园里的封建气氛依然遗留不少。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百年以前,有这样一个人,年过半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从此开启了中国教育史崭新的一页。
他就是蔡元培,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有人在回忆录里这样写到“蔡元培先生来之前,校名改了(由“京师大学堂”改作“北京大学“),但本质并无什么变化,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
1913年我考人北大预科时,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
”蔡元培先生来到北大,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唤起了北大学子青春年华的激情与行为,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展开斗争,使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五四运动的指挥部。
蔡先生是我崇敬的人。
在我看来,在那样一个愚昧、混沌的时代,能唤醒人们心灵的人,比谁都强大。
所以,我决定选读这篇“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
不为新鲜与好奇,只希望一百年前的指引与叮嘱,能够有益于我在大学生活中的坚守与奋进。
初读此文,略有遗憾。
我被以为,这样一位思想大家,本该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洋洋洒洒几千字,给茫然的大学生们精神上的指引。
但他确实语言简练,平铺直述,不同于今天演讲者的文采飞扬,更添了几份朴实和厚望。
有人恐怕会觉得,先生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过于简单,毫无高度。
但仔细想想,其实正是这三项简单的要求开始了北大质地的改革;再仔细想想,其实今天的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也难以做好这三项“简单”、“无高度”的要求。
先生说,大学生应明白大学的性质,抱定宗旨,持之以恒。
他给予大学的定义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起初我想,在那样一个混乱困苦的时代,缺少有识之士的时代,仅仅要求学生以研究学问为宗旨,是否浪费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
认真思考过我才明白,蔡元培先生的目的,在于改变北京大学腐败的风气,拜金的思想,浮躁的心灵。
时代需要内心沉静的人,善于并敢于思考的人,体会到社会时弊的人,奋勇而起冲破阻碍的人,拥有高尚心灵并能“复制”更多高尚心灵的人……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潜心感悟为基础,蔡先生的要求正是给了那些没有明确方向的人以指引,告诉他们:先埋下头,再跃起身,并在跳跃起来的同时,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演说
一.导语设计1917年1月4日,国立北京大学的校工们在门口列队欢迎新任校长蔡元培。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新校长向校工们脱下礼帽,以一个非常平民的质朴姿态,走进中国的最高学府。
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了巨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
先生在此,北大重生。
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一场至今依然掷地有声的演讲,正悄然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车轮从黑夜走向黎明。
今天就让我们到文中去聆听先生的教诲,感受北大之父的精神魅力吧!(板书标题)二.学习目标(生齐读)1.结合本文结构,学习演讲辞的写作特点。
2.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文化意义。
3.了解蔡元培的个人魅力和伟大贡献。
三.研读课文。
师: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演讲稿,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演讲。
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
(PPT)好的演讲能够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听众的行为。
蔡元培校长在这次演讲传播了什么思想,发表了什么见解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哪位同学起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三点,一曰二曰三曰师:好,请坐。
她说了中间三段的内容,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了什么,谁补充一下生:第一段介绍了蔡元培先生跟北大的渊源;最后一段讲的是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之后,所要采取的举措。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的结构。
简短的开场白,引出了本次演讲的话题,中间三段提希望,大家把三点希望一齐读一读。
学生齐读(齐读三点)师: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上任以后的计划: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三事都是位于每段的段首,位置很醒目。
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啊(注意本文演讲辞的特点)生:这样更容易让听众抓住演讲的中心。
师:演讲是一讲而过,听众没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为了让听众听懂。
所以演讲词要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这为演讲成功的第一要素PPT: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师:蔡校长给学子们提出的第一个希望就是抱定宗旨,宗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目标师:蔡校长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要抱定什么宗旨,而是隐藏在他演讲的字里行间当中,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认真去读,看看蔡校长他到底要学子们抱定什么宗旨呢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校长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永远的校长;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这句话是教育家蔡元培所说。
他的一生,重视教育,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业绩。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并没有沉醉于名利之中,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中,他选择了什么?
1894年,甲午惊雷,让他深感民族之痛。
依他对家国的赤诚,他让自己成为一个救天下人之病、救国家之病的勇士。
他离开翰林院,回到故乡绍兴,开始了教育生涯中第一次教育改革,他兴办爱国学社、担任中国教育会会长。
他的目的意在为中国寻找出路。
1907年,蔡元培远渡德国,开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折,这一转折事关风雨飘摇的中国的走向。
很多年后,蔡元培向他的学生说出救治中国的“秘方”,“我们输入欧化,六十年矣。
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
1912年,留学回国的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
子曰诗云的旧教育被推下时代飞驰的“列车”,中国近代教育开始高起点起步。
在抱残守缺的年代,蔡元培以超前的眼光为中国教育安放下包含现代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石。
1916年是个不平静的年份。
那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是著名的官僚养成所。
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
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
在他上任的第一天,按照惯例,十几个校役侧立两旁,向他鞠躬致敬;突然,他脱帽致敬,那时候,北大校长可是内阁大臣,根本不把校役这些下人放在眼里。
而蔡先生这一鞠躬,是读书人最大的修为。
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
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
先生在此,北大重生。
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
比如先生的领袖风范,先生的人格魅力,先生的学问等等,这一切都是北大在那个时代得以辉煌并成为影响中国走向的重要因素。
今天的北大依旧尊称蔡元培为“永远的校长”。
北大因他而重生,中国因他而改变。
美国学者杜威说过:“世界上大学校长很多,但没有一个校长能对一个国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在蔡元培身上,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种不可言说的人格魅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