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能力。

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能力,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一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

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

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

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课题:小学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一、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通过实践和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小学教育提供可行的参考和指导。

2.研究问题:(1)小学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如何?(2)现有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是否有效?(3)如何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3.研究内容和方法:(1)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收集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2)分析现有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收集相关文献,了解现有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并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

(3)实施创新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分析结果,制定创新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案,并在小学阶段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实施和评估。

二、方案实施1.样本选择:选择若干个小学,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学校,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从不同年级的学生中,随机选择一部分作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作为对照组。

2.实验组干预措施:在实验组学生中实施创新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措施:(1)设立问题解决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定期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2)提供启发性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3)组织问题解决比赛:定期组织问题解决比赛,提供竞争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教授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5)提供反馈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综合评估。

3.对照组处理:对照组学生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不进行特殊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活动。

4.实验过程:实施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持续一学期,每周进行不少于2次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摘要】现代社会迅速发展,需要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训练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这一能力的方法。

激发学生好奇心可以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可以让他们独立思考并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出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供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激发问题解决的需求。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些方法的培养,学生将更具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好奇心,思考,探索,实践机会,问题解决训练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学生需要具备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来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者们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往往被要求记住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而忽视了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只有具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包括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训练。

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位老师,这学期,就骨干教师所收集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已经在前两次教研活动中,分别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为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

今天,同样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题,也作个交流。

一、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

新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而数学问题也是存在与生活中方方面面。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不提问题或提不出问题,课堂教学中也以教师提问学生为主。

究其原因主要有:(1)学生有问题不肯提出来。

(2)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

(3)教师自身的原因:不重视;不知道怎么做;主要怕浪费时间。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可以更多的设置问题情境,每一个问题尽量设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二,老师做到有效的引导,提示,其中可以包括知识的转化,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样可以做到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是围绕这本节课的重点展开的。

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能在很多的时间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具备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的一般思路。

第三: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小组竞赛,学生板演,师生问答。

在这些过程中,可以由学生发现出现的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找到乐趣,体现学生的价值,增加学生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很多临时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意识。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各类问题。

一、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自主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布置开放性问题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互助学习也是培养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小组合作或团队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协商来达成共识,从而培养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提供资源或工具支持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资源或工具支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案例、实证研究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供一些专门的资源或工具来辅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科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材料或实验设备,帮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

三、培养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获取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因此,学生需要培养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来获取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来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方式来提供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往往需要团队合作。

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有效沟通等相关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在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创意竞赛、讲授创业知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六、鼓励试错和反思在问题解决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勇于面对挑战,并在失败后进行反思。

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实验课题研究报告一、摘要:《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依据。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形势不容乐观。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从勇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

通过树立意识,创设氛围,形成习惯三个环节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二、引言探究发源于问题。

不能发现问题就无从探究,也就无法解释现实世界。

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开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是从“为什么开紫色花的豌豆自交后代有开紫色和白色花的两种,且比例为3:1”开始。

因此,爱因斯坦说,“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培养获得,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生物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当中,许多生物教师或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这个环节重视不够,仍满足于教学释疑解惑的传统功能,不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或不会营造提出问题的氛围,不会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不会引发认知冲突,因而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或缺少对提出问题能力评价的有效手段,导致学生的问题远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因此,对生物探究活动中如何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在观察、调查、讨论、交流和决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有科学性的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和调查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整个讨论交流和决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计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在面临各类问题时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提出一份系统的培养计划。

一、培养问题意识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要有问题意识。

学校应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困惑,允许他们探索和质疑已有的知识体系。

二、发展分析能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具备辨别问题本质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事实、原因和结果等角度全面分析问题,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三、提升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学校可以借鉴项目学习的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自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地通过实践锤炼自己的解决能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问题解决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或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并通过协商和沟通解决分歧。

五、注重实践应用学校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时,应该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提供真实场景解决问题的机会。

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资源。

提供开放式的资源和工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评估和反馈机制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可以通过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工具,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费时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困难以及“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数学教师感觉困惑,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面对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改变与困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结合教学案例,构建出操作性强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策略。

一、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

(1)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

(2)信息化、数字化、市场经济等时代的要求。

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伴随着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及其应用得到了极大发展,渗透到了各个科学领域。

学生必须学会数学及其应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标准》中对解决2解决明确提出下面四个目标: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和应用题的比较1.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概念的区别。

应用题的概念: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叫做应用题。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题材封闭,给学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剥夺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只是在做题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分析数量关系时,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以至思路狭窄、单一。

一年级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年级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年级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年级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与策略制定:
1.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

可以通过游戏、兴趣小组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由探究和研究,在探索中自然而然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2. 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点和变化,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生活场景中的问题,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学校或家庭中搭建情境,利用物品或图片等手段让学生观察或接触到新事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4. 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

例如给学生安排小组项目,在项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记录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5.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思考。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6.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利用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思考答案。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逐渐得出问题的答案。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好的动力和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案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案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摘要]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人才。

主要通过探索有效措施,从确定研究范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修改完善问题三个步骤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范围能力[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2-085“研究性学习是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探究活动。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

”由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薄弱、能力较低,对此,笔者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课题,展开了探究活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一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一、确定研究范围在活动中,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采取直接讲解、看图理解活动主题的方法,确定研究范围。

例如,在三年级“我在长大”活动中,学生通过看书上的插图、教师讲解,知道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用例子来证明自己在慢慢长大”。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采取由学生自己理解活动主题或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的方法,确定研究范围。

例如,在五年级“水是生命之源”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分析,得知“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水才有生命”。

实践证明,这样的操作能有效防止学生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避免了漫无边际、大海捞针的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活动中,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采取先提出问题做引子,然后引导学生仿照教师的问题再提出问题的方式。

例如,在三年级“我在长大”活动中,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穿的衣服、鞋子都比以前的大了,说明老师怎么样了?”学生:“长大了,长高了。

”“谁还能从别的方面说一说自己长大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可以从“比较新旧照片”“测量身高”“知识增长”等方面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实验教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实验教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实验教案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这不仅是因为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技能,还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挑战时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因此,科学实验教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些能力。

本文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实验教案为主题,探讨一种科学实验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面对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种能力不仅对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有益,也对个人的生活和社会参与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其他的好处。

首先,这种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面临挑战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培养出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其次,这种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决策能力。

面对复杂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需要做出艰难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经验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设计一份科学实验教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份科学实验教案。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验主题:探索植物的生长需求•H1:实验目的•H2: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H1:实验材料•H2:小花盆(3个)•H2:土壤(适量)•H2:小型植物(3个)•H2:水(适量)•H2:阳光•H1:实验步骤•H2:准备花盆和土壤•H2:将植物种在花盆中•H2:提供充足的水和阳光•H1:实验记录•H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H2:记录植物的高度和叶片数量•H1:实验分析•H2: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H2:探讨植物的生长需求•H1:实验结论•H2:植物需要适当的水和阳光才能正常生长•H2:不同植物对生长条件的需求略有差异通过这个实验教案,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实验中,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XXXXXX一、研究背景:1、从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总体目标看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到的总体目标之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研究,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课堂教学的历史状况看改革与优化传统的数学问题教学,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一直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解答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它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从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问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小孩子的抽象概括本领较差,以是对一些文字的理解较差。

有些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假如稍加窜改就不知如何下手。

在低年级数学问题教学中,如何改动这类情况,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二、研究依据:一)XXX教育思想1.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XXX认为,在对儿童施教以前第一要鉴别儿童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并进择教学方法。

当儿童在分歧领域处在分歧的阶段时,就需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活性,不要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教给儿童,不要强迫儿童研究心理发展还没有准备好的材料。

2.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XXX所重视的交往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协作而不是竞争之上。

XXX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研究和发展。

二)罗杰斯论教师的作用及要求他建议使用“协作者”或“促进者”这一术语,以夸大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助于研究的环境条件。

其任务首要包括,(1)帮助学生引出而且澄清所希望做的东西。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培养与训练研究省余庆县城关一小纯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发现和提出问题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此时老师依据教学容和要求,由师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文献综述l、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问题教学”。

这种形式的教和学的过程为:教师(1)提问、试验等形式,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任务;(2)组织学生深思熟虑所提出的问题;(3)建议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案的正确性;(4)如果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要求他从该假设中做出关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结论。

学生(1)接受任务,并开始思考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2)说出解决这一任务的可能的方案;(3)证明其中一种方案的合理性;(4)概括做出的关于所回答的新知识的结论。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1)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所在;(3)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假设。

3、奥伯尔和鲁滨逊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上述三方面的理论虽然都有偏颇,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为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奠定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与训练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与训练研究

课堂内外2014-05长久以来,我们并不在乎数学思维的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课堂基本上看重的是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了提高成绩,我们宁愿让学生死板地记忆一种解题方法,这样的课堂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课堂没有活力,学生也缺乏创新精神。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建立灵活的数学课堂,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借助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灵活性一题多解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同一道试题找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找解题的切入点,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若bc=ad ,求证:ab (c 2-d 2)=(a 2-b 2)cd方法一:∵bc=cd ,∴ab (c 2-d 2)-(a 2-b 2)cd=abc 2-abd 2-a 2cd+b 2cd=ac ·ad-abd 2-a 2cd+ad ·bd=0∴ab (c 2-d 2)=(a 2-b 2)cd方法二:∵bc =ad ,两边同乘以ac ,得:abc 2=a 2cd ,两边同减去abd 2,得ab (c 2-d 2)=a 2cd-bd ·bc∴ab (c 2-d 2)=(a 2-b 2)cd ……不同的切入点找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不一样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借助分类教学,提高思维逻辑性分类思想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讨论,这样既可以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解不等式(a -1)x >a 2-1解:当a -1>0即a >1时,则x >a +1当a -1=0即a =1时,原不等式为0·x >0,不等式无解当a -1<0即a <1时,则x <a +1该题主要考察的是a -1的取值情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自认为a -1>0,这样的答案和解题过程是不全面的。

初中“学困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课题工作计划

初中“学困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课题工作计划

《初中“学困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上半年课题工作计划我室申报的课题《初中“学困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是区级立项课题。

按照区教研室的要求,我们对前期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认真总结,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课题工作制定了2016上半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通过研究和探索,不断总结阶段研究的实践成果。

2、不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更注重的是学生和他人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的共同成长。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4、寻找一些适合实际教育的应用方法和模式,在新型模式下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研究内容:1、针对个别学生在团组讨论中浑水摸鱼,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成为一种形式。

要让每个成员都必须要承担一定的任务。

因此如何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明确而合理地接受任务,大胆的提出问题。

规则的制定是一个必须深究的话题。

2、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时在团组讨论中,个别团组讨论毫无结果,甚至导致团组学习团组解体或不能顺利进展,其最主要因素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意识不够强。

导致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相对弱化。

所以,教师必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必要的技能。

3、有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教学模式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方法机械、呆板,以重讲、画、背为主要教学形式,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主,没有将课内容扩展到课外,较封闭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将教师的教法拘禁于桎梏之中。

我们大胆尝试课前自学——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讨论交流——启发指导——总结归纳”的这一教学模式。

狠抓“高效课堂”模式中的学生讨论环节,并将在这一学期的课题研究中继续探讨改进。

四、采取方法及措施:1、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的具体任务和研究步骤,有条不紊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重点要面向全县进行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法征集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计划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计划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工作计划的核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合工作环境、部门职责,运用数据分析、实施策略等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作环境方面,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

部门职责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在数据分析方面,收集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实施策略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我们还将加强师生沟通,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次工作计划,我们期望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学生的未来铺就坚实的道路!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面临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计划”。

此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问题分析基础,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内容本计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问题解决的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2.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升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分享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方法。

4.创设问题解决的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和机会。

5.增加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跨领域思考的能力。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本计划的工作目标是在一年内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1.在前两个月完成问题解决基础课程的设计和教师的培训。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学业上的困难,还是社交上的挑战,都需要他们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种有效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案。

第一,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等方式,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设置一系列案例,让学生举一反三,找到问题的本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在科学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将其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当中。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推理人物心理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并培养他们对各种观点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团队协作来解决。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班级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共同协作,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

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或者举办创新设计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新产品或者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的方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筛选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图书馆数据库等,帮助他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为多少、输出的格式等。

谢谢!随着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方法,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数要求、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关于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巩固知识点,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出问题也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于学生而言,提出问题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激发思维的源泉。

通过主动提出问题,学生可以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实践研究来有效评估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数学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推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数学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还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拓展数学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数学教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培养与训练研究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杨纯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发现和提出问题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此时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文献综述l、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问题教学”。

这种形式的教和学的过程为:教师(1)提问、试验等形式,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任务;(2)组织学生深思熟虑所提出的问题;(3)建议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案的正确性;(4)如果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要求他从该假设中做出关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结论。

学生(1)接受任务,并开始思考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2)说出解决这一任务的可能的方案;(3)证明其中一种方案的合理性;(4)概括做出的关于所回答的新知识的结论。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1)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所在;(3)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假设。

3、奥苏伯尔和鲁滨逊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上述三方面的理论虽然都有偏颇,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为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奠定基础。

4、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三、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

”这无疑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就具备了语文能力。

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能力,以至于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一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

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

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

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逐步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使学生感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提高学生从语文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价值,增强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信心。

.五、课题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2、育人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研究能够让孩子经历想问——敢问——会问——善问的过程。

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不同的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3、工作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

六、课题研究重点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途径,完善小学语文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求解——解决问题——剖新发展。

并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细化模式,使之与自己研究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七、课题研究思路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语文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的提出问题进行鼓励。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要做到这点,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五度”、“五要”:“五度”一是难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跳一跳、摘挑子”;二是跨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主次、轻重之分。

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三是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四是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问,有一定的停顿时问,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五是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面向全体学生。

“五要”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体现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过早做出评价,使学生意见得到充分发表,把判断与评价分开;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答。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指导与讲解,力争较少叙述事实,较多提出探索性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答案,着力引发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通过及时得到鼓励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对的、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

当学生不敢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当学生敢于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选择关键问题;当学生选中关键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课文和课外去搜集材料解答问题;当学生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时要由衷地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

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要严禁过早评价,要使问题教学得以充分展开。

八、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城关一小2008级(1)班学生。

2、研究方法:(一)、行动研究法:依据课题的内容,语课题组的成员一起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二)、个案研究法:对实验班的个别学生(优等生、潜能生),进行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研究。

辅助资料收集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座谈讨论法等。

(三)、文献参考法。

在研究过程中,经经常上网查阅资料,并定期按照指导老师推荐的一些与研究有关的文章,主动学习借鉴。

自己在读的时候作上笔记,并在读的基础上写读书体会,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

(四)、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及时反思,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九、课题研究阶段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预设研究过程经历的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3.03——2013.04)(1)积极报名参与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2)分析现状,达成共识,申报课题。

(3)搜集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

(4)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听从组长分工,明确研究任务。

2.开题论证阶段(2013.05——2013.07)举行开题会,接受专家论证;听取课题指导专家尹侠老师的讲座,继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