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二年级下册数学讲义+试题-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PDF,无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讲义+试题-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PDF,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ee4946bd97f192379e982.png)
第6讲小练习1、看钟面写时刻。
2、想一想,填一填。
3、根据要求写出正确的时刻。
过5分钟是过15分钟是过2小时是5分钟前是50分钟前是2小时前是4、填空。
(1)分针指在7,时针在9和10之间,表示的时刻是(: )。
(2)时针从5走到8经过()。
分针从7走到11经过()。
秒针从12走到9经过()(3)见右图,这段马路禁止小汽车通行的时间是从上午()时()分到晚上()时()分,一共是()小时。
(4)小胖每天7时40分从家出发,经过12分(钟)到达学校,他到达学校的时间是()时()分。
(5)小巧7:55到校,小丁丁8:00到校,小胖8:05到校,()最早到校,最早到校的和最晚到校的相差()分(钟)。
(6)小巧从11:35开始吃午饭,吃了20分(钟)把饭吃完,小巧吃完饭的时刻是()时()分。
(7)小丁丁从()时()分开始拼装飞机,经过2(小)时的努力,终于在15时零5分完成了飞机模型的制作。
(8)妈妈从8时20分开始洗衣服,经过50分(钟)把衣服洗完,妈妈洗完衣服的时刻是()时()分。
(9)一只松鼠一分钟吃一个松果,10只松鼠同时吃10个松果要()分钟。
(10)跑60米,小丁丁用了12秒,小胖用了13秒,小巧用了14秒,三人中()跑得最快。
5、判断。
(1)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2)分针和时针在12时30分时成一条直线。
()(3)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半小时。
()(4)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5)小巧从早上8时到校,下午4时离校,在校8小时。
()(6)小丁丁早上7:55出门,经过10分钟到校,到校的时刻是8:55。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小时18分钟=()分钟180分钟=()小时72小时=()天99秒=()分钟()秒()分钟=半小时4分钟=()秒100秒=()分()秒364秒=()分()秒7、在()里填上“>”“<”或“=”。
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沪教新版二年级下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沪教新版二年级下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f299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e.png)
2023-2024学年沪教新版小学数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分针走24圈。
________(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分针走24圈。
原题说法正确。
2.分针从1走到5,走了________个大格,经过________分。
【答案】4, 20【解析】3.分针从2走到6,走了()分;时针从2走到6,走了()时.【答案】20, 4【解析】解:6-2=4,4\times 5=20(分);6-2=4(时).故答案为:20;4.4.分针从12走到6,走了________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________时。
【答案】30, 6【解析】5.写出下面钟表的时间。
图中的钟面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再过10分钟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25, 7, 35【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6.写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答案】【解析】7.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算出经过的时间。
【答案】6: 15,25,20。
【解析】8.他们可能在什么时间去游乐场玩?圈一圈。
【答案】【解析】钟面1所显示的时刻是7: 10;钟面2所显示的时刻是8: 35;钟面3所显示的时刻是下午10: 05;钟面4所显示的时刻是12: 30;根据两位同学所说,8: 30开始上书法课,12: 00回家吃午饭,所以去游乐场是在8: 30与12: 00之间,钟面2,钟面3是在这一时间段内,但是8: 35是上书法课刚开始;所以最合适的时间是10: 05,即钟面3最合适。
9.小红完成5道口算题需要25秒,如图已给出开始答题的时间,请你在图上画出口算结束时秒针的位置。
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课件
![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09b55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0.png)
时间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
时间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反映人物命运和社会变迁。
时间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
艺术家运用时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如音乐、绘画和电 影等。
时间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时间对科技发展的推动
时间的精确计量和分配对科技发展起 到关键作用,如钟表和计时器的发明 。
时间对生活节奏的影响
日常生活
规划日常生活,如作息、饮食 、锻炼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
工作安排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提 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个人兴趣
在空闲时间培养个人兴趣和爱 好,丰富生活内容。
06
CATALOGUE
时间的文化意义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
西方时间观
强调计划和效率,注重日程安排 和时间分段。
中国时间观
注重整体和连续性,强调时间的 流转和自然节律。
时间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01
02
03
04
制定计划
制定每日计划和目标,明确优 先级和任务分配。
设定时间限制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避免 拖延和浪费时间。
合理安排休息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 疲劳和压力。
学会说“不”
学会拒绝不必要的邀请或任务 ,避免时间冲突。
时间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日 的学习时间和科目。
闹钟
小型,用于提醒时间, 如起床、上学、工作等
。
电子表的种类和功能
石英表
智能表
以石英晶体为振荡器,走时准确,价 格相对较低。
具备多种功能,如计步、心率监测、 GPS定位等。
机械表
以机械方式驱动,走时精度高,但价 格昂贵。
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bef24d44693daef5ef73d68.png)
第三章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时间单位分、秒,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2.初步认识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3.初步建立(小)时、分(钟)、秒的量感。
4.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从某一起始时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根据钟面写出时刻、根据时刻画出分钟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
2、通过“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字”、“1分大约能走几步路”、“1分脉搏大约跳几次”等实践活动,建立分钟的实际时间观念。
3、通过“拍皮球20次用几秒”、“跳绳10次用几秒”、“跑50米用几秒”等实践活动,建立秒的实际时间观念。
4、通过模仿“小丁丁7时30分走出家门,经过25分(钟)到达学校,他到达学校的时刻是7时55分”的叙述活动,初步体会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时间的认识,受到爱惜时间、守时的品德教育。
【教材设计】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时、半时的读写;对12和24小时计时法及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持续的时间段和时刻的区别,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这里主要是教学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
并且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特殊、复杂。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学生对1分(钟)、1秒的长短具有亲身感受,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以帮助学生理解。
时间概念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
![时间概念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6bbc7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e.png)
时间概念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着我们的日常活动和各种经历。
对于幼儿来说,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时间概念如何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
第一部分: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指事物发生、存在或持续的过程。
幼儿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获取。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家里的钟表来了解时间的流逝,可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他们还可以通过一天三餐的规律性来感知时间的存在。
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时间的概念。
第二部分:时间的划分和表示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时间的概念,教育者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时间划分规则和表示方法。
例如,可以告诉幼儿上午和下午的划分,可以教他们使用小时和分钟来表示时间。
此外,可以借助一些视觉化工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时间的划分和表示。
比如,可以使用时间轴来展示一天的时间流逝,或者使用卡片和图片来表示特定时间的活动顺序。
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第三部分:时间的顺序和间隔时间的顺序和间隔是幼儿认识时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需要学会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相隔时间的概念。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日常活动和游戏来锻炼幼儿对时间顺序和间隔的感知。
比如,可以让幼儿按照早、中、晚的顺序排列日常活动,或者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时间判断问题,让他们估计特定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
这样的练习能够提高幼儿对时间顺序和间隔的敏感度。
第四部分:时间的日常运用时间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能力,它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灵活运用时间的概念。
例如,可以教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会预估特定活动需要的时间。
还可以通过玩具时钟或者模拟场景来让幼儿实践识别时间和进行简单时间管理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幼儿能够更好地将时间概念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结论:时间概念的初步认识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时间的基本概念、划分和表示、顺序和间隔以及日常运用的学习,幼儿能够逐渐建立起对时间的概念,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97e9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9.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掌握一些简单的计时单位,如时、分、秒。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读写时间,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比如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但是,他们可能对时间的具体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学会读写时间,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学会读写时间。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钟表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2.教学环境:教室桌椅摆放整齐,学生座位按小组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时间的话题。
例如,讲述一个小朋友早上起床迟到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迟到了。
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时间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钟表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等。
引导学生了解钟表的构造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分发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时间读写练习。
教师选取一些时间卡片,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读写时间。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时间的初步认知与掌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时间的初步认知与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da61aa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0.png)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发展迅速,人民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其中数学教育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时间的初步认知与掌握是孩子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时间的初步认知与掌握展开讨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时间的认知和掌握。
一、时间的初步认知时钟是帮助孩子们认识时间最简单直观的工具之一。
在了解时钟前,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开始。
比如可以教孩子利用固定的时间节点,如起床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等等,帮助他们初步认知时间的概念。
同时,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如:“这个礼拜是星期几?” “今天是几月几号?”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对时间概念有更深的了解。
二、时间的掌握时间的掌握主要是指让孩子熟练掌握时间的表示方式和计算时间的方法。
在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中,老师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让孩子学会用“时、分”来表示时间,学会通过计算时间的差值来计算时间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掌握时间:1.通过实物、图片等物品辅助认知和理解时间概念。
2.通过视觉展示时间过程,比如把时间表放在教室的墙上,让孩子们可以根据时间表及时参照时间,强化了孩子对时间的概念理解和记忆。
3.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加强时间的训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时间的运算,掌握计算时间的简单算术运算。
4.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让孩子们计算自己买东西等待的时间,或者是和父母一起制订日程表,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行动来感知时间的流逝。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的时间认知能力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可能很快掌握了时间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的方法,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老师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时间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意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兴趣培养。
只有兴趣激发出来,乐于学习时间的孩子们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时间。
三、总结时间可谓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纪律,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追赶战,小到赶集的发布时间,都需要时间的衡量和规范。
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课件 (2)
![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课件 (2)](https://img.taocdn.com/s3/m/cb5eb75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8.png)
时间的发展历程
时间的定义
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发现,到秒、分、 小时的划分,时间被逐渐精确化和标准 化。
VS
计时仪器的演变
从最早的日晷、漏壶,到机械钟表、石英 钟、原子钟等,时间的测量越来越精确。
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
有效的时间管理能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让 人更好地规划未来,实现目标。
时间的价值
时间是无价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要充分利用时间, 创造更多的价值。
课程安排
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学 习计划,合理安排各科目 的学习时间。
复习和预习
利用时间,我们可以更好 地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预 习新的课程。
学习效率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 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 握知识。
在工作中的应用
工作计划
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工作,安 排任务的优先级,提高工作效率
。
会议和活动
时间的合理安排可以确保工作相关 的会议和活动顺利进行。
04
时间的应用
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日常作息安排
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日 常生活,如起床、吃饭、 上学、睡觉等,使生活更 有规律。
休闲娱乐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让我 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闲 娱乐活动,放松身心。
健康管理
时间可以帮助我们安排健 康活动,如运动、体检、 休息等,保持身体健康。
在学习中的应用
24小时制
示。
时间的读写练习
读时间
教孩子如何读出钟表上的时间, 例如“3点”读作“three o’clock”,“10点5分”读作 “ten past five”。
写时间
教孩子如何将时间写成数字形式 ,例如“3点”写作“3:00”, “10点5分”写作“10:05”。
时分认识教案二:认识钟面和指针
![时分认识教案二:认识钟面和指针](https://img.taocdn.com/s3/m/6d86b94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7.png)
在学习时间的概念和应用过程中,认识钟面和指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在幼儿园的学习教案中,时分认识的教学也要注重让孩子掌握钟面和指针的知识。
一、认识钟面钟面是指钟表的表面,也是被广泛应用的时间度量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类型的钟面,比如普通的挂钟、电子钟、机械表等等。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挂钟入手。
1.让孩子观察挂钟的特征在教学开始前,我们要先给孩子展示挂钟,并让他们自由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到以下方面:(1)表面分成了60份,每一份都是一分钟。
(2)表面上的数字表示了小时数,顺时针方向排列,从1-12。
(3)钟面上有两个指针,长的是时针,短的是分针。
2.带领孩子们认识钟面上的数字教师可以动手演示,将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各个数字所代表的小时数和分钟数。
同时,让孩子们跟随手势,大声地诵读出指针指向的数字。
在加强孩子们数字认识的同时,教师需要渗透时间的概念,比如“早上九点钟”“晚上九点钟”等,让孩子从感性认识上理解时间的不同状态。
3.让孩子对比不同类型的钟面在让孩子理解挂钟的基本结构后,我们可以让他们比较不同类型钟面的特点。
比如机械表的钟面与电子表的钟面,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二、认识钟面上的指针在学会了认识钟面后,孩子们的目光自然会停留在钟面上的两个指针上。
时针和分针是钟面上真正体现时间演变的要素,也是幼儿园孩子理解时间的另一个重要桥梁。
1.让孩子们观察指针的长度在给孩子示范指针如何指向具体时间时,我们可以向他们展示指针的长度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时针比分针短,在一圈钟面的时间分布上,时间单位对应的长度也不同。
2. 让孩子了解指针的转动方式教师可以手持一个钟表或表盘,向孩子们展示指针的转动方向。
慢慢地,孩子们会发现指针在不断地旋转,而时针和分针各自的旋转速度也不一样。
3.提示孩子注意数字和指针的对应关系当孩子们能够能够顺利指向钟表所代表的具体时间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熟悉,让他们更加自如地运用时钟来衡量和度量时间。
初步认识时间时间教案
![初步认识时间时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d1ea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4.png)
初步认识时间时间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时间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了解时间的常见表示方法。
(3)掌握日常生活中时间的使用。
2.教学内容:(1)什么是时间?时间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事物之间先后顺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2)时间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时间表示方法有时钟、日历、定时器、秒表等。
在生活中,我们用时间表示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一周中的不同日期、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等。
(3)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例如:上学的时间、用餐的时间、休息的时间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例如工作中使用的时间表、旅游中使用的旅游日历以及纪念日等。
3.教学方法:我们将通过讲解、观察、实践三种方式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时间。
(1)讲解老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时间、时间有哪些表示方法、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
(2)观察老师会拿出时钟、日历、定时器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和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3)实践老师会给孩子们安排一些具体的任务,例如判断两个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日历上的日期进行拼图等,通过实践来检验孩子们对时间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后,我们需要对孩子们进行评价。
评价的指标包括:(1)孩子们是否理解了时间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孩子们是否能够使用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
(3)孩子们是否能够根据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5.教学反思:在教学完毕后要进行反思,回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存在的困惑以及教师措施的效果等。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时间的概念和应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这份时间教案能够帮助到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单位分、秒,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初步认识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初步建立(小)时、分(钟)、秒的量感。
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从某一起始时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根据钟面写出时刻、根据时刻画出分钟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
2、通过“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字”、“1分大约能走几步路”、“1分脉搏大约跳几次”等实践活动,建立分钟的实际时间观念。
3、通过“拍皮球20次用几秒”、“跳绳10次用几秒”、“跑50米用几秒”等实践活动,建立秒的实际时间观念。
4、通过模仿“小丁丁7时30分走出家门,经过25分(钟)到达学校,他到达学校的时刻是7时55分”的叙述活动,初步体会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时间的认识,受到爱惜时间、守时的品德教育。
【教材设计】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时、半时的读写;对12和24小时计时法及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持续的时间段和时刻的区别,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
的有关知识。
这里主要是教学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
并且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特殊、复杂。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学生对1分(钟)、1秒的长短具有亲身感受,以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让学生建立1分钟和1秒钟的实际时间观念,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在学习“分”这一时间单位时,教材运用了“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字”、“1分大约能走几步路”、“1分大约能踢几下毽子”、“1分脉搏大约跳几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到1分钟的时间的长度。
在学习“秒”这一时间单位时,教材运用了“拍皮球20次用几秒”、“跳绳10次用几秒”、“跑50米用几秒”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起“秒”的经验和感性认识。
教材安排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并结合钟面的认识和操作,使学生能通过具体来感受抽象,从而初步建立实际时间观念。
课本第20—23 页时、分、秒
【教学目标】
认识时间单位分、秒,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初步认识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初步建立(小)时、分(钟)、秒的量感。
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从某一起始时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教学重点】
分、秒、的概念,(小)时、分(钟)的概念,(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分(钟)、秒之间的进率,分(钟)、秒的量感。
【教学难点】
(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分(钟)、秒之间的进率及简单的比较。
【教学须知】
本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了整时、半时的读写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
生活用语上的时间,泛指时间和时间段。
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而时间段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两个时刻之间所形成的时区就是时间段。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分清时刻和时间段这两个概念的实际含义是有些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没有必要提出时刻和时间段这两个概念,没有必要对一段时间和某一时刻特别加以区分,但应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明白所讨论的是某一时刻还是某个时间段,如用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几时几分等代表时刻,用经过了多久、经过了多少时间等代表时间段,避免学生概念混淆。
关于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不同于其他常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它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而是采用60进制,因此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比较复杂,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既是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建议】
利用多媒体或钟表模型展示钟面,认识钟面上的数、指针和格子,再用多媒体或投影片出示课页的题头图,通过儿童熟悉的场景,学习如何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题 1 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钟面上的刻度。
然后让他们说出钟面上有些什么,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几个小格、钟面上总共有几个小格等,由师生共同探讨钟面上读时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正确读出该钟面上显示的时刻。
“试一试”主要是通过模仿,尝试自己发现、总结时刻的读法和写法。
教材中给出了一个范例,分别用“□□:□□”这种电子表表示方法和“□□时□□分”来表示钟面所示的时刻。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例子,独立练习几时几分的认、读、写,使学生学会认读并表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如:8时半的表示、3时零5分的表示等。
在总结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如果分针指向的数不到10,在使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时,在表示“分”的位置的第一位上要写“0”,并且通常习惯读作“3时零5分”。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使用24小时计时制,则只要学生书写的两种表示方法相一致即可。
练一练通过连线和画分针位置的练习,加强学生对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的读写方法的认识。
并能够指出某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在钟面上拨一拨,再把分针显出的位置画出来(时针的位置不要求画)。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的关系,并提高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具备1分(钟)的量感。
用多媒体或时钟模型展示题2 中的钟面,让学生先记录钟面上的起始时刻,再让学生观察时针走一大格后的时刻,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
以此引出(小)时、分(钟)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指针式钟表),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让学生自己发现(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知道(小)时、分(钟)之间的关系:1(小)时=60分(钟)。
然后,通过闭上眼睛计时,在认为满1分(钟)的时候举手等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丰富学生对1分(钟)的感知,培养学生1分(钟)的量感。
钟面上的时针走1大格的同时分针走1圈,若未经历足够的真实事件,学生仅从时针、分针的转动是无法了解真的是经过1 (小)时。
教学时不能只看钟面现象,还要配合时刻变化及时间量感。
题3。
通过熟悉的场景或具体的操作活动,知道从某一起始时刻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并让学生通过模仿题3进行各种描述,使学生初步知道时刻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
这里仅要求学生知道某时刻经过整时后的时刻及由H时m分经过n分(钟)后到H时p分的情况。
“试一试”中的“做一做,试一试”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时间单位的观念,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
让学生做一些持续一分钟的事情,如:写字、踢毽子、数脉搏、走路等,使学生充分感知1分(钟)的长短,丰富学生对1分(钟)的认识。
展示题4运动员高台跳水的图片或播放运动员高台跳水的片段。
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到入水的时间很短,无法用“分(钟)”来表示;并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例,使学生感到周围世界中有很多瞬间发生的事件,从而体会到引入比分(钟)更小的时间单位的必要性。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秒”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的秒针,认识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并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
发现秒和分(钟)之间的进率,总结出1分(中)=60秒的关系。
最后介绍通常用秒表记录较短的时间。
“试一试”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丰富对秒的认识,让学生做一些持续的活动:拍皮球、跳绳、跑步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秒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