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倪瓒(二)

合集下载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 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 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本文导读: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

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1355年作纵96厘米横4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题识: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

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

瓒。

《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

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

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七十二岁时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

裱边有董其昌行书题签,又有孙克弘、董其昌、宋旭题跋。

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

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

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

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

中国画极为讲究笔法。

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再创“折带皴”,以此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如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

美术常识试题汇编

美术常识试题汇编

一、填空(1)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

另一幅是__人物御龙帛画_______。

(2)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____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__吴道子______和__曹仲达______。

(4)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_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_;《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5)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__徐熙野逸_______。

”(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___石涛____髡残、弘仁。

(8)明清时期,全面形成了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它们是:天津的___杨柳青,____;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涨县的杨家埠。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是(形象性)。

1、“似与不似之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提出的绘画理论。

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3、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是指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它们分别位于甘肃省、山西省、河南省和甘肃省境内。

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5、《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画家张择瑞的一幅描绘京城及郊外汴河两岸人们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风俗画,它采用以线描为主,略施淡彩的手法来表现的。

6、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的纯度、明度和色相。

二。

选择题:1、《梅杜萨之筏》是19世纪法国画家席里柯运用何种手法来表现的 ( C )A.现实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2、立体派代表画家是( B )A.马蒂斯 B.毕加索 C.达利 D.康定斯基 E.蒙德里安3、唐寅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E.宋朝4、研究儿童绘画可以发现不同年龄与智力的发展关系,一般认为3—5岁属于( D ) A.涂鸦期 B.写实期 c.主观感觉表现期 D.象征期5、指出下面哪种刺锈是属于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D )A.广绣 B.京绣 C.瓯绣 D.粤绣 E.锦绣6.最早开设图画科的是1866年左宗堂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被称为图画生,学习船图和机械图。

元四大家

元四大家

元四大家「元四大家」,通常是是指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人合稱,見明代董其昌《容台別集.畫旨》。

(也有將趙孟頫、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六家」)。

畫風雖各有特點,但主要都從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重筆墨,尚意趣,並結合書法詩文,是元代山水畫的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

( /info/info.asp?id=550 千夜美術【簡】 )黃公望 (1269-1354 ),字子久,號大痴道人,又號一峰。

自幼聰敏,據說有神童般的眼睛,並且通曉經史九流之學。

擅長詩文、音律和山水。

他居住在富春江一帶,總能領略江山的美麗與壯闊。

他畫的山水以北苑為宗,但能在內化轉化出自己的風格。

他習慣隨身準備紙筆,時時觀察寫生,只要遇到老樹、奇石、美景,就立刻用筆描寫出他們的模樣形狀,此種認真學習的態度實在值得大家學習。

他畫的山水,林木丘壑層層相連,技法精妙成熟,有許多巨幅著作長卷大軸,如《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九珠峰翠圖》等。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局部)上方《富春山居圖》卷為其代表作,描寫浙江富春江一帶景色,用筆簡練,使用較多的乾筆與微微抖動的線條,結構完整紮實,功力深厚。

原作幾經輾轉收藏,于明萬曆年為宜興收藏家吳之矩所得,後其子吳洪裕視之若生命,囑家人將此畫「火殉以隨」,幸虧其侄子從爐火中搶出,但已燒成兩段。

此卷在清宮時有真(無用師卷)、假(子明卷)兩本,現存真本有燒殘痕跡。

黃公望創始了「淺降山水」,又叫「赭墨山水」,就是先以水墨鉤勒皴染為基礎,加上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他的畫成為晚明以來山水畫的正統典型,對後世影響很大。

《天池石壁圖》詩、書及山水、墨竹畫,他的山水畫師法巨然而發展出另一種風貌。

他的畫墨氣渾厚,用筆力道堅實,融合抒情,形成一恬靜但又紮實穩重的風格,傳世作品有《漁父圖》、《中山圖》、《洞庭漁隱圖》、《雙松圖》及竹譜二冊。

《雙松圖》左邊有款題:「泰定五年﹝1328 年﹞春二月清明節,為雷所尊師。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赵孟頫水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元吴镇渔父图倪瓒幽涧寒松图元高克恭云横秀岭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

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

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

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

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

第二说流行较广。

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

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对于山水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四人均是江浙一带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

虽然每个人社会地位及境况不尽相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原名陆坚,在10岁左右时过继给90岁的黄氏为子,取意“黄公望子久矣”改名黄公望,字子久。

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年青时作过小官,因别人的事牵连入狱。

出狱后改名"一峰",并当了道士,开始画画。

50岁后隐居杭州,专心于山水画创作。

被推为"元代四大家之冠",他的山水"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善作水墨和浅绛两种山水.黄公望得到舅舅赵孟頫的传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长,到了晚年,又"卧青心,望白云",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形成自己"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倪瓒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元代倪瓒(1306~1374),初名王廷,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名居士、幻霞生,自署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

家豪富,筑“云林堂”、“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及钟鼎古器。

至正初年(1341)忽散尽家财于亲友,浪迹五湖三泖间。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水竹居图》、《渔庄秋霁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丛篁枯木图轴》、《六君子图》、《杨竹西小像》、《雨后空林图》、《琪树秋风图》、《竹枝图卷》、《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秋林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修竹图》、《紫芝山房图》、《梧竹秀石图》、《虞山林壑图》、《秋亭嘉树图》、《霜林湍石图》、《枫落吴江图》、《江亭山色图》、《竹石图》等元朝时期倪瓒《水竹居图》赏析倪瓒《水竹居图轴》纸本设色纵53.5厘米横28.2厘米。

中国历史故事-倪瓒是个什么样的人?倪瓒代表诗词

中国历史故事-倪瓒是个什么样的人?倪瓒代表诗词

中国历史故事-倪瓒是个什么样的人?倪瓒代表诗词倪瓒是书画大家,是“元六家”之一。

不仅擅长书法绘画,而且也工诗文。

倪瓒出生在一个富贵大家,祖父是当地身家丰厚的大财主,父亲早逝,倪瓒是由长兄抚养长大。

因为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的关系,元朝对道教十分推崇,有很多的特权。

所以不同于现今佛教在中国的壮大,在元朝道教才是被统治者认可的宗教。

倪瓒的长兄是道教的高层人物,所以因为长兄的关系,倪瓒有很多的特权。

早些年的时候,倪瓒生活富裕,很是讲究。

据记载,倪瓒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对于污秽之事无法忍受,就算是他自己。

所以他上厕所有专门的空中楼阁,以香木建成,中间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甚至因为洁癖的原因,他并不亲近女色。

他曾经看中过一位姓赵的歌姬,但是却没有发生打家想的那些羞羞的事情,一晚上他们啥事儿也没有干。

为什么呢?因为把那歌姬领回来之后,倪瓒觉得人脏,于是让人下去洗澡。

洗完澡回来,还是觉得脏,又让人下去洗澡。

反反复复,洗了又洗,一晚上就在洗澡中度过了。

倪瓒自幼被身为道士高层的长兄抚养长大,长兄为他请的家庭教师也是“真人”王仁甫,受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倪瓒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性格。

因为这样,他不问政治、不事生产,坚持自己心中原则。

倪瓒晚期绘画成熟,名气渐大。

那个时候,正好又因为兄长去世,生活日渐窘困。

当时“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请求倪瓒为他画一幅画,并为此送来了许多的钱财作为报酬。

但是生性清高的倪瓒,不仅没有因此高兴,反而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瞬间愤怒。

他直接说,自己绝不会成为王府画家,不仅没有给张士信画画,而且直接把绢布给撕了,将财物原封不动的送了回去。

倪瓒出身富贵,是有条件有背景与名门权贵相交的。

但是倪瓒本人却并不愿意过上这种生活,所以早些年的时候,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家中藏书楼读书。

或者是外出游历山水,将所见胜景全部都描绘下来,锻炼花技。

晚年的时候,倪瓒虽然散尽家财,但是来往的也多为道士、僧侣、画家等等。

浅谈“元四家”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元四家”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元四家”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元四家”,浅要分析了其各自的艺术风格,总结了“元四家”画风的艺术特色及其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阐明了“元四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关键词:元四家;风格;原因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95-01一、“元四家”各自生平及其艺术风格“元四家”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元代后期的山水画家,由于他们的绘画最能体现元代文人画的特色,故而被成为“元四家”。

最早将他们并称的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

他们皆是浙江人,也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作画题材也均以表现江南山水风光为主。

“元四家”对元代及明清的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乃至对当代的山水画发展都有影响。

(一)黄公望“元四家”中以黄公望为首。

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他也是“元四家”中取得成就最高的一位。

他中年混迹官场为吏,后因事入狱,获释后活动于杭州、富春、松江、常熟一带,为全真教道士。

五十余岁的他才开始专心从绘画创作。

其山水画主要得力于董源巨然,当然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赵孟頫董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自己的技法,例如:作画多喜用干笔皴擦,从而使得笔墨赋予变化,使得山石苍劲雄浑,尤能表现山石的质感与体积。

其画可谓是刻画意境空灵平和,笔意简远而豪逸,神采烂漫,怪不得被后人喻为山水中的“兰亭”。

(二)吴镇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

他家境贫寒,过着清苦的隐居生活。

吴镇的山水也是师法董巨,由其是巨然的皴法,,其画以秃笔或干笔皴擦,或湿墨晕染,显得沉郁苍古,给人以“墨汁淋漓,古厚之气,扑人眉宇”(《桐阴论画》)(三)倪瓒倪瓒字元镇,别号极多,常用云林,无锡人。

倪家为江南巨富,因此条件的优越,他自小研习诗文书画,因他崇信道教,因而性格孤傲。

他的山水布局极为简单,多取平远构图,近景为秋林平坡,上有竹树,其间茅屋点缀,中景则是空白,用以表现平静的湖面,远山隐隐约约。

探究倪瓒山水画的艺术语言

探究倪瓒山水画的艺术语言

探究倪瓒山水画的艺术语言作者:熊碧玉来源:《收藏与投资》2023年第12期摘要:倪瓒的山水画艺术特点不仅结合了他所身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也结合了他生活中的洁癖以及他待人接物不甘为“俗”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他对“逸”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标准。

倪瓒的山水画作品意境幽静、空寂、平淡,都是通过简约淡雅的笔墨形式、简略的构图、具象的笔墨造型自然地表现出来,体现了画作的简约,这都得益于他高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他的生活经历。

这种绘画的艺术语言正是他与其他画家的区别,也是后来的画家所赞美、模仿、寻找绘画语言的源生点。

关键词:倪瓒;山水画;艺术语言;简约在研究倪瓒山水画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经历的人物事迹、身边的师承关系都是必须了解的,这是为了能更好地探究他画风形成的原因。

为了研究倪瓚山水画的艺术语言,本文将从其绘画的构图特点、造型特点、画面墨色、画面意境等方面进行探寻,同时也将结合其典型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其目的也是以古为师,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一)时代背景1279年,蒙古族结束了南宋的统治,为巩固政权,元朝统治阶级开始吸收中原文化,重用汉族文人,学习汉族文化,但民族歧视政策使得汉族文人宁可贫贱终生,也不愿为元朝统治者效力。

为了方便统治,元朝统治者将不同的民族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低的一个等级,便是“南人”。

长江以南地区的“南人”最受歧视、压迫和剥削,而恰恰这里的文化发展水平是最高的。

不仅如此,元朝统治者还把人分为十等,比之过去的“三六九等”更为讽刺。

即“一为官、二为吏、三为僧、四为道、五为医、六为工、七为匠、八为娼、九为儒、十为丐”。

知识分子的地位仅高于乞丐。

所以当时的大部分文人都不愿为蒙古族效力,甘于流浪山野,贫贱终生,追求内心的自由自在。

正是在这样不平等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阶层的文人难以入仕,辗转于山野之间,寄情山水,以画抒情,也因此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人画家,如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高克恭等画家。

(二)倪瓒生平介绍倪瓒,名泰宇,别号云林居士,出生于无锡(现江苏无锡),元代画家,是“元四家之一”。

倪瓒

倪瓒

作者简介: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字泰宇,后字元镇。

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

无锡(今属江苏)人。

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题画作诗亦常用此号。

元大德五年(1301)生于无锡梅里诋陀村。

(又据李润恒先生等人考证其生年应为1306年。

)倪瓒一生由锦衣玉食到浪迹湖山。

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

父早丧.弟兄三人。

长兄倪昭奎字文光,为当时道教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衣食丰足,是为一等“富贵闲人”。

出身如此,倪瓒志趣迥异于常人。

他孤高自赏,无意于仕途经济,而沉溺诗文书画。

他不愿承家道,治家产,自称"懒瓒",亦号"倪迂"。

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洁癖为世所闻。

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

后兄亡,倪瓒当家,其时天下太平,倪瓒便将家财散于亲故,人皆怪之。

他又不善理财,大兴土木,修建“清閟阁”,尽藏古玩字画,以致家道中落。

不久兵乱,富家遭劫,而倪瓒得以幸免。

然家境败落,苛捐盘剥下,只得一走了之。

一页扁舟泛于太湖,隐逸山林,避世独立,一心好道,至去世前才归故里。

倪瓒一生遭际,以及其独特的家庭背景与文化背景,直接造就了他萧疏空灵,简淡超逸的画风。

倪瓒画学董巨,又宗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用笔变中锋为侧锋,以枯笔干墨写画山石,创出渴笔淡墨横向斜皴的“折带皴“法,画法疏简,格调自然。

作品多以太湖山水为本,构图多为一河两岸,形成其独特的“三段式”山水画章法。

惜墨如金,不作重山复林,干笔皴擦多于渲染,绝少设色,更几乎不画人。

极空灵萧疏之至,气质冷傲孤寂。

论画主张由主观出发,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自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但其“不似”,乃是在极“似”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方入一新境界。

元代画家倪瓒简介

元代画家倪瓒简介

元代画家倪瓒简介倪瓒自古是“逸品”的代表,“逸”是逃跑的兔子,倪瓒就是一只逃跑的兔子。

他之所以成为中国画家一个极端的榜样,是因为他的生活轨迹,成为后来所有“有志之士”的模仿对象,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元代画家倪瓒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代画家倪瓒简介倪瓒(1301年~1374年),元代画家、诗人。

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

江苏无锡人。

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

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

继之,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己。

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他怀着忧伤的情绪,自作述怀诗,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著有《清閟阁集》。

元代画家倪瓒绘画成就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

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

画中题咏很多。

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

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

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

”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元四家一倪瓒王蒙

元四家一倪瓒王蒙

元四家一倪瓒王蒙元四家:倪瓒、王蒙、吴镇、黄公望(画)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倪迂、懒瓒。

被朱元璋杀害)自题春山图:狂风二月独凭栏,青海微茫烟雾间。

酒伴提鱼来就煮,骑曹问马只看山。

汀花岸柳浑无懒,飞鸟孤云相与还。

对此持杯竟须饮,也知春物易阑珊。

题郭天锡画:犹忆相过处,清吟夜煮茶。

题所画云林小景图:何事却将山水脚,钟陵市上踏红尘?题秋江图:长江秋色渺无边,鸿雁来时水拍天。

七十二湾明月夜,荻花枫叶覆渔船。

题画:笠泽依稀雪意寒,澄怀轩里酒杯干。

篝灯染笔二更后,远岫疏林亦耐看。

楼阁参差霞绮开,峰峦重复水萦回。

赤栏桥外垂杨下,步月吹笙向此来。

南望铜官晓色新,三株松下一茅亭。

何当濯足临前涧,坐石闲书《相鹤经》。

题竹:叹息真成汗漫游,经春历夏又嗟秋。

江渚出吟聊自适,竹梢清泪浩难收。

王孙莫道归来好,芳草天涯恨未休。

题郑所南兰: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赋德机征君荆南精舍图:结庐溪水南,胜事足幽探。

夏果落山雨,春衣染夕岚。

日日萦归梦,萧条雪满簪。

燕文贵秋山萧寺图:野棠花落过清明,春事匆匆梦里惊。

倚棹微吟沙际路,半江烟雨暮潮生。

管夫人画竹:凄断鸥波亭子上,镜台鸾影暗凝尘。

画竹:吴松江水似清湘,烟雨孤篷道路长。

写出无声断肠句,鹧鸪啼处竹苍苍。

画江天晚色:不见吕君久,题诗怀不忘。

风声浑落叶,山影半斜阳。

独鹤来迟暮,孤帆出渺茫。

为图秋色去,留寄读书堂。

秋林山色图:寓馆风雨秋,闲门草苔翳。

怀人思奋飞,携书此留滞。

玉琴和幽吟,竹牖聊静憩。

西山日在望,白云淡生媚。

寂寞栖德园,清虚捐世味。

石灶有余烟,未收煮茗器。

画溪山春晓图:荆溪之水清涟漪,溪上晴岚紫翠围。

矶头雪影多鸥鹭,也着狂夫一浣衣。

玄素先生来林下:吴淞江水春映空,波浪沄沄霞映红。

耕田凿井居其左,令我长怀甫里翁。

梦见维舟江畔柳,剥啄敲门散杯酒。

整冠起接平生欢,石径兰芳重携手。

烟雨中过石湖:烟雨山前渡石湖,一奁秋影玉平铺。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理论基本知识测试题(3套含答案)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理论基本知识测试题(3套含答案)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理论基本知识测试题(一)一、连线题:1、请把相对应作品、作者用线连接起来:步撵图(中国画•唐)闫立本父亲(油画)罗中立雪景寒林图(宋)范宽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蒙娜丽莎(油画•意大利)达•芬奇垂死的奴隶(雕塑•意大利)米开朗基罗春(油画•意大利)波提切利芙蓉锦鸡图(宋)赵佶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溪山行旅图范宽创世纪壁画米开朗基罗掷铁饼者米隆思想者罗丹国王与王后亨利•摩尔2、请把以下建筑和他们相应的建筑形式用线连接起来:圣索非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比萨大教堂罗马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米兰大建筑哥特式建筑3、请把相应的流派、作者和作品用线连接起来:野兽派马蒂斯舞印象派莫奈印象•日出后印象派塞尚苹果和柳橙未来派杜桑下楼梯的裸女抽象主义康定斯基即兴二、填空题:1、中国结——这一美好的名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团结)、(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

主要有平结(基本结)和盘长结(变化结)。

2、标志设计一般表现手法有(具象)、(抽象)、(文字)、(数字)、(漫画)、(综合)等类型。

3、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是指?(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4、篆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朱文)和(白文)(又称阳文和阴文)。

5、印象派的主要代表画家是:(莫奈、马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

(3个以上)6、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的六法论,其内容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7、雕塑(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用固体材料制作的占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品。

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

8、泥塑常用的制作技法有:(捏)、(卷)、(贴)、(刻)、(接)、(雕)、(挖)等。

9、在中国建造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重要门类。

大约可分为(帝王宫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山林名胜)等四种类型。

10、色彩的三大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它分为有彩系和无彩系两大系列。

【推荐下载】倪瓒个人资料历史背景_倪瓒出生逝世日期时间-范文word版 (4页)

【推荐下载】倪瓒个人资料历史背景_倪瓒出生逝世日期时间-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倪瓒个人资料历史背景_倪瓒出生逝世日期时间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初名珽。

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倪瓒的历史故事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倪瓒个人简介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一说初名“珽”。

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

无锡(今属江苏)人。

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

他一生不做官,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亦号“倪迂”。

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

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

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

倪瓒人物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对自身的学习修养,抓得挺紧。

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泌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

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除精心研读典籍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

“清泌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时间较远的有三国锺繇的《荐季直表》,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

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荆浩的《秋山图》,潜心临摹,揣摹其神韵气质。

同时,他常外出游览,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地写生,归后往往画卷盈笥。

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各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析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析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析作者:厉文霞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5期摘要: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中。

隋唐五代时期,逐渐独立,经过南北宋不同绘画风格的发展,到元代山水画达到顶峰时期,隐逸性占据主导地位,绘画风格趋于写意,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风气。

清代的山水画在元代绘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讲究个性新颖独到,注重意境的表达。

元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对元代画坛最具影响力的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本文主要分析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进一步了解其成就。

关键词:元四家隐逸意境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46-02元代是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建立政权,实行了一些不同于汉人统治的措施,在政治上民族歧视,把国民分为四个四等,相对来说,汉人处于较低地位,这种政策也阻碍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一些有志之士没有认同感,政府也没有提供给他们入仕之道,迫于无奈无力反抗选择隐居山林,以出世之道处事。

元代在经济上比较繁荣,元四家过着基本上衣食自足的生活,都致力于书画研究创作舒缓内心的不满、愤恨与苦闷。

而元代统治者采取的相对比较宽容的文化政策和宗教政策,使文人们可以到文学、宗教、山水中去,让心灵相对自由而不至于精神窒息,元四家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政治背景下创造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

倪攒和吴镇选择隐退做了真正的隐者,彻底地放弃了社会仕途,过着书画酬答、作画自娱自乐的世外桃源生活,而对世俗社会有所留恋期望仕途的黄公望和王蒙在认清世事之后也选择了和倪攒、吴镇隐退的生活。

就这样,他们在作为一位“隐者”找到一个他们所喜欢的生活方式,既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山水画作品,对中国绘画史上做出贡献。

元四家倪瓒秋野山水画

元四家倪瓒秋野山水画

元四家倪瓒秋野山水画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

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洪武七年卒,时年七十四岁。

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

倪瓒《秋林野兴图》上图为倪瓒存世最早的一幅画作——《秋林野兴图》。

这幅画创作于1339年,倪瓒时年38岁,一时兴起,画了这幅画,在画上的题跋中,他叙述了创作的灵感来源,这段话大意是:我为小山画《秋林野兴图》后,九月中旬他携画而来,请我题词。

今年自春天起,至今无一日有好兴致,恰巧上月十五,看见经鉏斋前木樨花开得正盛,只写下这一首诗:政喜秋生研席凉,卷帘微露净衣裳。

林扉洞户发新兴,翠雨黄云笼远床。

竹粉因风晴靡靡,杉幢承月夜苍苍。

焚香底用添金鸭,落蕊仍宜副枕囊。

已卯秋九月十四日云林生倪瓒月雅艺术图书,交易担保,放心买,元四家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小程序书名:元四家画集•ISBN编号: 7805265399•出版社名称: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开本: 8开•定价: 430.00元•优惠价:259.00元倪瓒难得一见的画中人《秋林野兴图》题跋之一这首诗换用现代文,别有一番意趣:我好喜欢秋天啊,砚台和坐席都凉凉的,竹帘卷起,细细的露珠落在衣裳上湿了又干.....林中小屋那幽深的院落唤起我新的兴致,翠色的雨、淡黄的雾,弥漫在我远处的床边。

竹上的奶白粉末也随着晴朗的秋风纷纷飘扬,夜深人静的时候,杉树承载着苍苍月色,我一边拿起一只金鸭小香炉焚香,一边收集凋落的花瓣放进枕囊,晚上枕着特别舒服。

倪瓒(元四家)乐圃林居

倪瓒(元四家)乐圃林居

倪瓒(元四家)乐圃林居
题识:余来城郭而暑气炽甚,偶憩甘白先生之乐圃,林居不觉数
日。

相与荫茂树,临清池,诵羲文之象爻,弹有虞之南风,遂以永日,忽忽淹留久如,闲成此二诗小画,呈甘白以寓笑乐耳。

甲寅六月十六日,倪瓒。

闲静幽人宅,萧条乐圃亭。

炎暑浃旬剧,远山当户青。

凉生犹病差,愁解如酒醒。

卧看风篁影,落月满阶庭。

鉴藏印:欣遇、惟允
此图一江两岸,是倪云林典型的构图形式,树与款字与他晚年风调颇似,石则兼用披麻。

甲寅六月,距云林去世不数月,凡人不衰暮,其早年生活情况每出现于眼前,而早年所学亦往往形之于脑海与笔端,云林早岁学董源,故董氏披麻皴显于其笔端自有可能。

上款甘白先生,为元末苏州文人张适,与倪云林、陈惟允兄弟交好。

此图右下有“惟允”白文印,或此图不久便入惟允之手。

惟允藏印不多见,尚待考证。

倪瓒(元四家)小山竹树图

倪瓒(元四家)小山竹树图

倪瓒(元四家)小山竹树图
款识:二月独凭栏,微茫烟树间。

提鱼来就煮,问马只看山。

岸柳浑无赖,孤云相与还。

持杯竞须饮,春场易阑珊。

云林生写小山竹树。

为糵轩老友。

鉴藏印:玄赏(朱文)、日诚(白文)、琴书堂(白文)、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白文)、季彤审定(朱文)、仪周鉴赏(白文)、公(朱文)、信公珍赏(朱文)、珍秘(朱文)、宜尔子孙(白文)诗堂:六如居士六十自述诗意图。

题曰:自述不惑之齿;又曰:于桃花盦画并书。

足征居士四十生日所作,非寻常酬应者。

此图中人盖自为写照云。

辛巳秋仲个簃王贤。

钤印:启止(朱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四家-----倪瓒(二)他晚年的诗歌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哀伤的情绪,这是长年的孤苦漂泊生涯的结果。

如《题元璞上人壁》:“萧条江上寺,迢递白云横。

坐待高僧久,时间落叶声。

鸱夷怀往事,张翰有馀情。

独棹扁舟去,门前潮未生。

”在集中还有多首怀念亡妻的诗,哀婉动人。

如《对春树》:“端忧对春树,影落身上衣。

美人手所成,缝纫愿无违。

步庭悲往躅,瞻景惜馀晖。

芳襟沾露湿,兰佩委风微。

凝思自的的,染泽尚依依。

晨鸡催梦短,夜鹊逐魂飞。

欢爱自兹毕,憔悴损容辉。

”他也有一些诗抒发了对忠臣义士的敬意和对奸臣的痛恨。

如前引凭吊岳飞墓的诗以及这首《题郑所南兰》诗:“秋凤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南宋末元初画家郑所南名思肖,画兰不画土,人问其故,他说:“土为番人所夺,汝尚不知耶?”倪瓒的诗在当时就和“元四家”虞集、杨载、范梈,揭溪斯齐名。

杨维桢说:“元镇诗才力似腐,而风致特为近古。

”吴匏庵说:“倪高士诗能脱去元人之秾丽,而得陶柳恬淡之情。

百年之下,试歌一二篇,犹堪振动林木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他“诗文不屑屑苦吟,而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

”倪云林诗虽不如“元四家”名气大,但他在诗歌上的卓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用“白云流天,残雪在地”来形容他的诗风,显示其清新飘逸的格调,与他的绘画风格基本一致。

在元代书法艺术崇尚柔媚浓妍,倪瓒能不为时风所动,在晋宋情韵之外上溯汉隶之朴拙,仍不失其早年学欧体的严谨端庄一面,由此创造了他恬淡瘦劲、静穆秀雅的书风。

存世书法作品有《自书诗稿》册、《静寄轩诗文》轴等,以及诸多画上题跋。

明人徐渭曾说云林书法:“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

”文徵明称云林书法“奕奕有晋宋人风气”。

从《渔庄秋霁图》题诗(见图5)可见一斑。

这个题款是倪瓒生前两年所书。

秀逸俊美而无妩媚柔弱之嫌。

严整有规矩,行气茂密,却不失自然宽舒之态。

清润遒丽,淡雅拔俗,神采潇散,意态自足。

与诗的内容、画面的意境融为一体。

倪瓒没有写过专门的画论著作,但从他的一些诗文画跋里可以看出他的美学见解。

如《题画竹》:“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

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

”《答张藻仲书》中写道:“今日出城外闲静处,始得读剡源事迹。

图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处,盖我则不能之。

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为图之意。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近迂游偶来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鄙辱怒骂,无所不有。

冤矣乎。

讵可责夺人以髯也!是亦仆自有以取之耶。

”他为友人陈维寅写的一首诗《维寅远寄佳纸,命仆写图赋诗》:“爱此风林意,更起丘壑情。

写图以闲咏,不在象与声。

”这三段话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即作画不求形似,而在排遣胸中逸气,用以自娱。

最后一首诗则涉及到诗画论,无疑受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观点的影响。

倪云林的诗歌见解,前面已作介绍。

他的绘画美学与其诗歌美学见解是一致的。

其画风也可以用他的诗风来说明:幽淡荒古。

他的画也可以说是抒情诗。

这不只在于读者观照时的感受,还在于他创作时的抒发。

因此画中意境浮动着作者的情绪与心态,它契入读者的心灵,并产生回应。

倪云林的画能使人“见之忘俗”,原因即在于此。

需要指出的是,向来论者都以为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是一种“传神忘形”论,并把它与“传神写形”相对立,这是不符合创作实际的。

看倪瓒的画,山水树石,固然生动可识,即使他画的墨竹,风枝露叶,摇曳生姿,何尝会令人误以为麻秆、芦苇呢!这说明,倪瓒的画并非没有“形似”,他的画也没有脱离形似去追求“逸笔”。

他只是在“形似”与“逸笔”之间,更强调“逸笔”罢了。

这不仅为倪瓒的绘画实践所证明,他的理论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为图之意。

”这里的“骊黄牝牡”是用九方皋相马的典故。

他认为绘画不应像九方皋相马,只要看它是否良马,不管它的毛色是黑是黄,是雄马还是雌马。

绘画则不同,不仅要写胸中逸气,还要注意画面的景物与真实景物的形似。

倪瓒在诗文画跋里,对于前辈与同代画家,多有评论,从中也可看出他的美学见解与艺术眼光。

如《题黄子久画》说:“本朝画山林水石,高尚书(高克恭)之气韵闲静,赵荣禄(赵孟頫)之笔墨峻拔,黄子久(黄公望)之逸迈,王叔明(王蒙)秀润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敛枉元间言者。

”他评价赵孟頫:“高情散朗,殆似晋宋间人。

故其文章翰墨,如珊瑚玉树,自足照映清时。

”论王蒙,则说:“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这些评论都是比较精辟、确切的,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大艺术家目光的敏锐。

倪瓒一生都是在太湖一带度过,日日与秀丽清远的湖山相依相伴。

太湖一带多山,但都是些低矮平缓的丘陵,既缺乏北方关山那种雄阔气势,也没有黄山那种奇险景象,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中,显得格外平淡温润。

远眺冈峦逶迤,平坡一抹,气象萧疏,茅屋闲亭、丛竹杂树点缀其间,别有一番清幽旷远的情趣。

这种山水景致对于倪瓒的个性,他的绘画品格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功能。

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一经和云林悲凉天真的心境相融合,便产生了一种荒寒古寂、平淡自然的艺术境界,予人以亲切感,而没有任何压迫感。

倪云林在向大自然学习的同时,也向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学习。

由于他的个性以及他生活在太湖一带的自然环境,他的山水以描绘江南烟云迷茫、湖山空濛为主。

用笔柔润的董源、巨然给他以极大影响。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谈过:“董源,善画,尤工秋岗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董源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龙袖骄民图》、《潇湘图》(即《河伯娶妇图》,它是董源的代表作)。

根据这些存世画迹,我们确实能看到倪瓒画风的渊源。

如他早期的《水竹居图》(见图2),后期的《江岸望山图》(见图7)及《松林亭子图》(见图4)等,都可以看到董源的遗风。

关于这点,后来的论者都曾指明。

董其昌就反复说过:“黄、倪、吴、王四大家,皆从董、巨起家成名,至今只行海内。

”“倪迂学北苑”(董源曾任北苑副使,故称)。

倪瓒从北苑入手,却没有为其束缚。

荆浩、关仝、李成同样给他以深刻影响。

他题所画《狮子林图》道:“余与赵君善长,以意商榷作狮子林图,真得荆、关遗意。

”倪瓒也收藏有荆浩的《秋山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

董、巨画法描绘草木葱茏的南方山势,确实对他合适。

但云林描绘的更多是太湖中草木不多的坡石,披麻皴并不十分适用,荆、李笔法就更适合些。

太湖石虽较硬,与北方崇高的山势毕竟不同,再加上云林优闲、孤苦的心境也与荆、李有异,故而他学荆、李,笔法却变为松柔秀峭。

这些,董其昌说得很清楚:“枯树则李成,此千古不易,虽复变之,不离本源。

倪云林亦出自郭熙、李成,稍加柔隽耳。

”“云林画法,大都树木似营丘(李成),山石宗关仝,皴似北苑,而各有变局。

”“关仝画为倪迂之宗。

”恽南田也说:“元时各家,无不宗北苑,迂老倔强,故作荆、关,欲立异以傲诸公耳。

”倪云林既藏有米芾的《海岳庵图》,又建有海岳翁书画轩,他对米芾的敬佩可见一斑。

米芾性格乖僻,极爱清洁,人称“米颠”;倪瓒亦行为迂僻,爱洁成癖,人称“倪迂”。

两人性格、行为相似如此,作画也都平淡天真,逸笔草草。

云林也注重向同代画家学习。

他极推崇赵孟頫,很多画受赵《水村图》的影响非常明显。

“元四家”的关系在师友之间,他们互相推许,彼此影响。

他的《雨后空林图》(见图13)“初视以为子久,亦一奇也”。

《春山图》“笔法王叔明,甚为奇绝”。

他曾作《春林远岫图》,黄公望为此也戏画一幅《春林远岫图》,简淡的风格颇类云林。

倪云林向传统学习,向同代人学习,是有选择有鉴别的,师其意而不在其迹象间,目的是为了表现他眼中的山水,他心中的逸气,进而形成了他笔下的独特意境。

他不在摹写一家之法上花太多苦功,他学力深,修养高,心胸不俗,在理解、吸收、消化他人长处时,“心有灵犀”,因而能创造出自家的笔墨,自家的山水,自家的意境。

他的画笔墨极简,确是“惜墨如金”,而内涵丰富,收到了笔简意繁的效果。

他用笔轻柔,喜侧锋,以表现坡石秀峭,树干圆浑;多用淡干笔皴擦,极随意,极自然,在着力与不着力之间,似稚嫩而实苍老,笔触谈而能显出浑厚的面貌。

这种功力是极难达到的。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就曾指出:“元镇极简雅,似嫩而苍。

宋人易摹,元人难摹;元人犹可学,独元镇不可学也。

”他用墨也如他用笔,虽近于干而实质是于湿互用,并非一味干皴。

极少用浓墨,只有点苦才用一些,但却不给人单薄纤弱的感觉,而予人以爽快、闲逸的印象。

倪云林早期的画还比较注重形似。

他在《为方厓画山就题》诗中说:“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说明他早年学画重视写生,但也有两个缺点:一是只知求似(缺乏情趣),二是见什么画什么,缺乏剪裁。

云林早期的画很少能见到。

现存《水竹居图》(图2)轴和《雨后空林图》(图13)是中年之作,从中也许能窥见他早期山水画的影子。

《水竹居图》画水中坡上五株树,树后茅屋丛篁,隔溪平远林岫。

画法严谨持重,用披麻皴,运笔圆润浑厚。

和他的代表画风最大不同是较重的青绿设色,颜色近于艳。

再就是干笔不多,基本上较圆润。

另外,构图紧凑,不像后期画那样萧散,较近于客观自然。

《雨后空林图》和上图差不多,青绿设色,幅度大一些。

比较而言,更实而满。

坡、石也吸收了荆、关、李成的笔意。

这幅是云林后期的作品,但与他常见的画风不同,当是回复早期画法的偶尔遣兴之作。

倪云林后期的画绝少着色,甚至连一颗红色的印都不铃。

其典型面貌是一水两岸,前岸几块堆垒的坡石,几株枯树。

水无波纹,一片空明。

对岸几道汀渚,一两个平缓山丘。

总是近景低,远景高。

《渔庄秋霁图》轴(图5),历来为人称道,是云林的代表作。

近处画一小小的土坡,其上六株高低不一的树,隔水两道山丘,和近处的土坡差不多。

画中并没有渔庄,大概是根据云林跋中“戏写于王云浦渔庄”来定的名。

全画分近、中、远三景。

中景一片湖光,其实一笔未画,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没有近浓远淡的分别,但远近的效果都很强烈。

画山石先用劲健的长线条数道拉出,墨浓而干枯。

然后用干笔在右下部和暗处干擦几笔,最后以淡墨略加点染。

树干用干而枯的墨蓬松地写出大概,然后再加补几笔,天然而丰富。

画小枝用墨同于画树干,但用笔的速度略慢,所以显得墨色略重,水分也略多一些。

树叶稀少,仅以淡墨略点,或横点,或“个”字、“介”字点,最后以更淡墨通身润之。

远山和近山虽不同,但在用笔横扫时速度甚快,效果与近山略异。

全用墨笔,不着一色,干净明洁,疏朗清澈,仿佛万顷湖水在秋月寒夜下,澄澈清朗,令人俗虑尽空,心脾俱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