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病因检查与治疗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复发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及时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 度。
非药物治疗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 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随访监测
加强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风险。
监测指标选择及意义解读
心律监测
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 图监测患者心律变化, 及时发现房颤的复发或
恶化。
心率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心率,评 估心脏负荷及药物控制
效果。
心脏功能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变化,为调整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
血液学指标
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等指标,预防抗凝治疗
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特征分析
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但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01
02
03
动态心电图
对于无症状或偶发房颤患 者,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 颤的检出率。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寻找房颤的病因和 诱因,以及判断预后。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了药物治疗 、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 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指南实施中存在问题探讨
指南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基层医生和患者对指南了解不足,导致诊断 和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 果和预后。
ABCD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射 频消融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03
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房颤 复发。
抗凝药物
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如华法林、达比 加群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
减轻房颤症状,改善心功能,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拮抗剂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律失常。
卒中的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心理支持与干预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房颤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05
特殊人群的心房颤动管理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管理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包括症 状、心功能、合并症等。
强化综合管理
指南强调对房颤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指南提倡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 己的健康状况。
02
心房颤动的诊断
临床表现与分型
阵发性房颤
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突发 突止,持续时间通常小于48小
时。
持续性房颤
3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
但如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 ,QRS波可增宽变形。
辅助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动态心电图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可监测24小时内的
心电变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对于左心耳血栓及房间隔缺损 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
对于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 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房颤的原因及处理

房颤的原因及处理

心电图检查: 症状:心悸、 病史:既往
显示心房颤 呼吸困难、 心脏病史、
动波形
头晕等
高血压、糖 尿病等
体检:心脏 听诊、血压 测量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 化、甲状腺 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 CT等
PRT 5
房颤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风风险 心率控制药物:控制心率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 抗高血压药物: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抗焦虑药物: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物: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激素等指标了解房颤的 病因和病情
胸部X线检查:观察心脏和肺部情况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房 颤的疾病
心导管检查:通过导管进入心脏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评估房颤对心脏的影响
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房颤对心脏 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复杂房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头晕:感 觉头晕目 眩站立不 稳
疲劳:感 到疲劳体 力下降
焦虑:感 到紧张、 焦虑情绪 不稳定
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呼吸 困难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费力
胸闷气短:胸闷、气短呼吸困 难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气短
头晕、乏力
胸痛、胸闷
PRT 4
性别:男性比女 性更容易发生房 颤
遗传因素:家族 中有房颤病史的 人更容易发生房 颤
心脏疾病:如冠 心病、高血压、 心肌病等都可能 导致房颤
其他疾病影响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
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 肿等
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AAD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房颤相关症状 AAD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有限 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主要表现为减少房颤发作(而不
是消除房颤) 一种AAD无效时可换用其他AAD 药物的促心律失常效应和心外不良反应常见 同疗效相比,更应重视AAD应用的安全性
抗心律失常药(AAD)
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通道和电生理特点,将众多化学结构 不同的药物归纳成四大类:
抗心律失常药(AAD)
(二)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心肌β受体的效应,表现为减慢4相
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 而减慢传导性。本类药有普萘洛尔等。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抑制多种钾电流(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 期,但对动作电位幅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很小。本类药有 胺碘酮等。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华法林的用法P902
华法林1片(2.5或3.0mg/片)qd,起效时间2-4 天,5-7天血药浓度 达峰。
用药前测INR,用药后3、6、9天复查,据INR调华法林用量,若连续2 次INR达2.0-3. 0(年龄≥75岁,1.6-2.5),可每周测2次,稳定1-2周后可每月 测一次。
华法林疗效受多种药物、食物、酒精等影响,须长期随访,观察不血不 良反应,定期监测INR并调整剂量。
8、心力衰竭; 9、糖尿病;
10、肥胖。
另外有:
饮酒;电击;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电解质紊乱
等可引发一过性房颤。
脑栓塞是房颤引发的主要栓塞性事件,也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
房颤的危险分层
2006年ACC/AHA/ESC房颤指南 ①高危因素:既往血栓栓塞史(脑瘁中史、TIA、其 它部 位A栓塞)、二尖瓣狭窄及人工心脏瓣膜。 ②中危因素:年龄≥75岁、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左 心功能受损(LVEF≤ 35%或FS<25%)及DM 。 ③低危因素:女性、年龄65-74岁、冠心病及甲亢。

心房颤动的病因与药物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的病因与药物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的病因与药物治疗方法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异常,其主要特征是心房肌的不规则而快速收缩,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并增加患者发生栓塞、心力衰竭和猝死等风险。

了解心房颤动的病因以及药物治疗方法对于预防、管理和控制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房颤动的病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持续存在的高血压会引起左室肥厚,造成左心室负荷加重,从而导致电生理异常,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2. 冠心病:冠心病引起的供氧不足可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进而增加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风险。

冠脉内斑块形成后可影响传导系统正常运作,进而诱发或维持持续性房颤。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因左心室功能减退,血液在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路异常,导致血流淤滞,使房颤的发生率增加。

4.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会导致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

恶性甲状腺肿瘤可引发剧烈的代谢紊乱和高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导致房颤的发作。

5. 酗酒、药物和毒品:过量饮酒、咖啡因摄入以及使用某些药物或毒品(如可卡因)均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这些物质会对心脏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作用,诱发或维持房颤。

二、药物治疗方法1. 抗凝治疗:由于心房颤动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患等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心律控制治疗:心律控制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和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通过药物或电复律手段实现。

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西奈利贝胺、乙吡胺酮等调节心脏电生理功能;电复律是利用直流电或高能量电击来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3. 心率控制治疗:对于部分老年患者、有心功能不全或其他禁止使用反复及维持窦性心动过速的抗心肌伤害纤维接触系列药物(例如山莨菪碱)等具有显著危险行为患者,在合适的情况下选择改任何一种按阻滞AV结进行干预应用频率或减少因房源引起快速房室呼吸的方法,实现控制收缩至满意水平即可。

房颤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

房颤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

房颤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的中青年,称为孤立性 房颤或特发调长期综合管理,即在治疗原 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基础上,积极预防血栓栓塞,转复 并维持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
1)抗凝治疗:对于合并瓣膜病病人,华法林抗凝; 对于非瓣膜病病人,需进行血栓栓塞的危险分层。
2)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IA(奎尼丁、普鲁卡因 胺)、IC(普罗帕酮)、胺碘酮均可能转复房颤。
特点: 1)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
2)脉率小于心率;
3)血栓栓塞等心血管疾病高发。
(4)病因:
房颤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多见于高血压性
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肌
病以及
,其次缩窄性心包炎、慢性
肺源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和老龄也可引起房颤。
部分房颤原因不明,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 外科手术、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
(1)定义: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 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 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室率紊乱、心功能受 损、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 特点。
(2)分类: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心悸、头晕、胸闷、乏力;部分患者 还可以出现黑矇、晕厥、多尿等;房颤症状的轻 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150次/分, 病人可发生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有部分房 颤患者无任何症状。
3)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 黄制剂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学技术的进步,房颤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心脏疾病。

房颤,也被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其特点是心房收缩无规律,导致心脏搏动不协调。

本文将从房颤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房颤的理解。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其发生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肺部疾病以及酗酒也可以引发房颤。

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房颤的症状常常是多样化的,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不适感,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等症状。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心绞痛甚至是心力衰竭等症状。

对于有房颤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十分重要。

诊断房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常用的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房颤以及房颤的类型和程度等信息。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心导管检查或者细胞电生理学检查等。

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房颤动,并保持正常的心律。

某些情况下,抗凝血药物也会被应用,以预防房颤引发的栓塞事件。

手术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术等。

电复律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射频消融术则是利用高频电能摧毁异常的心脏组织,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除了治疗,预防房颤的措施也十分重要。

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避免酗酒和抽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活动等。

此外,对于一些已知患有房颤的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总之,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治疗和预防都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理解房颤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房颤的健康教育

房颤的健康教育

房颤的健康教育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也被称为心房颤动。

它是指心脏的心房在不规则而快速地收缩,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房颤患者可能会浮现心悸、气短、胸闷、疲劳、晕厥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中风等并发症。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和潜在的患者来说,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 了解房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房颤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发病机制主要是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导致心房电活动紊乱,从而导致心房颤动。

了解房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2. 房颤的诊断和治疗房颤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

一旦确诊,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

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凝血和控制心率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电复律是一种通过电击心脏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手段修复心脏的电活动,恢复正常的心律。

3. 生活方式的调整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烟草和酒精会加重心脏负担。

其次,患者需要注意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此外,规律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房颤症状。

饮食方面,患者应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健康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4. 注意药物治疗的规范使用房颤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规范使用药物。

首先,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者停药。

其次,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

此外,患者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定期随访和监测房颤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和心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抗凝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抗栓治疗药物
凝血瀑布
肝素+AT III
低分子肝素 磺达肝癸钠 利伐沙班 艾朵沙班
华法林
比伐芦定 达比加群
OAC
华法林
➢合并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房颤为 NOAC 明确的 禁忌证。
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抗凝治疗
建议
推荐 证据 等级 级别
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卒中风险 高,无论 CHA2DS2 - Ⅰ
房颤的诊断与分类
• 单导联心电图(≥30 s)或 12 导联心电图(≥10 s)显示 P 波消失, 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RR间期绝对不规 则即可诊断为房颤。
2021
2023
房颤的发生机制
➢电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需触发和维持机制。
触发机制
➢在部分房颤患者,特别是阵发性房颤,肺静脉等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快速冲动可以导致 房颤的发生;
维持机制
➢ 房颤的维持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已有多个理论假说,主要包括: ➢ 多发子波折返:房颤时心房内存在多个折返形成的子波,这些子波并不固定,而是相互间不停碰撞、
湮灭、融合,新的子波不断形成; ➢ 局灶激动:常见于肺静脉前庭,高频冲动向心房呈放射状传导,但因周围组织传导不均一性和各相
异性,或遇各种功能或解剖障碍碎裂为更多的子波,从而产生颤动样传导; ➢ 转子样激动学说:体表标测系统和心内球囊电极标测提示,房颤发生和维持可能与转子样激动相
➢建议使用CHA2DS2-VASc-60评估患者血栓栓塞风险(I类 证据级别 B) ➢CHA2DS2-VASc-60积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使用OAC(I类 证据级别 B)。 ➢CHA2DS2-VASc-60积分≥1分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在结合临床净获益和患

房颤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房颤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房颤的病因与治疗方法1、房颤可继发于其他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这类心律失常源于心房的某一区域,可逐渐进展为房颤。

2、房颤不是独立的疾病,它可以并发于许多其他的心脏病,可以说所有的心脏病都可以发生房颤,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等。

非心脏原因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栓塞、甲状腺疾病、电解质紊乱、糖尿病、嗜酒、迷走神经刺激饮食或锻炼后,也可以发生房颤。

3、引起房颤的另一重要因素与心房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关。

如三尖瓣环或下腔静脉形成的自然障碍,会显著影响心房内传导电流的方式和速率。

我国目前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发生房颤。

如果病人只有房颤的现象而没发生心脏病,就属于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房颤患者发生栓塞的几率比较大,因为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随着心房的有效收缩逐渐消失,心排血量越来越少,血流逐渐瘀滞,这就增大了栓塞的风险。

抗凝治疗最常见的就是应用华法林抗凝。

这里面对于非瓣膜病患者还有一个CHADS2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评分越高,说明发生栓塞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应用华法林治疗。

治疗房颤我们要遵照医生的吩咐进行,只有通过检查确诊了房颤之后,才能进行房颤的治疗。

对于房颤我们不需要过度担心,虽然其高发,但致死率还是非常低的,所以只能积极治疗,患者们是不必过度担心疾病的恶化的。

1.脑动脉栓塞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百分之2~6。

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

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百分之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百分之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百分之80有心房颤动。

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

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百分20~40。

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什么是房颤?房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值得收藏!

什么是房颤?房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值得收藏!

什么是房颤?房颤的病因及治疗⽅法,值得收藏!⼼房纤颤简称“房颤”,是⼀种很常见的⼼律失常,仅次于早搏⽽居第⼆位,房颤是⼼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代之以快速⽽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持续三周以上为持续性房颤。

房颤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

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就是可以⾃⾏终⽌,如果发作后不能⾃⾏终⽌,但可经治疗后终⽌,就是持续性房颤,如果经治疗后也不能终⽌,就是永久性房颤。

房颤是⼀种房性⼼动过速,⼼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为⼩f 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病因⼼源性因素:房颤不是独⽴的疾病,它可以并发于许多其它的⼼脏病,如风湿性⼼脏瓣膜病、冠⼼病、⾼⾎压、⼼肌病等,可以说所有的⼼脏病都可以发⽣房颤.⾮⼼源性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饮酒、紧张、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以及年⽼。

症状⾃觉⼼跳快,重、紊乱;头晕眼花,体⼒疲乏;胸闷胸痛,轻度体⼒活动甚⾄休息时即感觉呼吸困难.也有⼀部分⼈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但仍然存在以下危害:⾎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主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房颤时⾎液容易在⼼房内淤滞⽽形成⾎栓,⾎栓脱落后可随着⾎液⾄全⾝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需要截肢)等.另外,⼼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率增快可导致⼼⼒衰竭,增加死亡率(是正常⼈的2倍)。

房颤怎么治疗?1、恢复窦性⼼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

(⽅法:电转复,射频消融术,药物)2、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律的房颤病⼈,可以应⽤药物控制较快的⼼室率。

3、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律,可以应⽤抗凝药物预防⾎栓形成和中风的发⽣。

注意事项1、饮⾷:不吃⾼脂肪、⾼胆固醇⾷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肥⾁、蛋黄、螃蟹、鱼⼦等。

戒⾷刺激⼼脏及⾎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辣调味品。

过饥过饱会加重⼼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律失常。

少吃盐,尤其对有⽔肿的患者。

心房颤动的治疗

心房颤动的治疗
1.5-2.0mg/kg 10-20min
不良反应
QT延长,TdP 根据肾功能,体表面积、 年龄调整剂量
低血压,房颤L时加快AV 传导
QT延长,TdP
低血压,房颤L时加快 AV传导
胺碘酮在房颤治疗中的优点
•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的治疗: (CAD,EH,LVH,MI后等) •静脉或口服直接转复为窦性: 如不能转复,心室率可降低,动力 学改善 •复律过程心室率不增快 •伴心力衰竭时首选 •致心律失常作用最小 •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时间长 •降低电复律阈值(优于钠通道阻滞剂)
结果一致表明控制心率与控制节律对房颤患者具有相似 的临床效果,但是控制节律的人运动耐量更好一些。 与恢复维持窦性心律同样,控制心室率是存在脑卒中高 危险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
房颤节律与频率控制方案的选择
建议共识: “律” 与“率”策略地位同等,应依具体
病例而定
老年患者+ 症状较轻 持续房颤+器质性心脏病 室率控制+能够达标 尝试过节律控制失败 (复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意愿 )
胸片、超声心动图
» 心影大小及形态、有无心衰
电介质、心肌酶等
EHRA关于症状分类
EHRA等级
相关症状描述
Ⅰ 无症状 Ⅱ 轻微症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Ⅲ 严重症状:日常生活受影响 Ⅳ 残障症状:日常生活 3. 抗凝治疗 4. 病因或诱因的治疗 5. 预防房颤复发---ACEI、ARB、他汀类等
非老年患者+症状明显 不伴器质性心脏病 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繁 持续房颤+心率控制不达标 有心功能影响/血栓栓塞高危
频率控制
节律控制
房颤复律方式的选择
房颤早期处理

房颤的名词解释

房颤的名词解释

房颤的名词解释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痛、头晕等。

房颤的发生与心脏的电气活动异常有关,常常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增加心脏衰竭、中风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本文将从房颤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房颤的定义房颤是指心脏房室肌纤维的收缩无序和不协调,导致心脏的心律失常。

房颤的发生与心脏的电气活动异常有关,心脏的节律中枢受到不同程度的紊乱,导致心脏的节律异常。

二、房颤的病因房颤的病因很多,包括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药物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心脏的电气活动,引起房颤。

三、房颤的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

房颤的起源通常是在心房内,由于心房内的一些区域出现了异常的电气活动,导致心房的肌肉不协调收缩,从而引起房颤。

这些异常电气活动可能由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引起,也可能是由心脏外部的因素(如药物、代谢异常等)引起。

此外,心房内的电气活动也会受到心脏节律中枢的控制,因此,心脏节律中枢的紊乱也可能是房颤的发病机制之一。

四、房颤的诊断房颤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气活动,并确定是否存在房颤。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身体检查、了解病史和进行一些其他检查,以确定房颤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五、房颤的治疗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通常是第一步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血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控制心脏的电气活动,减少房颤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降低中风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手术治疗包括心脏手术和射频消融治疗。

心脏手术通常是针对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无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引导到心脏的异常区域,破坏异常的电气活动,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总之,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增加心脏衰竭、中风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3
正常心律与心肌纤维颤动
正常心律的形成
来自窦房(SA)节点的电信号启动每次心跳 AV节点中继该信号,从而使心脏的四个腔体以完美的韵律驱动血液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4
正常心律与心肌纤维颤动
心肌纤维性颤动
房颤情形下,心房若干区域引发异常电信号 这些混乱的信号使得上腔体(心房)快速颤动 太多的信号传递到下腔体(心室),导致心室收缩不规则 进而引起快速不规则心率100-175次/分,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8
什么引起房颤
最常见的房颤触发因子是源自心脏的疾病,包括:
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心脏瓣膜问题
其他原因包括:
甲状腺机能障碍,严重感染——例如肺炎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9
你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
以下因素超出你的控制,然而会增加发病风险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14
房颤的其它检查
EKG检查发现问题后,需要进一步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瓣膜损伤或心力衰竭 负荷测试(stress test),可以显示心脏运行情况如何 医生还可能要求进一步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触发房颤的其它疾病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房颤的危害性
增加发生脑卒中和心 衰的风险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2
警示症兆:脉涩
对于许多人来说,房颤并不引起明显的征兆
常见的症状包括:
脉涩,不平稳的脉搏
心跳狂乱、连续撞击 心慌 胸痛
An uneven pulse
A racing or pounding heart A feeling that the heart is fluttering Chest pain
心律控制药物帮助调节心律 速率控制药物防止心跳过快 抗凝血药物帮助降低中风风险
Rhythm-control medicines Rate-control medicines Warfarin or daily aspirin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18
治疗: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男性白种人 超过60岁 有家族房颤病史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10
你能够控制的风险因素
你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影响患病风险
肥胖,肺病 某些处方药,如像舒喘灵(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 兴奋剂,包括违禁药,过多吸食尼古丁、咖啡因、酒精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在某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设法恢复正常心律
可采用电击法,或者药物治疗 如果房颤已经持续48小时以上,心脏复律可能增加中风风险,
此时需要先服用数周血液稀释药物再执行相应复律步骤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17
治疗:药物
药物控制病症
如果症状轻微,或心脏复律后再出现房颤,医生推荐药物控制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5
警示征兆:头晕
飘忽不定的心跳在体内衰耗很大,会引起若干问题:
头晕
呼吸暂停 虚弱和极度疲劳 晕厥DizzinessBreathlessness Weakness and fatigue Fainting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15
房颤的病程
病情发展
刚起病时,房颤症状会来来去去
不规则心律持续时间可能从几秒到几周
最终,房颤会变为持续的,即心律一直不规则 如果房颤系甲状腺问题、肺病及其他可治疗的疾病引发的,则一旦
疾病治愈,房颤也随之消失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16
治疗:心脏复律
心脏复律
11
心脏手术也可能是触发因子
心脏手术可能诱发房颤
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其他类型的心脏手术可能触发房颤 65岁以上的人风险更大
术后出现房颤会增加其他并发症风险 所幸的是,此种房颤通常是短暂的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12
单纯房颤
单纯性心房纤颤
无已知触发因素而心房出现肌纤维颤动,称为单纯房颤
何时寻求急救
房颤并非总是紧急的,但如遇以下症状需要呼叫911:
严重的胸痛 脉搏不稳且感觉眩晕 中风的征兆,如像失去知觉或口齿含混
Severe chest pain
Uneven pulse and feeling faint
Numbness or slurred speech
28.06.2020
心房纤颤幻灯片
病因 · 检查 · 治疗
Reviewed by Varnada Karriem-Norwood, MD on Oct 21, 2011
什么是房颤
何谓房颤
强有力且稳定的心跳是人体健康的
核心,房颤则是扰乱心律的疾病
房颤的生理过程
心脏电系统短暂失灵 使上腔体(心房)抖 动或曰心房肌纤维颤 动,进而导致下腔体 (心室)不规则搏动
6
房颤与脑卒中
血块形成与脑卒中
如果心脏不能正常收缩,血液可能淤积成块 血块可能会通过血循环到达大脑引起脑卒中(中风) 在心脏瓣膜健康的人群中,房颤使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到大约6倍 房颤引发中风的风险甚至比心脏瓣膜缺损可能引发中风的风险更大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7
在65岁以下的人中更常见 心脏通常会自己恢复到正常韵律 如果心动过速并引起不良症状,则需要治疗 建议于75岁以上的人对单纯房颤进行治疗,以降低中风风险
28.06.2020
有关病因、检查与治疗的视频指南
13
房颤的诊断:心电图
最可信的测试方法是心电图(EKG)
无痛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揭示心律的异常情况 可在检查室完成测试 也可佩戴设备,连续24小时或更久地记录心脏活动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如果心脏复律和药物不能控制房颤症状,可选择射频消融
该手术利用射频能量毁损引起异常电信号的心脏组织
无须开胸但仍然存在某些风险
仅对那些症状严重,而采用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推荐
28.06.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