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中考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考生物初二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2019年生物中考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2019年生物中考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21章1、神创论: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
如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2、自然发生论: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3、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4、化学进化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原始大气包括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没有氧气。
)宇宙射线、紫外线 随水流入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热能、 闪电原始海洋原始海洋—生命诞生的摇篮。
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米勒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类似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5、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其他星球.6、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在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7、达尔文-----《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条件、前提)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2)遗传变异:(基础、内因)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始材料。
3)生存斗争:(动力)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4)适者生存:(结果)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8、自然选择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生物复习提纲
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精选)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精选)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篇一一、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种生殖方式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信息例如:种子繁殖。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新一代植株1、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2、一朵花由外到内一次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3、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雄蕊包括花药、花丝4、子房发育成果实5、子房壁发育果皮(可食用部分)6、胚珠发育成种子(植物果实中种子多的原因是由胚珠决定)7、受精卵发育成胚8、玉米穗缺粒的原因传粉不足,怎么办人工辅助授粉。
9、无子果实是植物的花不经过受精有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后代与亲代一致。
1、无性繁殖包括: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细胞或组织。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可培育无病毒还的植株)等。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杏、苹果、梨、桃、山楂,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有些蔬菜和花卉也有用到嫁接)c.石榴、夹竹桃等压条d.对于高大的树木要使用压条的方法可采取空中压条。
(方法与压条相同)2、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4、扦插: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a.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
去掉一部分叶片防止水分蒸发。
b.繁殖方法:马铃薯是茎,红薯是根,藕是茎,椒草是叶5、无性繁殖的特点:a能够保持母体原有的性状b能缩短生长时间6、果农种植多采用无性繁殖。
(如果树嫁接)7、无性繁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细胞具有全能性8、克隆是无性繁殖。
2019届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中考复习纲要
2019届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中考复习纲要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用种子繁殖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
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由于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2.蝉退是指蝉退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皮肤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2019年八年级下 生物中考复习提纲(1)
生物8下复习提纲第22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1)生物体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叫作生物的遗传;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
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作相对性状。
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2)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
(3)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4)通常情况下,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如人的体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是23对,其中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生殖细胞由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人的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都是23条)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之父”(1)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2)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而另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控制的那种性状就会表现出来。
假如:AA→表现显性性状;A a→表现隐性性状;A a→表现显性性状。
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3.人的性别决定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有22对称为常染色体,最后1对称为性染色体。
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Y型,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X。
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由父亲的精子类型决定。
父亲的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
如果某一性状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最可能在Y染色体上。
RJ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 下册 (期末考试总复习 常考易考知识点大全 )2019年生物中考复习——重难点再现
2019年生物中考复习—重难点再现班别:姓名:()1.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A . B.C.D.()2.关于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只存在于细胞核B.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C.②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正常人体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3.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位于DNA上 B.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C.一个DNA分子上有成千上万个基因 D.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控制生物的性状C.一个DNA分子含有一个基因D.DNA上任意片段都可控制生物性状()5.已知人的有耳垂(A)对无耳垂(a)为显性.某家系三代6人的耳垂遗传情况如下表.下列判A.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都为AA B.儿子和儿媳的基因组成不可能相同C.如儿子和儿媳生育第三个孩子有耳垂的概率是50% D.祖父和祖母耳垂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6.在人群中,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不包括后天的矫正和练习)是一对相对性状。
父亲惯用左手,母亲惯用右手,他们生的孩子也是惯用右手。
正常情况下,这个孩子的体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吗?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可能有B.“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一定有C.“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一定有D.“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可能有()7.用基因型为rr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基因为RR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判断果皮的基因型正确的是 A.rr B.Rr C.RR D.RR和rr()8.如右图,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枝条①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所结芒果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是A.①的性状,AA B.②的性状,aa C.①的性状,Aa D.②的性状,Aa()9.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10.一株基因组成为AA的玉米与一株基因组戍为aa的玉米相互授粉,则这两株玉米所结的玉米粒A.胚的基因组成相同,种皮果皮的基因组成不同 B.胚的基因组成不同,种皮果皮的基因组成相同C.胚的基因组成相同,种皮果皮的基因组成相同 D.胚的基因组成不同,种皮果皮的基因组成不同()11.从一位健康成年男性体内获得了一个精子和三种成熟的血细胞各一个,这四个细胞中含有的Y 染色体数目最少可能是 A.4条 B.2条 C.1条 D.O条()12.右图为某地水稻高茎和矮茎的遗传调查情况。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详细、有图)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
7、生态系统(P22--32)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提纲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1.鸟类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人教)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和发育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
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3、无性生殖通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
(1)嫁接:成活的关键: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常见种类:橡胶、苹果、梨、桃等(2)扦插:材料的处理:P5常见类型:番薯、甘蔗、葡萄、菊、月季、甘薯等组织培养:P6、7(阅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昆虫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2、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即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图)常见类型:蚊、蝇、蝶、蛾、蜂、蚕等3、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一生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即受精卵→若虫→成虫(图)常见类型:蝗虫、蝉、蟋蟀、螳螂、蝼蛄等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2、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体)→蛙(成体)(1)生殖、发育需在水中完成,受到地域的限制。
(2)水的污染(3)人类的乱捕乱杀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2、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
(图)没有受精的鸡蛋是一个特殊的卵细胞。
其中细胞膜存在于卵黄膜,细胞质存在于卵黄、细胞核存在于胚盘。
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卵白、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已经受过精的鸡卵,是一个多细胞体。
3、鸟类的生殖比两栖动物更进化,原因:(1)鸟类是体内受精,受精率大大提高。
(2)鸟卵外表有卵壳保护,并且卵黄和卵白较多,为胚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2019初二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精心整理2019初二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篇一:植物的生殖】成; 提供营养;胚珠的珠被将来发育成保护种子内胚和胚乳的种皮。
由此可见花雌蕊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将发育成植物的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果实包括果皮和胚珠两部分。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胚珠数量的多少决定着果实中种子数量的多少。
4、绿色开花植物花粉粒中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外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
双受精这种受精方式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5、植物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
幼虫又称为若虫。
图123—6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篇三:生物的遗传】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新子间传递的“桥梁”。
体为)的细Ddd(隐性基因)和D(显性基因)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遗传。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5、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生育的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越多。
近亲结婚的后代中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对男女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八年级生物下各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总结人:李小燕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 可编辑可修改12019年生物中考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21章1、神创论: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
如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2、自然发生论: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3、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4、化学进化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原始大气包括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没有氧气。
)宇宙射线、紫外线随水流入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热能、 闪电原始海洋原始海洋—生命诞生的摇篮。
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米勒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类似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5、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其他星球.6、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在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7、达尔文-----《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条件、前提)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2)遗传变异:(基础、内因)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始材料。
3)生存斗争:(动力)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4)适者生存:(结果)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8、自然选择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自然选择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10、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1、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12、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
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13、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14、分类的依据: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15、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分类等级,其中分类单位最大的是“界”,“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6、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所含生物种类越少。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若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则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
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则不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
17、双名法统一了生物的命名法: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法:属名+种名。
▲19、原生动物是能摄取食物的原生生物(是动物界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 ――代表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眼虫等。
――主要特征: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这个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
▲――作用:可以净化污水(能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过量繁殖可以引起赤潮现象、病原体使人患病(如疟原虫能使人得疟疾,阿米巴变形虫能使人患痢疾等。
)▲20、藻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
――特征 :①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②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③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水里,少数生活在陆地上。
――作用: 1)是地球上有机物和氧气的主要制造者。
v1.0 可编辑可修改2 2)藻类植物可作为水域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或水华)。
3)在食品、医药和工业上也有重要作用。
――代表植物:衣藻、石莼、马尾藻、裙带菜、紫菜等。
▲21、苔藓植物个体矮小,密集生活于潮湿环境。
常见的苔藓植物有小墙藓、葫芦藓、地钱。
――特征:①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假根只起固定作用。
②茎弱小,没有输导组织。
③叶片绿色,小而薄,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可进行光合作用。
――作用:①苔藓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二氧化硫等)、②保持水土、植物的拓荒者,也可作为先锋植物之一、③作饲料▲22、蕨类植物出现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芒萁、肾蕨、满江红、贯众、卷柏等。
――生活环境:山林、田野阴湿环境里。
――特征:①有根、茎、叶,并且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②多数形成孢子囊群,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蕨类植物作用:1)食用;2)药用;3)绿肥、饲料;4)观赏植物;5)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煤碳注: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4、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我国是“裸子植物故乡”。
代表植物:松、杉、柏类,苏铁、银杏等▲25、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适应环境能力最强的植物类群。
种子外层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代表植物:小麦、玉米、苹果、白菜、牡丹、柳树等26、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27、动物的进化历程(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⑴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鸟类⑵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28、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腔肠动物:由两层细胞组成,身体辐射对称。
代表动物如水螅、水母、海葵、海蛰、珊瑚虫等。
注:珊瑚虫是生物,其死亡虫体的骨骼积累形成美丽的珊瑚,则是非生物。
29、扁形动物: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有些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可使人患上寄生虫病。
代表动物:猪带绦虫(“米猪肉”囊尾蚴)、血吸虫、涡虫30、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有完整的消化道。
营寄生生活,如蛔虫、蛲虫,寄生在牲畜体内使人患病。
31、软体动物:①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②体表有外套膜;③身常常包有贝壳(有的有内壳)。
代表动物:河蚌、鲍鱼、江珧、扇贝、牡蛎、乌贼、鱿鱼、章鱼等,32、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无附肢。
运动方式大多为蠕动爬行。
代表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等。
蚯蚓⑴呼吸:靠体表皮肤呼吸(分泌黏液)。
⑵应用:①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②促进物质循环。
33、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均分节。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1)特征:①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体表都有外骨骼;③足和触角分节。
2)外骨骼的作用:①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唯一能飞行的类群,一般胸部具有3对足,多有2对翅。
34、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水中,体表有棘,如海星、海胆、海参等.35、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与此相适应的特征主要有两个:①用鳍游泳②用鳃呼吸。
(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鱼在游泳时,靠尾鳍和躯干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腹鳍、背鳍、胸鳍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36、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如大鲵、青蛙、蟾蜍、蝾螈等。
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也是多种药物的来源。
37、爬行动物是陆生变温动物,体表被覆盖鳞片或甲,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产大型卵。
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鳄、龟、蛇、蜥蜴等38、鸟类是适应飞翔的恒温动物,前肢特化成翼;双重呼吸的功能(具有散热作用);胸肌发达;卵生,体温恒定。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大脑发达,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温恒定。
v1.0 可编辑可修改3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0、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影响该生物的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在内)41、非生物因素1)水: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一定地区,年降水量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生态因素。
2)阳光: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在有光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自身及其他生物(包括人)提供物质和能量。
光对植物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够影响生物的繁殖活动。
3)温度: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温度和降水总量这两个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总格局。
42、生物因素:生物之间存在着种内关系或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共生、共栖、寄生等。
43、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如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等。
44、生态系统的类型:海洋、淡水、湿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地球之肺)、湿地(地球之肾)、森林(绿色水库)。
▲45、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主要是动物)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腐生性的细菌、真菌,蚯蚓等)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4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条式的联系。
如:草→虫→鸟→蛇→鹰▲注意:(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
47、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即没有箭头指出为止,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