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吉林省舒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

吉林省舒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C【解析】强加因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力量层级为理解B。

2、【答案】B【解析】曲解文意。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觉异同,确定正误。

原句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认真从诗质上去捕获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获诗的音乐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

力量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D【解析】无中生有。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觉异同,确定正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

力量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D【解析】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力量,平常应关注课本,重视积累。

5、【答案】B【解析】“越国以鄙远”中的“鄙”不是谦辞,是边邑,用作动词。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力量,平常应关注课本,重视积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比较核实。

6、【答案】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解析】错1处扣1分。

(1)考点:本题考查断句的力量,要把握文言基础学问,把握断句技巧。

7、【答案】(1)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您的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为官奴。

(采分点:遇、深、为各1分,句意1分。

)(2)之所以派遣部队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采分点:所以、出入、格外各1分,句意1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力量,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8、安静的乡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

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田园生活的赞美憧憬之情。

(采分要点:画面概括描述2分,情感定位精确2分)考点:本题考查同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力量。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21年整理)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21年整理)
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 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
由于现代诗写作更趋于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写作,讲究自我体验的微妙散发,所以有必要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寻找、发现双方的差异,从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
其三,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是有效进入途径。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评,尽管新批评被诟病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间各环节上不乏机杼独出。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都成为现代诗解读的利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方法针对现代诗内部的架构更是十分有效。一个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意象选择、搭配及隐显,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都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分层扫描”之内。读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诗歌的每一条纹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雾霭,还能不露出点“庐山真面目”吗?
2018——2019学年度上 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最新】吉林省舒兰市一中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最新】吉林省舒兰市一中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舒兰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每题3分,共计9分)诗——中华文化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吉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吉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吉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前几日正值大寒,一个疏忽,结果一夜之间大门外朝西北窗台上的几盆菟丝子花给冻蔫了,花儿像铃铛一样耷拉下来,让人心疼不已。

B . 谬误与真理掺拌一起抛撒,人类像挨了一场殒石雨,它损伤的是人的感知器官。

一个现代人即便睁大双眼,还是拨不开无形的眼障,错觉总是缠住你,最终使你臣服。

C . 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

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而苏小小则一直用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

D . 万方这么描述父亲曹禺:他一生不追求享乐,他很真诚;他有很多的缺陷和弱点,但是他没有罪孽;如今,他透明的生命在无比自由的地方遨翔。

2. (2分) (2016高一下·市中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虽然他想方设法遮掩,但他的秘密,还是被被老陈__________ ,引来哄堂大笑。

②他这是把虚心看作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__________ ,抓住了要害。

③他的演讲总是引经据典,语言犀利,__________ ,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

A . 一语道破一语中的一针见血B . 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一语道破C . 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针见血D . 一语道破一针见血一语中的3. (2分) (2020高一上·渭滨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 . “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 .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编者按),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吉林省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

吉林省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

吉林省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19高一上·遵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偷笑、笑哭等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在网络上竞相出彩, 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这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

()。

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

表情符号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

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

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会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惟妙惟肖热火朝天事倍功半悄无声息B . 惟妙惟肖如火如荼事半功倍不知不觉C . 栩栩如生如火如荼事倍功半不知不觉D . 栩栩如生热火朝天事半功倍悄无声息(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B .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在网络上竞相出彩,C . 以90后、00后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D .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日常社交中,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着先天的优势B .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C . 在网络社交中,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着先天的优势D . 在日常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2. (2分) (2020高一下·大庆期中)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A . 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高一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溺.(nì)召.唤(zhāo)慰藉.(jiè) 面面相觑. ( qù )B. 百舸.(gě)炽.热(chì)给.予(jǐ) 瞠.目结舌(chēng)C. 句读.(dòu) 吮.吸(yǔn)跬.步(kuǐ) 浪遏.飞舟 ( è )D. 灰烬.(jìn) 不啻.(chì)摇曳.(yè) 自愿自艾.(à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甄别暄响按部就班真知灼见B. 藐视消谴出类拔粹入不敷出C. 惆.怅犄角锲而不舍怙恶不悛D. 峥.嵘寂漠至高无上再接再厉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伤害)..方遒(指挥,斥责)戕害B.只是一条钝汉..(美好、健壮)..尔(指反应迟钝的人)翅膀甫健C.峥嵘..(这里指盛衰)..岁月稠(山势高峻)谁主沉浮D.粪土..(拾,捡)..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摭拾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他最近在去年所写的杂文,拟将被删削的、被禁止的,全部加进去,另行出版。

⑵我认为,真正的阅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⑶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⑷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而挺拔地凸现了。

A.收集必需珍惜简捷 B.搜集必需珍视简洁C.收集必须珍视简洁 D.搜集必须珍惜简捷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不法书商假出版社之名疯狂盗版,主编决定向法院起诉,与不法书商对簿..公堂..。

B. 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C.国内汽车产业红红火火,汽车改装行业随之亦方兴未艾....。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高一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1. 【考查】本题重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答案解析】DD项诗词不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源泉。

2. 【考查】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及论证特点的分析。

【答案解析】BB项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3. 【考查】本题重点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CC项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

4. 【考查】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DA项错在并无“要求”意味,原文信息是“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

B项“全部特征”错误,原文为“基本特征”,另外遗漏了“推崇性理哲学”的信息;C项“调查研究的作风”相关的“游学”不只是“两次”,而且并没有立刻“养成”调查研究的作风,文中说的是“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

5. 【考查】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

【答案解析】(1)有批判精神,喜欢质疑问难。

(2)学习重点明确,主次分明。

(3)懂得为学之道,能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普通与专门的关系。

(4)惜时苦读,持之以恒。

(5)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答出一点给2分。

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6. 【考查】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

【答案解析】(1)立下了正确的人生志向:心系社会,探求真理。

(2)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广博学习,注重方法。

(3)形成了重视社会实际的思想方法:关心世事,经世致用。

(4)初步养成了调查研究的作风(或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几番游学,深入生活。

吉林省舒兰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监测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一上册

吉林省舒兰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监测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一上册
⑦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
(有删改)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落寞的氛围。
B.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牵系着心灵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当海洋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和漓江,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
D.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多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5.分析本文第②段所写的内容,简要分析有哪些作用?(4分)
6.请鉴赏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7.第③段中有一句“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请分析作者关于灵渠读出了哪些内容?(8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共17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卷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卷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卷(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每题3分,共计9分)诗--中华文化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科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卷)和第11(表达题)两部分,共12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6分,每小题3分)1。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百舸(gě) 寂寥(liào)ﻩ彷(páng)徨ﻩ惆怅(chàng) B.方遒(qiú)颓圮(pǐ) 瓦菲(fēi)ﻩ青荇(xìng)C.浪遏(è)浮藻(zǎo) 长篙(gāo)漫溯(shuò)D.虔(qiān)诚忸怩(ní) 深邃(suì)ﻩ团箕(qí)2。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刘向。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ﻫ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ﻫ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ﻫ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磁带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B.自引而起,绝袖绝:断C.秦王还柱而走还:环绕ﻫD。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士兵4。

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5分)(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5分)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

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ﻫ(《战国策•齐策四》)5. 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A。

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ﻫB。

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ﻫ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ﻫD. 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ﻫ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A.苟无民,何以有君?B。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ﻫC。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7.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不正确的是()ﻫ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ﻫB. 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ﻫC。

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

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ﻫ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ﻫ【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默写。

(10分)每句1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

《沁园春长沙》(2),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3)又前而为歌曰:“,!”《荆轲刺秦王》(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5)《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

(6)《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7分)青少年时期的韦君宜韦君宜1917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韦君宜是长女,家里对她虽然娇宠,但不过分溺爱。

父亲主张男女平等,对儿女的功课要求得非常严格,让女儿和儿子读同样多的书.幼年时代的韦君宜像蛇吞大象似的看了许多完全不适合她年龄特点的书,开始知道了胡适、梁启超、鲁迅……在书本上广泛地接触社会,开始了人生的思索。

少年时代的启蒙教育,在韦君宜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她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

就读南开中学,韦君宜接触了进步的俄罗斯文学,读了《新俄学生日记》、《铁流》、《毁灭》等。

这些作品,在那黑沉沉的长夜里,好像天空中倏然闪过的一道亮光,使她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韦君宜恰在此时,踏入了素有反帝斗争传统的清华大学,敌人的铁蹄踏碎了她成为学者的美梦。

她从书斋中走了出来,面对着完全变化了的环境,感到惊异、迷惘.随着共产党对抗日运动的领导,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

严酷的现实,使韦君宜迅速地作出抉择——站到广大人民一边,投入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去.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广泛,她的爱憎感亦愈加分明.她决心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舍弃舒适、安逸的生活.“一二·九”运动过后,各地学联纷纷成立。

共产党又提出了“青年学生到群众中去和农民相识,和农民拉手!”的口号,北平、天津学生组织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沿着平汉铁路步行南下,向沿铁路的农村居民宣传。

每天走一站路,在当地小学校里住宿,这是广大知识分子走向工农的开始。

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韦君宜从一个知识分于家庭出身的小姐彻底地脱胎出来了。

从农村回来不久,她成了第一批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韦君宜的公开身分是清华大学三年级学生,实际上主要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她被提任为学委干事,妇救会党组成员,奔走于各大学、中学进步学生和组织之间,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到门头沟等工矿、农村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并创办《北平妇女》等刊物。

编刊物需要经费,而共产党的活动经费又十分紧张。

韦君宜的父母亲对女儿花钱,是从不吝啬的,她便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一次,学委领导的《北平学生》杂志,因缺少经费不能及时出版,大家正在为此焦急。

韦君直跑到家里对父母说:自己急需一笔钱买一辆自行车。

母亲毫无怀疑,如数付给,《北平学生》杂志才得以及时出版。

在清华大学的三年,她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成了一名合格的党的地下工作干部. 由于对文艺的兴趣和爱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常常抽暇阅读鲁迅及其他新文学作品。

这时,她方感到中学时代所读的鲁迅的杂文和小说,实在是一点也没读懂,而现在才开始懂得一点鲁迅了.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韦君宜来到武汉做官的叔叔家,婶娘对她看管很严,一天晚上,她佯装要去看戏,趁人多拥挤时,混入人群,脱离了“看管”,找到党组织。

遵照党的指示,和另外几位同学一道,被分配到襄阳,后来转到宜昌,仍然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从武汉开往重庆的船被日本飞机轰炸,韦君宜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男友孙世实牺牲了。

她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含泪挥笔写下了《牺牲者的自白》。

这是一幅具有真情实感的纯真的艺术品,它袒露了一颗炽烈而赤诚,坚贞而痛苦的纯洁女性的心:在民族的献祭台前,有人走上来说:“我献出金钱"。

有人说:“我献出珠宝”。

有人说:“我献出劳力".我将上去大声宣布:“我献出我的爱人!”我想退去,但是民族的神灵对我说:“不!你还有!”“我还有什么呢?”“你还有自己的生命!”多么无私而又坦荡的情感啊!像珍珠一样闪光,像水晶一样透明。

多么坚强而有力的声音,像犀利的钢刀,像进军的号角,令人猛醒,催人上阵。

全文没有修饰、造作,字字血,声声泪。

(摘编自孙瑞珍《韦君宜小传》相关链接韦君宜(1917-—2002)著名女作家,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

著有散文集《似水流年》、小说集《女人集》、长篇小说《母与子》、回忆录《思痛录》等。

韦君宜用“热爱祖国,怀抱大志,追求理想"十二个字来归结“一二·九”的精神传统,“不论形式如何,虽九死其犹未悔"“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吧”。

(宋彬玉《韦君宜的人生之路》)(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韦君宜的父母主张男女平等,思想开明,对她的功课要求非常严格,这样的家庭环境与教育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B。

韦君宜幼年读书,就知道了鲁迅,中学时读了鲁迅的杂文和小说,都没有读懂,直到大学期间读多了才开始懂了一点鲁迅.C.读书让韦君宜得到了思想启蒙,中学时代接触的进步文学给了她光明和希望,血与火的考验让曾是小姐的她完成了蜕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