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7cbf63d915f804d2b16c11a.png)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煎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其疗效,因此,必须了解中药的煎服方法。
1.煎药方法(1)煎药器具:以砂锅、搪瓷皿为好,忌用铁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2)煎药用水量:根据药物体积而定,一般以水浸过药面为度。
(3)注意事项: ①煎药之前,将药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药物充分湿润,以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②一般药物均可同煎,煮沸后即改为文火,再煎15-30分钟。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易挥发成分的丢失。
煎1次倒出药液再同样方法煎1次(时间稍短)把2次的药液混合分2-3次服用。
③有些药物煎法特殊(处方必须注明),现介绍如下:先煎:贝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应先煎10-2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5—10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与群药同煎。
如滑石、旋复花等。
另煎;某些贵重药,需要另煎。
如人参、羚羊角等。
烊化:胶质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单独加温烊化,再加入去渣之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拌搅,使之溶化,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影响药效。
冲服:粉剂或贵重药物,以冲服为宜。
如牛黄、麝香、三七粉、川贝粉等。
2.服药方法(1)服药次数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病情重或老年、儿童遵医嘱。
(2)服药时间饭前约1小时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3)服药温度以温服为宜。
但热证者可冷服;寒证者可热服。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9777c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b.png)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清洗:煎煮前一般无须清洗。
如果草药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
2、浸泡: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3、用水: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4、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5、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6、复煎:一服中药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
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7、搅拌: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禁忌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8b41151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6.png)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禁忌
煎中药是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煎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
下面介绍一下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禁忌。
1. 煮药器具应该干净卫生,最好是不锈钢煮锅。
2. 煮药的水要足够,要超过药材的2-3倍,避免药汤过少影响煎药效果。
3. 煮药的火候应该是先大火煮开,然后改小火慢煎,同时注意观察水位,随时加水。
4. 煎药的时间根据药材不同而不同,有的药材只需要煮半小时,有的需要煮数小时。
5. 煮药过程中不要打开盖子,以免药力外泄。
6. 煎好的药汤要经过滤网过滤,去除渣滓,药汤就可以饮用。
煎中药的禁忌:
1. 忌用生水,最好使用热水或煮沸的水。
2. 忌用铜或铁锅煮药,以免化学反应破坏药材的药效。
3. 忌用煮沸过的药汤重复煎药,因为药性已经失去。
4. 忌用过期药材或质量不好的药材,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5. 忌在煎药中加入糖、盐、酒等食品,以免影响药性。
总之,煎中药要注意方法和禁忌,以免影响药效,甚至造成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认真对待。
- 1 -。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31824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9.png)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1. 准备阶段1.1 选择药材首先,你得选对中药材,这就像找对象一样重要。
买药材的时候,别光看价格,看质量也很关键。
选那些干燥、无霉斑的药材。
就像买苹果一样,红彤彤的最好。
还有,如果你去药店,问问药师,听听他们的建议。
他们可是有经验的“药界达人”,给他们点面子,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2 准备器具接下来,你需要准备一套煎药的器具。
这个可别马虎了。
一般来说,煎药最好用砂锅,不要用铁锅、铝锅哦,因为它们会影响药效。
砂锅可以均匀受热,药材也能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还有,别忘了准备清水,水量要充足,最好是凉白开,不要用自来水,里面有些成分对药材不太友好。
2. 煎药步骤2.1 浸泡药材首先,把药材放进锅里,加入清水,水量要比药材多一些,大约12倍的量。
接着,放在一旁浸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让药材“醒醒神”,充分吸水。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药材的“洗脸”时间,舒服舒服,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2 煎药过程浸泡好后,把锅放到火上,用中小火开始煎药。
要慢慢煮,这样药效才会慢慢释放出来。
煮的过程中,锅里的水会蒸发,记得要不断加水,保持水量。
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到一个小时,看药材的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觉得煎药的过程有点像煮粥,那也不妨,心态放轻松,耐心点。
2.3 过滤药液煎好后,把锅从火上拿下来,静置几分钟,让药渣和药液分开。
然后,用滤网或纱布把药液过滤到另一个容器里。
药渣也别急着扔掉,可能还会有剩余的药效呢。
如果药液太浓,可以适当加水,调节一下浓度,保持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
3. 注意事项3.1 药材的保存药材的保存也得当心。
保存时,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最好用密封袋装好,防止受潮和虫蛀。
别以为药材放在桌子上就可以,它们可不能随便放的,要给它们一个“舒适的家”。
3.2 煎药的时间煎药的时间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
时间短了,药效不全;时间长了,可能还会让药液变苦。
中药煎熬的方法范文
![中药煎熬的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ced8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5.png)
中药煎熬的方法范文中药煎熬是中医传统的一种制剂方式,通过将中药材浸泡、煮沸、浓缩、过滤等一系列步骤,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制成液体药剂。
下面将介绍中药煎熬的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选择好质量良好的中药材,查验中药材是否有虫蛀或霉变的现象。
2.根据所需配方,进行药材的称量。
3.准备好煮药的器具,一般可使用药锅、药煎壶等,确保无污物残留。
二、水药比例1.加水浸泡:按照药材与水的比例,将药材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通常药材与水的比例为1:10。
2.浸泡时间:药材的浸泡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以便使药物充分吸收水分。
三、水药煎煮1.倒入适量清水:根据配方的比例,将药材浸泡过的水倒入药锅或药煎壶中。
2.开火加热:将药锅放在火上,逐渐加热至沸腾。
3.煮制时间:药材煮沸后,改用小火煮制,通常需煮沸30-60分钟,使药材充分煎熬。
4.熬制过程中需注意定时搅拌,以防止药材粘底或煮糊。
四、煎熬液体过滤1.停火冷却:将煮沸的药液停火,静置一段时间,使药液自然冷却。
2.过滤药渣:药液冷却后,使用过滤纱布或滤网对药液进行过滤,去除药渣。
3.过滤时需将纱布或滤网用力按压,使药液充分渗透,并提高过滤效果。
五、浓缩煎煮液1.再次加热:将过滤后的药液再次倒入药锅或其他锅中,加热至约剩下原液的1/3-1/22.浓缩时间:浓缩时间视药液多少而定,通常需要3-4小时,直至药液呈稠状。
3.注意火候掌握,避免过热造成药液煮干或糊锅。
六、制剂保存1.清洁容器:将浓缩的药液倒入清洁的容器中。
2.保存方式:制剂后的中药煎剂需要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保存时间:根据不同的需求,中药煎剂的保存时间在3-6个月,长时间保存可能失去部分疗效。
1.遵循方剂:按照医师的方剂和煎熬方法煎制中药,不可随意更改。
2.药材质量:选择高质量的中药材,避免有虫蛀和霉变的药材。
3.火候掌握:慎重选择火候,避免糊锅或煮干药液。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f37b6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0.png)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煎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服用方式,它通过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饮用,以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这种服用方式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而,中药煎服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中药煎服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中药材煎煮需要选择合适的锅具,一般推荐使用铁锅或砂锅,不建议使用不锈钢、铝制或陶瓷锅。
锅具选择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材质不易溅沫,导热性好,底部均匀加热,不易破损。
2.中药配方准备:根据医生开方的中药处方,准备好各类中药材,将其按照比例混合。
3.清洗中药材:将每一味中药材用清水浸泡15-30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
可以带皮的可以不去皮,不带的要去皮。
注意不要有破损变质的材料。
4.泡制中药材:倒入适量清水,加入泡洗干净的中药材。
先大火烧沸,然后转小火慢煎,一般大约煎煮20-30分钟左右。
若中药处方中有特殊煎煮要求,比如加入酒类或者其他辅料,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操作。
5.滗去药渣:煎制完毕后,将药液倒入滗网中,去掉杂质和药渣。
6.饮用中药汤剂:将中药汤剂倒入杯中,温热时饮用。
二、中药煎服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生指示:中药煎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根据医生开方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准确服用。
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服用时间,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2.煎药时间:中药煎制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丧失,过短则可能无法充分提取药性。
3.药材煎煮次数:中药煎煮一般可重复2-3次,第1次为主剂量,第2、3次为副剂量。
第一次的药汤最浓,适宜分为两次服用。
第二次的药汤次浓,适宜分为两次服用。
第三次的药汤淡,一般在较短时间内直接服用完毕。
4.常规保鲜:煎制好的中药汤剂最好当天服用完,不要放置过久。
如需分次服用,可以将剩余的中药汤剂分装冰冻保存,不要反复冷冻。
5.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中药煎服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葱、生姜、大蒜等,以免影响中药的疗效。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ce80f4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d.png)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煎药器具的选用选用砂锅、搪瓷锅、不锈钢锅,而不要选用铁锅、铜锅、铝锅。
二、煎药的基本步聚1,中药材先用干净的水清洗一下,再用冷水浸泡,水没过药材2-5厘米,先浸泡1-2小时。
2,大火(武火)烧开后转成小火(文火)继续煎煮,一般的药第一次煎煮沸后再煎30分钟就可以,过滤并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少量水煎煮沸后再煎15分钟,药品质时坚硬者可多煎5-10分钟,两次煎的药液兑到一起混合均匀,一般为400毫升左右,分两次或者三次服下,一副药一般都是服用一天。
小儿酌减。
3,清解、发表药时间要短些,药液未沸时用武火,沸后用文火,并须时常搅拌。
三、特殊中药煎法1,先煎购买的药剂内凡注明“先煎”者如无特殊指定则先煎10-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煮。
有些药物质地坚硬或者有毒,需要大火先煎30分钟左右,个别特殊的中药先煎的时间更长一点,比如生附子一般需要先煎一个小时以上。
2,后下有些药物气味芳香(如薄荷)或走窜(如砂仁),需要后下。
在其他药物第一煎出锅前5-10分钟内将后下的药物加入进行煎煮,需要盖严锅盖。
3,包煎有些药物有绒毛或者细刺,需要在煎药前把它们装入纱布袋中再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
4,另煎对于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需要单独煎煮,一般煎煮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小时,煮好的药汁最后兑进其他煎好的药汁里。
5,烊化(溶化)阿胶需要烊化,放入煎好的热药液中溶化后服用。
6,冲服有些粉剂(如三七粉),倒入适量水或药液中冲服即可。
注意事项:1,如果没有特殊指定,混合的中药汤液分二次温服,即早饭前与晚饭后各服一次。
如果服药后感觉肠胃不适,可以分三次服用,即在中午饭后再服一次,这样每次服用的药量相应的减少了。
2,有些特殊的药物或者外用中药,需要遵医嘱使用。
3,有条件的尽量自己煎药,有些机器煎的药物浓度不够,会影响疗效,有些没煎好还会吃了不舒服。
4,生附子20克以下的要先煎够一个半小时,20克以上要煎够2个小时以上,中途不可加凉水,如水量不够直接加开水。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e7cfc2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e.png)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水煎,分温三服"者,先用水煎煮一遍,把药汁取出,再加水煎煮二遍,与第一遍药汁混在一起。
每一次服药时,取三分之一的药量,温服。
"水煎,分温两服"者,则将两次煎好的药液分为两次温服。
除非医生特别注明,服中药多取温服。
2、医生未嘱付于食前、食后服者,则食前后服皆可,与饮食时间隔半小时左右为宜。
但补阳药要求在饭后服药。
不要在非常饥饿时空腹服中药。
3、药方中注明"泡水代茶饮"者,用中药直接泡开水服用。
泡中药的开水,当为初煮开的沸水,泡后加盖闷闭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才可服用。
一次要服光,再加第二次水。
第一泡时水多放一些,因药吸水。
再加水时,也要用开水。
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
也就是说,一付药在早上开始第一泡,喝完,再加水,再喝完。
将药渣弃去不要。
4、药方中注明"煮水代茶饮"者,泡药后先在火上煎药至沸腾,再文火煎煮五分钟,而后把药汁连同药渣倒入保温杯中,闷半小后服用。
可带药出差。
再加水时,用开水即可。
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
这种方法比常规的煎药法要省事许多,特别是对需要外出的病人。
5、有大量制附片的方子,在服药时先小口尝一下,以不麻为度。
如果麻嘴,要再煎一会儿。
服药时要小口慢慢地喝,不要一口喝光。
也可以在煎药时加一两勺蜂蜜,一起煎两个小时。
如果制附片的用量在15克以下,一般不需先煎,也不需久煎,合计煮药半小时即可。
6、如服中药恶心、呕吐的病人,宜小量频服。
用小勺慢慢地喝中药,并且,隔一会儿就喝一小口,以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7、服中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舌麻,或者手麻、头晕、腹部剧烈疼痛,或是排便次数过多,患者自觉难以忍受时,可以热水调蜂蜜服下即可。
一般如果服药中病,则可能会出现不少反应,甚至症状会短时加重或全身无力等,最好咨询医生,不可随意停服或者另服西药,否则疗效难以为继。
切切不可因病情变化,私找民间土医滥服激素,以致于病情反复。
煎中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煎中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2c917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d.png)
煎中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煎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制剂方法之一,它通过水煎将药材内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确的煎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药效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煎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煎药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药材选择合适的药材对煎药的效果至关重要。
药材的质量要好,要为新鲜的或干燥的药材,不要使用受潮、发霉或劣质的药材。
2.药材的洗净处理将药材洗净,去除表面的杂质。
洗净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也可以用多次浸泡的方法,有助于去除农药残留。
3.研磨将洗净的药材研磨成粉末。
研磨后的药材可以更好地释放出有效成分。
4.冷水浸泡将研磨后的药材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2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的特性而定。
5.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将药材置于火上煮沸,随后转小火慢煎。
慢煎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2小时,根据药材的特性和方剂的不同而定。
6.热浸泡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加入适量的热水,以保持煎汤的温度。
7.过滤煎药结束后,需要对药渣进行过滤,将清汤与药渣分离。
可以使用纱布或过滤纸进行过滤,以保证煎汤的纯净。
8.温煎一些药材具有易挥发的有效成分,需要采用温水煎煮的方法进行。
温煎的温度一般在40℃左右。
二、煎药的注意事项1.火候的掌握火候的掌握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
在煎药的过程中,要根据药材的特性、方剂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掌握火候的大小。
火候过大会破坏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火候过小则无法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2.炖煎的时间炖煎的时间是根据方剂的要求和药材的特性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较硬的药材需要更长的时间,而较软的药材则需要较短的时间。
过短的时间会导致药效不充分,过长的时间则可能煮过头,影响煎汤质量。
3.水量的控制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量。
如果水量过少,容易导致煎汤煮干;如果水量过多,会稀释煎汤的药效。
一般来说,水量要稍多于方剂的标准用水量,以保证煎汤的充分。
4.药材的煎煮次数根据方剂的要求,有些药材需要多次煎煮,以提取更多的有效成分。
中药煎服方法范文
![中药煎服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1da0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6.png)
中药煎服方法范文中药煎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方法,它利用水、酒等溶剂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然后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
中药煎服方法的正确掌握对于保证中药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煎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煎服的常用方法1.煮法:将适量的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直至煎出药液,通常为原药的2-3倍,即可服用。
有需求的话,煎煮可以多次,直到木滓。
2.煮煎法: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大火煮沸10-15分钟,然后再改用小火慢煎30-4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的水回收,得到药液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煎煮的中药材。
3.直接煎煮法:将适量的中药材与水一起煮沸,不用慢煎。
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药材炮制后,溶解能力增强。
二、中药煎服的注意事项1.中药煎服过程中,要选择具备质量保证的中药材,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煎制过程中,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掌握,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煎制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药效。
3.煎制药液要充分沉淀,避免带入木渣和杂质,避免对肠胃产生伤害。
4.煎制中药时,要盖紧锅盖,避免药性散失。
5.在煎药过程中,要时常观察水量,及时补充,以避免水煮干。
6.煎制好的中药液要及时服用,避免长时间放置,以免发生变质。
7.煎服中药要遵循医嘱,按照剂量和频次进行服用,不可自行增减用药量。
8.煎服中药时,应避免与食物同时进食,以免影响药效。
9.煎服中药期间应禁止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利于药效的吸收。
中药煎服方法的正确掌握对于中药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煎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需要遵循,这样才能确保中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效。
同时,在服用中药期间,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增强身体对中药的吸收和调理作用。
相信通过科学的中药煎服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中药的疗效。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3fd79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9.png)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煎药方法1.准备药材: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处方,准确准备所需的药材,注意药材的保存,应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霉变。
2.洗净药材:将药材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注意不要用肥皂水或洗涤剂清洗,以免对药材产生污染。
3.切割药材:将药材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或薄片状,切削时应注意刀口的清洁与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4.加水煎煮:用陶瓷、砂锅或炖盅等容器,加入适量的清水,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将火调至大火加热,待水开后改成小火焖煮,时间一般不低于半小时。
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调整火候和水量,保持药材的完整性和药性不被破坏。
5.过滤药液:将煮好的药液通过棉纱袋或细糙布过滤,以去除杂质和药渣。
6.药液冷却:将煮好的药液放置在通风处,待其自然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即可服用。
二、注意事项1.服用前的准备:服用中药前,应先洗净双手,不要碰触其他物品,以避免交叉感染。
2.药材的选择与保存:药材的选择应注意完整度和质量,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购买。
已过期的中药应立即丢弃,避免食用。
3.药材的切割:切割药材应尽量避免手指与药材直接接触,以防止污染。
切削时要注意刀具的锋利和稳定性,以确保安全。
4.煎药时的火候:煎药时,应注意人工调节火力,控制火候,避免煮沸过久或过短。
应根据药材的性状和药性,合理控制煎煮时间。
5.药液的过滤:药液过滤时,应使用干净的、无棉屑的棉纱袋或细糙布,以确保药液的净化。
6.药液服用温度:服用药液时,应注意药液的温度,不要太烫,以免烫伤口腔黏膜。
7.准确服用用量:服用中药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8.调整饮食:在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9.调整生活方式:对于服用中药的病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以提高康复速度。
煎中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煎中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6e035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7.png)
煎中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煎中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材煎煮成药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a9c96a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2.png)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1、煎药器具:首选专用砂锅,也可以选择不锈钢锅、搪瓷锅等,忌用铁铝制品。
2、浸泡方法:中药倒入锅内,最好加入纯净水(若无,可选用自来水,放置一段时间,让氯挥发出去,再加入药锅使用),淹没过药面3~5cm(2~3横指)浸泡时间30分钟。
3、煎煮方法:每天一副药,煎两次。
头煎先用大火将药煮沸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规定时间;二煎加水适量,其他同头煎。
4、煎煮时间:从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
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头煎40~60分钟;二煎
30~40分钟。
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药物头煎15~20分钟;二煎10~15分钟。
其他药物头煎20~30分钟;二煎10~15分钟。
后下药物(平分成两份)分别于头煎二煎煎煮完成前5~10分钟下锅。
先煎药物如龟甲等,先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
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药物,需遵医嘱。
5、滤取药液:每次煎煮后滤取(可用两层纱布过滤)药液约200ml为宜,两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口服。
6、服用方法:每日一副,早晩各服一次。
药物应当在饭后半小时,药液加热服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瓜果等。
中药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a7167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9.png)
中药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的熬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浸泡:将药物倒入熬药的器皿中,加凉水没过药物,浸泡1小时左右,让中药充分吸收水分,恢复到新鲜状态,以促进有效成分的析出。
2. 煎煮:浸泡完成后,将砂锅放在煤炉上开始熬制。
一般中药需要煎煮两次,头煎先开大火,等水开了之后再转为小火,慢慢熬制。
一般熬制20\~25分钟,期间隔上几分钟搅拌一次,防止药物沉底糊锅。
3. 二煎: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然后加上热水,高出药面一点点即可,继续用大火煮至沸腾,然后开小火煎煮15\~20分钟即成。
4. 煎药器具:中药在煎制时最好使用砂锅,因为砂锅不易与中药里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受热均匀。
请注意不要使用铝锅、铁锅等金属器皿,因为这些金属容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毒副作用。
5. 煎药火候:煎药的火候有大火和小火两种。
小火需要长时间的煎煮,大火水分蒸发过快药液容易外溢。
因此,一般是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煎药,切不可图快而全程大火煎药。
6. 煎煮顺序:中草药中含有特殊药物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煎煮。
比如药包中有“先煎”字样的小包,应先煎10\~15分钟,再加入群药煎;有“后煎”字样的小包应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放入再煎。
切不可盲目一次全部放入。
总的来说,中药的熬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如需自己熬制中药,请确保了解和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如不具备相关经验,建议请教有资质的中医或药师。
煎中药服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服中药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914c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煎中药服中药的正确方法煎中药是中医药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正确的煎中药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药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药物安全性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煎中药服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将所需的中药材按照处方的要求准备好,包括药材的名称、重量、用途等。
2.清洁工作:将煎药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煎药过程的卫生。
3.器具准备:准备好煎药所需的锅、研磨器、铲子、筛子、滤纸等。
二、煎药步骤1.材料研磨:将中药材按照处方要求进行研磨,使其与水充分接触,加速药物的释放。
2.加水浸泡:将研磨好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以便中药材充分吸水。
3.加热煎煮:将煎药锅放在火上,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持续煎煮一段时间,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处方和药性而定。
4.过滤取液:煎煮完成后,用筛子或滤纸将药物渣滓过滤掉,取得药液。
可根据需要重复过滤,以保证药液的纯净度。
5.再次煎煮:取得药液后,将药液倒回煎药锅中,加热再次煎煮,持续煎煮一段时间,一般为10分钟至30分钟,以提取更多的有效药性。
6.取得最终药液:再次煎煮完成后,用筛子或滤纸将药物渣滓过滤掉,取得最终药液。
三、注意事项1.温火煎煮:煎药过程中要控制火候,一般选用旺旺中火或小火,以防止药物煮沸过多,损失药性。
2.煮药时间:煎药时间根据处方和药性而定,一般不超过2小时,过长可能导致药物成分的破坏、损失。
3.水量控制:煎药时要注意水量的控制,一般按照1倍到5倍的比例加水,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药物的浓缩和有效成分的提取。
4.研磨细腻:中药材在煎药前需要充分研磨,以使其颗粒细小,便于水分的渗透和有效成分的释放。
5.卫生处理:煎药过程中需要保持煎药器具的卫生和清洁,避免细菌或其他污染物的侵入。
6.避免叠煮:一般情况下,中药不宜煮多次,最多煮两次,以防止有效成分的过度损失。
7.药液保存:煎好的中药要尽快饮用,不宜长时间保存,以免药效减弱。
了解中药的煎煮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了解中药的煎煮方法及其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3d71e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2.png)
了解中药的煎煮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中药制剂的常用方法之一、正确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取和利用,以及确保煎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煎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煎煮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种:水煎法、蒸煮法和浸泡法。
其中,水煎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水煎法:将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火上煮沸,调小火慢慢煎煮。
一般情况下,将药材加水煮沸后继续煮15-30分钟即可。
煎煮过程中需注意掌握水温,避免药液溢出,还需不断搅拌,以充分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煎煮完成后,用纱布过滤渣滓,得到的药液就是煎剂。
2.蒸煮法:将中药和适量的水放入木质煎药罐中,罐口要密封,上锅蒸煮。
水煎一般用大火蒸煮约30分钟,小火煎煮约1小时。
使用蒸煮法时,需注意控制蒸汽的温度和时间,以免药液煮沸后外泄或者水蒸汽过热损失中药有效成分。
蒸煮法通常用于煮制脂溶性较高的药材。
3.浸泡法:将中药放入适量的水中,用文火浸泡片刻即可。
使用浸泡法煎制中药时,需将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保持在20-30分钟左右。
浸泡法适用于那些易腐烂、易溶性高的药材。
除了上述的煎煮方法之外,中药煎煮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控制煮药时间:不同的药材煮制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药材的煮制时间在15-60分钟之间。
时间过短会导致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时间过长则容易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
2.控制火候:煮药时应采用小火慢煎的方式,以免药液煮沸后溢出或烧焦。
若遇到需要加旺火的情况,可事先加足够的水量,防止水分过少导致药液煮沸后烧焦。
3.使用专用器具:中药煎煮时最好使用煎药罐或煎药机,以保持温度稳定且易于操作。
避免使用金属器具,以免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液的质量。
4.严格卫生要求:煎煮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等污染物进入药液中。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等,以防止外界细菌进入煎药过程。
5.煎剂保存:合理保存和使用煎剂,可提高药效和延长药液的保存时间。
中药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27c9c9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0.png)
煎药方法——煎煮方法
每剂药煎煮两次,分五次喝, 第一次先用大火,煎煮沸后改用中 小火,第二煎加水适量(以淹没过 药面1-1.5cm为准),火候同第一 煎,煎时最好加盖。
两次各分别取药汤500ml,共 1000ml,混匀,遵医嘱分次服用。
煎药方法——煎药时间
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 一般药物第一煎25-30分钟; 第二煎25-30分钟。
服用方法——药液用量
药液一般成人每次200ml 儿童每次约60-100ml
服用方法——服用时间
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晚
早、中、晚各服一次,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 刺激的药物宜饭后1小时服用。
服用方法——服用温度
解表及温补药宜温服
祛寒、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 宜热服
清热解毒药宜温服
注意事项
注
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
意
服等字样要按要求去做;
事 项
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
可服用,以免中毒。
谢谢聆听
中药煎药方法 及注意事项
中药/中药养生/中医药文化
目录
一、煎药方法 二、服用方法 三、注意事项
煎药方法——煎药器具
煎药应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搪瓷等器具,能够很好地使药物 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作用。
煎药方法——浸泡方法
煎药前冷水浸泡药物; 水量没过药面3-5CM; 浸泡20-30分钟为宜。
中药饮片煎熬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煎熬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8a2be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7.png)
中药饮片煎熬方法及注意事项一、中药饮片煎熬方法:1.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药材饮片、器皿、水和火源。
选择形状深碗状的锅具,以提高煎煮效果。
2.加水:将药材饮片放入锅中,倒入足够的水。
水的量要根据药材的特性和配方的比例而定,一般来说,水量要稍多于药材的总质量,以确保药性的充分溶出。
3.入锅开火:将锅放在火上,用中小火加热。
为了保证有效成分的保留,应该选择慢炖的方式煎药。
4.沸腾:药材煮沸后,继续保持中小火,保持药液的微沸状态。
这样可以减少营养素、有效成分在高温下的损失。
5.煎煮时间控制: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特性、制剂要求以及医师的建议而定,一般时间在30至60分钟之间。
煮制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药液的沸腾情况,防止溢出。
二、中药饮片煎熬注意事项:1.药材的分层:一些中药饮片在煮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层现象,这时应采取适当方法,如用木勺轻轻搅拌,使其均匀煎煮。
2.加水量的控制:水的数量应根据药材的特性来决定,但是一般来说,最好略多于药材总质量。
过少的水量会导致药材出汤不充分,影响药效。
过多的水量会导致药液稀释,影响提取的效果。
3.温火慢炖:选择中小火煎熬中药饮片,既可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又能维持药物的营养成分。
高温煮药会使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损失过多。
4.注意湿度:药材在日光下暴晒后会吸湿,煎煮的时候需注意控制好湿度,以免影响煎煮效果。
总结:中药饮片的煎熬是制备中药汤剂的重要工艺环节,正确的煎熬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提高药效,避免药材的过度煎熬和致使有效成分损失。
此外,煎熬过程中应注意药材的质量、煮药的时间和火候,以保证中药饮片汤剂的质量和安全。
中药学煎药
![中药学煎药](https://img.taocdn.com/s3/m/73ff4b4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4.png)
中药学煎药
中药学煎药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煎煮,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制成中药汤剂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中药学煎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药材:将需要煎煮的中药材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灰尘。
2. 加水:根据药材的种类、质量和煎煮目的,加入适量的清水。
一般情况下,水的用量是药材的3-5 倍。
3. 浸泡: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
浸泡时间一般为30 分钟至 1 小时。
4. 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和水放入煎煮锅或药壶中,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煎煮。
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种类和性质而定,一般为20-30 分钟。
期间需要不时搅拌,以防止药材粘锅或溢出。
5. 过滤:煎煮完成后,使用滤网或纱布将药渣过滤掉,保留药液。
6. 二煎:如果需要,可以将药渣再次加水煎煮,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二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缩短。
7. 调整药液:根据需要,可以将药液浓缩或稀释,调整药液的浓度。
煎药的具体方法和时间可能因药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些药材可能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处理。
因此,在煎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药师,以确保正确的煎药方法和剂量。
此外,煎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药液的质量和效果。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煎药必读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煎药必读](https://img.taocdn.com/s3/m/babd2bd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8.png)
先煎
②某些有毒药物可经过先煎1—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附子、生草乌、生川乌等。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先煎是为了减毒,先煎时间控制在 60~90 min 为宜。
降低毒性
研究发现,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被分解或水解其C-8 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 1 分子乙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原碱,即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其毒性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 1/200~1/500,毒性降低;再进一步水解,其 C-14 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 1 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即乌头原碱、中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双酯型生物碱的 1/2 000~1/4 000,毒性显著降低。物碱水解过程如图 1 所示。
中药在煎药前为什么不宜淘洗?
煎药前不必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药物的气味会散失,降低药效。 另外中药在做成中药饮片前会净选和加工炮制,总灰分是达到国家标准的。
中药为什么要煎两次?延长时间煎一次可以吗?
中药在煎煮前为什么要浸泡?泡多长时间为宜
如果不预先用凉水浸泡,直接用快火去煎或者开水煎煮会使药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以致阻塞药片毛细管的通道孔隙,水分难以进入而有效成分又难以向外扩散,故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药物的疗效不能充分发挥。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及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
加水量 现代算法 根据吸水率和蒸发量
加水量=吸收常数ml/g×饮片质量+预取药量ml+损耗量200ml k=1.5ml/g 1.3k0-0.9k0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液汤剂的质量,若加水不足会造成药材浸煮不充分,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溶出率相应降低;加水量过多,药汁浓度太低,浓缩可能会破坏部分药材的有效成分,不便服用,降低病人依从性。吸收系数与方剂的功效、方中药物的药性,质地、干湿度、粗细、品级、药用部位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煎服方法事关疗效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
而中药的煎服方法对疗效有很大影响,为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需要正确地煎熬和服用。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性味功能各不相同,加之患者病情和用药目的也不一样,所以煎服中药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病、因药而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汤剂又称煎剂,系用生药或炮制后的药加水直接煎熬而成。
方法简便、吸收良好、作用较快,是中医最常用的一种剂型。
一般煎药用的容器应采用砂锅或搪瓷锅,切忌用带油垢的锅、铁锅。
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药锅应根据药量选择大小,若过大,则底部受热面积大,容易煎干;若过小,则会因药物压缩过紧,不能添加适量的
水而使其有效成分难以充分煎出,同时,煮沸后药液还容易溢出。
一些具有硬壳的果实或种子类药物,如荔枝核、桔核、带壳苡仁、金樱子、山栀子等,煎前应打碎,以便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
煎药前最好将中草药用冷水浸泡一下,这样对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对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避免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上。
加水量以淹过药物二横指为宜,第二煎时,水稍高出药物表面即可。
煎药时一般先用武火(急火)煎至沸腾,定时搅动,再用文火(慢火)徐徐煎煮约半小时许(第二煎可2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出。
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在一起,分两次服用。
有人主张剂量大和滋补类药物应煎三次,兑在一起后分两次服。
上述是一般的煎药法,但许多不同的药物尚需采取不同的煎熬方法。
例如发汗解表、理气、质地轻清和具有芳香挥发的中草药,如苏叶、荆芥、金银花、菊花等,应用武火速煎,水沸后10~15分钟即可,以防减损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而质地粘腻、有滋补作用的药,如人参、黄精、当归、熟地等,应用文火久煎,待沸腾后再煎30分钟至1小时或更久,以尽量煎出其有效成分。
第二煎的时间可比第一煎缩短1/3或1/2左右。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煎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
矿石及贝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如石膏、石决明、龙骨、牡蛎、鳖甲等,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先下煎煮,即先以武火加热至沸,煎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
麻黄则需先煎,掠去水面的沸沫,再投入其余药物。
质地轻清的芳香、解表药,如薄荷、浮萍、藿香、佩兰等,大多含挥发性成分,不能煎煮过久。
钩藤久煎亦会失去药效,所以应在其他药物将要煎好时再下锅,然后煎5~10分钟即可,以免减低药效。
有些含有黏性成分的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加水煎煮后易使锅底焦糊;另一些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均带有细小毛刺,煎煮后药汁内的毛不易除去,服药时会刺激咽喉。
因此,这些药物均需包入纱布袋中,再和其他药物一起煎熬。
枇杷叶预先去毛或蜜炙后,可不另包。
还有一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金石斛等,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须另煎,煮沸30分钟后,滤出药汁。
然后再加水,同时加进其他药物一起煎煮,最后将另煎药汁和合煎药汁兑在一起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避免浪费。
此外,在煎药时应当用筷子不时搅动,以免药物粘于锅底而致糊锅。
若发现糊锅,此服药则不能服用,需另煎一剂。
关于汤药的服用量,每次以服用120~150毫升为宜。
但也有例外,如发热患者吃清热解毒剂,药液可多一些,以助药力;烦渴或脱水患者吃的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一些,并可代茶频服。
而小儿和重症患者,服用过苦或带有怪味的药,药液量应少一些。
若煎出药液太多,可再加热浓缩,待药量稍少时再服。
有些中药不能煎煮,只能烊化,如芒硝、饴糖、蜂蜜、阿胶等,都需在汤药煎成去渣后加入,微微加热搅拌,俟溶化后再服。
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如有温服、热服、凉服之别。
温服即药汤不冷不热时服下,目前大多数中药均用温服法。
而热服适用于大寒证,冷服则适用于大热证;热药冷服适用于假热真寒证,寒药热服适用于假寒真热证。
有些贵重而用量小或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犀角、羚羊角、珍珠、牛黄、朱砂、琥珀等,须另制成细末。
当药物煎好后,取少量药汤调入药末,和匀服下;或者将药末倒在舌上,用温开水将药末送下,立即再将汤药喝下,这种叫冲服。
冲服和烊化药,在每天两次服药时,要各用一半。
某些外感风寒患者服用解表方剂,如桂枝汤时,在服药后要吃半碗热粥,并盖被而卧,以助其发汗解表之力。
关于服药时间,《神农本草经》早有记载:“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
”现在一般仍沿用此法,即治疗四肢血脉病和驱虫、攻下时,均宜空腹服;病在下焦的宜饭前服;病在上焦的宜饭后服。
而抗疟药则必须在发作前3个小时服用。
解表发汗药宜3~4小时服一次;治疗急性病的药,宜4~6小时服一次。
但一般药物都是早晚各服一次。
泻下药和驱虫药都应“中病即止”,就是说,达到了泻下目的,或驱出了肠寄生虫后,就不再继续服用。
而滋补强壮药,则需长期服用。
由此可见,许多中药在煎服方法上各有不同要求,如果不遵医嘱、不依据病情和药性,千篇一律地煎熬服用,往往会出现药方开得好、中药炮制也好,疗效却不好的情况。
对此,患者必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