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统计年鉴2020:3-5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82-2019)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本文对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的国家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探索和试验。

由于我国大量的人口沉积在农业领域,造成农业就业比重过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等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长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七大发展战略和四大技术路线。

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技术路线一个国家所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背景和资源条件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同样,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选择什么道路,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它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时代特征和国情、资源禀赋,选择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农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农业发展趋势看好。

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中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经营效率还较低,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农业的低水平生产力现状。

(一)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农业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充裕与稀缺和人均耕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实现难易程度的关键。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是1.301亿公顷,到2006年底已降为1.218公顷。

而在土地资源锐减的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却很快,尤其是农村人口增长很快。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600多万人,加上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今后即使采取各种措施保持耕地面积不再下降,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仍会呈现减少的趋势。

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改革对中国的启示李毅,杨秀让(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本文梳理了日本退休政策改革的发展脉络与具体措施,提出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制度改革,阶段性地提升退休年龄,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弹性养老金制度和建立非盈利性的老年职业介绍所,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渐进式退休;养老金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8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为4.9%。

而受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平均寿命上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到了200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了7%,这也标志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又进一步上升为12.6%o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了当下广为讨论的议点。

目前我国退休机制依然沿用建国初期的老旧制度,即男性60岁,女性55岁为法定退休年龄。

但是这一套机制已经不适应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

而日本的情况与我国当前现状十分相似,随着二战的结束,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步增长,劳动力不足成为了日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日本不断地对其雇佣政策与年金制度进行改草,渐进式地提升了退休年龄,最终有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

一、日本延迟退休政策出台背景(一)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重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其老龄化程度逐年呈上升趋势。

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20年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5月1日,日本总人口为1亿2589万5千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3607万9千人,相比上年增加了30万4千人,所占比例上升了0.85%叫如表1所示,自1950年以来日本65岁及以上人数所占比例呈正向递增趋势,并且在1970年超过了国际标准所规定的7%,这也标志着日本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日本在2007年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1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1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该公报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对中国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家庭户均人口数、总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人口数和城乡人口构成等,进行了简要公告。

随后,2001年4月2日,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第2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将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进行了公布。

2001年6月,中国统计出版社又结集出版了这些数据。

随后出版的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也公布了某些2000年“五普”快速汇总的数据。

本文利用这些已知的数据资料,再结合学术界对中国人口状况的认识,对中国当前的人口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一、中国的人口总量在“五普”公布中国人口总量的可靠数据之前,国外某些学术界人士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曾经对中国的人口总量持有疑虑,认为由于存在漏报等问题,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

中国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包括250万现役军人在内)。

这就解除了国外学术界及国内某些学者的疑虑,也证明了计划生育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口出生率的抑制。

可以说,除国家的人口控制政策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人力资本和教育费用的提高等也不同程度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

在大陆进行人口普查的前后,香港、澳门和台湾也相继公布了当地的人口数据。

其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6月30日公布的香港现有人口数为678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9月30日公布的澳门现有人口数为44万;台湾当局于2000年12月公布的中国台湾省和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为2228万;所以,2000年年底中国的人口总量应是大陆人口、香港人口、澳门人口、台湾人口之和,即126583+678+44+2228=129533万人。

中国人口的构成

中国人口的构成

中国⼈⼝的构成中国⼈⼝的构成⼈⼝构成指不同类型的⼈⼝相互之间的⽐例关系。

其中的⾃然构成主要指性别和年龄,社会构成则包括民族、⽂化、职业等内容,它们均与社会经济发展、⼈⼝再⽣产以及⼈⼝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分述中国主要的⼈⼝构成,其中职业构成将在第三节中作专门研讨。

⼀、性别构成性别是⼈⼝最基本、最明显、最重要的特征之⼀。

对于⼀个国家或地区的⼈⼝状况来说,性别构成始终起着举⾜轻重的影响,它不仅是涉及⼈⼝的婚姻、⽣育和家庭状况的⼀个基本因素,⽽且与⼈⼝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包括就业结构在内的其他⼈⼝构成也有密切的关系。

性别⽐过⾼或过低都是不正常的,由此可能会导致⼀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控制⼈⼝增长,对⼈⼝实⾏科学管理的过程中,性别构成⽆疑是⼀个必须加以掌握的重要⽅⾯。

除了⼈⼝总体的性别构成外,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和部门也都有性别构成的问题。

相对于总体性别⽐⽽⾔,各种局部的性别⽐有时具有更为直接的社会经济意义。

旧中国的⼈⼝性别⽐是很⾼的,1946年统计为109.6,即男性⼈数⽐⼥性多9.6%,其基本原因就在于⽣育率⾼,平均寿命短(从低龄到⾼龄性别⽐逐渐降低是⼈⼝学的⼀般规律),尤其是重男轻⼥的社会通病,使妇⼥饱受压迫歧视,从⽽⼤⼤减⼩了她们的存活概率。

新中国成⽴后,上述状况发⽣了根本性的变化,⼈⼝性别⽐因此持续下降:1957年为107.3,1982年为106.3,经⼩幅反弹后,⼜趋于下降,1995年已降⾄104.2。

促成这⼀连续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再⽣产类型发⽣重⼤转变,平均寿命⼤幅延长(总⼈⼝平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前的34岁增⾄⽬前的约70岁),以及妇⼥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提⾼。

这⾥有两点值得强调指出:⼀是旧中国溺婴成风,且溺杀的绝⼤部分是⼥婴,成为⼲扰性别平衡的突出的破坏性因素,新中国成⽴后,这⼀陋习已⼤⼤减少。

⼆是旧中国⼥性妊娠⽣育频繁,且孕产妇平均死亡率⾼达15‰,⽣育成了⼥性⼈⽣路上的⼀道“⿁门关”。

人力资本构成

人力资本构成

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彭国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致谢:作者感谢王则柯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在数据资料方面得到了2004年《经济研究》第10期文章《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的作者张军教授等提供的便利与帮助。

作者文责自负。

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摘要基于Nelson and Phelps (1966),本文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TFP) 与人力资本构成的关系,并运用Dynamic Panel Data 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对1982-2002年我国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部分对TFP 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把人力资本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TFP和人力资本的理解,还可以使我们对国外现有文献中人力资本与产出的一些争议提供解释。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构成,技术扩散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in Chinese ProvincesAbstract In the spirit of Nelson and Phelps (1966),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and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 Using dynamic panel data first-differenced GMM method for a sample of 28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1982-2002, we find that only the tertiary educated human capital can enhance the level of TFP. Our result can explain why there is a mix in the previou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output growth in the world.JEL Classification J24, O30, O47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一、引言目前,很多学者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了分析,但现有的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于对TFP的测算及其对增长的贡献上,如Young(2003)等。

福建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

福建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

福建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同时属于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A.辅助材料B.燃料C.原料D.设备【答案】:D2.宋代,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迈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属于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的是:A.王安石B.苏轼C.柳永D.辛弃疾【答案】:D3.根据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学校保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设施、配备安保人员,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B.学校、幼儿园应当减少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C.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D.学校、幼儿园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答案】:B4.欧布利德是古希腊麦加拉派哲学家。

他提出了著名的诡辩论“谷堆论证”,即一颗谷粒不能1/ 14形成谷堆,再加一颗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都加一颗谷粒,而每增加的一颗又都不能形成谷堆,所以,一粒谷子不成谷堆又成谷堆。

在这里欧布利德忽略的是()。

A.对立统一原理B.质变和量变关系原理C.内外因关系原理D.矛盾客观性原理【答案】:B5.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在()上。

A.产品的品牌B.企业的资产C.产品的宣传D.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答案】:D6.在所有的公文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

A.决定B.命令C.规定D.决议【答案】:B7.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

A.增强综合国力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8.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且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成因及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成因及应对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双循环背景下推动辽宁消费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L21BJY027)的部分内容㊂作者简介:况沛(1999-),男,贵州毕节人,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王志,女,河北昌黎人,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通讯作者)㊂这样,不仅避免了会计人工智能发展走上错路,而且能在财务领域保护企业利益,帮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以及社会,创造更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㊂5㊀总结和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是时代发展下不可阻挡的浪潮㊂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给会计领域的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革㊂推动会计行业结构改革转型,引导会计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㊂同时,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风险㊂从企业层面来说,想要人工智能会计更好地服务企业,要求企业在文化㊁价值观和道德观框架下,合理推行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㊂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进入会计领域,表示相关人员不能只满足于成为会记账 老会计 ,要学会提高自身,合理利用从业经验与现有的智能系统结合,转型成为以管理为主的新型会计人员㊂最后,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相关管理监督机构要联合立法部门,做好对会计人工智能法律层面的监督管理工作㊂提前在法律范畴上布局,以确保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合理发展㊂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每个行业都会经历着改变㊂我国政府也对人工智能技术高度重视,多次将发展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制订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蓝图㊂而会计智能化则是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和每个行业都息息相关的会计领域,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一定是更为紧密的,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上,保障会计领域健康发展,人工智能与会计研发人员要站在理论和应用的前沿,为会计智能化的推进做好保障㊂参考文献[1]秦岭,施晴,张雪花.论人工智能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应用[J ].金融会计,2022,(10):29-32.[2]王世杰,李抒璠,田可馨.智能会计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比较[J ].财会研究,2023,(09):41-50.[3]王海兵,王冬冬.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J ].会计之友,2015,(15):88-91.[4]SUTTONSG ,HOLTMARNOLD V.The reports of my death ar-egreatly exaggerate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6,(7):60-73.[5]彭启发,王慧秋,王海兵.会计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 ].会计之友,2019,(05):114-119.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㊁成因及应对况㊀沛㊀王㊀志(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㊀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㊂老年人的规模大,年龄㊁性别和区域分布存在差异㊂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受到生育政策因素㊁社会发展因素㊁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㊂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文章提出应对方案,以期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㊂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0.0540㊀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在共同富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的生活物质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现代年龄结构老化的标志和产物㊂1957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此书是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开端㊂根据它所划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了7%,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则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㊂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0.88亿人,占总人口的7%,标志我国已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㊂对比2000年与2020年的人口数据,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了6.5%,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㊂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㊂为了解决该问题,党中央积极提供解决策略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㊂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㊃061㊃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龄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㊁失业保险㊁工伤保险省级统筹㊂ 党中央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实施积极的战略部署,将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出党的人民性,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㊂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的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命运,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人民切身利益,解决好人口问题对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文献述评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㊁成因及应对,首先要综合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理论成果,建构出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框架㊂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更好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㊂本研究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表现;第二,人口老龄化成因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第三,国内外研究中针对人口老龄化所提出的对策建议㊂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与总结㊂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㊂第一,我国已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并且程度正在不断加重㊂李雅乐(2021)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㊂第二,老龄化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着差异㊂陈习琼(2018)通过第五和第六次云南省的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老龄化区域差异性大,西北和北部地区老龄化低于其他区域,城镇人口老龄化高于乡村㊂邬林果㊁武荣伟(2023)基于我国最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空间上分异明显,并呈现各区域间不稳定的特点㊂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已然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在各区域间的差异性大㊂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国内外学者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㊂国内外学者研究老龄化的成因主要从生育率㊁生育观念的变化和人口迁移进行阐述㊂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生率低下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㊂胡晓宇和张从青(2018)认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低是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原因㊂刘丹(2022)认为生育观念的变化是导致老龄化的原因㊂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口迁徙是影响老龄化形成区域的原因㊂梅林等(2018)选取了吉林省第四至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低下,关键因素是人口迁移㊂综上所述,国外的老龄化形成原因和国内的老龄化形成原因具有极大的共同点,由此可以得出研究结论,虽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老龄化社会的形成会受到出生率㊁生育观及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㊂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㊂应对老龄化的第一种方案是调整相应的政策㊂陆杰华和林嘉琪(2023)认为应把握好老年人机遇的窗口期,注重思路的调整,对重大风险做好评估㊂第二种方案是开发老年人口资源㊂程志强和马金秋(2018)认为老龄化的应对应从人口规划㊁养老保障㊁对老年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㊂郑功成(2020)认为应该转变思路,优化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开发老年人资源㊂胡显海和蒋若凡(2022)认为应完善生育政策㊁开发老年人群体产业,完善养老服务应对老龄化问题㊂第三种方案是调整人口退休政策㊂蒋同明(2019)从经济发展㊁人口资源㊁退休政策㊁产业调整四个方面对老龄化的应对进行了阐述㊂林宝(2021)认为老龄化的应对应统筹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推进养老金统筹,建立长效养老保障制度㊂陈友华和孙永建(2022)认为仅依靠福利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合理引导养老预期㊁对生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宣传,实行延迟退休政策㊂第四种方案是联合各方力量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㊂朱怡洁(2019)对于老龄化应对的建议是利用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力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㊂刘晓梅和闫天宇(2020)认为应由政府进行规划,各方合作,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应对老龄化问题㊂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对养老政策进行调整,对老年资源进行开发,相应调整老年人退休政策,各方面一道努力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㊂总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㊁成因以及应对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获得比较全面的研究结论㊂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同时也拓展了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本文研究提供比较完善的参考思路㊂2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20世纪70年代,根据现实的国情和实际,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并写入宪法,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㊂在80年代由 晚婚㊁晚育㊁少生㊁优生 转为独生子女的政策㊂因此,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也逐年升高㊂2.1㊀老年人口规模逐年增加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增加㊂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较十年前人口普查时人数增加了0.72亿人㊂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相对规模也在同步上升㊂2000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㊂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了13.5%㊂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总人口数量中占比逐渐升高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已由轻度老龄化加剧为中度老龄化㊂同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得㊃16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我国适龄青年劳动力和新生人口的比例相应减少,增加社会养老压力(详见表1)㊂表1㊀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年份年末总人口(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比重(%)2010134091118948.9 2011134916122779.1 2012135922127779.4 2013136726132629.7 20141376461390210.1 20151383261452410.5 20161392321503710.8 20171400111596111.4 20181405411672411.9 20191410081776712.6 20201412121906413.5㊀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㊂2.2㊀老龄化性别和年龄分布不平衡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主要集中在65~84岁,其中女性老年人数量高于男性㊂同时,分析各年段的老龄化程度可以得知, 65~79岁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10.99%,8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比重中占比为2.55%㊂我国中㊁高龄长寿老年人数量多,特别是高龄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性别与年龄差异大㊂(详见表2)表2㊀2020年65岁以上各年龄段分性别人口数及比重年龄人口数(人)占总人口比重(%)合计男女合计男女65~69岁7400556036337923376676375.252.582.67 70~74岁4959003624162733254273033.521.711.80 75~79岁3123884914752433164864162.221.051.17 80~84岁203828789157003112258751.450.650.80 85~89岁10826530442609164004390.770.310.45 90~94岁3652749136759422851550.260.100.16 95~99岁8198122714555483570.060.020.04 100岁及以上11886635129837370.010.000.01㊀㊀数据来源:‘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㊂2.3㊀老龄化在区域间差异明显2020年,辽宁65岁以上人口为291.2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17.42%,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㊂而西藏65岁以上人口为200.6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5.67%,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地区㊂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六的省或直辖市依次分别为:辽宁㊁重庆㊁四川㊁上海㊁江苏㊁吉林㊂老龄化排名程度最低的六个省份依次分别为:西藏㊁新疆㊁广东㊁青海㊁宁夏㊁海南㊂总体而言,呈现出我国东部或东北部的老龄化程度高于我国西部和南部的特征㊂3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老龄化是渐进变化的过程,表现为时间维度下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的过程㊂但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不单单由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单个原因造成,假设社会出生人口数持续多于老年人口数,那么就不会造成人口老龄化㊂因此,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老龄化的成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育政策因素㊁社会发展因素㊁人口迁移因素等㊂3.1㊀生育政策的影响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对生育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㊂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由于 少生优生 只生一个好 等口号号召,使得我国出生率受到影响,促成了老龄化的形成㊂自计划生育政策取消,二孩政策 三孩政策 实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生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加㊂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考量,伴随着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老龄化已成为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㊂3.2㊀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在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㊂社会越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也越高,从 怎样才能吃得饱 转向 怎样才能吃得好 ,更多关注生活的质量,所以人均平均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延长㊂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物价水平提高,使得生活成本加大,导致现在很多适婚人口不愿意结婚,更不愿意生育孩子,正是由于生育意愿的变化,使得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㊂3.3㊀人口迁移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越高的城市或地区,各方面设施㊁资源等更完善,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就能够吸纳到更多的人口㊂我国外出务工的年轻劳动力较多,年轻劳动力从人口输出地到人口输入地就业㊂比如,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外流情况严重㊂黑龙江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为15.61%,高于我国当年老龄化水平2.11个百分点,加重了输出地的老龄化程度㊂而广东省经济较为发达,能够吸引外来人口到本区域㊂广东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为8.58%,低于我国平均老龄化水平4.92个百分点,年轻劳动力涌入输入地,减轻了输入地的老龄化程度㊂4㊀对策建议现阶段,全球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新生儿出生率低,人口进入负增长的问题㊂我国在世界上的人口数量多,㊃261㊃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老年人占比比重大,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并可以在全球为同样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提供借鉴方案㊂应结合本国实际,不断优化我国治理老龄化问题的举措,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㊂4.1㊀调整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率与时俱进的调整我国的生育政策,实现人口有效增长㊂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我国现阶段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㊂针对人口出生率低的情况,党和政府积极探索提高新生儿人口数量的模式㊂具体表现在2013年实施 单独二孩政策 ;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21年实施 全面三孩政策 ㊂政策实施后,新生儿人口出现一定数量的增长,对减轻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积极的作用㊂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政策给予剩余子女的家庭适当经济补贴㊂现阶段家庭生育子女经济压力较大,养育成本高,许多妇女生育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㊂因此在调整人口政策的同时,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配套有利于生育的措施,给予生育子女的家庭进行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社会保障力度,创建良好人口增长模式㊂4.2㊀保障老年人群体需求首先,供应多样化㊁深层次㊁高品质的养老产品,使老年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出台保障老年服务的政策,实施积极的改革举措㊂其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制度㊂尽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在老年人方面的财政支出会有所增加,随着国内劳动力占比的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多,需要建立更加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制度,以帮助老年人群体安度晚年,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㊂最后,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监管㊂国内现在的商家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发现老年人身上的商机,加之当下独生子女较多,经常会出现一对夫妻照顾4个老人的情况,如果继续养育孩子,家庭中夫妻所承担的负担更重,同时工作会消耗照顾老人的时间,所以需要对老年服务业和养老产品加强监管,满足人们在选择养老产品的多元需求㊂4.3㊀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更加合理完善的分配制度㊂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加大创建良好老龄化社会能够更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㊂社会保障政策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情况,使得我国分配制度更加公平,让全社会在初次分配㊁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充分享受改革成果,重点对贫困和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加强政策倾斜,保障生活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传承我国 爱老㊁尊老㊁敬老 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丰富精神世界㊂5㊀结语本文研究发现,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老龄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人口人数却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渐增大;性别和年龄在老龄人口中存在差异;老龄化程度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㊁社会发展的不一致,呈现出的程度不同㊂尽管现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龄化问题,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㊂所以需要全社会一道努力,共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㊂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6. [2]李雅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食品产业现状及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8):227-228.[3]陈习琼.云南省人口年龄构成㊁老龄化空间分异及优化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6):1513-1518. [4]邬林果,武荣伟.中国人口老龄化多尺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03):328-336. [5]胡晓宇,张从青.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成因及应对策略[J].学术交流,2018,297(12):110-115.[6]刘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㊁成因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6):4123-4126.[7]梅林,郭艳花,陈妍,等.吉林省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3):352-362. [8]陆杰华,林嘉琪.重度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特征㊁风险识别与战略应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3,169(01): 59-68.[9]程志强,马金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演变与应对之策[J].学术交流,2018,297(12):101-109.[10]郑功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J].人民论坛㊃学术前沿,2020,206(22):19-27.[11]胡显海,蒋若凡.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49(05):102-110.[12]蒋同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宏观经济研究,2019,253(12):148-159. [13]林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内涵㊁目标和任务[J].中国人口科学,2021,204(03):42-55+127.[14]陈友华,孙永健.中国福利制度建设:本质㊁问题与老龄化应对[J].江海学刊,2022,342(06):107-115.[15]朱怡洁.综合施策积极应对老龄化[J].宏观经济管理, 2019,426(06):37-42+49.[16]刘晓梅,闫天宇.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政府㊁企业和个人责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05): 124-130+144.㊃361㊃。

福建统计年鉴2020:3-9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福建统计年鉴2020:3-9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Female性别比(女性=100)106.4107.8105.9 Sex Ratio (female=100)平均每户人数(人/户) 4.0 4.7 4.9 Population by Age Group(person/household)二、城乡人口(万人)Population by Residence (10000 persons)城镇人口223548 Urban Population乡村人口14532039 Rural Population城镇化率(%)13.321.2 Propor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in TotalPopulation(%)三、民族人口(万人)Population by Ethnicity(10000 persons)汉族人口2562 Han占总人口比重(%)99 Percentage to Total Population(%)少数民族人口25 Ethnic Minorities占总人口比重(%)1 Percentage to Total Population(%)四、人口年龄构成Population by Age Group0-14岁人口(万人)460709945 Aged 0-14(10000 persons)占总人口比重(%)35.842.336.5Percentage to Total Population(%)15-64岁人口(万人)7829141530 Aged 15-64(10000 persons)占总人口比重(%)60.954.559.1 Percentage to Total Population(%)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万人)4353113 Aged 65 and Ovre(10000 persons)占总人口比重(%) 3.3 3.2 4.4 Percentage to Total Population(%)百岁老年人口(人)161445 Population of 100 and over (persons)男327 Male女131238 Female总抚养比(%)64.283.369.2 Total Dependency Ratio(%)少儿抚养比58.877.661.8 The Juvenile and Children Dependency Ratio老年抚养比 5.4 5.87.4 The Aged Dependency Ratio老少比(%)9.27.412 Population in Juvenile and Children to Aged(%)平均预期寿命(岁)68.50 Life Expectancy(year old)男66.20 Male女70.70 Female五、受教育人口Population with Various Education Attainments每十万人拥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人)Population with Various Education Attainments Per100 000Persons (person)小学2671636334Primary School初中507012601Junior Secondary SchoolSenior Secondary School andTechnical高中及中专18265716 Secondary School大专以上439608 Junior College and Above文盲人口651 Illiterate Population文盲率(%)58.825.2 Illiterate Rate(%)六、劳动力和就业状况Labor and Employment劳动适龄人口(万人)7018161364 Population in suit of Employment男(16-59岁)367444736 Male (aged 16-59)女(16-54岁)335372628 Female(aged 16-54)占总人口比重(%)54.648.752.7 Percentage to Total Population(%)七、各种婚姻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00 Population Aged 15 and Over(%)未婚28.4 Never Married有配偶63.4 Married离婚0.6 Divorced丧偶7.6 Widowed八、生育Fertility育龄妇女人数(万人)319354608 Childbearing Women(10000 person)生育旺盛期组(女20-29岁)106109212 High Ratio of Childbearing Women生育率(‰)94.4 Fertility Rate(‰)总和生育率 2.7 Total Fertility Rate九、人口自然变动Natural Growth出生率(‰)36.6738.5927.91 Birth Rate(‰)死亡率(‰)12.558.68 6.35 Death Rate(‰)自然增长率(‰)24.1229.9121.56Natural Growth Rate(‰)况146216531791105.6106.3106.04.4 3.6 3.06421432210623631978158321.44257.129583351361098.498.397.84759801.6 1.72.294676057131.522.315.5190724222828 63.57176.71522282915 6.77.914337310581646221 12732783757.642.230.549.632.720.28.09.510.3 16.130.15170.5072.5575.7668.4070.3073.2772.6075.0778.64432134020029801 168913570037886 69911130013876 1228320083614773279015.99.6 2.4171021882556 91111481353 79910401203 56.964.269.3 100100100 25.124.122.9 67.869.670.60.60.7 1.16.5 5.6 5.477810061121 293328359 90.832.92.4124.4411.611.27 6.71 5.85 5.16 17.73 5.75 6.11。

楚香凝2020江苏行测资料分析真题解析

楚香凝2020江苏行测资料分析真题解析

楚香凝2020江苏行测资料分析真题解析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116~120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由1949年末的5.4亿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近14亿人。

其中,从1949年末到1970年末,我国人口由5.4亿人增加到8.3亿人;1971年末至1980年末,我国人口由8.5亿人增加到9.9亿人,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由1981年末的10.0亿人增加到1990年末的11.4亿人,199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稳步下降,最终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稳,1991-2018年,我国人口年均增加878万人,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加711万人。

1953年末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3.10亿人,1964年末为3.53亿人,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分别为5.67亿人、6.99亿人、8.08亿人和9.16亿人。

在201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后增量由正转负,2018年末为8.97亿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都是文盲。

1982年末全国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口占总人口的7.2%,1990年内占9.4%,2000年末占14.7%,2010年末达到22.9%,2018年末提高到29.3%。

1982年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6%,1990年末为1.4%,2000年末为3.6%。

2010年末为8.9%,2018年末达到13.0%。

116.1981-1990年这十年,全国人口总增长率是:【江苏A2020】A、14.0%B、15.2%C、16.4%D、19.3%楚香凝解析:考查增长率;由第一段(1971年末至1980年末,我国人口由8.5亿人增加到9.9亿人,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由1981年末的10.0亿人增加到1990年末的11.4亿人),可得总增长率=(11.4-9.9)/9.9=15/99,选B117.用V1982-1990、V1990-2000、V2000-2010分别表示四次人口普查间的全国劳动年龄人平均增长率,下列关系正确的是:【江苏A2020】A.V1982-1990 > V1990-2000 > V2000-2010B.V1982-1990 > V2000-2010 > V1990-2000C.V1990-2000 > V1982-1990 > V2000-2010D.V1990-2000 > V2000-2010 > V1982-1990楚香凝解析:考查年均增长率的计算比较;由第二段(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分别为5.67亿人、6.99亿人、8.08亿人和9.16亿人),可得1+V1982-1990=8√(699/567)、1+V1990-2000=10√(808/699)、1+V2000-2010=10√(916/808),(699/567)>(808/699)>(916/808),选A118.2000年末全国人口为:【江苏A2020】A、11.6亿人B、12.1亿人C、12.6亿人D、13.1亿人楚香凝解析:考查年均增长量;解法一:由第一段(1990年末11.4亿人,1991-2018年,我国人口年均增加878万人,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加711万人),可得2018年末-1990年末=878×28、2018年末-2000年末=711×18,联立得2000年末-1990年末=878×28-711×18=878×10+(878-711)×18≈12000万人,2000年末全国人口=11.4+1.2=12.6亿人,选C解法二:由第一段(2018年末近14亿人,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加711万人),可得2000年末全国人口=14-18×0.0711≈14-1.28=12.72亿人,结合选项,选C119.全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人口比重提高最多的时期是:【江苏A2020】A.1983-1990年 B.1991-2000年 C.2001-2010年 D.2011-2018年楚香凝解析:考查比重的差值;由最后一段(1982年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6%,1990年末为1.4%,2000年末为3.6%。

人口集聚空间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集聚空间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① 由于本文内容涉及大量省级数据,为行文及阅读方便,此处及下文省份均指省 (自治区、直辖市)。 ② 本文研究数据不包含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 89·
人口集聚空间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表 1
我国各省 (区、市) 人口集聚程度
类别
数值区间
超高集聚区
PJD≥4
1982年 上 江苏 山东 河南
广东 浙江 安徽 重庆 河北 湖北 湖南 辽宁 福建 江西 海南 山西 贵州 广西 陕西 四川 吉林 云南 宁夏 黑龙江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高集聚区 中集聚区
4>PJD≥3 3>PJD≥2
浙江 安徽 广东 河北 湖北 湖南 辽宁 福建
低集聚区
2>PJD≥1
四川 江西 贵州 山西 广西 陕西 吉林
稀疏区
1>PJD≥0
云南 黑龙江
宁夏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1990年 上海 天津 北京 江苏 山东 河南
安徽 浙江
广东 河北 湖北 湖南 辽宁 福建 江西 四川 海南 贵州 山西 广西 陕西 吉林 云南 黑龙江 宁夏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改革开放 40多年来,我国经济活力在增强,人口流动性在加强,与我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是高度匹配衔接吻合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区域经 济发展分化明显,人口集聚空间差异显著,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人口的主 要空间形式。在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人口流失严重而造成发展活力不足,面临 着重大的经济发展 难 题。2012~2018年,东 北 地 区 经 济 总 量 占 全 国 的 比 重 从 87% 下 降到 62%,常住人口减少了 137万人①。对人口集聚的空 间 特 征、变 化 趋 势 及 影 响 因 素进行研究,并揭示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对于合理规划人口

01CN-人口统计 Atlas 2018

01CN-人口统计 Atlas 2018

人口统计数据12 人口统计数据概述中国的总人口在过去60多年间翻了一番多,从1953年的5.83亿人增至2017年的13.9亿人1,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构成。

汉族占总人口的91.5%,55个少数民族2人口占8.5%3。

2015年,中国0-17岁儿童人口2.71亿人,其中男童1.47亿人,女童1.24亿人。

儿童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20%,占世界儿童人口总数的13%,儿童人口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儿童人口规模从长期趋势来看降幅较大,1982–20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2010-2015年间虽略有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4。

儿童人口规模的长期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开始进一步严格生育调节,“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短短10年内,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5从1970-1975年间的4.8降至1980-1985年间的2.6。

1990-1995年间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此后一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2010-2015年估计为1.6,位于世界低生育率国家行列6。

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允许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两个子女;2015年底进一步放开了“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2017年,中国人口出生率7为12.4‰,比1980年下降了32%。

2017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8降至5.3‰,还不到1980年的一半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高并持续上升。

从1982年的108.5(以女婴为100)上升到2005年前后的最高值118.6。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放开,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下降,2015年降至113.5,2017年进一步降至111.9。

但中国仍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0。

福建统计年鉴2020:全社会就业情况(年底数1952-2019)城镇失业人数失业率国有集体其他单位个私从业劳务派遣

福建统计年鉴2020:全社会就业情况(年底数1952-2019)城镇失业人数失业率国有集体其他单位个私从业劳务派遣
1101.82 1152.09 1188.93
1237.74 1281.07 1301.81 1348.38
1436.5 1489.61 1531.42 1553.57 1567.09 1594.37 1613.41 1621.87 1630.85 1660.19 1677.79 1711.32 1756.71 1814.03
Staff and Workers
19.43 63.05 103.49 118.08
133.12 160.88 205.66 217.99 231.12 242.45
249.8 254.02
262.78 274.11 283.86
293.34 301.71
302.5 310.86 322.28
338.8 344.79
units, others refer to the various other economic types.b)Since 2016,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in Rural Areas is Computative.
业情况(年底数) nt(End of Year)
352.6 344.11
351.3 357.71 334.53 320.38
318 314.27 315.32 334.08 365.56
State-Owned Units Urban Collective Owned Units
19.02 51.40 77.34 83.83
0.41 11.65 26.15 34.25
215.6 187.8 175.04 166.78 158.27 149.1 147.07 145.42
82.26 81.93 78.49 78.12 77.43 78.67 71.32 66.25

福建省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福建省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福建省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前言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真实状况,趋势、规律,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第一节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 (1)第二节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3)一、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三、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 (3)四、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7)一、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0图表目录表1: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莆田仙游县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莆田仙游县普通高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中老年人口数据分析报告(3篇)

中老年人口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中老年人口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结构、分布以及消费行为等数据对于政府决策、企业营销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中老年人口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中老年人口的特点、发展趋势及潜在需求,为相关领域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老龄协会等官方统计数据,以及相关市场调研报告。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中老年人口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

(2)趋势分析:分析中老年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3)相关性分析:探究中老年人口不同特征之间的关联性。

(4)聚类分析:根据中老年人口特征进行分类,揭示不同类型中老年人口的消费行为。

三、中老年人口数据分析1. 中老年人口数量及结构(1)数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

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46亿,占总人口的24.8%。

(2)结构:中老年人口中,60-6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到45.6%;70-79岁年龄段占比为33.4%;80岁及以上年龄段占比为20.7%。

2. 中老年人口分布(1)城乡分布:农村老年人口数量高于城市,占比分别为24.1%和16.6%。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2)地区分布:东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占比为22.4%;中部地区占比为21.4%;西部地区占比为19.2%;东北地区占比为16.7%。

3. 中老年人口消费行为(1)健康消费:中老年人口对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较高,包括保健品、医疗保健、健康保险等。

(2)养老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

(3)休闲旅游:中老年人口休闲旅游需求旺盛,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及旅游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人口统计数据

人口统计数据

人口统计数据12 人口统计数据概述中国的总人口在过去60多年间翻了一番多,从1953年的5.83亿人增至2017年的13.9亿人1,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构成。

汉族占总人口的91.5%,55个少数民族2人口占8.5%3。

2015年,中国0-17岁儿童人口2.71亿人,其中男童1.47亿人,女童1.24亿人。

儿童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20%,占世界儿童人口总数的13%,儿童人口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儿童人口规模从长期趋势来看降幅较大,1982–20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2010-2015年间虽略有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4。

儿童人口规模的长期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开始进一步严格生育调节,“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短短10年内,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5从1970-1975年间的4.8降至1980-1985年间的2.6。

1990-1995年间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此后一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2010-2015年估计为1.6,位于世界低生育率国家行列6。

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允许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两个子女;2015年底进一步放开了“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2017年,中国人口出生率7为12.4‰,比1980年下降了32%。

2017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8降至5.3‰,还不到1980年的一半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高并持续上升。

从1982年的108.5(以女婴为100)上升到2005年前后的最高值118.6。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放开,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下降,2015年降至113.5,2017年进一步降至111.9。

但中国仍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0。

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探析——基于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探析——基于空间溢出效应

学习贯彻二十大DOI:10.19995/10-1617/F7.2024.01.027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探析——基于空间溢出效应陈功 岳雅萱 马欣妮 陈裕 冯雪阳(通讯作者)(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摘 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与优化路径,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利用2020—2022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异质性。

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资源优化配置、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水平均对共同富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据此提出有关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共同富裕;空间溢出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计量本文索引:陈功,岳雅萱,马欣妮,等.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探析[J].商展经济,2024(01):027-030.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中国共产党以其坚强的政治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党的诞辰百年之际,以惊人的成就,彻底消除了绝对贫穷。

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确定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探索让全民都能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以数字经济为基础、为支撑,推动全民共享财富。

只有推动全民参与,才能真正让全民都能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一,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促进全体公众的共享繁荣为核心。

为此,本研究以2020—2022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主要基础,采取空间计量方法,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公众共享繁荣。

第二,2020年,中国正式跨越式走向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年代,而数字经济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当前的局势,它将有助于改善各种贫困和落后的行业,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率,使得“化学反应”的理念得以落实,并将有助于构筑一种更加公正、公开、可持续的经济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