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小实验
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小实验
![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88389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7.png)
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小实验第一篇: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小实验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小实验实验目的:做用市售盐酸与鸡蛋壳反应来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家庭实验时,由于市售盐酸浓度大,氯化氢易挥发,鸡蛋壳直接与这种盐酸反应在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将混有一定量的氯化氢。
这种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
另外,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鉴定二氧化碳在操作上虽然简单,但实验现象终究没有直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明显;加之教材中的家庭实验又数次用此法鉴定二氧化碳,给人有一种单调重复的感觉。
因此,可将此实验改成:将市售的盐酸稀释后再与鸡蛋壳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实验操作:(1)配制1:2的稀盐酸约20ml。
(2)将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改在带输液管的小药瓶中进行,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导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玻璃杯里。
第二篇:验证性小实验专题四验证性小实验力学惯性现象。
(1)小车上立放个木块,然后迅速拉动小车,发现木块向后倾倒,这就证明静止物体有惯性。
(2)小车上立放个木块,先让小车匀速运动,然后突然刹车,发现木块向前倾,这就证明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重心位置。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使其自由静止,以悬挂点为起点,画一条竖直向下的线;再找另一点用细线悬挂起来,重复上述过程,画出竖直向下的线,则两条线的交点即为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
(用细线拴住石块让石块在空中静止,发现细线的指示方向是竖直方向,这就说明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定、动滑轮的特点。
(证明优点)(1)用一个定滑轮提升重物,发现向下用力,物体向上运动,这就证明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用弹簧测力计拉者一个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F1,用动滑轮拉这该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F2,发现F2 小于F1,这就证明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大气压强现象。
(将装满水的烧杯口朝下倒置在水槽的水中,向上提烧杯,发现只要烧杯口不脱离水面烧杯中的水就不会减少,这就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趣味化学小实验4则
![趣味化学小实验4则](https://img.taocdn.com/s3/m/360c63c70b4c2e3f56276300.png)
兴趣化学小实验4那么1.瓶吞鸡蛋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要将一个比广口瓶瓶口稍大的鸡蛋完好地放入瓶中,先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等鸡蛋壳变软后,取出鸡蛋,向广口瓶中参加足量的Ca(OH)2溶液,再倒入足量的CO2,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堵住瓶口,振荡广口瓶,鸡蛋很快被瓶吞入。
请你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题是将物理学科中的压强与化学原理严密结合在一起。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醋酸〔家用食醋的主要成分〕反响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而使蛋壳变软。
瓶中的CO2与NaOH溶液反响,使瓶内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强,鸡蛋就被“吞〞入瓶内。
2.会跳舞的鸡蛋在一只大量筒中参加大半量筒稀盐酸,再把一只鸡蛋鲜鸡蛋放入量筒〔如右图所示〕,只见鸡蛋渐渐沉入到量筒底部,不一会儿,鸡蛋又渐渐向上浮,一直浮到液面上,摇一摇量筒,鸡蛋又沉下去,就这样鸡蛋在量筒中“跳起舞〞来了,虽然舞姿不算优美,只会上下“跳〞,但毕竟是“舞〞起来了啦。
你知道吗?鸡蛋能在盐酸中跳舞,离不开二氧化碳的帮助。
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分析】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泡附着在鸡蛋壳的外表,增大了鸡蛋的体积,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鸡蛋会上浮,鸡蛋到液面后,外表的气泡破灭,体积变小,浮力变小,鸡蛋就会下沉,这样,鸡蛋就会上浮、下沉循环往复。
3.浮起来的气球在大烧杯里有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内充有CO2,蓝色气球内充有空气,两只气球在杯底。
将一瓶CO2气体缓缓地倾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的一只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非常有趣。
请你分析答复:_____________色气球浮起来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应用的是物理学科中的浮力知识,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蓝色气球浮起来。
4.被戏弄的蜡烛将一支燃烧的蜡烛固定在烧杯底部,向其中参加一定量的鸡蛋壳,然后再沿烧杯内壁注入适量的稀盐酸〔不让盐酸吞没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熄灭,这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具有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蛋壳的秘密——科学教案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蛋壳的秘密——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bc66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0.png)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蛋壳的秘密——科学教案蛋壳,是蛋类的外壳,它是由钙质和一些特殊成分组成的。
蛋壳有着许多神奇的性质,它在保护蛋黄和蛋白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你知道蛋壳还可以做什么吗?在这个科学教案中,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并学习如何利用蛋壳来进行一些实验。
一、蛋壳的基本结构蛋壳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内膜层、中膜层和外膜层。
内膜层是最接近蛋黄的一层,中膜层在内膜层和外膜层之间,外膜层是最外层的一层。
内膜层是最薄的一层,它非常透明,可以看到蛋黄和蛋白质的存在。
它主要由一种叫做卵清蛋白的成分组成。
卵清蛋白是一种由蛋白质和磷酸盐组成的物质,具有强大的抗菌和抗氧化能力,可以保护蛋黄和蛋白质不受外界污染和氧化的影响。
中膜层是最厚的一层,由一种叫做贝壳花状体的物质组成。
这种物质在蛋壳的结构中起到了加强和支撑的作用。
同时,中膜层还含有钙和磷酸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对蛋黄和蛋白质的形成十分重要。
外膜层是最粗的一层,它也叫做角质层。
这一层主要由一种叫做角质蛋白的物质组成,它具有很强的力量和硬度,可以保护内部的蛋黄和蛋白质不受外界的破坏。
二、利用蛋壳进行实验1、制作鸡蛋染料材料:鸡蛋壳、食用色素、白醋、水、盐。
步骤:1.取出鸡蛋,将蛋液倒入碗中备用。
2.把鸡蛋壳清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和一些白醋,用中小火煮10分钟。
3.把煮好的鸡蛋壳取出,放到另一碗中加盐和水搅拌均匀,使其变成粉色的溶液。
4.把色素滴入溶液中,慢慢调整颜色直到满意。
5.将蛋液加入制作好的染料中,10分钟后取出,洗干净后即可。
2、制作酸碱中和的实验材料:一只鸡蛋、白醋、碳酸钠。
步骤:1.取出一只鸡蛋,把鸡蛋壳用硬物敲碎,轻轻碰开一个洞。
2.倒出蛋黄和蛋白液,蛋壳放到容器中备用。
3.在另外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白醋,搅拌均匀。
4.将制作好的酸碱溶液倒入蛋壳中,观察蛋壳内的变化。
5.等待几分钟后,将蛋壳取出,再观察样品的变化。
三、蛋壳科普1、蛋壳和钙的关系蛋壳广泛应用在饲料中,它含有丰富的钙质和矿物质,不仅对人体有好处,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也十分重要。
蛋壳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篇)
![蛋壳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236d2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1.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蛋壳的化学成分;2. 掌握碳酸钙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4. 学习化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它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水(H2O)和相应的盐。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作为反应物,观察蛋壳与醋酸反应的现象,从而验证蛋壳的成分。
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 + 2CH3COOH → (CH3COO)2Ca + H2O + CO2↑三、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小玻璃杯、玻璃片、滴管、镊子、酒精灯、试管夹、试管架;2. 实验药品:白醋、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碳酸钙(CaCO3);3. 实验材料:鸡蛋壳。
四、实验步骤1. 取一个洁净的小玻璃杯,放入几块洗净的碎鸡蛋壳;2. 用滴管向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白醋;3. 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玻璃杯口;4.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5. 取下玻璃片,向玻璃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再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6.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将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将试管放入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7.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废液桶,清洗实验器材。
五、实验现象1. 加入白醋后,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有气体生成;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 加热后,试管内的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说明碳酸钙在加热条件下分解。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现象可知,蛋壳与醋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验证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2. 加热后,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气体,说明碳酸钙在加热条件下分解;3.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反应过程中有气体释放。
七、实验结论1.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2. 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3. 碳酸钙在加热条件下分解。
八、实验讨论与改进1. 实验过程中,气泡产生速度较慢,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醋酸的浓度或增加反应物的量,以加快反应速度;2. 实验结束后,可以进一步探究碳酸钙分解产物的性质,如氧化钙的溶解性等;3.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类物质进行实验,比较不同酸对碳酸钙的反应效果。
鸡蛋壳和白醋化学实验结论
![鸡蛋壳和白醋化学实验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e7788e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2.png)
鸡蛋壳和白醋化学实验结论
摘要:
一、实验背景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论
六、实验反思
正文:
一、实验背景
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它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
白醋中的主要成分为醋酸,也是一种酸。
本实验旨在通过鸡蛋壳和白醋的反应,观察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现象。
二、实验材料
1.鸡蛋壳
2.白醋
3.杯子
4.筷子
5.气密容器
6.气压计
7.澄清的石灰水
三、实验步骤
1.准备一个杯子,将鸡蛋壳放入杯子中。
2.倒入足够的白醋,使鸡蛋壳完全被浸泡。
3.观察鸡蛋壳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
4.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气密容器中,用气压计测量气压。
5.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杯子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四、实验现象
1.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随着气泡的产生,鸡蛋壳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2.气压计显示气密容器内的气压逐渐增加。
3.石灰水变浑浊。
五、实验结论
鸡蛋壳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这是因为白醋中的醋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中观察到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六、实验反思
本实验验证了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原理,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气压变化等细节,以获得更丰富的实验数据。
鸡蛋壳中钙的含量的测定——EDTA二钠滴定法测定鸡蛋壳中钙的含量
![鸡蛋壳中钙的含量的测定——EDTA二钠滴定法测定鸡蛋壳中钙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d4054bd580eb6294dd886c18.png)
分析化学设计实验之三鸡蛋壳中钙的含量的测定EDTA二钠滴定法测定鸡蛋壳中钙的含量实验报告2011年12月12日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级:课程名称:实验项目: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实验类型:设计实验实验时间: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EDTA二钠法测定鸡蛋壳中钙的含量【实验目的】1.了解从鸡蛋壳中得到钙离子的方法2.掌握用EDTA法测定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操作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正确运用分析法测定鸡蛋壳中钙含量【实验原理】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次是MgCO3,蛋白质,色素以及少量的Fe和Al。
在pH>12的介质中,会形成Mg(OH)2沉淀,从而掩蔽Mg2+,滴加三乙醇胺可掩蔽Fe、Al的干扰,然后可以直接滴定测出钙的含量,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测定,鸡蛋壳试液中钙的含量。
由于钙离子与EDTA 形成的络合物比与钙指示剂形成的要稳定,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进行滴定和观察滴定终点,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
其变色原理为:滴定前Ca + In(蓝色)=== CaIn(红色)滴定中Ca + Y === CaY终点时CaIn (红色)+ Y === CaY + In(蓝色)【实验试剂】锌粒(纯度为99.99%),乙二胺四乙酸钠,二甲酚橙溶液(2g/L),(1+1)HCl 溶液,1mol/L HCl溶液,0.1mol/L NaOH溶液,200g/L六亚甲基四胺溶液,Ca 指示剂,三乙醇胺。
【实验步骤】1.0.01000mol/L的Zn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量配置标准溶液所需的Zn(0.13-0.15g)于烧杯中,称量值与计算值偏离不超过10%,把称量好的锌粒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5mL(1+1)HCl 溶液,立即盖上表面皿,待锌粒完全溶解后,以少量水冲洗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内壁,定量转移到200mL容量瓶中,稀释,摇匀,计算浓度。
2.0.01mol/L的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称取得到1.8671g的乙二胺四乙酸钠固体,用适量的水温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试剂瓶中稀释至500ml。
设计实验-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
![设计实验-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48317fc3b9d528ea81c779c7.png)
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学院/专业/班级:化学与环境学院小组成员:卢旭鹏,苏华虹,邓习昌一、不同预处理方法与不同实验方法配合对鸡蛋壳中钙含量测定的影响:1 、前言人们已发现鸡蛋壳中含有大量的钙、镁、铁、钾等元素, 主要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其余还有少量镁、钾和微量铁,蛋壳在生活中来源广泛易得,其中钙( CaCO3) 含量高达93%和95%。
测定蛋壳中钙镁的含量方法包括: 配位滴定法、酸碱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原子吸收法等。
虽然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精度高,准确性好,用时短,但操作性强,技术要求高,故不在考虑范围。
而在进行定量分析时,样品处理方法很关键,选择正确的样品处理方法是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基本保证。
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干式灰化法(干法)、湿式消化法(湿法)、直接酸溶法等。
2、样品处理干式灰化法:取鸡蛋壳粉0.3g左右,放在马弗炉内以硝酸钾为助剂,在500℃分解,余烬研磨后用少量浓盐酸浸取后制成试剂,转移到250ml容入瓶备用,(由于实验室没找到马弗炉,实验时将鸡蛋壳粉与硝酸钾混合放在蒸发皿中密闭加热代替)。
湿式消化法:取蛋壳粉0.3g左右放入体积比为3:1:1的硝酸、高氯酸和硫酸的混酸中,加热,当冒出白烟后,回流直至溶液透明为止,将溶液转移到250ml 容入瓶中备用。
直接酸溶法:取鸡蛋壳粉0.3g左右,加入10mL6mol/L的HCl,微火加热将其溶解,冷却后将小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250ml 容入瓶中,定容摇匀备用。
由文献可知三种预处理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湿式消化比较繁琐,干式灰化耗时较长,而直接酸溶法简单易行,耗时短。
3、 实验方法3.1 EDTA 滴定法 2.3.1.1 EDTA 标定配制0.0151-•L mol EDTA 标准溶液:称取2.7923g 左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解于适量温水中,稀释至500mL 转移至500mL 细口瓶中。
以Ca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 :○1标准钙溶液的配制:称取0.25~0.3g CaCO 3于小烧杯中,加水润湿,再慢慢滴入1+1HCl 至完全溶解,加热近沸,冷却后转移入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鸡蛋壳中钙和镁含量的测定
![鸡蛋壳中钙和镁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dd9fec108a1284ac8504311.png)
鸡蛋壳中钙和镁含量的测定1.前言鸡蛋壳中含有大量钙,主要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其余还有少量镁、钾和微量铁、铝等元素。
鸡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方法有配位滴定法、酸碱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原子吸收法等,其中高锰酸钾滴定法步骤繁琐,原子吸收法测定条件较高,不易于学生掌握和操作,一般采用配位滴定法或酸碱滴定法,本实验采用相对平均偏差较小、精密度较高的配位滴定法进行测定。
在进行定量分析时,样品处理方法很关键,选择正确的样品处理方法是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基本保证。
本实验采用的预处理方法是直接酸溶法来测定蛋壳中钙、镁含量。
同时,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指示剂的添加量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本实验在添加指示剂的过程中,设置了指示剂添加的适量与过量这一对照组,以研究指示剂添加过量对鸡蛋壳中钙和镁含量测定的值的影响。
2.摘要处理鸡蛋壳样品时,采用了适合实验教学的简便方法直接酸溶法,并用相对平均偏差较小、精密度较高的EDTA 配位滴定法测定鸡蛋壳样品中的钙、镁含量。
设置对照组,以研究过量指示剂对鸡蛋壳样品中钙和镁含量测定的影响。
3.关键词鸡蛋壳;钙;镁;配位滴定法;指示剂4.实验目的1.进一步巩固掌握配位滴定分析的方法与原理。
2.进一步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控制酸度的重要性。
3.学习使用配位掩蔽排除干扰离子影响的方法。
4.训练对实物试样中某组分含量测定的一般步骤。
5.实验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其次为MgCO3、蛋白质、色素以及少量的Fe、Al等元素。
由于试样中含酸不溶物较少,故可用直接酸溶法,即用盐酸将其溶解制成试液。
由配位滴定的原理和EDTA与Ca2+、Mg2+的配位滴定的条件稳定常数可知,取一份试样,在pH=10时,用铬黑T作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可直接测定溶液中钙和镁的总量(为使终点变化更敏锐,可用K-B指示剂,此时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蓝绿色,即为终点),另取一份等量试样,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酸度至pH=12~13,此时Mg2+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而不再与EDTA标准液反应,再以钙试剂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可单独测定钙的含量。
鸡蛋沉浮实验(5篇)
![鸡蛋沉浮实验(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f4962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6.png)
鸡蛋沉浮实验(5篇)鸡蛋沉浮试验(5篇)鸡蛋沉浮试验范文第1篇1.将一只生鸡蛋(或螺丝壳)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观看试验现象:。
2.两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洁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3.将鸡蛋连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洁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释上述变化的缘由:。
浙教版九班级上科学教学参考书第40页中是这样写的:“将一只生鸡蛋放在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将会看到特别好玩的一幕:鸡蛋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不断地上下沉浮。
”“发生以上变化的缘由主要是: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把鸡蛋放入盐酸中时,鸡蛋重力大于所受到的浮力,因此鸡蛋下沉;与盐酸接触后立即发生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生成的CO2气体就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上,将鸡蛋托起,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鸡蛋就向上浮起;接近液面时,CO2气泡裂开,逸到空气中去,鸡蛋的重力又大于其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不断循环,不断上下浮沉。
”本人也在课堂上也做了这个演示试验,但这次却有不一样的发觉。
在演示试验中,鸡蛋放入稀盐酸中,先下沉后上浮,然后就不再下沉了,鸡蛋表面聚集着大量的气泡,露出水面时也只有露出部位少量的气泡裂开,所以还是漂移在水面上。
然后过两分钟之后取出洗净,蛋壳变白了,且有些粗糙,之后由于将鸡蛋始终放在稀盐酸中就上课了。
下课后二非常钟左右,气泡快速增多,原来蛋壳开头消失破洞,没过多久,蛋壳全部消逝,鸡蛋变成了软壳蛋,打开之后发觉:外层的蛋清也变成了白色的固态蛋白,蛋黄还是液体状态的。
“为什么蛋白质凝固了?鸡蛋为什么像是被煮熟了?”带着这个疑问,本人又特地重新做了一次试验,再次确认试验现象,选择了一个生鸡蛋,且还是一样的稀盐酸,并拍照做了记录。
过程如下:(1)14:18开头试验,鸡蛋同样先下沉后上浮,之后不再下沉,而是翻了两次(如图1)。
(2)14:21突然产生大量气泡,取出来洗净,发觉开头有破洞,没想到这个鸡蛋这么快就消失破洞(如图2)。
实验八 鸡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 鸡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2ea1c1dd3186bceb19e8bb6a.png)
3、Ca、 Mg含量的分别测定
25.00cm3
3 cm3三乙醇胺
2滴EBT
试液 10 cm3NH3-NH4Cl 缓冲溶液
EDTA滴至由紫红色 变为纯蓝色,V总
25.00cm3 6mol dm-3NaOH钙指示剂 EDTA滴至由紫红色 变为纯蓝色,VCa 调pH为12~13 试液
2、Ca含量的测定
ms/g 平行实验 1 2 3
Vs/cm3
VCa/cm3 nCa
25.00
25.00
25.00
相对偏差
平均nCa 平均 CaCO3%
3、Ca、 Mg总量的测定
平行实验 Vs/cm3 V总/cm3 nCa+nMg 平均nCa+nMg 平均MgCO3% 1 25.00 2 25.00 3 25.00
醇消除泡沫定容,摇匀, 待用。
2、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
配制500cm3 0.02mol dm-3 EDTA溶液 粗称EDTA二钠盐3.8g,少量水加热溶解, 加水稀释至500cm3 ,加2滴MgCl2 标定 准确称取CaCO3固体0.4~0.6g,少量水润湿 ,盖上表面皿,滴加6 mol dm-3 HCl溶液(约 5cm3)完全溶解,定量转移至250cm3容量瓶中 ,定容,摇匀
三、实验步骤
§蛋壳试样的处理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Ca、 Mg含量的分别测定
1、蛋壳试样的处理
准确称取研细的蛋壳粉末0.5g左右于小烧 杯中,先用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缓 慢滴加6 mol dm-3 HCl溶液(约5cm3)溶解 样品, 定量转移至25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3容量瓶中, 滴加乙
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作文(5篇)
![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2a5d7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d.png)
⼀个有趣的⼩实验作⽂(5篇) 在学习、⼯作或⽣活中,⼤家对作⽂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们可以实现⽂化交流的⽬的。
相信写作⽂是⼀个让许多⼈都头痛的问题,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个有趣的⼩实验作⽂,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个有趣的⼩实验作⽂1 上个星期天的早上,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做了⼀个有趣的⼩实验。
我们准备了⼀个煮熟的鸡蛋、⼀袋⽩醋,还有⼀个⼝径⽐鸡蛋⼤些的玻璃杯。
⾸先,我在玻璃杯中倒⼊了约⼤半杯的⽩醋,接着,把鸡蛋放⼊玻璃杯中。
我仔细观察玻璃杯中的变化。
过了⼀会⼉,我发现,鸡蛋壳的表⾯产⽣了很多⽓泡,好像鸡蛋出汗了⼀样,咦?这是怎⼳回事呢?我⼼中充满了好奇。
正在我对鸡蛋看得出神的时候,鸡蛋开始不安分,慢慢向上浮,晃晃悠悠好像醉了酒⼀样。
我本以为这回鸡蛋可以⽼⽼实实地待在⽔⾯上了,可谁知,过了⼉,鸡蛋⼜好像潜⽔艇⼀样沉到了⽔底。
这是什⼳呢?同⼀个鸡蛋,同⼀个玻璃杯,为什⼳鸡蛋会时起时伏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向妈妈求教。
妈妈告诉我,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成⼤量的⼆氧化碳,就是鸡蛋⾝上的这些⼩⽓泡,它们附在鸡蛋壳的表⾯,使鸡蛋浮⼒增⼤,鸡蛋就会浮出⽔⾯。
但浮出⽔⾯后,⽓泡没有了,浮⼒减⼩,鸡蛋就会沉,所以返回⽔底。
如此循环,鸡蛋便在玻璃杯中浮浮沉沉。
哇!塬来是这样!这真是⼀个有趣的⼩实验,我以后还要多做⼀些这样的实验!⼀个有趣的⼩实验作⽂2 今天,我终于等到了可以做“⾮⽜顿流体”实验的⽇⼦了。
我准备了⼀罐⽟⽶淀粉和⼀个⼩玻璃碗,打算⽤它们来做这个实验。
我先往碗⾥倒满了⽔,再放了⼀勺淀粉,⽔⽴刻变得发⽩,但⽤拳头砸上去却还是普通的⽔,没有砸在⽯头上的感觉。
我⼜放了⼏勺淀粉,紧张地注视着碗⾥的变化,⽣怕淀粉放多了,做出⼀个“⾯疙瘩”。
还好,碗⾥的液体并没有变得僵硬。
最后,我把⼀枚铁钉扔进了碗⾥,想看⼀看成功了没有——如果它像在普通的⽔⾥⼀样⽴刻沉下去,说明⽔太多了,要放点淀粉;如果它像站在平地上⼀样,就说明淀粉太多了,要加点⽔;如果成功了,它会像呆在泥潭⾥⼀样陷进去。
鸡蛋壳泡醋实验报告
![鸡蛋壳泡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add9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c.png)
鸡蛋壳泡醋实验报告鸡蛋壳泡醋实验报告引言: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而醋则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
那么,当鸡蛋与醋发生反应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本实验旨在通过将鸡蛋壳浸泡在醋中,观察和分析鸡蛋壳与醋的反应过程,探究其中的化学原理。
实验材料:1. 鸡蛋2. 醋3. 透明容器4. 手套5. 镊子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容器,将醋倒入容器中。
2. 将鸡蛋轻轻放入容器中,确保鸡蛋完全浸没在醋中。
3.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鸡蛋壳的变化。
4. 使用镊子小心地取出鸡蛋,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1. 鸡蛋壳的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本的白色变成了透明或半透明的状态。
2. 鸡蛋壳的表面出现了气泡,这是醋中的酸性物质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3. 鸡蛋壳变得柔软,甚至可以用手指轻轻捏碎。
实验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酸钙。
乙酸钙是一种可溶性盐,能够溶解在醋中,而二氧化碳气体则通过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
这种反应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在鸡蛋壳浸泡醋的过程中,醋中的乙酸不断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导致鸡蛋壳表面的碳酸钙逐渐溶解,使鸡蛋壳变得柔软。
同时,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也导致鸡蛋壳表面出现气泡。
这一实验不仅展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也揭示了鸡蛋壳的组成和性质。
鸡蛋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而碳酸钙在酸性环境下容易溶解。
因此,鸡蛋壳在与醋接触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实验应用:鸡蛋壳泡醋实验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趣味的科学实验,也可以用于教学和科普活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并对碳酸钙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这个实验还可以与其他实验相结合,例如将鸡蛋壳浸泡在不同浓度的醋中,观察和比较其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这样可以进一步探究酸碱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关于鸡蛋小实验报告(3篇)
![关于鸡蛋小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f415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9.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鸡蛋,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然而,关于鸡蛋的奥秘,我们却知之甚少。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小实验,探究鸡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鸡蛋的基本结构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实验材料1. 鸡蛋若干个2. 盐水3. 醋4. 洗洁精5. 酒精6. 水彩笔7. 玻璃杯8. 纱布9. 烧杯10. 火柴四、实验步骤1. 鸡蛋浮力实验(1)将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2)向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水,再次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1)将鸡蛋壳清洗干净,放入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醋,观察鸡蛋壳的变化。
3. 鸡蛋清洁实验(1)将鸡蛋清洗干净,涂抹上洗洁精。
(2)用纱布擦拭鸡蛋,观察鸡蛋的清洁效果。
4. 鸡蛋燃烧实验(1)将鸡蛋壳清洗干净,用火柴点燃。
(2)观察鸡蛋壳燃烧后的现象。
5. 鸡蛋水彩实验(1)将鸡蛋壳清洗干净,用彩笔在鸡蛋壳上绘制图案。
(2)将鸡蛋壳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壳上的图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鸡蛋浮力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鸡蛋在清水中会沉底,而在盐水中会浮起来。
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使得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从而浮起来。
2. 鸡蛋壳成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鸡蛋壳与醋反应后,会产生气泡。
这是因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 鸡蛋清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涂抹洗洁精后的鸡蛋更容易被纱布擦拭干净。
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够将油污分解,使鸡蛋更容易清洁。
4. 鸡蛋燃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鸡蛋壳在燃烧过程中,会发出微弱的火焰。
这是因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燃烧时会产生氧化钙。
实验结果显示,绘制图案的鸡蛋壳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图案会逐渐消失。
醋壁鸡蛋实验报告(3篇)
![醋壁鸡蛋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0d0fe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c.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鸡蛋壳的成分及性质。
2. 探究醋酸与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反应过程。
3. 观察鸡蛋壳在醋酸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反应原理。
二、实验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是一种弱酸,能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钙。
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 + 2CH3COOH → Ca(CH3COO)2 + CO2↑ + H2O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鸡蛋、白醋、烧杯、滴管、玻璃棒、计时器、滤纸、试管、试管架、镊子、pH试纸、石蕊试液。
2. 实验设备:电子天平、电子显微镜、加热器、试管夹、酒精灯、量筒、试管。
四、实验步骤1. 将鸡蛋洗净,用滤纸吸干水分。
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白醋,使醋液高度超过鸡蛋。
3. 将鸡蛋小心放入烧杯中,用滴管向鸡蛋表面滴加少量白醋,使鸡蛋完全浸没在醋液中。
4. 开始计时,观察鸡蛋壳的变化。
5. 每2小时观察一次鸡蛋壳的变化,记录数据。
6.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鸡蛋壳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以及气泡的数量和大小。
7. 实验结束时,取出鸡蛋,用镊子将鸡蛋壳与鸡蛋分离,观察鸡蛋壳的变化。
8. 将鸡蛋壳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鸡蛋壳在水中是否溶解。
9. 将鸡蛋壳放入加热器中加热,观察鸡蛋壳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鸡蛋壳在醋液中逐渐变软,表面出现气泡。
(2)随着时间的推移,鸡蛋壳表面气泡逐渐增多,鸡蛋壳变软程度逐渐加深。
(3)实验结束时,鸡蛋壳完全溶解,只剩下一层薄膜包裹着鸡蛋内容物。
2. 实验分析:(1)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钙,导致鸡蛋壳变软。
(2)气泡的产生说明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即二氧化碳。
(3)加热鸡蛋壳时,鸡蛋壳表面气泡增多,说明加热加速了反应速率。
六、实验结论1. 醋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钙,导致鸡蛋壳变软。
2. 加热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使鸡蛋壳表面气泡增多。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通用42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通用4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1964c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f.png)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通用42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篇1听说,鸡蛋浸在白醋里,蛋壳会变软也会变透明,而且还会浮起来哦!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今天我就来做个实验来证实一下。
我先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又找来一个透明的杯子,然后把鸡蛋轻轻地放进去,接着将白醋慢慢地倒入杯中,直到淹没鸡蛋为止。
这时我发现鸡蛋外壳上冒出一个个小小的气泡,先是零星的几个,后来气泡越来越多,就像一瓶被人摇晃过的雪碧,不停地鼓气泡。
尽管如此,鸡蛋却静静地躺在杯底,丝毫没有要浮起来的迹象。
不过别着急,听说这需要一个过程,只有蛋壳软化后鸡蛋才会慢慢地浮在表面,不知道实验会不会成功?我们还是耐心地期待,现在我要先去美美地睡一觉,说不定一觉醒来鸡蛋就浮起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起了床,还没梳洗就光着脚丫跑去看鸡蛋。
没想到奇迹果然出现了,鸡蛋真的浮了起来,不过鸡蛋的周围还有许多小泡沫,而且小泡沫有带黄的,有带红的,估计是蛋壳上一些残留物质。
我仔细看了看鸡蛋,“啊!鸡蛋怎么变大了。
”我又用手摸了摸,鸡蛋的外壳好像被人剥了,摸起来软软的。
此时的鸡蛋像个不倒翁一样,可好玩了,我用手轻轻一碰它就沉了下去,没过一会鸡蛋又浮了起来。
鸡蛋浸在白醋里为什么会浮起来蛋壳会变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上网查阅资料后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鸡蛋壳含有碳酸钙,它与醋酸产生反应生成可溶性醋酸钙,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从这次实验中,我知道了小小鸡蛋里居然藏着大学问。
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我一定会做个有心人,好好学习,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篇2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三年级简单科学小实验及科学原理(100~200字
![三年级简单科学小实验及科学原理(100~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b2d961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7a.png)
三年级简单科学小实验及科学原理(100~200字
听说,把鸡蛋放到白醋中,过几天就会变成珍贵的“夜明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决定做个实验去验证一下。
首先,我准备了白醋、鸡蛋和一个透明杯子。
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到杯子中去,生怕一个不小心打破鸡蛋,实验就失败了。
然后,我再把白醋倒入杯子中,直到液面淹没鸡蛋为止。
随着白醋和鸡蛋的“亲密接触”,鸡蛋周身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蛋壳周围冒出了很多个大大小小的气泡,这些气泡越来越多,有些渐渐脱离了蛋体。
这时候你在杯子外面用手指弹一下杯子,这些气泡就摇摇晃晃地爬到了液面上。
第三天放学后,我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奔向我心心念念的“夜明珠”,想看一下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只见杯子里的鸡蛋已经成了半透明状了。
我拿起杯子,慢慢把里面的白醋请到干净,然后再轻轻地把鸡蛋洗干净,这时看上去又比之前要显得透明了很多。
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也是我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把灯都关了,打开手电筒往鸡蛋上一照,黄色的光透过鸡蛋洒在了桌子上,“夜明珠”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什么原理呢?原来白醋里面含有一种叫醋酸的成分,它能和鸡蛋壳上的钙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第一天看到的气泡里面就包裹着二氧化碳,经过三天的反应,醋酸会慢慢将鸡蛋壳融化掉,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夜明珠。
这个实验让我见识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也感受到了科学的其乐趣穷。
我爱科学实验。
蛋壳成分探究实验报告
![蛋壳成分探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dd211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0.png)
实验名称:蛋壳成分探究实验目的:1. 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2. 通过化学反应验证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实验室实验器材:1. 鸡蛋若干2. 研钵3. 研杵4. 白醋5. 玻璃棒6. 试管7. 澄清石灰水8. 烧杯9. 火柴10. 酒精灯11. 纱布12. 纸巾13. 记录本14. 铅笔实验步骤:一、样品准备1. 取鸡蛋若干,洗净后用纱布擦干。
2. 将鸡蛋壳从鸡蛋上剥离,去除蛋膜。
3. 将剥离的鸡蛋壳放入研钵中,用研杵将其研碎成粉末。
二、初步实验:碳酸钙与酸的反应1. 取一小部分鸡蛋壳粉末,放入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白醋,观察反应现象。
3. 观察到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记录气泡产生的时间、数量和持续情况。
三、验证实验:二氧化碳的生成1. 在另一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确保液面覆盖整个试管底部。
2. 将装有鸡蛋壳粉末的试管口靠近澄清石灰水的液面,轻轻倾斜试管,使产生的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中。
3. 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记录变浑浊的时间、程度和持续情况。
四、高温灼烧实验1. 取适量鸡蛋壳粉末,放入试管中。
2. 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加热,观察鸡蛋壳粉末的变化。
3. 观察到鸡蛋壳粉末逐渐变红,并伴有白色固体析出,记录加热时间、温度和固体析出情况。
五、固体成分分析1. 将灼烧后的白色固体收集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白色固体是否溶解。
3. 向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一、初步实验:碳酸钙与酸的反应鸡蛋壳粉末与白醋反应时,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产生迅速且数量较多,持续约1分钟。
二、验证实验:二氧化碳的生成将鸡蛋壳粉末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迅速变浑浊,持续约3分钟。
三、高温灼烧实验鸡蛋壳粉末加热后,表面变红,并伴有白色固体析出,持续加热约5分钟。
四、固体成分分析灼烧后的白色固体溶解于水中,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
蛋壳泡醋实验报告
![蛋壳泡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642d1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蛋壳的成分及其与醋酸的反应原理。
2. 探究蛋壳在醋酸中的溶解速度。
3. 观察蛋壳溶解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二、实验原理蛋壳主要由碳酸钙(CaCO3)组成,当蛋壳与醋酸(CH3COOH)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醋酸钙(Ca(CH3COO)2)、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 + 2CH3COOH → Ca(CH3COO)2 + CO2↑ + H2O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会使蛋壳表面出现气泡,从而加速溶解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鸡蛋壳、白醋、蒸馏水、滴管、烧杯、量筒、滤纸、天平。
2. 仪器:显微镜、计时器、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将鸡蛋壳清洗干净,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的碎片,放入烧杯中。
2. 用量筒量取50ml白醋,倒入烧杯中,使蛋壳完全浸没。
3. 记录初始时间,并观察蛋壳溶解情况。
4. 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蛋壳溶解程度,同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当蛋壳完全溶解后,用滤纸将烧杯中的溶液过滤,得到醋酸钙溶液。
6. 将醋酸钙溶液倒入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醋酸钙溶解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壳在醋酸中的溶解速度较快,大约20分钟内即可完全溶解。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是由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
3. 醋酸钙在蒸馏水中的溶解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溶解。
六、实验结论1. 蛋壳中的碳酸钙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
2. 醋酸钙在蒸馏水中的溶解速度较慢,而在醋酸中的溶解速度较快。
3.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蛋壳在醋酸中的溶解原理,并观察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蛋壳与醋酸充分接触,以加快溶解速度。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溶解速度等。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防止醋酸残留。
八、实验拓展1. 通过改变醋酸的浓度,探究其对蛋壳溶解速度的影响。
鸡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鸡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6629a817f1922791688e8d7.png)
鸡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蒋大港 20142740 陈茂婷 20142703一、 立项依据(项目意义、现状分析等)1.1立题背景随着人们能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蛋的日常生活的中食用及使用越来越广泛, 原因在于鸡蛋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是一种能食用、药用以及美容的农副产品,且 廉价易得,深受人们的欢迎,鸡蛋壳在医药、日用化工、食品及农业等方面都有 着广泛的应用。
鸡蛋壳中主要有钙、镁、铁、钾等元素,且钙镁含量较高,对其 的研究不仅能激发我们的实验兴趣, 还能提高我们的实验基本操作水平, 锻炼我 们的学术素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钙是人体内的一种常量元素,一般人体内钙的总重量约为0.7 — 1.0千克,它对 人的各种生理活动的具有重要作用,但生活中有大部分人因缺钙,致使人体的抵抗 力减弱.而鸡壳中含钙量大,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可以制成各种补钙品,如柠檬酸 钙,其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作为新一代钙源,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本实验对鸡蛋 壳中的钙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利用其制备各种补钙品提供了有利的依 据。
正常成人身体总镁含量约25g ,镁主要分布于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镁含量不超过 1%。
镁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浓集于线粒体中,仅次于钾和磷,在细胞 外液仅次于钠和钙居第三位,是体内多种细胞基本生化反应的必需物质其中 60%-65%存在于骨、齿,27%分布于软组织。
在钙、维生素 C 、磷、钠、钾等的 代谢上,镁是必要的物质,在神经肌肉的机能正常运作、血糖转化等过程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
1.2研究现状鸡蛋壳在生活中来源广泛易得,其中含有大量钙,主要以碳酸钙形式存在, 其余还有少量镁、钾和微量铁。
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方法有络合(配位)滴定 法、(KMnO 4)氧化-还原滴定法、原子吸收法等,然而其中(KMnO 4)氧化-还 原滴定法步骤繁琐,不利于操作,原子吸收法测定条件较高,我们的实验素养可 能不发达到测量的样品精度要求,而以络合滴定法最为简便易行,也是使用得最 多的方法。
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https://img.taocdn.com/s3/m/3b365bd3c1c708a1284a4451.png)
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高一(16)班 张秋实
一、猜想与假设:
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且与酸反应可产生大量气泡。
二、实验原理:
碳酸钙与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气泡)。
三、实验目的 :
1.运用已有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和严谨的实验作风。
四、实验器材:
干净的鸡蛋壳(数量如图所示)、陶瓷器皿、醋(含有醋酸)、搅拌棒
五、实验过程:
1.将干净的鸡蛋壳放入陶瓷器皿中;
2.向装有鸡蛋壳的陶瓷器皿中加入少量醋(以没过鸡蛋壳为准);
3.用搅拌棒将鸡蛋壳和醋搅拌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六、实验现象:
几秒过后,鸡蛋壳冒出大量气泡。
七、实验结论:
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小实验
实验目的:
做用市售盐酸与鸡蛋壳反应来验证鸡蛋壳成分的家庭实验时,由于市售盐酸浓度大,氯化氢易挥发,鸡蛋壳直接与这种盐酸反应在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将混有一定量的氯化氢。
这种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
另外,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鉴定二氧化碳在操作上虽然简单,但实验现象终究没有直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明显;加之教材中的家庭实验又数次用此法鉴定二氧化碳,给人有一种单调重复的感觉。
因此,可将此实验改成:将市售的盐酸稀释后再与鸡蛋壳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实验操作:
(1)配制1:2的稀盐酸约20ml。
(2)将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改在带输液管的小药瓶中进行,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导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玻璃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