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和对策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前言考试焦虑是一种特定的对学习紧张、不安、担忧的心理压力反应,它集中表现为对考试情境的—种类似神经症的紧张、担忧的反应,主要起源于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把握不大因而缺乏自信,使学习动机和心理受到威胁和抑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 曲线,即焦虑程度过强和过弱都会使学习效率下降,可望取得最佳学习效率的焦虑程度应是中等的。
过度的焦虑又会干扰学生的情绪、行为,形成“学校压力症”,严重的会出现失眠、紧张性头痛、食欲减退、生理组织病变等,影响身心健康状况,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
目前我们的学生仍然受着焦虑的影响,每次模拟考都发挥不稳定,时好时坏,或者平时都很优秀,一到考试就出差错。
这一切都让学生心里感觉到痛苦与无奈。
所以在本次的研究调查中,主要选取北江中学八年级的其中两个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希望能够了解重点学校学生在考试焦虑方面的状况,以及探讨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找出一些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随机选取韶关市北江中学八年级的两个班,共有学生人,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问卷73份,7份问卷作废,调查回收率91.25%。
、调查方法:(一)、调查工具:中学生考试焦虑评估问卷,该问卷共有20个项目,各项目均为1-4分。
对每个项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
第1题的四四种选择是:从不=4分,有时=3分,经常=2分,总是=1分。
2-20题的四种选择是:从不=1分,有时=2分,经常=3分,总是=4分。
依次将每题得分相加,即为总分。
男生总分在30分以下:处于正常水平。
30-35分:表明有轻度焦虑。
36-45分:焦虑明显。
46分以上有较严重的焦虑。
女生总分在26分以下正常,27-32分有轻度焦虑,33-41分焦虑明显,42分以上有较严重的焦虑。
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个人原因
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个人原因考试作为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阶段还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考试引起的焦虑症状在学生中并不少见。
研究表明:考试焦虑可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影响心血管功能、消化系统功能等,还会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使人的情绪不稳定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及表现,笔者做了一次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在杭州市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抽取120名中学生,其中高一33人,高二75人;男生55名,女生65名。
1.2调查方法1.2.1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
内容包括考试焦虑的原因,考试焦虑的表现以及一般性考试焦虑。
1.2.2调查程序。
采取整体测试法,现场发放问卷并收回,问卷回收率为100%,无效问卷为12份。
运用独立性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及分析若某个方面项目数有一半以上符合,即可认为存在相应方面的考试焦虑问题。
经统计,50.93%的学生有考试焦虑,部分学生的焦虑原因有一种以上。
表1 不同考试焦虑原因的人数■表2 考试焦虑的原因在性别上的分布■注:x2=0.819(df=3)表3 考试焦虑的原因在年级上的分布■注:x2=13.468**(df=3)从表1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其次是担心对个人的自我形象增加威胁。
从表2及分析结果来看,男女生在考试焦虑原因上的差异不显著(X20.1)。
考试焦虑的表现主要是思维阻抑,不同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25人已超出标准。
3讨论3.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具有敏感性的特点,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高中生尤其是那些刻苦学习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是有能力的积极形象,就特别看重考试。
在人们普遍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是否有能力的今天,青少年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来源于考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成为了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
学生考试焦虑研究报告
学生考试焦虑研究报告引言考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科知识的掌握及心理素质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学生面临考试的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考试焦虑现象。
本文将针对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以期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考试焦虑。
1. 考试焦虑的定义和表现考试焦虑是指在面临考试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出现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
出现考试焦虑的学生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身体方面:心跳加速、呼吸加速、手汗、口干等生理反应。
•心理方面: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情绪波动等心理反应。
•行为方面:逃避、拖延、躲避考试等行为。
2. 考试焦虑的原因2.1. 学习压力过大学生面临大量的功课、学科知识的积累和考试压力,往往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法达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这种压力逐渐引发焦虑。
2.2. 不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进一步增加了考试焦虑的可能性。
2.3. 缺乏自信心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信心面对考试,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这种自我怀疑也是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
2.4. 家庭和社会因素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也可能对其考试焦虑产生影响。
家长对学生的过高期望、同学之间的竞争和评比体系等都可能增加考试焦虑。
3. 缓解学生考试焦虑的方法考试焦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及早采取措施缓解考试焦虑是非常重要的。
3.1. 学习上的应对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
•教育培训和辅导:寻求专业的教育机构的培训和辅导,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定期回顾巩固:定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保持学科知识的连贯性。
3.2. 心理上的应对策略•放松训练:学习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积极心态调整:学会正面思考,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
考试焦虑问题研究报告
考试焦虑问题研究报告考试焦虑问题研究报告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考试焦虑问题及其对学生学习和表现的影响。
通过对考试焦虑的定义、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应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焦虑问题。
1. 引言考试焦虑是学生面临考试时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和考试制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考试焦虑问题。
因此,研究考试焦虑问题对于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考试焦虑的定义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在面临考试时出现的一种紧张、担忧和害怕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融合了身体、心理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3. 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在研究考试焦虑的原因时,我们可以从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个体因素包括学习能力、自信心、个性特点等方面,学习能力不足、自信心不足以及过度重视结果导向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考试焦虑。
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同学间的竞争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压力,进一步加重考试焦虑。
4. 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考试焦虑对学生学习和表现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4.1 学习效果下降考试焦虑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焦虑情绪会干扰学生的记忆和思考过程,使得学生难以全神贯注地学习。
4.2 考试成绩下滑考试焦虑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失误、思维混乱等问题,从而降低考试成绩。
焦虑情绪还会干扰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和应用,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4.3 自信心受到打击考试焦虑会导致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和不满的情绪,使得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
这种自信心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加重考试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5. 应对方法考试焦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应对方法得到缓解和改善,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方法:5.1 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方法是降低考试焦虑的关键。
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对考试焦虑的研究报告
对考试焦虑的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考试成为衡量学生学业成果的重要手段,考试焦虑逐渐成为心理学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考试焦虑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考试焦虑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辅导师提供有效干预策略。
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学生群体,以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包括考试焦虑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对考试焦虑的认识,揭示其内在机制;二是为教育部门和心理辅导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考试焦虑的预防和干预;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
研究目的包括:一是调查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二是分析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三是探讨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研究假设为: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
研究范围限定在中学生群体,以我国某地区中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研究限制在于样本选取的局限性,可能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产生一定影响。
本报告将系统呈现研究过程、发现、分析及结论,以期为解决考试焦虑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考试焦虑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成果。
早期研究主要基于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考试焦虑是个体对考试压力的内心体验,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如认知行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等。
研究发现,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性格等)、家庭因素(如父母期望、教育方式等)以及学校因素(如教师评价、学业压力等)。
此外,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
部分研究表明,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具有负面影响;而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
然而,现有研究在理论框架和实证方法上仍存在不足。
首先,关于考试焦虑的测量工具尚未统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可比性较低。
合理应对考试焦虑研究报告
合理应对考试焦虑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这种焦虑感往往在临近考试时达到高峰,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考试焦虑,本研究将探讨合理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考试焦虑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对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学生往往将考试成绩与自我价值、未来发展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在考试过程中产生过大压力。
2.缺乏自信:对自身能力的不确定和不信任,容易导致学生在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产生焦虑。
3.复习不足:缺乏充分的复习准备,使得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紧张和不安。
4.考试情境的压力:考试的严格时间限制、严肃的考场气氛等,都可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合理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针对以上原因,以下是一些可以有效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1.正确看待考试:学生应明确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同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面对考试挑战。
2.充分复习准备: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自信,减轻考试压力。
3.放松身心:在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采取深呼吸、冥想、运动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以降低焦虑程度。
4.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老师或心理咨询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通过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来增强信心。
5.合理饮食作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保持清醒和稳定。
四、结论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正确看待考试、充分复习准备、放松身心、寻求支持以及合理饮食作息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考试焦虑的程度。
在学校和家庭的支持下,学生应积极调整心态,以应对考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五、建议与展望为了更有效地应对考试焦虑,以下建议值得关注: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而非过度追求考试成绩。
2.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自主调整心态。
考试焦虑成因及对策研究报告
考试焦虑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学生群体中,考试焦虑现象是一种比拟普遍的心理障碍,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考试,也极大地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安康。
本文分析了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以期为学生应对考试焦虑提供参考。
关键词:考试焦虑;成因;对策一、考试焦虑的含义对于考试焦虑这一消极情绪现象,不同的学者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曼德勒提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尔普强调,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响;萨拉森主张,应当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
总而言之,考试焦虑是在一定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及其它身心因素的影响,以担忧为根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1.客观因素〔1〕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局部家长和教师对安康的理解不够正确,不懂得心理卫生知识,拼命给孩子“加码〞,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荣誉,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过严,期望过高。
如今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出国潮〞越来越热,加上同学间的相互竞争,给考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他们惟恐考试失败遭到别人耻,得不到奖学金或圆不了出国梦。
〔2〕考试情境原因。
考试情境是引发考生焦虑的直接原因,称为应激源,即引起紧张的刺激物。
一般的小型考试,其应激源较弱,引起的焦虑水平相对较低,而特殊的关键性考试,那么应激源较强,引起的焦虑水平相对较高。
此外,考场内气氛紧张,监考人员过分严肃,或酷暑严寒等某些偶然因素的出现,都会对考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形成焦虑。
2.主观因素〔1〕自我认知差。
这样的学生尤其缺乏对考试的自信,对自我评价偏低,自卑感较重,且敏感、害怕。
即使已对考试花了较大功夫和时间去准备,但还是疑心考前自己的复习准备程度和教师复习指导的全面性及针对性,甚至疑心自己可能在答题时内容上不完整,方法上会错误,并始终被一种可能犯错的感觉所困扰。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及辅导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及辅导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试任务,考试焦虑也日益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考试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和相应的辅导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竞争压力: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很多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家长以及社会的压力,因此对于考试结果十分在意。
2. 成绩评价制度:中小学生的成绩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得学生过度关注于分数,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 家长期望压力:很多家长期望孩子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家长的期望和关注无疑会成为孩子们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4. 自我要求过高:有些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过高,追求完美主义,一旦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就会产生焦虑。
5. 缺乏应对策略:一些中小学生在考试中缺乏应对策略,不知道如何高效备考和应对考试,因此容易产生焦虑。
二、相应的辅导方法1.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创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校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进步以及开展趣味性的活动来营造这样的氛围,家长可以适当的陪伴孩子进行学习,并且不要过多地强调成绩。
2. 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学校和家庭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让他们明白分数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育者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
4. 协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校和家庭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路径,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5. 教授应对策略:学校和家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备考方法和应对考试的策略,比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进行题型分析等等。
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和辅导策略
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和辅导策略一、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面对大考,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适度的考试焦虑很正常,但如果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务必要重视起来,首先要了解其成因,然后再想办法如何应对,只要方法正确,学生就能顺利度过难关,实现自我成长!经调查发现,导致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内因1.学生对考试期望值过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对自己的实力没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估,对自己的理想要求过高,随意制造出一个高于自己水平的目标分数,考出来之后,成绩分数比较低,导致心里的预期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从而失去自信,那么对下一次考试就更为焦虑了。
2.自身的知识基础有部分学生因为基础的问题,有数学,英语,语文等,初中的学习多多少少与小学的基础积累有关,因为小学基础没打好,积累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到了初中,如果没有及时主动的去有意识的去自习,补回来,长期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上课一直听不明白,做十题也不懂,也不去问,日积月累,学生的自卑,自卑心就不断的放大,从而导致一到考试心里极其焦虑。
3.身体状态考试前如果学生身体不舒服或者说感冒、发烧等因素,也会导致考试焦虑。
4.没有应对失误的准备考试前没有充分准备,没有把自己的易错题,知识漏洞等复习到位,没有好好总结上一次考试带来的一些经验教训,考前呢,有部分学生考前还在做怪题、偏题、难题,复习没有突出重点,一旦拿到试卷,发现与自己复习的内容完全不一致,也会产生极大的考试焦虑。
(二)外因1.外界环境的压力有些同学抗压能力差,老师、家长同学对他的期望值也过高,再加上班同学之间、班与班之间、整个学校的氛围之间的竞争氛围,其压力重重,从而导致其考试焦虑。
2.已考学科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们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在考完一个科目之后,普遍学生都喜欢相互之间讨论答案,一旦讨论答案,发现自己的已考科目有错,知道了自己的分数不高,从而自我打击,从而影响下一科的考试的发挥,从而更为焦虑。
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范文
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范文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
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考试焦虑调查报告篇1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赖以生存和谋求发展的手段。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只能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反映出来,学校不能没有考试。
考试不仅能够为判断人的素质提供客观依据,而且是测量“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手段。
考试具有检测、选拔、竞争等功能,考试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因此,面对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压力,出现担心、紧张等情绪倾向反应。
有研究表明,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过高的焦虑水平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开展对小学生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内容,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考试焦虑研究对象基本集中在中学阶段以上,较少关注低龄学生,更少关于小学生的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情况的研究。
当然,这与我国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而多年形成的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的中学生而言,不少学生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考试前的数天就开始紧张不安,睡不好觉,不能集中精力复习,且紧张程度随着考试期临近口益加重。
特别是在进入考场后,往往出现心慌手颤、胃肠不适、尿频、焦躁不安、多余动作增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所学知识提取困难等症状。
所有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常见表现。
所以,人们关注并研究中学生的考试压力与焦虑问题,为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策略的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
虽然我国政府对小学生的学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从行政角度下了一些力气来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但是,小学阶段,无论是高级、中年级还是低年级,考试行为是经常存在的。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案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案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的情绪。
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害怕、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过度焦虑常常会出现惶恐不安、忧心如焚、四肢发凉、饮食乏味等现象。
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焦虑是考试焦虑,而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大学生。
我国学者杨骏等采用特质焦虑量表对182名初三学生考试前后的焦虑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在考试前的确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随着考试结束,考试焦虑亦逐步恢复正常。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考试焦虑是对考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
不少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艾伯特和哈伯认为,考试焦虑是由某些应试情境所引起的,对作业成绩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的情绪反应;萨拉森主张,应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心理学大辞典》是这样定义的:被试面临测验或考试而产生的担心测验失败或渴望得到更好分数的紧张、不安、忧虑、期望、心痛、出汗等心理变化和状态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激发的,在家庭、学校的压力以及考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以对考试结果担忧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方式的复性情绪反应.。
一般来说,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考试焦虑过度则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本文这里所指的考试焦虑过度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学习上,过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复习时缺乏动力,考试时脑子昏昏沉沉,不能从记忆库中正确提取或根本就不能提取出信息,于是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答题等现象,严重影响考试的成绩;身体上,过度考试焦虑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研究表明,过度考试焦虑,特别是在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功能的失调,从而形成多种类型的神经症。
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预防策略研究
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预防策略研究每次大型考试来临之前,孩子们被一股焦虑情绪所控制,既盼望得到好的结果,又没有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搞得自己每天紧张兮兮的。
有些孩子甚至表现为肢体症状,食欲不振,寝食难安,易激惹,让周围亲近的人猛然间无法接受他的变化,孩子自己痛苦不堪,父母亲友也难于接受。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考试焦虑惹的祸。
在跟毕业班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跟我的同事认真总结了考试焦虑孩子的情绪表现规律,逐渐形成了一套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的有效措施。
一、从心理学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考试焦虑人们在遇到重大事件之前往往会产生一种焦虑情绪,考试亦是如此。
考试焦虑是焦虑的一种特殊形式,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是在应试情境里激发,受个体认知和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而产生的心理反应状态。
造成考试焦虑的内部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素质和人格影响现代遗传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神经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决定着大脑皮层分析与综合的特点,从而制约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
由于每个人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在神经类型的强弱上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刺激产生的紧张程度有所区别。
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的人对环境刺激极易产生紧张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人即便对较强的刺激也只产生微弱的反应。
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
有些高中生长期处于不良环境的阴影下,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高中阶段)已逐步形成了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如“焦虑型人格”等。
具有这种人格特点的人性格内向,害怕被取笑、嘲弄和羞辱,自感无能,对社交过分焦虑和担心,怕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
2.考试动机和自我期望考试动机是考生应考的内部动力,但过强的动机会引起高度焦虑和紧张,从而影响考试时的状态。
保持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和龙七中柴芳媛纲要:考试忧愁是中小学生常有的一种心理问题。
最近几年来,因为多种要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生考试忧愁问题愈来愈严重。
过分的考试忧愁严重地影响着中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是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困扰之一。
认识考试忧愁的成因,找寻降低过分考试忧愁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必需的心理指导实属必需。
本论文联合中小学生考试忧愁的表现及形成考试忧愁的原由,进一步剖析考试忧愁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要点词:中小学生;考试忧愁;问题 ; 对策前言在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行防止地见面对着很多次各种各种的考试,小到平时常常进行的测试、考察,大到事关他们升学与择业的中考、高考。
考试是竞争,是知识与能力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
如英国教育家德· 朗特里所言 : “考试是一种测评考生素质的活动。
”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有优秀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不单教育活动离不开考试,今世社会其余领域里的考试行为也愈来愈多,愈来愈广泛。
考试不单是对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的丈量,也是对一个人心理质量的考验。
与考试相伴而生的就是考生因考试压力而产生的紧张、不安、急躁等心理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考试忧愁。
所谓考试忧愁就是中小学生常有的一种心理问题,它是指在必定的应试情形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论能力、人品偏向与其余身心要素所限制,以担忧为基本特色,以防守或躲避为行为方式,经过不一样程度的反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认识考试忧愁产生的心理原由及调控方法,使之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成为考试的动力,是特别必需的。
但是在现实中,过分的考试忧愁却常常困扰着广大中小学生。
占有关学者检查,我国 % 中学生有中、重度考试忧愁。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纳的是实验研究的方法一、课题的理论依照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60 年月兴起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门派。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拥有趋势完满、谋求自己发展的基本动机,只需有适合的时机和环境,个体势必致力于自我发展,使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和龙七中柴芳媛摘要: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越来越严重。
过度的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着中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是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困扰之一。
了解考试焦虑的成因,寻找降低过度考试焦虑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实属必要。
本论文结合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形成考试焦虑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考试焦虑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 对策引言在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许多次各种各样的考试,小到平时经常进行的测验、考查,大到事关他们升学与择业的中考、高考。
考试是竞争,是知识与能力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
如英国教育家德·朗特里所言: “考试是一种测评考生素质的活动。
”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有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不仅教育活动离不开考试,当代社会其他领域里的考试行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考试不仅是对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的测量,也是对一个人心理品质的考验。
与考试相伴而生的就是考生因考试压力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焦躁等心理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考试焦虑。
所谓考试焦虑就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它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了解考试焦虑产生的心理原因及调控方法,使之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成为考试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在现实中,过度的考试焦虑却常常困扰着广大中小学生。
据有关学者调查,我国49.9%中学生有中、重度考试焦虑。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研究的方法一、课题的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具有趋向完美、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动机,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个体必将致力于自我发展,使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表现。
个体有一种内在的机体智慧,能对那些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身潜能的经验进行分辨,这是由机体的内部构成引导并以复杂的反馈系统为基础的。
2、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从人类行为获得的角度来研究个体行为的形成问题,这不仅对认识正常人的行为习惯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对异常行为、神经症和其他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了解。
3、特质理论:特质理论是流行于美国和英国的一种人格理论。
特质论认为,特质乃是一个人稳定的、能够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是能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神经“心理结构”,特质具有动力性,也就是具有决定人的行为的能力。
4、交互抑制理论:交互抑制理论认为一种行为或情绪状态的出现会抑制另一种行为及情绪状态的出现,他们相互抑制,相互影响,所以为了抑制一种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另一种行为或心理状态的产生来达到。
二、实验设计(一)变量的设计1、自变量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与减轻、消除考试焦虑的因果关系,因此,积极有效防治考试焦虑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本项实验的自变量,其中“自信训练”、“放松训练”等手段是自变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们对这两个因素加以界定,“自信训练”、“放松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考试焦虑患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以减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
自信训练设计直接针对着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自信训练分两大步骤:(1)学会觉察个人的消极自我意识一般来说,当个体获得不久将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的消息以后,假如具有神经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通常便意味着大脑出现了消极的潜意识,即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某些担忧的念头,针对这些潜意识或朦胧的念头,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水平。
从而可以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
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把理论阐述清楚,然后可以举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消极的自我意识。
(2)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当学生逐条记述下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下一步就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步骤。
所谓挑战,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
通过这种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训练,就可以帮助考试焦虑这者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参加考试的信心和自知力,减缓或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出现在应试环境中。
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作要注意两点:(1)、实验教师要在训练实施前向学生阐明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认知原因,让学生清楚“自信训练”的理论基础,为掌握“自信训练”奠定基础。
(2)、教师要为学生举出实例,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致只知原理,不知如何操作。
2、因变量因变量是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
我们都知道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高度焦虑则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无法正常学习、工作。
我们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开展活动、优化课题氛围等方式使学生的高度焦虑降低到中度水平。
因变量的测量可以通过考试焦虑量表测量。
我们采用《考试焦虑诊断问卷》,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选择。
根据计分标准和常模,统一算出总分.3、无关变量的控制(1)实验对象是随机抽取的,避免了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这样,可以使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状况保持基本一致。
(2)心理测验要保持同样的情境条件,即如果实验前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是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的,那么实验实施后,相应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也要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这样,实验前后的测量数据才具有同比性。
4、被试的选择: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初三年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
5、我们的组织形式我们采取等组实验。
随机选取的两个班为实验班,进行实验训练,其他初三各班为对照班,不使用实验训练。
6、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实验过程中要采用的量表及问卷要在进行中及时回收、整理、分析、记录,对个别焦虑程度高的个案要进行跟踪调查,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
要对咨询过程及效果进行记录,及时分析、总结。
三、实验研究的目的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考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使他们能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2、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探索考试焦虑形成过程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3、探索比较科学的预防、治疗考试焦虑的方法和措施。
四、实验过程(注:因为在实践中过程中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具体验过程与实验方案中的过程设计有所改变,调整的原因及具体情况在阶段性总结中有详细记录。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6----2013、7)1、组建机构,建立了实验课题研究小组。
2、制订计划,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3、动员课题组成员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考试焦虑方面的常识,组织实验教师观看郑日昌教授的关于考试焦虑的讲座光盘。
4、召开课题组开题报告会,明确了研究责任及任务,落实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前期测查阶段(2013、8----2014、1)本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对初三12个班级进行测查,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及成因;测量学生的实验前后考试成绩的变化。
本阶段是整个实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测查手段是否科学、测查结果的效度及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1、选取测查量表。
经过小组的分析论证我们选取了郑日昌教授编写的《考试焦虑调查问卷》及《考试焦虑诊断问卷》。
2、培训测查教师。
对参与测查的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科学测查技术。
3、实施测量。
4、组织教师统计、分析测量结果。
第三阶实验实施阶段(2014、2—2014、5)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防治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方案,论证对策;选取实验班,在实验班开展实验。
本阶段是整个实验的重点阶段,我们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及任课教师积极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本阶段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调查结果,针对调查结果制定防治考试焦虑的策略,并组织课题人员论证策略方案。
2、选取实验班,我们在初三年组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并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在实验实施前的心理焦虑程度做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
3、组织各学科教师给实验班学生介绍各科学习方法,并组织师生座谈。
4、以心理健康课为主渠道,向学生介绍考试焦虑的常识,并介绍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5、进行考后心理辅导,通过班会、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考试挫折心理进行疏导。
6、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主要采取“自信训练”和“放松训练”,详实记录过程,分析效果,不断改进措施。
具体的做法如下:1、优化课堂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最终达到轻负担、高质量。
因此,提倡实验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在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设疑、解惑、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乐趣、志趣,调动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内驱力。
在学习训练方面,要求各科协同配合,合理分配作业时间,提倡精讲精练,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消化知识,减轻学习负担,避免学生学习过度疲劳。
试卷讲评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力求避免用刺激性较大的言语针对后进学生。
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技能,加强对高中生的考前指导,这也是克服考试焦虑的一种办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训练,让学生懂得各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各类型试题的具体要求、考试时一般程序的应付方法等,力求使考生在考前觉得自己有所准备,从而树立起对考试成功的信心。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既然家庭教育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因此学校应重视与家庭的沟通。
在此方面我们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议。
一方面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包括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求家长配合,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其子女减压,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的困难。
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们的信息反馈,准确得知学生在家的思想、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是善于发现典型。
组织在这方面有深刻认识与体会的家长和学生,通过班会课、座谈会等形式现身说法,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事后有个别家长很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用过多的时间去考虑工作,考虑其它事情,对孩子也主要是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何,很少与孩子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自然就缺少研究他们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