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效力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的区别
民法典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的强制性规定一、民法典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效力有什么规定。
1.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违反了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但是如果该强制性规定并不是效力性的,则不会影响民事行为的效力。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性规范如何区分1、首先看强制性规定是否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无效合同,如果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导致合同无效,则该规定就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2、强制性规定未明确规定违反的后果是无效合同,分以下三种情况加以区分。
(1)分析强制性规范禁止的对象,是否只是行为手段或者行为方式,或者禁止的是行为的外部条件如经营时间、地点等,而允许依其他手段、方式、时间地点作出行为的,这时法律本意不是禁止行为效果的发生,而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则这类规范为管理型规范。
(2)分析强制性规范的禁止目的,综合法律法规的意旨,权衡相互冲突的权益,综合认定强制性规定的类型。
主要是结合合同无效的其他因素考虑,如果立法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需要,更涉及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则还是应认定为效力性强制规定,如《保险法》和《证券法》有关保险业与证券业从业资格的规定。
(3)分析禁止的是针对一方当事人还是针对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如果合同违反的禁止规定只是针对当事人一方的,而且这禁止规定完全是一方作为纪律条款来规定的,不属于效力性规范。
(4)从强制性规定的立法目的进行判断,如果其目的仅是为了实现管理的需要,并非针对行为内容本身,则可以以为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不属于效力性强制规定。
效力性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其效力性规定对于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效力性法律规定是指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的,具有强制力、约束力和执行力的一系列规范。
本文将从效力性法律规定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效力性法律规定的概念效力性法律规定是指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的,具有强制力、约束力和执行力的一系列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等。
效力性法律规定是法律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实施的基础。
三、效力性法律规定的特点1. 强制性:效力性法律规定具有强制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约束力。
违反效力性法律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约束性:效力性法律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3. 执行力:效力性法律规定具有执行力,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有义务执行。
4. 公正性:效力性法律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
5. 普遍性:效力性法律规定适用于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
四、效力性法律规定的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效力性法律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2. 保障公民权益:效力性法律规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促进法治建设:效力性法律规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4. 强化国家治理能力:效力性法律规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五、我国效力性法律规定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 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具有强制力。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以法律形式表达的规范称为法律规定。
根据强制力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本文将分析二者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是指在司法机关的强制下,具有刚性强制力的法律规范。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明确规定了违反该规定的行为将面临何种有形的或无形的惩罚。
主要包括刑事规定和行政规定。
例如,我国的《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都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是指公共权力机关行使管理职能时制定的有强制力的规定。
它们没有刑罚性质,而是采取管理措施进行惩处。
同样可以是行政规定,例如规范车辆保险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也可以是非法律规范性的规定,例如企业的管理规定或学校的纪律规定等。
所以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刚性强制力。
以下是几个例子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该法规定:商家必须在商品上标注价格和成分,以及明确在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
如果商家违反该规定,将会受到行政处罚和消费者的起诉。
这是一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2. 学校的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按时上课、遵守校规,并参加校内活动。
如果学生违反这些规定,学校将会采取管理措施,如警告、惩罚两个星期不得出校门等。
这是一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3. 《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按时支付员工工资。
如果违反该规定,雇主将受到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这是一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准确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有助于理解法律规范和对其实际应用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混淆。
例如,一些学校的纪律规定实际上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但学生却因此遭受到不公正的惩罚。
此外,一些企业也往往会通过内部制定的规定来实现对员工的强制管理,但这些规定缺乏法律效力,容易引起纠纷。
浅析效力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的区别

浅析效力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的区别浅析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别内容摘要:我国合同法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强制性规定又分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或取缔性强制性规定,强制性规定又属于义务性规范的范畴。
要准确判断强制性规范是效力性规范还是管理性规范,却是一项并不简单的事情。
除了根据上述定义、参考各专家建议进行判断之外,对于如何进一步判断强制性规范中的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可以几个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判断。
如果在具体案件中无法判断是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时,必要时应当征求立法机关的意见或者上级法院,以实现个案的公正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
关键词:合同无效效力性管理性我国合同法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强制性规定又分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或取缔性规定,强制性规定又属于义务性规范的范畴。
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产生履行效果的契约。
本文所涉及的无效合同值指的是绝对无效合同,它属于狭义无效民事行为的范畴。
无效合同制度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彻底否定,体现了国家对合同自由的干预,如果不加控制,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经常的宣告合同无效,将使市场主体丧失对交易安全的信任,从而扼杀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影响交易的效率。
正确适用强制性规定认定合同效力,已经关系到民商事合同的效力维护及市场交易的安全和稳定。
笔者认为只有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中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才会导致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因此,正确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至关重要。
一、相关概念(一)无效合同的概念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产生履行效果的契约。
我国合同法理论继承了大陆国家的传统民法理论,将无效合同分为绝对无效合同和相对无效合同。
其中绝对无效合同是指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及违反公序良俗而成立的合同;相对无效合同是指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

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它的效力和强制力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并分析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中的作用。
一、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指的是法律规定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能够对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并得到遵守的特性。
法律的效力是建立在国家授权和法定程序之上的,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1.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具有普适性和普遍性,适用于所有公民和法人。
不论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职业身份如何,法律都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保护和约束。
2. 法律的公正性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当基于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个人或团体。
法律的公正性保证了相同情况下的相同待遇,确保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3. 法律的明确性法律应当具有明确的规定和表述,避免模糊和歧义。
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社会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要求,便于遵守和执行,有助于统一社会认知和行为准则。
二、法律的强制力法律的强制力指的是法律规定对违反者具有强制执行的能力和手段,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和遵守。
法律的强制力是法律的重要属性和特征之一。
1. 刑法的强制力刑法是法律中的一部分,通过法律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和制裁措施。
刑法的实施依靠司法机关的判决和执行,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起到震慑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2. 民法的强制力民法是调整个体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范畴。
它规定了各种权利和义务,对违约行为进行补偿和赔偿。
民法的强制力体现在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中,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3. 行政法的强制力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对违法行为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强制执行行政决定。
三、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民权益的保护。
1.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保证了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秩序。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是法律中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规定。
它们在强制执行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规定的区别,并提供一些相关案例来帮助理解。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是指一项法规或法律条文中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行为。
这种规定是由政府立法机关颁布的,并与法律权威有关。
违反这种规定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可能会受到刑事和民事处罚。
例如,在交通法规中规定,所有驾驶员必须系上安全带。
这个规定是一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必须遵守。
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是指给予管理者有权利指定目标并规定实现目标的程序、方法、准则等的规定。
这种规定不是由政府立法机关制定的,而是由组织或机构制定或实施的。
这种规定强制执行,但是罚则相对较轻,通常不会被视为违法行为。
例如,在公司中,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可以是规定员工必须按时上班并按时完成任务。
虽然不遵守这种规定可能导致员工被解雇,但这不会被视为犯罪行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三个关于这两种规定的案例。
第一案例:关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在美国,有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在驾驶机动车时必须禁止使用手机。
对于违反这项规定的人,将会面对罚款、扣分和可能的驾驶证暂扣。
这个规定是因为使用手机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几率。
这个规定的目标是确保道路上的驾驶员保持足够的警觉,因此它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第二案例:关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一家快餐店有一个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指导员工必须在制作汉堡时按特定的配方和流程进行操作。
如果员工不遵守这个规定,他们可能会受到口头警告,也可能会被要求重新制作汉堡。
虽然不遵守这个规定可能导致解雇,但这不会被视为违法行为。
第三案例:两者结合的情况在一家医院中,有一名医生必须遵守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这个规定指导医生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医疗保密。
医院还有一个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要求医生必须以特定方式记录患者诊疗记录。
如果这名医生不遵守这个管理规定,可能会受到口头警告或者被要求重新整理记录。
如何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如何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法院审理案件中,关于合同效力问题,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并未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界限作出明确规定,以至于因部分地方法院包括最高院对两者理解不一,时长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从而引发法学界热议。
本文尝试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以供读者参考。
一、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定义关于两者的定义,目前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但通常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理解:所谓效力性规范,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规范,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但是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如果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
所谓管理性规范,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而且违反此类规范后如果使合同继续有效也并不损害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的规范。
对于强制性效力性规定的区分方法,王利明教授提出三分法:第一,法律、法规规定违反该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为当然的效力性规定;第二,法律、法规虽然没有规定:违反其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但违反该规定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也属于效力性规定;第三,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违反其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虽然违反该规定,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利益的,属于取缔性规定(管理性规定)。
比如,企业未经批准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或者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经常性放贷业务的,借款合同无效,因为根据《商业银行法》(法律)规定,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的禁止性规范的行为以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行政法规)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的区别

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的区别
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是指在组织或法律领域中制定的规则或条款。
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不同:效力性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规则的实施和执行,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管理性规定的目的在于管理和组织内部的运作,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
2. 强制性不同:效力性规定通常具有强制性,违反规定可能会引起相应的法律后果或纪律处分。
管理性规定通常是组织内部自行设定的规则,违反规定可能会引起组织内部的行政处分或管理措施。
3. 适用范围不同:效力性规定适用于广泛的领域,例如法律、劳动关系、商业合同等。
管理性规定则更多地适用于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考核制度等。
4. 法律性质不同:效力性规定通常具有法律效力,被认为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管理性规定则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但在组织内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总而言之,效力性规定是为了保障法律、合同和劳动关系等涉及到权益和法律责任的领域的实施和执行;管理性规定则是为了组织内部的管理和运作而设定的规则。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的区别

2024年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的区别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在2024年,它们在法律实施和管理方面有着不同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一、效力性规定1.定义效力性规定是法律中规定的对人民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并且有法律的保护力量。
效力性规定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设定的,并且有着普遍适用性。
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都属于效力性规定的范畴。
2.特点(1)强制性:效力性规定对人民具有强制力,违反其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
(2)适用性:效力性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对所有公民和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3)公共利益性:效力性规定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人民的权益。
3.范围效力性规定包括宪法、法律、法规等,这些规定由国家依法制定,具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
二、管理性规定1.定义管理性规定是指国家或其他组织对其内部行为和管理进行规范的规定。
管理性规定是基于组织内部的管理需要制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整和指导组织的运作和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
管理性规定主要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构等组织。
2.特点(1)内部性:管理性规定仅适用于组织内部,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2)自愿性:组织内部的管理性规定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组织成员遵守是基于自愿原则。
(3)灵活性:管理性规定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3.范围管理性规定包括组织章程、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这些规定是组织自行制定的,主要用于指导组织内部的运作和管理。
三、区别与联系1.适用范围不同:效力性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对所有公民和组织都具有约束力,而管理性规定仅适用于组织内部。
2.目的不同:效力性规定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人民的权益,而管理性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和指导组织的运作和管理。
3.法律地位不同:效力性规定是法律的一部分,具有强制力和法律保护力量,违反其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而管理性规定仅是组织内部的规定,主要基于自愿原则。
合同法效力性与强制性问题

合同法效力性与强制性问题《合同法》第五十二太重规定,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情形的合同无效,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中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这就说明了违反效力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违反管理性规定不一定能使合同无效。
根据两者的概念,效力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或者虽未明确规定违反之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管理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对于这两者概念的区分不能简单的采用文义解释的方法,否则就会造成很多订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这样就违背了意思自治原则和合同自由原则,因此,对区分两者应该从客观目的解释。
在司法解释二中强调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强制性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合同有效。
效力性规范是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而管理性规范强调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但是并不否定其在私法上的效力。
在实践中认定合同有效性问题时应该要重视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六条也指出人民法院应当综合法律法规的意旨,权衡相互冲突的权益,诸如权益的种类、交易安全以及其所规制的对象等,综合认定强制性规定的类型。
如果强制性规范规制的是合同行为本身即只要该合同行为发生即绝对地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如果强制性规定规制的是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资格而非某种类型的合同行为,或者规制的是某种合同的履行行为而非某类合同行为,人民法院对于此类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当慎重把握,必要时应当征求相关立法部门的意见或者请示上级人民法院。
就是说,如果该合同行为发生并不会绝对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且当事人在事后对合同进行补正,站在合同自由原则和鼓励交易上,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管理性规定效力性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法律体系中,管理性规定和效力性规定是两种常见的法律规范。
它们在法律调整对象、法律效力、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管理性规定的定义及特点(一)定义管理性规定,是指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中,对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在特定事项上应当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等行为进行规范的规定。
(二)特点1. 规定性:管理性规定主要针对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在特定事项上的行为进行规范,具有明确的规范性。
2. 指导性:管理性规定通常具有指导性,对行为主体在特定事项上的行为提出要求,但并不强制执行。
3. 义务性:管理性规定往往涉及行为主体的义务,要求其在特定事项上履行相应责任。
4. 适应性:管理性规定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效力性规定的定义及特点(一)定义效力性规定,是指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中,对法律关系主体在特定事项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等法律效力进行明确规定的条款。
(二)特点1. 权利性:效力性规定主要涉及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其法律地位。
2. 强制性:效力性规定具有强制性,对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约束力。
3. 稳定性:效力性规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
4. 适应性:效力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适应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管理性规定与效力性规定的比较(一)调整对象1. 管理性规定:主要针对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在特定事项上的行为进行规范。
2. 效力性规定:主要涉及法律关系主体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
(二)法律效力1. 管理性规定:具有指导性,对行为主体在特定事项上的行为提出要求,但并不强制执行。
2. 效力性规定:具有强制性,对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约束力。
(三)适用范围1. 管理性规定:适用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在特定事项上的行为。
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

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通过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在法律体系中所具备的约束力和规范力度。
而强制力则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要求和规则必须被遵守并得到强制执行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分析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法律的效力是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础。
法律通过规范行为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得社会能够有序运行。
法律的效力保证了人们的权益和利益不受侵犯,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法律通过制定规范和规则,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使得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能够享有一定的权益和保护。
其次,法律的强制力使得法律的规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才能够有效实施。
法律的强制力使得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得到惩罚和制裁,从而起到震慑的作用。
如果法律没有强制力,那么人们就会倾向于违反法律规定,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法律权威的丧失。
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是保护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保障。
通过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违法行为者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保护了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社会的公正。
其次,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存在和强制执行使得社会能够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准则,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最后,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法律的约束和强制保证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序进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和可靠的环境。
然而,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和认可才能够实现。
如果法律规定无法得到普遍认同,那么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将大打折扣,无法有效实施。
其次,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需要配套的执法机构和法律程序来支持。
如果执法机构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权威,或者法律程序不公正和高效,那么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将被削弱。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规定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其中,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是经常出现的两种规定类型。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通常涉及到法律或政策上的规定,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则指由公司或组织自行制定的规定。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引用最少3个案例作为例证。
首先,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是由法律或政策依法制定并施行的,其适用范围广泛,强制力级别高,国家机构有权利对其进行监督和执行。
例如,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的“垃圾分类制度”,旨在解决城市“垃圾围城”现象,这是一项法律规定,强制执行。
另一个例子是交通安全法,该法规定了驾驶员的行车规范,包括切勿醉酒驾驶、遵守路规等等,这些规定由政府制定并强制执行。
相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则是由公司或组织自行制定的,主要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和业务操作,并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
这些规定通常是在员工手册中,由公司内部制定和修改。
例如,某公司规定部门工作时间为9:00-18:00,必须全员按时到岗上班;又如某公司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禁止员工随意泄露公司机密信息。
这两个例子都属于公司内部制定的规定,并不涉及到法律或政策制定。
其次,管理性强制性规定通常更加弹性,企业可以在员工手册中随时调整。
例如,如果某公司希望推广某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员工手册来要求员工必须采用这种工作方法。
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都需要进行法律程序和公告,其修改和调整相对困难,因此更加严格和不易更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规定既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又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例如,一些城市政府对于车辆停车位置的规定,既是法律规定,又是停车场或小区内部的管理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违反规定,罚款等处罚不仅来自政府,也会受到停车场或小区的处罚。
综上所述,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之间的区别在于其制定者,适用范围和执行力度不同。
了解这个区别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确保自己遵守规定,使生活更加有序。
浅析效力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的区别

浅析效力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的区别1000字效力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是我们在法律中经常会遇到的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浅出地解析,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效力性规定是什么。
简单来说,效力性规定是一种在法律上存在的规定,它确定了法律文件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条款、准则、章程等。
这些规定通常会明确规定法律文件在什么情况下具有效力,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标准。
从法律角度来看,效力性规定是一种明确的约束,可以帮助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利益。
与之相对的是强制性规定。
强制性规定是指在法律中存在的规定,要求行为主体必须遵守,并且不允许有任何的违反或规避。
强制性规定通常会明确规定违反规定的后果和惩罚。
例如,在法律中规定了“不得伤害他人身体或财产”的规定,这是一条强制性规定,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个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在实际应用中,效力性规定往往是通过强制性规定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强制性规定是保障效力性规定的一个手段。
例如,在一份合同中,效力性规定可以确定合同的有效性和效力,而强制性规定则可以规定必须遵守的内容和后果。
如果某个合同中违反了强制性规定,那么这个合同就会受到相关规定的限制或剥夺效力。
总体来看,效力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是法律中两种不同的规定类型。
效力性规定确定了法律文件的效力范围和具体实施方式,而强制性规定则要求行为主体必须遵守,不允许有任何的违反或规避。
在实际运用中,两者之间通常会相互关联,以保障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

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工具,它具有一定的效力和强制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的含义、来源和局限性。
一、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指的是法律对于相应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力和指导力。
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遵守公序良俗,保护人们的权益。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法律的权威和合法性,以及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遵守。
法律的效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效力,即法律能够对社会行为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二是内在的效力,即法律具有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法律的效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法律制度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当人们遵守法律的时候,法律的效力就得以体现,从而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
二、法律的强制力法律的强制力指的是法律对于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
法律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实施其规定,保证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
强制力体现在法律对于违法行为的惩罚、责任和义务的强制义务上。
当一个人违反法律的规定时,法律将对其采取相应的制裁手段,如处罚、赔偿等,以起到警示和惩罚的作用。
法律的强制力有时候需要借助执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协助,确保法律的实施。
法律的强制力使得违法行为者面临着行政处罚、经济损失以及社会信用受损等不利后果。
这种强制力具有威慑作用,能够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法律的强制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世界上的法律的实施程度各有差异,法律的强制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其次,法律的制裁力度也存在不确定性,因为法律的力量有时候也受到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此外,法律的强制力对于一些高层次、复杂的违法行为可能显得不够有效。
综上所述,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是法律领域中重要的概念。
法律的效力使法律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石,而法律的强制力保证了法律的执行和遵守。
然而,法律的强制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来完善和加强。
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增加执法机构的力量,加强国际间的法律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法律的效力和强制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怎么判断法律条文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怎么判断法律条文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一.为何要判断?对于法律条文是否为“强制性”规定,很好把握,因为有明确的关键词“不得”。
但《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等相关规定,合同只在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时无效,而违反管理性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并非无效。
问题是,如何区分效力性的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的强制性规定,却没有明确的答案,给广大企业家朋友出了一道难题。
1.《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二.如何判断1.判断前,需要明确其效力等级是否属于法律、行政法规。
我国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等级很多,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以及无数的红头文件等。
对合同是否有效的判断起判断作用的仅限于法律、行政法规。
判断是否属于法律、行政法规,主要看制定单位,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品的为法律;国务院出品的为行政法规。
2.形式判别法若明文规定“违反…的合同无效”,则为效力性规定。
例如,未办理房屋预售许可证签订的合同无效;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
特许经营的,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例如,未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其签订的烟草买卖合同无效。
3.实质判别法看该规范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均不可以违反的,一般即为效力性的强制性规定;仅仅限制某类人,在特定条件下,才可以进行的规定,一般为管理性的强制性规定。
例如,禁止买卖枪支毒品,禁止拐卖妇女儿童等规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签订的该类买卖合同当然无效。
禁止未办理餐饮许可证而开办饭馆的规定为管理性规定,即使该饭馆没有餐饮许可证,但与其签订的餐饮服务合同也是有效的。
浅论合同无效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认定

浅论合同无效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认定摘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司法解释对强制性规定进一步明确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至于如何认定“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在吸收以前学者积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方法。
关键词:效力性规定;悖法性;策源性;失补正性;当罚性1 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对有关合同无效情形进行了列举性说明,其中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对于“强制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把“强制性规定”的用语进一步明确其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强制性法律规范原本进一步包含“管理性规范”和“效力性规范”。
《合同法解释二》用这一限制性解释,把管理性规定从强制性规定中剔除,在判定合同效力时“强制性规定”专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这样,科学地缩小了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范围。
避免了因把“强制性规定”同合同效力一律关联,疏于区分立法目的、过分干涉意思自治,造成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皆武断做出无效处理局面的继续出现。
《合同法解释二》完善了合同无效制度,援引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来判定合同无效,就需要进一步确定“强制性规定”到底属于“管理性”的规定(又称“取缔性”)还是“效力性”的规定。
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合同确定无效。
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一般不作无效处理。
2 对已有认定方法的简述准确认定强制性效力性规定,实施起来是个复杂的事情。
强制性规定一般以三种情况出现。
第一种情况:强制性规定本身直接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效力。
第二种情况:强制性规定本身没有直接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效力,但引致或结合其他法律条文,其他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该违法行为效力。
第三种情况:强制性规定本身没有直接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效力,也没有引致到其他具体的法律条文中,更没有其他法律条文对其效力予以明确规定。
效力性规定管理性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效力性规定和管埋性规定是两种重要的法律规范形式。
它们在法律实践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效力性规定和管埋性规定的内涵、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以期为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效力性规定的内涵与特点(一)内涵效力性规定,是指法律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法律后果的规定。
它对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强制力,违反此类规定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特点1. 强制性:效力性规定具有强制性,法律主体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2. 明确性:效力性规定明确规定了法律后果,使法律主体对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有明确的认识。
3. 绝对性:效力性规定具有绝对性,法律主体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
4. 宽泛性:效力性规定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
三、管埋性规定的内涵与特点(一)内涵管埋性规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了管理措施、行政手段的规定。
它对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违反此类规定的法律责任相对较轻。
(二)特点1. 约束性:管埋性规定对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如效力性规定强制。
2. 明确性:管埋性规定明确规定了管理措施、行政手段,使法律主体对如何履行义务有明确的认识。
3. 相对性:管埋性规定的约束力相对较弱,法律主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整。
4. 专门性:管埋性规定主要涉及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
四、效力性规定与管埋性规定的适用范围(一)效力性规定的适用范围1. 宪法领域:如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构的设置等。
2. 民法领域:如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3. 刑法领域:如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种类等。
4. 行政法领域:如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
(二)管埋性规定的适用范围1. 行政管理领域: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
2. 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
3. 社会保障领域:如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等。
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

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具有广泛的效力和强制力。
它在社会中起着维护秩序、保障公正、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效力与强制力,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主体具有约束力的程度。
法律通过规定行为规范和责任制度,确保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底线,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合法性决定了法律是在合法程序下产生和制定的,与社会的法治原则相符合。
合法性使法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赋予了法律效力。
合理性则要求法律的内容和制度能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以便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自愿遵守。
法律的效力以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主要依据。
通过合理的立法程序,法律能够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审议,确保其在制定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增加法律的说服力和约束力。
此外,法律还根据特定情况和需要进行修订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法律的强制力法律的强制力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主体具有强制性的力量。
法律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确保其得以有效执行和实施,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法律的强制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律具有制裁权力,可以对违反法律规定者进行惩罚和处罚。
这种制裁力量可以通过法庭、司法机关等进行实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公正判决和裁决。
其次,法律具有保护权力,可以保障人们的权益和利益不受侵犯。
无论是个人权利还是社会公益,法律都能通过相应的法律制度保护和维护。
最后,法律还具有强制力的执行力量,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和法律执行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执行,确保法律的落地生根。
三、法律的应用法律的应用体现在各个方面,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个人层面,法律规范了人们的生活行为,保护了他们的权益,为他们提供了公正和公平的生活环境。
在经济领域,法律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朱庆育:“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之分类与解释

朱庆育:“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之分类与解释【导读】2019年6月15日(周六)上午,南京仲裁委员会、南京市律师协会、鼓楼区司法局在江南剧院组织了一场面向仲裁员、律师和其他从事法律工作者的讲座——《契约自由及其限制——基于司法裁判的视角》,主讲人朱庆育,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典评注研究中心主任。
朱教授在讲座中关于“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分类与解释,解开了许多司法实务工作者心中多年的迷团,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为此,小编从朱教授的相关作品中节选有关内容,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体会。
(一)概念界定(17)《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之引入“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概念,旨在适用《合同法》第52(5)条。
这意味着,有必要判断是否属于效力性强制规定的,只是被《合同法》第52(5)条参引因而须与之结合适用的强制规范。
换言之,若无《合同法》第52(5)条之适用,则无讨论“效力性强制规定”概念的必要。
据此,当强制规范自身含有明确的法律效果规定时(如《合同法》第53条),直接适用该规范即可,不必引入“效力性强制规定”作为讨论手段。
(18)汉语文献中,效力性强制规定概念,更早可见之于史尚宽先生从日本引入的效力规定与取缔规定分类。
史先生称:“强行法得为效力规定与取缔规定,前者着重违反行为之法律行为价值,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后者着重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
” “法律行为价值”与“事实行为价值”之说不易理解,揆诸用法,前者应指是否允许行为人依其意志实现法律效果,若否,则法律行为无效,后者则指作为一项事实的行为本身——而不是作为一项“事实行为”——是否被允许发生,若否,则该法律行为应被“取缔”,即,“对于违反者加以制裁,以防止其行为,非以之为无效”。
显然,效力规定与取缔规定之间在逻辑上呈全异关系:法律行为因违反而无效者,系效力规定;不因违反而无效者,系取缔规定。
(19)《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系受史尚宽先生影响的结果,其“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即用以指称史先生之“效力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别内容摘要:我国合同法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强制性规定又分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或取缔性强制性规定,强制性规定又属于义务性规范的范畴。
要准确判断强制性规范是效力性规范还是管理性规范,却是一项并不简单的事情。
除了根据上述定义、参考各专家建议进行判断之外,对于如何进一步判断强制性规范中的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可以几个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判断。
如果在具体案件中无法判断是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时,必要时应当征求立法机关的意见或者上级法院,以实现个案的公正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
关键词:合同无效效力性管理性我国合同法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强制性规定又分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或取缔性规定,强制性规定又属于义务性规范的范畴。
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产生履行效果的契约。
本文所涉及的无效合同值指的是绝对无效合同,它属于狭义无效民事行为的范畴。
无效合同制度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彻底否定,体现了国家对合同自由的干预,如果不加控制,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经常的宣告合同无效,将使市场主体丧失对交易安全的信任,从而扼杀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影响交易的效率。
正确适用强制性规定认定合同效力,已经关系到民商事合同的效力维护及市场交易的安全和稳定。
笔者认为只有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中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才会导致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因此,正确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至关重要。
一、相关概念(一)无效合同的概念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产生履行效果的契约。
我国合同法理论继承了大陆国家的传统民法理论,将无效合同分为绝对无效合同和相对无效合同。
其中绝对无效合同是指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及违反公序良俗而成立的合同;相对无效合同是指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本文所讨论的无效合同指的是绝对无效合同,它属于狭义无效民事行为的范畴。
(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及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概念1、根据法律规范内容规定不同(主要指行为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1义务性规范,就是规定人们应当依法作出或不作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这类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常以必须、须、应该、应当、有……义务、禁止、严禁、不得、不应、不许、不准等词汇表述。
而义务性规范又可进1张文显《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步分成两类,即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是指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禁止性规范,就是指规定人们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
一般来说,义务性规范也是强制性规范。
2、但笔者认为,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所称的强制性规定和传统法学基础理论中的强制性规范并非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所谓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性规范,或者说是法律规范中的强制性规范,是指无条件的、绝对必须遵守的规范,不允许当事人按照自行协议解决问题,只允许执行法律规定的条件。
在理论界,随着强制性规范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强制性规范的进一步区分,认为应当将传统法学基础理论中的强制性规范进一步区分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着重强调对为违反行为的法律行为价值的评价,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着重强调对违反行为的事实轻微的评价,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
管理性规范的作用在于对违反者加以制裁,以禁遏其行为,但不否认其行为私法上的效力。
只有违反效力性规范的合同才会被认定为无效,而违反管理性规范则不会导致合同无效。
所谓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规范;或者虽然法律及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但是如果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范的合同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的规范。
所谓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或取缔性规范,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违反此类规范继续履行合同,将会受到国家行政制裁,但合同本身并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的利益,而只是破坏了国家对交易秩序的管理规范。
违反此类规范后,如果使合同继续有效也并不损害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的规范。
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源流(一)外国法关于效力性强制规定的简介从大陆法系的历史性考察,对强制性规定进行区分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法,罗马法中有关完全法律、次完全法律、不完全法律、最完全法律的区分。
在其他各国和地区则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各自有所区别,如德国民法典第134条就有相似规定:2本法无其他规定时,违反法律禁止规定的法律行为完全无效。
围绕对这个规定的理解,德国在不同阶段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学说:一是引致规范说。
该说认为第134条不过是引致到具体的规范中,法官尚需根据具体规范的目的来判断行为的后果。
二是解释规则说。
该说认为只要没有相反规定应当认定无效。
三是概括条款说。
该说认为该条只是概括规定,需要价值补充,需要法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日本则就相似规定发出警察法令与经济法之区分,认为违反警察法令原则有效,只不过应受行政处罚,而违反维持经济秩序和保护交易利益的经济法令则将导致合同无效,至于违反纯粹的强行性规范则尚需要结合是否违反公序良俗来判决行为的法律效力。
(二)我国学者观点的简介1、王利明教授认为,对于我国法律、法规中大量的强制性规范,有的只是2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违法法律强之规定应当受到处罚,有的则明确规定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仅受到处罚,还将导致合同无效。
因此认为有必要将强制性规范进一步区分为效力性规范和取缔性规范。
3区分的标准是:第一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第二,法律、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是合同继续有效并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认定为该规范为效力性规范。
第三,法律、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则该规范就不属于效力性规范,而是取缔性规范。
2、4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效力规定着重违反行为之法律行为价值,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取缔规定着重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
三、我国司法实践关于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强制性规定的区分(一)相关司法解释为了维护市场觉的正常交易秩序,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进一步完善了合同无效制度,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强制性规定限缩解释为效力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7月7日在《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又要求人民法院应当注意区分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认定其效力。
(二)相关案例由于司法实践中以违反强制性规定为为由要求法院宣告无效的案件中,签订合同后反悔的当事人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又有多数是因为合同涉及的标的升值所致,如果法院简单宣告合同无效,就会纵容不诚信的人,形成一种不诚信的交易环境,损害交易主体的合理期待,那就没有达到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不利于合同法鼓励交易目的的实现。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第4期刊登的“于库存诉董成斌、董成珍房屋买卖纠纷案”,该案涉及涉及划拨土地的房屋产权转让问题,法院就认为转让方以各种理由反悔,有悖诚实信用原则,有损交易安全,合同应为有效。
可见,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并非无条件地必须无效。
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认为登记备案手续不影响预售合同的效力,也是针对特定事项的强制性规定的一个限缩解释。
由此可以看出,对强制性规定着进一步划分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可以避免案件处理带来的不好的社会效果,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最高院的各类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全国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发挥3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中的谈话:第二,关于合同无效的认定问题。
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重要精神,要谨慎地认定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审理合同纠纷案件不应产生阻碍合法交易的后果。
首先,人民法院只能依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认定合同无效,而不能直接援引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作为判断合同无效的依据。
如果违反地方性法规或者行政规章将导致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则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以损害公共利益为由确认合同无效。
其次,只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能确认合同无效。
而强制性规定又包括管理性规范和效力性规范。
管理性规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
此类规范旨在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但并不否认该行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
例如《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即属于管理性的强制规范。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或者未明确规定违反之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
此类规范不仅旨在处罚违反之行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
因此,只有违反了效力性的强制规范的,才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最后,物权法第十五条确定了原因行为和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
该原则强调合同等原因行为的效力应受合同法的调整,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物权变动则受物权法的规制,原因行为的效力不受物权变动要件的影响。
该原则对于保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虽然主要规定在不动产物权方面,但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该原则同样体现在其他物权变动方面。
综上,实务中应注意区分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
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认定其效力。
四、正确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司法实践中,要准确判断强制性规范是效力性规范还是管理性规范,却是一项并不简单的事情。
除了根据上述定义、参考各专家建议进行判断之外,对于如何进一步判断强制性规范中的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判断:(一)首先看强制性规定是否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无效合同,如果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导致合同无效,则该规定就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