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评价方案

我校学生只注重基础知识课的学习,而对地方课程认识不足,为了进一步确保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规范开发和有效实施,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实施计划。

一、本学期课程目标:

1)充分发掘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增强课程对本地区、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切实形成基础教育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

2)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生养之地的积极情感

3)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生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具备适应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质。

4)促使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活动主题安排:

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校教师的专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及学校现有条件,特对本学年地方课程的开发做出如下规定:

A、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萃的诗词、散文、政论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

C、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三、活动主题实施方式:

1、活动形式:

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功能,地方课程也要进行课堂教学,但要注意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向实践和生活学习,从而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实施形式。可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活动。地方

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1,、努力开发地方课程的资源。地方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使地方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2,、重视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的整合。学校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地方课程开发开设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并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3,、加强师资的培养与培训。要通过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对地方课程的认识,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新课程的教育实践。要重视地方课程的教学研究,经常交流经验,用集体智慧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研讨和反思中提高教师的水平。

四)课程实施评价工作安排:

地方课程平价,方法要科学简单,方式多种多样,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其学习兴趣和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 2、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对实施地方课程的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态度,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课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方案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依据和目标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依据是:结合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新课程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方案,建立并逐步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制度。

评价目标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校的课程实施状况,推进我校课程规划的落实,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修正与充实。对课程实施监督、

调控,有效地保证课程实施与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总目标保持一致,充分发挥课程功能,促进我校教育水平继续提高。

三、评价方案的制定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要将导向作用放在重要位置,我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旨在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构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原则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是我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教育督导评估密切结合,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功能上要侧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安排等方面。 (三)科学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四)适用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与地方人文相结合。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五)多元性原则:

关注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