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9 词两首:渔歌子|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渔歌子》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学情分析: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
2、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教学难点:
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了解课题(3分钟内)
看图猜诗。《小儿垂钓》、《江雪》。蓬头稚子钓起的是满心的期待与快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笠翁的钓起的是什么呢?对啊,是凄清、是寂寞、是孤独。那么,唐朝词人张志和又钓起了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词《渔歌子》。这是一首“词”,渔歌子是“词牌名”,它又名“渔父”、“渔父乐”。“子”是“曲子”的意思,渔歌子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子”在这里读什么呢?(轻声)很好,请你读,来,一起读。
二、一读——字正腔圆地读。(5分钟)
1、练习读。打开书,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把渔歌子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词读顺口,做到字正腔圆。
2、检测生字词。大家读得真投入,就像一个个小词人!别看这首词简简单单,只有27个字,却有一个多音字、四个生字,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了,我们来检测下。请拿出平板点击作业,请认真完成并提交。(这块利用ipad检测)
3、点评习题。学好了生字,去拼音还能字正腔圆地读吗?谁来试试?不错,字音读得圆润饱满。
三、二读——琅琅上口地读。(6分钟)
同学们,词啊,在古代是可以配上曲子用来唱的,我们读的时候还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来。
请一位同学试着有节奏的读一读!(指名读出节奏)真不错,读出节奏的秘诀就在于把握好词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谁还来试试?(读得太好了,我注意到了,他在停顿的时候,声音停了,但气息却是连贯的)
还有同学想试?有意思,还能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的读,还加上了手势呢!
胡老师也给词划分了节奏,我们一起来吧!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我们合作读读。(师生合作读)
真默契,男女生合作读试试,男生读第一和第三行,女生读二、四行。(男女生合作读)
四、三读——历历在目地读。(10分钟)
书法界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大家听说过吗?他啊,是张志和的好朋友呢!他,曾经这样评价张志和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首《渔歌子》到底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美景呢?下面,胡老师来给大家范读,大家边听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ipad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看见你们一个个身临其境,若有所思的样子,胡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看,短短27个字的一首词,就给我们描绘了那么多景象!完全就是一幅画啊!胡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投个票,选出你最喜欢的画面。
生描绘最喜欢的画面:
A、画面: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评:西塞山高耸入云!在你们眼中西塞山是怎么样的?(西塞山连绵起伏,青翠欲滴。)“西塞山前”引导读出山的连绵起伏。让我们朗读的声音也高低起伏。师领生跟,读好“西塞山前”。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如此的悠闲!在西塞山附近展翅飞翔。读出白鹭的悠闲,飞得高远,目光追随着白鹭,声音传到山那边了。读“白鹭飞”朗读整句:带着这些感受,读:西塞山前白鹭飞。评价:这就对了,就该读出这样的起伏、转折、变化。
B、画面:桃花流水鳜鱼肥(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师评:(预设“桃花”)你眼中的桃花是最美的!怎样的颜色?桃花如仙子落入凡间,在枝头悄然开放。你看到的桃花?流水呢?
(预设“江水”)春来江水绿如蓝!看到流水中的鳜鱼了吧?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请读出鳜鱼的欢快。那岸边的桃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预设“鳜鱼”)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请读出鳜鱼的欢快。多么清澈的流水,请你带着全班同学静看流水,生领读:桃花流水鳜鱼肥红的花,绿的水,慢慢欣赏啊!再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想象着想象着,词的意思就明白了!(渗透读古诗词方法:想象画面)
结合朗读:你们描绘得画面让人陶醉啊!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美哉,江南!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志南《绝句》),细如牛毛的雨丝,真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出处李白《山中问答》)好一幅山水风光画!
预设3、4句,学生有描绘到呢,就点到:悠闲自得的钓鱼翁轻松、愉悦,心情放松。“斜风细雨”点到:烟雨江南别有一番情趣!
谁能把整首词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展开想像的翅膀,我们既看到了远处青翠地西塞山、飞翔的白鹭鸟,我们也看到了近处的飘飘悠悠的粉红桃花、慢慢流淌的清清江水、黄白相间的肥美鳜鱼,我们还看到了更近处斜风细雨中那个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翁。张志和就像一个画家一样,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烟波垂钓图”。
来,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欣赏这幅图画一样的词。(齐读全词)
五、悟主旨。(8分钟)
师:学到这,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里前边的全是景象,只有三个字不是写景,哪三个字?生:不须归。
师:(板书“不须归”)那么,不须归是什么意思?生:不想回家。
师:不想回家,没错。他仅仅是不想回家吗?(稍顿)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作者。
师: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想了解张志和吗?(ipad 推送拓展内容,自学背景资料。)
1、了解背景,课件出示。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学生齐声诵读这首词,并说一说这首词写的是什么。
3、师生表演:老师当哥哥,学生就是张志和。一起和诗。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生: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草堂松径已胜攀,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太湖水,洞庭山,生:青若笠,绿蓑衣,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呀!
师:弟弟啊,你为何不归?(在充分理解、体会张志和当时的处境前提下,身临其境地说。)
师:弟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呀?(悠然自得的生活)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师: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来,知音们,让我们读出张志和的心声。小结:我们明白了,张志和并非真的在钓鱼!而是在享受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小结读古诗词要点)
六、拓展延伸。(3分钟)
师:同学们,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渔歌子》,其中有两首是这样写的。【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