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品质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品质的培养

学前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下一代,使其健康成长的重任,她们的教育对象是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学龄前儿童。这一职业的性质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学前教师的劳动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对于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学前教师不仅是他们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其情感、性格、灵魂的塑造者。因此,它对学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心理品质方面,要求学前教师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较完美的个性品质,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提高学前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根据学前教育的职业特点和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我们认为学前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求知欲。学前教师的兴趣集中体现在她对儿童的认知及教育的兴趣和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这是学前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学前教师对儿童应有一种特殊的兴趣,那就是她喜欢亲近儿童,喜欢与孩子交往,这种兴趣会使教师接近、了解孩子,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去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而促使他们积极地钻研专业知识,充满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孩子的关爱和兴趣又会赢得孩子情感上的回报,他们信赖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学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最终要落实在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广泛的求知兴趣,作为学前儿童的启蒙者,他们自身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广泛的兴趣和才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不行的,幼儿园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教给他们初步的自然、社会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求知欲。学前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事物非常感兴趣上。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世界,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儿童读物的普及,他们的知识范围已大大超过其年龄界限,他们喜欢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也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望能得到成人的解答。教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成为他们经常提问的对象。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地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教给他们正确的知识,在满足其求知欲的同时进一步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假如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不仅起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有损于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学前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广泛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多关心孩子们关心的话题,从书刊、影视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日积月累,必有所成。同时,学前教师还应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学前儿童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听故事、做游戏,学前教师必须多才多艺,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而愉快,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良好的情感品质。学前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年龄越小,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因此,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是职业的要求之一,也是完成教育任务必须的条件。对儿童和教育工作的热爱是学前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内容。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确实,学前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教师付出爱心的事业。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照料和教育,更需要得到

教师的关爱。当他们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的身边,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这在他们情感上是一大转折,他们希望幼儿园象他们自己的家一样,渴望老师象妈妈那样给他们爱抚,甚至把教师的爱看得比父母还要重要,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会令他们心满意足,兴奋愉快,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关心、爱护儿童,才能得到孩子对他们的信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教师对孩子的爱应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建立在理智基础上的教育爱,在他们眼里孩子似含苞待放的花朵,是人类社会的希望,他们喜欢孩子的纯真、活泼、可爱,也包容他们的无知和调皮;他们对孩子能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对孩子能够尊重其人格,保护其自尊心,并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她们会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化为教育的动力,不断地去启迪孩子的智慧,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并且能从孩子成长中获得最大的快乐,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价值。教师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并且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富有感情的生动讲述,可以激发孩子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某一事情是与非的看法和爱与憎的态度,对儿童道德感形成有重大影响。另外,教师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也必然会影响着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和评价。因此,一个优秀的学前教师,需要建立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健康的情感,也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恰当地运用表情、姿态、语言等因素传情达意,有效地去感染儿童,这是教育的艺术。同时要善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教育过程中滥用不恰当的喜、笑、怒、骂,以保证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三、良好的意志品质。学前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创造性的特点,使其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面临许多压力,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首先,学前教师要有完成教育任务的明确目的性,以及力求达到这一目标的坚定的意向,这是他们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动力,这种意志品质是与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联系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保教工作者在“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指导下艰苦创业,呕心沥血,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接班人;在如今和平年代,有些优秀教师在人手紧缺,办学条件差等情况下仍能够坚守岗位,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这正是体现了学前教师优秀的意志品质。其次,学前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一贯的坚持性,是有效地影响儿童的重要意志品质。学前儿童年幼无知、自控力差,常会表现出各种问题,如任性、不遵守规则、不听从规劝、同伴之间不友爱、违背老师提出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冷静,以平静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又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使孩子知道教师对他的要求是坚持一贯的,教师是不会放弃原则的。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例如,用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和体罚,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激化了矛盾,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有损于教师自己的形象。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良好平稳的情绪状态,不能因心情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师的喜怒无常对儿童是极为有害的,会影响到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容易使一些孩子去捕捉教师情绪的“晴雨表”,形成两面派行为方式。因此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教师在孩子们面前应是积极愉快、宁静安详的,这样儿童也将从中汲取教育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