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纤维化讲稿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肾脏病基础知识ppt课件【39页】

肾脏病基础知识ppt课件【39页】

Kidney Int Suppl. 2013;3精(1品):Sp1p-tS163
10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60ml/min/1.73m2 )与髋部骨 折发生率上升显著相关
P =0.007
一项在美国进行的纳入6270例受试者的、旨在观察中、重度肾功能损害与髋 部骨折发生关系的研究表明,CKD组髋部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CKD组,且当 eGFR<60ml/min/1.73m2,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近2倍。
权威指南推荐:钙剂联合维生素D以防治糖皮质激素 性骨质疏松 (GIOP)
Grossman JM. et al. Amer精ica品n pCpotllege of Rheumatology 2010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3t4ion and
Treatment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ACR 2010; 62(11): 1515-1526
➢ 影响滤过率因素: — 有效滤过压改变 — 滤过膜通透性改变 — 滤过膜面积改变 — 血浆流量改变
精品ppt
陆再英,钟南山吸收和分泌功能
➢ 分主动和被动重吸收 原尿中99%以上的水和很多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
➢ 远端小管泌氢、泌氨功能
➢ 尿液浓缩稀释功能
系统症状
临床表现和血生化 异常已十分显著
精品ppt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 内科学 (第7版) 19
慢性肾脏疾病 (CKD)分期
慢性肾脏疾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 指肾损害或GFR < 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以上
分期 1 2 3 4 5
说明 肾损害*;GFR正常或 肾损害伴GFR轻度 中度GFR 重度GFR 肾衰竭

肾纤维化资料

肾纤维化资料

肾活检与病理检查在肾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肾活检
• 肾活检是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可以获取肾脏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了解肾脏损伤和纤维化的程度 • 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肾纤维化的病因,指导治疗方案的制 定
病理检查
• 病理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如肾小管萎 缩、肾间质纤维化等 •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相关因子 的表达水平,如TGF-β、α-SMA等
腹部超声
• 无创、简便,了解肾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肾纤维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 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肾脏的体积缩小、回声增强等异常表现,提示肾纤维化的存在
CT和MRI
•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结构和功能,对肾纤维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可以发现肾脏的肾皮质变薄、肾小管扩张、肾间质纤维化等异常表现,为肾纤维化 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继发性肾疾病与肾纤维化
• 继发性肾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 损害等
• 糖尿病肾病,高血糖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球 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高血压肾病,高血压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管 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 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等,免 疫反应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
减退 •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细胞因子失衡、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基因表达改变等
• 细胞因子失衡,如TGF-β、PDGF等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促进ECM的合成和沉积 •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如Wnt/β-连环蛋白、Notch等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肾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 基因表达改变,如E-cadherin、α-SMA等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肾脏细胞间粘附减弱和细胞骨架重塑

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
• 评价:肾脏纤维化的诊断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特异性
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方法及其选
05 择
药物治疗在肾脏纤维 化治疗中的应用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纤维化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 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 抗纤维化药物:如ACEI/ARB、虫草制剂等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肾脏纤维化进展缓慢,但不可逆
• 纤维化程度与肾脏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 • 纤维化程度越高,肾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小
肾脏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共同途径
•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最终都可能发展为肾脏纤维化 • 肾脏纤维化程度是评估慢性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肾脏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会增加肾脏纤维化的风险
•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易感人群的识别与预防策略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慢性疾病史和不 良生活方式的人群
• 有家族遗传史:如多囊肾、Alport综 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 有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 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 盐饮食、缺乏锻炼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 未来研究方向:肾脏纤维化研究的未来方向主要包括 • 深入探讨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揭示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 •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 • 寻求早期诊断和预测指标,提高肾脏纤维化的防治效果
•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脏纤维化的研究将取得更多 突破,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展
• 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评估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肾脏结构及病理生[可修改版ppt]

肾脏结构及病理生[可修改版ppt]

生成尿液、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
• 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升。所 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 及集合管,约99%被重吸收。因此排出体外的尿液 仅有1500-1800ml
•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 肌酐、尿酸、肌酸以及一些酸性物质由肾小球滤 过后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除了由肾小球滤过外, 肾小管尚可直接分泌其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氢 离子、钾离子等,以排出体外。
• 肾髓质:由10-20个肾锥体构成。肾锥体在 切面上呈三角形。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 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肾小管构成。 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许多小 孔(乳头孔),为尿液流入肾小盏的通道。
• 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 肾椎体与肾小盏相连接。每肾有7~8个肾 小盏,相邻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 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
滤过屏障
• 肾小球滤液中小分子溶质浓度与血浆几乎相 同,而大分子溶质(如蛋白质)很低,肾小 球毛细血管有选择性滤过
• 肾小球滤过屏障可有效阻止血浆中白蛋白及 更大分子量的物质进入尿液
状囊,外层为壁层,内层为脏层。肾小囊 包绕肾小球。
肾小体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肾小体
肾小管
• 肾单位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 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 • 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回吸收约99%的肾小球
滤出的原尿 • 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肾小管构成
肾脏结构及病理生
肾脏结构
• 被膜:肾脏外有纤维膜、脂肪囊、肾筋膜 三层物质包绕,对肾脏起固定、保护作用
• 肾脏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 米、重120-150克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细胞凋亡与自噬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细胞凋亡是指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细胞主动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会导致肾小管 上皮细胞的死亡和丢失,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ECM的合成。
自噬是指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对受损、衰老的细胞器及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分解和循环利用的过程。自噬对肾脏纤维化的影 响取决于具体的病理条件和自噬水平的高低。适度的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减轻肾脏损伤;而过度或不足的 自噬则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加重或影响正常的肾脏修复过程。
02
TGF-β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之一,它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 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分泌,抑制ECM的降解,从而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03
PDGF和CTGF也具有促纤维化作用,它们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 白的分泌,同时抑制ECM的降解。
氧化应激与肾脏纤维化
活性氧族(ROS)是主要的氧化应激标志物之一,它 能够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并诱导促纤维化因子 的分泌。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内高 压、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氧化应激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 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也是导致肾脏 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药物性肾损伤
01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
导致肾脏损伤和纤维化。
02
药物性肾损伤的机制包括直接毒性作用、免疫介导的
02
CATALOGUE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失衡
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和降解在维持肾脏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肾脏纤 维化过程中,ECM的生成增加而降解减少,导致ECM的积累和肾小球的硬化。

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
在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持续不停地刺激下,成纤维细胞呈现持续活化增殖状态,并合成细胞外基质(ECM)成 分(首先合成分泌纤维粘连蛋白,形成支架结构,然后继续合成胶原Ⅰ、Ⅲ、Ⅳ、Ⅴ成分)。在这个时期,肾脏 固有细胞,如系膜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也可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虽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已经发生了变化,受损细胞仍能行使部分原有的功能,可以通过治疗使受损的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恢复原来的 功能。事实上,阻断受损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是阻断肾脏纤维化的关键环节。
肾脏纤维化
介绍
01 概念
03 疾病关系
目录
02 疾病分期 04 形成过程
05 变化机理
07 通络过程
目录
06 病因
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
概念
肾脏图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 肾脏由于受到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刺激,其固有细胞受损,发展到后 期出现大量胶原沉积和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直至肾脏完全丧失脏器功能。肾脏内固有细胞纤 维化、硬化的过程也就是肾脏纤维化的过程。肾脏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沉积为特征的。
疾病关系
肾脏纤维化由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肾脏固有细胞受损,并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出现炎性反映,细胞活性增加, 这种肾病发病的初始阶段就是肾炎阶段;随着细胞受损程度的加重,细胞表型发生转化,细胞开始出现硬化,功 能开始丧失。当丧失的程度还不足50%时,也就是细胞硬化总数还不超过一半以上时,这就是肾脏纤维化的前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肾的代偿能力还很强,仍没有临床指标变化,肌酐和尿素氮都没有超出健康范围,但此时肾脏 纤维化已经接近中期阶段。随着肾脏纤维化地不断发展,丧失功能的硬化细胞逐渐增多,健康的肾单位越来越少。 当健康的肾单位(也称作残存的肾单位)低于20%时,就进入了肾功能的衰竭期,酸中毒等一些尿毒症的症状就 开始出现了。这时,我们就称之为肾脏纤维化的基质合成期。当90%的肾脏细胞都已经纤维化,也即残存的肾单 位低于10%时,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心脏、大脑等都会出现一系列恶化症状,这时也就进入 了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 ESRF),即尿毒症时期。此时的肾脏纤维化程度就称之为后基质合 成期。在这一时期,残存的肾单位都进入了硬化期,细胞都进入硬化程序,也叫做基质自主生成期。这时的细胞 外基质合成不依靠外因促成,而是自主生成和自我增值。由此可见,慢性肾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肾脏 纤维化的启动,肾脏纤维化的进程如果不能被阻断,就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进而达到尿毒症阶段。所以,尿 毒症是肾脏纤维化扩大化的最终表现,无论是预尿毒症还是治疗尿毒症,都必须从阻断肾脏纤维化进程开始。

肾脏病相关知识介绍ppt课件

肾脏病相关知识介绍ppt课件
23
降压药物
降压药能治肾病?
1. 降低系统高血压 2. 减少尿蛋白排泄 3. 延缓肾损害进展
24
常用降压药物有哪些?
➢ 卡托普利 ➢ 蒙诺 ➢ 洛汀新 ➢ 代文 ➢ 科素亚 ➢ 安博维 ➢ 美卡素
➢ 心痛定 ➢ 拜心同 ➢ 络活喜 ➢ 波依定 ➢ 美托洛尔
25
服用降压药应注意什么?
1、了解血压的正常值? 2、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服用利尿剂的注意事项?
谨防体位性低血压 观察尿量 每天监测体重
27
改善肾性贫血药物
改善肾性贫血药有哪些? 促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 铁剂
❖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 ❖静脉铁剂 (蔗糖铁)
叶酸
28
所有肾脏病患者都要改善肾性贫血吗?
❖不是所有的肾脏病患者都需要接受以上药物 治疗。只要保证良好的营养和铁的供给,维
✓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过敏
30
保肾药物
哪些是保肾药物?
百令(冬虫夏草) 益肾丸 降低蛋白尿 清肾丸 降低血尿
31
避免使用有害肾脏的药物!!
32
哪些药物会损害您的肾脏?
中药偏方,其中木通、桑陆、防已、厚朴、细辛已证实对肾
脏有损伤。
解热镇痛剂:各种止痛片、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部分感冒药:康泰克、速效感冒胶囊、感冒通等。 某些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等。 避免接触重金属:汞、锂、镉、铀等。
16
肾脏疾病的两个特点:
❖ 病程绵长
要打持久战!
❖ 容易反复(感染、劳累)
17
肾脏疾病的常见用药
18
1
免疫抑制剂
2
降压药物
3
改善肾性贫血药物

第二十章肾脏疾病文档ppt

第二十章肾脏疾病文档ppt

第四节 肾脏弥漫性病变
【概述】 肾脏弥漫性病变包括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 等。
第四节 肾脏弥漫性病变
【声像图特点】 急性肾炎时,可有肾外形增大、饱满,实质增厚,回声减低, 当髓质低回声明显时,往往提示其内有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或高血压病晚期,可表现为 肾外形缩小,轮廓不规则,皮质变薄,回声增强,甚至与集 合系统分界不清(图20-4)。 肾皮质回声强度的判定:一般与肝脾比较,正常肾皮质回声 低于肝脾,当肾皮质与肝脾相等时,可认为回声轻度增强, 高于肝脾时,可确认回声增强。一些正常较瘦者的皮质回声 往往与肝脾相似,此时应结合临床和化验结果,判定肾脏是 否有病变。 对肾内弥漫性病变早期,超声可无变化,有时临床和化验均 有明显的表现,而声像图上无异常发现,缺乏特异性。
第三节 正常肾脏声像图
二、肾脏测值 超声测量肾脏,由于切面不同,常有一定的误差,测量长径 时应调整探头以显示肾脏的最大长径,可从横切面测量宽度 和厚度。正常肾脏一般长径为10~12cm,宽为5~6cm,厚径 为3~4cm。肾脏大小的判定应结合患者的身高、体重等,一 般长径大于13cm为增大,小于9cm为缩小。 肾脏大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 对肾炎患者,如双肾各径线均大于正常,常提示为急性期, 预后较好。如发现双肾各径线明显小于正常,常提示为肾病 晚期,预后不良。 2. 对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发现一侧肾明显缩小,另一侧明显 增大,常提示患者为一侧肾先天性发育异常。 3. 高血压患者,如一侧肾的长轴较另一侧肾短1.5~2.5cm, 则可能是肾性高血压,可进一步检查肾动脉。 4. 肾移植患者,测量肾的大小及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确定 有无排异有重要诊断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GF可激活系膜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钙通道, 使钙离子内流增加,引起细胞收缩,管腔狭窄,血管 硬化,最终导致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的减少,促进肾血管硬化。
肾脏纤维化是以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肾血管纤维化、硬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CM过度积聚与 沉积并取代健康肾单位,造成肾单位逐渐丧失为特征。
在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炎性细胞浸润,肾脏固有 细胞在致纤维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作用下, 细胞表型发生转化是肾脏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
中医无肾间质纤维化的名称,但根据纤维化形成过程 病理改变,当属于中医“瘀血”范围,与肾络瘀阻相 似。
CKD是一个慢性进展的病理过程,CKD的本质是本虚邪实, 虚实夹杂,本虚主要是脾肾虚损,邪实主要是瘀血、湿热、 痰浊。久病入络,血行瘀滞,瘀血、痰浊、湿热瘀阻肾络。 气血瘀滞造成肾脏局部缺血缺氧,络脉失养,血管内皮细 胞、平滑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损伤,使细胞因子分 泌增加,细胞因子的网络平衡打破,造成ECM合成增加, 降解降低,ECM大量沉积肾间质内,形成所谓“微型癥 瘕”,造成肾脏结构形态改变,肾功能丧失。
癥瘕,泛指体内一切积聚的结块
有人用活血化瘀药对动物模型研究,并对肾组织用电镜观 察,认为ECM大量沉积相当于中医的微型癥瘕,活血化瘀
药有抑制肾间质纤维化,阻断微型癥瘕形成的作用,从而 有延缓CKD进展,改善肾功能作用。
肾脏纤维化相关实验室指标
肝纤四项
作为反映细胞外基质生成与降解的综合指标。 HA,LN,PIIINP,CIV与CKD病人的血肌酐,血清胱
第三期:炎症后基质合成期(瘢痕形成 期)
该期的特点是:终末期转分化形成的MyoF,不会再依 赖原发病因和炎性刺激。致纤维化因子的共同刺激, 表现为持续性的自主增殖,持续表达与分泌ECM合成 与降解作用失调,造成不易被降解的ECM大量积聚, 并取代健康的肾单位,肾单位消失,肾内瘢痕持久形 成。
中医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认 识
肾脏纤维化
芳村检验科
肾脏纤维化是一个发展过程,是所有慢性肾脏病 (CKD)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的一种病理 损伤过程。
各种治病病因引起的CKD,病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 (ESRF),其实质是肾脏纤维化、硬化形成造成的, 从而导致有效肾单位的丧失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
肾脏纤维化的病理特征:
在体外培养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CTGF, 可显著增加纤维连接蛋白的产生,这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密切相关。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是一种多肽类促细胞生长因子,可由系膜细胞、间质 细胞、集合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 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
可激活肾固有细胞的增殖,同时刺激肾固有细胞分泌I、 Ⅲ、Ⅳ型胶原,诱导 ECM 积聚,取代肾小球其他固 有细胞,破坏其组织结构,导致肾小球硬化。
另一方面,渗入肾间质,并吸引炎症细胞向间质浸润, 炎症细胞中的单核细胞释放系列促炎症因子与促纤维
化因子,并激活了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 细胞,导致成纤维细胞与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为特点。
第二期:炎症基质合成期(纤维化形成 期)
该期特点:继续依赖炎症性刺激,浸润的单核细 胞持续释放促炎症因子与促纤维化生长因子,成 纤维细胞呈持续性活化增殖状态;并出现小管上 皮细胞(EMT)转分化,此期增殖的间质成纤维细 胞与来源于EMT转分化形成的成纤维细胞其细胞表 型发生转化,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MyoF)。
此外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产生与降解过程失调, 导致ECM过度积聚,进一步促进肾脏纤维化、硬化和 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及肾单位丧失。
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诱导期(炎症反应期)
该期的特点:从原发致病病因导致肾小球损伤开 始,肾小球内皮功能损伤,吸引炎症性细胞浸润, 释放炎性介质,造成肾小球内炎症性反应,促使 肾小球内固有细胞被激活,进一步释放促炎性因 子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致使固有细 胞表形转化,转化后的固有细胞继续释放PDGF、 TGF-β ,该因子的致纤维化作用,一方面促使受 损肾小球硬化;
生理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肾 间质成纤维细胞和小管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可分泌少量 CTGF。
病理状态下,尤其在伴有细胞增生和过量合成的肾小球系 膜和小管间质病变区,CTGF的表达显著增加。
系膜细胞暴露于CTGF可诱导其产生纤维粘连蛋白和胶原I 等ECM,这与肾小球硬化关系密切。
HSP47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转染大鼠肾小球细胞,抑 制了HSP47表达,从而成功减少胶原合成,减轻了肾 小球硬化的程度。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是一种多功能、具有多向调节功能的生长因子,分布 广泛,几乎可由体内所有细胞生成。
是已知诱导肾小管上皮一间充质转分化过程最强的物 质,将肾小管上皮细胞转换为肌成纤维细胞。
MyoF形成后,首先合成并分泌纤粘连胶原蛋白(FN), 组成ECM支架结构,继而合成Ⅰ、Ⅲ、Ⅳ、Ⅴ型胶原 成分,ECM形成。该期的成纤维细胞依赖炎性刺激和 致纤维化生长因子的持续刺激下合成ECM为特点从而 形成肾脏固有细胞、浸润的炎性细胞、促炎症因子与 抗炎症因子以及其他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在肾内相互作 用,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最终纤维化形成。
抑素C正相关。 HA,LN,PIIINP,CIV 在CKD1病人与健康人群间存
在显著性差异。
影响因素?
热休克蛋白47(HSP47)
是一种胶原特异性的“分子伴侣”,在胶原生物合成 过程中协助前胶原修饰、折叠、装配,其合成与前胶 原产量有密切关系。
与I,III,IV型胶原含量成正相关。
主要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内皮间质转化。
可以介导糖尿病相关的和其他肾小球疾病的系膜细胞 的肥大增生。
促进ECM生成与抑制ECM降解。 激活肾素-血管紧半胱氨酸的肽链,属于生长因子的一种。它参 与了胚胎发育、血管形成、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等生理 过程,并和皮肤创伤修复、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