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原祁的绘画艺术特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美术学
年级2010
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王原祁的绘画艺术特征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成绩良好
2013 年 5月10 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审美特征 (2)
二、笔墨特征 (3)
三、结构特征 (4)
四、艺术风格 (5)
参考文献 (5)
浅谈王原祁的绘画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学号:
美术学院:美术学
指导老师:职称:讲师
摘要:王原祁毕生作画的追求,既学古人又脱离古人,所谓貌离而神合。他把模拟自然的丘壑布置法改变成只顾气势不求好景的“龙脉”开合法,把创作的全力致于笔墨审美效果的达至方面,以毕生之力创造了“沉雄骀荡”、“苍润浑厚”的一种绘画风格。
关键词:艺术;审美;风格;特征
一、审美特征
有论者谓:“大痴画,以平淡天真为主。有时傅彩粲烂,高华流露,俨如松雪,所以达其浑厚之意、华滋之气也。段落高逸,模写潇洒,自有一种天机活泼隐现出没于其间。”王原祁在笔墨运用上较黄氏更加率意纵横,平淡中又有几分浑厚。轮廓多以中锋用笔,虽有一定的规律,而无定法。他融合了董、巨二家萧散、平淡的笔法,先用笔,后用墨,由淡及浓,由疏而密,反复皴擦,干笔、湿笔相辅相成,意有所及,笔亦随之,从而达到了浑厚华滋的效果。他画的山石、树木行笔都是方中见圆,用破锋渴墨反复干擦,使其变得模糊,从而取得苍茫的效果。干擦后再用淡墨水渍染,形成蓬松感。画面的章法布局呈疏与密、松与紧的节奏。而笔墨的率意之趣始终与章法、布局结合在一起。在设色方面,此作传承黄大痴浅绛设色传统,色调清淡秀雅。近处山石以淡墨晕石绿,又用几笔淡淡的花青色晕染远山,显得苍茫深厚;松树树干则以深黄,、赭石等点染,再加上枝叶浓墨、石绿色的衬托,显得很有生气;杂树与苔草均用焦墨勾点。山石设色淡雅。墨色浓重的树木、苔草不仅起到了“提神”的作用,而且也“推”开了山峦的层次,营造出古雅清幽的气氛来,俨然是夏日避暑之佳境,令人神往。从画中可以看到,晚年的王原祁差不多将山水画的创作完全转变为对山水、树木的位置经营和对笔墨、设色所形成的古意境界的探求。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曾说:“空明的决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此《山水》扇面所传达出的闲和雅静、古韵幽深的氛围,正是王原祁晚年艺术追求的写照。不论构图、笔墨、设色还是意境的营造,都有其独特的匠心,流露着清新淡远、古意微茫的幽幽之意。品读一幅好画,如饮一杯好茶,齿颊留香。王原祁的这幅山水扇面便是如此,真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他晚年作品的特点是“集大成,自出机杼”,苍浑生拙,古意微茫。《山水》就表现了他的艺术渊源和他一生所追求的“古意”。此扇面从题款中可知为王原祁在康熙甲午年(1714)夏天所作,属于晚年的作品。从画面来看,主要描绘了清平如镜的湖水、依山傍水的屋舍、巍峨秀美的山峦、错落有致的苍松。景物的配合依据“龙脉开合起伏”,酝酿出富有气势的轮廓,传达出一种古雅清幽的意境。坡地和山峦由远及近,与平静的湖面构成形体间的对应和流动曲折的变化。坡地上的杂树形态各异,俯仰生姿,既将前后的景物联系起来,又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山水取法子黄大痴,以小块山石为重峦复岭,不仅增强了方寸扇面的“平远”效果,同时视觉上又不失“深远”的空间感。
二、笔墨特征
“四王”之中,王原祁十分重视笔墨之美。他的创作实践着董其昌的格言“以景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画禅室随笔》)。他作画,不是在于反映自然美,而主要在追求毛笔、宣纸与浓、淡、干、湿等多种墨法结合而产生的材质与技巧结合之美,画面黑白块面结构之美,对笔墨的重视,正是他在对传统的提炼过程中表现出的高度创造性:每次作画,总要求宣德的纸,重毫的笔,顶烟的墨,他说:“三者一不备,不足以发古隽浑逸之趣;”他的《华山秋色图》就是追求笔墨美的典型:这幅画用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方块堆积成主峰,这——以无数石块堆垒而成的山峰。是以干笔淡墨勾出山峰的转折大轮廓,再以各种浓度不同的墨色,从淡到浓,从枯到润,从润到焦,从疏到密,反复多次皱擦、积染,使那些大小不等的块面,层层交叠,产生一种厚重、毛茸茸的质感。他作此画特别注意块面中黑白的变化,那山峰,与那白云、流水、天空构成了三个大的斜欹着的三角形平丽,黑白交错,近看笔墨互相交错,模模糊糊,远看却层次分明,苍润沉郁。从画的主体和精神实质在笔墨效果这点
上说,他是,善于发挥中国山水画笔墨美的一位巨匠,并且建立起自己的笔墨体系。
王原祁提出用笔要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则清疏秀逸,有力度、有气势、有感情:所谓“笔端金刚杵”,下笔有轻重顿挫,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他善用重墨、积墨,往往积墨层层,多次皴擦,焦墨点苔,黑彩焕发。他用墨要求有韵味,墨的韵味在于浓、淡、干、湿、焦枯间的对比变化和水分的运用。含蓄、沉着、稳重是它的特点。关于用笔用墨,王原祁有一个独创的所谓“毛”的概念,他说:“山水用笔须毛。”又说:“毛字从来论画者未之及,盖毛则气活而味厚。”“毛”,就是指笔墨的表现要变化,不滑木光,有层次,有厚度,给人一种毛茸茸、充满生命力的感受。下笔以淡墨略分轮廓,既而精辨林壑之概,立峰石层折,树木株干。每下一笔,必定审顾反复。天已黄昏,便搁笔休息。到第二天,取前卷稍加皴染,用淡赭石加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然后用一个小熨斗贮微火把画熨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然后再以墨绿水,疏疏缓缓渲染出阴阳向背,再用熨斗熨干,再勾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及浓,自疏而密。这种多层次的勾皴渲染,有骨有肉,浑然一气,富有厚重之美
三、结构特征
王原祁“龙脉”论的结构学说是对元明以来文人画(或称士人画)在经营位力图摆脱描画真山水的束缚的一次划时代的总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王原祁的“龙脉”论结构学说是为着实现以笔墨为艺术主体的画学思想服务的,因此,他的绘画思想及其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笔墨美的创造上。他是一位以严格的理性精神来创作的画家,他致力于把写实的丘壑布置改变成抽象性的画面空间构成,致力于创造质地肌理的笔墨美感。如果说,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是笔墨,王原祁正是第一流的笔墨巨匠,他整个艺术成就的精华就在于笔墨,而团块结构之张力等空间构成的形式因素只是依存于其笔墨上的外形式,他的分析是“通幅有开合”,是指大块面与大块面间的虚实关系,“分股中亦有开合”,是指每一个块面中的小块面之间的虚实。下面讲“通幅”与“分股”的“起伏”也一样,“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余,补其不足”,就是说,虚实要配合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这样,不管“龙脉”是正是斜,是浑是碎,是隐是现,是断是续,都要活泼泼地于其中,这才是好画。“活泼泼地”就是“气韵生动”之意“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