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doc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难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运用。
重要内容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
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
•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合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纵向研究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
假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可随时进行研究。
否则,研究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
•时间的间隔应当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
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应慎重拟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
要使研究对象达成足够的数量。
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陷。
•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范文在接触《学前心理学》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世界仅有一些模糊的认知和基于日常观察的浅显理解。
然而,当我深入研读这本书后,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儿童内心神秘花园的大门,让我得以一窥那些纯真心灵背后的复杂与奇妙。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学前阶段对于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奠基作用。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常常低估了这短短几年对于孩子们未来性格、情感和认知模式形成的深远影响。
在这个阶段,儿童并非只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学习模式。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生动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儿童在这个阶段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但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仍然是直观、具体和形象的。
比如,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而兴奋不已,却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这让我反思在与学前儿童的交流和教育中,我们应当更多地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知周围的世界。
在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书中指出学前儿童已经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与同伴交往和合作。
这让我想起在幼儿园中看到的那些小小的冲突和和解,孩子们在这些互动中逐渐学会分享、关心他人以及处理自己的情绪。
书中还提到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这是他们与世界沟通和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
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这一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为他们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耐心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
此外,家庭环境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家庭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这让我深感作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心灵。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观察和经验相结合。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这本书是由李敏教授编写的一本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材。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相关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
作者指出学前期是儿童大脑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极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儿童个体差异逐渐显现的阶段。
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前期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儿童的多元智能和个性差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在书中,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学前儿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他指出,学前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需求和兴趣,通过情感亲密的关系、有趣的游戏和激发思维的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作者还提到了学前教育的质量评价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学前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而教师应该是儿童的合作伙伴和引导者。
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我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我的教育方式。
我认为,《学前心理学》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作者对于学前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他在书中结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给予了读者很多可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这让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对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差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有趣、充实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学前心理学》这本书是一本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著作。
它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具体案例,展示了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也给予了读者很多实践的指导和启示。
学前教育心理学笔记
28044 学前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1、识记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知识传授者团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1)教师的认知特征a)一般智慧能力b)知识准备c)特殊智慧能力2)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5)教师的职业倦怠3.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效应自我应验。
4.教学效能感理论来源: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解释教师内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由重大影响。
1)一般教学效能感: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判断2)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及其效果的认识和评价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1)专业知识: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御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3)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有更大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表现:1)课时计划的差异(课前)a)突出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突出细节b)根据先前知识安排灵活性——不随情境变化c)预见性——不能预测计划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课中)a)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b)吸引学生的注意力c)教材的呈现d)课堂练习e)家庭作业的检查f)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教学评价的差异(课后)关注焦点不同2、理解与应用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教师通过直接观察、查阅档案材料和听取其他师生的反映等途径而获得学生各方面的信息,结合过去的经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料和预想,形成一定期望,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映:●制造心理气氛●提供反馈●向学生输出信息●输入信息教师传来的不同期望信息,被学生获得后便归因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对教师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原先形成的期望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被寄予高期望的更好,被寄予低期望的更差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这样便会产生良好的应验的预言效应2.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1)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2)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波斯纳公式:经验+反思=成长3)认知学徒制(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基本成分:内容、方法、序列、社会性基本程序:专家与学徒一起工作在教师示范和提供脚手架的时候,学徒尽其所能跟着做让学徒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确保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专家把学徒逐步带到更复杂的作业之中4)外部支持:合作教师大学教师指导3.教师的职业怠倦与教学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学前心理学》笔记要点
11级本科班《学前心理学》笔记第六章幼儿的注意第一节幼儿注意的发展一、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1、无意注意占优势(1)刺激物的各种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儿童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2)与幼儿兴趣和需要密切相关的事物,逐渐成为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的初步发展(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外界环境的影响(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二、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一)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1、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职业都需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生理的成熟水平(2)注意对象排列的特点(3)个体的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注意力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注意对象新鲜、独特、生动有趣,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大;反之,对象单调、普通、无变化,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小。
2、在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持续的时间比在一般条件下,特别是比在枯燥的活动条件下长得多。
3、幼儿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意稳定性大大提高。
通常情况下,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
总体而言,幼儿的注意,尤其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还比较差,但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注意稳定性有所提高。
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培养一、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1、无关刺激过多 2 、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4、注意不善于转移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二、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干扰;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3、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8、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激发儿童观察的兴趣3、教会儿童观察的方法:比较法、顺序法。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读书心得班级:教师:记录时间:书籍或文章名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值得品味的片断摘录: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各种素质结构奠基的阶段。
提高学前儿童的素质,就能为提高全民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展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必须以发展为根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心里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特征的科学。
我的思考与困惑(质疑):近期班里小朋友们经常发生矛盾,并且大打出手的次数也多,除了矛盾本身,还有其他什么原因?是该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吗?需要在我的实践中做的尝试倾听的要求:老师在实践中应该做到:首先倾听幼儿矛盾内容,然后尝试让幼儿想办法达成一致,解决,最后下次如果再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尝试之后我的观点:近期天气不稳定,孩子们的整个状态也略显浮躁,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攻击行为。
书里说孩子们的攻击行为可以基本分为两个类型:一种叫工具性攻击,当儿童需要一个物体,一种特权,或一个空间时,他们会通过推搡、喊叫、或者攻击阻挡他们的人来获得他想得到的东西。
另一种攻击是敌意性攻击,意味要伤害他人。
班里小朋友工具性攻击出现比较多。
所以这时成人的干预并教会他们解决社会问题时,这种经历就成为重要的学习经验。
我们老师遇见这种情况就要首先区分攻击类型,来选择解决方法,遇见容易冲动,经常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小朋友,老师要及时干预和纠正。
在班里我一般都会按照上述要求来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妥善的处理,有些小朋友还会在别人发生矛盾时,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小方法。
毕竟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这种最初的友谊是作为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形成。
我们不能做到“世界和平”那就在自己有限的努力下,让孩子们之间依然能够愉快相处吧。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经典著作,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儿童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书中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到青春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变。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验数据,生动地描述了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让我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书中提到了婴儿期的依恋和分离焦虑,幼儿期的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以及学龄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
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让我对儿童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
作者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儿童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体的发展,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巨大影响。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和社会文化,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实践经验,包括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等。
作者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心理发展。
例如,书中提到了儿童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家庭教育中的沟通和支持,以及心理咨询中的倾听和理解。
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让我对儿童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阅读《学前心理学》,我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儿童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成为一名更好的教育者,为儿童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经典著作,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
这本书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在读完《学前心理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儿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比如儿童的情绪发展、社交发展、认知发展等。
这些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儿童成长中的各种挑战,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阅读《学前心理学》,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儿童心理发展对于整个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会对他们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传身教、教育方式和环境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学前心理学》,我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希望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2.发展的概念:生物个体从孕育到死亡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也称为个体发展。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4.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儿童内在心理冲突对发展的影响,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6.艾里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衍对停滞、完善对绝望。
7.发展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发展过程、解释发展规律、预测发展结果、探究发展机制。
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倒返研究、群体内研究、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9.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剖研究和纵剖研究。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
学前心理学念书笔记doc
《学前心理学》念书笔记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觅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以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需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论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如果幼儿园幼儿。
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进程逐渐出现,是各类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一年都有新的发展。
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一生活范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此刻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
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
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
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持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大体上能够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量的猜想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大体动作已经比较自如。
能够在一按时间里掌握各类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有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
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他人交流,而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熟悉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熟悉依托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熟悉活动往往依托动作和行动进行。
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得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万万不要因此以为是孩子笨,或是不理会你。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萨克斯(John W. Santrock)所著的心理学专著。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个人生。
而学前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关爱学前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运动、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作者还介绍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
在这一部分,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和语言发展过程,深入分析了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得规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前儿童的学习和语言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和语言能力。
最后,作者还介绍了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
在这一部分,作者深入探讨了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交往,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引导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
通过阅读《学前心理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个人生。
而学前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关爱学前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关爱和引导学前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心理学个性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个性等方面的特点。
个性作为个体心理差异的集中体现,是学前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笔记将对学前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的相关理论、特点和培养方法进行摘抄和总结。
二、个性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 特征(1)独特性: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
(2)稳定性:个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完全改变。
(3)整合性:个性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心理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4)可塑性:个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进行培养和改变。
三、个性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个性差异主要源于个体内在的特质。
代表性理论包括:(1)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三个维度组成:外向-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
(2)卡特尔的人格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16种基本特质。
2. 类型理论类型理论认为,个性差异可以通过分类来体现。
代表性理论包括:(1)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感觉型、直觉型、思维型和情感型等。
(2)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MBTI):将人格分为16种类型。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个性差异源于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
代表性理论包括:(1)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性差异与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有关。
(2)认知风格理论:认为个性差异与个体的认知风格有关。
四、个性特点1. 气质气质是指个体生来就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包括:(1)胆汁质:热情、勇敢、易怒。
(2)多血质:活泼、开朗、善变。
(3)黏液质:稳重、耐心、迟缓。
(4)抑郁质:敏感、细腻、忧郁。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特征包括:(1)内向型:倾向于内省、独立、保守。
(2)外向型:倾向于外向、活跃、社交。
(3)情绪稳定型:情绪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笔记
《学前心理学》学习笔记第1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研究对象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①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均衡②不同方面心里发展的不均衡③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心理发展规律的概念: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或7岁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幼教及其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任务;3.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以探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期内,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以了解儿童的各种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情况。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幼儿心理学
读书心得班级:教师:记录时间:书籍或文章名称:《学前幼儿心理学》值得品味的片断摘录:第一、每一位父母和学前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成熟规律固有的智慧。
第二、婴儿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生到世界上来,他是生物进化三百年的结果。
第三、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
第二、我的思考与困惑(质疑):我们在生活中要如何去尊重幼儿的天性,是应该给孩子建立规矩,还是让孩子释放他们的天性。
我们又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需要在我的实践中做的尝试倾听的要求:成人对于幼儿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们的天性,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懂得他们的想法,因为幼儿时期的他们都是非常灵敏的。
正如书中所说:“幼儿对于他们自己的需要,他们知道什么事在什么时候准备去做,而什么事在什么时候不做是很明确的。
,,这即说明了我们教师就应从幼儿身上得到启示,根据幼儿的自身的规律去培育他们。
比如:幼儿正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成人非要让他去做另外一件事情,那么他的思维就会被打扰或者是阻断,幼儿的思维是很敏感的。
不要轻易打断。
如果强行打断孩子的思维就会破坏孩子的一个生活规律。
那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教会让孩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把一件事做完。
尝试之后我的观点:在这里的很多人都会忽视一个问题,就是给幼儿一个固定思维。
比如说你要让孩子今天画一颗大树,并把范画摆在孩子眼前,让他照着画。
那么你的行为就是固定了孩子的思维。
换种方式:你今天叫孩子画一颗大树,可以先和孩子谈谈他心中的大树,然后去设计我的大树是什么样子?并画下来,那么孩子才会有思考的空间,或许他的答案会让你意想不到,跟上面的列子相比,后者更具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引导幼儿。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了更多的认识。
首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多个方面。
在认知发展上,儿童从出生时的简单感知逐渐发展到能够进行基本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情感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的情感表达从最初的哭泣和微笑逐渐发展到能够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更复杂的情感,如愤怒、悲伤和喜悦。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与他人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行为模式。
学前儿童开始学会与同伴交往,建立友谊,并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通过游戏和日常互动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这对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个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在学前阶段就开始显现。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为他们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在阅读学前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鼓励儿童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此外,我也认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相反,一个充满冲突和压力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我认为学前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它要求我们用心去观察和理解儿童,用爱去引导和支持他们。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读后感篇1在学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
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
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
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
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
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
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
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
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
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
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
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
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由于专业的必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册本。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相识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生理发展特点。
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重要是幼儿园幼儿。
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运动发展齐备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运动体系的奠定时期,是本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生理发展比力敏捷,每年都有新的发展。
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便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一生存范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材比曩昔壮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抱病了。
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效都有所增强。
2幼儿的精神比曩昔充足。
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白天只需就寝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本身的头脑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预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行动已经比力自若。
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行动和一些精致行动。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
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到场团体运动,多与别人交换,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本身力所能及的事变,这样能够使他们的了解本领,生活能力,人际来往本领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了解依赖举措。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举措性头脑方法,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赖行动和举措举行。
他们一样平常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索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每每也是答复不了的,由于他本身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以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
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
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
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
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
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
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
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
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
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
开具体的动作。
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
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当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
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
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
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
因
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
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
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
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
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
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
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
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
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
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
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
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