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社会行为的重要环节。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展开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办法和指导原则,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进行社会教育时,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
例如,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短暂,容易分心;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等。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2. 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需要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展开。
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有秩序、有规则、富有亲和力的环境,使学前儿童能够感受到关爱和安全感。
这个环境中应该有丰富的社交机会,鼓励儿童与他人互动、合作和分享,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和友谊的重要性。
3.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社会教育中,教育者应该教授儿童正确的沟通技巧和行为规范。
例如,教导他们礼貌用语,学会与他人分享与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
同时,在儿童之间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鼓励他们学会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4. 引导情绪管理和解决冲突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而产生各种情绪反应。
因此,在社会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引导儿童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并能有效解决冲突。
教育者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儿童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并引导他们学会进行积极的情绪调节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5. 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培养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社会教育中,教育者应该通过鼓励和引导,培养儿童的自我照顾和自理能力。
例如,教导他们如何穿脱衣物、餐桌礼仪、如厕自理等。
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自主选择权,从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目标
2.中班 社会教育 目标
(7)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与他人合作、分享与谦让。 (8)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初步养成爱劳动、珍惜劳动 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克服困难、有始有终地做好 一件事。 (10)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表现。 (11)引导幼儿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 (12)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指导方法
(一)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
20 实践练习法
实践练习法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 培养学前儿童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强学前 儿童的相关知识,激发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指导方法
中班—小小值日生 升入中班以后,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鼓励幼儿自 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集体意识,老师在班级 中开展了“小小值日生”活动。 老师将幼儿分成五组,每天都会有一组幼儿进行值日活动并佩戴值日生 牌。每天清早,值日生都要整理接送卡;餐前,帮老师监督其他幼儿认真洗 手;餐后,帮老师擦桌子、检查其他幼儿是否认真漱口;每次自主游戏后, 检查玩具是否按照要求整齐摆放在了玩具架上;还要时常检查自然角的植物 是否需要浇水等。 通过“小小值日生”活动,班上的幼儿都更有责任感了,参加劳动的积 极性也更高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是将总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 是教师根据社会教育总目标制定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可直接实 现的目标。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是 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教育活动目标制 定的外在依据,而《纲要》规定的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则是教育 活动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及其内容1.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2.内容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一、自我意识:主体对自身的意识。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二、情绪情感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表情日渐社会化三、个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幼儿期兴趣的发展特点四、社会行为五、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第二节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一、环境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1)家庭环境(2)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影响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第一、满足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第二、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
第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重新协调与成人的关系。
(3)大众传媒二、儿童自身的因素1.儿童气质对社会化的影响2.儿童的认知水平对社会化的影响3.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对社会化的影响三、幼儿园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1.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确保实现社会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2.教师应合理的分解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一、社会行为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2.引导幼儿遵守规则二、社会情感三、社会认知四、个性五、理解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应考虑对幼儿的整体影响2.应逐步深化、丰富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一、目标原则二、活动性原则1.要为儿童创设活动的空间2.要给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时间3.激发儿童活动动机,提高儿童活动水平三、实践性原则1.帮助并教给儿童具体的行为方式2.组织儿童参加多种实践活动3.教育儿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4.教师要以身作则四、强化原则1.教师要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2.强化应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3.强化的及时性五、一致性原则1.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一致性2.统一幼儿园、托教机构内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3. 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一、一般方法1.讲解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观察、演示法5.参观法6.行为练习法7.强化评价法二、特殊方法(一)榜样示范法(二)角色扮演法:是指个人试着设身处地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经验和行为习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程教学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周世华、狄志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目标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实际,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注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指导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知识目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教育专业知识,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能力。
通过说课、试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
应用目标:强化实训成果。
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契机,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试讲较好者职业能力考核通过。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内容进行阐述。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讲述讲解法、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课程总体安排的说明1. 按教学计划规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学前教育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总计36学时,在完成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完成与理论教学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上课教师可灵活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通过分析生态学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儿童处于模型的中心。
(2)儿童既被其生活环境影响,也影响环境。
(3)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环境是家庭,因为他们在家庭中的时间最长。
(4)儿童发展取决于其在生活环境中的经验,主要是与人交往的经验。
(5)儿童生活的不同环境的连接数量和质量也会对儿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父母与教师交流的频率。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一)代表性理论1.华生的传统行为主义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以下两类。
(1)无帮助的观察,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自然地观察。
(2)借助仪器的观察。
2.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4.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1.行为主义学习观2.行为主义教学观程序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即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最低错误率原则3.行为主义知识观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含义与内容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为适第2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技能目标】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难点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课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一、专门性活动(一)综合教育活动(二)游戏活动二、随机教育(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一日生活中渗透的社会教育内容如下表所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二)在具体运用中学习语言研究表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听说经验,使其语言得以较快地发展。
1.在主动求知中学习语言2.在主动交往中完善语言的表达(三)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其愉快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可自由地支配自己,自主选择项目,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
作为思维的武器和交际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幼儿的游戏进程。
所以,游戏是为幼儿提供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
(四)在逐步积累中发展语言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幼儿学习和掌握语言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少成多,逐步完善。
三、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一)幼儿语言教育总目标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也称为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它主要是指通过教育,使3—6岁的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达到预期水平。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教育总目标的组成部分,即幼儿教育目标在语言方面的发展要求就是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纲要》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谈话、情境谈话、参观后谈话、总结性谈话等,有效地组织谈话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集体谈话环节的指导策略1、集体教学中精心设计——学说会说(1)适宜情境,引出话题(2)多种教法,鼓励创造(3)拼凑组合谈话法(4)想象谈话法(5)情境设问谈话法(6)多角度谈话法2.角色中正确定位——引导支持(1)智慧发问,多元讨论(2)隐性示范,间接指导(3)面向全体,个别指导(4)提供机会,说得漂亮(5)耐心倾听,随机调控三、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分析谈话话题及内容,确定教学目标2.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3.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组织结构4.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写作活动四、集体谈话活动目标五、集体谈话活动案例分析四、实物讲述活动的设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情境表演讲述的凭借物是观看表演,并引导幼儿讲述表演。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日益进步,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为了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环境,培养其社会交往和生活能力。
那么,在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时,有哪些指导要点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之一是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
学前儿童表达情感的方式因年龄的限制而较为简单,因此,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应采取多种方式和活动,例如通过绘本、游戏等让儿童体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这些活动,儿童能够体验到友情、亲情等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其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之二是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儿童在与人交往中需要学会倾听、尊重对方的观点,以及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儿童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学习团队合作,通过团队活动锻炼儿童的协作能力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再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之三是注重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儿童在学前阶段正处于逐渐独立的成长期,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儿童如何穿衣、如何饮食等日常生活技能,帮助儿童熟悉并掌握基本自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学会保持身体和环境的卫生,培养个人和集体的良好习惯。
另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之四是注重培养儿童的价值观。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用言传身教的方法,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友爱教育等,使儿童能够积极向上地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最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之五是注重家园合作。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充分发挥家长在儿童社会教育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指导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此阶段是儿童社会性、性别认知、道德教育、交往技能等方面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的社会领域教育,是指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受到的社会化教育,这是幼儿智力、情感、道德、品德等方面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指导的重要性以及指导的具体步骤。
一、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性1.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涉及幼儿与他人沟通和互动的能力,是幼儿发展社交关系所需要的技能。
通过社会领域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交技能,如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学习自我控制和同理心等。
2.促进幼儿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幼儿在学前阶段考虑到自己的主观现实和自身的特征,开始意识到自己处于哪个性别,此时幼儿也会通过自己的角色扮演,表达自己的性别特征认同。
幼儿学习和探索社会认同和性别角色的进程,主要是通过社交互动,并且也容易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3.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义务意识在社交能力的增强的过程中,幼儿也会逐步建立社会义务意识,如关心他人的情感需要和生理需要、关心环境和集体等,从而形成正确的心智结构,进而建立合理和适当的人际关系。
二、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指导的具体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幼儿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和交往技能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建立真实、具体、逼近幼儿生活的情境,以提供幼儿感性体验和认识世界的机会。
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参与,通过讨论、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和交往技能的发展。
3.评估教学效果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幼儿对已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优化提供参考。
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观察法、问答法、比较法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孩子们了解世界,培养社交能力,以及认识道德观念。
学前儿童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受众群体,他们正处于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关键阶段。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开展儿童教育工作。
首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行为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交往的核心。
因此,培养学前儿童的情感能力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入手,鼓励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儿童的友谊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
其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注重道德教育。
儿童道德观念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培养学前儿童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一种方法是通过讲故事和表演来传递道德真理,并引导儿童从中获得启示。
另外,教育者还可以定期组织儿童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通过这些活动和经历,儿童将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
再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注重认知教育。
在学前儿童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教育者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例如,可以进行触觉游戏、形状配对等活动,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同时,引导儿童探索新事物,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这些活动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此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自助教育。
自助教育是指培养儿童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教育方法。
通过让儿童自己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如穿衣、穿鞋、洗手等,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应给予儿童适度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负责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最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注重家校合作。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者的努力,还需要与家庭的协同合作。
家庭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以培养其社会性和适应社会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手段和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律能力和自助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以下将详细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一、指导原则:1.以儿童为主体:将儿童放在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根据儿童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开展教育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索,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知行合一:在教育活动中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让儿童学到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巧,让他们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3.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学前儿童的活泼好动,喜欢玩耍。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可能将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育,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教育参与原则:让儿童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的教育活动中去,通过实际参与、亲自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与竞争结合:在教育活动中,既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又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既懂得与人合作,又能独立思考和行动。
二、指导方法:1.游戏法:以游戏为媒介,引导儿童参与教育活动。
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游戏的乐趣,儿童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在社交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了解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3.体验法:通过让儿童亲身参与和体验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如到超市购物、参观公园等,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认知。
4.模仿法:通过让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学习成人的社交礼仪和社会规则,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5.互动法:通过与儿童进行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儿童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使他们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辅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辅导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学习要点:一、社会性定义p2。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p2。
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p4。
(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
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
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
没自我意识(物我不分)----婴儿期末开始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幼儿前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代词“我”的使用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
开始出现自尊心。
▲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开始出现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不可褒扬过高,也不可随意贬损,要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幼儿的影响。
2、常常带有主观性。
不从实际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评价,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
大班▲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2、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
3、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二)、学前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特点▲情绪和情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主观反映。
主要包括情绪的表达与控制。
▲新生儿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到幼儿前期已经具备各种基本的情绪体验。
▲发展趋势: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岁前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主要动因,3-4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中、大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比例越来越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以及社交技巧等方面的教育。
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以下是一些指导要点:1.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应提供一个友好、安全、亲子友好和充满挑战的环境。
幼儿园应该鼓励积极的互动和合作,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资源,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参与和互动。
2.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角色扮演、游戏和协作项目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习与他人交往、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技能。
同时,鼓励儿童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3.培养儿童的情感与价值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不只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涉及到培养儿童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建模、故事、艺术活动和讨论等方式,教育儿童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谦虚和分享的重要价值观。
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情感和与他人建立感情,促进他们的自我认同和情感发展。
4.鼓励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
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鼓励儿童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帮助,发展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5.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
家长和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并支持儿童的社会教育。
家庭可以与教师一起合作制定家庭作业、活动和项目,以提供更全面和一致的社会教育。
总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涉及到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培养儿童的情感与价值观、鼓励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等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指导要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健康、阳光的个性与行为习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教案1. 引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旨在指导幼儿园教师开展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提升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 教学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提升学前儿童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活动一:小团队合作游戏3.1 活动目的通过小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2 活动流程1.将学生分成小团队,每个团队由3-4人组成。
2.教师向每个团队介绍一项小团队合作游戏,如搭积木、传球等。
3.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分享和交流。
4.游戏结束后,每个团队进行反思和分享,让孩子们发言并分享他们的合作经验。
4. 活动二:情景模拟交流4.1 活动目的通过情景模拟交流,提升学前儿童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2 活动流程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人。
2.给每组发放不同的情景剧本,如购物场景、家庭生活场景等。
3.学生根据剧本情景进行交流,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沟通方式。
4.教师观察并评估学生的沟通能力,提供指导和反馈。
5.全班展示交流情景,学生可以观察其他组的表演并学习其他组的优秀表现。
5. 活动三:自助餐厅体验5.1 活动目的通过自助餐厅体验,培养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活动流程1.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自助餐厅,介绍自助餐厅的用餐方式和规则。
2.学生自行选择食物并进行就餐,教师在旁边观察和辅导。
3.学生在用餐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则提供帮助。
4.用餐结束后,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分享自己的用餐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教学评估对以上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7. 教学延伸将以上教育活动结合幼儿园其他课程,如绘画、音乐等,综合进行社会教育活动,拓宽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交往经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六章)
(1)知识准备: ① 事前做好和军营联谊的沟通工作。 ② 幼儿每人制作一件半成品的手工制品。 ③ 每个班级准备1~2个儿童舞蹈。
活动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和材料 准备两方面,十分丰富,不仅锻 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更能 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④ 每个班级绘制一幅“壁画”(课前请部分绘 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成)。
学前儿童与成人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
学前儿童与成人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亲子活动
1.活动内容的选择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制作、亲子表演、 亲子体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 增加活动内容的趣味性。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选择有 代表性的、适宜的、可操作的内容, 并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活动可 以是面向全体家长和幼儿的,也可 以是分小组或单独进行的。
学前儿童与成人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三)角色扮演活动
1.活动内容的设计
对于小班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过家家”的角色 扮演游戏。通过不同的游戏角色使他们体会家庭中不同的人的交往礼 仪和技巧。 对于中班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加入常见的生活情景, 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与社会角色的交往规则。 对于大班的学前儿童,教师除了让他们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技 能,还应通过角色之间的交往礼仪教育他们尊重父母、长辈,理解父 母的养育之苦,要换位思考并关心父母。 此外,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角色扮演游戏中,以提高学前儿童游戏 的兴趣。
师幼交往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 通过学前儿童在园内一日生活中的各 个环节、各种教育活动,与幼儿进行 亲密互动,从而使幼儿信任、尊敬、 关爱教师的教育。
教师的互动能力是师幼关系的关 键。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主 动亲近和关心幼儿,平等地对待幼儿, 组织生动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自 主探索的交往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周世华、狄志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专业: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学前教育类专业总学时:36学时开设时段:第二学期一、课程目标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实际,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注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指导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知识目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教育专业知识,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能力。
通过说课、试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
应用目标:强化实训成果。
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契机,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试讲较好者职业能力考核通过。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内容进行阐述。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讲述讲解法、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课程总体安排的说明1. 按教学计划规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学前教育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总计36学时,在完成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完成与理论教学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上课教师可灵活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3.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适当篇幅的、反映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动态的课外阅读资料。
4. 学时安排:课堂讲授学时分配建议表(参考)章内容学时单元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4单元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单元四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与教育活动4单元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4单元六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4单元七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4单元八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4习题讨论及测验45. 实施本大纲时,在不影响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本大纲所列各单元讲授顺序和课时安排,面授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作适当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单元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掌握并能科学制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评价;3、会选择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4、能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案例评析】案例一集体教学活动:中国茶案例二活动区活动:上海老街【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内涵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2、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作用;3、掌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途径;设计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类型的自我意识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二自我意识与学前儿童的教育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类型【案例评析】案例一大班儿童独立性培养活动设计:自己管理自己案例二小班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培养活动设计:评评我自己案例三中班儿童自信心培养系列活动设计:认识我自己【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基本理论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类型3、会设计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方案并能进行反思评价4、能完成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常规教育组织任务【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含义二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类型【案例评析】案例一小班社会活动:大家一起玩案例二中班综合社会活动教案:我的朋友多(社会、艺术)案例三大班社会活动:大手牵小手案例四大班社会活动:马路上的“红绿灯”案例五大班社会活动:宝宝从哪里来案例六大班社会活动:身体的秘密案例七中班社会活动:拾到东西还给别人案例八小班社会活动:好朋友的生日案例九中班社会活动:安全标志案例十大班社会活动:让我来帮助你【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四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在观察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2、通过说出具体事例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的概念3、通过听课、阅读等方式,了解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情绪情感的研究4、在讨论的基础上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教育的意义5、研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理解情感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年龄段的要求6、通过多种研修方式,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7、在学习不同课程形态下教育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讨不同课程形态喜爱情感教育的实施特点8、尝试设计一个教育方案来体现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教育【基础理论】一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二社会性情绪情感的研究三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教育【案例评析】案例一小兔的花园(中班)案例二老师,我喜欢您(大班)【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掌握社会交往的概念,了解影响社会交往的基本因素2、明确社会交往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与特点4、能够用不同方法了解分析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问题及形成原因5、掌握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6、能够设计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相关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二影响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因素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行为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四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一般方法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案例评析】案例一胆小的敏敏案例二委屈的达达案例三不想人园的超超案例四争抢玩具案例五一起玩更快乐(小班)【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六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正确认识在学前期培养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意义2、了解儿童社会适应的表现,并能客观判断儿童是否具备社会适应能力3、掌握培养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基础理论】一培养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意义二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表现与发展三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案例评析】案例一分离焦虑问题有效解决的途径案例二如何正确应对儿童的反抗期案例三儿童社会适应不良产生的原因案例四面对不自信的儿童怎么办?案例五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案例六如何看待幼儿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案例七小班社会活动:我会穿脱鞋袜案例八中班社会活动:请谁来帮忙案例九大班社会活动:整理我的小书包【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七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正确理解个性的含义及其结构2、正确认识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儿童的表现,客观正确地分析儿童的个性特点4、能根据儿童个性需求,给予适宜的个性教育5、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相关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二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三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案例评析】案例一小班社会活动:我不怕黑了案例二中班社会活动:输了也不哭案例三大班社会活动:坚持就会成功【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八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掌握文化与多元文化内涵2、理解多元文化视野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质3、会选择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4、能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文化与多元文化二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案例评析】案例一大班社会活动:多彩的少数民族案例二大班社会活动:欢度圣诞节【实践活动】【拓展练习】五、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主题活动为主线,理论学习、交流、讨论、表达相结合,通过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带动课程教学。
讲授、观看录象、课堂讨论、学生实践观察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说课、学生试讲等。
六、考核形式由平时成绩、作业、课堂模拟教学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10%、作业占10%、课堂模拟教学占20%、期末考试成绩60%。
1.平时成绩:由班委会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上课纪律、主动回答问题情况等。
2.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布置几次作业3.课堂模拟教学:每人准备一至两堂社会教育课,模拟课堂教学并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