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临床路径病种
肛肠科5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发布
肛肠科5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发布
谭欣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1(3)1
【摘要】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肛肠科5
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
此举旨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规范中医诊疗行为。
这是继项痹病(颈椎病)等骨伤科9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发布的第二批中医临床路径。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肛肠科;病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
疗效;诊疗行为;骨伤科
【作者】谭欣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药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小儿内科等专业12个病种临床路径 [J],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
2.国家中医药局发布骨科九病种临床路径 [J], 高新军
3.卫生部:发布八个病种临床路径 [J],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骨科九病种临床路径 [J], 本刊通讯员
5.17个病种临床路径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 1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编码:BWG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编码:K6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见附件)。
肛漏病(肛瘘)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漏病(TCD编码:BWG050)和肛瘘(ICD-10编码:K60.3)的患者。
2. 单纯高位肛瘘者。
3.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功能。
(3)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肝功能、肾功能。
(5)血糖。
(6)心电图。
(7)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腹部超声、腔内超声、盆腔影像学检查(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下注证:予以清热利湿。
胃肠外科-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病史:排便时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急性期伴便血;2、肛门检查: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3、辅助检查:必要时行肠镜排除其他致便血的原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肛裂切除术:切除前哨痔、肥大肛乳头、肛裂及其四周和基底部不健康组织;2、侧位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可与第一种手术方式同时使用,于左侧或右侧括约肌间沟,距肛缘1.5cm,切断内括约肌。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ICD10:?)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工作日),所必须完成的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血型鉴定、急诊生化、免疫常规、肝肾功能;3、胸部正侧片、心电图;4、合并病的会诊及术前处理。
七、选择用药:1、预防感染,选择第二代头孢类+甲硝唑;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 天: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骶麻或硬外麻或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3、病理: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3天:1、术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无;2、术后用药:第二代头孢类+甲硝唑,用药时间 2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有术后初次大便,无便血及肛门明显疼痛;2、伤口无明显肿胀;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 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前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2、术前肠镜等检查预约时间过长;3、创面过深过大需延长观察时间;4、术中术式改变;5、术后继发切口剧烈疼痛、大出血等并发症,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6、其它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见附件)。
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三大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4、肝肾功能;5、血糖;6、电解质检查;7、心电图;8、胸部X线片;9、肝胆脾B超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04
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 对医务人员的执行情况 进行评估。
第二阶段(4-6个月)
01
02
03
04
根据第一阶段制定的改进方案 ,全面实施各项改进措施。
建立数据收集和监测机制,对 实施效果进行中期评估。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 调整和优化改进措施。
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总 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改进提供
肛肠科临床路径现状分析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概述
临床路径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医 疗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 率。
当前,肛肠科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和挑战。
肛肠科是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领域之 一,涉及多种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法。
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2 3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不完善
通过优化肛肠科临床路径,提高医疗 服务质量,患者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 果和体验,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将增加。
医疗服务质量改善
改进后的临床路径将更加注重医疗细 节和服务流程,有助于减少医疗差错 和事故,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对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分析和优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 查、治疗和药品使用,从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医院的运 营成本。
健康教育普及
在肛肠科临床路径中加入健康教育内容,向患者普及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提 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减少肛肠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诊疗质量和 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
者满意度。
针对不同类型、病情和患者需 求,制定个性化的临床路径, 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肛肠科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便秘结肠慢传输型的门诊患者。
一、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编码:BNP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ICD-10编码:K59.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19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2.疾病分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量用药;中度:指介于轻度和重度两者之间;重度:指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临床常见证候:肠胃积热证肝脾不调证肺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
—1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的患者。
2.疾病分度属于中、重度。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不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合并肠梗阻、结肠扩张等需外科手术治疗不进入本路径。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肛肠科临床路径发展历程•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肛肠科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与改进•肛肠科临床路径的推广与应用•研究不足与展望目录01引言肛肠科临床路径是指针对肛肠科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包括诊断、检查、手术、护理、康复等方面的规范。
肛肠科临床路径定义为肛肠科医生提供治疗依据,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肛肠科临床路径的意义肛肠科临床路径概述临床路径在肛肠科的应用情况目前,临床路径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医院肛肠科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路径在肛肠科中面临的挑战由于肛肠科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临床路径在肛肠科中的应用现状本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研究,提高临床路径在肛肠科中的适应性和应用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将为肛肠科临床路径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肛肠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02肛肠科临床路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为了控制医疗成本并提高医疗质量,美国政府开始推行临床路径2001年,我国引入临床路径概念,并在部分医院开展试点工作肛肠科临床路径的起源与发展2006年,卫生部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发布了《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肛肠科临床路径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实施质量参差不齐肛肠科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应用情况VS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肛肠科临床路径的未来趋势03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原则和方法病人的需求和利益原则以病人需求和利益为导向,制定满足病人需要的临床路径。
全面性原则全面分析肛肠科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需求。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的住院患者。
一、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901 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手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临床常见证侯: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病(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混合痔)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手术适应证,且同意接受手术。
3.患者伴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痢疾或严重腹泻、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者;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临产期孕妇、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均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胸部正位片或胸透、心电图。
【临床路径】外、内痔
外、内痔诊疗常规
【概述】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二、三度内痔及混合痔、血栓性外痔,陈旧性肛裂需行手术治疗。
【诊断标准】
1、症状。
2、肛门直肠指检。
3、肛门镜检查。
【纳入标准】
1、年龄15~65岁。
2、诊断明确的二、三度内痔及混合痔、血栓性外痔,陈旧性肛裂。
3、无其他疾病。
【排除标准】
环痔和脱肛不符合纳入标准。
【治疗常规】
1、手术
(1)手术指征:符合纳入标准者。
(2)麻醉方式:局麻或硬外麻醉。
2、药物
(1)术前2天给予肠道抑菌制剂。
(2)术中:应用抗生素及麻醉药物。
(3)术后:口服或肌注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3、检查
(1)术前: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凝血四项、丙肝抗体、心电图、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血糖。
(2)术后:血常规。
【出院标准】
切口Ⅱ/甲级或乙级愈合。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9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2%。
外、内痔临床路径编码:014 疾病名称:痔疮
适用对象:二、三度内痔及混合痔、血栓性外痔陈旧性肛裂拟行:切除术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预期住院天数:9天/实际住院天数:天
预期术前住院天数:2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骨伤科
风湿科
1 肛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3 痔(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4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5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9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0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1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12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3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14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5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6 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7 胫腓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8 股骨颈骨折(无移位和轻度移位)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9 痿证(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0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1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2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3 孟氏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4 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5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6 骨痹(膝关节僵硬)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7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8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9 痛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3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
心内科 眼科
肾内科 泌尿外科 内分泌科
儿科
肿瘤科Biblioteka 61 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2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3 后循环缺血中医临床路径 64 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65 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6 眩晕(周围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67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稳定期))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 68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9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 70 血浊(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 71 心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72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4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5 石淋(输尿管结石)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 76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77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78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79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80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1 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3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重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5 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 86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87 卵巢癌(癥瘕)中医临床路径 88 食管癌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III期)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9 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姑息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90 原发性肺癌手术+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2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附件2-2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诊断(见附件)。
1、疾病诊断(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臵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湿热下注: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见附件)。
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我院于2017年1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截至到2017年6月底我科开展混合痔、肛瘘中医临床路径,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理念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有效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
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
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建立跨学科协作机制,整合相关科室资源,提 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提高医患沟通质量
加强医生沟通能力培训
01
提高医生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患者进
行交流和解释。
增加患者教育
02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提供患者教育资料等方式,增加患者对肛
肠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健意识。
建立医患信任关系
03
05
当前,肛肠科临床路径 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不同医疗机构对肛肠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存在差异,导致临床路 径的实施也各不相同。
医生认知不足:部分医 生对临床路径的概念和 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 积极参与和执行的意识 。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肛 肠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 多变,临床路径难以完 全适应每个患者的具体 情况,需要数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进 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 改进点。
评估结果及分析
结果显示,改进后的临床路径在治愈率、住院时 间、资源消耗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临床路径在降低并 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 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病种分析法,发现某些疾病的临床路径存在 不合理之处,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改进。
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重新规划医疗资源的分配,我们使得肛肠科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减少 了医疗浪费。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数据样本局限性
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数据偏差,未来
需要在大样本量的情况下对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
02
未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本研究主要关注临床路径的优化,但未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未
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意见,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提
临床路径在肛肠疾病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临床路径在肛肠疾病的研究概况及展望临床路径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其目的主要是制定具体的诊疗指导,以实现预期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质量、成本、病人满意度和效益等[1]。
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外科(近80%)、产科(近10%)及护理学(10%)上[2]。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成立了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3]。
由于肛肠科的病种和治疗方法相对单一,变化少,对其单病种实施路径管理,能真正满足病人最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最低廉的医疗费用的要求,它通过科学合理的编排住院时间,能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康复。
因此肛漏病(肛瘘)、混合痔、肛裂已被国家中管局确定的第一批中医临床路径病种[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就临床路径在肛肠疾病管理中的流程优化范围、成本控制环节、变异控制及应用效果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流程优化范围1.1流程优化的控制点临床路径作为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它要求路径组成员制订一套最佳的、标准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包括严格的工作顺序、准确的时间要求。
但是在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决定医疗质量,因此要抓住这几个服务的关键点。
奚益群等通过病历回顾调查、专家咨询等循证分析,确定混合痔以入院日、手术日、出院日为3个关键控制点,入院接诊、术前检查与准备、手术、结扎线脱落、出院为5个主要阶段,建立了各级医师接诊、护理活动、术前检查与准备、手术、术后护理等环节的27项活动时间[5],从而确定了混合痔这一病种医护患版的优化临床流程,但尚未进行医技版的优化流程研究。
林晖等人也把入院日、手术日、出院日作为控制点对陈旧性肛裂手术病人管理进行控制[6],建立了陈旧性肛裂临床路径的工作流程图,突出了重点,简化了原有的工作流程。
1.2护理路径流程控制重点临床路径的主体是由多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一个协作组织,其中护理人员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规定西医临床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西医临床路径
国家规定中医临床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中医临床路径
序号
病种名称
序号
病种名称
备注
序号
病种名称
序号
病种名称
备注
1
肛裂
1
肛裂
重复疾病分为县级医院适用版和通用版
1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
1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
2
血栓性外痔
2
血栓性外痔
2
痔病(混合痔)
8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8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10
痔病(内痔)
10
痔病(内痔)
11
痔病(外痔)
11
痔病(外痔)
12
肠澼(溃疡性结肠炎)
13
锁肛痔(肛管直肠癌)
14
息肉痔(直肠息肉)
总计
5种
总计
7种
总计
11种
总计
14种
2
痔病(混合痔)
3
肛裂
3
肛裂
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4
肛周脓肿
4
肛周脓肿
4
脱肛病(直肠脱垂)
4
脱肛病(直肠脱垂)
5
血栓性外痔
5
血栓性外痔
5
肛裂病(肛裂)
5
肛裂病(肛裂)
6
肛乳头瘤
6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
6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
7
肛隐窝炎
7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
7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