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运行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旨在确保公司信息资源的安全,维护企业正常运营,保障客户及员工的利益。
我们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具体目标包括:确保信息安全事件零容忍、降低信息安全风险、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保障业务连续性。
以下是我们遵循的原则:1. 合规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2. 客户至上原则:始终将客户信息安全需求放在首位,确保客户信息安全。
3. 全员参与原则: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4.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信息安全政策、目标、计划,审批重大信息安全事项,协调公司内部资源,监督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
2. 工作机构(1)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信息安全培训、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处理信息安全事件等。
(2)设立信息安全技术部门,负责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工作,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3)设立信息安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设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小组,负责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降低事件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安全职责包括:- 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并确保计划的实施;- 负责项目安全生产资源的配置,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等;- 监督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组织项目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规范本单位信息安全管理活动,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维护个人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本单位管理的各类电子数据和所有其他信息载体中的信息内容。
本办法的基本原则是:安全优先、防范为主、合法合规、持续改进。
第二条合用范围合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机构内所有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所有方面。
第三条责任制1. 信息安全管理是公司全员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门主管负责本办法实施的具体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应配合信息技术部门做好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2. 全员参预、分工负责。
具体员工应当按照工作岗位职责,认真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在其工作范围内实现信息安全目标。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四条信息安全政策1. 公司应定期审查并完善本单位的信息安全政策,整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制定符合公司情况的具体信息安全管理政策。
2. 具体信息安全政策包括: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信息安全机构、信息安全活动、信息安全投入费用等各方面内容。
第五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1. 为了保证本单位信息资产安全,公司应实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过程,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信息系统对重要信息资源的价值、影响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加以评估,划定各信息系统的等级。
2. 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后需经公司领导审批,实施与维护由信息技术部门执行。
第六条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1. 公司应制定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将本单位管理的所有信息以保密程度、敏感程度、业务重要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关键信息、核心业务等在存储、传输、使用等方面的安全合规。
2. 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具体指导、程序及工具应予以明确并加以具体实施,保障其合理有效。
煤矿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煤矿企业信息安全,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确保煤矿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煤矿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煤矿信息安全工作,组织制定信息安全策略,监督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 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监督各相关部门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本部门得到有效执行。
三、信息安全防护措施1. 物理安全防护(1)加强煤矿办公场所、生产场所、数据中心等区域的物理安全防护,确保重要设施和设备不受外部破坏。
(2)建立健全门禁制度,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对重要区域实行24小时监控。
2. 网络安全防护(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
(2)定期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
(3)加强对网络访问的控制,限制非法访问,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3. 数据安全防护(1)建立健全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2)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3)加强数据访问权限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4. 应用安全防护(1)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设计,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安全。
(2)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
(3)加强对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防止非法操作和数据篡改。
四、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1.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2. 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能力。
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安全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五、监督与检查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违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范例(四篇)
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完整、可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信息安全保障责任第二条本单位的信息安全保障责任由单位领导担任,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推进本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标准、规范,确保其有效实施;(二)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等;(三)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扫描工作,及时修复和加固;(四)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五)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发现安全事件及时处理;(六)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七)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
第四条本单位各部门、岗位和个人应按照本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要求,履行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第五条本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信息技术服务或外包管理的,应明确责任界定,确保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章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第六条本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保障信息安全:(一)建立信息资产清单,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对信息资产的保密级别;(二)采取技术措施对信息系统和数据进行加密、备份和存档,确保其完整和可用;(三)建立访问控制机制,明确各级用户的权限和责任;(四)建立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系统,定期审计和检查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五)定期进行内外网安全检测和攻击行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威胁;(六)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七)规范信息系统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安全性能稳定。
第四章信息安全事件处置第七条本单位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一)立即启动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置;(二)快速定位和隔离安全事件,防止扩散和进一步损害;(三)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四)调查和分析安全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制订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五)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相关调查。
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方案
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方案第1章安全防护体系概述 (4)1.1 网络信息安全背景分析 (4)1.2 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目的 (4)1.3 安全防护体系构建原则 (4)第2章安全威胁与风险管理 (5)2.1 安全威胁识别 (5)2.1.1 网络攻击 (5)2.1.2 恶意软件 (5)2.1.3 内部威胁 (6)2.2 风险评估与量化 (6)2.2.1 风险评估方法 (6)2.2.2 风险量化指标 (6)2.3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6)2.3.1 技术措施 (6)2.3.2 管理措施 (6)第3章安全防护体系框架设计 (7)3.1 总体架构设计 (7)3.1.1 安全策略层: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明确安全防护的目标和方向。
73.1.2 安全管理层:负责安全防护体系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保证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
(7)3.1.3 安全技术层:包括安全防护技术、安全检测技术、安全响应技术等,为安全防护提供技术支持。
(7)3.1.4 安全服务层:提供安全咨询、安全培训、安全运维等服务,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7)3.1.5 安全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设备、安全软件等,为安全防护提供基础支撑。
(7)3.2 安全防护层次模型 (7)3.2.1 物理安全层:保证网络设备和系统硬件的安全,包括机房环境安全、设备防盗、电源保护等。
(7)3.2.2 网络安全层:保护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隔离等。
(7)3.2.3 系统安全层:保障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软件的安全,包括安全配置、漏洞修补、病毒防护等。
(7)3.2.4 应用安全层: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
(7)3.3 安全防护技术体系 (8)3.3.1 安全防护技术 (8)3.3.2 安全检测技术 (8)3.3.3 安全响应技术 (8)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8)4.1 边界防护策略 (8)4.1.1 防火墙部署 (8)4.1.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4.1.3 虚拟专用网络(VPN) (9)4.1.4 防病毒策略 (9)4.2 内部网络防护策略 (9)4.2.1 网络隔离与划分 (9)4.2.2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9)4.2.3 安全配置管理 (9)4.2.4 数据加密与保护 (9)4.3 安全审计与监控 (9)4.3.1 安全审计 (9)4.3.2 安全事件监控 (10)4.3.3 威胁情报应用 (10)4.3.4 定期安全评估 (10)第5章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10)5.1 数据加密技术 (10)5.1.1 对称加密技术 (10)5.1.2 非对称加密技术 (10)5.1.3 混合加密技术 (10)5.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5.2.1 数据备份策略 (10)5.2.2 数据恢复策略 (11)5.2.3 备份安全策略 (11)5.3 数据防泄漏与权限管理 (11)5.3.1 数据分类与标识 (11)5.3.2 访问控制策略 (11)5.3.3 数据防泄漏技术 (11)5.3.4 安全审计与监控 (11)第6章系统安全防护策略 (11)6.1 操作系统安全 (11)6.1.1 基础安全设置 (11)6.1.2 安全审计与监控 (12)6.1.3 系统加固 (12)6.2 应用系统安全 (12)6.2.1 应用层安全防护 (12)6.2.2 应用层防火墙 (12)6.2.3 应用安全审计 (12)6.3 系统漏洞防护与补丁管理 (12)6.3.1 漏洞扫描 (12)6.3.2 补丁管理 (13)6.3.3 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 (13)第7章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13)7.1 应用层安全威胁分析 (13)7.1.1 SQL注入威胁 (13)7.1.3 CSRF跨站请求伪造威胁 (13)7.1.4 文件漏洞威胁 (13)7.1.5 其他应用层安全威胁 (13)7.2 应用安全开发规范 (13)7.2.1 开发环境安全规范 (13)7.2.2 代码编写安全规范 (13)7.2.3 第三方库和组件安全规范 (13)7.2.4 应用部署安全规范 (13)7.3 应用安全测试与评估 (13)7.3.1 安全测试策略 (14)7.3.2 静态应用安全测试(SAST) (14)7.3.3 动态应用安全测试(DAST) (14)7.3.4 渗透测试 (14)7.3.5 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 (14)7.3.6 持续安全监控与响应 (14)第8章终端安全防护策略 (14)8.1 终端设备安全 (14)8.1.1 设备采购与管理 (14)8.1.2 设备安全基线配置 (14)8.1.3 终端设备准入控制 (14)8.1.4 终端设备监控与审计 (14)8.2 移动终端安全 (14)8.2.1 移动设备管理(MDM) (14)8.2.2 移动应用管理(MAM) (15)8.2.3 移动内容管理(MCM) (15)8.3 终端安全加固与防护 (15)8.3.1 系统安全加固 (15)8.3.2 应用软件安全 (15)8.3.3 网络安全防护 (15)8.3.4 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 (15)第9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5)9.1 云计算安全挑战与策略 (15)9.1.1 安全挑战 (15)9.1.2 安全策略 (16)9.2 大数据安全分析 (16)9.2.1 数据安全 (16)9.2.2 数据隐私保护 (16)9.3 云平台安全防护技术 (16)9.3.1 网络安全 (16)9.3.2 数据安全 (16)9.3.3 应用安全 (17)第10章安全防护体系运维与管理 (17)10.1 安全运维流程与规范 (17)10.1.2 安全运维组织架构 (17)10.1.3 安全运维流程设计 (17)10.1.4 安全运维规范与制度 (17)10.2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7)10.2.1 安全事件分类与定级 (17)10.2.2 应急响应流程设计 (17)10.2.3 应急响应组织与职责 (18)10.2.4 应急响应资源保障 (18)10.3 安全防护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18)10.3.1 安全防护体系评估与监控 (18)10.3.2 安全防护策略调整与优化 (18)10.3.3 安全防护技术更新与升级 (18)10.3.4 安全防护体系培训与宣传 (18)10.3.5 安全防护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18)第1章安全防护体系概述1.1 网络信息安全背景分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已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公司及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制定并实施相关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
第六条各部门应明确本部门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人,负责落实本部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第三章人员安全管理第七条公司员工应遵守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妥善保管个人账号和密码,不得随意泄露。
第八条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了解公司相关规定和要求。
第九条对涉及重要信息系统操作的人员,应进行背景审查和定期审查。
第十条员工离职时,应及时收回其相关系统的访问权限。
第四章设备与环境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公司应加强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等硬件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二条对重要设备应采取冗余备份、防火、防水、防盗等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机房等重要场所应具备完善的物理环境安全设施,如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五章网络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对不同用户和网络区域进行访问权限划分。
第十五条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加强对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第十七条严禁私自搭建未经批准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
第六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对公司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安全等级和保护要求。
第十九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安全开发规范,进行安全测试和评估。
第二十条信息系统上线前应进行安全验收,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信息安全相关办法_规定(3篇)
第1篇第一条为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施、网络数据和信息系统免受非法侵入、攻击、破坏、泄露、篡改等危害,确保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安全发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推动网络安全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
(三)全民参与: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四)分类分级: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分级保护。
(五)动态监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实时监控网络安全状况。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责任,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五条国家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信息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责任,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第七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信息安全组织架构:明确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三)信息安全技术措施: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四)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五)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信息安全事件。
第八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第九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不留死角。
(二)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为保护其信息资源而建立的一套规范、流程和控制措施。
它涵盖了信息安全的方方面面,包括信息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安全控制、合规性和持续改进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对于确保组织的信息资产安全至关重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和目标。
这些政策和目标应该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且要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信息安全政策应该明确规定信息资产的分类和保护要求,以及各种安全控制措施的实施要求。
组织需要进行信息资产管理,包括对信息资产进行分类、评估和管理。
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对信息资产进行分类,确定其价值和保护级别。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组织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威胁和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威胁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安全控制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技术控制和管理控制等。
物理控制措施包括对办公场所、机房和设备等进行安全保护;技术控制措施包括对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安全配置和管理;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对人员、流程和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
合规性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要求之一。
组织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合规性。
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培训和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持续改进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组织需要建立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效能和有效性。
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适应组织的变化。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保障组织信息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入侵检测技术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是信息安全防护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保证数据在遭受攻击或意外丢失后能够及时恢复。
数据备份包括完整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多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数据恢复是指将备份的数据还原到原始位置的过程,它需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使用备份数据进行还原操作。
系统安全漏洞扫描是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对网络和系统进行扫描,以发现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定义
防止和抵御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
定义与目标
重要性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义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有利于保护国家秘密和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运用多种安全防御手段
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对策建议
技术发展趋势
要点三
AI+Security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检测,提高威胁发现和防御速度。
要点一
要点二
零信任安全模型
采用零信任安全模型,对所有用户和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资源。
云安全技术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安全防护技术,实现数据备份、加密传输和分布式防御等功能,提高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安全漏洞可能存在于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软件中,通过漏洞扫描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这些漏洞,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系统安全漏洞扫描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应用
03
通过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如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等。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旨在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预防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及原则如下:1. 安全生产方针: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与发展并重,全面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2. 安全生产目标: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实现全年无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3. 安全生产原则:(1)合规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安全工作合规进行。
(2)全面性原则:全面识别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护无死角。
(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及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4)持续改进原则:通过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事故分析,持续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信息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2. 工作机构(1)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风险评估、安全事件处理等。
(2)设立信息安全技术部门,负责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保障工作,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
(3)设立信息安全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审计,确保信息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4)设立信息安全培训部门,负责组织企业员工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以下安全职责:(1)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明确项目安全生产目标、措施和责任人。
(2)组织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落实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项目团队成员明确自身安全职责。
(4)定期组织项目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法规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类组织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
第三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二)预防为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预防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三)综合管理:从技术、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确保信息安全。
(四)责任到人:明确信息安全责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第四条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
第五条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各级组织应当设立信息安全责任人,负责本组织的信息安全工作。
第七条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信息安全风险。
第八条建立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及时报告、处理和调查。
第三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九条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规范网络使用行为。
(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四)信息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五)信息安全审计制度: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审计,确保信息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十条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第四章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第十一条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一)网络边界防护:加强网络边界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二)入侵检测与防御: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止入侵行为。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1目的和范围1.1为加强和规范中国xx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实施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实施,提高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系统的可控、能控、在控。
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制度》、《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本办法属于公司管理体系三层次文件中的第二级,其上级管理文件为《信息化管理程序》。
此文件不需二级单位编制实施细则。
1.3本办法适用于全部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含分(子)公司、事业部)及项目部。
2相关术语本办法所指的信息系统是指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软、硬件)。
3管理原则3.1 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实施工作应统一组织,坚持与信息化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步”原则。
3.2 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统一组织安全防护体系的实施工作。
4管理风险4.1公司网络被攻击、破坏风险。
4.2上网实名制风险。
5管理职责5.1集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是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管理主责机构,各分子公司在集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本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实施工作。
5.1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主要职责:负责落实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管理要求;负责建立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制度、标准、规范体系;负责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实施工作;组织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
6管理内容、程序6.1内容与要求6.1.1本办法对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安全防护措施建设与对信息系统维护、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做出具体规定。
6.1.2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策略,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不断改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工作。
6.2安全防护建设6.2.1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建设要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要按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采取相应安全策略,实现相应安全功能。
2024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2024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灾害应对和安全防护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2024年实施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三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自然灾害防治系统、人为灾害防控系统、公共安全防护系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
第四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应遵循“整体推进、分类实施、科学管理、精细化运作”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全避险工作。
第二章自然灾害防治系统第六条自然灾害防治系统是指预测预警、防御减灾和恢复重建等一系列工作,以防范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监测预警工作。
第八条对于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应加强土地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防灾能力。
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救援能力和效率。
第十条加强对自然灾害遗留问题和重建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帮扶和保障。
第三章人为灾害防控系统第十一条人为灾害防控系统是指对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隐患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系列工作。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应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煤矿、建筑工程等重点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十四条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的安全监管,确保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十五条加强对恐怖袭击、暴力犯罪等人为灾害的防范和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全。
第四章公共安全防护系统第十六条公共安全防护系统是指保障公共安全、遏制各类灾害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的一系列工作。
第十七条加强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
第十八条加强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保障。
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范文(3篇)
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单位的信息安全,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信息资产及其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建立并完善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信息安全政策、信息安全组织、信息安全规范、信息安全培训、信息安全控制、信息安全评估等内容。
第五条信息安全保障的原则是:全员参与、层层管理、防范为主、综合治理。
第六条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确保信息资产受到适当的保护和管理;预防信息泄露、滥用和破坏。
第七条信息安全工作应当贯穿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成为单位管理与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条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章信息安全政策第九条本单位的信息安全政策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第十条本单位的信息安全政策应当明确规定信息安全的目标、原则、责任、控制措施等内容。
第十一条本单位的信息安全政策应当通过适当的形式发布,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本单位的信息安全政策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三章信息安全组织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四条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制定和发布信息安全制度;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检测和评估;追踪和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等。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设立信息安全委员会,由单位领导担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负责协调和推进信息安全工作。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信息安全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第四章信息安全规范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信息安全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密码管理规范、网络安全规范、应用系统安全规范等。
第十八条信息安全规范应当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责任和控制措施等内容。
第十九条信息安全规范应当通过适当的形式发布,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范本(4篇)
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范本[公司/单位名称]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障公司/单位的信息安全,促进公司/单位的安全运营和发展,制定本制度及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及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单位各部门和所有员工。
第三条信息安全是公司/单位的重要资产,是公司/单位经营和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积极参与信息安全工作,共同维护公司/单位的信息安全。
第四条公司/单位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安全意识宣传,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第二章信息安全责任第五条公司/单位设立信息安全管理职责部门,负责公司/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公司/单位信息安全制度、管理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2. 组织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宣传;3. 定期开展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4. 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调查;5. 监测和分析公司/单位的信息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六条公司/单位各部门负责自身信息安全工作,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和执行本部门的信息安全制度和管理办法;2. 做好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宣传工作;3. 监测和处理本部门的信息安全事件,及时上报并配合信息安全管理职责部门进行处理;4.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及时修复漏洞。
第七条公司/单位所有员工有义务遵守信息安全制度和管理办法,保护公司/单位的信息安全,不得泄漏、篡改、破坏公司/单位的信息资源。
发现信息安全风险或漏洞应及时上报,积极参与信息安全培训和安全演练。
第三章信息安全管理第八条公司/单位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九条公司/单位将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关键信息资产,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条公司/单位将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模板范本(五篇)
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单位的信息安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加强对信息资产的保护与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包括直属机构、分支机构和合作机构等。
第三条单位信息安全保障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责任,要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四条本制度所述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防止非法和未经授权的存取、使用、披露、修改、破坏等丧失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等风险。
第五条本制度所述信息系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由硬件、软件、数据等组成,用于收集、存储、传输、处理、输出等信息活动。
第六条本制度所述信息资产是指各类信息和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存储介质、通信线路、软件及相关文档等。
第七条本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应经单位领导审批,并延伸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讨论。
第八条具体实施本制度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由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并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工作人员均知晓、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第九条具体实施本制度的具体细则和流程,由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并进行内部公示,以便全体工作人员参照执行。
第十条工作人员参照执行本制度规定的工作制度和责任,应定期接受信息安全培训,并签署保密协议。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单位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
第十二条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并推广单位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第十三条单位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明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职责和权限。
第十四条单位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类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五条单位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第十六条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机制,及时处置信息安全事件,防范信息泄露和损害。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运行管理规定完整版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运行管理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运行管理办法(初稿-参考资料)二○○九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目的根据《x单位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总体方案》和《x单位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及其职责》,为进一步规范x单位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配置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提高x单位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产品的有效性,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运行管理办法》适用于x单位总部、各省级局和地市级局对x单位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统一部署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和漏洞扫描系统、桌面安全防护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
x单位总部、各省级局和地市级局对所配置的其它同类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管理职责x单位总部负责总部网络中部署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并负责汇总各省级局上报的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分析安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报表,监督指导各省级局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各省级局负责本单位网络中部署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负责汇总各地市级局上报的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形成本省范围内的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当月报告在下月的10日前上报x单位总部;分析所辖区域内的安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督指导下一级局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各省级局负责本单位网络中部署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形成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当月报告在下月的10日前上报x单位总部;分析安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各地市级局负责本单位网络中部署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形成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当月报告在下月的5日前上报各省级局;分析所属网络中的安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安全管理员职责各级x单位机关必须按照《x单位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及其职责》的规定,设置安全管理员岗位和具体的执行角色,负责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安全管理员岗位可以是安全管理员角色和安全审计员角色的组合,也可设置多个安全管理员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运行管理办法(初稿-参考资料)二○○九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2)1.1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1.3管理职责 (2)第二章安全管理员职责 (3)第三章安全产品的管理 (4)3.1日常维护管理 (4)3.2故障管理 (4)3.3变更管理 (5)3.4安全管理 (6)3.4.1例行安全管理 (6)3.4.2应急安全管理 (10)附件 (13)附件一:漏洞扫描申请报告 (13)附件二:运行管理报告 (14)第一章总则1.1目的根据《x单位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总体方案》和《x单位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及其职责》,为进一步规范x单位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配置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提高x单位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产品的有效性,特制定本办法。
1.2 适用范围《运行管理办法》适用于x单位总部、各省级局和地市级局对x单位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统一部署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和漏洞扫描系统、桌面安全防护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
x单位总部、各省级局和地市级局对所配置的其它同类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1.3管理职责x单位总部负责总部网络中部署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并负责汇总各省级局上报的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分析安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报表,监督指导各省级局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各省级局负责本单位网络中部署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负责汇总各地市级局上报的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形成本省范围内的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当月报告在下月的10日前上报x单位总部;分析所辖区域内的安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督指导下一级局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各省级局负责本单位网络中部署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形成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当月报告在下月的10日前上报x单位总部;分析安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各地市级局负责本单位网络中部署的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工作;形成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当月报告在下月的5日前上报各省级局;分析所属网络中的安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安全管理员职责各级x单位机关必须按照《x单位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及其职责》的规定,设置安全管理员岗位和具体的执行角色,负责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安全管理员岗位可以是安全管理员角色和安全审计员角色的组合,也可设置多个安全管理员岗位。
安全管理员在各x单位机关安全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工作,负责管理x 单位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部署的安全产品,主要职责是:(1)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安全威胁维护安全产品的安全策略,在必须修改策略时,经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2)负责安全产品的日常维护管理,认真记录维护日志;(3)解决安全产品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排除故障;(4)定期分析安全产品的系统日志和安全日志,检查设备工作状况,分析是否存在安全风险;(5)发现重大安全问题或事件时,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6)按照安全产品运行管理报告(见附件二)的内容要求,提交安全产品的运行管理报告。
第三章安全产品的管理3.1日常维护管理(1)安全管理员应每天进行安全设备巡检;(2)安全管理员必须对安全产品的策略进行备份保护,策略发生变更时,必须做好变更记录并进行备份更新;(3)定期备份与维护安全产品的系统日志和安全日志;(4)在总部发布安全产品升级通知后,及时进行产品升级;(5)安全产品的运行维护活动记入安全产品的维护工作日志。
3.2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员应每天在日常维护日志中,记录安全产品的运行状况或使用情况。
在产品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与厂商联系解决问题,并记录故障现象与处理结果。
安全管理员应按附件二要求如实填写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的《安全产品故障统计月表》。
《安全产品故障统计月表》根据日常维护记录中安全产品的故障情况填写。
产品类型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终端桌面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审计系统。
内容包括:a.故障总数b.主要故障描述c.处理结果3.3变更管理总部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产品的配置位置和统配策略做了统一部署。
为了保证安全防护体系的完整性和可控性,需要对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中配置的安全产品进行变更管理。
(1)总部统一配置的安全产品配置位置变更时必须经总部批准;(2)各级x单位单位负责本单位安全策略的制定,但总部统配安全策略的变更必须报总部批准。
(3)对批准实施的变更情况存档并记入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的变更情况说明,包括:●变更的安全设备名称、型号●变更原因●变更后的设备配置拓扑●变更后的设备配置策略3.4安全管理3.4.1例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员必须每天分析安全产品的系统日志和安全日志,在发现安全事件时,应及时报告。
以下各节描述对各类安全设备的例行安全管理活动。
3.4.1.1防火墙(1)防火墙运行状态监测安全管理员应每天监测上下行防火墙和横向防火墙运行状态。
监测的内容:a.系统负载(CPU状态)b.系统资源(内存状态)c.防火墙端口状态d.网络连接数(2)防火墙安全事件分析安全管理员应每天检查防火墙的安全日志,分析安全事件。
安全事件分析内容:a. 攻击事件描述b. 攻击时间c. 攻击类型d. 攻击源IP和受攻击主机IPe. 阻断IP地址及相关端口(3)防火墙安全事件月统计安全管理员应按附件二要求如实填写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的《防火墙安全事件统计月表》。
《防火墙安全事件统计月表》根据防火墙日志分析结果填写。
安全事件统计内容:a.各种攻击类型数量及百分比统计b.TOP 10攻击源IP与受攻击主机IP统计(4)防火墙阻断事件统计安全管理员应按附件二要求如实填写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防火墙阻断事件报告统计表》。
《防火墙阻断事件报告统计表》根据安全审计系统中相应的防火墙日志分析结果填写。
阻断事件统计内容:a.阻断事件总数。
b.TOP 10阻断IP地址。
c.TOP 10 阻断端口。
3.4.1.2入侵检测系统(1)安全事件分析安全管理员应每天分析入侵检测系统记录的安全事件。
安全事件分析内容:a. 攻击事件描述b. 攻击时间c. 攻击类型d. 攻击源IP和受攻击主机IP(2)入侵检测系统安全事件月统计安全管理员应按附件二要求如实填写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的《入侵检测系统安全事件统计月表》。
《入侵检测系统安全事件统计月表》根据入侵检测日志分析结果填写。
安全事件统计内容:a.TOP 10安全事件数量及百分比统计b.TOP 10攻击源IP与受攻击主机IP统计3.4.1.3 防病毒系统(1)防病毒系统运行管理监测安全管理员应进行防病毒系统运行管理监测。
监测内容:a.防病毒软件升级信息b.周病毒审计c.周主机变化记录d.周策略维护(2)病毒事件周分析安全管理员应每周监测病毒事件监测内容:a.病毒总量b.多发病毒统计c.多发病毒主机(3)病毒事件月统计安全管理员应按附件二要求如实填写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的《病毒事件报告月表》。
《病毒事件报告月表》根据防病毒系统日志分析结果填写。
安全事件统计内容:a.病毒总量b.多发病毒统计c.多发病毒主机3.4.1.4漏洞扫描系统(1)漏洞扫描系统管理监控安全管理员要严格管理好漏洞扫描系统,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使用。
在使用漏洞扫描系统前应填写《漏洞扫描系统使用申请》(见附件一),获得领导批准后方能使用。
申请内容:漏洞扫描系统的扫描地址范围。
安全管理员在日常维护日志中记录使用漏洞扫描系统的情况。
对发现的重要业务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必须在报告总部后,根据总部组织的专家咨询意见,获得领导批准后才能打补丁。
(2)漏洞管理月统计安全管理员应按附件二要求如实填写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的《漏洞管理月报告》。
《漏洞管理报告》根据漏洞扫描系统扫描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填写。
漏洞管理内容:a.主要应用系统的相关信息及漏洞分布情况b.根据漏洞进行配置调整与补丁安装情况3.4.1.5终端桌面安全防护系统(1)安全事件分析安全管理员应每天分析终端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安全事件。
安全事件分析内容:a. 高危险级别事件名称。
b. 高危险级别事件发生时间。
c. 高危险级别事件详细内容和发生原因。
d. 发生高危险级别事件的主机信息。
(2)终端桌面安全防护系统月统计安全管理员应按附件二要求如实填写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的《桌面安全防护系统事件月报告》。
《桌面安全防护系统事件月报告》根据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相应查询功能和安全审计系统中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相关日志分析结果填写。
终端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管理内容:a.资产信息统计b.安全事件总数,高危险级别事件数量,中危险级别事件数量。
c.TOP 10 高危险级别事件。
d.TOP 10 高危险级别IP地址.3.4.1.6安全审计系统(1)安全事件分析安全管理员应每天分析安全审计系统收集和处理的安全事件日志信息。
安全事件分析内容:a. Windows主机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信息。
b.Windows主机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产生的时间。
c.Windows主机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所属主机信息。
d. UNIX主机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信息。
e.UNIX主机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产生的时间。
f.UNIX主机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所属主机信息。
g. 网络设备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信息。
h.网络设备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产生的时间。
i.网络设备产生的高危险级别事件所属主机信息。
(2)安全审计系统月统计安全管理员应按附件二要求如实填写本单位《运行管理报告》中的《安全审计管理月报告》。
共包括如下四个报告:《安全审计系统审计源及日志统计》、《Windows主机事件报告统计》、《Unix主机事件报告统计》、《网络设备事件报告统计》。
《安全审计管理月报告》根据安全审计系统收集的日志结果填写。
安全审计管理内容:1、安全审计系统审计源及日志统计a.日志源日志源数量统计b.日志分级数量统计2、Windows主机事件报告统计a. 产生事件总数,高危险级别数量。
b. TOP 10高危险级别事件产生数量的IP地址3、Unix主机事件报告统计a. 产生事件总数,高危险级别数量。
b. TOP 10高危险级别事件产生数量的IP地址4、网络设备事件报告统计a. 产生事件总数,高危险级别数量。
b. TOP 10高危险级别事件产生数量的IP地址3.4.2应急安全管理在发现安全系统出现《x单位系统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中定义的重大安全事件时,按文件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和上报,如果与相应的安全产品关联,应同时记录相关情况。
附件附件一:漏洞扫描申请报告附件二:运行管理报告x单位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单位运行管理报告运行管理报告单位名称填制人一、安全产品故障统计月表二、安全事件与状态统计分析1.防火墙安全事件统计月表2.入侵检测系统安全事件统计月表3.病毒事件报告统计月表4.漏洞管理月统计表5.终端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统计月表6.安全审计系统统计月表7.本单位安全系统风险分析与问题解决三、变更情况1、变更的安全设备名称2、变更原因3、变更后的设备配置拓扑4、变更后的设备配置策略四、需要反映的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