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和对策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和龙七中柴芳媛
摘要: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越来越严重。过度的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着中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是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困扰之一。了解考试焦虑的成因,寻找降低过度考试焦虑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实属必要。本论文结合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形成考试焦虑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考试焦虑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 对策
引言
在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许多次各种各样的考试,小到平时经常进行的测验、考查,大到事关他们升学与择业的中考、高考。考试是竞争,是知识与能力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如英国教育家德·朗特里所言: “考试是一种测评考生素质的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有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不仅教育活动离不开考试,当代社会其他领域里的考试行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考试不仅是对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的测量,也是对一个人心理品质的考验。与考试相伴而生的就是考生因考试压力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焦躁等心理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考试焦虑。所谓考试焦虑就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它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了解考试焦虑产生的心理原因及调控方法,使之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成为考试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现实中,过度的考试焦虑却常常困扰着广大中小学生。据有关学者调查,我国49.9%中学生有中、重度考试焦虑。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研究的方法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人本主义认为,人类具有趋向完美、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动机,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个体必将致力于自我发展,使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表现。个体有一种内在的机体智慧,能对那些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身潜能的经验进行分辨,这是由机体的内部构成引导并以复杂的反馈系统为基础的。
2、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从人类行为获得的角度来研究个体行为的形成问题,这不仅对认识正常人的行为习惯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对异常行为、神经症和其他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了解。
3、特质理论:特质理论是流行于美国和英国的一种人格理论。特质论认为,特质乃是一个人稳定的、能够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是能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神经“心理结构”,特质具有动力性,也就是具有决定人的行为的能力。
4、交互抑制理论:交互抑制理论认为一种行为或情绪状态的出现会抑制另一种行为及情绪状态的出现,他们相互抑制,相互影响,所以为了抑制一种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另一种行为或心理状态的产生来达到。
二、实验设计
(一)变量的设计
1、自变量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与减轻、消除考试焦虑的因果关系,因此,积极有效防治考试焦虑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本项实验的自变量,其中“自信训练”、“放松训练”等手段是自变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们对这两个因素加以界定,“自信训练”、“放松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考试焦虑患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以减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
自信训练设计直接针对着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自信训练分两大步骤:
(1)学会觉察个人的消极自我意识
一般来说,当个体获得不久将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的消息以后,假如具有神经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通常便意味着大脑出现了消极的潜意识,即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某些担忧的念头,针对这些潜意识或朦胧的念头,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水平。从而可以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
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把理论阐述清楚,然后可以举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消极的自我意识。
(2)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当学生逐条记述下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下一步就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步骤。
所谓挑战,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
通过这种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训练,就可以帮助考试焦虑这者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参加考试的信心和自知力,减缓或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出现在应试环境中。
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作要注意两点:
(1)、实验教师要在训练实施前向学生阐明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认知原因,让学生清楚“自信训练”的理论基础,为掌握“自信训练”奠定基础。
(2)、教师要为学生举出实例,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致只知原理,不知如何操作。
2、因变量
因变量是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我们都知道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高度焦虑则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无法正常学习、工作。我们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开展活动、优化课题氛围等方式使学生的高度焦虑降低到中
度水平。因变量的测量可以通过考试焦虑量表测量。我们采用《考试焦虑诊断问卷》,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选择。根据计分标准和常模,统一算出总分.
3、无关变量的控制
(1)实验对象是随机抽取的,避免了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这样,可以使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状况保持基本一致。
(2)心理测验要保持同样的情境条件,即如果实验前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是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的,那么实验实施后,相应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也要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这样,实验前后的测量数据才具有同比性。
4、被试的选择:
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初三年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
5、我们的组织形式
我们采取等组实验。随机选取的两个班为实验班,进行实验训练,其他初三各班为对照班,不使用实验训练。
6、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采用的量表及问卷要在进行中及时回收、整理、分析、记录,对个别焦虑程度高的个案要进行跟踪调查,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要对咨询过程及效果进行记录,及时分析、总结。
三、实验研究的目的
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考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使他们能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2、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探索考试焦虑形成过程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3、探索比较科学的预防、治疗考试焦虑的方法和措施。
四、实验过程
(注:因为在实践中过程中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具体验过程与实验方案中的过程设计有所改变,调整的原因及具体情况在阶段性总结中有详细记录。)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6----2013、7)
1、组建机构,建立了实验课题研究小组。
2、制订计划,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3、动员课题组成员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考试焦虑方面的常识,组织实验教师观看郑日昌教授的关于考试焦虑的讲座光盘。
4、召开课题组开题报告会,明确了研究责任及任务,落实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前期测查阶段(2013、8----2014、1)
本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对初三12个班级进行测查,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