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合集下载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有无头痛、呕吐。

2.观察受伤局部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外漏发生,眼眶有无皮下淤血,眼球是否突出。

3.观察呼吸道有无血液、异物阻塞或舌根后坠引起的梗阻。

4.观察有无其他合并伤:黑便、血尿、关节肿痛、活动障碍。

5.并发症的观察:外伤性癫痫、消化性溃疡、角膜溃疡、关节挛缩、肌萎缩等。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有关。

2.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及疾病导致躁动不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意识障碍不能进食有关。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意识障碍、肢体局部长时间受压有关。

5. 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与脑缺氧、脑水肿、脑出血、脑血液回流障碍有关。

6. 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疝、消化道出血、癫痫发作。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措施】1.确保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者,可抬高床头15°—30°。

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污,开放气道,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对脑疝病人立即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有休克者取平卧位,补充血容量。

需要手术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等。

3.病情观察和记录。

按医嘱定时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及时判断病人是否出现休克、脑疝,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

4.确保病人安全。

密切观察、分析躁动的原因,加床栏,必要时专人守护,适当约束,约束带不可过紧及缠绕肢体,以免造成末梢血液回流障碍,以约束后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遵医嘱适当使用镇定药,并观察用药效果。

妥善固定,保护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脱出、折叠。

剪指甲,必要时给患者戴手套,防止抓伤。

5.加强营养。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尽量选择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少量多餐。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内部病变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对于患者来说,颅脑损伤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1. 病情评估和监测: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维持呼吸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护士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注意保持呼吸稳定。

3. 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护士应及时监测颅内压,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降低颅内压,如保持头部低位、避免咳嗽用力等。

4.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尿崩症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护士应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比重,及时调整补液和药物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防止感染: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危重,易发生感染,护士应加强患者的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处理伤口,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6. 预防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护士应定期翻身、进行被动运动,及时预防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7. 促进康复: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应积极配合康复科医生进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运动和认知功能。

8. 心理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和认知障碍,护士应给予患者温暖关怀,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强对疾病的信心。

9. 安全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易发生意外伤害,护士应保持患者的环境安全,避免摔倒、撞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0. 营养支持: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进食困难或吞咽功能障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方式,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支持。

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评估和监测、维持呼吸通畅、颅内压监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营养支持等。

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受外力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跌落等意外事故。

颅脑损伤往往引起病人的生命体征发生重大变化,对病人的呼吸、循环、神经等方面的影响均非常大。

因此,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脑部受损,呼吸控制中枢受到了严重影响,病情严重的患者往往存在一些呼吸方面的问题,比如呼吸暂停、阻塞等。

这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保证氧合和通气,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进行气道管理前,我们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和呼吸频率,这有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气道护理计划。

一般情况下,气道管理可以采用口、鼻、喉镜或插管等方式。

下面我们分别具体介绍:口、鼻导管气道管理口、鼻导管是气道管理中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们适用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

将口、鼻导管插入病人的口腔或鼻孔,这样可以使气道畅通,保证病人的通气和氧合。

我们可以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舒适程度选择不同规格的导管,确保正确安装。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导管,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引起呛咳或窒息。

气管插管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是气道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在进行插管操作前,需要进行术前准备,首先要开展充分的沟通和情绪疏导,避免病人因为恐惧或焦虑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或困难。

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将插管器插入病人口中,然后通过气管镜辅助导管进入气管,插管成功后,确认导管位置和长度,控制呼吸机和自主呼吸之间的平衡,以确保病人的呼吸通畅。

气管切开气道管理气管切开也是一种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适用于病情特别严重且需要长期无源性治疗的患者。

在进行气管切开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明确治疗目的。

手术过程中,需要选择切口位置和大小、控制出血、确定切开深度等,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

总的来说,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十分关键,不仅要及时发现气道问题,而且还需要准确、快速地处理问题,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伤害,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供有效的护理。

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头部的正中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我们需要进行神经功能监测。

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往往受到严重损害,因此需要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

常用的神经功能监测方法有瞳孔反射、意识水平评估、肌力评估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供有效的治疗。

颅脑损伤患者的头部抬高是十分重要的。

抬高头部可以减轻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

护理中,我们可以使用枕头或护颈枕等辅助工具,将患者的头部抬高。

同时,还需要定期翻身,避免压迫造成的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脑损伤。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颅脑损伤会对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造成影响,容易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例如,对于体温升高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法;对于体温降低的患者,可以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寒冷引起的进一步损伤。

除了以上护理措施,我们还需要关注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护理中,我们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和倾听,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神经功能监测、头部抬高、体温调节和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提供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病情:需要每隔两个小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以及是否有昏迷、瞳孔散大、四肢刺激不动等情况。

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预防并发症:颅脑外伤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需要定期翻身、拍背震荡排痰,定期活动双下肢。

同时,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每2小时翻身一次。

3. 饮食护理:颅脑外伤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以减少营养不良的风险,促进患者的恢复。

4. 心理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可能会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5. 康复训练: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应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

总之,颅脑外伤的护理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各项合并症,常见的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植物状态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目前经过抢救后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抢救成功后的患者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最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善。

现对相关内容进行如下介绍:1 急性期性期康复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微抬下颌,双唇微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等部位的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应每日行气管切开护理2次;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吸痰护理 ,避免因为分泌物影响患者呼吸而导致并发症。

1.1良肢位摆放指导1.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为损伤引起了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出现功能紊乱,所以会表现为姿势异常。

异常的卧位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加重。

所以需要协助患者取合理的卧床姿势。

平卧时在两侧肩部和上臂下方垫软垫,保证充分前伸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两侧臂和大腿下方垫软垫,以免出现髋关节外旋。

足跟垫软垫,保持双足中立位。

每隔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上肢伸展位不超过90°,患侧肩胛骨向前外伸,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下肢屈曲位、踝关节放长枕上;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拉出,肘伸展,掌心向上,下肢屈曲位,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本卧位不适用脊髓损伤患者)1.2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每次训练前先按摩,以刺激功能活动、按摩时由轻到重,范围从小到大,先慢后快。

如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禁止开展上述操作。

1.3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训练。

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如患者伴发感觉障碍,注意不要过度牵拉,以免引起关节脱位或损伤周围软组织。

颅内损伤护理措施

颅内损伤护理措施

颅内损伤护理措施一、护理评估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失血性休克等。

此外,还应了解患者有无头部外伤史、昏迷史等,并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温度等体征。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颅内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呕吐等原因导致呼吸道阻塞,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重点之一。

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

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确保氧供。

三、体位护理体位护理对于颅内损伤患者也非常重要。

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并将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

对于伴有肢体偏瘫的患者,应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并适当进行被动运动,以预防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

四、控制颅内压颅内压升高是颅内损伤患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控制颅内压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及时使用脱水剂进行治疗,如甘露醇、呋塞米等。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五、病情监测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等方面。

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

六、营养与饮食颅内损伤患者常常会出现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导致无法正常进食。

对于这类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补充,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在饮食方面,应以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为主,避免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

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

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应及时进行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七、药物治疗与护理在颅内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头部有无破损、出血。

2、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者的既往健康状况。

3、了解患者有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症状,有无颅内压增高的征象。

4、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患者的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

二、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观察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重视患者的主诉,观察头痛性质和程度,如头痛剧烈、呕吐加重、躁动不安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

3、卧位:抬高床头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持续吸氧。

5、注重营养支持及体液平衡。

6、遵医嘱合理应用脱水剂和抗生素,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

7、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妥善放置引流管。

8、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避免情绪激动,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肢体瘫痪者给予功能锻炼,癫痫患者指导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躁动患者给予适当约束,防止意外发生。

3、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禁食或进流食、半流质。

四、注意事项1、指导卧床休息,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畏惧心理。

2、对意识不清或肢体功能障碍者,应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及肢体挛缩和畸形。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重型颅脑外伤如何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如何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如何护理?目前,颅脑创伤在创伤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重型颅脑外伤具有发病率高、伤情变化快、高致死率、多需急诊手术等。

在现实治疗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的发病率仅次于四肢,一旦发生很有可能会造成死亡。

所以,在手术之后如何对重型颅脑外伤进行护理,成为了患者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重型颅脑外伤要如何护理吧!1重型颅脑外伤的病因目前,重型颅脑外伤出现的原因是患者因为暴力直接或者间接地引起颅脑组织的损失,根据相关标准确定,患者伤后昏迷6个小时或再次昏迷的患者,就可以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

即使患者醒过来也会有一些后遗症,比如说:意识障碍、头痛、恶心、肢体瘫痪等。

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原则还是以抢救为主,与此同时进行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及手术等。

2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失语等。

在术后,由于头部组织创伤反应,最常出现的便是发热的现象。

如果损伤间脑或脑干,还可能会出现体温不升或者中枢性高热的情况。

术后,如果患者出现连日高温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患者伤口感染,引起并发症。

发热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颅内手术24小时之内,出现了血易或者脑水肿。

一般来说,脑水肿在术后24小时到72小时之内达到高峰。

所以在术后要在3天内要进行颅内压的检测。

一般术后,患者的意识障碍会加重,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或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影响患者正常运动。

而出现这种症状其实就是颅内血肿的晚期表现。

由于头部神经众多,再加上异常的脆弱,这就造成了颅内问题复杂多变,因此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在患者康复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检查,降低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

3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1)保证呼吸道通畅。

一般来说,颅脑损伤的患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因此尽量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采用侧卧位或者平卧位,这样做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分泌物更好地排除分泌物,防止患者因为误吸分泌物导致呼吸系统堵塞,引起窒息。

颅脑损伤患者健康宣教

颅脑损伤患者健康宣教

颅脑损伤患者健康宣教【疾病介绍】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

可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

颅底骨折可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

脑干损伤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去大脑强直,严重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重度颅脑损伤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宣教内容】1、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重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判断病人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脑疝。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脑疝病人立即静脉快速滴注脱水药。

(3)积极做好手要前病人的各项工作,如剃头、清洁善皮肤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所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应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口咽通气管及气管插管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5)纠正休克。

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失血性休克时,应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补充血容量。

(6)有脑脊液耳漏者,以头偏向患侧为宜,以便引流,防止脑脊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7)预防颅内感染。

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和常规使用抗生素。

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嚏和咳嗽,严禁填塞或用水冲洗耳、鼻以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定时测体温,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

2、术后护理。

(1)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定时监测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做好记录。

(3)高热护理。

感染或脑损伤均引起高热。

应查明原因。

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

对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如酒精擦浴、冰敷、冰毯,必要时行低温冬眠疗法。

(4)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拍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安全,防止呛咳、防跌倒坠床、防烫伤等意外。

4.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忌食辛辣、肥腻、生冷过咸的食物。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2.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3.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4.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

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5.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6.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四.情志调理
1.关心尊重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疏
导。

2.缓解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悲观心理
3.鼓励家属陪伴。

五.康复指导
1.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2.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3.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常见颅脑疾病术后的护理

常见颅脑疾病术后的护理


(5)胃出血 (6)顽固性呃逆 (7)癫痫发作
(1)出血

颅内出血是脑手术后最危险的并 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至48小时内。 病人往往有意识改变,表现为意识清 醒后又逐渐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 底或电凝止血痂脱落,

其它如病人呼吸道不畅、二氧化碳 蓄积、躁动不安、用力挣扎等引起颅内 压骤然增高,也可造成再次出血。故术 后应严密观察,避免增高颅内压的因素, 一旦发现病人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 报告医师,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为防止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再出血, 必须保持术后病人安静,若发现病人 躁动不安,在排除颅内压增高或膀胱 充盈的因素后,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5、病情观察及护理 常规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瞳孔、肢体活动状况等。颅前窝手术 后常有额眶部水肿,可给予冷敷以减 轻不适。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情 况,加强敷料更换和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切口感染。

③肺部感染 多发生于手术后一周左右、全身 情况差的病人,若未能及时控制,可 因高热及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或加重脑 水肿,甚至发生脑疝。
预防脑手术后感染的主要方法有:


常规使用抗生素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营养及基础护理。
(3)中枢性高热

多出现于术后12至48小时内,体 温达40度以上,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 瞳孔缩小、脉搏加速、呼吸急促等症 状,一般物理降温效果差,需及时采 用冬眠低温治疗。
体积较大的肿瘤切除后,因颅 腔留有较大空隙,24小时内手术区 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身时发生 脑和脑干移位。搬动病人或为病人 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 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 或震动。

2、营养和补液 一般颅脑手术后一日可进流质饮食,第 二三日给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 通饮食。较大脑手术或全麻术后病人有恶 心、呕吐,术后可禁食1至2日,给予静脉 补液,待病情平稳后再逐步恢复饮食。术 后长期昏迷的病人,主要经鼻饲提供营养, 鼻饲后勿立即搬动病人,以免引发呕吐和 误吸。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概念】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根据脑损伤发生的时间和机制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前者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后者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出血。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及尿量。

2、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注意呕吐物的性状。

3、观察是否有脑疝的形成,如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脉搏缓慢、意识模糊、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等。

(1)有受伤的危险,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有关。

(2)有误吸的危险与意识障碍,进食呛咳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患者意识模糊,生活不能自理有关。

(4)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有关。

(5)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问题】1.头痛:与血液刺激或颅内压增高有关;2.紧张、焦虑:与突然发病,缺乏自理能力及疾病相关知识有关;3.生活自理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尿管、气管切开、长期卧床等有关;5.有发生压疮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肢体偏瘫有关;6.便秘:与长期卧床及排便方式改变有关;有导管脱落的危险:与烦躁有关【护理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宜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3、饮食与补液控制液体摄入量,不能进食者,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000ml,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

神志清醒者,可给予普通饮食,但需适当限盐,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4、遵医嘱应用脱水、利尿剂,控制液体总摄入量。

应用脱水剂时,静脉输注速度应按要求执行,并防止液体外渗或外漏。

5、严密观察病情,通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形状、大小和对光反射了解治疗效果和及早发现脑疝。

6、预防并发症,避免压疮、关节僵硬、肌肉挛缩、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7、术后护理:(1)做好上述护理。

开放性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开放性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开放性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应迅速评估患者创伤局部和头部以外部位损伤情况,如有合并
内脏损伤破裂出血等,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患者瞳孔、神经系统病症等变化,评估颅内压或脑水
肿的进展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4、患者有脑组织从伤口膨出时,用消毒纱布保护,进行架空包扎,
避免脑组织受压。

对插入的异物不可贸然拔出,以免引起颅内
大出血。

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监测患者颅内压(ICP)、瞳孔、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的变化。

3、对于去骨瓣减压有颅骨缺损患者应注意保护骨窗局部,防止受
压、碰撞,避免继发性脑组织损伤。

4、继续实施降低颅内压的措施,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TAT。

5、观察患者伤口及敷料情况,是否有感染或渗血渗液。

注意观察
有无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时取半卧位,床头摇高30°或患侧卧
位,枕上垫无菌巾。

6、患者术后若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疝、术后血肿等并发症,应立
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再次手术准备。

7、对因颅脑损伤导致外伤性癫痫的患者应告知抗癫痫药物使用方
法和注意事项,不可突然中断服药,不能单独外出、登高、游泳等,以防意外。

8、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坠积性肺炎和
深静脉血栓;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1.1 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

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低颅内压。

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道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

定时吸痰,以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

每次吸痰时间≤15s,并避免剧咳。

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

严格无菌操作。

酌情每2h一次翻身、拍背。

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

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1.2 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采用脱水疗法。

静脉输入或口服各种高渗液体,提高血液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循环内转移;并通过在近端肾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因血液的高渗透压,抑制脉络丛分泌,减少脑脊液的产生,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

(1)渗透性脱水:20%的甘露醇,剂量为1.5~2.0g/kg静脉滴注。

甘露醇要在15~20min内静脉点滴完毕,必要时加压推注,注意勿外渗。

在注射后的10~20min即有降压作用,一般持续4~6h。

与呋塞米合用,可提高脱水作用。

(2)葡萄糖:常用10%、25%和50%葡萄糖溶液,可静脉滴注,其脱水效果不如甘露醇,但有营养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3)利尿性脱水药:通过增加肾小球过滤,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钾离子等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使脑组织和全身脱水,降低颅内压。

脱水效果不如渗透性脱水剂,且易引起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

颅脑损伤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实现患者的康复进程,远离疾病困扰。

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1)意识障碍绝大多数病人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

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嗜睡、蒙眬、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

(2)头痛、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颅内血肿。

(3)瞳孔如果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光反应消失,病人意识清醒,一般为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小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血肿。

2、特殊表现(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

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

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

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

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

二、护理措施1、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受伤原因及病情的发展。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此过程中要对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疝、休克等症状给予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双考2组244 号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本科段)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论文作者:冯雪原
准考证号:8
指导教师:白雪
完成时间:2014年7月10日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现在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了,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普遍应用,饮食的问题,颅脑损伤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病了,其中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15% ~20%,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居首位。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恶性肿瘤、冠心病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

然而颅脑损伤术后的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1.1 一般资料
取实习医院2010年至2012年所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男71例,女57 例,年龄15 ~76 岁,平均32岁。

其中车祸伤61 例,坠伤23例,打击伤22 例,砸伤12 例。

1.2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工矿和现代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轻者仅发生头皮裂伤、血肿等,较重者会发生颅骨折损,严重者则出现脑损伤。

脑损伤轻者如脑震荡,仅在伤后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数分钟后即可清醒并感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反应在数日之内可逐渐消失。

严重脑损伤为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等,患者伤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躁动、嗜睡等,并可出现呼吸深而快、脉搏变慢,血压升高等变化,可因损伤部位不同而发生偏瘫或瞳孔的改变等。

1.3 辅助检查
应用脑CT、脑电地形图(BEAM)、脑诱发电位(BEP)、本德一格式塔测验(BG)、韦氏智力测验(场人15一RC)作为输助检查,以配合鉴定精神检查。

1.4治愈标准
根据临床病情观察和护理,将治愈标准分为三大类型:(1)恢复正常生活或基本生活自理;(2)重残长期昏迷卧床;(3)放弃治疗死亡,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例数和所占比率。

128例患者恢复结果: 一般患者87例,恢复良好,约占67. 9%; 重伤患者35 例,恢复到中残状态,生活基本能自理,约占27. 3%; 死亡6例,约占0.4 %。

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出院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

通过对1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128例患者康复良好,出院随访,无不良症状发生。

说明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颅脑患者的康复。

4.1 急救护理
4.1.1 严密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应24 h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观察其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功能的动态变化。

躁动者需加床挡,以防意外损伤,眼睑不能闭合时,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以防角膜干燥。

如出现瞳孔进展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血压升高、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多提示脑疝,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1.2保证呼吸道通畅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往往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舌后坠极易出现窒息。

故应重视呼吸道护理。

具体措施是: 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呕吐物、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置通气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

对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迅速准备器械配合医生。

4.2 心理护理
颅脑外伤多为意外事故造成,患者、家属均没有思想准备,突然的重伤,生命危在旦夕,超出患者、家属的心理承受力,此时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颅内压增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因外伤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神经系统缺失症状。

因此,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态度,以及轻柔的动作,使患者产生一种信任和安全感。

4.3 饮食指导
观察患者无吞咽和咳嗽,如果没有,应喂以密度均匀的混搭饮食,如藕粉,鸡蛋糕,没有吞咽,并有明显的咳嗽,吃的营养支持是很重要的脑组织恢复,尽快鼻饲。

4.4 并发症的护理
4.4.1肺部的感染
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咳嗽,吞咽反射,除了注意吸痰,的漏吸液和分泌物,应给病人翻身拍拍背部,日常口腔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

4.4.2预防褥疮的发生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定时翻身,卧水床及气垫床。

4.4.3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程度不等的上消化道溃疡出血。

应早期留置胃管,观察胃液变化,还应观察呕血或黑便的颜色、液量及次数。

如突然血压下降,提示消化道出血,立即报告医生,抽出胃内容物减少胃酸刺激,同时注入云南白药或100 ml 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1 ml和静脉输液奥美拉唑等保护胃黏膜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做好输血准备工作,避免短暂性休克发生。

4.4.4尿道口的护理
留置尿管病人,每日碘伏擦洗尿道口2次,尿管定时夹管,4小时开放1次,尿路感染开放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擦洗,用0.9%生理盐水500毫升加庆大240000膀胱冲洗。

导管每周更换一次。

5.1肢体康复训练
5.1.1早期脑损伤,应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一般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不得力健,患侧肢体。

每2个小时,回头和皮肤按摩,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炎和其他并发症。

5.1.2中期进行各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

被动肢体运动对大脑有刺激作用,它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和预防关节挛缩。

上肢肩关节外展,外旋,前臂外旋和手指关节的屈伸运动,下肢髋关节内部和外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和脚趾的屈伸运动,从对侧向患侧,从大小关节关节关节活动,每次5〜10次,每天两,约每30分钟。

按摩患侧肢体,温柔的节奏按摩放松,伸侧和揉捏按摩相结合,每天1〜2片,每次10〜20分钟,训练应该是在无痛范围内,主动运动,直到恢复。

5.1.3康复协助病人坐,站立,站立平衡,重点,步行上下楼梯的培训和训练,下肢功能的恢复,主要是上肢运动训练柔韧性和协调,如自己的头发,衣服,食品,洗漱用品,进口和厕所,逐步实现自我保健,直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独立完成。

5.2语言康复训练
5.2.1认知能力康复训练:采取图片辨别、排列数字、涂颜色试验、物品分类等方法,注意力进行、定向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患者的觉醒能力和认知能力。

5.2.2文字理解力的康复训练:让患者看物或者画,或以指字复述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5.2.3听力理解能力障碍的康复训练:教患者看训练者发音时的口唇动作与声音的联系,并配以物或图,达到理解的目的。

5.2.4口语表达能力障碍的康复训练:应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和人聊天,唱一些简单的,熟悉的歌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产发展、生活的需要,遭遇各种意外事故不断增加,创伤已成为外科领域里的突发主题。

在我国因创伤致命的伤员中,半数以上与颅脑损伤有关。

颅脑外伤的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常有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因此颅脑外伤救治成功与否,时间是关键,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抢救程序,拥有经验丰富和较强应急能力的医护人员,能熟练地操作各种急救技术,对于避免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
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抢救工作中如何在第一时间内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维持生命延续,尤为重要,必须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为争取创伤患者急救“黄金1 小时”,护士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急救意识。

护士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

科学的应用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抢救思路正确可避免抢救混乱的局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配合医生分清轻重缓急,灵活有效地执行急救程序,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

颅脑损伤其预后起决定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加强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生命的关键。

手术后有可能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需要护士帮病人共同努力,树立信心、持之以恒,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503-504.
[2]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10.
[3] 张占华,陈色平,潘美开.康复护理[J].河北医学,2006年01期.
[4] 郭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60.
[5] 关俊慧. 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护理研究,2010,24(增刊1):56-57.
[6]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82-983.
[7] 王悦.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37 例的早期观察与急救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1,40(6):563.
[8] 李冬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31-632.
[9] 张太梅.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 3) : 42.
[10] 周土芬.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 7) : 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