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听觉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明白听觉是如何产生的;2. 掌握耳朵在感知声音方面的作用;3. 了解耳朵在平衡方面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耳的结构和功能;2. 听觉的产生;3. 耳的平衡功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示范模型(如耳朵模型);3.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音箱、音叉等);4. 教学工具(如白板、黑板、笔);5. 没有人因为嗓子合适而成功,而是成功的人为了嗓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与学生交流耳朵的作用和重要性;2. 共同观察耳朵的外部形态和构造。
二、听觉的产生(15分钟)1. 介绍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2. 利用示范模型和PPT,详细解释耳朵的功能和工作过程;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声音是如何传入耳朵的?三、听觉实验(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听觉实验,手持音箱靠近学生耳朵,调节音量大小;2. 让学生用手捂住自己耳朵,再打开音箱,比较有无捂住耳朵时的听觉效果差异;3. 引导学生思考:捂住耳朵时,声音传入耳朵的方式有所改变吗?为什么?五、平衡实验(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平衡实验,让学生轮流站起来,左右摆动身体;2. 观察和记录学生站立时的表现和体验;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站得久了或者晃动过度会感到不舒服?六、巩固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2. 提问学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环节?为什么从前后传导有差异?3.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关于耳与听觉的小测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耳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耳朵的兴趣,并通过示范模型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耳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思考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通过设计一份小测验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掌握耳朵与听觉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提醒学生保护耳朵,珍惜听觉。
二、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与功能2. 听觉的基本原理3. 听觉实验三、教学重点难点2. 听觉的基本原理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感知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学生明白外耳、中耳、内耳在听觉中的作用。
3. 听觉实验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引出耳朵和听觉的话题,让学生产生对听觉的好奇和兴趣。
3. 操练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 引申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听觉的保护,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利于听觉保护的小常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与解答。
六、教学手段1. 课件2. 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感受听觉的原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 总结听觉保护的小常识3. 提出一些与耳朵与听觉相关的问题,做适当的调查研究。
九、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和了解听觉的原理。
2. 通过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主动性得到提升。
3. 本节课设计强调了实践,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1.3 耳和听觉(1)教案

1.3 耳和听觉(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了解耳的结构。
2.知道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以及中耳炎、失聪、晕车等疾病或症状。
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4.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建立猜想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双耳效应。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耳的结构模型、一块黑布(用来蒙住测试者的眼睛)、ppt课件学具准备:棉花团(用来塞住耳朵)、铅笔一支(或其它能用来敲击课桌发出响声的用具)【设计说明】耳是人体五官(眼、耳、口、鼻、喉)之一,听觉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量仅将于视觉的途径。
初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关耳和听觉的生活经验。
在学习了鼻和嗅觉、舌和味觉以及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之后,本节学习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读图认识结构,阅读了解功能,教师以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上组织调查(如“经常挖耳的人数”、“有晕车反应的人数”)、讨论(如“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失聪的原因”)、思考(如“全国爱耳日及图标”、“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耳朵”)和体验(如“体验耳聋的感受”)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本节课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在引导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假设之后,着重让学生尝试对每一种假设尤其是教材中的三种,设计出相应的可实际操作的方案,从而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案在课堂上实验,获取事实证据,得出结论。
然后介绍“双耳效应”,让学生感受实验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刚才上课铃声一响,大家就自觉的回到座位上了,这说明我们的耳朵都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靠耳朵来听声音的,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同样是正常的耳朵,为什么我们熟睡时,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呢?(见ppt2)要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先来认识耳的结构吧!二、新课教学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
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激的感受器是位于耳的。
分析和答:本题考察耳的结构及其功能等知识。耳分为外、中、内耳。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 汽车行使速度变化和上、 下坡都将刺激位觉感受器, 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感觉,因此本题答案是前庭和半规管。
4、保护耳朵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遇到一些场合或问题时该怎么做,如遇到巨大的响声 时,耳朵进水时,甚至爬进虫时。洗头挖耳不专业等等
二、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来听
1、提出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来听?
2、建立假设
1用两只耳比用一只耳收集到的音量要大
2用两只耳来听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3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耳边的声音
3、设计实验方案
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4、检验假设 得出结论
根据声音到达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5、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所以说,我
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三、巩固小结
例题
1、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分析和答:因巨声会形成耳膜的内外压力差、导致鼓膜破裂,因此,张嘴、捂耳是为了 防止巨声造成的耳膜内外的压力差,压破鼓膜。
(2)讨论: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谈谈“失聪”的原因有哪些?
先解释失聪,再小组讨论5分钟,交流,老师总结。
A.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导致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B.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振动传入内耳。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c.创设情境,引入听障人士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关注听力健康,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2.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耳和听觉的奥秘。
b.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掌握:耳的结构、功能及听觉形成过程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理解。特别是耳蜗内部结构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以及声波如何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些内容较为抽象,是学习的难点。
2.技能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听觉现象,以及进行简单的听觉实验,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听障人士、关注环保、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这是教学中的重要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利用耳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耳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听觉形成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耳的基本构造,如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及其作用,使学生对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听觉障碍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选择题:关于耳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耳与听觉》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耳与听觉》,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的听觉系统如何工作,以及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本文将针对初中生物课程中的《耳与听觉》这一内容,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工作原理。
2.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听觉保护意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如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听清楚对方说的话等。
二、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和教学PPT,包括耳的结构、听觉的原理以及听力保护知识等内容。
2.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如耳模型、动画视频等,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4.准备一些听觉保护的宣传资料,便于教育学生正确保护听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声音的方式,引出对听觉的兴趣。
然后以一个问题开始教学,比如: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这样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2.知识讲解通过PPT和教学素材,讲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构造,以及它们分别的功能。
然后讲解听觉的原理,即声音是如何被耳朵接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讲解一些与听力有关的常见疾病,如感冒引起的耳鼻咽喉感染对听力的影响等。
3.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听觉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平常在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听力。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听觉保护知识的普及通过播放一些宣传片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正确的听觉保护知识,如:不要长时间听音乐,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讲话等。
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到班级进行听力保护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有机会提问和深入了解听力保护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比如: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听清楚对方说的话?等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3.2耳与听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 内耳:听觉感受器的所在
- 耳膜:声波与中耳之间的屏障
- 听觉神经:传递声音信号到大脑
3. 重点句:
- 耳与听觉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了解其工作原理对我们保护和改善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耳与听觉的相关知识,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耳朵的构造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听觉的因素。同时,学生将能够运用生命观念分析人体生理机制,提升科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耳与听觉”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耳与听觉”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 核心素养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还将能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耳与听觉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课前的自主探索环节,学生对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的两只耳朵之间的差异;
2.了解人类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生理结构以及其在听觉传导中的作用;
3.了解听觉系统的生理原理,包括声波的传输,声音的调理作用,听觉细胞的特性和编码,听觉通路的组织和加工;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
1.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2.声波传播和声音调理
3.听觉细胞的编码和听觉通路的处理
4.实验设计和实验原理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图表和实例,阐述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听觉传导的生理原理;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器材和模型展示声波传播和听觉细胞编码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
(1)音乐中好听的声音是如何在耳中产生的?
(2)介绍耳朵结构及其作用。
2.讲授部分
(1)人类耳朵的解剖结构
(2)声波的传播和调节过程
3.实验演示
4.课堂讨论
(1)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声波的传播和听觉细胞编码的原理,讨论听觉传导的特点。
五、实验设计
1.观察音频波形
材料:音频播放器、示波器
方法:从音频输出器中播放音乐或其他声音,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2.观察声音的频率
材料:发声器、频率计
方法:用发声器发出声音,用频率计测量声音的频率。
3.观察声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
六、课堂作业
2.观察家中的电视、电脑等设备,描述其中的扬声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掌握人类耳朵的解剖结构及其作用。
2. 学生能够了解声波的传播和音色的调节。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百度文库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百度文库耳和听觉教学设计百度文库的文档提供了有关耳朵和听觉的教学设计和材料,本文将根据该文档进行讨论和回答。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将学生引入耳朵和听觉的基本知识,了解听觉的作用和功能,并掌握一些保护听力的方法。
2. 教学内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物理过程、听觉的生理过程、保护听力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耳朵和听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b. 知识探究: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示和模型向学生展示耳朵的不同部分,并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感受耳朵的形状和结构。
c. 实验探索:设置一些简单的听觉实验,如利用音叉和纸片等材料演示声音的传播和共振,让学生亲身体验听觉的物理过程。
d. 知识整合:通过讲解听觉的生理过程,包括声波的传导、耳蜗中的感觉细胞和神经传递等,帮助学生理解听觉的工作原理。
e.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听力展开讨论,例如佩戴耳塞、注意环境噪音等方面的方法和建议。
f.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刚才学到的知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
g. 巩固拓展:布置学生任务,例如通过自行搜索资料了解一些与耳朵和听觉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并进行小组展示。
教学材料: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可用来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物理过程和生理过程等内容。
2. 耳朵模型:可以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感受耳朵的结构,更直观地理解耳朵的构造。
3. 实验材料:如音叉、纸片、空罐等,用于进行听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听觉的物理过程。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笔记本等,用于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相关材料,学生可以较好地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物理过程和生理过程,并获得保护听力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耳朵和听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耳朵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3耳和听觉
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收集与分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耳和听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将能够理解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耳和听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耳和听觉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眼睛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于感官器官和感官生理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耳和听觉教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耳和听觉》一、知识能力目标: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3、通过演示耳的图片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通过总结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
导课:1,、复习眼的结构2、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耳朵长在头部的两侧,收集声音的本领是不可小看的。
说的形象点,我们的两只耳朵很像是架在脑袋上的“收音机”,用它可以接收到各种声音信息。
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是“听”来的呢?举例:1 闹钟叫你起床2 老师讲课;3 体育课上的口令声、紧急疏散的哨声、上下课的铃声4 美妙的音乐;上课时来自于其他同学的很难排除的干扰声。
其实,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是仅次于视觉的,所以很重要。
那么,感知一定的声波信息,引起听觉的器官是耳。
耳有哪些结构使它具有“听”的功能呢?请大家把书翻到84页,结合耳的结构模式图,阅读第一段文字,总结一下耳的结构并找到描述耳的各部分结构的语句。
二、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传导和放大声波咽鼓管:外界空气由此进入鼓室鼓室:有与外界压力相等的气体半规管和前庭:有位觉感受器耳蜗:有听觉感受器三、听觉形成的过程:了解了耳的结构和功能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听觉形成的过程:耳廓(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信息,并沿着与听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认识到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尊重差异,理解听力障碍人士的困难,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以及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外耳:耳廓、外耳道;功能:收集和传送声波。
-中耳:鼓膜、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功能:将声波转换为振动。
-内耳:耳蜗、前庭;功能: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
2.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声波如何被耳朵接收并转化为大脑可识别的信号。
6.思维导图:以“耳和听觉”为主题,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复习和巩固知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耳朵的哪个部分最容易受到损害?为什么?
2.噪声污染对听力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
3.如果你是一名医生,面对听力障碍的病人,你会如何帮助他们?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几项任务:
1.让学生观察耳朵模型,并描述耳朵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式学习,共同解决与听觉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想:分组研究噪声污染问题,设计减少噪声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5.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如设计新型的听力保护装置。
-设想:举办创新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强化他们对听觉保护的认识。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掌握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听觉,树立保护耳朵的意识,关注聋哑人士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耳朵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保护方法。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 听觉的形成过程3. 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4. 听觉保护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声音,例如自然界中的鸟叫声、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声音是如何传入自己的耳朵的。
2. 学习新知识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功能包括接收声音、传递声音和识别声音。
3. 师生互动让学生触摸自己的耳朵,感受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区别,让学生讲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功能。
4. 小结总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听觉的形成过程1. 复习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声音的传入、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的协作。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小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跟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传入大脑的。
第三课时: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1. 复习对听觉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复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频率、响度、色彩、音调等知识。
3. 师生互动让学生听不同频率、响度、音调的声音,讨论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4. 小结总结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于生活的意义。
第四课时:听觉保护方法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保护方法,包括远离噪音、不揉搓耳朵、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聋哑人士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听觉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2)掌握常见听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己听觉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黑板、投影仪;2. 实验设备:耳模型、乐器、音频设备等;3. 实验材料:纸杯、硬纸板、弹簧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耳朵的结构图,让学生猜测耳朵的功能。
2.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教师解答,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Step 2:听觉的基本原理(2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声音波的示意图,解释声音的传播是通过波动而传递的。
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音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声音波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Step 3:保护听觉健康(30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的听力疾病,并介绍预防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保护听觉健康的方法,并展示给全班。
Step 4:小结与评价(1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和团队合作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下节课应该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案 《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
2. 知道听觉的基本过程。
3. 掌握音的特性。
4. 了解声音如何传播。
5. 增强学生对耳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听觉的基本过程。
2. 音的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小组讨论。
【教学工具】1. 讲义、电脑。
2. 示范模型、实验器材。
3. 图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什么感官感受到的吗?2. 提问:听力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你们希望你的听力有什么特别的功能?3. 引出主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耳和听觉。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耳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及其结构(2)外耳的作用:引导声音进入耳道。
(3)中耳的作用:加强声音并将振动向内传递。
(4)内耳的作用:转换声音为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2. 听觉的基本过程(10分钟)(1)外耳接收声音。
(2)声波进入耳道,通过耳膜进入中耳。
(3)声波在中耳内的三个小骨头上造成振动。
(4)振动传递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细胞。
(5)听觉感受细胞将振动转换成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3. 音的特性(5分钟)(1)音高:发生率高低。
(2)音强:音量的大小。
(3)音色:不同的声音所具有的特殊质量。
三、实验(25分钟)1. 实验1:“声音的压力”(10分钟)(1)讲解实验操作流程。
(2)学生进行实验。
2. 实验2:“吸烟和听力”(15分钟)(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进行实验。
(3)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总结(5分钟)1.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
2. 强调耳的保护。
3.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对基本概念和实验结果作简单回顾。
【巩固作业】1. 画出耳的结构并写出各部分的功能。
2. 以“音的特性”为主题,写出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过程,并能够分析音的特性和声音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耳朵与听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耳朵与听觉的奥秘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耳朵与听觉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掌握耳朵各部位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耳朵模型,培养观察、描述、分析耳部结构的能力。
3.掌握听觉障碍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听觉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听觉障碍有很多种,如耳聋、耳鸣等。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疾病、噪声等。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避免噪声伤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听觉?你身边有哪些噪声污染现象?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经过讨论,我们了解到保护听觉的方法有很多,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佩戴耳塞等。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3)鼓励学生关注耳朵与听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听觉的基本原理;
3. 知晓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原理;
3. 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耳朵模型,让学生猜测耳朵的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耳朵是如何运作的?
2. 讲解耳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通过PPT展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带领学生一起体验音叉和听诊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耳的运作原理。
3. 学习听觉的原理(15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传播和耳蜗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带领学生一起做听力测试,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对耳蜗的刺激。
4. 学习保护听力的方法(10分钟)
讲解过度噪音对听力的危害,并介绍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远离嘈杂环境、佩戴耳塞等。
组织学生一起制定保护听力的计划。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耳和听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知晓了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听力保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和听觉(第1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1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除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份结构的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 技能目标:通过对两耳听力的探究,让学生巩固探究的科学过程。
3.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认识保护听力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听力的常识。
二、教学重点: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四、教学准备:PPT课件、梳子、塑料尺等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课前欣赏班得瑞的轻音乐:《清晨》捉问,同学们,
你们是如何欣赏到这种美好的声音?
(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IO图并填空:
i. 认识耳朵的结构
学生仔细看图,并结合课本PIO图
1・18,填出1・10的名称。
PDtO3
1耳廓2听小骨3鼓膜
4外耳道5鼓室6听神经
7半规管8前庭9耳蜗10咽鼓管
PB04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J 中耳包括:
鼓膜、鼓室、听小骨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2. 耳朵各部分的功能
师:介绍各部分结构的功能DD(05
PB06
生:连线题:请将耳朵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连接起来
耳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外耳道X〉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鼓膜—^\收集声波
听小骨、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
咽鼓管―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
半规管、位直、速度感觉
前庭一—0\旋转感觉
3 ••听觉的形成DD(07 DD(08
(观看听觉形成的录像)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外耳道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
放大『耳蜗神经冲初听神经传递朿骅攵大脑皮层形成听觉失聪:
问题:你、你爸、你爷爷三者相比较你们的听觉功能有什么差异?听觉的特点:听觉褪化一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听觉会变得不敏感。
矫正方法:用助听器。
(助听器)
讨论:根据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讨论完全失聪的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原因:耳膜破裂、听小骨损伤、耳蜗损伤、位听神经损伤、听觉屮枢损伤等。
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能引起鼓膜振破?此时你常常怎么保护你的耳朵的?Ppt09 pptlO
4. 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可能……可能.................
•设计实验方案:1 ............ 2 ..................
•实验检验: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两只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5. 卫生常识测11
(1)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2)不要大力“揍"鼻子。
(3)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应尽快求医。
(4)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至中度或以下。
(5)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6)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7)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诊治。
课堂小结:
(1)耳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听觉的形成
(3)用耳卫生
课堂练习:
(1)的结果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人的听觉产生于()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膜
(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参
考答案:BCB
六、教学反思:耳朵内部结构较复杂,且不易看到,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或利用图片展示给学生耳朵内部的结构,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达成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