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村庄布点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探索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4a64a6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b.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探索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党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旨在进一步推进农村进一步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厘清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的必要性,促进城乡融合区域村庄有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区域村庄有序革新,建立新型农村;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公共设施更新,维护人民利益。
为了推动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有序进行,坚持新发展理念布点规划;统筹规划,推进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有序进行;加强管理,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引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村庄的布点规划,布点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如何在新发展阶段,统筹规划城乡融合区域的土地规模和发展模式,科学规划住宅建筑和各项公共设施,努力将城乡融合区域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态农村,这将是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城乡融合区域村庄布点规划的必要性(一)促进城乡融合区域村庄有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区域成了较为特殊的地理区域。
与传统的村庄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又和新型城市有着较大差距。
城乡融合区域表现出发展动力不足,布点规划前瞻性不够等突出问题。
如何将这一区域推进向好发展将是重中之重,村庄布点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布点规划将推动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发展好经济要素,规划好前景目标,推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
一方面将农业产品把控好质量,将高科技农业融入该区域,推进粮食、水果、蔬菜与植被等特色农产品品质更优。
另一方面,结合城乡融合区域的地理优势,依托特色农产品等发展好乡村企业,将农村元素与现代企业相融合,推进新型农村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企业,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推进城乡融合区域村庄有序革新,建立新型农村城乡融合区域村庄与城市周边最为明显的是住宅建筑,与城市的高楼耸立而言,村庄的建筑显得格外破旧落后。
村庄布点规划工作方案
![村庄布点规划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d2d7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9.png)
村庄布点规划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村庄布点规划工作。
本文将提出一项具体的规划方案,旨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合理规划村庄布点,使农村地区拥有合理的村庄分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目标包括:1. 进行全面的村庄规划,确定合理的村庄布点;2. 优化村庄空间格局,确保村庄间的距离合适,方便交通和物流运输;3. 保护村庄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 合理规划村庄内部要素,如公共设施、居住区域、农田等,提升村庄整体的功能和品质。
三、规划内容与方法1. 调研与分析:- 收集并分析农村地区的统计数据、人口分布情况等基础资料;- 实地考察,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2. 村庄布点原则:- 以现有村庄为基础,在合理的距离间隔内规划新村;- 根据人口、土地资源、交通等因素,确定村庄规模;- 考虑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对农田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修复和保护传统村落。
3. 村庄空间布局:- 合理划分村庄内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公共设施区、农田等;- 通过道路规划连接各个村庄,方便居民出行和物流运输;- 为村庄提供丰富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学校、医疗点等,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4. 自然生态保护:- 保护和修复农田、山水、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 鼓励农村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采用生态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5. 村庄整体提升:- 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质量,改善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条件;- 开展文化、艺术等教育活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四、实施计划1. 编制村庄布点规划方案,包括村庄的布局、分布、规模等;2. 组织村庄布点规划的公开听证,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3. 将规划方案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并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4. 实施村庄布点规划,建设起模范村庄作为示范;5. 监测和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方案。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adf8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7.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个良好的村庄规划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规划的目标村庄规划的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村庄的合理布局,提高农村的空间利用效率;2. 保护和修复农村的自然环境,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3.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4.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5. 保护农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规划的原则村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性原则:规划应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和利益;2. 综合性原则:规划应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实现多方面的协调发展;3. 可行性原则:规划应具有可行性,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实施;4.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 参与性原则:规划应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农民的广泛参与。
三、规划的内容村庄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农村各个区域的用途,包括农田、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等;2.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以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4. 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农田的保护、水源地的保护、生态景观的规划等,以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5. 经济发展规划:包括农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等经济方面的规划,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6.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包括农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传承,以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965c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0.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个良好的村庄规划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环境,提升整个村庄的形象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1. 合理划定功能区域: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分为居住区、农田、工业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2. 合理规划农田:根据农田的土壤质量、水资源等情况,合理划定农田的用途,确保农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3. 合理规划居住区: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规划居住区的布局,确保居民的居住环境舒适、便利。
二、交通规划1. 道路规划:根据村庄的地理条件和交通需求,规划道路的走向和宽度,确保道路的通畅和安全。
2. 公共交通规划: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三、公共设施规划1. 学校规划:根据居民的教育需求,规划学校的位置和规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医疗设施规划:根据居民的医疗需求,规划医院和诊所的位置和规模,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3. 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娱乐场所。
四、环境保护规划1. 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源地的保护区域,禁止污染和乱采乱挖行为,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态保护:规划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
3. 垃圾处理:规划垃圾处理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五、经济发展规划1. 产业布局规划: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农村旅游规划:根据村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规划旅游线路和景点,吸引游客,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六、社区参与和民主决策1. 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村庄规划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浅谈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优化方案
![浅谈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e482e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8.png)
浅谈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优化方案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从乡村振兴角度来分析,农村人民的居住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同地区应认真开展村庄规划工作,从不同方面筹集村庄规划优化资金;改善人们的配套设施;发掘村庄布局规划优化内在潜力,加大村庄规划优化的宣传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优化村庄布局规划方案,给农村的人们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村;村庄规划;优化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落实,农村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尽量集中各种力量政治好农村的居住环境,优化村庄规划方案。
我国政府对农村居住环境优化的重视程度已经从侧面说明了:新农村居住环境优化在乡村振兴落实中重要性,下面该文主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优化方案。
一、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人们居住环境治理现状(一)村庄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升,缺少充足的资金现如今,我国农村人们的居住环境治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村庄建设规划缺少条理性、资金不充足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受到历史、风俗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村庄规划建设难度较大,农房建设用地和公共用地的界限不清,存在乱搭乱建的问题,时有因为农房建设导致邻里争吵的事件发生,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村容村貌,制约了村庄的进一步发展。
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但大多数村庄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
国家和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但仅靠政府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可持续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村庄的基础设施管护存在问题首先,领导工作落实不到位。
少数村庄的领导人员不够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而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如果领导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或者工作落实不到位,都会阻碍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的问题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37d1598ec3a87c24028c48b.png)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的问题与建议一、存在问题一是规划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镇仅安排镇级负责规划工作的人员,参照现有资料,自行编制,编的规划前瞻性和指导性不强。
二是面临土地瓶颈制约。
村庄布点规划与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在编制时间上的不一致,出现两个规划“不匹配”问题,特别在近期将实施的中心村规划上表现尤为突出,因部分规划设计内容不符合土地总规,导致一些即将建设的工程无法落地动工。
三是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村庄布点规划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免涉及征地拆迁和新建,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各地财政大多都不宽裕,完全依赖财政投入很难实现,规划的推进与实施资金筹措难度较大。
四是村庄违规建设依然存在。
有些镇一边在搞新农村建设规划,一边农民又在违规建房,出现规划“真空”现象,镇村两级控违不力,措施不多,违规建设屡禁不止。
二、几点建议一、结合镇情村情,认真谋划建设方案。
要考虑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如码头港口、公路、煤矿等工程;要结合境内有多条交通干线形考虑村庄规划布点;中心村规模应适宜,以便民利民,提高服务效率为出发点;要兼顾考虑生态环境、产业定位、古老村落及历史文化遗址等因素;村庄布点规划建设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编制;村庄规890划布点建设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安排好时间节点。
二、加强引导,逐步推进。
成立村庄布点工作组,宣传村庄布点、建设美好新村的意义,规划在具体实施时,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靠前服务,精心指导,按照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防止盲目规划新村,大拆大建。
三、加大控违力度,不断规范农村建设行为。
针对农户违规乱建现象,县镇相关部门要整合力量,加大巡查力度,畅通举报等信息渠道,实行网格化管理,从严查处违规建设行为;对新建房要依据规划实行“先审批,后建设”,切实从源头上控制私搭乱建问题,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
农村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方案
![农村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d1d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6.png)
农村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方案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而其中的农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中无法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农村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人性化地规划村庄;应对人口流动和家庭解体对村庄产生的影响;论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考虑财政资金限制下,制定可行的村庄规划措施和发挥农村的地方特色。
一、农村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人性化地规划村庄农村空间资源较城市明显有优势,因此,村庄规划布点要依据村庄自身的特点,发挥其空间和地域优势,将组合创新与“1+N”的空间布点方式有机结合,创造人性化、多元化的空间规划。
首先,规划方案必须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尊重历史和风貌,保护农村文化遗产。
其次,居住环境、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品流通系统、物业管理等要相互融合,体现人性化因素。
最后,通过以村庄为中心,以社区和居民为主体,以土地利用为依托,以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为重点,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二、应对人口流动和家庭解体对村庄产生的影响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居民的流动成了村庄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人口流动与家庭解体对村庄的影响也值得重视。
因此,农村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方案也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诸如减税减费等政策来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技术人才返乡,帮助农村掌握一些高新技术,推动村庄的创新发展。
此外,对于流动人口,必须制定出相应的管理与规范机制,保证村庄的文化、风貌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村庄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村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这方面,政府可以在村庄规划中加强对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还可以引导、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庄发展公立医院、义务教育、文化娱乐、老年人福利设施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公共服务规模和覆盖范围的扩大。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c397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0.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土地利用、建设布局、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以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布局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
1. 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
例如,将适宜农业发展的区域划定为农田,将适宜居住的区域划定为住宅用地,将适宜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划定为商业用地等。
2. 建设布局规划建设布局规划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合理安排村庄的建设布局。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交通便利性、居民生活便利性等因素,确保村庄的建设布局合理有序。
例如,将住宅区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将商业区布置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将公共设施布置在方便居民使用的地方等。
3. 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
公共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确定公共设施的类型、数量和布局。
例如,根据居民的需求确定学校和医院的建设规模,根据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宽度和布局等。
4.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指对村庄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规划。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目标。
例如,制定控制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措施,保护水源地、森林和湿地等自然资源,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
5. 社区参预和可持续发展村庄规划的重要原则是社区参预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预是指村庄居民在规划过程中的参预和决策,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规划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以保证村庄的长期发展和居民的福祉。
例如,通过社区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居民的需求纳入规划过程中,同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6910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f.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整体发展进行布局和设计的过程,旨在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改善村庄的生活环境,并促进村庄经济的发展。
合理的村庄规划可以使村庄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潜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合理的村庄规划首先要考虑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村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直接影响村庄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划者需要考虑村庄的地理位置是否便利,是否有交通便利的道路和交通设施,以及是否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防灾减灾措施,如避免建设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布局。
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市场、文化娱乐设施等。
规划者需要合理规划这些设施的位置和布局,以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三、居住区规划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居住区的规划。
规划者需要确定合适的居住区位置,并规划不同类型的住宅,如独立住宅、多层住宅和公寓等。
此外,还需要规划住宅区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体验。
四、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者需要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确定适合发展的产业类型,并规划产业园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和布局。
此外,还需要考虑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村庄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五、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规划者需要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同时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村庄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者需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如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等。
村庄布点规划编制经验交流——以增城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
![村庄布点规划编制经验交流——以增城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61438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1.png)
村庄布点规划编制经验交流2013.09.2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什么要编制村庄布点规划?调研阶段从不同渠道获得了大量资料信息,广泛涉及规划、国土、发改、水利、统计、公安、计生、财税、教育、旅游等机关口,数据构成复杂,必须首先甄别、梳理和汇编,并提取对规划分析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基础信息建库,这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规划难点历年人口变化、分户需求、宅基地权属、空心村分布等关键的数据信息始终缺失或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误差,给分析研究造成不少障碍。
规划难点同样类型的数据因来源不同而存在各种统计口径的差异,无法进行直接的叠加分析或统计,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段解决,但误差始终客观存在。
规划难点在广州市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布点规划缺少明确的地位在广州市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布点规划缺少明确的地位,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之间也尚未有清晰的层次关系,造成规划的效力不足,影响编制和实施的效果。
规划难点《广州市村庄布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最终定稿前,各版本之间部分条文存在很大差异,内容重点、成果构成规划等要求未最终明确的情况下,难免影响布点规划的编制。
难点土规在建设用地控制上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城乡规划在一般情况下难以突破土规指标的刚性要求,规模与图斑的双重约束直接影响规划可以作为的领域,对村庄建设用地功能的调整在实施层面受到很大局限。
规划20202012国土二调村庄建设用地规模4677.303691.11减量:986.19公顷(约10 平方公里)9861910难点21%本项目规划范围涵盖整个增城4街7镇的282条行政村,总规划面积达平方公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面规划面积达1616平方公里。
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全面了解如此广阔范围内各条村庄的特征与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研究难度显而易见。
规划难点村庄布点规划作为一种规划类型,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尝试,而从规划思路到操作方法,目前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范式。
浅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要点及其策略
![浅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要点及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76df5b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2.png)
浅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要点及其策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是指在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生态、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特点的美丽乡村环境。
本文将从整体规划、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和社区交流四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策略。
一、整体规划:整体规划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乡村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规划等。
乡村空间布局是关键,应尽量保留和修复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同时合理利用和配置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应注重农业生产的保障和发展,并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和公共服务需求。
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应兼顾乡村的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基本设施的完善和便利性。
策略:在整体规划中,需要与乡村居民广泛沟通和征求意见,了解其需求和期望,使规划能真正反映乡村发展的真实情况。
要依托现有的政策和法律保护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二、生态环境: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在自然景观方面,应保护和修复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提升生态景观的质量和数量。
在水资源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质的保护。
在农业生产方面,应推广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策略: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保持乡村的自然风貌和生态平衡。
要加强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三、传统文化: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注重乡村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保持乡村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
在传统乡村生活方式方面,应推广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留传统的节日和民俗活动,提升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策略: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要注重乡村居民的参与和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参与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浅析村庄布点规划
![浅析村庄布点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e26accf8bd63186bcebbceb.png)
现 而村 庄布 分o
I 和孝 : 蜊 3 类。3 2划 氛 — 中 2 曲 碱 村 农业 蠲 业帕 中小学校等主要设施的服务范围与 勺 庄。分为城市型与 使月: 。2 j 舰 3村 崆 问疆吉 析。 扮 _ 斤 | 城镇型两类. 为。远期村‘ 丰B与 t = ‘ 指现状贼神 建成 区外 战Ⅱ 建成区内的村庄。 也可分为城市型与城镇 型丽 三为。远景丰 指规翅踺成区外、 ‘ 远景建设用
2 村庄铡戴睫 1 。 规 划应通过对行 口规韵 撷髓茧 分析村庄整体 的数量、 面积与 规模的特点 -不 同规模村庄的区 析 域分布及与城市 系 耐不 同地域村庄的人 口 流动进f 查 2 囊 。 2村庄 髓彰澌 。 规划应调 查市域村 庄现状 经济 翘煎露 套 、 商贸状况. 分析
、
1 l 。规划应结合 规翅 踌 村庄发展婀 吝 容量 : 扣 拐 统 、 定 盼新 。 4特 遣 区 2 她 预测与觋状分扼 在保持村由体系 结构科学合理的 村庄阚查分析。 规划应对位于 风景区冰 源保护区、 基础 E以 。 集镇、 村为重点 £ 中心 撤并自 然村与建设 历史文化保护区湫 区 顷灾害易发区、 公路建 基劂 .平l。 姜 段 集镇、 电 拘璇 蝴 主要 是 设区等糊凇 I 测 的葡 确 新 。5 2 村庄空 参照 E _层次规 区域洼基础设施 设施 趣 髓鳌 分析。 规划可从空间形态角度将现状村 的现状与规划焉德 淹 服务与农作华径从 区域经 庄分为联村 皇寸 嗡村 。 卡平 联村指建设甩地捆瀚 两 历 史习惯、 个或两个以 E 行政村. 单村指由—个 自 然村组成的 午 时 由多个自 } } I 组成 妹 }。 6 寸 2 其 现状和厉 镇驻地。 基层村确定的主要原 首先 它。 规划应对 市 淦 赧自部分乡 镇简道泔4 庄建 确定不保留村 合 村庄工业经济、 特色农业经
新型城镇化下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思考——以临海市为例
![新型城镇化下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思考——以临海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f6a34e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0.png)
新型城镇化下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思考——以临海市为例摘要:我国对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很大的能量,而村庄的布局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村落的内部空间分布实际上影响着资源的投放和内外环境的接洽。
对乡村来说,想要摆脱传统发展的束缚,就要优化其空间布局,引入资源,彻底改变乡村地区的发展格局。
本研究将以临海市为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乡村地区的空间规划改革和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庄规划;发展;临海市前言临海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东连东海、西接仙居、南连黄岩、北靠天台。
临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建城已有 2000 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1994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临海市域现有 14 个镇、5 个街道,完成撤并后有 628个行政村,从市域居民点体系来看,可分为中心城市、建制镇镇区、行政村、自然村四个层次,其中中心城市包含中心城区和台州湾经济开发区。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指导,临海市将立足乡村发展实际,全面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尽量解决脱离农村实际、实用性差的问题[1]。
1.临海市域村庄分布现状和发展评价1.1区域村庄分布现状临海市的地貌多为山地、丘陵,平原区域位置狭小,整体为“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格局。
受山体或海岸约束,中心城区、临海东部地区平原资源相对较多,其城镇尚有较大的用地发展空间,将成为临海未来的经济重心和城乡居民点集聚发展的重点区域。
当前临海市域村庄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各镇街之间村庄分布不均衡。
临海市域内行政村分布密度约28.5个/百k㎡,自然村分布密度约 98.6个/百k㎡。
受地形、自然村的规模大小等影响,不同镇街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分布密度各异,其中大洋、大田和杜桥的行政村密度最高,尤溪和邵家渡街道的行政村密度较低。
村庄布局规划
![村庄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6c828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2.png)
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对于村庄的发展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村庄布局规划可以使村庄的生活环境更宜居,交通更便利,经济更发达。
在进行村庄布局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考虑到村庄的人口规模和结构。
根据村庄人口的多少,可以确定村庄的面积和规模。
同时,还需要关注村庄居民的年龄结构和职业分布,以便规划相应的公共设施和产业发展。
其次,需要确定村庄的主要功能区域。
一般来说,村庄的主要功能包括居住区、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在规划村庄布局时,需要合理划分这些功能区域,使其相互配合,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然后,需要考虑村庄的交通布局。
合理的交通布局可以使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
可以规划直线道路和环形道路,以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
同时,还可以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另外,需要考虑村庄的公共设施布局。
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邮局、银行、体育场馆等。
这些设施的布局需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便利性,使每个居民都能方便地享受到这些公共设施的服务。
最后,需要考虑村庄的自然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
在规划村庄布局时,需要考虑到村庄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护,保留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可以规划绿化景观和公共休闲空间,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美化村庄的环境。
总之,村庄布局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兼顾人口规模、功能区域、交通布局、公共设施布局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布局规划,可以使村庄的生活环境更宜居,发展更可持续。
村庄布局规划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规划,需要考虑到村庄未来的发展需要,并与周边地区的规划相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093d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3.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引言概述: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设施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村庄规划的要点。
正文内容:1. 村庄规划的整体布局1.1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划分农田、居住区、公共设施区等功能区,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 考虑地形地势、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
- 考虑村庄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扩展和发展。
1.2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村庄的主干道和支路,确保交通畅通,方便居民出行。
- 考虑村庄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数量,以适应未来的交通需求。
- 考虑到村庄的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规划绿化带和步行街,提供舒适的行人环境。
1.3 建筑风格规划- 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确定建筑风格的主题和风格。
- 确定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保持村庄的整体和谐和统一性。
- 引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品质,增加村庄的美观度。
2. 村庄公共设施的规划2.1 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学校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确定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的位置,方便居民的教育需求。
- 考虑到学校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2.2 医疗设施规划- 规划医院、诊所的位置和规模,方便居民就医。
- 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考虑到医疗设施的扩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2.3 文化设施规划- 规划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位置和建筑风格,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 考虑到文化设施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 考虑到文化设施的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3. 村庄生态环境的规划3.1 绿化规划- 规划公园、绿地和植被带,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 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和景观效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dd695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5.png)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全县村庄布点现状全县现有行政村、社区(不含庐城规划区15个社区)214个,自然村7003个,总户数28.7万户,人口104.4万人,国土面积2088.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镇13个行政村、412个自然村,人口6.14万人,国土面积122.8平方公里;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4700人,行政村面积14175亩(9.4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自然村户数为40户,人口148人,面积447亩。
现状布点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自然村庄规模小。
一是人口规模偏小。
自然村庄平均人口148人,较《XX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试行)》中规定“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200人”的保留原则有较大差距。
二是农村建房规模小而散。
当前主要是以组和自然村落为单位,依托行政地域,实行沿路、沿河发展,也有一些自然村落几户一庄,既不成线,更不成块。
(二)占地面积大。
自然村庄中,畈区基本上都在40户以下,多数在30-40户左右,岗区在30户以下,多数在20-30户左右,村庄过散,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占地面积过大,现状人均占地为 3.02亩,从而影响了我县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三)村庄建设乱。
目前,各镇虽已编制了集镇总体规划,但其中却没有突出村庄布点规划,农村建房乱建情况十分严重,另外,房屋建筑风格差异也很大,房屋前伸后缩,或“鹤立鸡群”,影响了乡村风貌。
(四)村居环境差。
尽管我县正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镇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但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农村配套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垃圾随意堆放、污水随处倾倒等现象反弹压力较大。
此外,农田化肥、农药及畜禽粪便等面源污染也很突出,饮用水质量难以保证。
“脏、乱、差”问题给村居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全县村庄布点规划总体思路(一)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布局——以宁国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布局——以宁国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3d2b0eeff9aef8941e0617.png)
吉 林 农 业
JLI I N AGRI CULTURE
NO . 6. 2 1 0 0 1
( u lt ey C muai t N义新农村布局
以宁 国市村庄布 点规划为例
风 璨
( 国市规 划局 ,安 徽 宁 国 22 0 ) 宁 4 30
合适区位 、良好环境的现有村庄规划保护和整治改造 ,对工程建
设 需 要移 民安 置 的居 民和 对 易 受洪 水 、 山 体滑 坡 、泥 石 流等 自然
1社 会 主义新农村 布局 的探 讨
建 设 社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就 要 体 现 在 新 住 宅 、 新 设 施 、新 环 灾 害侵 害 地 区 的居 民 ,择 址 新 建居 民点 。 因 地 制 宜 、突 出特 色 的 原 则 :通 过 政 府 引 导 ,组 织 引 导 农 境 、 新 农 民 、 新 风 尚五 个 “ ”上 : 因 地 制 宜 地 建 设 各 具 民 族 新
摘 要 :建 设社 会 主 义新 农村 是 党和 国 家在新 世 纪 的一 项重 大举措 ,如何 在 规划 上 进行 社会 主 义新 农村 布局 , 怎样 将这 个 理 念 落到 实处 , 文章 结 合 宁 国市村 座 布 点规 划 实例 ,进 行 了初 步探讨 。
关 键词 :社 会 主 义新 农村 ;布 局;探 讨 中图 分类 号 :F2 。 30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 42 (0 0 —0 42 6 40 3 2 1)一 60 5— 1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是 党 和 国 家 在 新 世 纪 的 一 项 重 大 举 合城 镇 化 发展 趋 势 ,逐 步 完善 科 学 合 理 的镇村 布 局 体系 ,促 进城 措 ,新 世纪 的 新 农村 将 是 “ 生产 发 展 、生 活 宽裕 、乡 风文 明、 村 市和 乡 村 的 协调 发展 ,应 把握 以下 原 则 :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1914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3.png)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道路、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排和设计。
良好的村庄规划能够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1. 合理划定村庄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农田区、工业区、商业区等,确保各区域的用地合理利用。
2. 考虑到村庄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农田、山林、水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考虑到村庄的人口增长和发展需求,预留适当的土地供未来发展使用。
二、建造布局规划1. 确定合理的建造密度和高度,避免过度拥挤和过度开辟,保持村庄的宜居性。
2. 设计合理的建造布局,使得各个建造物之间有合适的距离和通道,保证通风、采光和安全。
3. 考虑到村庄的历史文化和风貌特点,保护和恢复传统建造风格,提升村庄的文化价值。
三、交通道路规划1. 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步行道等,方便居民的出行和交通运输。
2. 考虑到村庄的交通流量和道路安全,设计合适的道路宽度、交通标识和交通设施。
3. 鼓励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如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辆的依赖,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四、公共设施规划1. 规划合理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店、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考虑到村庄的人口分布和需求,确定公共设施的数量、位置和规模。
3. 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供水、供电、通讯等,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五、环境保护规划1. 保护和恢复村庄的自然环境,如水体、植被、土壤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如建立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
3. 提倡可持续发展,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六、社区参预规划1. 鼓励居民参预村庄规划的决策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2. 加强村庄自治组织和社区管理,促进居民的共同参预和共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村庄布点规划
摘要:村庄合并、集中居住已是当前各地村庄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
聚集村、中心村的数量、选址自然成为村庄合并的关键。
分析、评价、选择聚集村、中心村的方法众多,有各自的有点、局限。
本文主要探讨村庄布点规划的背景条件、方法,对村庄布点规划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村庄合并;中心村选址;空间优化
1.社会经济背景
自1990年代开始,全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减少,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持续存在。
农村居民点相对集中,可节省建设用地,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可提高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降低设施运营成本,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作方式变化,交通工具的进步,适宜耕作半径在加大,耕作距离对农民居住点的制约逐渐变得宽松。
村庄适度合并,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很早就被认识到,除了众多专业人士提倡,各地政府往往将此事看成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节约土地资源的途径,为此出现过村庄合并的局部尝试(各地常称为“村庄撤并”,“迁村并点”,村庄兼并“),但要迅速推广,缺乏成熟经验,并且制约因素多而复杂。
农村居民点合并引起资源和产权关系重组,收到的制约因素至少包括:已有住宅搬迁、基础设施重新配置、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改变、宗族关系受冲击等等。
多项因素一旦发生交织,问题的复杂性就会加剧,合并成本就会很高。
在上述列举的背景条件下,各地做村庄体系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时,基础设施如何改造,现有住宅如何更新,农民向何处集中,自然成为矛盾焦点。
2.集中居住的一般途径
农民改变居住地点的一般途径大致有三种:①异地城镇化;②镇区扩大、邻近村庄并入,农民住宅在扩大的镇区规划范围内搬迁、改造;③规模小、基础设施弱、区位条件差的基层村撤销、合并,这些农民到聚集村或中心村居住。
第一种途径,主要靠农民自发形成,是目前全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途径,而难点在于城镇如何接纳来自农村涌入的大量农村人口。
第二种途径,仅对镇区周边的村庄产生作用,需对现行的规划方法作局部调整。
改革开放早期曾出现个别村因工业很强而将周围弱村并人,这和镇区扩大本质上相似。
第三种途径,除了外出打工,本地劳动力依然务农为主,相邻、相近的村庄撤并.难度最大。
村庄撤并有集中搬迁、渐进集聚两种方式。
前者需特殊条件才能触发,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灾害,等等,特殊条件的发生很偶然,涉及范围很小。
在没有特殊条件时,人为推进集中搬迁,前文提到的多项制约因素就会集中体现,造成村庄搬迁成本高,社会矛盾协调难。
笔者将侧重在后者:渐进式集聚。
将人口集聚看成是一个自然过程、自发过程,但是可借助政策、机制,积极推进,缩短过程。
一旦有特殊条件,也可集中搬迁,看成渐进集聚的特例。
3.基本对策
面对渐进式的聚集,村庄体系规划时,可将村庄分为两类:聚集村、消亡村。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人,农民迁移、住宅改造(或重建)的补贴,原有宅基地复垦,承包耕地的置换,行政区划调整等多项政策措施,尽量和鼓励农民从消亡村迁出、向聚集村迁移保持一致,虽然是循序渐进,但是有了稳定的政策倾向,就可以长期坚持,和鼓励集中居住有关的各种政策、措施相互配合,不搞相互抵消,防止前功尽弃。
4.关于聚集村选址方法
村庄体系规划,聚集村、中心村的选址成为关键。
以往文献,多数侧重在中心村,或者将聚集村也称为中心村。
中心村的选址、评价方法众多,根据文献查阅,归纳已有方法可大致分为3类7种。
第一类:村庄自身条件评价法。
可进一步分为:①搬迁费用取低法;②多因子空间叠合评价法(刘英,2008) ;③多指标综合评分累加法(李建伟,2004);④前述3种方法的组合(王恒山、徐福缘、凌佩雯,等,2000) 。
第二类:空间相互关系分析法。
主要包括:①耕作距离配置法(陶冶、葛幼松、尹凌,2006;叶育成、徐建刚、于兰军,2007);②服务设施选址法。
第三类.:原则标准选择法(曹大贵,2001)。
上述方法有各自的优点,但也有局限性。
4.1搬迁费用取低法
根据一般应用效果,村庄规模是搬迁费用的主导因素,一般结果是保留大的,撤销小的,保留多少、撤销多少,空间位置是否合适,要靠别的办法解决。
4.2多因子空间盛合评价法
当自然、区位条件在空间上差异较明显时,该方法就能发挥作用,一般结果
为,资源、环境好的位置,保留、聚集的村庄多,资源、环境差的位置,撤销、消亡的村庄多。
例如,某个规划区域内,南部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北部水资源缺乏、土壤贫瘩,评价结果很可能是把聚集村集中在南部,北部几乎没有。
4.3多指标综合评分累加法
和方法4.2类似,本方法涉及的指标更多,先确定评价准则,有关指标,对每个村庄评分,再按权重累加,该方法在各行各业用得很普遍。
除了容易出现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和方法4.2类似),当很多村庄的评分结果比较接近、差距不大时,如何选出中心村、聚集村,会有困难,容易产生争议。
当然,不同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容易产生争议。
4.4耕作距离就近配置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居住在聚集村的农民耕作距离太远,一般做法有两种:①在规划区域内部划分若干空间单元,计算每个单元内村庄和耕地之间的距离,对不同的聚集村选址作比较,平均耕作距离较近的入选;②在靠近空间单元形心位置的附近选择聚集村。
这两种分析往往假设一个空间单元内只选一个聚集村,如果空间单元的形态、数量发生变化,聚集村的位置、数量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4.5服务设施就近选址法
该方法和方法4.4原则上一致,选址的目的是使农民到达服务设施的距离较近,因此也可能存在空间单元划分和聚集村数量如何确定的问题。
5.结论
村庄布点规划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居民点重构、建设规模和空间形态的问题。
农村居民点重构的影响因素有农民意识、经济发展水平、村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等。
本文在大量的阅读相关期刊文献的基础上,摘选并融入自己的一点思考观点,在研究成果意义上还有大量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曹大贵,城镇规划中村庄合并的方法与步骤,小城镇建设,2001
[2] 李建伟,李海燕,刘兴昌,层次分析法在迁村并点中的应用——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为例,规划师,2004
[3] 秦庆武,村庄兼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山东村庄兼并现象考察,战略与管理,1996
[4]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结构的变化,规划师,2003
作者简介:
赵玉娟,女,1989.08,建筑与土木工程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刘洁,女,1990.07,城乡规划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长安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