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导入法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a5b4bf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c.png)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导入环节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比较直观的,他们关注的是身边的事物和现象。
在导入环节中,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题目或问题。
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与购物有关的题目,让他们计算商品的价格,找零钱的问题。
这样的题目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导入环节应该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自觉的,他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导入环节中,我会给学生出一些能够引发思考的问题。
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与几何相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图形找出规律。
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欲望。
导入环节还应该与课堂内容相呼应。
小学数学课程是有一定的教学顺序和逻辑关系的,导入环节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在讲解小数的加减法时,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与小数有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解题的过程来认识小数的特点和运算方法。
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导入环节应该注重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容易消失的,过于单一的导入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
我会设计不同的导入形式,例如游戏、实物操作、故事讲解等。
这样的多样化导入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导入环节,并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能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导入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160f1c0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7.png)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导入是教学的开头,是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内容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中,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那么,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导入效果更加显著。
首先,注重情境营造。
导入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能让他们情感参与和思维引导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兴趣。
比如,姓氏专题课堂布置了一张世界各国姓氏的地图,让学生品味各地姓氏的风情,引导学生关注姓氏的发展和演变历程,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热情。
又比如,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和成语相关的事物或情境,加深学生对成语内涵的理解。
其次,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导入环节中,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来发掘问题的深层次、多方面内涵。
比如,在学习课文《狼王梦》时,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再次,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和探究。
语文教学需要更多地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诗歌《登高》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登高的意义和体验,并在实践中感受到爬山的美妙。
这样的导入方式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探究文本内容,也更加容易理解和领会课文。
最后,注重多种方式的应用。
导入不应仅限于单一的形式和方式,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比如,图片导入、音乐导入、游戏导入、视频导入等,这些多样化的方式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解,激发学生多元化的思考能力和多样性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导入需要注重情境营造、激发思考和表达、启发好奇和探究,同时还要注重多种方式的应用。
课堂导入之我见
![课堂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1c58407ddd3383c4ba4cd20b.png)
课堂导入之我见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严格遵守这一行事规律。
上课伊始,孩子们还处在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大部分学生还不能马上集中注意力,进入一种良好的上课状态。
这时,教师恰到好处的导入形式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为只有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孩子在整堂课40 分钟时间保持饱满求知精神和状态,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这样的课堂定会演绎得极为糟糕,更别谈“高效”二字了!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备每一节教学内容时,首先就要精心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
充分挖掘教材的编排目的,遵循导入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导入要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导入要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原则。
让每节课的导入更为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导入方法:一、复习导入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知识间都有着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呈现极具系统性,所以在数学课上我经常采用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由旧引新,自然铺垫,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使新知的学习与掌握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特别是数的认识、计算和每单元的非起始课时更为适用。
二、多媒体出示图片导入、实物演示导入这两种导入形式更为形象、生动,在教学图形知识时会经常用到。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相关图片或拿出实物实际操作,让学生手、脑、口、眼并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生动的表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
课堂教学论文-新课导入之我见
![课堂教学论文-新课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4ddd5dff910ef12d2af9e764.png)
课堂教学论文-新课导入之我见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数学课堂新课的导入有效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如何设计一节课的导入语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一) 复习导入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我们通常所说的练习导入、类比旧知识导入等均可归入复习导入。
导入类型也是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例: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与8×(-7)(2)[(-4)×(-6)]×5与(-4)×[(-6)×5](3)5×[(-7)+(-3)]与5×(-7)+5×(-3)通过让学生对比练习,归纳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二) 悬念导入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如在教不等式性质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试比较a与一a的大小。
肯定有部分学生会认为a>-a,教师就给出一些数据,a=-2,则显然是不成立的,由此产生悬念。
(三) 游戏导入开始上课时,教师先讲清活动的形式、步骤、所需要的材料和活动目标,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探求规律、概括结论进一步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新的内容的学习。
由两个人玩的“抢40”游戏规则如下: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
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再如在讲代数式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互动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让一个学生将自己的年龄加上5,然后乘以2最后减去10,教师只要知道最后的得数就马上说明学生的年龄,让学生产生神秘感。
课堂导入法之我见
![课堂导入法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bd5f23dee06eff9aef80718.png)
文 又 是 这 门基 础 学科 的 基 础 。只 有 在 小
学 阶 段 掌 握 扎 实 的 语 文 基 础 ,才 能 为 以 后 语 文 课 的 学 习 以 及 其 他 学 科 的 学 习 打
好 坚 实 的 基 础 。 为 了 更 有 效 地 学好 小 学 低 年 级 语 文 ,首 先 要 从 培 养 低 年级 学 生 学 习 语 文 的兴 趣 开 始 。教 育 理 学 家 认
( )温 故导 入 二 温 故 导 入 是 通 过 对 旧知 识 的 回顾 与 适 度 。 不 悬 , 难 以 引发 学 生 的 兴 趣 ; 太
悬 , 学 生 百 思 不得 其 解 ,就 会 降低 学 习
的积极 性。 只有 不思 不解 、思 而可解 才 能 使学 生兴趣 高涨 ,收到 出入 意料的效果 。 ( ) 事 导入 五 故 故事对 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 的吸
一
课 堂 导 入 的 好坏 , 对 调 动 学 生 学 习的 积 讨 论 和 思 考 的 兴 趣 ,为 一 堂课 创 造 探 索 极 性 、 主 动 性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用 , 同 时 也对 重 点 、难 点 的 突破 产 生很 大 的 影 响 。 因 而成 功 的 导入 在 课 堂教 学 中起 着
会 使 学 生 兴致 勃 勃地 进 入课 文 的 学 习。
( )问胚 导 入 三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 导 入是 指 根据 课 堂讲授 的 内 这 其 中 最 常 见 的 就 是 历 史 名 人 的 小 故 容 ,设 计 有 关 问题 向学 生 提 出 , 以 引起 事 ,其 影 响 常 不 限于 课 内 , 有 时还 会 激 学 生 急 欲 求 解 的好 奇 心 和 求 知 欲 。 只 要 起 学 生 课 外 的 阅读 兴 趣 ,他 们 会 自 己去 有 问题 就 是 好 事 ,最 怕 的是 学 生 默 默 无 寻找 历 史 著作 来 阅读 。 ( )风 f 六 : 人情 导入 语 。 学 习源 自于 疑 问, 结 合课 文 ,在 导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之我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e408562f192e45361066f538.png)
I
二、 图 画 导 入
位于指针处的数字填入 四个方格 中的任意一个。 ( 2 ) 继续转动转盘 , 每人再分别将转盘上位于指针处 的数字 填入剩下方格 中的任意一个 。
( 3 ) 转动 4次 以后 , 每人得 到一个 四位数 , 比较两人得到 的 四位 数 谁 的大 , 谁就获胜 。
实适 当的导人能使教学 效果更好 , 好的导入就像磁石 一样把学 生吸引住 , 后 面的课就顺利多了。当然导入 的方法有很多 , 我们 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 导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如何进行数学 课堂导人 呢?笔者认为 :
一
可 以联 系生 活 实 际 直 接 向学 生 提 出 问题 ,如 学 习 一 元 二 次 方程时 , 先提出一个问题 : 一块地 毯 , 长 8米 , 宽 5米 , 地毯 四周
初 中数学 课堂教 学导入 方法 之我 见
江 西省 南康 市连 城初 中 钟祥 珉
导人是课 堂教学 以及其他教学活动 的起始环节 ,它的首要 作用在于运用恰 当有效 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语 文教师较注重课 堂导入 ,而数学教师对课 堂导入重视不够 。其
想 而知 。 四、 问题 导 入
次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 明确要解决 的问题是什么 , 即未知量是 如学习概率 时 ,最好 的导人方法就是 实验 。如一个可 以 自 什么 , 已知量是什么 , 等量关系有哪些等 , 这样就很顺 利地进入 由转 动的转 盘上均匀 地分 布着数 字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两 到一元二次方程 的学 习当中。讲授“ 展开与折叠 ” 时, 先引导学 人 做 实 验 : 生复 习旧知再思考 : 是不是任何一个 图形都能折成一个正方形? ( 1 ) 自由转 动转盘 , 待转盘停止转动后 , 每人 分别将转盘上 答 案是否定的。怎样变化一下就能将左 图折成正方形呢?学生根据上节课知识 就可以解决 。 通过这些 活动 , 学生将 为下 面“ 由体到面 的变化” 的学 习做好准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0f56fee6aef8941ea76e056a.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之我见一节生动的语文课,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离不开精彩的导入。
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和不可忽视的环节。
恰当的导入言,可更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启迪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钻研学习。
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以下几方面肤浅之见。
一、兴趣导入利用课文的某些精彩片段,组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学生会主动进入角色,开动学习的那台机器。
就会达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析题导入以课题为线索,分析解剖其词句,假设合理的问题,提出主题的焦点,使学生从内心思维直接切入新内容。
这样,既抓住教学重点,又简介、清楚、明了的进入课题。
如:《“红领巾”真好》一课,红领巾对于小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人人都有。
那么,为什么课文给红领巾加上引号?红领巾又代表什么呢?又是谁赞叹的红领巾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课文,学生就会努力去探究,从而领悟红领巾真好的真正含义。
三、巧设问题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巧设疑问,制造一种悬念感,吸引学生急于见分晓的高昂求知欲中探究新知。
如:《蓝色的树叶》一课。
“同学们,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会有蓝色的吗?今天我们来研究”。
这时学生会在心里思考:真的有蓝色的树叶吗?蓝色的树叶是什么样?对课文产生了弄厚的兴趣。
四、谜语导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教师编写与课文相关的谜语,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去认识事物。
一般以事物名称或自然现象做题的,都可采用此方法导入。
如:《风娃娃》一课,教师可这样去引导:“抓不住的身子,看不见的影子,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动房子。
”学生很感兴趣,也喜欢去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故事导入联系课文编一个妙趣横生的精彩故事,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使其进入最佳状态,让学生更好学习搭建良好学习平台。
如:《假如》一课,可以向学生讲《神笔马良》的故事。
课堂导入设计之我见
![课堂导入设计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4c3593016c85ec3a87c2c515.png)
课堂导入设计之我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语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其多样性,文体不同,写作风格不同,学情不同,导入语自然就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那么老师们该如何设计导入语呢?我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紧扣文本贴近学生心灵的导入语才是最好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一、游戏导入法学生不会厌倦“游戏”,这种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老师也能做到寓教于乐。
在学习《赤壁赋》时采用了这种方法,我的导入语是:“上课前我请大家做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一生仕途坎坷;他是一代文学宗师,词风豪迈奔放,散文也颇有造诣;他虽贬谪黄州,但对朝廷忠心不贰;后人对他及父兄的评价是‘文章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学生很容易猜出是苏轼。
最初感觉这个导入语很精彩,但仔细一想也有不足。
谜语太简单,悬念设计太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太小。
所以游戏的设置既要联系课文内容,又不能失去趣味性。
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小组间的竞赛”,找学生表演节目等等,只要有师生互动就行。
二、音频视频导入法音频视频可以用生动的形象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可以起到语言表述起不到效果。
在学习《红楼梦》时,先让学生看了一个关于《葬花词》的flash,有画面,有声音。
学生立刻被婉转悠扬的曲调和真挚动人的歌词吸引,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学效果自然比往常要好。
还有同学产生阅读《红楼梦》的愿望,纷纷去借阅。
音频不仅可以用于诵读课文、校正字音,用得恰当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
我讲授《语言规范与创新》之“语言简练与得体”时,用李金斗、陈涌泉的相声《省略语》做导入,虽是下午第一节课,听了相声后每位学生都开怀大笑,更重要的是,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不简练、不得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dc363e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3.png)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我见,是指我个人的见解和思考。
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有效导入话题时,我认为可以采用“我见”这种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实际的经验和思考,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首先,通过“我见”导入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篮球比赛”,先让学生口述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如我见篮球比赛需要有配合、需要有默契等。
这些话题都是学生经常遇到的,而让他们把自己经验和看法说出来,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与普通话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同时,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减轻学生对抽象语言知识学习的压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实际例子去理解一些抽象的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我见”导入话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写作技能,尤其是在写作素材的收集方面。
在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能,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收集素材等。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口述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来引出话题,可以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和收集日常生活中与话题相关的素材,积累写作的实力和信心。
例如,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个关于生活习惯的话题,如“早睡早起,健康人生”,通过让学生口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可以收集到很多关于健康生活的素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写作,体现出更高的写作水平。
最后,“我见”导入话题也可以让学生思辨,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导入话题时,让学生口述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还可以在交流中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867a1608a1c7aa00b52acbc8.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之我见摘要:小学语文一直在小学课堂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小学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质量的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方式法,提高导入环节的实效性,为学好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有效方式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始前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知识特点,制作一个简短的具有丰富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一堂优质的课堂教学能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将学生分散的思维很快聚拢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
如果课堂导入足够科学,不仅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最终的高效化教学目的。
一、运用问题导入法,探究知识的海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运用问题导入法带领学生融入课堂,让问题转为动力,带领学生去探究、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喜欢什么植物?为什么?相信学生都知道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为什么喜欢它。
回答完这个问题,教师们可以继续询问,你们知道植物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什么吗?如果学生不知道植物妈妈的办法,那我们就一起去课文里面去找吧!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学生们一步步走进课本,走进植物妈妈的怀抱中。
在讲解本课之前,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本,相信学生在读完课本以后,都能在课本中找到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其次,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以后,其他植物传播的办法到哪里去找,就需要学生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
这样,就引起了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ad8a902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5.png)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
1. 故事引入法
我会编写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比如讲述一个小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难题,或者
描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的。
这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让他们感觉到数学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2. 问题导入法
我会在课前准备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思考解决方法。
例如,我会
问学生:“有一条绳子,如果要在上面放置10个苹果并且每个苹果之间要间隔相等的距离,你会怎样做呢?”这样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思考中
学习数学。
3. 课程目标介绍法
我会在课堂上介绍本节课程的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向和方法。
例如,我会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解决一
元二次方程,重点是掌握求根公式和应用技巧。
”
以上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是经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他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应用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之我见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118a899b9d528ea81c77975.png)
65学子 2017.04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之我见龚柳柳教学改革如春风,吹“绿”大江南北的中学校园,无数辛勤的园丁群策群力,奋发图强。
其中,奋斗在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的“斗士们”,在总结过去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课堂导入环节,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具体采取如下革新措施:一、引古博今,生动导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孔子提出的至理名言,如今还得到世人的推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引古博今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例如:我在讲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沿着讨论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导入新课,首先,师生齐声朗读苏轼描写的春景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湖天堂恰似令人神往的仙境。
其次,借助多媒体呈现瑞士夏天的美妙景色:群山重峦叠嶂,蜿蜒的树林郁郁葱葱,波光潋滟的湖泊中锦鳞游泳,飞流瀑布高挂万丈悬崖,令人目不暇接。
学生在鉴赏的基础上,纷纷陶醉于大自然的神秘境界。
最后,我一边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说道:“明媚的春光和火热的夏天春让人心旷神怡,那萧瑟的秋天和寒冷冬天是否更美丽呢?”一边在黑板上用黄色的粉笔写出“济南的冬天”五大大字,全体学生面对标题,脑海里朦胧地涌现出济南冬天的美妙仙境,为深入鉴赏全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类似采取引古博今的导入模式,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
二、借助联想,巧妙导入联想是一种比较切合初中生实际的思维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联想手段导入新课,即让学生打开联想思维的闸门,联想出与新课主题相关的内容,从而温习巩固了已经掌握的知识,又自然进入新知识的探究状态,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目的。
诸如我在执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有关“春”的描写说说相应的经典名句。
结果几十双小手举出来了,他们做了如下的精彩回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类似著名作家笔下的美丽春色的形象描述,为学生进行丰富联想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素材,诱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a4ed2e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3.png)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我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环节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观察和理解,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见解。
我认为好的导入应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会提不起兴趣。
导入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出示有趣的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讲解“面积”这一概念时,可以用一个画有图案的小纸片来开展一个小游戏。
让学生根据图案的面积大小进行排序,通过比较,学习到面积的概念。
导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
尽量避免传统的单向传授,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情境或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串数字,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自己尝试进行计算。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中应该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会有困难。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系。
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引用学生熟悉的物体比如盒子、球体等进行类比,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导入环节应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引出学习重点。
导入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预期,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导入环节要注重引出学习目标和重点。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钟和时间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电子钟,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出学习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5bdd4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b.png)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我见,是指个人的观点、看法和想法,是个人在感知、思考、认识事物时形成的主观认识。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有效导入应该围绕学生的我见展开,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境来引入话题。
可以讲述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对小动物的看法,他们认为小狗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喜欢小猫,喜欢小兔子是因为什么等等。
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短视频的展示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可以选择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如环保、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通过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场景和问题,引发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可以通过一些小练习或小游戏来导入。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想象对话中的人物在说什么,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体验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表达。
组织一次社区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自走出课堂,走近社会,了解社区的发展和问题,收集信息,制作报告,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
在有效导入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勇于表达观点和见解,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践行他们的我见。
通过有效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33917f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有效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还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我看来,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有效导入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导入要紧扣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课文、生活实践、文学作品等等。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与教材内容建立联系,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在导入一篇课文之前,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再导入到课文中,就会显得更加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导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个需要大量阅读的学科,而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需要学生对其中蕴含的信息、情感、意义进行思考和猜测。
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导入一篇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课文中隐含的含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导入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群体,他们对于感情和情感的认知尚不够完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体验。
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渗入一些情感元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导入一篇关于友谊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让他们谈谈对友谊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增加学习的情感投入。
导入要注重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
小学生是一个躁动、好奇心强的群体,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
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导入一个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音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0237d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6.png)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学修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下面将就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的方法进行探讨,谈一下我个人的见解。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有效导入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如果缺乏兴趣则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老师在进行有效导入时,可以利用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故事、诗歌或者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播放音频、展示视频或者由老师讲述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文学经典或者有趣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有效导入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进行有效导入时,语文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者图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甚至模仿的方式来感受文字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对文学产生热爱和向往。
可以让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引导他们用文字来描述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从而引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有效导入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进行有效导入时,语文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可以提出一个有关生活的小故事,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有效导入需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
语文学习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在进行有效导入时,语文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或者课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字与生活的亲近。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adf54b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7.png)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之我见语文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媒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的开启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我看来,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有效导入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导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
学生在中高年级阶段,对于语文知识和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对于文字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设计一些具有情感共鸣和启发思维的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可以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所熟悉的故事情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导入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习动力。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古诗词的解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联想和发散性思维来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导入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呈现导入内容,也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等活动形式来进行导入,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导入要注重与后续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延伸。
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成果比较直观,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将导入与后续教学内容进行衔接和延伸,让导入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还要注重在学生思维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上下功夫,通过一些引人深思的素材或者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后续教学内容的预习和探索欲望。
有效课堂导入法之我见
![有效课堂导入法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0feed3d64431b90d6d85c7b9.png)
有效课堂导入法之我见摘要: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研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介绍了一些数学课堂中切实可行的课堂导入方法。
关键词:有效性;导入;数学教学作者简介:熊柳英,任教于广西柳江县成团中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吸引观众,让人产生非住下看的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以拔起听众心灵的琴弦产生共鸣。
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成功授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都尽可能地选用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就数学这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恰当的导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笔者在这一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种有效的方法:一、质疑导入法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因此,创设含“认知冲突”的思维情景,让学生经历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释疑”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教授圆的定义这一知识时,笔者一开始便问学生:“我们平时坐的车子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圆形”。
“那为什么不把它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的图形呢?”学生稍作思考后回答:“因为做成别的形状车子走起来就不平稳了。
”“那为什么做成圆形就平稳呢?”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研究圆形的情景当中。
二、承上启下导入法承上启下导入法,就是既可以复习旧知,同时又可以引入新知的方法。
例如:教授多边形内角和时,笔者先准备三角形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种图形的内角和,并说出其探究方法,然后把两张纸片拼在一起,让学生说出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怎么算。
此刻,板书课题“多边形内角和”,通过进一步的引导,使学生领悟到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其实是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已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再利用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去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导入之我见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导入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7f7764200912a21614792934.png)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导入之我见【摘要】每堂课都有一定的新知识,要使学生从旧的知识很快转过来,肯定有个过渡。
再加上学生一下子从自由活动进入学习状态也要有个过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精心的导入语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使他们沿着我们引导的思路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就是运用导入语或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的方法。
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一、紧抓教材导入是为了学生注意到新的学习内容,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作铺垫。
所以,设计导入环节,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
在紧扣教材的前提下,教师要将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巧妙而自然地引导出来,把教学的目的巧妙而自然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一: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设计,“请同学们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统一规格的)和小剪刀、刻度尺等学具,你能用准备好的工具和已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上述的导入过程,不但体现了教师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教学意图,而且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二、启发引导导入是为了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这就要求导入必须具有启发开导的作用,启发开导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
所以,导入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产生新奇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二: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课”时,可以设计,“今天请同学们当小设计师,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长10米,宽8米,现要在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占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你设计出最佳方案。
”从此例可以看出积极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出发,又深入到问题之中,它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师让学生在长方形空地上设计建造花圃图,这一问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励学生动手当小设计师的愿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方面设计出很多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课堂导入法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0-10-11T10:17:48.21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熊柳英
[导读] 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形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直观思维,引出新课。
熊柳英
摘要: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研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介绍了一些数学课堂中切实可行的课堂导入方法。
关键词:有效性;导入;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熊柳英,任教于广西柳江县成团中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吸引观众,让人产生非住下看的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以拔起听众心灵的琴弦产生共鸣。
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成功授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都尽可能地选用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就数学这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恰当的导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笔者在这一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质疑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因此,创设含“认知冲突”的思维情景,让学生经历由“无疑”而 “生疑”,由“有疑”而“释疑”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教授圆的定义这一知识时,笔者一开始便问学生:“我们平时坐的车子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圆形”。
“那为什么不把它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的图形呢?”学生稍作思考后回答:“因为做成别的形状车子走起来就不平稳了。
”“那为什么做成圆形就平稳呢?”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研究圆形的情景当中。
二、承上启下导入法
承上启下导入法,就是既可以复习旧知,同时又可以引入新知的方法。
例如:教授多边形内角和时,笔者先准备三角形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种图形的内角和,并说出其探究方法,然后把两张纸片拼在一起,让学生说出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怎么算。
此刻,板书课题“多边形内角和”,通过进一步的引导,使学生领悟到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其实是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已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再利用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去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三、教具演示导入法
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形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直观思维,引出新课。
例如:在引入“菱形”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平行四边形教具怎样得到一个矩形,再引导学生:如果把平行四边的一边进行平移,使得平移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又叫什么呢?很自然地引入了菱形一课的学习。
四、实物导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较熟悉的几何图案,让学生见物进境,激发学生兴趣,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中,出示实物和挂图,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能清楚地揭示数学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木棒中随意抽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任取三根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学生自己动手发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很自然引入了新课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五、认知矛盾导入法
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切新的学习都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
因此,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能造成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而问题的创设必须建立在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的层面上。
例如: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概念教学时,笔者一开始便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在Rt△DEF中,已知直角边DE=3,斜边DF=5,则另一条直角边EF=( ) 。
○2在Rt△ABC中,已知∠A=30。
,斜边AB=5,则BC=( ) 。
问题○1,学生利用勾股定理很快就做出来了,而问题○2,学生利用勾股定理无法完成,自然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很自然地引入了三角函数的学习中,学生由生疑到释疑,学习兴趣很高涨。
六、趣味问题导入法
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兴趣的学科,也是便于自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一开始就创设趣味性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授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一开始笔者便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件礼物,但只有一件哟,只能送给一个同学,为了使同学们得到礼物的机会是公平的,老师手里有50张标有同学们学号的牌,任意洗牌N次,任选10名同学抽牌,若抽出的号码是你的学号的同学请到讲台前站好。
”(游戏开始),这10名同学中将产生一名幸运者。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箱子,现在老师放两个乒乓球进去,一个红色,一个白色,哪位同学摸到红球,老师就把礼物送给他,同学们说这10名同学获得礼物的机会相同吗?”问题一说完,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顺利自然地带入新课的学习探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趣味故事导入法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以趣引思,可以让学生学而不累,学而不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时,笔者从如下情境引入: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为了表示对这位大臣的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每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
第64格。
”你知道第64格放了多少粒米吗?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
用一个带有问题的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很感兴趣,个个热情高涨,讨论激烈,过渡很自然。
以上这些导入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论用何种形式、何种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所以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谜语、故事、歌曲、图片等媒介,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以打破学生思维混沌的状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改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为“我要学”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
当然,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教学中,笔者还采用过情景导入法、直奔主题法、旧知导入法等,导入方法变化无穷,但都异曲同工,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新知。
要想成功导入新课,教师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只有这样在导入新课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安群.有效教学:初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夏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探究[J].才智,2009(5).
[3]谈雅琴.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J].数学通讯,2006(7).
[4]黄安成.数学课开场艺术十法[J].中学数学,2000(7).
[5]刘允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数学通讯,2006(1). 作者单位:广西柳江县成团中学
邮政编码:545103
Personal View on Effective Classroom Leading-in Approaches XIONG Liuy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effective classroom leading-in approache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effectiveness; leading-in; mathematics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