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新)

合集下载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2)苏轼《前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景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

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

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元丰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

赏析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人到中年的苏轼,流落黄州,与好友两游赤壁,极目渺渺苍穹,感慨人生短促,多少壮志随风消逝,多少期许转头成空,他却未言失意沮丧,反以豁达胸怀写成前后《赤壁赋》,纾解胸臆苦闷,重寻人生快乐之源……清风明月,水光接天,本就是用来赋闲邀客的,箫歌奏和,诗酒相发,原也是借以寄情抒傲的,前两段写眼前美景自是实况真事,为全篇渲染气氛、酝酿情绪。

一乐一悲,后先相应,人生之无常难测、世路之乖舛多戾不正如此吗!苏轼说的“多难畏事”似乎在眼前景物中叠印出了深微隐曲的文脉和心迹。

文吧,“其赋事也,则于事有触;其赋物也,则于物有况”(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睹物兴情,情以物兴”(刘勰语),两段叙事、写景、引情,意在铺陈,提起下文,是本赋的基础。

晴山沓兮万里新的意思

晴山沓兮万里新的意思

晴山沓兮万里新概述晴山沓兮万里新,这句诗出自东汉代乐府民歌《赤壁赋》。

这句诗以其简练精深的形象,表达了万物更新、春天来临的美好景象。

文章将从不同层面探讨晴山沓兮万里新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主题。

一、自然景象的新生1. 春天的降临春天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新的开始,是大地复苏、万物更新的季节。

万里新意味着春天的场景无处不在,从河谷到山川,从湖泊到大海,到处都是焕然一新的景观。

春天的到来,带给人们温暖、明亮和希望。

2. 花草树木的绽放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降临了一片新生,花草树木绽放出色彩斑斓的花朵和嫩绿的嫩叶。

桃花、樱花、杜鹃花等各种花朵竞相开放,花的香气充盈在空气中,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愉快的感觉。

3. 春雨的滋润春天也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春雨滋润了大地,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雨后的土地焕然一新,湿润的土壤孕育出茁壮的植物,绿草如茵,山青水秀。

二、人生的新起点1. 成长的机会晴山沓兮万里新,对人生而言意味着新的起点和机遇。

每个人都有不断成长的需求和愿望,而万里新使得我们可以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开始,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和机遇。

2. 意义的重塑晴山沓兮万里新,让人重新思考和定义人生的意义。

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不同,而新的起点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调整和重塑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3. 心灵的净化万里新也是心灵的净化和重整。

生活中的压力、困惑和烦恼不断积累,而新的起点可以让我们放下过去的包袱和烦恼,重新调整心态,重拾平静和内心的宁静。

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 科技的革新晴山沓兮万里新不仅指自然界的新生,也包括人类社会的新起点。

人类社会在科技的革新中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技术和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机遇。

2. 文化的繁荣晴山沓兮万里新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新的思想、艺术和观念涌现出来,为社会带来新鲜血液和多元化的文化。

3. 环境的保护尽管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对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高中语文课文 赤壁赋原文(最新编写-修订版)

高中语文课文 赤壁赋原文(最新编写-修订版)

高中语文课文赤壁赋原文(最新编写-修订版)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 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赤壁赋第一课时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赤壁赋第一课时

课堂总结
读《赤壁赋》 康靖贤
景佳事雅乐而歌, 客倚洞箫悲恨多。 明月清风无尽藏, 一儒一道两东坡。
板书设计
文言现象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打通文意
作业布置
1、阅读《苏东坡传》 2、积累文言现象。 3、完成习题。
写作背景
活动展示二: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
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
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
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
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幸亏亲友
(月光下的清波)
自读课文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望
七月既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自读课文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②歌
扣舷而歌
(唱)
歌曰
(歌词)
倚歌而和之
(歌声)
自读课文
第六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课堂练习
根据内容提示,写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1、拟人手法描写满月美景的语句:_____,______。 2、用夸张手法写箫声的悲切的语句: 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 天际相接的句子:______,_______。
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翻译: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陆地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 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 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哀叹 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新高考语文必修2 课文2 赤壁赋

新高考语文必修2 课文2 赤壁赋

四、名句默写 1.《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 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舞__幽__壑__之__潜__蛟__,_泣__孤__舟__之__嫠__妇__”。 2.《赤壁赋》中,苏轼用“_舳__舻__千__里__,_旌__旗__蔽__空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 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 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寄__蜉__蝣__于__天__地__,_渺__沧__海__之__一__粟____”。 4.《赤壁赋》中,“_月__出__于__东__山__之__上___,__徘__徊__于__斗__牛__之__间___”两句写出 了月亮缓慢移动的美景。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⑰ (屡次得到)托遗响⑱(余音,指箫声)于悲风
(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①( 此,这里指水)而未尝往 也盈②(满 )虚③(缺 )者如彼而卒④( 到底 )莫消长⑤( 消减和增长 )也盖将⑥ ( 假如,如果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⑦(竟,竟然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⑧(如果) 非吾之所有虽⑨(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⑩(这里有享有的意思)
被动句 标志词:于 于周郎者乎 ⑫是造物者之无
判断句 标志词:也 尽藏也 ⑬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标志词:也
6.文化常识 (1)《赤壁赋》 ①“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__风___、__雅___、 _颂____、__赋____、__比___、__兴______)之一。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说,“赋”是直陈叙 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②汉代时,“赋”成为一种文体。该文体介于__诗____和__散__文___之间, 讲求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 景抒情。

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2022年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导语:《赤壁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下面店铺给大家提供了《赤壁赋》教学设计,大家可以参考阅读。

最新《赤壁赋》优秀教学设计篇1【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三、教学原则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说教法】1、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高中语文《赤壁赋》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赤壁赋》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少焉,月出于东 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和天空连成
山之上,徘徊于 一片。任凭小船向何处漂荡,越过
斗牛之间。白露
茫茫无边的江面。江面是那么浩 瀚啊,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不知
横江,水光接天。 道将要飞向何方;我们轻快地飘起
纵一苇之所如, 啊,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飞升 凌万顷之茫然。 到仙境的神仙。
浩浩乎如冯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
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赋在写悲“凉的客秋人风中”吹的奏生出来悲。之因,
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
蓄势。
第十一页,共25页。
翻译与理解
四写悟理自解。苏子的话针对
“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我江有月从消对水、宇失客总江宙。是人水的有象说的 变时这:圆变化样“有不与说您时断了不到缺地解的变人流那月的生去江亮议的,像水但论哲那和始,理样月终变亮他。没化吗,?
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 们 中没去有寻人求禁止精,神享上用的它们寄不托会,竭尽表。现这了是大
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
自 一然种的旷无达穷的开宝朗藏的,胸我和襟您和可生以共活同态享度用。
的。
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
吾与子之所共食。“
第十二页,共25页。
翻译与理解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 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 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第二十页,共25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作业含解析2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作业含解析2

第9课赤壁赋学校班级学生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陈福枝)一、基础训练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A。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危险)举.匏樽(拿起)不绝如缕.(细丝)B.肴核..(菜肴) 既.望(过了)破.荆州(打破)举酒属.客(劝人饮酒)C.少焉..(一会儿)倚.歌(循、依) 托.遗响(寄托)酾.酒临江(斟)D.渺渺..(悠远的样子)盈虚.(空虚) 挟.飞仙(携带)取之无禁.(禁止)2.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侣.鱼虾而友.麋鹿B.舞.幽壑之潜蛟C。

正.襟危坐D。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山川相缪③杯盘狼籍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B。

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①而.今安在哉②而.卒莫消长也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介于诗、文之间,比较接近于诗体。

6. 选出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A.月出于东山之上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客有吹洞箫者D.何为其然也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貌的女子C.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气D。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8.根据句意,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①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语文教案

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三、回顾“赋”的文体知识。

(随机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

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四、检查预习效果:(各组间比赛,男女生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⑴按课本段落,要求四个自然组的学生分别齐声朗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音准,情感变化把握得好。

(听朗读示范录音,正字音,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快慢﹑情感变化)⑵检查男生对文言字词句知识的把握。

(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⑶检查女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明确各段内容,概括各段段意:(按《优化》提示,可将课本最后一段“客喜而笑……”另作一段)明确:第一段,写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五、分析第一段:⑴情景设置:配乐,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

(说明: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

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⑵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

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赤壁赋第一课时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赤壁赋第一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人生经历及其作品,把握苏轼的思想。

2.把握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提高熟练翻译文言语段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景物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三、预习检测壬戌()酾酒()桂棹()横槊()袅袅()渔樵()幽壑()扁舟()嫠妇()匏樽()愀然()蜉蝣()相缪()无尽藏()狼籍()舳舻()旌旗()枕藉()四、文化常识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

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学生活动安排与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请大家根据《苏东坡传》或有关作品,制作“苏东坡小传”,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思想轨迹。

活动展示一:人物: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时代:北宋身份:文学家、书画家。

官场: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任知州县令、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郎知登州(蓬莱)、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起草诏书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文赏析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文赏析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文赏析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文赏析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这篇赋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全文共分五段。

开头一段先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式是“泛舟〞,时间是“七月既望〞,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人物是“苏子与客〞,子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

作了这样的交代之后,下面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

扣着“泛舟〞二字,写水兼写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简短两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扣着“七月既望〞再写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指《诗经·陈风》里《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这章诗描写诗人看到明亮月光下美人娇好的容貌和幽闲的体态,引起感情上的爱慕向往和烦闷不安。

吟唱这样的诗,除了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之外,在这里还有以“月出皎兮〞召唤月亮飞临的用意.果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范文五份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范文五份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范文五份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1 【教学设想】《赤壁赋》文笔优美,文采飞扬,骈散结合。

写景部分精警凝练,形象鲜明。

议论部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

许多句子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特别便于学生诵读。

因此,我准备从读入手,把欣赏品味语言作为重点,与学生进行赏析__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能力,让学生能在全文写景、抒情、议论的巧妙融合中体会到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第一步:导读。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整体感知,领悟品味,寻找自己喜欢的句、段,并稍作分析。

这一步目的是为了熟悉课文,并且为下一步的鉴赏活动做准备。

第二步:自读。

学生多角度赏读,品味细节,为理清全文思路作铺垫。

第三步:忆读。

当堂背诵精彩语句,检验理解程度,为品鉴文章深层情感和思想旨趣预设伏笔。

第四步:研读。

通过悟读关键语句,体会贯穿全文的意象,把握文章的深刻主旨。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之美,把握旨趣之妙。

【教学难点】文中辩理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板书设计:赏秋江月夜之美景听箫歌相和之哀声叹吾声须臾之悲情悟变与不变之妙理【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掌握属、斗、缪、酾、扁、藏等字的读音规则以及几个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诵读的规则。

2、学会多角度品析精彩语句,通过朗读背诵提升效果。

3、在理解文句深层含义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睿智超群的人生哲学。

德育目标:1 、品味文中写景抒情的名句,提升自己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2 、领悟作者高超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人生品格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岁月易逝,人生短暂。

面对有限的人生,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你有哪些感想?二、检查预*属、斗、缪、酾、扁、藏、藉三、听读课文,品味欣赏1 、品读第一段中写景的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赤壁赋》公开课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赤壁赋》公开课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赤壁赋》公开课学案【学习指引】《赤壁赋》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6课文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写于宋神宗时期。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

黄州时期是苏轼创作上重要的分水岭,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本文为前《赤壁赋》,文章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并采用“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思想认识逐步深化。

全文通过铺陈和排比形成了一种整饬之美。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抓住文章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的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素养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作品,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疏通文意并背诵全文。

3.了解赋的相关知识,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语言艺术。

4.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号,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后人称之为“”。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

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赤壁赋》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赤壁赋》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赤壁赋》(3)(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赤壁赋》(3)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赤壁赋》如果说上阙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仍不免带着另一种形式的抗争之意“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则找到了苦难中心灵的平和宁静,回归了生命的恬静自如,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清朝张伯行在《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八)写读《赤壁》一文:凭吊江山,恨人生之无寄;流连风月,喜造物之无私。

一难一解,悠然旷然。

当然,教师要允许学生对苏轼在其中流露的虚无消极的情绪有不同的看法,并引领学生在课外对苏轼做更深入更丰富的解读。

三、小结:纵观全篇,我们不仅可以领略文学之美,可以体悟哲学之理趣,还可以感受苏轼旷达淡定的人生态度。

作品虽然流露了一些虚无消极的情绪,曲折反映了他对坎坷命途的愤恨,但更主要地表现了他追求自我救渎自我超越的精神。

作为一位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文人,大致都会有儒家式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天下之志,苏轼在经历一场生与死的磨难以后对人生、生命、功业的顿悟,是人生境界升华的产物,在《赤壁赋》里他将这种顿悟的深邃哲理与诗意的境界、无垠绵亘的时间长河,与浩渺茫然的空间四维,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赢得千年不衰的魅力。

四、作业:印发两篇文章给学生,以做拓展阅读。

1.阅读《后赤壁赋》一文,在景物描写和思想内容上与《前赤壁赋》可做一比较。

(《后赤壁赋》文略)清批评家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评到:“前赋是特地发明胸前一段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一一指示词一段真实了悟“”又说“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可见在学习了赤壁的一词一赋后,如果能了解后赋,无疑是有益的。

2.阅读下文,以“也说苏东坡”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字数不限。

喜欢苏东坡(节选)方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最新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汇总(3篇)

最新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汇总(3篇)

最新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汇总(3篇)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篇一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课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二课时一、导入:前面我们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他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

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

“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在我们课本的封面。

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

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赤壁赋》写作背景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弊政的要求。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著名的诗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著有《东坡乐府》。

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注音 窈窕( yǎo ) tiǎo ng 冯( pí )虚御风 嫠( lí )妇 舳舻( zhú lú ) 横槊( shuò)赋诗 枕藉( jiè ) 匏樽( páo zūn) 壬戌( rén xū )之秋 桂棹( zhào ) 愀( qiǎo )然 酾( shī )酒 杯盘狼藉( jí ) 蜉蝣( fú yóu ) 挟(xié )飞仙以遨游
线索: 乐 悲 感情 乐
景 情 理
感性的乐 体悟 思考 理性的乐
有机 融合
景情理是如结合的?
水月流光 哀乐相生 物我无尽
赤壁赋
苏轼
山水之乐 达观之乐
景(乐) 情(悲)
理(乐)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风月不老 先生未亡
巩固拓展练习
1.对不同颜色的词意判断正确的是( A )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相与枕藉乎舟中 (3)扣弦而歌之 (4)倚歌而和之
课文赏析
第一节(夜游画境)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 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 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写出了羽化登仙、飘 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诗人借山水而暂时排遣 其内心的郁闷
在问 何题 处一 ?: 为文 什章 么第 写一 得段 赛的 似景 仙物 境描 ?写 美
第二节
触景生情,由乐而悲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 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 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 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体感知
1. 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感情基调。
一 (1) 二 (2~3) 三 (4) 四(5) 月下泛舟 吊古伤今 物我无尽 开怀畅饮 乐 悲 乐 乐
它记述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的所见所闻,以作者的主观感 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 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凉,再到他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 生活态度。
扣舷而歌之 ——主谓倒装句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贤人。 使……舞动) (代词,代“歌”) (音节助词) 古今异义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溯(su:逆流而上 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哭泣)
的诗 ?人 是 如 何 写 歌 声 、 笛 声
赤 壁 赋
一人早多故樯羽雄小遥 尊生生情国橹扇姿乔想 还如华应神灰纶英初公 酹梦发笑游飞巾发嫁瑾 江 我 烟 了当 谈 月 灭 年 笑 间
一江卷惊乱三故千大 时山起涛石国垒古江 多如千拍穿周西风东 少画堆岸空郎边流去 豪 雪 赤 人 人物浪 杰 壁 道 淘 是 尽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037年~1101年
•正:使……正;整理 •安在:在安,在哪里(宾语前置 于:表被动 此非……乎:这难道不是……吗? •固:本来(固一世之雄也: 东:动词,向东进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缪—缭 盘绕 破、下:动词,攻占 西、东:名词做状语,向西, 句) 何为:为何,为什么(宾语前置)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向东 地端坐着。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
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 托遗响于悲风 况:何况 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法,以……为伴侣,以……为朋 遗响:余音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 渔樵:打渔砍柴(名词 友) 挟:偕同 用作动词) 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于:介词,在
苏轼是怎样 一步一步地 劝慰客人的?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逝者如斯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第五节
理释转喜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 笑了。洗净杯子,重新 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 了,杯盘杂乱地放着。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 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 经亮了。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
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 有,虽一毫而莫取。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则:那么 苟:如果 区分: 夫:指示代词 “曾不能”,译 何羡:羡慕什么(宾语前置) 且夫:再说 往:流逝 盖(将):表假设,如果 卒:最终。(中段考:卒,死) 盈虚:盈,满。虚,缺 斯:此,这里指水 曾:竟,简直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 成:连…都不… 虽:即使 消长:增减 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同“已”,停止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宋代大文 豪。
苏洵、苏辙 韩愈 欧阳修 苏辙 柳宗元 苏洵 王安石
一门三父子 三苏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唐宋八大家 (文) 曾巩 苏辛(词) 米芾 苏黄米蔡 (书法)
辛弃疾 黄庭坚 蔡襄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 年,当时,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 事,不得擅离安置所, 他心情十分苦闷。同年, 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 赤鼻矶,“借地抒情”, 相继写下了《赤壁赋》 《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 赤壁怀古 》等诗文。 本文是第一篇,又称 “前赤壁赋”。
来乐 问 ?到 题 悲二 变: 化文 是章 否第 太二 突段 兀作 ?者 悲的 从感 何情 从
第三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 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 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 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
(D)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明确:
苏轼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 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 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 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 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 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 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 并不矛盾。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用 这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A)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相同,3与4相同 D.1与2 不同,3与4 也不同

第三段中,“客人”因何而悲?
由古今人物对比生悲
客 之 三 悲 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由理想和现实矛盾生悲
第三段中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 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 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 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 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 悲绪上.
第四节
说理明事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 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 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 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D) 3.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D)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作者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 穷? 明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 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 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 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 恒的。
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 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 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 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凌:越过。 游于(介词,在)赤壁之下 ;月出于(介词, •冯:通“凭”,乘。(通假字)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既望:过了望日,即农历十七日。 少焉:一会儿。 纵:任凭。如:往 从)东山之上):倾注,引申为劝酒。 •属(zhǔ (状语后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然的万顷
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 •虚:太空。 (古今异义) 既:已经。望,农历小月十五日, 区分:纵一苇之(去,茫往)所如 大月十六日。 茫然:旷远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