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公共政策学考研宁骚《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
宁骚《公共政策学》四、五章真题练习
宁骚《公共政策学》四、五章真题练习第四、五章真题练习一单选题1、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渐进主义模型B 理性主义模型C 规范最适模型D 政治系统模型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A 申农B 维纳C 贝塔朗菲D 韦伯3、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A 德洛尔B 西蒙C 拉斯韦尔D 韦伯4、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
而集团理论史于1951年出版的《政策过程》一书使之更加系统化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A 托马斯·戴伊B 戴维·伊斯顿C 詹姆斯·安德森D 戴维·杜鲁门5、美国学者戴伊和齐格勒提出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是()A 精英模型B 集团模型C 机构-制度模型D 规范最佳模型6、提出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学者是()A 德洛尔B 西蒙C 林德布罗姆D 贝塔朗菲7、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力的一个模型是()A 政治系统模型B 理性主义模型C 混合扫描模型D 规范最适模型8、“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A 决策现代化B 本土化C 民族化D 科学决策9、强调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理论模型是()A 政治系统模型B 渐进主义模型C 理性主义模型D 精英模型10、混合扫描模型的提出者是()A 德洛尔B 培根C 埃齐奥尼D 西蒙11、“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A 后现代主义B 理性主义C 逻辑实证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12、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的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A 精英模型B 集团模型C 混合扫描模型D 渐进主义模型13、在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中,揭示现代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A 机构-机制模型B 精英决策模型C 集团模型D 政治系统模型14、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让在集体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A 机构-制度模型 B 集团模型 C 精英模型D 理性主义模型15、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作过程的学者是()A 西蒙B 伊斯顿C 德洛尔D 埃齐奥尼16、从政治学的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A 埃奇奥尼B 戴维·杜鲁门C 莱瑟姆D 米歇尔斯17、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政策问题的认定B 政策目标的认定C 政策方案的认定D 社会问题的认定18、不能归入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的选项是()A 客观的社会现实B 现实与利益期望的一致性C 团体与组织活动D 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为19、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A 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B 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C 二者互不隶属D 二者相互排斥20、公共政策问题不同于一般公共问题的关键在于()A 前者影响范围更大B 前者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C 前者已被政府领导人所察觉D 前者已被列入政策议程2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A 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B 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C 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D 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22、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A 结果B 中间环节C 起点D 目标23、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A 社会问题B 政策问题C 公共问题D 私人问题24、代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利益,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但竭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是()A 政党B 法院C 政治领袖D 利益集团25、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为许多次类的方法是()A 边界分析B 类别分析C 层次分析D 假设分析26、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A 边界分析B 多角度分析C 类别分析D 层次分析27、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是()A 头脑风暴法B 类别分析C 层次分析D 假设分析28、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是()A 外在创始模型B 内在创始模型C 动员模型D 三源流模型29、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A 正式议程B 政策议程C 公众议程D 系统议程30、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A 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B 不太民主的社会C 民主和平等的社会D 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31、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A 外在创始模型B 动员模型C 内在创始模型D 自发模型32、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A 系统议程B 政府议程C 公众议程D 社会议程33、系统议程又称()A 政府议程B 公众议程C 实质性议程D 象征性议程34、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A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B 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C 政府议程和国会议程D 政府议程和非政府组织议程35、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A 外在创始模型B 动员模型C 内在创始模型D 史密斯模型36、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A 系统议程B 政府议程C 正式议程D规划议程37、科珀等学者认为,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A 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B 不太民主的社会C 民主和平等的社会D 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38、通常由与某一政策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这一类型的政策网络被称为()A 利益型政策网络B 意见型政策网络C 议题网络D 混合型政策网络39、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些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问题称为()A 个人问题B 政策问题C 组织问题D 公共问题4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A 政党组织B 大众传媒C 政治人物D 政府部门41、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公共问题B 社会实践问题C 公共政策问题D 私人问题42、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A 客观性B 主观性C 历时性D 动态性二多选题1、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理论”的学者是()A 戴维·伊斯顿B 戴维·杜鲁门C 莫斯卡D 帕累托E 莱瑟姆2、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侧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A 机构-机制模型B 集团模型C 精英模型D 理性主义模型E 渐进主义模型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A 关联性B 主观性C 单一性D 静态性E 动态性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有()A 客观的社会现实B 问题的察觉C 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D 团体与组织的活动E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5、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包括()A 政治领袖B 民意代表C 大众传媒D 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E 政府部门6、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A 利益型政策网络 B 意见型政策网络C 政党型政策网络D 社团型政策网络E 混合型政策网络7、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A 类比分析法B 饱和抽样法C 边界估计法D 类别分析法E 诱导性提问8、多角度分析所运用的角度有()A个人角度 B 组织角度C 理论角度D 技术角度E 实践角度9、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有()A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B 他的公正、客观和理性是极为有限的C 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D 他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E 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三简答题1、试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判的原因。
天津商业大学【813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天津商业大学【813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才聪学习网2021年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3公共政策学》考研全套资料•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3公共政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3小时高清视频】•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赠2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陈振明《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赠2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6.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含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21年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视频讲解]1.1 本章要点详解■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要素■公共政策分析原则■公共政策分析历史沿革重难点导学一、公共政策的本质1公共政策的概念(1)政策《辞海》对“政策”的定义: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该定义包括四层内容:①政策制定主体是“国家与政党”;②政策存在的基本形式是“行动准则(规范)”;③政策的目的是“实现路线与任务”;④政策的时效是“一定历史时期”。
卡尔•弗雷德里奇对“政策”的定义: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的目的。
安德森对“政策”的定义: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圣才出品】
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一、概念题1.政策目标(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出政策目标的特征有:①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缺少对有关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难以立足。
②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③多目的元。
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策问题的政策目的往往也是多元的。
当然每一项政策的众多目的当中会有主要目的与次要目的之分,且它们之间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2.政策规划(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政策规划是指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对政策方案进行设计、比较、优选,并制定出政策的活动。
对其的理解主要把握三个方面:①政策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②政策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政策方案的设计与择优;③政策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政策转移答:政策转移又称政策移植,就是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政策移植可以发生在议程建立阶段,也可以发生在政策规划和政策执行阶段,而在政策规划阶段,政策移植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政策来源方式。
政策移植的增加的原因有:①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全球的经济体系及摆脱全球的经济压力;②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各国间在知识、观念等方面的交流变得更通畅快捷;③政策移植不仅是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政策学习现象,同样是信息化和区域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内部的现象,它在政策规划方面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4.政策合法化(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合法化是指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C)P2A.《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
P32A. 西蒙B. 布坎南C. 巴得什D.霍恩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A )P73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A.专家评定法B. 对象评定法C. 自我评定法D.前后对比法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A. 生态环境B. 经济环境C. 政治环境D. 文化环境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 D. 确认目标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B)P206A. 预算B. 私人借贷C. 税收D. 财政补贴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A.指导性B.稳定性和连续性C.波动性D.时代性和阶段性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A.《科技进步法》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C.《专利法》D.《专著法》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
宁骚《公共政策学》八、九、十章真题练习
宁骚《公共政策学》八、九、十章真题练习八、九、十章真题练习一单选题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A 正式评估B 内部评估C 政策监控D 非正式评估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A 确定评估对象B 作出评估结论C 制定评估方案D 准备评估条件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A 政策终结B 政策断裂C 政策僵化D 政策走样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A 激进性的B 突变性的C 周期性的D 渐进性的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A 定量分析B 超理性分析C 定性分析D 辩证分析6.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A 功能B 组织C 政策D 计划7.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A 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B 政策议程C 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策内部或外部D 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8.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A 比例关系B 叠加关系C 扩散关系D 互动关系9.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A.政策成本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影响评估D.政策价值评估10.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监控分为()A.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C.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11.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是()A.周期型B.Z字形C.学习型D.移植型12.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实事求是原则B.渐进调整原则C.追踪反馈原则D.利益整合原则13.政策对象的变化或政策衡量指标上的变化,如根据年龄转变为根据收入确定政策受益对象的政策接续形式是()A.线性接续B.非线性接续C.政策合并D.政策部分终结14.从知识的层面来看,可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呈现出来的知识,如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属于()A.原理知识B.事实知识C.技能知识D.人际知识15.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多样化B 单一化C 简单化D 一元化16.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A.政策影响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价值评估D.政策成本评估17.不属于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的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公正C.政策效率D.社会可持续发展18.从外部动力来看,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A.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B.民众诉求C.政策主体变革的愿望D.政策本身的要求19.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共政策调整形式是()A.政策的增删B.政策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接续20.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称为( )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政策的终结D.计划的终结21.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1.试述政策过程及其阶段划分。
试述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与类型划分。
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为什么需要借助于政策过程模型?答:(1)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过程不仅有着特殊的含义界定,在其运作、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阶段。
①政策过程的界定政策过程就是政策的生命过程,是一项政策从问题认定到政策终结的整个运行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操作性程序的有机组合,具有客观性。
②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a.三分法德洛尔把政策过程划分为前决策阶段、决策中阶段和后决策阶段,布赤豪兹把政策过程划分为民意形成、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三阶段。
b.四分法金敦认为政策过程通常分为议程设定、方案陈述、权威性选择、决策执行四阶段。
c.五分法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划分方法,但对具体阶段的划分上则各有不同d.六分法e.七分法拉斯韦尔将政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合法化、应用、终止、评价七个阶段。
詹金斯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启动、信息、考察、决策、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
f.八分法拉谢夫斯基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八个阶段,即:问题认定、议程设定、政策规划、政策采纳、预算配置、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接续。
g.九分法霍格伍德与冈恩把政策过程划分成九个阶段:决定是否要做出决定、决定怎样做出决定、问题界定、做出预测、设定目标和优先顺序、选项分析、政策执行与监控、评估与审议、政策维持、接续与终结。
(2)公共政策研究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是指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框架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a.描述性模型与规范性模型的划分。
第一,描述性模型。
描述性模型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三大功能第二,规范性模型。
通过实施该模型以达到实现某些价值的目的,从而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b.理性过程模型与政治性过程模型的划分。
政策过程是人们在公共权力机关的主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精选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政策研究的含义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因此,政策研究是一门科学。
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2)政策分析①政策分析的兴起背景a.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研究突破了社会科学各门类的科际分界线,政策分析成为社会科学各学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聚合点;b.众多的思想库的兴起,推动着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者走出象牙之塔,寻找和探索学术研究适合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而政策分析则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②政策分析的内涵a.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b.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c.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d.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公共政策学①公共政策学的含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②公共政策学的内涵a.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b.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强调实证研究,既强调研究发现具有逻辑一致性又强调其可检验性,是这门学科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征;c.在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d.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公共政策学宁骚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宁骚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公共政策的定义是:
A.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解决社会问题
B.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实现公共利益
C.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满足公众需求
D. 政府采取的行动,以改善社会状况
答案:B
2.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政治性
C. 具有经济性
D. 具有法律性
答案:A
3. 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
A. 制定政策
B. 实施政策
C. 评估政策
D. 决策政策
答案:A、B、C
4.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有:
A. 政治因素
B. 社会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答案:A、B、C、D
二、多选题
1. 公共政策的目的有:
A. 解决社会问题
B. 改善社会状况
C. 实现公共利益
D. 满足公众需求
答案:A、B、C、D
2.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有:
A. 政治因素
B. 社会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答案:A、B、C、D。
(完整word版)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1.试述公共政策的稳定与变动之间的关系。
答:稳定和变动是公共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者的关系表现为:(1)公共政策稳定与维持是公共政策能够有效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项政策出台以后,一般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其所指向的政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而有些元政策和基本政策,它们的持续稳定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政府的政策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可预见性。
(2)公共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人们围绕某个公共问题而展开系列活动的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政策变动是对原有政策稳定状态的破坏,会遇到阻力或反对,同时也是对原有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代表政策发展的方向,会得到有关力量的支持或赞成。
政策的稳定与变动实际上就是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策稳定是政策质的规定性的维护和保持,政策变动是政策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或质的变化,二者统一于政策发展变化的实践。
2.试从政策调整的角度阐述我国实施渐进式改革的意义。
答: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公共政策沿着正确的轨道实施下去,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我国来说,通过政策调整的方式实施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1)及时纠偏、预防失误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
我国行政层级众多,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要避免政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要求各级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出台以后,必须密切注意和及时了解政策实施的后果,加强评估和监控,随时随地收集政(2)协调关系、有序运行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策系统内部的关系也错综复杂。
我国政府内部依然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边界不清、内部利益争夺严重的问题,因此协调好各政策相关部门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通过对出现矛盾和纠纷的政策内容和政策关系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各方面的政策互相衔接、协调一致地发挥整体功能。
c.发展完善、保持稳定公共政策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发展既包括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包括人们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公共政策学考研配套王骚《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
公共政策学考研配套王骚《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882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考研真题南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院:115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考试科目:882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专业:行政管理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一、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计划、法律、政策的区别与联系2.价值偏好在公共决策过程申的意义3.CPI及其在政府管理中的意义4.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政策评估中的合理性与政治性及其相互关系2.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变迁的过程及发展趋势分析三、案例题:(认真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每小题15分。
共30分)【案例资料】2008年3月7日中午时分,上海市奉贤区的一条道路上,一辆车牌为“苏E8J410”的银色奇瑞轿车驶往桑迪修理厂。
当时车内坐有两人,一名是司机,为30岁左右男性。
被奉贤区公路运输管理处认定为涉嫌非法营运的黑车司机;另一位为30多岁女性,后被搴贤区建设交通委证实为“从事举报的协查人员”。
汽车在修理厂口停下后,一群执法人员走出厂门将车团团围住,开始拍打车窗,但车门一直没有打开,车窗也没有摇下。
倔持一段时间后,执法人员砸破驾驶座处的车窗玻璃,试图强行打开车门。
司机突然拿起放在驾驶仪表盘上的刀具,向女乘客的颈部和胸部连刺两刀。
司机随即被奉贤警方控制住。
桑迪修理厂的工人朱老伯说,“车子来之前,他们路管所的车子就已经等在这里了。
”由于上海郊区黑车(无证营运的市辆)很多,类似的“钓鱼”抓黑车行为也很常见。
当天上午执法部门已经在修理厂内布置好人员和车辆,等待协查人员把车辆引入大门。
奉城医院的死亡证明显示,死者名叫陈素军。
33岁,身中两刀,正好在要害部位。
12点15分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
“死者是颈前区有一个刀口,应该是锐器刺杀的结果。
”奉城医院急诊科医生张荣证明说,陈素军入院时已经设有了生命体征:“当时送米的时候,病人已经是死亡了。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
1.2课后习题详解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①主体不同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公共政策学》试卷(B)含答案
《公共政策学》试卷(B )1.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 .20 世纪 50 年代初D .20 世纪 60 年代初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A .《史记》B .《战国策》C .《资治通鉴》D .《论语》3.“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A .后现代主义B .理性主义C .逻辑实证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4.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网状结构B .塔形结构C .链形结构D .群落结构5.规定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 ( )A .国家结构B .政党制度C .政府体制D .选举制度6.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 .政府议程B .行政议程C .正式议程E .公众议程7.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 .外在创始模型B .动员模型C .内在创始模型D .史密斯模型8.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 ( )A .全民公决B .委员会制C .行政首长负责制D .个人负责制9.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A .招聘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B .奖惩制度C .听证制度D.考任制度10.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A .改进政策制定B .促进经济发展C .加快实现社会繁荣D .促进社会和谐11.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 )A .过程模型B .循环模型C .互适模型D.博奕模型1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 )A .政策评估B .政策变通C .政策规划D.政策执行13.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A .过程分析B .组织分析C .功能分析D.理性分析14.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15.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A .定性政策预测方法B .定量政策预测方法C .历史分析方法D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16.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 .横向监控B .纵向监控C .外部监控D .自下而上的监控17.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公共决策权力的政策研究组织是( )A .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B .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C .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D.非政府组织18.《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将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即( )A .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B .定量分析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技术C .非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规划管理技术D .计算机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19.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 )A .头脑风暴法B .德尔菲法C .脚本写作D .个人判断法20.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强调( )A .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B .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C .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D .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2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 )A .替代式政策执行B .残缺式政策执行C .照搬式政策执行D .观望式政策执行22.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 .管仲B .孔子C .孟轲D .苟况2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 )A .20 世纪 30 年代B .20 世纪 50 年代C .20 世纪 60 年代D .20 世纪 90 年代24.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A .阶段性政策周期B .功能性政策周期C .反复性政策周期D .原因性政策周期25.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A .公共产品B .公共代价C .公共利益D.公共要求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 )A .政策制定者B .专业机构C .政策执行者D .专业人员E .政策对象27.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A .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B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C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 .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E .是 政 策 过 程 的 第 一 环 节28.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A .理论渊源B .概念体系C .研究对象D .研究方法E .政策主体29.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 ( )A .类比分析法B .饱和抽样法C .边界估计法D .类别分析法E .诱导性提问30.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A .决策方案的提出B .法制部门的审查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E .检察部门的监督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2.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3.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5.上“下来去 ”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6.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 )7.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 ( )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 )9.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10.公共政策是为 (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1.试述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答:(1)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联系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涉及到问题,都是指个人或群体的期望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正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2)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区别①私人问题私人问题是指某类问题仅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具有明确的个人属性,这类问题发生后,只影响某个人或少数个人,而不属于政府机关要管辖和解决的范围,应当由当事人私人自己解决。
②公共问题公共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③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问题的形成因素和提出主体主要有哪些?答:(1)美国学者格斯顿将公共问题事件的形成因素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①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的演进等五个方面;②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
公共问题不仅会受--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人们主观因素的作用。
一是虽然各种因素被归属为不同的类别和领域,然而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或者某一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其他类别事件的发生。
二是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
(2)公共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
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它们都会成为公共问题的提出者。
由于政府部门是政策制定者,因此它们提出的公共问题最容易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
宁骚《公共政策学》一、二、三章真题练习
一单选题(一)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A 立法决策B 行政决策C 司法决策D 执政党政策(二)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A 政策执行B 政策研究C 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三)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A 沟通功能B 管制功能C 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四)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A 林德布洛姆B 西蒙C 德洛尔D 戴伊(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 伊斯顿B 拉斯韦尔C 林德布洛姆D 德洛尔(六)“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
这个美国典故表明在决策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A 内阁B 总统C 国会D 法院(七)在当代中国,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应归于()A 地方人民政府B 中央人民政府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八)下列属于政治政策的选项是()A 国防政策B 区域发展政策C人口政策D社会保障政策(九)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A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B 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C 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D 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十)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为()A 自由放任主义B 保守主义C 社会民主主义D 凯恩斯主义(十一)试图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组合成为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的是()A 博弈论B 统计决策论C 大系统论D 公共选择理论(十二)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C 一般与典型的关系D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十三)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学,从主流上来看,其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是()A 经验主义B 后现代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理论主义(十四)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A 政策群B 政策链C 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十五)公共政策学诞生于()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 20世纪50年代初D 20世纪60年达初(十六)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A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B 《博弈与决策》C 《隆中对》D 《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十七)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A 信息子系统B 执行子系统C 反馈子系统D 决策子系统(十八)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十九)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A 控制论B 系统论C 信息论D 相对论(二十)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A 信息子系统B 决策子系统C 咨询子系统D 反馈子系统(二十一)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A 国家权力B 国家能力C 国家形态D 社会形态(二十二)按政策效果分,可以将公共政策分为()A 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B 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C 能动性政策和被动型政策D 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二十三)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瑞士D 美国(二十四)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B 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C 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D 公共政策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二十五)下列关于政策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B 公共政策是法的一部分C 政策不具有强制性D 政策对象的权利与义务是完全统一的(二十六)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同一B 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C 政策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D 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是由民意决定(二十七)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A 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B 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C 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D 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二十八)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A委员会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总统制D 议会制(二十九)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公共政策功能中的()A 管制功能B 引导功能C 调控功能D 分配功能(三十)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工业大公共政策学考研宁骚《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一、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湖南师大2016年研;武大2012年研;华中农大2007年研;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研]答: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它与个人、企业等所做出的决定不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政策不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3)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2政策链[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同一系列的决策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但其中一、二项政策在形态上更具有完整性,在内容和功能上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起着统摄全系列的政策的作用,从而使得同一系列的政策环环相扣,如同一个链条。
3政策系统[厦门大学2015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08年研;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从系统发生论的途径看,政策系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政策过程的前提或出发点。
政策系统内部各因素的联系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运行是否顺畅,并决定政策效果的好坏。
4路径依赖[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1)广义的路径依赖是指前一阶段上的事件可能会对后一阶段的事件产生某种影响和制约作用;狭义的路径依赖则诉诸“回报递增”,认为某种制度模式一旦上了轨道之后,沿着同一道路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会增大,这是因为该制度模式提供了比其他制度更大的收益。
(2)路径依赖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①时间序列的重要性。
一方面,前一阶段发生的事件会对后一阶段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尽管在某些政治事件中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量,但若变更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则会产生不同的政治后果。
②政治制度的惯性。
一旦某种制度确立之后,由于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密集分布,往往会建立起一种多元平衡机制,即出现一种相互补充的“制度群”来共同维持现有局面。
③政治过程的偶然性。
由于政治制度在设计和变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意外后果现象,以前不重要的制度可能会在某一时刻变得重要起来;有时候还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即一个发生在重要时刻的小事件可能引出一系列重大结果和持久影响。
④政治制度的继承性。
政治制度的创设并非纯理性建构的空中楼阁,而是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之上,在特定的环境下展开,因此现行制度不可避免地会残留过去制度的成分。
5新制度主义[北航2008年研]答:新制度主义是相对于以往的制度主义而言的,是在克服了制度主义的一些缺点的基础上发展延续出来的制度。
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工具性指向的个人的合目的的结果,制度结构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建筑材料,决策者在特定时期可利用的选择范围是那些早期确定了性能的函数。
它同制度主义一样,都不太关注政府的制度结构同具体的制度产出之间的联系,相反经常描述具体的政府制度,即它们的结构、组织、职责和功能,认为制度是人类设计的产物,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
新制度主义有三个影响较大的流派:①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主要用于分析组织内的活动,它假设政治活动就是在制度的约束下,理性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最终结果要由偏好选择来决定。
②社会学制度主义主要研究人与组织在文化上的关系,研究为什么有些组织要采用特定的制度形式、程序和符号,它认为社会组织的设立不仅是功能主义的需要,更是价值和合法性的体现。
③历史制度主义主要用于分析重大事件的变迁,强调的是历史本身和制度对于政治过程的作用。
6无结构访谈法[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答:无结构访谈法又称深度访谈法,是一种非标准化、非格式化的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事先不设计问卷、表格和提问的标准程序,只给调查者一个题目,由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就该问题自由交谈,被调查者可以畅所欲言,不用考虑调查者的需要,调查者的问题可以在访谈过程中一边谈一边形成,随时形成随时提出。
深度访谈法从环境到过程,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固定的框框,是一种很宽松的政策资料调查形式,能充分发挥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的积极性。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提出假设和建构理论。
7公共政策[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权力意志的表现。
(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它通过规范、引导机关、团体和公民个人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稀有资源。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8元政策[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2011年研]答:(1)元政策,或者称为总政策(又作总路线、总方针),是指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元政策的基本功用在于保障其他各项政策遵循同一套政策理念、谋求实现统一的政策目标。
因此,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认识到元政策或总政策的这一功用,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9政策过程[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过程是指政策运作的全程,包括从“问题出现”到“问题解决”的所有阶段。
公共政策是许多步骤或阶段的产物。
政策过程通常包括从政策问题认定、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各个阶段,同时也涉及政策环境与政策参与者的互动。
整个政策运作过程充满着政治性、技术性与艺术性,因此也就深受政策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0精英决策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精英决策模型将公共政策视为把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偏好。
其主要观点是: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
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具体涵义为:(1)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
因此,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
(2)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
精英与公众的沟通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3)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
也就是说,它们对基本的“游戏规则”具有共识,对社会制度的延续看法一致。
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存在就依赖于精英集团的这种共识,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政策方案只有与此相符才可能进入政策议程,得到决策层的认真考虑。
11公共政策问题[西南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社会问题要列入政策议程,必须是那些被认为是很重大的问题,值得政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依法采取政策行动加以解决。
12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是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13政策目标[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目标是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出政策目标的特征有:①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缺少对有关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难以立足。
②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