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有机种植及主要病害防治
山药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下)
雌虫无飞翔能力,每雌产卵 32~166 粒,平均产卵 94 粒;雄成虫善飞, 有 趋 光 性。 卵 发 育 历 期 33~59 d, 平均为 42 d。5 月上旬幼虫孵化, 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体长可 至 15 mm。到第 3 年 8 月下旬,幼 虫 老 熟, 于 16~20 cm 深 的 土 层 内 作 土 室 化 蛹, 蛹 期 12~20 d, 平 均 约 16 d。9 月中旬开始羽化,当年 在原蛹室内越冬。
植物保护
ZHI WU BAO HU
山药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下)
河南省农药检定站 邵欣欣 李波
一、蛴螬 (一)症状 蛴螬是山药常见的地下害虫, 主要取食山药的地下部分,咬断山 药根、茎,啃食块茎、块根等,对 山药的生长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 致地面山药的茎叶枯死,造成山药 的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 (二)发病规律 蛴螬卵历期为 10 天左右,雌 虫 平 均 可 产 卵 40 粒 左 右,1~2 龄 幼 虫 期 25 天 左 右,3 龄 幼 虫 期 长 达 280 d。每年 4 月初出现少量蛴螬, 5 月中旬蛴螬成虫(金龟子)出土 量骤然增加。蛴螬成虫高峰期主要 在 5 月底至 7 月上旬,7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成虫量逐渐减少,9 月上 旬以后诱虫量明显降低。 (三)防治方法 一是பைடு நூலகம்药定植前,可采用 40% 辛 硫 磷 颗 粒 剂 或 微 胶 囊, 在 定 植 穴 内 进 行 撒 施 或 喷 施, 施 药 后 立 即覆土,药效可持续 30~120 d。二 是于 6 月上旬至 7 月下旬蛴螬发生 高峰期,用 40% 辛硫磷 1000 倍液 进 行 田 间 喷 浇( 辛 硫 磷 见 光 易 分 解,最好在多云、阴天或傍晚前进 行 喷 浇), 可 达 到 灌 喷 联 防 的 目 的。 每 667 m2 也 可 用 辛 硫 磷 颗 粒 剂 800~1000 g 进行条施,施后立即 浅锄,并浇水促溶,可有效降低山 药田间蛴螬的虫口数量,同时达到 灌喷联防的目的。 二、金针虫 (一)症状 金针虫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 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 粉沙土壤和沙黏土壤地带发生较 重,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 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 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 枯萎,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二)发病规律 2~3 年发生 1 代,以幼虫和成 虫在土中越冬。在河南省南部,越 冬成虫于 2 月下旬开始出蛰,3 月 中旬至 4 月中旬为活动盛期,白天 潜伏于表土内,夜间出土交配产卵。
山药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山药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1)搭架。
山药出苗后几天需立即搭架扶蔓。
一般用“人”字架,架的交叉点离地面高70厘米左右。
搭架材料最好用竹竿、树枝。
竹竿长1.5米以上为好。
2)中耕除草。
山药出苗后要勤中耕除草。
山药田的杂草有牵牛、田旋花等。
除草后要及时培土,以免露出地下块茎。
3)水肥管理。
在播前每亩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8000~10000千克浅施表土层。
现蕾期、块茎生长盛期,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
在苗高1.5米时,每亩施磷酸二氢钾5-7千克,或硫酸钾5-7千克、过磷酸钙8-12千克。
肥料要在离根部20厘米远穴施。
山药不耐旱又怕涝。
生长前期不浇水。
块茎生长盛期土壤需保持湿润状态,不旱则不浇;若需浇水时,宜浇跑马水,排水沟内不能积水。
遇雨涝要及时排水。
病虫害防治
1)山药根结线虫病。
于栽种前1个月用10%克线丹颗粒剂1.5-3千克/亩或l%辛硫磷粉剂40~60千克/亩处理土壤。
2)炭疽病和褐斑病。
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出苗后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1次65%代森锌500倍液,连续2-3次。
3)小地老虎、蛴螬和叶蜂。
小地老虎可进行人工捕杀,也可用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
防治蛴螬可在整地时,用90%敌百虫配成毒土杀虫,也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灌根。
叶蜂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杀灭。
山药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山药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山药属薯蓣科植物。
由于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药用价值,近年来菏泽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种植面积5000hm2左右。
山药病虫害发生危害极大地影响了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山药生产的发展。
1 主要病害及发生概况1.1山药炭疽病为半知菌亚门的薯蓣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pestis Massee)和围小丝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ck],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茎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6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或蚜虫等昆虫传播蔓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藤茎。
叶片染病后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发病快,病斑较小,多在叶柄与叶片或叶柄与茎蔓交界处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数日后叶片脱落。
慢性型发病较慢,发病初叶片上出现褐色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扩大成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部灰色至灰白色,上面有不规则同心轮纹,有的病部易破裂穿孔或叶片脱落。
茎部受害后,初期产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梭形黑褐色病斑,病部略下陷或干缩,严重时病斑扩大融合成片,致整株枯死。
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一般6月下旬至7月份雨量越多,炭疽病发生越重。
1.2山药斑纹病为半知菌亚门薯蓣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S. Ito),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可进行再侵染。
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黄色或黄白色病斑,边缘不十分明显,蔓延扩大后呈现褐色不规则形,叶脉失绿呈透明状,状如潜叶蝇钻蛀细小隧道。
发病后期病斑边缘微凸起,中间淡褐色,上生小黑点,有些病斑能形成穿孔,严重时致叶片枯死。
在叶柄和茎上,也可形成圆形病斑。
湿度大、多雨发病重。
1.3山药褐斑病为半知菌亚门薯蓣链隔孢菌[Phaeoramularia dioscorecae (Ellis et Martin) Dieighton]和薯蓣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dioscoreae Cooke),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湿度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
山药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山药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山药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作物,主要食用部分为块根,营养丰富,价值较高,市场需求也比较大。
现在种植山药的面积越来越大,但是想要山药高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山药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田间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山药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作物,主要食用部分为块根,营养丰富,价值较高,市场需求也比较大。
现在种植山药的面积越来越大,但是想要山药高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山药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田间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山药的产量及质量。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药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1、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种植山药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工作。
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草抢夺山药的生长营养,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山药的生长能力。
但是要注意中耕深度,不宜过深,防止伤到山药根部。
在除草时使用化学除草的话,一定要与人工拔草结合进行。
当山药出苗后适当喷洒盖草能与水的混合剂。
能够有效的达到除草目的,并且对山药的生长还不会造成影响。
2、水肥管理山药的生长周期是比较长的,所以在种植时对营养的需求比较大的鹅。
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营养需求增加,因此要缩短施肥间隔。
施肥方法主要以撒施为主,在施肥时还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防止积水影响山药跟群的生长,导致根部形成叉根,降低山药块根的品种。
但是水分也不宜过少,不然也会降低山药的产量。
所以也要注意做好排灌工作,在施肥时要根据山药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等合理调整肥料中的营养比例,满足山药生长所需营养。
3、控制山药豆生长山药在生长时会产生很多山药豆。
山药豆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因此对山药块根的生长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导致产量下降。
不过山药豆也能够很好的制衡营养水分,如果水肥不足的话,山药豆会将水肥转向块根。
所以我们也还是要保留一定山药豆。
当茎蔓生长到架顶后,要适当喷洒生长调节剂,防止过旺,同时抑制山药豆的生长。
如果山药豆过多的话,必要时可人工摘除,减少营养消耗。
4、病虫害防治山药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
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导言山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且易受病虫害侵害,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制定一套科学的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对于提高山药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 病害防治1.1 病菌来源控制选择感染率较低的山药品种,并及时消除感染的植株,减少的传播。
保持良好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残渣和杂草,减少的滋生和繁殖。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增强山药的抗病能力。
1.2 病害预防选用优质的山药种薯,进行检测和病虫害防治处理。
在生长期间,定期进行病害巡视,发现患病植株立即拔除,减少传播。
注意山药的排水和通风,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防治草地瘿蛆、蚜虫等蚜虫类病害,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或施药处理。
1.3 病害治疗发现山药患病后,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治疗,如利用微生物制剂和噬菌体进行喷雾,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针对一些常见的山药病害,可以采用药浴、烟熏和草药浸泡等方法进行治疗。
2. 害虫防治2.1 虫害监测与预测定期进行害虫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虫害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使用黄板、诱虫灯等工具进行害虫监测,了解虫害种类和密度。
2.2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或寄生菌进行生物防治,如寄生蜂、亮白酵母等,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搭建生物防治网络,增加害虫的天敌数量,进行长期的生物防治。
2.3 农药防治在害虫临界期或高密度发生期,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或施药处理。
注意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免造成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制定科学合理的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对于提高山药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应根据山药的生长特点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确保防治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
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一、引言山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山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的山药生产,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2.1 病害2.1.1 轮纹病轮纹病是山药常见的真菌病害,其主要特征是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的环状斑点。
为防治轮纹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健康的种苗。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湿度过高。
定期清除病叶,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1.2 根腐病根腐病是山药的常见病害之一,由于其发病部位在地下,往往难以及时发现。
防治根腐病的关键措施包括:配合合理的灌溉措施,避免水浸泡根部。
保持通风良好的种植环境,避免过度密植。
使用防治根腐病的药剂进行喷洒。
2.2 病害2.2.1 蚜虫蚜虫是山药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在山药叶片上聚集,并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干枯。
为防治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山药叶片,发现蚜虫早期发生。
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天敌。
定期喷施杀虫剂,以控制蚜虫的繁殖。
2.2.2 甲虫甲虫是山药的常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山药地下茎为食,严重破坏植株的根系。
为防治甲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前搭设虫网,以防止甲虫进入种植区。
使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甲虫的繁殖。
定期清除甲虫受害的植株,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三、防治方案的实施与管理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调理,保证土壤的适宜性。
使用高质量的种苗,避免带入病虫害源。
定期巡视山药植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度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锁定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四、山药病虫害对山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时,应根据山药的生长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实施和管理防治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山药的病虫害发生,提高山药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山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山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山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山药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必须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山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加强土壤管理1.合理施肥:山药对肥料的需求较大,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山药生长阶段合理施肥。
要注意深施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2.调节土壤pH值:山药对土壤pH值的要求为5.5~6.5,过碱或过酸的土壤都不利于山药生长。
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质、石灰等方式进行调节。
二、加强种苗管理1.选用健壮的种薯: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壮种薯作为种苗,能够提高山药抗病虫害的能力。
2.消毒处理:在种植前,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杀死潜伏在种薯上的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合理轮作轮作是有效控制山药病虫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能够破坏病虫害的连作隔离,减少病虫的繁殖数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四、定期病虫害监测1.观察病害症状:定期观察山药的生长情况,留意叶片发黄、萎蔫、腐烂等病害症状的出现。
2.设置病虫害监测点:在山药田间设置病虫害监测点,定期检查和记录病虫的种类和数量,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五、物理防治措施1.清除杂草:及时清除山药田间的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栖息和繁殖环境。
2.覆盖地膜:山药田间覆盖地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地膜还能保持土壤湿润和温度适宜,促进山药的生长。
六、生物防治措施1.利用天敌:山药田间存在一些天敌昆虫,如瓢虫、螳螂等,可以通过合理调控天敌的数量,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利用生物农药:选择对山药病虫害有特效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七、化学防治措施对于严重的病虫害,可以适当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需谨慎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遵守使用期限,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总结:1.综合防治策略是保证山药健康生长的关键。
2.加强土壤管理和种苗管理能够提高山药的抗病虫能力。
山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4.药剂保护 4.药剂保护
• 6月中旬第一场雨后开始第一次 防治,第一次药后的间隔期,持 续干旱15d左右,遇阴雨天气5-7 天一次。流行高峰期(7/中-8/ 下)雨前打药,大雨过后,立即 补防。据我们试验和大面积使用 调查结果表明,轮换选用下列药 剂对山药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效。 大生M-45(600-800倍)或杜邦 福星8000倍、猛杀生800倍、炭 疽福美1000-1500倍、70%代森锰 锌WP600倍等。
叶部两种症状 叶部
• 叶部染病 叶部染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 种症状类型,慢性型病斑较大, 发病较慢,发病初从叶尖或叶缘 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 扩大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 圆形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或灰 白色,边缘黑褐色。急性型发病 快,危害重,多在叶柄与叶片或 叶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 的褐色病斑,而在叶面上少见病 斑,数日后叶片即脱落,严重时 几天时间叶片掉光。
1、 形 态 识 别
2、发生及为害特点
• 成虫白天隐藏在山药藤叶茂密处,日落后 开始活动,晚间取食、产卵。成虫产卵多 在中、下部叶片的背面。每卵块有卵100至 200粒,上覆褐色绒毛。幼虫6龄,具假死 性,低龄幼虫聚集为害,二龄后分散,三 龄前幼虫仅啮食叶肉,剩下表皮,呈窗纱 状,4龄后进入暴食期,叶片被食成缺刻, 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光,仅留叶脉。山 药厢面上一层虫粪,严重影响山药的产量。
1.轮作。实行轮作,最好水旱轮作,无水源条件 三、 防治技术 的田块应避免与山芋、花生、西瓜连作。 2.清洁田园。山药生长期如出现急性型落叶,可 轻轻晃动秧架,让病叶掉落,并扫净落叶,并带 出田外深埋,以减少侵染源。山药刨收后及时 清除病残体。
3.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增施 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深沟窄 畦,清沟排渍。定期喷施调节剂,使植株壮而不 旺,稳生稳长,提高抗病能力。
山药栽培关键技术及病害要点doc讲解
山药高产栽培施肥技术1、山药吸肥特性山药对养分的吸收动态与植株鲜重的增长动态相一致。
发芽期,植株生长量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亦少。
甩蔓发棵期,随着植株生长速度的加快,生长量增加,对养分的吸收量也随着增加,特别是对氮的吸收量增加较多。
进入块茎生长盛期,茎叶的生长达到了高峰,块茎迅速生长和膨大,对氮、磷、钾的吸收也达到了高峰。
据测定,每生产1000公斤块茎,需纯氮4.32公斤、五氧化二磷1.07公斤、氧化钾5.38公斤,所需氮、磷、钾的比例为4∶1∶5。
山药生长前期供给适量的速效氮肥,有利于藤蔓的生长。
进入块茎生长盛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要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的膨大和物质积累。
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
山药是忌氯作物,土壤中氯离子过量会影响山药生长,表现为藤蔓生长旺盛,块茎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易碎易断,不耐贮藏和运输。
因此,在生产中不宜施用含氯肥料。
需肥动态:山药的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很大,因此,它喜肥效较长的有机肥。
由于块茎的形成伴随着淀粉等物质的积累,故磷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山药在生长前期,由于气温低,有机养分释放慢,宜供给适量的速效氮肥,促进茎叶生长;生长中后期,块茎的生长量急增,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因此,除供给足够的氮肥保持茎叶不衰老外,还应补施磷钾肥,促块茎膨大与充实,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是将有机肥与适量的过磷酸钙堆沤发酵腐熟后,混合适量钾肥作底肥,基本能满足全生育对养分的需求。
在块茎生长中后期,视植株长势而追施适量速效肥料,以防早衰。
2.山药营养失调的病害在瘠薄的砂质土壤中,因养分供应不足,植株生长势弱,块茎小,产量低,表皮光滑,商品价值高。
在水肥充足的黏重土壤中,产量虽高,但块茎上须根多,易发生偏头、权根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
若连作一年造成土壤养分失调而降低产量30%以上,病害加重,且易产生块茎腐烂,表皮粗厚,颜色变暗,品质差。
使肥过多,尤其施用未腐熟的粪肥,会烧根或块茎易分杈。
山药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山药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山药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蔬菜,其肉色洁白,味甘粉足,市场备受消费者欢迎,而且现在种植山药已经成为了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项目,但是要提高山药品质和产量,需要掌握哪些病虫害防治方法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1、炭疽病主要危害山药的叶片和茎蔓,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凹陷小班,后面变成黑褐色,茎蔓发病也会出现黑褐色凹陷,危害严重时,直接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为了提高山药抗病能力,可以实现轮作,并烧毁病残体,深翻土壤,减少病菌危害,另外增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可以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效果非常好。
2、红斑病该病害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的根状块茎,发病初期会出现红褐色圆形病斑,后期变成褐色干腐状。
防治方法:可以与小麦、甘薯、马铃薯等作物进行3年轮作,另外在播种前,使用TMK浸带病栽子,预防病害的效果非常不错。
3、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会在下部叶片上产生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中心部分淡褐色,后期叶片直接枯死,出现菌丝并传播。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并清理病残枝烧毁,发病后剪除病叶,并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很不错。
4、红蜘蛛虫害红蜘蛛成螨常群集于山药叶背吮吸汁液,使叶片由绿变黄,最后脱落,造成植株早期萎缩。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噻螨酮、1.2%阿维.甲氰进行喷施杀虫。
5、线虫病虫害线虫病危害山药,会出现许多相关病害,一旦发现,就要及时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实行三年轮作方式防治,播种前将10%噻唑膦杀虫药剂均匀地撒在10厘米深的种植沟内,能够很好的育肥线虫病。
至此,关于山药的主要病虫害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想要种植出高产的山药,病虫害防治尤其要注意,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
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
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山药病虫害防治方案引言山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保障山药的生长和产量,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山药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案,帮助种植户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山药产量和质量。
一、病害防治方案1.1 炭疽病防治炭疽病是山药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种薯传播。
病害发生时,患部表面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影响山药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健康的种薯,并进行消毒处理;-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定期巡查病害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 使用炭疽病抗性强的山药品种。
1.2 白粉病防治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气溶孢子传播。
病害发生时,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和孢子堆,影响山药的正常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为了防治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抗白粉病的山药品种进行种植;- 定期喷施防治白粉病的农药;- 确保适当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及时清理病害部位,防止病害扩散。
1.3 红腐病防治红腐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气溶孢子和土壤传播。
病害发生时,山药的根部会出现红褐色溃疡,并伴有恶臭气味。
为了防治红腐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山药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地,以减少病源的传播;- 定期喷施抑制红腐病的农药;- 加强田间管理,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提高山药的免疫力。
二、虫害防治方案2.1 蚜虫防治蚜虫是山药常见的害虫,主要通过代际交替传播。
它们吸食山药的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和干枯。
为了防治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并清除发生蚜虫的叶片;- 定期喷施杀虫剂,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叶片;- 引进天敌,如瓢虫等,控制蚜虫数量;- 保持田间的清洁,减少虫害种群的生存环境。
2.2 蛇蛀虫防治蛇蛀虫是山药根部的害虫,会侵入山药根部导致叶片黄化和凋落。
种植山药有哪些方法防治病虫害
种植山药有哪些方法防治病虫害中医告诉我们,服用山药之后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所以这种食物适合脾胃虚弱的患者。
山药的种植需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现在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一看种植山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资料仅供参考。
种植山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种植山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病虫害: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山药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栽培抗病品种时要合理布局,每隔2~3年轮换品种,并注意品种的提纯复壮。
2.轮作可减轻或避免山药茎腐病和根结线虫危害。
与玉米、小麦、萝卜、西瓜等不被侵染的作物至少3年轮作1次;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防治效果更好。
3.整地能直接消除在土中越冬的病原菌。
选择地势高燥、湿度较低、肥沃疏松沙壤土,进行秋季整地,可将遗留在地表上的病残体翻入土中,加速病残体分解和腐烂,经过冬冻春晒使部分病原物失去活力。
4.施肥、灌溉山药为喜肥作物,在整地时必须施腐熟的有机肥。
一般增施磷、钾肥利于山药机械组织的形成,增强抵抗病原菌的能力。
施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茎叶组织柔嫩,易得山药炭疽病。
浇水的原则是“不旱不浇”,浇时用清洁水源,一定要浇透,田内不能有积水,雨季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烂。
5.田面清洁田间杂草最好人工铲除。
将发病山药的叶、茎及时摘除,可减少病原物再次侵染。
在山药收获时,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体、杂草、腐烂茎要集中烧毁或者带到田外深埋,减少越冬病原菌。
二、化学防治1.山药炭疽病危害茎叶造成茎枯、落叶。
防治方法:种薯用1∶1∶150波多液浸种10分钟。
齐苗时用50%多菌灵600倍液喷第一次药,10天后喷第二次。
7~8月发现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视病情轻重喷药2~4次,交替喷雾。
每次间隔8~10天,雨后应补喷药液。
2.短体线虫病造成植株矮化,严重时全株发黄枯死;块茎受害则出现大小不等的小瘤,影响产量和品质。
山药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上)
河南农业2019年第9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用量减量40%+助剂“激健”15 g 的防治效果稍优。
(三)产量及效益分析不同处理区产量及效益分析见表3。
通过试验测产可知,在防治小麦田间杂草时,除草剂用量减量30%+助剂“激健”15 g,在防2331.1730.5142.438.563.06145.0428.45.1133.731.6378.57315.5119.99注:防治成本包括用药成本和施药人员人工成本,其中化学除草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20 m L+70.5%2甲·唑草酮可湿性粉剂25 g 成本8元/667 m 2,25%氰戊·氧乐果乳油50 mL 成本2元/667 m 2,5%吡虫啉乳油50 mL 成本2元/667 m 2,99%磷酸二氢钾晶体成本4元/667 m 2,助剂“激健”15 g 成本4元/667 m 2,施药人员人工成本5元/667 m 2,小麦2.3元/kg。
防治小麦田间杂草除草剂用量减量30%+助剂“激健”15 g,防用,搞好技术宣传推广,把农药施用量降下来。
虫口减退率=×100%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防治效果=×100%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河南农业2019年第9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性强、适应性强的山药品种,如铁棍山药、怀府山药。
应挑选无病、表皮未损伤、无霉变、无腐烂变质和冻伤的种栽,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晒种15~20 d,以利壮苗。
壤处理。
播前每667 m 2用10%噻唑膦颗粒剂1.5~2 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1.5 kg 拌25~30 kg 细沙土制毒土,顺播种沟撒施进行药剂土壤处理。
二是种栽药剂基础上,可选10 min,再用出晾干待播;m 2用1.8%阿咯菌腈悬浮kg 比例配制的min,晾干待播。
月中30%氢氧+70%甲基硫倍液或2%宁倍液或5%氨倍液喷可选用25%吡倍液或2%宁5%氨基酸倍液或22.5%啶倍液交替喷雾喷药1次。
山药栽培的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
2017 年第 8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72科研◎农业科学山药是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块根10℃以上才会开始发芽,茎叶生长温度以 25~28℃为宜,块茎 20~24℃生长最快。
其身颜色为白,形状大质地坚硬,既可食用,又被当做为常用药材,被人们称为无公害蔬菜。
1 山药栽培的技术要点1.1 选择优良品种。
生产高品质的山药,宜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肥水、产量高、品质好、耐贮存的镇平山药、粗牛腿山药、农大长山药1号、农大扁山药1号、农大无架山药、日本白山药、田园佳山药、花籽山药、日本大和芋等新品种。
1.2 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黏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至少1~1.2m 土层内不能有黏土、土沙粒等夹层。
刨沟应该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按100cm 等行距或60~80cm 的大小行,采取“三翻一松”的方法,沟深要达到100~120cm 。
1.3 山药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底3月初,播种方式一般采取地膜覆盖。
其种植形式一般把1m 作为一种植带,采取小高垄栽培。
高垄宽50cm ,沟宽50cm ,在垄背上栽种2行山药,株距20cm ,亩密度7000株左右。
在山药出土后,插竹竿。
1.4 山药需肥量大,—般山药产量为2000~2500kg/667m 2,需要的肥料质量为:氮肥10.7kg 、磷肥7.3kg 、钾肥8.7kg ,比例为1.5∶1.0∶1.2。
数据表明,氮磷钾比例以1.5∶1.0∶3.0的产量最高,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可在开花期进行1次追肥,此时即将进入块茎膨大期,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kg 、硫酸钾15~20kg ,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防早衰。
1.5 山药发芽出苗期遇雨,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应立即松土破板。
每次浇水和降水后,都应进行浅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是中国南北地区广泛种植的观赏和食用类蔬菜,属于薯类植物,其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具有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
但是,在山药栽培过程中,由于气温变化、连作障碍、土壤病原和害虫以及管理不当等原因,山药易发生病害。
本文将介绍山药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根腐病根腐病是山药生长期间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叶片逐渐黄化、凋萎,苗基部和根部发生软腐并呈黑褐色。
导致山药根腐病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细菌感染,特别是当土壤中含有高浓度的养分时,容易引起病原菌大量繁殖。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根腐病的方法:1.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伏在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
2.避免使用含有过高盐分和氮肥含量的肥料。
可使用以磷、钾含量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肥,增加土壤生物含量。
3.定期施用有机氮肥,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山药的抗病能力。
二、叶枯病叶枯病是山药病害的又一常见病害,主要是由于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叶片损伤和干枯。
叶枯病的症状如下:•叶片上出现小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变成棕色。
•叶子逐渐变黄,并且叶片上有“毛刺”。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叶枯病的方法:1.种植山药时,应选择原生态、无病害的苗木。
2.及时清除早期受侵染的叶片部位,防止病害扩散。
2.给山药提供充足的日光和空气流通,同时适当控制湿度,避免潮湿的环境。
三、炭疽病炭疽病是山药生长期中更为严重的病害。
其症状为根叶发黑,根部软化,铁锈色的小斑点散布在叶片上,最终导致整株山药死亡。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炭疽病的方法:1.在种植山药之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处理方法为,在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消毒剂,让种子浸泡1-2小时。
2.对大棚和其他山药种植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清除田间积存的落叶、干枝。
3.及时基部剪掉受感染的叶片和病块部位,以减少病菌在植株之间的传染。
山药栽培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
肥技 术 ,适 当增 加磷 钾肥 ,避 免偏 施 氮肥 。种 植 方 式 高 畦深 沟 ,增 加 透 气 性 ,可 预 防 炭疽 病 的发 生 。 在 叶片 发病前 喷洒 2 0 0 0~2 5 0 0倍 液 阿米 西达 或世 高 ,或 采用 8 0 %的大 生 1 0 0 0倍 液 加 5 0 % 甲基 托布 津 可湿 性 粉 剂 8 0 0倍 液 ,连 续 防 治 2~3次 , 防 效 可达 7 5 %以上 。发病 后 以上两 种药 交 替使 用 ,使用 浓度 l 5 0 0倍 液 ,间隔 1 0~1 5 d用 药 1次 ,连续 2
21 . 1
.
症 状 。主要 危 害 叶 片和 茎 。叶 片 染
2 . 3 - 3 防 治 方 法 。采 用 轮 作 ,与 小 麦 、 棉 花 、玉 米 、萝 卜 、西瓜 等 不被 感 染 的作物 实行 3 年 以上轮 作 。种 块 处理 ,播 种 前用 2 0 0 0倍 液 的阿 维 菌 素 或
1 栽培 技术 要点
2 . 2 . 2 发病 条件 。同炭 疽病 一样 ,天气温 暖 多湿 或 雾 大 露 重容 易 发 病 ,主 要 在 苗期 及 秋 季 发 生 严 重 。
斑 枯病 的防治方 法 ,参照 炭疽病 防治 。
培 1 . 1 地 块 选 择。 适 宜 在 土 层 深 厚 肥 沃, 排
盏. | .
山药 为 多年 生 宿 根性 蔓 生 植物 ,喜 温 上产 生褐 色 小斑 点 ,后 期呈现 多 角形 或不 规 则形病 斑,大小 6 ~1 0 mm, 比炭 疽 病 的病 斑 大 ,病 斑 中 间褐 色 ,边缘 暗 褐色 ,叶面 上产 生 黑色 小点 ,病情
山 暖,不耐寒,块根 1 0℃以上开始发芽,
山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山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山药的种植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其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往都是小面积种植的山药到如今种植面积也达到一定规模,这说明山药种植已进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也创造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但目前由于栽培技术不均衡,造成山药产量和产值有很大差异。
因此,结合生产实践,本文探讨了山药的种植技术和虫害防治方法。
标签:山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山药,又称薯蓣、白山药等,属于薯蓣科薯蓣属,可以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种。
我国是山药的重要的原产地之一。
地下块茎是山药的主要食用部分,营养丰富。
它是一种具有蔬菜和药用双重用途的作物。
每100克新鲜山药含有水分76.7至82.6克,碳水化合物14.4至9.9克以及蛋白质1.5至1.9克,也含有其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用山药有去头面游风、止腰痛、除烦热、补脾养胃,固肾益精的功效,被称为补虚佳品,与马铃薯等相比,山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一、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及种植的环境要求1.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山药茎草质蔓性,栽培需用支架。
叶片呈卵形且有三角形尖端,叶腋可生椭圆形块茎,用于繁殖。
花序呈蕙状,雌雄异株,对腋生;花小,色白或黄;山药块茎呈圆柱形,具有垂直生长习性,顶端较细,先端具有1个隐芽和茎的斑点,通常用于作种。
中上部块茎至下部较厚,可食用;当幼苗不足时,也可以切成小块进行栽培,称为“山药段子”。
山药从萌发到收获可分为发芽期,甩条发棵期、块茎生长盛期、休眠期4个阶段。
2.山药种植的环境要求山药的茎和叶喜欢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不耐霜冻。
26摄氏度左右的种植山药的最佳温度,其块茎的耐寒性高,即便土壤冻结,也可以越冬。
山药能在20~24摄氏度的环境中快速生长;山药发芽期的最佳温度为25摄氏度。
山药虽然有较强的耐阴性,但在块茎营养吸收过程中需要强光。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良好排水性能和肥沃的砂壤土进行山药种植。
如果在黏土中种植山药,容易出现山药块茎须根多,变形等之类的问题。
山药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土 肥 植 保2021年第4期新农民山药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郭绍栋(山西省孝义市梧桐镇人民政府,山西 孝义 032300)摘要:山药是一种种类多、分布广的缠绕性藤本植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类食物之一,分为田薯种和普通山药种。
本文将从山药的种植栽培好病虫害防治这两个方面入手,主要介绍山药的播种、管理、采收、储藏加工等方面,总结山药的优质栽培技术。
关键词:山药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1 山药的种植1.1 整地挖沟或打洞栽种山药最好选择松软肥沃的土壤,土层细密沙质松软的土壤最适合山药的生长。
栽种之前要用已经腐化好的肥料均匀的铺洒在土地上,再用耕土的工具把土地都耕翻完毕,方便化肥的吸收。
填土的时候要先填心土,后填表土,让其分层。
填土完毕再分别踩实,到踩实的土地由沟变成田垄之后就可以做个标记等待播种了。
新的栽培技术不用再耕土了,而是改为了打动,将种植时间改为了秋末冬初,在正常的施肥过后选择适合的冬闲时间用工具挖五到八厘米的洞,反复用工具进行挖掘直到洞壁光滑结实。
1.2 山药的栽植过程山药的栽植时间跟所处的地域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都是在三月到四月之间进行种植,用传统耕土方式进行种植的山药地需要在已经压实的山药垄上挖沟,在沟中注水,将山药尾按照和沟渠同样的方向斜插入土地中,并在每一苗前做相应的标记,可以用芦苇秆提醒农户种植时不要伤到前面的嫩芽。
山药的施肥不能和栽种步骤一起进行,避免烂薯。
采用打洞方式栽培的山药就需要在栽种之前用塑料膜将洞口覆盖住,再把山药的种芽对准洞口进行种植,种子都入洞之后再将其都整合成田垄,方便后续的施肥。
2 山药的田间管理2.1 水肥管理山药由于叶片上覆盖了很厚的一层角质层,所以有一定的抗旱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浇水覆土之后直到出苗前都不用再浇水了。
如果是雨水较多的地区需要提前对山药地做好排洪的处理,周围挖排水沟,防止内涝。
关于山药的施肥需要注意的是山药采用的是分期追肥的方法,在六月山药茎叶生长最快的时候和契约根块积累养分最多的时候各施肥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药有机种植及主要病虫害防治一、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无有积水黏土,而且疏松紧密品质好,但产量低,背风向阳的地栽培为宜,然后冬翻66厘米左右,施足基肥5000千克,深翻50~60厘米,春季浅耕15~20厘米。
播前浇透底水,整地作畦,多数采用垄作,垄宽120厘米,两垄间的沟作排水、灌溉。
2.繁殖方法主要是用芦头和珠芽繁殖。
芦头是山药收获时根茎的上端部分,是山药大田生产上惟一的繁殖材料,芦头多年连续使用容易引起退化,一般2~3年更新一次。
⑴芦头繁殖10月份挖出根,选颈短、芽头饱满,粗壮无病虫害的山药芦头,16~20厘米长折下,于日光下略晒2~3天使伤口愈合,放在室内或室外挖坑,坑的深度及盖上厚度以使芦头不受冻为度。
温度5℃左右为好。
化冻后施足基肥,深翻26~33厘米,耕细整平,做成平畦或高垄,行距33~50厘米,株距16~20厘米,沟深16厘米,施腐熟的粪土和覆土,稍加镇压,栽后浇水。
未出苗前用齿耙破除地表板结,保持畦面湿润,约15~20天出苗。
⑵珠芽繁殖10月地上部黄了摘下珠芽(山药豆)放在室外用干沙贮藏,春天3月中、下旬取出,稍晒即可进行播种。
行距20~26厘米,株距10厘米,沟深6厘米,栽2~3粒山药豆,覆土6厘米。
半月后出苗,秋天挖出作种栽。
3.田间管理苗高33厘米,搭支架,使蔓茎向上生长。
5~8月份分次追肥,追稀粪和厩肥为主,结合浇水进行追肥,生长期注意适时浇水、排水。
二、病虫害防治1.山药炭疽病(1)病害症状山药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及藤茎。
叶片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的大斑,病斑中间为灰褐至灰白色,有轮纹,有黑色小粒点。
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致全株变黑而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
(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
翌年6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一直延续到收获。
气温25—30℃,相对湿度80%易发病。
天气温暖多湿或雾大露重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或植地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加重。
病菌主要在病组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发病重。
(3)防治方法1)选用日本白山药、毛山药、早白薯山药等耐病品种,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2)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
3)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
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5)在栽种的时候,先在深土中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有效预防炭疽病,在发病初期时用枯草芽孢杆菌灌根,或者用波尔多液喷打叶片和茎杆。
2.山药根腐病(1)病害症状山药根腐病主要为害山药地下茎块,茎块受害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或黄褐色坏死,逐渐发展成深褐色病斑,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发展迅速,发生茎块内部腐烂。
有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发病植株叶色不正,叶脉附近褪绿或叶缘坏死,带菌块茎储藏时容易腐烂。
(2)发生规律山药根腐病的病菌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2-3年,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
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3)防治方法首先,要预防为主。
一注意轮作,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可实行水旱轮作;二要认真整田。
选择地势高、湿度低、肥沃疏松土壤播种。
秋季整地时,将遗留地表的病残体翻入土中。
同时要利用自然条件,初冬季翻耕土壤、冬季冰冻、春季日晒,使部分病原物失去活力;三清除田间残体。
山药收获时,尽可能将遗留病残体、杂草、腐烂茎集中烧毁,或带出田外深埋,减少田间病原物;四要适当密植,加强整枝,改善通透;五要注意排水。
春夏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六要增施腐熟有机肥,有效增加土壤的通透、疏松,减少根腐病。
在栽种前,开沟时在沟内喷施哈茨木霉菌,可以有效预防根腐病,发病初也可以使用,使用方式主要是灌根。
3.山药褐斑病(1)病害症状主要叶片,叶面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大小不等,边缘褐色,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一般2-21mm,叶斑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有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温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
叶背色较浅,危害重。
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斑面上有针尖状小黑斑,严重时叶片黄枯。
(2)发病规律山药褐斑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薯蓣叶点霉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靠风雨淋溅传播。
温暖多湿,特别是在生长期间遇高温多风雨有利于发病,氮肥使用过多加重病情,支架偏低,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
(3)防治方法1)选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地块种植。
因地制宜设计垄(畦)向,注意密度不要过大,避免株行间郁蔽。
2)做好肥水管理,防止植株早衰。
3)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渍。
4)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深翻土壤。
5)发病前或发病时用波尔多液喷施。
4.山药蝼蛄(1)为害特点蝼蛄在土层中打洞,使土壤和根分离,而不能有效吸收养分和水分,最后会干枯而死。
破坏山药根系,使块茎受伤,在植株较密的田块危害相对较重(2)形态特征体长圆形,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毛。
雌虫体长约3厘米余,雄虫略小。
头圆锥杉,前尖后钝,头的大部分被前胸板盖住。
成虫体长30~35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
头圆锥形,触角丝状。
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一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
(3)生活习性地区2年发生1代,在南方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
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虚土堆。
5月上旬~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为害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
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
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特别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
通常在夜间飞行,飞向光亮处。
常见的美国蝼蛄以昆虫的幼虫和蚯蚓为食,同时也会损坏草根、土豆、芜箐(turnips)和花生。
有种西印度的蝼蛄,对甘蔗具有特殊的破坏力。
蝼蛄在地穴产卵,蝼蛄的卵松散成群。
防治方法1)深翻土地冬前深翻土地25-30厘米深,把越冬的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
2)施肥腐熟的有机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能改变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虫性。
轮作换茬也是防病、防虫的有力措施,一般3-4年轮作一次较好。
3)黑光灯诱杀:利用蛾姑很强的趋光性,于成虫盛发期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4)除虫菊花渣对地下害虫有很好防治效果,用穴施的方法,和有机肥1:1混合后穴施,每穴30-50g。
5.山药叶蜂(1)为害特点山药叶蜂通常咬食山药叶片,造成叶片严重缺失,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块茎产量降低。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5mm,雌成虫头、胸部黑色,有光泽。
腹部橙黄色。
触角鞭状,黑色,第3节最长。
雌成虫比雄成虫稍大。
卵:椭圆形,初产时呈浅橙黄色,孵化前为绿色。
幼虫:初孵时浅绿色,头部浅黄色,老熟时黄褐色。
胴部各节具3条横向黑点线,其上有短小毛。
蛹:乳白色。
茧:灰黄色椭圆形。
(3)生活习性华北、华东年生2代,以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翌年4月化蛹,5~6月羽化为成虫。
成虫在晴好的白天活动,多飞到有花蜜和有蚜虫处取食花蜜,常在新梢上刺成纵向裂口并产卵。
初孵幼虫在叶片上群集为害,食害叶片,严重时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或叶柄。
第1代成虫7~8月羽化产卵,8月中下旬进入第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10月陆续入土越冬。
(4)防治方法1)收获山药后秋、冬季收集枯叶集中烧掉,冬季耕翻消灭越冬幼虫。
2)在山药收获后,耕翻土壤或灌水灭蛹。
②在幼虫群集危害时,人工摘除幼虫群集危害的叶3)利用叶蜂对蓝板有趋性,合理安置蓝板可以诱捕杀成虫。
4)用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在10月后翻土喷施,能杀掉虫茧,可以有效预防成虫对叶片危害。
6.山药地老虎(1)为害特点山药地老虎(土蚕)从地面处咬断山药出土幼苗,致使整株枯死,对山药造成严重的危害,全面防治非常重要。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
卵长0.5mm,半球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产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灰黑色。
幼虫体长37—47mm,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纵带。
蛹长18—23mm,赤褐色,有光泽,第5—7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臀棘为短刺1对。
(3)生活习性年发生代数由北至南不等,黑龙江2代,北京3—4代,江苏5代,福州6代。
越冬虫态、地点在北方地区至今不明,据推测,春季虫源系迁飞而来;在长江流域能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在广东、广西、云南则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
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cm以下矮小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平均产卵800—1000粒。
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
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
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
幼虫发育历期:15℃67天,20℃32天,30℃18天。
蛹发育历期12—18天,越冬蛹则长达150天。
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区为13—25℃,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属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
尤在早春菜田及周缘杂草多,可提供产卵场所;蜜源植物多,可为成虫提供补充营养的情况下,将会形成较大的虫源,发生严重。
(4)防治方法种植山药的时候要谨防山药地老虎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对山药地老虎采取有效直接的防治措施,1)在收获山药后深耕翻土,消灭冬蛹。
2)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为害程度。
3)利用成虫对黑光灯有趋性,捕杀成虫,减少幼虫和卵。
4)除虫菊花渣对地老虎有很好防治效果,用穴施的方法,和有机肥1:1混合后穴施,每穴30-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