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环境保护教学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6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环境保护教学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6

环境爱护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缘由。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爱护、合理利用的胜利阅历。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爱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缘由、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爱护中的作为。

1.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热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以闻名污染事务或典型污染问题为载体,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以贴近现实生活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各种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某种环境问题的产生缘由、危害及防治措施。

2.地理实践力: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运用所学学问对该问题防治出谋献策。

3.人地协调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爱护,树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学问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1.水污染及其防治水体富养分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含义因氮、磷等养分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损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养分物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移大量油膜和油块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化为沼泽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防治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2.大气污染及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类型成因危害酸雨燃烧煤、石油、自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汲取地面辐射的实力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变更和自然灾难加剧等可吸入颗粒物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①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两种方法。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教案集(地理精品教案)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教案集(地理精品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本节重点和考点]1、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能正确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3、正确阐述人与环境关系,明确人地关系的发展史[知识点梳理]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1、环境_______环境分类_______环境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①_______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①_______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①_______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③_______[典题解析]例1: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点拨】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答案】A例2: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杆作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将秸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B导致水土流失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2)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A发展沼气B编织工艺品C焚烧回田D饲养牲畜【点拨】秸杆仍然是我国农村许多地方的重要能源之一。

秸杆当燃料主要是使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使肥力下降。

最好的办法是大力发展沼气,既能解决广大农村做饭、照明等能源问题,又可作为肥料还田,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1)D (2)A[达标训练]1、下列需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 )A原始森林B城市聚落C极地苔原D荒漠流沙2、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 )A环境污染严重B人口增长过快C人口素质太低D森林破坏严3、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4、下列现象中,属于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是( ) A我国北方的夏季暴雨给市民带来许多不便B近来台湾地震活动频繁,对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C台风频繁登陆,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D我国强沙尘暴天气持续40多天,增加近4倍5、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人口问题B发展问题C资源问题D生态问题6、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佳方法是( )A进行清洁生产B加强国际合作C节约资源D限制重工业生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右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学案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学案

铭选中学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学案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地区分布及危害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荒漠化自然: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且面积减少沙化季风区的边缘地带沙尘暴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冷锋人为:植被破坏西北、华北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体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次生盐渍化自然:干旱人为:不合理灌溉西北、华北、东北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自然:暴雨、土质疏松人为:滥垦、滥伐,植被破坏降水量较大的山地丘陵区,我国黄土高原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臭氧减少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使人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森林锐减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以巴西最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草原退化牧场超载非洲、南美洲、亚洲影响畜牧业,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自然:全球变暖人为:围垦、水土流失、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大陆性增强、旱涝加剧、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遍及全球,尤以热带雨林最突出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资源、能源短缺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资源、能源数量有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能源分布比较少或经济发达,资源、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突出阻碍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1)根本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三选修6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三选修6地理教案

环境保护最新考纲考情报告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1.命题特点:(1)以具体的环境问题为背景,以统计图表、区域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以国际油价、矿石的价格变动为背景,考查资源的分布、影响及应对措施;(3)以流域的洪涝灾害、湖泊面积的变化为背景,考查生态问题的成因及保护措施;(4)以重大污染事件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2.考查方式:综合题。

3.热点:以气候变暖、生物入侵、资源枯竭等为背景,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例1】(2018·某某三市联考)安吉县地处某某西北部①,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

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所代替②,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

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1)审题干――→解读信息①:安吉县地处某某省西北部,为□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

信息②:更高更陡的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代替,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2)析图表――→解读信息③:表示高程图例的颜色越深,海拔□2越高。

信息④:安吉县表示高程的颜色变化大,说明地形起伏大,有利于水土流失的形成。

信息⑤:水土流失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3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4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

选修6环境保护学案

选修6环境保护学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的概念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要素:森林、、野生动物等。

(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藏等。

3.环境的分类。

(1)依据:人类对环境________________ 。

(2)类型:分为____________ 环境和_______________ 环境。

二•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分布1•产生原因:索取资源的速度 ______ 资源再生的速度,便会出现 ______________2.环境问题的表现厂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 、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泥漠化)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3.环境问题的分布(1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为主,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也不断加剧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_____________ 性;(2)过程的______________ 性;(3)规模的___________ 性。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一一可持续发展1.内涵:(1)_____________ 是基础;(2)_______________ 是条件;(3)________________ 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__________ 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2)__________ 则:地球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选修6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3.掌握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及其危害;4.熟悉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5.掌握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二、教材总体分析《地理(选修6)》第四单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1.第一章节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2.第二章节是“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3.第三章节是“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危害和防治措施;4.第四章节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主要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5.第五章节是“环境保护技术”,主要介绍环境保护技术及其应用;6.第六章节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介绍环境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第一章节: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意义;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二章节: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形势;2.我国环境保护政策;3.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三章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的形式;2.环境污染的特点;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四章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2.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式;3.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五章节:环境保护技术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技术的种类;2.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六章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1.环境教育的概念;2.环境教育的实施方式;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地理人教版高中选修6 环境保护(选修6)环境污染问题(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选修6 环境保护(选修6)环境污染问题(教案)

(选修6)环境污染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学会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学会表达;②通过学会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把地理信息、地理学习过程,并能从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举一反三,对本区域的发
展提出有益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关注家乡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类型,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难点:分析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学流程。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要点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泥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枯槁、物种削减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煤、石油、自然气〕等资源日益短缺一、环境污染与防治〔二〕垃圾污染及其防治污染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物危害①占用大量土地;②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③危害人体安康。

①建立健全垃圾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治理(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与保护防治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垃圾;措施④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展集中收集处理;⑤承受各种技术进展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如回收再利用、燃烧发电、卫生填埋、生化处理制沼气,作建筑原料等)。

即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是关键〔三〕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酸雨污染物:SO X, NO X酸雨污染源:自然――火山喷发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人为――硫酸型酸雨――燃煤废气;硝酸型酸雨――燃烧石油废气,如汽车尾气;或通过季风环流从邻近省份或国家输入污染物北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多的缘由:①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②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③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枯燥,④植被掩盖率低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任凭堆放南方酸雨严峻的缘由:①南方降水丰富,大气湿度较大②南方山区多,风小,废气不易被集中③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兴旺,燃煤多④南方多酸性的红壤影响空气净化的自然因素:①降雨〔多〕②风速〔大〕③植被〔掩盖率高〕④地形〔开阔〕危害大气污染的危害:①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②威逼人体安康③影响工农业生产④损害建筑物及各种设备可吸入颗粒的危害:①使人体免疫功能障碍②引发传染病③患尘肺病酸雨危害:1、危害人体安康 2、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3、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状态,导致农作物减产4、腐蚀树叶,危害森林5、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毁坏防治①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③推行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排放;④严格执行企业、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排放标准治理力度,⑤全面规划,合理工业布局,把握和治理工业、生活和机动车污染;⑥改善能源构造,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干净煤技术、节能技术〕⑦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水体富养分化〔赤潮和水华〕赤潮、水华产生缘由:〔一〕水污染海洋水体污染水体毒害〔如日本水俣病〕污染源:近海石油开采、加工;运输中化工厂排放有毒〔如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石油泄漏。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学案[教学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学案[教学案]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学案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学案

铭选中学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教案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由1.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过分讨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欠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地区散布及危害详细以下表所示。

环境成因散布危害问题自然:天气变干,降水量干旱、半干旱地区;我荒漠化减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人为:滥伐、滥垦、滥牧,部草地退化且面积减少沙化植被破坏季风区的边沿地带自然:干旱、狂风、气流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体健沙尘暴上涨、冷锋西北、华北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人为:植被破坏生产、乡村、城市次生盐自然:干旱西北、华北、东北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渍化人为:不合理浇灌水土自然:暴雨、土质松散降水量较大的山地丘陵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人为:滥垦、滥伐,植被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流失区,我国黄土高原破坏剧洪涝灾祸臭氧人类大批使用制冷剂、杀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伤害人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的免疫力,令人易患皮肤癌;减少增加上空臭氧层变薄危及大海生物,以致全世界变暖丛林焚耕开垦、开拓农牧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影响全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流域、东南亚等地,以锐减球天气的生物质源利用等巴西最严重草原退牧场超载非洲、南美洲、亚洲影响畜牧业,生物多样性减少化湿地减自然:全世界变暖大陆性增强、旱涝加剧、污染人为:围垦、水土流失、少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生物多自然灾祸;人类对野生动遍布全世界,尤以热带雨影响全世界食品供应;破坏生物样性减植物质源的打劫式利用;林最突出多样性;破坏生态均衡少环境污染等资源、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资源、能源散布比较少阻挡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能源规模开采;资源、能源数或经济发达,资源、能质量的提高欠缺量有限;浪费现象严重源需求量大的地区突出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 1)根根源因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讨取资源的速度超出了资源自己及其代替品的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荒弃物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教案集(地理精品教案)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教案集(地理精品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本节重点和考点]1、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能正确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3、正确阐述人与环境关系,明确人地关系的发展史[知识点梳理]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1、环境_______环境分类_______环境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①_______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①_______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①_______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③_______[典题解析]例1: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点拨】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答案】A例2: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杆作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将秸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B导致水土流失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2)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A发展沼气B编织工艺品C焚烧回田D饲养牲畜【点拨】秸杆仍然是我国农村许多地方的重要能源之一。

秸杆当燃料主要是使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使肥力下降。

最好的办法是大力发展沼气,既能解决广大农村做饭、照明等能源问题,又可作为肥料还田,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1)D (2)A[达标训练]1、下列需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 )A原始森林B城市聚落C极地苔原D荒漠流沙2、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 )A环境污染严重B人口增长过快C人口素质太低D森林破坏严3、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4、下列现象中,属于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是( ) A我国北方的夏季暴雨给市民带来许多不便B近来台湾地震活动频繁,对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C台风频繁登陆,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D我国强沙尘暴天气持续40多天,增加近4倍5、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人口问题B发展问题C资源问题D生态问题6、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佳方法是( )A进行清洁生产B加强国际合作C节约资源D限制重工业生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右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课时安排:4-5课时考点扫描: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1。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

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

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本章考点]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识梳理]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1.环境 _______环境分类_______环境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①_______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①_______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①_______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③_______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本章考点]1.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主要的自然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3.可再生资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知识点梳理]使用。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保护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

(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

(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

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人地关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系(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⑴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⑵内涵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⑶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经典例题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解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分析判断。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答案】D四、水污染及其成因(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⑴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⑵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⑷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②表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③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

⑸湖泊演变成沼泽原理[经典例题4]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

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揖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

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

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

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

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_地。

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

(2)苏州河附近的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污染了河水。

请列举苏州河河水中所含有害人体健康的3种重金属元素。

(3)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清简述其主要原因。

(4)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解析】本题以苏州河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

涉及地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综合性很强,第(1)(3)(4)题是地理学科知识,考查水污染原因、来源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

本题难度不大,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包含了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方面的知识,实用性较强。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开展热爱家乡的素质教育,体现了高考精神。

【答案】(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内河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

(2)镉(Cd),铬(Cr)。

铅(Pb),汞(Hg)。

(3)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

由于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与自动调节的能力,导致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4)①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

②苏州河流量较小。

3.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⑴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成品⑵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⑶原因: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

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⑷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